日本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合集下载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原因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

日本为何能在19、20世纪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一个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

本文试从资本主义的确立、天皇制的确立与变形,思想领域和政治结构等方面来阐述。

甲午战争后,日本国家预算规模逐年膨胀,其中军费所占比例,只有1902年不到百分之三十,奇特年度通常均为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

国家预算的膨胀使得政府不断地增税和发行公债,因此帝国议会曾反对增税和扩军,而从民间搜刮到政府手中的货币再向以特殊资本家为中心的大资本家、大商人、大地主回流,成为企业资本。

这样,有国营企业和同政府结合的特权资本的企业作为先导,资本主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确立的主要标志在于机械制造大工业的发达。

日本资本主义同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寄生地主制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于1900年前后确立起来,它同地主制结合的基础结构,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军事意义非常大,可以通过出口产品来赚取外汇,以便进口军舰、武器及其制造所需要的钢铁和机器等。

第二,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一起并形成在产业各部门占据了垄断地位的金融垄断体制,以四大财阀的形式形成。

三是日本资本主义一方面不得不在金融上依靠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掠夺朝鲜和中国的强烈要求。

天皇在奴时代是最大的奴隶主,在封建社会是大农奴主和封建领主。

自公元12世纪末,随着幕府统治的形成,天皇大权日渐衰落,成为王权的一种象征。

到明治维新前,改革派武士为了推翻幕府统治,提出“尊王攘夷”等口号,重新打出拥戴天皇的旗号,经过激烈的国内战争(戊辰战争),重新建立了天皇制的明治政府,近代天皇制基本确立。

资本主义一经确立与发展起来,资本家阶级的政治势力也就必然增大。

日本资本主义是在专制天皇制的培育下,同半封建式的寄生地主制相结合而成长起来的。

因此,虽说资本主义已经确立,但资本家阶级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来取代天皇制而掌握国家政权。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

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

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

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

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

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

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北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

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迎来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

“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即产业革命的完成均与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

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之一是武士道精神,来源之二是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中的封建糟粕,来源之三是皇国、神国史观,进入近现代以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所谓理论体系,因此,是封建主义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糟粕的拼凑,其拼凑的内容和混乱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分类和把握其逻辑层次。

这一庞杂的精神体系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渊源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是我国的古老邻邦。

两国自西晋以来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题。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与中国却变成了侵略国与被侵略国。

这就不得不提日本近代走上的军国主义道路。

说到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对中国的侵略危害,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非常奇特的社会变革。

这次变革,既给日本带来了全面开放学习西方的社会效果,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天皇军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甚至直接促进了日本对外进行军事扩张。

如果说此前日本的军国主义只是一种趋向或者停留在理论上,那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便彻底实践了它。

因此,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让我们更多了解到所谓的“日本军国主义”。

要讨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从内容上看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却迅速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直接归功于明治政府推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

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

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

它为战争服务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就成为近代日本穷兵黩武的重要基础。

“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汗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但是由于经济方面改革不彻底,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这便又加速了日本的对外侵略,加剧其军国主义程度。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上提出“和魂洋才”,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

这一时期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鼓舞日本国民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

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国事封建帝国主义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治政权建立后,并未废除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仍受着外国的奴役,并时刻有被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明治政府从加快资本主义发展,增强军事力量,免除被西方侵吞的危险出发,充分发挥了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参于经济活动,建立国有工厂,扶植私人特权资本,推进工业革命,因此,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一)19世纪70-80年代国家扶植下资本主义的发展。

1、政府为了诱导私人事业采用西方工厂制度和先进技术设备,建立了一批模范工厂。

日本的工业革命与西方其它国家不同,它是自上而下开始的。

第一批近代企业是由政府建立的。

明治政权建立后,接收了过去将军和大名所设的封建性的企业,接着从西方国家买进技术装备,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改组和改造,并陆续兴办了一大批国有企业。

其中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兵工厂,火药厂和造船厂等军事工业,这是国有工业的重点;②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

这个部门既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政府十分重视。

从1872年起,明治政府就开始修筑东京到横滨的铁路。

到1894年,国有铁路已达929公里。

③创办了十余处金银、铜、煤矿,以增加国家的金银产量和资源基础。

④建立新式的棉、丝纺织工业,上述企业为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明治政府采取鼓励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明治政府在采榨取农民和工人血汗建立一批工业企业以后,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困难,鼓励和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1880年颁布了向私人出让除军火工业以外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规定。

结果,绝大部分企业廉价的转让到了大“政商”(即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大商人)手里。

例如,三井取得了幌内煤矿,三池煤矿,新町纺织厂,富冈缫丝厂;三菱取得了长崎造船厂,神户造船所,高岛煤矿,佐渡金矿,生野银矿等等。

企业的售价往往只是原投资额的1/3到1/2。

有的大政商从政府买到企业后转手卖掉就获利几倍。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总结与解析[整理版]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总结与解析[整理版]

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

(性质)⑶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萨摩、长州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

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更多的话语权。

⑷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黑船来航”)⑴时间:1853年,美国,佩里。

⑵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

⑶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上: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⑴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

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摘要::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改造,“国家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被写入日本国宪法。

然而,日本在战败后不久就开始了重整军备的步伐,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其军事实力的发展更是咄咄逼人。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日本军事战略的关注和对其依附性的研究关键词:日本,军事二战前的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家活动的中心是对外扩张,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都为这一中心而服务,使日本成为“武装到牙齿”的庞大的战争机器。

作为二战元凶的日本虽遭惨败,但战争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虽对日本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但这个改造却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军国主义分子起到了保护作用,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在战后不久便开始重新武装,并持续地、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一)极力向国际社会推销其“普通国家”的政治理念,主张打破国际禁忌、修改和平宪法,恢复日本作为一个正常国家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力,包括自卫权、交战权、海外出兵权……,为其介入地区争端、干涉他国事务寻找法理依据。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国家愿望曾一度表现出和平主义倾向,但国内右翼势力的沉渣泛起和国外霸权主义者的强横干涉却无时不在冲击着这股和平潮流,使日本一步步走上了重整军备的道路。

基于其固有的排外心理和“种族主义”优越感,也为了迎合美国的霸权需要,日本不仅迅速恢复了自己的军事潜力,调整了战略部署,而且也在确立了经济大国地位后积极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显露出狂热的“地缘政治野心”。

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新日美同盟关系的建立,日本不但将敌视的目光投向中国,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私欲膨胀,再一次唤醒了对“重建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恋,试图与美国联手重绘东亚的政治版图,构筑亚太新秩序。

1954年7月,在美国的授意、支持下,日本公然违背和平宪法,突破国际禁忌,以“自卫队”的名义复活了海陆空三军,重新走上了武装自雄的战前老路。

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专题八     明治维新

讨论:
为什么日本在十九世纪中期也难逃被侵略 的厄运?从中我们能又一次受到哪些启示?
原因: 1)国际: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扩张、 2)国内: 统治腐朽、矛盾尖锐、闭关锁国、发
展缓慢
启示: 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发展生
产力、维护和平…
社会矛盾激化
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 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动 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 希望改变现状。他们后来成为明 治维新的领导者。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 幕;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 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 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倒幕派:王政复古 (建立新政府)
意义:通过武装倒幕,以天皇为首的、下级
武士掌控的明治新政府成立。为明治维新的开 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足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2、表现
1)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 正式吞并朝鲜。 2)中日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3)1905年,日俄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摆脱外来压迫
脱亚入欧
实现民族振兴
3.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
“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日本国别史

日本国别史

日本专题史复习日本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7-19世纪中期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一、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1688年,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内忧外患下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这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富强,后独立,崛起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强国。

具体如下:解析1经济上,在政府保护下,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组织随之产生;政治上,通过1889年宪法,由封建君主专制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制确立。

日本成为“带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

对外政策方面,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利用与严重周其它国家力量对比的优势,大行扩张活动。

1876年打开朝鲜门户并与1910年把朝鲜最终边为殖民地;1894年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变朝鲜为其“保护国”,占领中国东北南部;一战中参与协约国方面作战,并乘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解析3发展的原因③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充分应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885年前后,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

)2、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由于日本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听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是更多的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因此,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勾结,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①1876年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②1894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增强了控制朝鲜的能力;③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是一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击败俄国,在美国支持下,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④1910年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三、两次世界大战间一战后美国主持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其殖民利益受到极大限制。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与帝国主义扩张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与帝国主义扩张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与帝国主义扩张近代日本是一个历经了现代化与帝国主义扩张的国家。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时期,日本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

然而,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日本的帝国主义扩张行为,对周边国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帝国主义扩张行为,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近代日本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着外来压力和内乱困扰。

为了摆脱这些困境,日本决定采取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以追赶西方先进国家。

这些改革包括农业改革、商业改革、教育改革以及军事改革等。

在农业方面,日本推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农地制度,并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

这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和质量,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基础。

在商业方面,日本建立了现代的商业体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政府还积极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思维,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在教育方面,日本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普及了义务教育,并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

这有助于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军事方面,日本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引进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组织模式。

这使得日本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与其他国家的冲突中取得了胜利。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近代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完全顺利,也并非没有争议。

二、近代日本的帝国主义扩张随着现代化的迅速进展,日本逐渐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日本开始积极参与殖民主义的竞争,希望通过对他国的控制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侵略行为。

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比如甲午战争和中日战争。

此外,日本还侵略了朝鲜半岛、台湾、中国东北等地。

这些行为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为了支持这种扩张的行为,日本还采取了军国主义的思维方式,强调民族主义和战争的需要。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1.相持阶段的到来(1)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2)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2.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1)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2)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3.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

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重点、难点1.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

世界近代史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教案)(人教版全一册)

世界近代史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教案)(人教版全一册)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历史作用。

二、通过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垄断组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而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最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本节教学难点:对垄断组织的历史评价。

【教学内容】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2、概况(一)电的广泛使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的成就就是电的广泛使用。

19世纪初,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实用型的发电机,使人类广泛使用电成为现实。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此后,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有人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2000多项,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

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

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

名人名言:●所谓天才,那都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大成就就是内燃机的研制和广泛使用。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 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 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 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 式。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家当政及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产生于8、9世纪,并随 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于11世纪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组成
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再现以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被大权旁落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 仓幕府(在镰仓地区建立的大将军府)为标志,武士阶级掌握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国家各级政权。镰仓幕府是日本 第一个武家当政的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达676年。1336年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 府为第二个武家政权,而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日本的武士阶级 以作战杀伐为职业,成为古代中世纪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也自然是军国主义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日 本武士阶级还在长达近700年的幕府时代,逐渐发展和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武士的人生 观、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义务和职责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导源于神道、佛教、儒学的日本武士道,经 历了江户时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三大阶段,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 组成部分。
基本信息
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形成的对军队实行“武士道精神”、对外扩张侵略的一种பைடு நூலகம்动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和垄断组织的迅速发展、财阀对社会控制力的增强、资本输出的加快,日本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作为后进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在此时表现得尤为显著。

标签: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色彩;封建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伴随着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统治的确立,各国急于对外输出资本,全球性的激烈角逐相继展开。

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达到分割世界的目的,既斗争又勾结。

日本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走上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道路。

一、资本集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甲午战争所获得的赔款更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轻工业发展非常迅速,重工业部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1896年末“企业热”开始呈低落趋势,企业股票猛烈下跌,伴随着这场经济危机,生产更趋集中。

以纺织业为例,1899年纺织公司多达78家,1904年减为43家,其间纺织资本和生产锭数的总额却有了显著的增长[1]160。

虽然企业数目减少了,但企业的资本总额却增加了。

在资本集中的基础上,日俄战争前后垄断资本的数量、规模都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棉花输出卡特尔和由四大啤酒公司组成的卡特尔分别于1906年、1907年成立。

但这种垄断资本并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和产业资本家的自由竞争而使资本日趋集中所形成的,而且轻工业、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重工业,这与英美等国的垄断资本有很大不同。

其原因之一在于它是以起步晚、基础薄弱的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的,并且在日本产业资本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的扶植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的关系自然十分密切,这可以说是财阀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1900年经济危机时,在政府的奖励下,纺织、银行等产业部门相继进行了合并。

同时,大银行的重要性也迅速的突显,并且大银行通过合并、控股等方式掌握了中小银行的命脉,银行集中的趋势迅速发展。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论持久战》 1938年主要内容有: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启示:第一,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

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

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

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

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

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

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

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

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

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

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

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总结:日本经济政治发生的变化及殖民体系【#高二# 导语】由于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日本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论持久战文章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特点

论持久战文章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特点

论持久战文章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特点
中日战争矛盾有以下几点互相反对的特点。

日本方面当时它有如下特点
一句话,强国小国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寡助。

我们具体分析,强国,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他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强于中国,这是它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小国,这是由于先天不足的国土面积狭小所造成的。

因此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战争;战争是退步的这是由于日本的帝国主义性并通过当时世界各地法西斯战线和反法战线的强弱比较做得出的结论;战争是野蛮这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所造成的。

中国方面当时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句话弱国大国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具体来看,首先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可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这一点和日本正好形成了相反的对比。

其次,我们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
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所以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不如敌人,这是战争不能速胜之基础,又从另一方面看,这使得中国已经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

这种进步就产生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这种正义性能唤起团结激起人民的同情和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

那这种进步性和正义性,而产生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恰恰相反。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日本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明治维新后靠国家资本大力扶植、自上而下地实现的,因此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很快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出现了一些大的垄断资本集团——财阀。

这些财阀的主要代表有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也向帝国主义过渡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的近代工业从一开始就操纵在少数特权资本家手中。

他们在转化为垄断资本集团——财阀以后,仍然保留着商业高利贷资本与特权资本的特征,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日本帝国主义的封建性表现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同时并存。

明治政府对地主阶级采取联合的政策,保留了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其目的是要通过它来剥削农民,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策,农村中半封建的地方剥削制度不仅继续保留,而且有所发展。

其结果是,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垄断资本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即垄断资本家来自封建特权商人或封建大地主。

从1880年开始,明治政府将大部分国营企业以现金出售、分期付款、无偿赠与等形式,向大资本家转让。

如三菱、三井、住友、大仓、古河等,分别在航运、煤矿、金融、制丝、纺织等部门获得了经营特权,逐渐形成为财阀集团。

这些工业资本构成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核心。

这些新兴的工业资本家,并不是由一般的手工业工场主成长而来的,而是同藩阀、官僚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政商”,在国家直接扶植下发展起来的。

这就使日本的资本主义,无论在经济结构以及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封建性质。

例如三井财阀的前身是江户幕府时代的钱庄三井组;有的本身兼为大地主,例如三菱财阀就占有2000多町步的土地,是日本最大的地主之一;以皇族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不仅继续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资金融业,拥有巨额的股票。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小试牛刀吞并朝鲜,在见识到清朝无力保护附属国后便倾其全国之力,悍然发动甲午战争!那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吧!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

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

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

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

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

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

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政治发展危机范文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政治发展危机范文

2021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政治发展危机范文 日本历史上一向是由官僚、军阀、贵族执政组阁,由特权贵族把持政权,从未有过由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织政府的情况(即议会民主). 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以四大财阀(三井、三菱、安田、住友)为首的垄断资本势力逐渐控制了日本的经济生活. 在经济实力加强的同时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相应的地位,更直接地参与统治,掌握政权,实行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 1918年政党内阁的出现使日本在民主改革方面走出了一大步 ,但其改革措施丝毫没有触及农村半封建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 在192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统治阶级企图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致使军部和保守势力的抬头,其后期的上台组阁执政,对于日本政治正常良好的发展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政治进展 1918年寺内正一内阁下台,政友会总裁原敬出任首相,组成了第一届政党内阁. 原敬内阁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政党的力量和影响. 并且于1919年实行了选举改革,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921年原敬被刺杀后,继任的政友会高桥内阁只存在了七个月就倒台了, 以后的三届政府又从政党内阁倒退到传统的超党派内阁. 因此,原敬政府虽然是第一个政党内阁,但有着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政党内阁的兴起,反映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1924年由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联合组成"护宪三派"加藤政府时期,实行了"男子普选法",这标志着政党内阁时期的正式开始. 然而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政党内阁在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和革命运动方面,同过去贵族专制政权没有什么不同.在192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政党内阁进一步与旧势力勾结,政策日趋反动.1932年"5.15"事件中犬养毅被军方反动分子暗杀,斋藤实组成基本上是非政党人物的内阁,标志着政党内阁的结束. 政党政治历时7届内阁,由于这些内阁的组成与更迭基本上是按宪政治常规进行的,所以在日本将其称为"宪政常道".在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日本的立宪、民主的比重明显增强,并占了优势,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和内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党也更加重视议会的地位与作用,更趋向于以议会为中心来运行,而相对应的近代天皇制两重性专制统治的比重则被严重的削弱. 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日本政治发展中潜伏的危机 (一)日本的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思想 历史上的日本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日本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更增加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扩大势力范围的迫切欲望. 侵略和控制中国,早就是日本统治集团确定不变的目标. 华盛顿会议迫使日本归还山东, 收回"二十一条",打破了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的梦想. 二十年代时,日本虽呈现出稳定和发展,但在国内的民主运动、和平舆论的压力下,1924-1927年期间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政的加藤内阁以及若(木规)内阁 ,改变以往的的武力干涉 ,转为侧重于经济扩张的对华外交政策. 日本一方面与英国、美国"协调"在华利益的争夺,另一方面试图利用地理上与中国接近,原有的在华势力较大,以及大战期间增长起来的经济实力等有利条件, 在对中国的经济扩张中取得优势. 但前提是中国人民不得侵犯和损害日本的既得利益,否则就要用武力干涉. (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法西斯主义运动兴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的日本在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政党政治确立的同时,法西斯主义运动也逐步兴起.1927年日本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统治阶级企图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军部和保守势力抬头, 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作为政友会总裁上台执政,任首相兼外相. 他坚决主张以独占领土和武力控制来扩大日本的统治范围,他代表统治阶级中最富侵略的势力,特别强调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实行所谓的"积极外交".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田中召集军部、外交等方面人物 ,在东京召开研究和确定基本对华政策的"东方会议". 田中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会上讨论了所谓对华"积极政策",即武力干涉的政策,发表了《对华政策纲要》. 《对华政策纲要》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侵略扩张和建立霸权的总体计划,它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要求,反映了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欲望. 以后的历史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正是按照这个政策行动的. 三、日本出现政党危机和法西斯运动高涨的原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的日本应该说是一个政党政治和政治危机相继并存的时代.在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政党政治确立的同时,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运动也逐步兴起,并于三十年代初达到高潮. 日本政党政治崩溃和政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背景:时代政治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频繁的危机、冲突、革命和战争的时代,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又陷入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垄断资本主义原有的统治形式与手段已难于应付和克服危机,已无力完成稳定统治和实行对外扩张的使命. 垄断资本为摆脱危机,只有抛弃以资产阶级民主制为核心的软弱统治形式, 转而采取极端的即全面专制的集权主义的统治形式. 于是,法西斯主义应运而生, 并迅速在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崛起. 在日本,经一战之后,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继而1923年的震灾危机、1927年的金融危机、1930年的大危机更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跌入深渊, 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面对这种局面,日本政党束手无策. (二)日本:政党政治的腐败无能和历史上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1.政党政治的腐败和无能统治以致法西斯主义势力有机可图. 政党统治的腐败主要集中在选举中的舞弊与违法以及政党干部的贪污受贿上. 资料显示政友会和民政党为了获取和维护政权,大搞金钱选举,选费最多时,政友会达500万日元,民政党达300万日元. 选举中的违法行为也是屡次出现,1928年和1930年选举中因有违法行为而被起诉者多达25871人. 政党干部贪污受贿的丑闻更是传遍大街小巷,众人周知. 政党的无能主要表现在民政党的紧缩财政和产业合理化政策上. 1929年7月民政党滨口内阁上台后,加紧压缩财政,推进产业合理化,并于1930年1月解除了黄金出口禁令,结果导致生产萎缩、失业者剧增、民众的生活更加贫困. 从而使日本法西斯主义势力抓住这一时机,大肆攻击政党政治,鼓吹政党祸国论,宣传政党害民之国说. 同时,制造恐怖事件,策动政变,以铲除政党政治,为日本法西斯化扫清道路. 并且政党之间为获取政权的相互攻击和政党自身的软弱性. 如政友会和民政党为了击败政敌,获取政权和维护政权,将立宪政治的原则抛之脑后. 更有甚的是,在1930年4月,当民政党滨口内阁围绕伦敦海军条约与军令部及右翼势力发生对抗时,政友会总裁犬养毅等人竟在议会上站在军方一边,攻击民政党. 当军部和民间法西斯势力大肆掀起军国主义的狂热时,软弱的政党为了自身的生存竟愈来愈向军部的"强硬外交"靠拢. 政友会的森恪和民政党的安达谦藏等亲军部和亲法西斯主义的势力,甚至积极策划两大党携手成立"联合"的"举国一致"的内阁,以换取军部的理解与支持. 2.日本宪法体制的制约性和日本历史上本身就存在的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是依靠近代天皇制发展起来并迅速走上军阀主义道路的, 这种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就决定了日本资产阶级与近代天皇制机构中的军阀官僚专制势力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它不可能脱离军部等专制机构的庇护而独立发展. 正因为日本政党政治的确立不是以打倒军阀官僚专制势力为前提的, 更不是以摧垮民治宪法体制为前提的. 所以在宪法体制的制约下和军阀官僚专制势力的压力下,资产阶级政党往往与其妥协,甚至局部地依存,以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四、结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的日本在稳定的这一大前提之下,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八年之久的政党政治组阁统治时期,为日本政治的发展新添了一份色彩.但由于日本本国国情和统治的军国主义色彩以政党政治政体的本身不完善和软弱性,最终还是导致了其退出日本政治舞台, 同时也使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兴起,并逐步达到高潮. 本文就这一时期的日本的政治发展状况, 发展过程中所潜伏的危机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浅层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

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

”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忆就是如此。

你能注意到这两者提法上的这种细微的差异,说明你是个思维慎密的人。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两种提法是有区别的,下面谈谈我的理解同时希望各位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着眼于俄、日两国垄断产生和进入帝国主义
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同时要重视军事封建性与两国垄断集团的关系。

俄国垄断的产生,与同时期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更多的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发生重大变化,也即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并主导了国民经济,从而向帝国主义过渡。

同时俄国的封建势力仍很强大,贵族地主经济上仍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政治上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沙皇政府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我的理解,其封建军事性与垄断集团基本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所以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的垄断集团则是在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下,更多的是由原来的封建财阀转化而来,垄断集团自身就带有极强的封建性,同时垄断集团又与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所以,日本的垄断集团与封建军事性是直接的紧密结合的关系,两者相包容,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