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羲 之
兰 亭 集 序
司马文章元亮酒, 右军书法少陵诗。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
书文双绝 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
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魏晋风度:
不修边幅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 广袖长裙 飘带长垂 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 衣袂飘飘 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头饰巍峨富丽 养生放纵 醉生梦死 等同生死 不谈国事 不求仕达 以荒诞对抗社会的黑 暗,缓解人生短暂的 伤感之情。
政治混乱,杀戮不止,读书人既没有革命的武力, 为保全性命,自然会走到老庄的路上去。谈玄说理,隐 名避世,是必然的趋势。”于是文人之间逐渐开始盛行 “清谈”之风,“清谈精神之主要点,厥为纵情肆志, 不受外物屈抑……对于事物世务,漠不关心,便成高致。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 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 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 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 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 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 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 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 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传说有一次刘伶在家里喝酒喝到舒畅时,竟然全身赤裸,这时 恰有客人来访,看到他这付德行就嘲笑他太俗气,太无礼.刘 伶喝酒喝得兴起竟说:我以天地做房屋,以房屋做裤子,你怎 么钻进我的裤裆里了?刘伶有一次酒瘾发作,跟老婆要酒喝, 老婆不给还把家里最后的酒瓶子都摔了,哭着劝他说:你酒 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还是戒了吧."刘伶说,好 吧,可是我酒瘾太大,需要在神明面前发誓才能记得牢, 你快准备酒食供奉神明,我好起誓."老婆信以为真,高 高兴兴的买酒买肉,祭起神龛。刘伶跪对着神明虔诚的 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 之言,慎不可听。"然后端起祭拜用的酒肉,吃喝起来.
人着轻裘、缓带、宽衣,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服食了五石散。 五石散,亦称寒食散。其五味主药为白石英、紫石英、石 钟乳、赤石脂、石硫黄而言。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 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 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 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 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 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故称寒食散。 除了吃冷饭之外,还要注意多外出步行运动;称为散动或 行散。还要注意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薰薰有 酒势,即处于微醉状态。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 西晋的裴秀就是因服药后饮用冷酒而致命。另外,服药后还要 用冷水浴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并不能穿过多过暖的衣 服。
一种祭礼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高的竹子
省略动词宾语 映衬、围绕
酒杯
排列 旁边
ຫໍສະໝຸດ Baidu乐器
繁盛
作诗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 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王 羲 之 像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 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 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 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 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 》、《黄庭经》、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哪三个字可以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举行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 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的高度。
一次与宾客喝酒,有一群猪赶来抢酒喝,他也不驱赶,竟然让猪和自己一起 共饮盆中酒。古人讲对牛弹琴,他却偏生与猪同饮,他的所为实在不是普 通人所能接受的。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 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 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 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 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 而作。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 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 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 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魏晋文人们对当时的世俗之事包括政治局面、 社会现象以及两汉以来的传统经学感到厌倦,不再 愿意“指点江山”,也不再愿意“为时著文,为事 作诗”,然而他们也没有因为厌世而出世,只是通 过避开世事纷扰而寻求自然生活的乐趣,也就是说, 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大自然还是充满了兴致。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 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 国是,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 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 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