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内容分析上课用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导语:《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

内容分析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

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

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

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

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

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

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

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

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

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

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分析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分析
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繁盛
作诗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 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 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 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 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 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 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天下第一行书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 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兰亭集序》
唐人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教学目标
❖ 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 清新的语言。
❖ 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 理解作者在文中喜的感情,认识作者深沉感
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作者简介
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 之称,世称“王右军” 。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
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
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
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
王羲之
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 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
(303--361) 作的作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
而多情致。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 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 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 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 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 分自序和他序。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文体知识
“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 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 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 序》、《<呐喊>自序》 《〈指南录〉后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 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 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腾王阁序》等等。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 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兰亭集序》又怎么来的?(注释①)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 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 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来 到兰亭修禊,一群文人雅士,即兴赋诗。王 羲之将集会中写成的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 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 ,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 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兰亭集序》上课剖析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 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 亭、小兰亭、玉碑亭《、兰亭墨集序华》上课亭剖析、右军祠等。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分析《兰亭集序》课文分析永和九年,(这)年正是癸丑年,(夏历)三月初,[点集会时间。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点集会地点。

]是(为了作)修禊的事情。

[点集会原因。

]群贤都到了,年轻的和年长的(也)都来集会。

[写与会者。

][以上为一层,总写。

用对偶句,从范围、长幼着笔,且“毕至”“咸集”对出,可见名流云集的盛况。

]这个地方有崇山峻岭,[写山岭。

从高耸、横亘状其势。

]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丛;[写竹木。

从茂密、参天绘其形。

]又有清澈湍急的流水,辉映环绕(在兰亭)左右。

[写溪水,则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

][以上为第二层,用山水景物之胜,点染辉映的兰亭环境,为下文抒发与会者的感受作好铺垫。

]引(清流)作流觞曲水的活动。

依次坐在水流旁边,虽然没有演奏乐曲的热闹,[没有笙箫鼓乐助兴,系故作让步延宕之笔,加强表达赏心快意之情。

]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叙深藏的感情。

[临流畅饮,赋诗抒怀,畅叙幽情。

][以上为第三层。

由饮酒引出赋诗,因景生情,更显出盛会难得。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

[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怡人的天时。

]抬头看到宇宙的广大,低头看到地上万物的繁多,[万端感慨,不尽情怀。

](这样)来纵展目力(观察事物),开畅胸怀(欣赏景物)足够用来尽情享受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可以(使人)快乐啊。

[以上为第四层。

仅以一个“乐”字作收,言简意赅,可见良辰美景足以使人“极视听之娱”,为下文对人生忧乐之遇的议论提供依据。

][这一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总叙集会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写景状物,点染环境,使之情景交融,说明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

]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地就度过一生。

[言人生短暂,转瞬即逝,为下文抒发议论,作下铺垫。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则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举斗室之内对坐畅谈心怀抱负以消遣者;举不受礼法约束而放荡不羁以寄托自己的爱好者。

《兰亭集序》教材深度解读

《兰亭集序》教材深度解读

《兰亭集序》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明确:总写盛会的时间、地点、原因。

时于暮春,地在兰亭,事因修禊。

简单几笔就将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明确:这里是写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的情怀。

作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明确:“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具体指上文所叙兰亭集会这件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

整个句子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这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宛如一个链环,不仅把第3段与第2段链接,还把第3段与第1段连成一个链条,使全文一脉相连,成为一体。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这句话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重点解读1.第3段可分为几层?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第3段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叙述。

作者首先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尽管人们做事处世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但人们的观点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另一种则是“及其所之既倦”就“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第二层是针对人生的这种感情变化,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来发表感慨议论:人们对自己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历史的陈迹这件事尚且感慨万分,何况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应该是兰亭集会这件事,这样前后文之间就自然联系起来了。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本文的语言特色: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2、具体分析: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幺特征?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3、具体分析:
 “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幺?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
 一是同道相逢。

 二是环境幽雅。

 三是气候宜人。

 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4、具体分析:。

《兰亭集序》 讲义

《兰亭集序》 讲义

《兰亭集序》讲义一、作品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士族阶层崇尚玄学和清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公元 353 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

“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

此次聚会,大家饮酒赋诗,将所作诗篇汇集成册,王羲之为之作序,这便是《兰亭集序》。

二、文章内容解读(一)开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段文字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描绘了聚会人物的盛况。

兰亭的环境优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让人赏心悦目。

虽没有盛大的音乐演奏,但饮酒作诗,也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二)中间部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舒畅。

抬头看宇宙的广阔,低头看万物的繁多,让人能够纵目观赏,开阔胸怀,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人与人相处,很快就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抱负,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放纵无羁。

虽然人们的取舍不同,性格有静有躁,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自得,便会快乐满足,甚至忘记衰老即将到来。

等到他们对自己所追求的感到厌倦,感情也随之变化,不禁感慨万分。

兰亭集序ppt解析15PPT文档27页

兰亭集序ppt解析15PPT文档27页
兰亭集序ppt解析15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兰亭集序》内容分析三、文章为批评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而作。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

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四、文章以“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来警醒“后之览者”。

综上所述,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

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

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

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概要本文是一篇书序。

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兰亭集序》课文剖析

《兰亭集序》课文剖析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①,岁在癸丑②,暮春之初③,会于会稽④山阴⑤之兰亭⑥,修⑦禊事⑧也。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①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

②癸丑:ɡu ǐchǒu,永和九年的干支纪年。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③暮春之初:指夏历三月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暮,晚。

④会稽:Kuàijī,当时的郡名,辖境相当于现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

⑤山阴:县名,即今浙江绍兴市,当时是会稽郡治所在地。

⑥兰亭:在今绍兴市西南,古有地名兰渚,渚中有亭。

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

《水经·浙江水注》:“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

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

”古亭几经迁移,今亭为清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重建于兰渚山麓。

⑦修:这里是举行的意思。

⑧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人常在春秋两季至水边用香熏草药洗濯,以祓除不祥。

后来逐步演变为到水边宴饮、郊外游春一类活动。

春禊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秋禊在阴历七月十四日。

禊:xì。

)群贤①毕②至,少长③咸④集。

(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

①群贤:指孙绰、谢安、支遁等当时名士四十一人。

②毕:全、都。

③少长:指王、谢家族的小辈和长辈。

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等人是少;王羲之、谢安等人是长。

④咸:都、全,意义同“毕”。

)[这几句是本段第一层,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

接着交代与会人物。

“毕”“咸”二字尽显名士贤才荟萃之盛况。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①;又有清流激湍②,映带③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④,列坐⑤其次⑥。

(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一条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兰亭左右,用它作为供流觞用的曲水,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兰亭集序终结版解析共28页文档

兰亭集序终结版解析共28页文档

兰亭集序终结版解析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解析共28页文档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解析共28页文档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解析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2018年《兰亭集序》课文分析-文档资料

2018年《兰亭集序》课文分析-文档资料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1、整体感知:本文的语言特色: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2、具体分析: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3、具体分析:“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

二是环境幽雅。

三是气候宜人。

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4、具体分析: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

由此想到了人生。

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

5、具体分析: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

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

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

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

兰亭集序课文精讲

兰亭集序课文精讲

兰亭集序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兰亭集序》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强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简述写作缘由。

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第二部分主要是议论,第三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这篇序的缘由。

二、文章赏析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三、中心思想《兰亭集序》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批评当时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