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的“七六五四”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的概念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概念讲解对于概念讲解,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化学符号、分析化学反应方程等方式,逐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例如,通过观察电池中金属箔的变化,学生可以体会到金属通过与氧气发生反应转变为离子的过程,从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2.运用生活案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例如,通过讲解金属的生锈过程,引入氧化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请学生举例在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举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概念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选取典型案例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典型案例,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讨论食物腐败、金属腐蚀、电池反应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理解反应的原理和作用。
2.思维导图法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将案例中的问题和反应过程进行分类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整体认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在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之一,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简单地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在反应中能够得到电子,使其他物质被氧化,自身被还原;而还原剂则会失去电子,使自身被氧化,其他物质被还原。
比如说,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这个反应。
铜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了+2 价,失去了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铜在这里是还原剂。
而氧气的化合价从0 价降低到了-2 价,得到了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氧气就是氧化剂。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反之,如果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那它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了+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了-2 价,这显然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再比如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这个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金属的冶炼,像炼铁,就是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单质。
在电池中,也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了电能的转化和储存。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这种电子的转移导致了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例如,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锌原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变成了锌离子,这两个电子转移给了氢离子,使其变成了氢气。
这里的电子转移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对于我们学习化学也非常重要。
以我之见浅谈氧化还原反应
以我之见浅谈氧化还原反应杨琼粉(西畴县第二中学,云南文山西畴兴街)摘要:化学反应类型根据分类的依据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根据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存在相应的升降变化(或者否存在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又可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词:化学反应类型 元素 化合价 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0.前言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完整性或者说局限性的方面提出的一个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不仅是历年来会考和高考的必考点和热点,而且氧化还原反应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水果的腐烂,酸奶的变质,钢铁的锈蚀,物质的燃烧乃至人体整个呼吸系体的运行,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下面,结合自己在近十年的工作中,浅谈一下对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认识。
1. 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学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个反应中碳得到氧而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22CO Cu C CuO 高温具体如何定义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全面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准确的,不完善的。
由此说明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
所以,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从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几条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几条规律主要内容如下:1、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
守恒律的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医学教.育网原创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如HCl,既有氧化性(由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氯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4、歧化规律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
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
5、归中规律(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
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6、难易规律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邻位转化规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者降低到相邻的价态比如S有-2,0,+4,+6价态,如果是0价参加反应时升高到临近的+4,降低到临近的—2跳位转化规律:一般都满足邻位规律,但是如果遇到的是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则会被氧化为高价态和还原为低价态如-2价的S如果遇到一般的氧化剂,被氧化到0价,如果遇到强氧化剂,则可能被氧化到+6价互不换位规律、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高中教育化学人教版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只有还原性的是 Cl-、S2-、Na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Fe2+、SO32-、S、Cl2.
2、难易规律
•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 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 去电子。
• (1)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顺序与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 相反: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氧化性按:F2 、 (O2) 、Cl2 、Br2 、I2、 S 逐渐减弱 还原性按:F- 、(OH-)、Cl-、 Br-、 I- 、S2-逐渐增强
3、强弱规律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 强还原剂(A)+强氧化剂(B)=弱氧化产物(b)+弱还原 产物(a)
则氧化性:B>b,还原性:A>aBiblioteka 应用于:4、歧化规律
• 同一种物质内同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 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 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 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
• 【歧NA例 化。4为氧】-化1:价剂(和和1+)还1价C原l的2剂+H。都2O每是=1H氯mCo气ll+C,Hl2C且消lO两耗,者时氯之,气比反中为应氯1中:元1转.素移化电合子价数为为0, • (得产到 生2)22mm3NooOllH电2N+子HO产23O,生=氧2NH化ON,剂O3另与+N2还Om原,ol剂N反O之应2作比中还为有原11:m2剂.o,lN失O2去作2氧m化ol电剂子,
【例6】
• RO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若已知反应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反应后R 元素化合价为( B ) • A.+6 B.+5 C.+4 D.+3
浅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浅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作者:廖华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9期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习题时,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问题要先进行分析,强化方法,强调规律。
如何改进教法,突破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做的:一、循序渐进、构建知识网络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主要分布是:高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中,突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和分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安排在高二第二章《氮族》中;常见氧化剂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三第三单元中,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贯穿融合于整个高中各阶段的教学中,使这部分知识有机地和教材融合,使知识由浅入深逐渐完善,最终通过高三的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网络化。
如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融于第一册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中以教材知识为切人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规律,以卤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的学习探究优先规律和强弱规律,利用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学习讨论归中规律,这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深刻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知识的应用,最后通过高三第三单元的教学和专题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构建知识网络。
二、改进教法、培养思维在化学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开展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法。
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知识的学习难点;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承接初中从失氧和得氧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从点的角度来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割开来,知识也仅为点上的直观接受的感性认识。
高一阶段则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进一步到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知识上升为面,并通过学习使学生思维发展由直接思维到抽象思想,因此要注重思维发展,实施探究教学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及其应用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强弱规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3)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先后规律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1)守恒规律——→应用⎩⎪⎨⎪⎧①直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或与转移电子的数量关系。
如用铜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 2+~2e -~H 2~2OH -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强弱规律 ——→应用⎩⎨⎧①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②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正常进行(3)转化规律——→应用⎩⎪⎪⎨⎪⎪⎧ ①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②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如对于反应6HCl(浓)+NaClO 3===NaCl +3Cl 2↑+3H 2O 中,氧化剂为NaClO 3,还原剂为HCl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 2(4)先后规律——→应用可判断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练一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浓H 2SO 4、H 2S 和SO 2三种物质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 2S +SO 2===3S ↓+2H 2OH 2S +H 2SO 4(浓)===S ↓+SO 2+2H 2O3.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的是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以氧化的物质作为电子的接受者,还原的物质作为电子的给予者。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例如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工作、光合作用、呼吸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的反应、卤素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教学策略探究:
1.启发式教学:通过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景和物质变化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示例解析:选取一些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示解析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原理。
3.实践操作:设置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4.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性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巩固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复习总结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检验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并纠正错误和迷惑。
6.拓展学习: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在课外阅读、实验室实践等方面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教案设计的教学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教案设计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 明确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与知识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及实际应用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原理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四、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的掌握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的了解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课堂讨论法六、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发生腐蚀、电池等),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意义。
2. 学习: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原理。
3. 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实验方法及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 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3. 学生在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方法,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会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科研和实践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分析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分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析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呢?要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称为氧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被称为还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合价的变化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最直观的依据。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同时必然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比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发生了氧化反应;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2 价,发生了还原反应。
为了准确判断化合价的变化,我们需要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氢通常显+1 价,氧通常显-2 价,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结合时显负价等。
但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 价。
二、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化合价的升降是电子转移的外在表现。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其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其化合价降低。
以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钠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钠原子被氧化;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1 价,氯原子被还原。
分析电子转移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双线桥或单线桥的方法来表示。
双线桥法是分别从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元素出发,指向对应的生成物,桥上标明电子的得失及数目。
单线桥法则是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桥上标明转移电子的总数。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规律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规律,这可有趣啦!你知道吗,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就像是一场公平的交易。
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那是绝对相等的。
就好比我给了你两个苹果,那你手里就多了两个,而我手里就少了两个,总数是不变的。
还有强弱规律哦,这就像一场实力的较量。
氧化剂的氧化性总是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也总是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就好像在比赛中,冠军总是比亚军厉害,亚军又比季军强一样。
接着说说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时候,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呢,就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巅峰时,光芒四射,在低谷时,比较脆弱,但在中间状态时,能屈能伸。
是先后规律。
当一种氧化剂碰到多种还原剂的时候,它会先和还原性强的反应;反过来,一种还原剂碰到多种氧化剂,也是先和氧化性强的打交道。
这就像一群人排队买东西,前面的人先买,后面的得等着。
怎么样,这四个规律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好好琢磨琢磨,氧化还原反应就不难啦!稿子二嗨呀,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规律,准备好一起探索啦!先说说得失电子守恒规律,这可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哟!就像玩跷跷板,这边上去几个,那边就得下来几个,电子的得失总是平衡的。
不管反应多复杂,这个天平不会倾斜。
然后是强弱规律,这就像江湖中的高手过招。
强的氧化剂一出手,就能把还原剂打得落花流水,弱的氧化剂可就没这本事啦。
反过来,强的还原剂也能把弱的氧化剂搞定。
再看看价态规律,想象一下元素是不同性格的人。
在最高价态的时候,它超级自信,氧化性满满;在最低价态,就有点胆小,只有还原性;在中间价态,那性格就多变啦,时而氧化性,时而还原性。
是先后规律,这就像是排队领礼物。
氧化性强的先得到,还原性强的先被选中。
可不能乱了顺序哦。
这四个规律就像氧化还原反应世界里的小秘密,掌握了它们,我们就能在这个化学世界里畅游啦!是不是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轻松搞定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运用
化学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章。
本文将对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运用进行论述。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与分配所引起的相互转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反应,而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称为还原反应。
例如,当铁和氧气发生反应时,铁失去电子转化为氧化铁,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氧化氧。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方程式表达出来。
方程式的左边表示还原反应,右边表示氧化反应。
例如,2Na + Cl2 → 2NaCl,表明钠发生氧化反应,氯发生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1. 腐蚀反应:铁的腐蚀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铁(III)氧化物,即铁锈。
2. 电池反应: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例如,锌-铜电池中,锌发生氧化反应,铜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
3. 发酵反应: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也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葡萄糖发酵产生乙醇的反应中,葡萄糖被氧化,生成乙醇,同时还有氧化剂参与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方法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
通过反复练习、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方程式的运用能力。
2. 应用于生活实例的学习。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例如电池、金属腐蚀等,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3. 实验探究与讨论。
可以通过参加实验课程,观察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应用1. 高级化学课程的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是许多高级化学知识的基础,例如电化学、配位化学等。
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氧化还原反应是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环境保护的应用。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在化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其中,电子的失去称为氧化反应,电子的获得称为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出现氧化剂和还原剂两者之间的转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 氧化态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可能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元素原子和离子的氧化态为0,当元素原子和离子失去电子时,其氧化态增加;当元素原子和离子获得电子时,其氧化态减少。
根据氧化态的变化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方向。
2.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氧化剂接受被氧化物质失去的电子,从而被还原,而还原剂则提供电子给被氧化物质,从而被氧化。
电子的转移使得氧化还原反应得以进行。
3.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指具有氧化能力的物质,它可以接受其他物质失去的电子。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O2)、过氧化氢(H2O2)等。
而还原剂则是指具有还原能力的物质,它可以提供电子给其他物质。
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非金属元素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腐蚀与防腐氧化还原反应在腐蚀与防腐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金属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的氧化物。
这种氧化反应就是金属的腐蚀过程。
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涂层、电镀等,通过阻隔氧气或加入还原剂来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2. 发生火焰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火焰发生的基础。
火焰是一种燃烧反应,当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释放出能量,形成火焰。
例如,燃烧的木材中的碳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能量。
3.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通过电子的流动产生电能。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它是指物质中某些原子的氧化态与还原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其中一个物质的氧化态增加,另一个物质的还原态增加。
这种反应涉及到物质电荷的转移,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类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业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燃烧、腐败、电池的工作原理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许多化学品的生产和制备过程也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机理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氧化号与还原号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需要判别哪些物质被氧化,哪些物质被还原。
判别的关键是观察物质的氧化态与还原态之间的变化。
当物质的氧化态增加时,该物质被氧化;而当物质的还原态增加时,该物质被还原。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种物质。
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它本身被氧化。
换句话说,氧化剂在反应中起到接受电子的作用,而还原剂起到提供电子的作用。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态与还原态之间的转化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完成的。
以电池反应为例,正极的金属离子会接受电子,还原为原子形式,而负极的金属原子会释放电子,氧化为离子形式。
三、实验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理论的学习只是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步,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 锌与铜电池材料:锌片、铜片、酸性电解质溶液、电线、电流计、电灯泡。
实验步骤:a.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连接到电线上,放入酸性电解质溶液中。
b. 将电流计连接在电路中,用电灯泡检验电流通路是否畅通。
实验现象:当锌片和铜片连接后,电流会从锌片流向铜片。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材分析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一、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了初中的四大基本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能用化合价的升降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进一步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知道什么叫做氧化剂、还原剂。
本节内容放在第三章之前,即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前学习,是为了给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先理论后实践,符合逻辑且具有系统性。
因为学习元素化合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并且要记住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反应生成什么还要记住这些方程式的配平就更难,但是先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之后就可以根据其规律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其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有大量计算,死算、硬算很难,但是如果根据电荷守恒来计算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又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的来说: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对初中的基础知识有较深层次的学习,而且是联系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纽带,使知识呈“螺旋式上升”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的教学重点。
二、从教材的呈现思路: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在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的学习之后,在大量元素化合物学习之前,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打下基础知识,之后再学习大量元素化合物方程式书写、配平以及通过方程式来计算就顺理成章,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三、教材的知识内容及模块本节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两个内容。
经过“思考与交流”总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的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打破初中认识得出新结论: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教学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化学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浅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教学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教学策略之我见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三大反应之一,并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已成为解答具体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或方法,因此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示例与练习给予强化,以使学生学会机械使用之目的,至于为何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何存在这些规律或规律体现的依据在哪里并没有涉及,这样因学生没有从实质或来源上上认识理解规律,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知识成为教学的难点。
鉴于此,我把我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展现出来,供各位参考交流。
一、正确理解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是指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它元素原子化合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其数值就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与其它元素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其实质就是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为达到较稳定的结构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原子化合时达到较稳定结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另一种是通过与周围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来达到稳定结构。
这样就不难理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为0,非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在单质中为0、在化合物中不为0,但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
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善于读写、听说、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等能力。
我的授课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讨论——启示点拨——知识归纳——迁移应用——能力升华,其中在问题创计时,考虑到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掌握的化学知识不多,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可能不太适应高中生活等因素,所以设计的问题起点要低,思维容量、跨度也不大,以避免教师的启而不发,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下面是我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教学中实施的问题驱动策略,围绕着化合价的本质而创设的主要问题情境实录如下。
1.电子守恒规律其内容就是“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1)写出锌与稀硫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C +  ̄4 I O2
L U I J 2
2 O+ C 2 Hz 2 1,上 述 三 个 反 应 中还
原 剂 相 同 ,氧 化 产 物 相 同 ,而 氧 化 剂 分 别 是 KMn O、
Mn 、 ① 常 温 下 发 生 反 应 ② 加 热 条 件 下 发 生 反 应 ③ O:O 。
高 中 化 学 中氧 化 还 原 反 应 部 分 是 历 年 高 考 的热 点 , 涉 及 知 识 面 广 、 念 多 , 学 难 度 大 。 过 对 该 单 元 内 容 概 教 经 进 行 认 真 分 析 和 梳 理 ,将 该 单 元 知 识 概 括 为 “ 六 五 七
四 ”既七 个相 互 联 系 的术 语 、 个方 面 的判 断依 据 、 , 六 五 条 规律 、 四个 字 配 平 。它 不 仅 涵 盖 了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全 部 知 识 点 , 且 便 于 记 忆 和 理 解 。 教 学 中可 以 收 到 事 半 而 功倍 的效 果 。
进 行 比较 :
1依 据 元 素 金 属 性 非 金 属 性 的 强 弱 进 行 比 较 . ( ) 应 用 金 属 活 动 顺 序 表 进 行 比 较 : 属 活 动 顺 序 1 金 表 中 由前 到 后 金 属 性 依 次 减 弱 , 即金 属 单 质 的 还 原 性 依
( ) 用 惰 性 电极 电解 混 合 溶 液 时 在 阴极 上 先 放 电 2当 的 阳离 子 氧 化 性 较 强 , 阳 极 上 先 放 电 的 阴离 子 还 原 性 在
+8H 2 0
2 C + Mn 1 5 1T K I2 C2 C2 +
、
七 个 术 语 间 的 相 互 联 系
②M ^ n 24 C ( ) Mn 1 C2 + H O O+ H 1 浓 C2 IT 2 2 +
n n c
七 个 术 语 指 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中所 涉 及 到 的 概 念 、 过
高 温 催 化 剂 条 件 发 生 反 应 。 由 此 得 出 结 论 , 氧 化 性
K M nO4> M n0 2> 02 o
5根 据 物 质 浓 度 大 小 进 行 比 较 .
具 有 氧 化 性 ( 还 原 性 ) 物 质 浓 度 越 大 其 氧 化 性 或 的
( 还 原 性 ) 强 , 之 其 氧 化 性 ( 还 原 性 ) 弱 , 氧 或 越 反 或 越 如 化性 : HNO ( ) , 浓 >HNO ( ) H S 浓 )>H20 ( ) 稀 , O ( s 稀 还 原 性 :浓 盐 酸 >稀 盐 酸 ,如 Mn 能 与 浓 盐 酸 反 应 制 氯 O 气 , 不 能与稀盐 酸反 应制 氯气 。 却 6根 据 原 电 池 电解 池 的 电极 反 应 进 行 比 较 . ( ) 泼 性 不 同 的 金 属 构 成 原 电 池 两 极 时 , 极 金 1活 负 属发生 氧 化反应 电 子流 出 , 极 为 电 子流入 的极 金属不 正 反 应 。 原 性 : 极 金 属 大 于 正 极 金 属 , 正 极 上 溶 液 中 还 负 从 的 阳 离 子 得 电 子 先 后 也 可 以 判 断 出溶 液 中 阳 离 子 氧 化
程 、 征等 直接 联 系 的七 个 术语 , 们 是 : 合 价 降低 、 特 它 化
得 电子 、 还原 、 原 反应 、 原 产物 , 化剂 、 化 性一 被 还 还 氧 氧 简 称 降 、 、 、 。 与 其 相 对 应 的是 化 合 价 升 高 、 电 得 还 氧 失 子 、 氧化 、 化 反应 、 化 产物 、 原 剂 、 原性一 简称 被 氧 氧 还 还 升 、 、 、 。授 课 时 按 上 述 顺 序 先 讲 清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失 氧 还 的 判 断 依 据 , 一 步 揭 示 P 合 价 降 低 的 实 质 是 该 物 质 在 进 C 反 应 中 得 电 子 ( 共 用 电子 对 的 偏 向 ) 特 征 是 该 物 质 中 或 ,
第 6期 2 1 年 6月 00
中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R s ac o i r n d l c o l e c ig e e rh frPr y a d Mide S h os ma
教 学 陋
笔
浅谈 氧化还原 反应教 学中的 “ 七六 五 四"
王 汉 ( 岭 师范 高等专 科 学校 , 宁 铁 岭 1 2 0 铁 辽 0 0)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1 > S 2
4根 据 反 应 条 件 进 行 比 较 . 当不 同 的 氧 化 剂 与 同 一 还 原 剂 反 应 , 成 相 同 的 氧 生
化 产 物 时 可 以 根 据 条 件 的 高 低 来 判 断 氧 化 剂 氧 化 性 的
强弱 。
如: 2 ① KMn +1 Hc ( ) 04 6 l 浓 一
性的强 弱 。
的 某 元 素 在 反 应 中 化 合 价 降 低 , 元 素 被 还 原 , 生 了 该 发
还 原 反 应 , 物 质 生 成 了 还 原 产 物 , 物 质 在 此 反 应 中 该 该 做 氧 化 剂 , 现 出 的 性 质 为 氧 化 性 。 同 理 对 于 还 原 剂 的 表 分 析 同上 。弄 清 上 述 七 个 术 语 间 的 相 互 联 系 , 仅 方 便 不 记 忆 , 且 能 加 深 对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实 质 的 理 解 。 上 述 七 而 个 术语 , 其 一便知 其余 六个 。 知
二 、 化 性 还 原 性 强 弱 比较 的 六 个 依 据 氧
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中 , 质 的 氧 化 性 还 原 性 的 强 弱 比 物 较 是 必 须 搞 清 楚 的 问 题 , 涉 及 到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进 行 的 它 方 向 和 反 应 能 否 自发 进 行 的 问 题 。 般 从 以下 六 个 方 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