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_柳越冬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摘要:医疗研究深入使得中医治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以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病症治疗,深受人们青睐。
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上看,许多医疗单位尝试应用中医药开展救治活动,本文将分析其发病机制,论述外治法、基本方加减法、辩证分型论治、心理治疗进展,为相关单位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胀疼痛、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发生异常等症状。
受工作压力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将该病症划分至“便秘”、“泄泻”、“腹痛”等范畴,病症产生原因可能与情绪、饮食以及感受外邪有关,发病后,患者出现脏腑虚弱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脾、大肠等器脏,造成脾虚肝郁、肝脾不和,产生相关临床症状。
一、外治法资料显示【1】,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常采用如下外治方法:(1)针灸治疗:该治疗方法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外治手段,通过在相关穴位上施针达到调节气血和疏通经脉的目的。
有医者尝试给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针刺治疗,穿刺穴位取足三里、天枢穴等。
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气血流通更顺畅,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2)艾灸治疗:该方法利用了药物与艾灸火的协同作用,使用后可取得温补脾肾、温经散寒效果。
有医者尝试取患者大肠俞、天枢穴等穴位进行艾灸。
经1个月治疗发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耳穴压贴:有医者尝试构建对照实验,取患者神门、大肠以及交感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贴,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羟色胺过度表达。
(4)穴位贴敷:该方法通常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使用。
有医者尝试开设对照实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术、黄连、薏苡仁等中药进行贴敷治疗,最终发现这种联合治疗法有效率高达92.50%,说明贴敷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二、基本方加减法刘芳等【2】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形成对照研究,四君子汤成分包括20g党参与黄芪,6g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以及甘草;15g白茯苓、白术以及白扁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
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出发,详细介绍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和进展。
一、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首先,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神经、激素、免疫和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神经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分泌。
激素因素包括胃肠激素和肠荷尔蒙,能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
免疫因素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因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分泌。
二、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有调节肠胃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平衡体质的功效。
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方法。
1.治疗方案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体质调配中药。
饮食疗法也是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挂钩,通常会建议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治疗目的。
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辅助。
常用的中药组方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养胃汤、水煎栀子、四妙丸等。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虚弱所用的汤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强壮脾胃、升阳提气的功效。
四君子汤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能够有效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症状。
3.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由草果、白术、陈皮、香砂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和胃、暖中益气、化痰止咳的功效。
香砂养胃汤能够缓解肠道的痉挛和紧张,改善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和腹部胀气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学,0 75 2 0 .. 性及 其杀 虫活性研 究㈧ . 天然 产物研 究与开发 ,0 7,97 5 7 0 2 0 1 :8- 9 . f 宋 秀杰 , 国 防 . 物 农 药 及 生 物 防 治 【.自然 生 态保 护 报 , 【1 3 】 郝 生 J ] 1 】罗勒 属 植 物 挥发 油 的驱 蚊 活性 【 / h k caj on o3 / 英] o eh i r p 1 / C a e 3o
2 0 6: 8 0 0 2, 2 —3 .
P y m dc e 19 ,( : 5 19 ht ei n. 9 4 1 ) 3 — 3. o i -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雅 军 , 昱光 , 振 民. 物 源 生物 活性 物 质 对蚊 虫的 防 制 【2 J cb 4马 杜 廉 植 1 】 ao sH,N vn r S a idaP ,Muaed aa rle h nGN,e 1 Amie f r ta. d so 【]中国人兽 共 患病 杂志 , 0 ,016 — 7 A. 2 42 ( : 6 . 0 )6 Pp r a g a. n d m 【 .J Id n C e o , 19 ,6 i a l o V n ou em a r i J ni hm Sc 997 ] a
纹伊 蚊 的 生物活 性研 究及 其 成分 分析 【冲 国媒 介 生物 学及 控制 3 — . J ] 0 33 杂 志 2 1 ,1 ) 1— 1. 0 02( : 124 32 【 ] 莉娜 , 丽 丹 . 州 省 1 植 物 的 可溶 性 成份 对 东乡伊 蚊 1徐 7 卢 贵 6种 【] 1 郑成 , 丽珠 , 明 , 美英 , 齐云. 碱 的提 取、 o 许 高晓 胡 徐 蓖麻 纯化 、 改 幼 虫的杀 灭作 用 ( ) 州 医药 ,o5年 3月 ,9320 2 1 B. 贵 2o 2( : — 7. )7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3-22T13:16:31.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作者:胡燕林[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胡燕林(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卫生院;四川?泸州646300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因肠管运动及分泌功能障碍所致。
一般患病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但是肠道受到刺激后会有明显的反应。
IBS症状表现为便秘、腹泻、腹痛,亦或是便秘与腹泻交替、粘液性大便等。
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女性发病率相较男性更高,相关研究表明,IBS发病率占比胃肠道疾病总发病率的17.6%,发病率极高。
我国传统医学将IBS归属于“便秘”“腹痛”“郁证”“泄泻”等范畴,病机病因则主要与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相关,进而导致肝脾不和、肝郁气滞,使得肠道气机不畅,最终造成肠道气机传导障碍,进而诱发IBS。
根据临床试验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成效,就此我们将分析、总结针对肠道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医治疗的方式。
一、IBS病因病机在古代,我国医学家便认为IBS的发生与精神存在密切的关联,精神失调会导致内脏功能紊乱,《黄帝内经》中便提及因惊恐、思虑而内伤脾胃,并引发腹泻症状。
另外劳倦久病、饮食不节以及寒湿等为IBS诱发、进展、加重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久病伤肾。
(1)情志失调“暴怒伤感”、“肝主疏泄”、“木郁克土”等均为IBS病因病机的传统立论。
通常情况下情志失调为基本病因,在南宋医学家陈言撰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有记载:“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
”其中肝气乘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主要是由于精神进展,亦或是恼怒抑郁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因素而发病,从而造成肝气郁滞,肝功能失调后不能有效疏泄,使得气机不畅,与此同时横乘脾土,脾胃功能也会因此受到限制,造成运化异常,发为泄泻;肝气郁滞还会导致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功能障碍滞涩,则引发便秘症状,肝旺还会伤及阴,从而导致脾胃阴虚,且不能下润大肠,同样也易诱发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综述-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综述-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IBS 发病率为15% ~ 22% ,每年约有500 万人因此病而就诊,年消耗医疗费80 亿美元。
迄今为止,IBS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见效迅速,但易反复,远期效果不理想。
而中医在该方面发挥了很大优势,副作用小,远期效果好。
1 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学治疗IBS 有丰富的经验,仅管病因病机复杂,证型标准不一,但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岳妍等[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提出清心健脾法,清心即佐金、佐金即平肝、平肝即醒脾,用佐金丸化裁,将黄连、吴茱萸由6:1 改为3:4 再配以蒺藜、佩兰、茯苓等。
治疗30 例,总有效率86. 7%.段文强[3]将IBS 分为6 种类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肝郁化火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及阳明热结型。
方剂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味、痛泻要方加减、一贯煎加减、参苓白术散、四神丸加减及增液汤加味。
结果总有效率为97. 5%.王伟伟[4]将IBS 分为3 型:即脾胃虚弱型、肝气乘脾型和脾肾阳虚型。
所选方剂分别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和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加减。
汪红兵[5]将IBS -D 辨证分为四型,即肝郁脾虚型、脾虚湿阻型、脾胃湿热型和脾肾阳虚型。
分别选用方剂:痛泻要方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葛根芩连汤加减和四神丸合理中丸加减。
2 基本方加减治疗宋明林[6]采用痛泻要方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IBS,气虚者加党参、山药、黄芪等,肝郁脾虚者加柴胡、木香等。
结果总有效率92. 2%.陈维强等[7]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IBS,总有效率95. 1%.便溏者加白术、山楂,精神抑郁者加郁金、丹参,气虚者加党参,夜寐不实者加远志、夜交藤,神情焦虑,紧张不安者加远志、酸枣仁、丹参。
柳越冬教授治疗便秘经验总结-赵仑
201第19卷 第9期 2017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9 No. 9 Sep .,2017[ 11 ] 梁亮.何学红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及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D ]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12 ] 王冉,何学红.参芪泄浊饮对大鼠腺嘌呤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MMP-1、TIMP-1基因表达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 ( 7 ):133-136.[ 13 ] 刘勇,何学红,王圣治.扶正泄浊饮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竭肾功能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 ( 16 ):19-20,75.[ 14 ] 梁亮,王圣治,何学红.参芪泄浊饮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表达影响[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 1 ):27-29.[ 15 ] 梁亮,崔长乐,何学红.参芪泄浊饮对腺嘌呤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MMP-9、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5 ( 1 ):190-193.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1]。
我国成年人群便秘患病率为3%~17%[2],老年人群便秘发生率达25%~30%[3]。
柳越冬教授为辽宁省特聘教授,从事中医肛肠病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认为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审因论治,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象1.1 排便习惯及便质改变大便次数减少,周期延长,经常3~5 d 或6~7 d才能排便1次。
大便周期不延长,即大便次数不减,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
少数患者虽有便意,粪质亦不干燥,但排便困难,不能顺利排出,即排便不畅。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25页】
IBS西医诊断流程
问诊+查体
发热、消瘦、便血、腹部包块
有
无
彻底检查
近期排便习惯改变、肿瘤 家族史、>40岁
肠镜或钡灌肠显示肠道病变
是
否
原发病
IBS
IBS 西医治疗
▪ 调节肠转运药:洛哌丁胺 ▪ 止泻药:考来烯胺
▪ 缓泻药: ▪ 促动力药:
▪ 解痉药:得舒特 ▪ 抗抑郁药: ▪ 抗焦虑药:
腹泻
便秘
痛泻要方: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外周5-HT和SP的 表达, 增加CGRP含量, 减少中枢CRF的含量。
肠吉安:降低颅内脑岛皮质和丘脑痛觉功能区的信号 强度,上调5-HT转运体的表达、调节5-HT含量 。
术芍易激胶囊:降低结肠黏膜5-HT和5-HT3R表达。 结肠灵汤:改善肠道敏感性症状, 降低肠组织和脊髓 后角SP、肠组织VIP的表达。 人参调脾散: 显著降低清5-HT浓度。 复方蜥蜴脱敏止泻散: 能降低血清5-HT水平。
61- 70 总数
*男:女=1:1.15
399 2486
26
6.52
217
8.72
Chin J Epidemical, 2000;21(1):26-29.
IBS :脑力工作者患病率高于其它职
业
14
13.64
12
11.25
人 数
10
百
10.14 10.55 9.52 8.53 8.28
分8
7.97
比
IBS的中医诊疗流程
腹泻、便秘、腹部 不适典型症状
症状重、频繁发作 或有报警症状
辨证论治
检查/进一步 检查
相应治疗
脾肝脾 虚郁肾 湿脾阳 阻虚虚 证证证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以支持对症为主,目前以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为原则。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综合调节整体治疗的优势,对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对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
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针灸推拿其他疗法三方面对近些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从报道看,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法最为常用。
其次为清热、化湿、祛瘀、活血、滋阴、润肠。
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干草泻心汤、六磨汤、柴胡疏肝饮、藿朴夏苓汤、平胃散、枳术丸、三黄汤、连理汤、香连丸、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当归四逆散、少腹逐瘀汤、乌梅丸、真武汤、理中丸、附子温胆汤、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子仁丸等。
治疗中应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一般分3-4型较多。
我所宋德勇等对近40篇关于IBS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章进行分析,所有收录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县级以上的医院,结果这些文章主要的辨证分型有肝不乘脾、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脾胃阴虚、脾肾阳虚6种,还有少量辨证为痰湿、气滞血瘀型的统归为其它类,共为7类。
蔡茜虹等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夹杂型、肠道津亏型四型,并配合吴茱萸加生粗盐炒热后外敷脐周腹部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口服得舒特,每次50mg,每天三次,疗程为六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刘永奇则将IBS分为脾胃虚弱、肝木乘脾、脾胃阴虚三型治疗,结果:84例病人痊愈68例,占81.0%;好转12例,占14.3%;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
在80例有效病例中,疗程最短14d,最长58d,平均22d。
其中脾胃虚弱证平均疗程30d,肝木乘脾证平均疗程25d,脾胃阴虚证平均疗程为21d。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4]马华崇 , 1 马泓 , 更生 , 支原体 感染 与肿 瘤 的发 生. 黄 等. 中国肿
瘤 ,0 2 1 ( ) 1 1—13 20 ,1 2 :0 0.
( 收稿 日期 :0 0— 5—0 ) 21 0 5
( 文编 辑 : 淑娟 ) 本 段
[ 5 c md asr D de Sh d T,t 1A myo s apo i 1 ]S h ihue u l R,cmit e a cpl m rt n C, r a e
t n o c p l ma . rc S c E p B oMe 1 9 , 1 i f my o a s P o o x il d, 9 8 2 8(1 o s ):
8 3—8 9.
1 9 ,7 2 :1 9 3 3 ( ) 1 9—1 2 2.
[ 7 oreD E gi K, inso e 1 G ntly ama 1 ]C us T, nlh B Lv gtn L,ta. ei m cpls s s i a
[ 8 l aa F,e t JJhsnP M cpl maoii o mo 1 ]Fa gnB N wo D ,o no M. yo a r n fu r n n s g t
clpo i. aMe ,9 84 2 :3 . e rt n N t d 1 9 ,( ) 1 3 l e
[ ]I nz T o snD Miheio e a.dnict no h - 1 6 l tsC,h m o M, c al uA,t Ie t ao f u a i d 1 i f i a
ma a c r r lt d o g n —s e i c n o n i e Mir b o mmu o , n c n e e ae r a p cf e a t n. c o il I i g n l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药出版社,2017.
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 年)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18,26(3) :227-232.
孙金山,三峡大学研究生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吴煦
东,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121·
( 五) 针刺结合艾灸法
王少茹选取中脘至中极以及两侧大横穴连线组成的十
医药探究
字线,采用隔姜泥灸,并结合针刺天枢、足三里等穴治疗肝郁
脾虚证的 IBS-D,总有效率达 90.00% ,效果显著优于普通针
良好疗效。 李彤采用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肝郁脾虚证的
IBS-D 患者 30 例,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状、生活质
量及情绪方面都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三) 电针法
钟峰等采用电针刺激大肠经合募俞配穴治疗 30 例腹泻
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
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大致为:肝
刺组。
( 六) 穴位贴敷
周丽等使用穴位贴敷治疗 32 例 IBS-D 患者,选取双侧天
枢、神阙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结果总有效率达 84.40% ,显
著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七) 穴位埋线
赵娟娟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脾虚证 IBS-D,选取中
脘、双侧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对照组予
[14] 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中医药,2016,11( 11) :
2404-2407.
[15] 李彤.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肝郁脾 虚 型)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D] . 北 京: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但临床无相关生化或胃肠道结构特异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疾病的1/5,且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
因其发病机制不清,症状顽固,花费较大,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中医药博大精深,在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方面独具优势,本文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作用机制为重点,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胃肠激素;针灸;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性状或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1],中医无肠易激综合征之名,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归属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范畴[2]。
西医研究发现其发生与精神紧张、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肠道感染有关[3],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有关[4]。
近年来中医学者们从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机体免疫等方面对中医药的治疗机制和疗效进行了一些研究,比较深入,本文将作一综述。
1 中医药对相关胃肠激素、神经递质的影响目前研究发现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有关的胃肠激素、神经递质主要有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 AQP3)、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等。
5-HT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5],它主要由肠黏膜嗜铬细胞合成并分泌,具有调节胃肠道运动及分泌的功能,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其受体激动剂可以使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MMC III期波幅显著升高。
AQP3是一种糖类蛋白,具有调节肠黏膜组织吸收水分的作用,当AQP3高表达时结肠组织对水的吸收增加、低表达时组织对水的吸收下降,并且Guttman证实腹泻患者AQP3表达下降,腹泻停止后AQP3表达恢复正常。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2 7
腻, 脉滑数 。 遂以三 拗汤加 味 , 以宣 肺通 腑 法治疗 , 予 处方 如下 : 麻 苔 黄燥 , 脉滑数。 证属肺热 内郁 , 潲 。 应选用宣肺通腑法 , 辨 腑 治疗 黄 l , 仁 1g 生石膏 3g 紫苏 子 1g 葶 苈子 3g 川 芎 1 上宣 内郁之肺热 , 通闭结之 腑气。 g o 杏 5, 0, 5, 0, 5 下 处方 以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 具体 麻 g o杏 5, 0, O, g 金 银花 2g 连 翘 2g , 0。 0 ,黄 芩 2g 桃仁 1g 火 麻仁 3g 0, 5, 0 ,大黄 加减 , 药物如下 : 黄 l , 仁 1g生 石膏 3g知母 lg葶苈 o, 5, o, 5, 5, g O 火麻 l异 剂水煎服之, o 。3 患者服药后大便尽解, 热势减退 , 咳嗽、 喘息气 子 3 g紫苏 子 1g莱菔 子 3 g桔 梗 1g芦根 1g桃仁 2 , 紧明显缓解 。遂改用桂 枝汤加 味调和 营卫 , 5 , 皆平 。 服 剂 诸症 仁 3g郁李 仁 3g金银花 2 g连翘 2g 上药服 3 , 者咳喘明 o, 0, 0, 0。 剂 患 例 2赵 某 , ,3 ,09 6 1 : 女 5 岁 20 年 月 4日就诊 。患 者 既往有 支 显缓解, 热势减去 , 咯痰量少 , 色稍黄 , 大便通畅, 舌质淡红苔薄白, 气管哮喘病史 3 余年 , O 2目前患者因接触油漆, 出现气紧喘息, 脉滑 。遂 以竹叶石膏 汤加昧 以善其后 , 者诸症 皆愈。 自 患 行吸人 布 地奈 德 和沙 丁胺 醇 后 , 见 明显 缓 解 , 未 遂第 二 日到 门诊 2 体 会 就诊 。 时患者气 紧 , 诊 呼吸 困难 , 面色 发绀 , 间痰 鸣 , 夜 间喘息 喉 诉 治 疗肺 系 咳 喘疾 患 , 考虑 到 肺与 大 肠 的相 互 表里 关 系 , 用 采 不得 平 卧 , 白色 黏稠 痰 , 咯 出 , 眠 差 , 便 黄 。 便 三 日未 宣肺通腑法 , 咯 难 纳 小 大 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肺主宣发 , 是大肠得以濡润 解, 舌质 淡苔 薄 白 , 细 数 。查 体 : 6 ℃, 8 分 , 2 的基础, 脉 T3 . P7 5 R2 次, 使得大肠不致燥气过而便秘; 肺主肃降 , 是大肠传导功能 分 ,P10 0 m g双 肺满 布 哮鸣 音 。诊 断 : 气管 哮 喘急 性发 的动力 。 B 2/ m H , 7 支 相反 , 腑气主降 , 腑气不通则肺气闭塞 , 降无出路, 而致使 作。 辨证 : 气失 宣 , 不通 。 肺 腑气 治疗 当 以宣肺通 腑 为基本 治则 。 处 肺失宣 降 , 而出现 咳喘 胸 闷 , 难咯 等症 状。 痰多 故在 治疗肺气 闭塞 方 以射干 麻黄 汤合 宣 白承 气汤 加 减 , 具体 用 药如 下 : 干 1g麻 兼见腑气不通媳咳喘病人过程中当双管齐下 ,宣肺与通腑兼施 , 射 5, 黄 lg杏仁 1g桔 梗 1g黄 芩 1g桃 仁 1g葶 苈 子 3 , 自 提壶揭盖 , O, 5, 5, 5, 5, g o 桑 釜底抽薪 , 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以上病例 , 起 病人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与精神因素相关 的慢性肠功能紊 乱性疾病 , 以腹痛或腹部不 适 。 伴排便 习惯及大便性状 的改变 为主要临床特点 。当前西 医主要 以 调节 肠 道 功 能 , 调 节 内脏敏 感 性 及 调 节 中 枢 的治 疗 为 主 。虽 常
线) 和头针肠 区( 在 头前部 , 从 胃经 头维穴 内侧 0 . 7 5寸起 向下 引一直 线 , 长 2 c m) 。操 作 : 选 用直 径 0 . 3 5 mm、 长 4 0 mm 一 7 5 m m毫针 , 针与头皮呈 3 O 。 角 快速将 针刺入 皮下 , 当针 达到 帽 状腱膜下层 时 , 指下感到阻力减小 , 此时继续刺入达 到该 区的应 有长度 , 然后运针 , 只捻转 不提插 , 每分钟捻转 2 0 0次 以上 , 进针 后捻转 2 m i n一 3 m i n , 留针 5 a r i n ~1 0 mi n , 每 日1 次 。对 照组 口 服丽珠肠乐 , 每次 2粒 , 每 日 2次 。疗效 标准参 照《 中药新 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 则》中脾 肝郁虚 型泄 泻 的疗 效标 准判 定 。结 果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差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表明头 针组疗 效优
用机 制 阐 述 并 不 多见 。 中 医外 治 疗 法 治疗 I B S的 疗 效 已得 到 初 步 证 实 , 其 治 疗 方 法作 用机 制仍 有待 进 一 步研 究 。 关键 词 : 肠 易激 综 合 征 ; 中 医外 治 疗 法 ; 研 究进展 ;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7 4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9 7 8 X( 2 0 1 3 ) 0 2— 0 0 5 1— 0 3 肠 易 激 综合 征 (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 I B S )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直 上 的发 际 处 为 起 点 , 向上 引平 行 于 前 后 正 中线 的 2 c m 长 的直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医 中的 “便秘 ”“泄 泻 ”“久泄 ”“腹痛 ”“肠 郁”范 畴 ,对 于其发 病机 制也 痛 、消胀 ;久泻 脾 虚 下陷则 加 柴 、葛 等 丁}提 阳气之 品 ;湿 热重 则 加 用黄
困扰 着 许 多人 ,但 足刘 于肠 易激综 合 征 的病 理生理 学 机制 尚未 明确 , 加 当归 、川 芎 、木香 、桔 梗 、枳壳 、升 麻 、乌梅 、茯苓 等 )治 疗本 病 ,全方 可
仅 仅 知 道 其 机 制 与 内脏 敏 感 性 、肠 道 运 动 异 常 和 自主 神 经 功 能 障 起 到调 理肝 、脾 、肺 、肠气 机 ,起 到抑 肝扶 脾 、调节 肠 道 功能 的 作用 ,可
其影 IIl ̄JI11,但 它 的发 病 率存 在 一定 的地 域差 异 ,其 中西 方 国家 为 8%~ 病 的根 本 ,肝郁 心 神 不 宁 、气 机 失 司 、传 导 失常 以及 痰浊 血 瘀 等病 理
23%[zl,欧 洲 国家 中丹 麦 的肠 易激 综合 征 患病 率 约为 15.4%,发 病率 约 产物 为本 病之 标 ,本 虚标 实为 本病 的基 本 病机 。因此在 治疗 中应 当标
症状 进 行 刘 治 疗并 且 件律 只 能解 决部 分痒 状 。从我 国的传 统 医学
王玉 芬旧则认 为 ,根 据腹 泻 型肠 易激 综合 征 腹痛 腹泻 的特 点 以 及
中 ,找 寻肠 易 激综 合 征 的治疗 方 案 ,不 失为一 个好 的探 索 方 向 。现就 腹 泻后 腹 痛症状 缓 解 的特点 ,其 应 属 中医 的 “痛泻 ”,病 机 或在 于 肝郁
15O
内蒙 古 中医药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研 究进展
方 俊 ·刘 惠 武 邝 晶 : (1.武汉市中医医院脾 胃病、肝胆病科 武汉 430014;2.浙江中 医药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 杭 州 310053)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探索
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疏泄失职,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肝气郁结
寒热失调是指机体在寒热侵入、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阴阳失衡、气机失调,进而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寒热失调
湿邪内停是指湿邪侵入机体,留滞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湿邪内停
脾胃虚弱型
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采用六君子汤、健脾丸等方剂加减。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中医治疗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可能与其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有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人体气血、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肠胃蠕动等方面,这些机制与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相一致。
中医治疗有效
肠道菌群调节
中医治疗机制
06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的展望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等。
05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系统疾病患者。
实验研究方法
样本选取
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功能紊乱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意义
0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历史回顾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且组织病理学和生化指标无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症状,以及乏力、头晕、头痛、失眠、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中医草药疗法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途径
中医草药疗法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途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不适症状。
虽然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中医草药疗法在缓解IBS症状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疗法在缓解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有效途径。
一、草药治疗原则中医草药疗法在缓解肠易激综合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脾胃、祛除湿邪、平衡阴阳等。
根据个体症状的不同,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草药治疗方案。
二、常用中草药1. 白术:白术为中医常用的草药之一,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腹泻型IBS患者,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2.升麻:升麻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对于治疗脾胃虚弱、经脉不畅引起的腹痛、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抑菌消炎的功效,在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4.小茴香:小茴香具有行气、止痉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腹部胀气症状,在治疗腹胀、腹痛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中医草药疗法的应用中医草药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经济且有效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
在选择中草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避免对患者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
常见的中医草药疗法包括中草药汤剂、中草药颗粒剂、中草药丸剂等。
其中,中草药汤剂是最常见的应用形式,通过煎煮中草药饮用,以起到调理脾胃、缓解症状的作用。
中草药颗粒剂和丸剂则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适合长期服用。
然而,应当明确的是,中医草药疗法并非单一的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中应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综合调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饮食调理除了草药治疗,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具有一定帮助。
一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发或加重症状,因此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限制摄入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3.少量多餐,避免大量进食一次。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导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的疾病,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等。
该病具有持续性发作或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因此比较难根治。
目前西医方面未有明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缓解不适的症状。
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不妨试试用中医调理。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的疾病,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等。
该病具有持续性发作或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因此比较难根治。
目前西医方面未有明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缓解不适的症状。
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不妨试试用中医调理。
在在中医看来,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肝气乘脾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
*肝气乘脾型肝气偏食,主要是情绪问题,患处的精神常常抑郁、恼怒或紧张焦虑,导致出现腹痛和腹泻。
治疗此类型要以抑肝扶脾为原则,可以用加味痛泻要方,每天一剂,一剂分三次服下。
另外可以服用中成药逍遥丸,每次服6-9克,每天2-3次。
*肝郁气滞型此类型由于肝气郁结,常感到腹痛涨闷,频繁排气,排便先难后易等。
此类型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或者用中成药四逆散,每次9克每日2-3此即可。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肝气不和,脾虚失于健运,患者会感到进餐后腹痛,欲排便,大便稀薄,此类型患者还会感到身体疲倦,面色苍白等。
可以服用加减参苓白术散或启脾丸治疗。
*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是腹泻,食欲不振,四肢发冷等。
治疗要坚持健脾益胃的原则,可用中成药丁蔻理中丸或虚寒胃痛胶囊或虚寒胃痛颗粒治疗。
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期间,以及治愈之后,都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情绪郁结在心头。
定时进餐,少吃刺激和油腻的食物,还需要避免容易令自己身体敏感的食物,如奶制品、花粉、虾、蟹等。
经常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之余也能是心情放松。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导读: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道紊乱的疾病,用中医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补虚泻实为指导原则,在调理患者饮食的基础上,围绕健脾助运、疏肝理气、温补脾肾、收涩止泻治疗此病。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道紊乱的疾病,用中医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补虚泻实为指导原则,在调理患者饮食的基础上,围绕健脾助运、疏肝理气、温补脾肾、收涩止泻治疗此病。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法:健脾益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虚而得病,主要症状表现有体倦乏力、腹泻不止、腹部不适等。
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使用健脾益气方,比如参岑白术散。
参岑白术散主要成分有太子参、党参、黄氏、山药、扁豆、苍术、茯苓、甘草、茨实、炒白术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法:疏肝理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气滞不痛而得病,主要症状表现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抑郁悲愤、疏泄市场。
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使用疏肝理气方,比如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主要成分有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法:温补脾肾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旧病未愈、脾肾阳虚亏损而得病,主要症状表现有疲乏无力,腰酸背痛、喜热畏寒、腹痛泄泻。
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使用温补脾胃的方子,比如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的主要材料有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蜂蜜。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法:收涩止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泄泻经年累月,伤及脾胃而得病,主要症状表现有泄泻不止,面色萎黄、身体疲乏等。
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使用涩肠止泻方。
涩肠止泻方主要成分有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的相关疑问,欢迎咨询养生疾病库肠易激综合征专栏的医生,医生将会耐心为您解答。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导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疾病,病症少,但容易反复发作。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常用中药治疗法。
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更佳。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疾病,病症少,但容易反复发作。
发作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症状。
症状持续一段时间,患者排便后症状就会缓解。
进食后症状可再次出现,但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患者病情轻,进食后胃肠蠕动正常,食物顺利被消化,不再出现症状。
有的患者病情重,进食后食物不被消化,蓄积在肠道内,从而出现腹胀症状。
若受寒冷刺激,肠胃不适,蓄积在体内的食物就会被排出。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医生建议用中药治疗法。
中医师表示,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更佳。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方1干姜、制香附、五味子、白术、丹参、党参、延胡索、吴茱萸、茯苓、川弓。
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
当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腹泻、便溏症状时就可服用这则中药。
药物使用量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方2细辛、姜黄连、党参、盐黄柏、干姜、乌梅、制附子、当归、川椒、当归、陈醋30毫升、白蜜糖30毫升。
水煎服,煎煮好后再加配料,每日1剂,连服7天。
当患者出现腹痛不适、腹泻或便秘症状时快就可服用中药。
药物使用量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而定。
用药量应适宜,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少。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方3李根皮、干姜、白术、炙甘草、葛根、白芍、煮半夏、党参。
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
当患者出现神疲乏力、腹痛腹泻、肠鸣时作时就可服用中药。
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能缓解症状即可。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方4炙甘草、赤芍、乌梅、秦皮、党参、炮姜、黄连、陈皮、白芍、党参、防风。
水煎服,每日1剂。
当患者出现腹泻、排出水样便时就可服用中药。
药量根据患者病情定,不同人用药量有所不同。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若认为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不如西药,可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医院为你制定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评述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评述
林越汉;洪国智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8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1].在西方国家中占胃肠门诊患者的50%.患者年龄多为20~50岁,老年后初次发病者极少,女性多见,女:男为2.5:1.我国出现IBS症状者的比例与国外相仿[2].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笔者参考了有关文献,现将其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541-1543)
【作者】林越汉;洪国智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35000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2.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5.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特点的认知和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4期2009年4月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CH I NESE ARCH I VES O F TRAD I T I O NAL CH I NESE M E D I C I NEVo.l 27No .4Ap r .2009中华中医药学刊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柳越冬1,陶弘武2(11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沈阳110003;2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肠易激综合征(I 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属中医/泄泻0、/便秘0范畴。
近年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从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立法论治、辨证分期论治、辨证从脏论治、专法治疗、专方专药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心理治疗、穴位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10个方面综述了目前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认为中医药治疗I BS 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存在诊断标准尚不统一,辨证分型差别较大,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并倡议今后中医药治疗IBS 的临床报道应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泄泻;便秘;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4-0767-03The Progress of Chi n ese M edic i n e Treat m ent to IBSL I U Yue-dong 1,TAO Hong-wu 2(1.L i aoning P rovince Anal -i n t esti n alHospita,l Shenyang 110003,L i aoning ,Ch i na ;2.A ffili 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 y ofTCM,Shenyang 110032,Liaon ing ,C hina)A bstrac:t Irrit able bow el s yndrome (IBS )is a i ndependent i n t e sti na l d isorder ,w hich has spec i a l pa t hophy si o log ical basis .T he m orb i dit y of IBS is h i gh .In Ch i nese m edicine ,it belong s to d iarrhea o r constipati on .The st udy o f Ch i nese medic i ne trea t m en t to IBS ha s ga i n much prog ress recentl y .This article su mm arize s prog re ss of Chinese medic i ne treat-m ent t o IBS fro m t he f o ll ow ing ten aspects as treat ment on t he ba sis o f syndro m e diff e renti a tion by type ,treat ment on t he basis of s yndro m e differen tiati on by m e t hod ,treat ment on the basis o f syndro m e diff e renti a tion by stage ,treat ment on t he basis of s yndrome d iffe rentia tion by entrails ,trea t m ent by specialized me t hods ,trea t m ent by spec iallized prescription and he rbs ,trea t m ent by Chine se m ed ici ne ene m a ,psycho log ica l trea t m en ,t po i n t t herapy and comb i nati on the rapy o f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ic i ne .The cura tive effec t o f Ch i nese m edicine t herapy is notable ,and has no si gnifican t adve rse reac-tions .The re is no unif o r m d iagno stic crit e ria,no unifor m c li n i ca l crite ri a ,and t he dia l ec tical difference in t ype is large .T he clinica l repo rt of Ch i nese m edic i ne trea t m en t to I BS shou l d be m ore sc i entifi c and no r m ati ve .K ey w ords :IBS ;d i a rrhea ;constipati on ;rev i ew 收稿日期:2008-11-2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5L250)作者简介:柳越冬(1970-),女,辽宁沈阳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中医肛肠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肠易激综合征(I 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约占人群总数的15%,消化疾病门诊的1/3~1/2[1]。
临床以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特征。
属中医/泄泻0、/腹痛0、/便秘0范畴。
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近年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论治李万峥[2]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脾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挟湿型、脾阳虚型、肾阳虚型5型,分别用夏苓汤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加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刘宗凯[3]将I BS 分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两虚3型,用痛泻要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120例,总有效率9518%。
张广麒[4]分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脾不和、肝胃阴虚、寒热互结、血瘀气滞6型治疗I BS ,分别用升阳益胃汤、理中汤合四神丸、痛泻要方、润肠丸合一贯煎、甘草泻心汤合枳术丸、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112例,总有效率94164%。
李振彬[5]分脾阴虚损、虚实夹杂、肝脾不和3型,分别治以补脾益阴;理中清肠、寒热并用;抑肝扶脾兼调情志;均收到较好疗效。
李美英[6]用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分别治疗肝郁脾虚、脾胃虚亏、脾肾阳虚型IBS 85例,总有效率为9016%。
2 辨证立法论治田维君[7]将IBS 分为6型,分别治以疏肝解郁、抑肠止泻;补益脾胃、调理气机;甘淡扶脾、养阴助运;扶正固本、温补脾肾;健脾祛湿、清化理肠;温阳益气、化瘀通络。
叶柏等[8]分为脾胃虚弱、肝脾失调、肾虚泄泻、阳虚泄泻四型,分别治以健运脾胃法、调理肝脾法、温阳补肾法、收涩止泻法,部分病人配合中药灌肠,疗效满意。
3 辨证分期论治金华锋[9]认为,IBS 早期以肝脾失调、肝旺乘脾为主,着重调和肝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中期以脾胃虚弱、湿浊内生为主,着重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后期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主,着重温肾健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4 辨证从脏论治陆干干[10]治疗结肠炎162例,从肝论治45例,方用四逆散、痛泻要方、香连丸加减;从脾论治35例,方用升阳除湿汤、人参升胃汤、实脾固肠丸加减;从肾论治63例,方用济川煎、通幽汤、润肠丸加减;从湿热论治19例,方用芍药汤、导气汤、地榆饮加减。
总有效率为9618%。
黄穗平等[11]从肝论治I BS 收效显著,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抑肝缓急,滋肝养阴,暖肝温阳。
疏肝解郁法方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加减;抑肝缓急法方选痛泻要方、芍药甘草汤加味;滋肝养阴法方选滋水清肝饮合增液767DOI :10.13193/j.archtcm.2009.04.96.liuyd.013中华中医药学刊汤加减;暖肝温阳法,腹泻者用暖肝煎合四神丸加减,便秘者用暖肝煎合济川煎加减。
5专法治疗张维友[12]用行气泄肝扶土法治疗100例I BS收到理想效果。
方用柴芍异功散加味。
药用党参30g,茯苓20g,白术10g,柴胡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土水炒)12g,青木香10g,葛根(煨)15g,砂仁5g,炙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600mL,分早晚2次服。
对照组用匹维溴胺50m g,日3次;洛哌丁胺2mg,日3~4次,口服。
根据大便次数调整用药次数,腹痛明显加颠茄片。
两组均10天为1疗程。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83%,对照组总有效率801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105)。
刘文元[13]以培土抑木法治疗62例,总有效率9316%。
培土抑木法所用基本方由党参、黄芪、茯苓、炒白术、炒山药、莲子肉、川楝子、木香、白蒺藜、炒白芍、秦皮组成。
柳东杨[14]以健脾固肾为治则,以党参、白术、茯苓、杜仲、淫羊藿、神曲、厚朴、炙甘草为基本方,临证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196例,总有效率为89%。
顾小侠[15]用疏肝理脾法治疗68例I BS,自拟舒畅丸,基本组成为柴胡、茯苓、赤芍、白术、枳实、当归、防风、陈皮、甘草,随证加减,总有效率为8617%。
沉越[16]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I BS45例,以白术、怀山药、白芍、防风、党参、陈皮、法半夏、厚朴、柴胡为基本方加减,治疗1个月,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1例。
6专方专药治疗佘世锋[17]以肠炎灵片与复方谷参肠氨胶囊治疗7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
治疗组口服肠炎灵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每次4片,每日3次。
其组成为党参、白术、白芍、防风、广木香、陈皮、败酱草、黄连等。
对照组口服复方谷参肠氨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粒,每日3次,42天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172%,总有效率76193%,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疗效相当,但显效率高于复方谷参肠氨胶囊组。
赵民政等[18]自拟益肠散(制附子、肉桂、干姜、补骨脂、五倍子、党参、白术、山药等)治疗I BS84例,收良效。
潘志恒[19]用疏肝调肠汤(柴胡、厚朴、法半夏、枳实、白芍、薏苡仁、槟榔、广木香、茯苓、白术)治疗38例,与参苓白术散治疗的38例作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