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

合集下载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又称女贞子、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有滋阴清热、益肾生津、补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阴虚火旺、盗汗等症状。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三种:鲜用、炙用和煅烧用。

1. 鲜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新鲜采摘的生地黄搓洗净,去杂质,晾干。

然后将鲜生地黄置于容器内研磨、捣碎成泥状,或切成薄片备用。

如果需要使用鲜生地黄的汁液,可以将生地黄切碎后挤取汁液。

鲜用生地黄力度充足,能够保留更多的药效成分,但需要相应的注意保存时间,防止变质。

2. 炙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取干燥的生地黄,将其放入炙炉内进行炙烤。

一般要炙至生地黄的外表呈现红棕色,内部仍然保持浅黄色。

炙用生地黄炮制后,功效更加温和,适用于阴虚阳亢、虚热症状。

3. 煅烧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生地黄放入炉内进行煅烧,要控制好温度,以免过度烤焦。

煅烧后的生地黄呈黑色或黑褐色,质地更加坚硬。

煅烧用生地黄具有较强的滋阴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阴亏火旺的症状。

标准的生地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外观:色泽鲜艳,无虫蛀、霉斑、霉层和异物。

2. 气味:具有特有的药香,不应有异常或有味。

3. 性状:形状自然,无碎片、杂质,感觉厚重。

4. 汤液:煎煮后的汤液呈棕红色,饮服时无异常或有异味。

此外,应注意以下事项:1. 存储:生地黄宜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异味。

2. 食用禁忌:生地黄属于滋阴补火的药物,阴虚火旺者慎用。

孕妇禁用。

总之,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炮制后,能发挥出更好的药效,适应于不同的症状治疗。

在选购生地黄时,要注意外观、气味和汤液等特点,并注意存储和食用禁忌。

漫谈中药地黄

漫谈中药地黄

漫谈中药地黄摘要: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始载《神农本草经》,河南温县的“怀地黄”品质最优,临床上使用的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别。

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生地九蒸九晒后成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熟地。

关键词:道地产区;地黄;炮制品中药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久服,轻身不老。

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别名地髓,酒壶花根,酒盅盅花根。

地黄的块根大,皮薄肉厚,多汁,把土里的精髓都聚集起来,可以养五脏之阴,因此得名“地髓”,又寓意着此药能填髓益精。

把地黄紫红色的花摘下来,可以从后面吸出甜甜的汁液,所以地黄也叫酒壶花。

1 地黄的道地产区中药的疗效与其道地产区密切相关,所谓“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地黄的产地很多,史载曾经是地黄地道产区陕西长安、江苏徐州、安徽和县、南京板桥镇、陕西大荔主要分布于沿黄河、淮河两岸,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接近,地黄在这些地区又有较久的栽培历史[1],自明以后才提及怀庆府(今河南的温县、沁阳、武陈、孟县等地)所产地黄品质最优,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本草纲目》[2]言“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

”。

经用现代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产区地黄中梓醇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表明“怀地黄”之所以成为怀庆地区道地药材是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3]。

2 地黄的不同炮制品及应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上使用的地黄的炮制品种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捣汁用,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

《伤寒杂病论》中重用生地的有三剂,防己地黄汤、炙甘草汤和百合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主治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

【地黄种植】种植地黄如何采收?

【地黄种植】种植地黄如何采收?

【地黄种植】种植地黄如何采收?
种植地黄什么时候可以采收?地黄怎么样采收?地黄采收后如何加工?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地黄采收怀地黄9月下旬地上部的生长基本停滞,心部叶片开始枯死,叶片开始老化,营养物质全部转移到块根中。

10月上旬地上部基本枯死。

因此,采收期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底。

采收时先除去地上叶片,然后在畦的一端起挖深35厘米的沟,依次小心挖取根茎。

人工刨取怀地黄块根,采挖时尽量避免伤及块根。

二、地黄加工方法地黄采收后的块茎,抖去泥土,除净基部叶和不适宜加工的小块茎、须根。

按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级,如有太阳,则摊开晒几天,再入炉烘焙。

1、建炉:在烘焙前,在室内靠墙的一面,用砖砌一个高116厘米、宽117厘米、长226厘米的烘炉,在墙根处开一个小火道,在外墙中间挖一个高30厘米、宽30厘米的火口,连接在一起,筑成小火灶,可作烧煤、炭加温。

火道建好后,在烘炉内则离地90厘米处横架6~9根木棒,棒上铺上用竹片编成的疏竹帘即成。

2、烘焙:在建好的炉内铺放鲜地黄200~300千克,初入炉时用50℃左右温度烘焙2天,翻堆后可用70~75℃烘焙,至7~8成干时把温度降至40~45℃。

地黄入炉烘焙1~2天内翻动1次,温度升高后可每天翻动2次,以后随翻随拣出干货(以表面顶手,心无硬心为标准)。

3、堆闷:鲜地黄烘焙至八成干后,即从烘炉内取出,进行堆放,外用麻袋或草席盖严发汗,3~4天,使内部水分往外渗出,表里干湿一
致。

4、复焙:经过堆闷的地黄,再放入烘炉内摊开焙,这时温度保持50℃左右,边烘焙边翻动,至足干可取出。

一般每亩产干货300~400千克,高产可达400~500千克。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最新版2篇】目录(篇1)1.地黄的来源及炮制方法2.生地黄的炮制方法3.熟地黄的炮制方法4.地黄炮制方法的标准5.地黄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正文(篇1)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茎,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等功效。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地黄的功效也有所区别。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黄的炮制方法及标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黄的来源。

地黄主要产于我国河南、湖北、甘肃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洗净后鲜用或干燥备用。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鲜地黄:取鲜原药,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鲜地黄的炮制比较简单,只需洗净,切段即可。

2.干地黄:将干燥的地黄洗净,然后用黄酒浸泡一晚上,使之软化。

接着将泡好的地黄放入砂锅内,倒入足够的黄酒,用文火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

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酒炖法: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

每 100kg 生地黄,用黄酒 30~50kg。

2.蒸法: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

地黄炮制方法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炮制过程中地黄的性状、色泽、质地等。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时间、黄酒的用量等,以保证地黄的质量和药效。

地黄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鲜地黄:性味偏寒,主要用于清热、生津、凉血等功效。

2.生地黄:性味甘苦,偏凉,主要用于滋阴补肾、养血补血等功效。

3.熟地黄:性味甘,微温,主要用于补精化气、补血养脾等功效。

目录(篇2)一、生地黄的来源及性状二、生地黄的炮制方法1.鲜地黄的炮制2.干地黄的炮制3.熟地黄的炮制三、生地黄的炮制标准四、生地黄的临床应用正文(篇2)一、生地黄的来源及性状生地黄,即地黄 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茎,属于玄参科植物。

朴实无华的药材--地黄

朴实无华的药材--地黄

朴实无华的药材——地黄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

其广泛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

”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中药成药常见: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

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地黄(生地)采收及加工简单介绍

地黄(生地)采收及加工简单介绍

地黄(生地)采收及加工介绍
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贵州等省区。

生长于海拔50-1100米的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1、采收。

地黄花的采收,应在花期,选择晴天,结合摘蕾作业将花及花蕾采回,阴凉处晾干就可以了。

地黄根茎的采收最佳收获期是10月底至11月初,地黄地上部逐渐枯黄停止生长后,就可以采收,方法是:用铁锹或镰刀割去地上部的茎叶。

注意不要割得过深,以免损伤根部。

等地上部分割去后,用耙子把割去的茎叶搂到一边,露出地表,便于根茎的采收。

用锹或镐在畦的一端开挖,沟深为35
厘米左右。

挖的深度以不损伤根茎为好,地黄易断,所以挖掘时一定要
小心。

拣拾的过程也要尽量减少根茎损伤。

每亩可收鲜地黄1000~1500千克,高产的每亩可达2000~2500千克,干湿比约为5:1。

2、加工。

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

最后降至50℃左右,烘干1—2天后,待烘至根茎无硬心(烘干至8成干),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3-4天,使内部水分往外渗出,表里干湿一致。

之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

整个烘干过程中需要翻盘。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明·陈嘉漠云:“江浙壤地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

”怀庆府即今河南省武陟、济源、原阳、修武、温县一带。

为适应临床所需,历代对地黄的炮制方法很多。

例如:酒熟地,干生地、熟地、焦生地、焦熟地、鲜生地、生地炭、姜汁制、砂仁制,量便拌制、醋制、盐水制、蜜水制、黄连制、红花制、蛤粉拌,黄酒砂仁制、黄酒砂仁陈皮制,白酒砂仁生姜制等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各炮制专著中。

本文就其炮制历史沿革,传统及现代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地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

主治折跌绝沥伤中,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优良。

”后《名医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其性大寒,其熟乃后人复蒸晒者。

”使炮制品有生熟之分。

随着中医学发展,简单的炮制品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于是到汉代《金匮要略》中就出现了蒸制取汁的记载。

后到南北朝,辅料炮制和蒸制又进一步扩大了地黄的医疗范围,《雷公炮炙论》记载:“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就是一例。

唐朝《备急千金方》也提出了复蒸:“晴日早蒸之,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制盖之,明朝又蒸,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

”宋《史载之方》也有“洒酒九蒸九暴”的记载。

明清两代地黄的炮制辅料已由单纯的酒发展到姜、醋、盐、人乳、药汁、固体药物等,使地黄炮制得到空前的发展。

解放后,随着各省市对炮制经验的整理和交流,陆续制定了一些炮制规范。

《药典》中收载了生地黄、酒熟地黄、蒸熟地黄三个品种。

而其它诸如姜汁制、盐制、醋制等因临床价值不大而被收录。

二炮制方法及应用1、鲜生地。

有两种制法,其一是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捞出,切段1-1.5cm长;其二是取净鲜生地,捣烂榨取汁。

此两种方法都做临时配方用。

李时珍称鲜生地“其性大寒,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为了发挥生地黄的最佳疗效,需要对其进行炮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一、生地黄的炮制方法生地黄的炮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鲜地黄的选用: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等问题的地黄进行炮制。

2. 清洗处理:将选好的鲜地黄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将泥沙洗净。

3. 切片或整株炮制:切片炮制适用于使用量较小的情况,将清洗好的地黄切成厚度约0.2-0.3cm的片状;整株炮制适用于使用量较大的情况,将清洗好的地黄整株使用。

4. 炮制处理:将切好片或整株的地黄放入炮制容器中。

首先加入适量的生姜汁,然后加入纯净水,使地黄片淹没。

用木质锤轻轻拍打地黄片,促使水分渗透;然后,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5. 煮制过程:将炮制容器放在火上,用中小火煮沸,保持煮沸状态约20分钟。

期间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水分,并定期搅拌。

6. 炮制完成:煮沸20分钟后,将炮制容器从火上取下,将地黄片捞出,放置在垫有吸水纸的浅盘中,晾干并风干。

二、生地黄的炮制标准生地黄的炮制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 鲜地黄的选用:选择无病虫害、霉变、腐烂等问题的优质鲜地黄作为原料。

2. 切片或整株炮制:切片的厚度应均匀,一般为0.2-0.3cm;整株的选择畸形较少,颜色均匀,无折断。

3. 炮制时长:炮制时间约为20分钟,不得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导致药性减弱,过短则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4. 炮制条件:炮制容器应选用无铁锈、无异味的材质,远离异味和灰尘等污染源。

5. 炮制后的颜色和质地:炮制后的地黄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质地应硬脆。

6. 水分含量:炮制后的地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2%-14%,不得超过15%。

生地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炮制过程十分关键。

通过选用良好的鲜地黄原料,并按照标准的炮制方法进行处理,可以保证生地黄的质量和疗效。

中草药地黄的种植技术

中草药地黄的种植技术

中草药地黄的种植技术地黄,又称黄芪、黄秦、升麻、地血、土丹、地牛黄、地青、五倍子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地黄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补肾壮骨、滋阴补血、清热解毒、降血压、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因此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

地黄的种植技术是影响其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地黄的种植技术。

一、地黄的适宜环境二、地黄的品种选择地黄的品种较多,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有“山东金地黄”、“云南地黄”等,其中山东金地黄是品质较优的地黄品种。

三、地黄的繁殖方法地黄的繁殖方法一般采用分根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方法。

(一)分根繁殖地黄分根繁殖是将成年植株拔出地面,清洗干净后,分离出生长良好、根系健壮的根茎分别种植。

一般在3-5年后就可获得新的茎杆和根系。

分根繁殖的种植基地应选择土质松散、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连种连作,以免土壤疲劳。

(二)嫁接繁殖地黄嫁接繁殖是将地黄的嫁接穗和砧木进行接合,形成嫁接苗,以增加地黄的产量和抗逆性。

一般选择树状地黄作为砧木,选择茎尖粗壮、尚未开花的地黄作为嫁接穗,进行清剪、接合和保护。

四、地黄的栽培技术(一)土壤准备地黄避免连作连种,选择排水良好、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壤。

在秋季进行翻耕,将秸秆等残留物质深埋于地下,保持土壤肥沃。

(二)施肥方法地黄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和人工有机肥。

在种植前充分施足肥料,在地下堆肥的予以深翻,增加土壤通透性。

(三)开墒根据不同的栽培区域和地域环境,选择合适的开墒时间和深度,保证地黄的生长发育。

(四)浇水和排涝管理地黄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排涝。

施肥后要淋透,适量控制浇水时间和浇水量,以避免过浇和萎缩现象。

同时保持水分充足,增加土壤湿度,利于地黄的生长。

五、地黄的病虫害防治地黄的主要病虫害有泥线虫、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黄花叶、菜粉虱等。

防治措施是加强基地卫生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早期发现病虫害,及时控制药剂防治,以避免病害扩散。

田间地头的【酒布袋棵】其实就是名中药——地黄

田间地头的【酒布袋棵】其实就是名中药——地黄

田间地头的【酒布袋棵】其实就是名中药——地黄家住鲁北地区的我,在农村土生土长,从小就听父老乡亲们讲过很多用【酒布袋棵】治病的故事,后来在长辈们的指引下,我认识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一般成群分布,一发现就是一堆,到了夏季就开花,花呈紫红色,叶子上全是白色绒毛。

地黄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田间地头逮蚂蚱、捡鸟蛋、追兔子,时不时的就会与酒布袋棵狭路相逢,它遇到了我们可就惨了,因为我们会把它包围起来,摘下它的花然后吸它的花根,因为它的花根部是甜的,吸至不甜了,再吸另一朵;那时,对于幼小的我们来说可谓是一次难忘的甜点盛宴,当我们吸够了,它也被我们摘秃了。

对于这种植物,当时我只知道它的花是甜的,再就知道长辈们会用它的根捣烂后外敷治疗各种皮肤疖肿痈脓,对于它是不是药材?它有没有学名?以及它身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可谓是一无所知。

直到学医后,我们有一门必修课叫《中药学》,当学到【地黄】这一节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叫地黄的中药材,到处都有,地方俗称很多,比如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有酒布袋棵、酒袋棵、猪妈妈、小鸡喝酒等叫法;它也是六味地黄丸中最主要的成分’。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从小围着吸它花的酒布袋棵,原来就是中药界大名鼎鼎的地黄啊。

野生地黄地黄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最早以地髓的名称记载于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根据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即挖出的新鲜块根,洗干净直接使用或者沙储备用;生(干)地黄即用鲜地黄烘干切片而成;熟地黄是用生地黄加入黄酒篜制而成(传统古法要求九蒸九制),三者均味甘而归经于肝、肾二经,均具有滋阴生津之功效,均可以治疗阴血津液亏虚之证。

三种地黄,除了以上共性外,由于炮制的原因,三者的性味和功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鲜地黄鲜地黄:味甘兼苦,性大寒,清热、凉血、生津的功效皆显著;外用尚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比如局部红肿热痛的疖子、痈脓、乳腺炎、腮腺炎、丹毒,以及打疫苗后的局部红肿疼痛等,均可以用鲜地黄捣烂外敷,效果良好。

【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

【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

【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药店人(yaodianren520)异国他乡(打一中药名)——生地故乡(打一中药名)——熟地本期中药知多点,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地黄。

地黄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其中以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怀地黄最为著名,与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共称为“四大怀药”,以其神奇疗效成为中医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地黄炮制后有许多衍生的名称,如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地黄这么多种,傻傻分不清楚?鲜地黄:地黄采挖出来新鲜的跟块称为鲜地黄。

生地黄=干地黄=生地:将生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就成了生地黄。

以前在《中国药典》中,生地黄有一个别名叫干地黄,但后来弃用了这个名称。

熟地黄=熟地: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甜,由凉血药变成了补血药。

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增加了熟地黄和血、温补的功效,还可以避免其滋腻的弊端,是现在最常用的滋补中药之一。

地黄炭: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而成。

这4种地黄都有什么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养阴。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

常用于血虚导致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及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地黄炭: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地黄间的大PK鲜地黄VS生地黄1.地黄和生地黄均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2. 鲜地黄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功效较佳;生地黄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滋阴效果更好。

3. 鲜地黄常用量明显大于生地(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办法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办法

活血化瘀
地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互结,瘀血 阻滞等症。
保健品应用
01
02
03
增强免疫力
地黄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提高抵抗力。
抗氧化
地黄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还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 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抗炎
地黄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 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炎症 反应,对于一些炎症性疾 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采用种子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
播种方式
田间管理
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为30cm左右,深度 为3cm左右。
及时除草、松土、培土,并追施磷、钾肥 等。
管理方法
浇水排水
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防涝。
病虫害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采收与加工
地黄一般在栽种后10个月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后 进行清洗、干燥等加工处理。
野生地黄通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在野外采 集时需要注意鉴别其品种和真伪。
栽培地黄
栽培地黄是指经过人 工栽培的地黄,通常 在农田或药园中种植 。
栽培地黄主要用于药 用,也有一定的营养 价值。
栽培地黄的生长条件 和环境相对稳定,因 此其外观和大小比较 一致。
改良地黄
改良地黄是指通过基因改良技术 培育出的地黄品种。
02
价格走势
近年来,地黄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 势,由于种植面积减少、自然灾害等 因素影响,价格有所上涨。
03
流通渠道
地黄主要通过药材市场、药店、医院 等渠道流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 商平台也逐渐成为地黄销售的重要途 径。
未来发展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原始药终中药图文标准查询关注温馨提示本文已超链接至地黄图文中,公众号搜索地黄,随时查询!采地黄者作者:白居易(唐)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

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人工种植的地黄说到地黄,几乎用过中药的人没有不认识的,这是最传统的中药之一,地黄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药用植物了。

无论道旁路边,荒郊土坡,都可以看到,而不像人参、当归、黄芪那样,只闻其名,却难在身边可以看到原植物。

地黄却朴实低调的默默的生活在我们身边。

地黄栽培品,叶片较硕大,较大的叶面积系数,保持光合产物的合成,助于促进块根的发育和膨大地黄用药历史悠久,最早《神农本草经》便有用药的记载和收录。

野生地黄虽然可以随处可见,但人工栽培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大宜肥壤,虚地则根大而多汁。

”可见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

野生地黄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才有了现在几十种的地黄优良品种。

比如现在的优良品种“8525”.及“北京1号”等,为现主栽品种。

偶见的栽培品开花栽培地黄像多种药材种植一样,生长期间,一般都会摘除花蕾,因为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打掉花蕾,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于植物开花是否对内源性激素,及药用干物质种类是否影响,也无研究。

地黄全株地黄种植相对去其他中药品种,较为简单,周期短,回笼资金也快,又是大宗药材,使用量大。

较受种植欢迎。

地黄虽说是多年生植物,但在生产上生长周期很短。

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

地黄的家野与鲜生熟之说

地黄的家野与鲜生熟之说

地黄的家野与鲜生熟之说地黄,在中药材以及滋补药方的序列中,可以说是大神一般的存在,这是一味价廉又富功效的药材,因此在诸多常用补肾滋补类的方子中都能看到地黄。

我看过一些资料,说到这个地黄,全国每年的用量在3万吨左右,在整个中药材用量中占到了将近百分之一的比例。

地黄用量如此之大,自然是需要人工栽培。

实际上,目前药市上流通的地黄全部都为种植地黄。

有朋友会惊讶,都是种植的?是的,别说现在,就是五百年前的明朝,出产的地黄也是种植的,事实上这个地黄的种植历史很悠久的,有明朝说,有宋朝说,甚至还有北魏说。

宋人写的《图经本草》就说到“古称种地黄宜黄土,今不然”,又道“种之甚易,根入土即生”。

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地黄的人工栽培更上一层楼,品种就有十来个,亩产量千公斤左右,有些品种亩产都在两千公斤以上。

产量爬高,这是好事也是不好事,好事是农民收入增加,不好事是产量一高,药性成份含量只怕降低,因为现代种植,除了品种改良外,化肥与农药是必不可少。

说到这个地黄,在中原及北方地区的田野,那是极其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儿童们叫做蜜罐花,野喇叭花等等,之所以叫蜜罐花,那是可以吸取地黄花中的一点点花蜜,甜丝丝,满满的童年回忆。

关于野生地黄,《图经本草》就有详细描述:“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文而不光,高者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

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

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一”。

《本草纲目》描述是:“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

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

从这个描述来看,古代的地黄都是细长的,都是手指头粗细,可以认为,这个就是野生地黄。

与家种的肥大粗短差别大,这是区别野生与家种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关于挖地黄的诗,叫做《采地黄者》,诗曰:”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浅谈中药材“地黄”的战略储备

浅谈中药材“地黄”的战略储备

浅谈中药材“地黄”的战略储备原创2022-05-30 07:01·猎药人大家好我是武陟县产地地黄种植户,关于地黄的战略储蓄,浅谈一下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佬批评指正。

当下中药材作为抗疫重要医疗物资,地黄年用量在2万吨以上,一年生自繁,在抗疫期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该方源自《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地黄作为其中成分之一,包括养阴清肺颗粒在抗疫期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国家的重视才能把我们中国的中药发展到极致,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地黄的源头是我们,遵守药材好药才好,发扬光大!首先分析一下2014年的行情1月到12月价格稳定在10元到10.5元之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这是稳恒的一年,之后库存量增大,直到2018年首次感到不确定的危机感,出现了货断供的现象,可能是农户心理强,也可能是产区货源逐渐下滑当时没有怎么分析行情变动,价格在8元到8.5元。

从此之后就到了地黄失恒的2020年,地黄上涨15,很多人这时候才感到危机,地黄要涨!可是偏偏在产新前掉价了也是这个时候很多货源大量甩出,价格在12元到11元之间。

接着到2021年,和往常一样产新的时候会有一波小涨价,让人意想不到的2020年底甩货成为了首次涨价的原因,这一年第一次涨价在4月份涨幅13%,本就有了危机感。

偏偏3月到5月集采结束后地黄又迎来了一波涨价,原因是河南的第一场洪水,没谁可以想到7月份暴雨连下半个月导致地黄种子在地里面泡烂毁掉,行情在19元到21元,在我们出货的时候山西又来了暴雨,直接导致第二产地出现减产60%,地黄开始涨价一路上涨飙升到42元.....经过这样的波澜总感觉在观看电影:战狼2一样。

地黄的加工技术:现在的地黄价位过高总会出现一些急躁的加工户,他们在烘干过程中把地黄烘干至9成,在外行看来这个是地黄而且够干在内行看来这批货不能用=没含量了,枯心,没重量,抛。

地黄生熟异治炮制理论研究概况

地黄生熟异治炮制理论研究概况

地黄生熟异治炮制原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的新鲜或干操块根,是常用中药材,根据地黄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功用,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三个不同品种.本文对近些年关子中药材地黄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特征、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两方面方面对地黄进行了综述,为地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地黄主要产于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其中河南产量大、质量佳,为传统的道地药材。

地黄药材多呈纺锤状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

据文献资料,地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昔类、搪类及氨基酸,研究报道中多以昔类为主,在昔类中又以环烯醚枯昔为主。

目前已从地黄中分离出32种环烯醚菇昔类化合物,其中以梓醇含量最高。

临床药理证实地黄具有免疫调节、机体造血、抗脂质过氧化、降血搪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抗肿瘤、抗衰老、预防和治疗箱尿病,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也表现出一定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地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Abstract】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 family of plants the 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s Fresh or dry operation tuber, is commonly used herbal medicines, the base yellow concocted and clinical function, divided into fresh yellow rehmannia, Rehmannia three different varieties article on recentsome years off sub herbal medicines rehmannia research literature analysis, main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wo-to-ground yellow reviewed,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 is mainly produced in Henan, Shanxi, Shandong, Hebei, Henan yield, good quality, traditional authentic herbs. 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 .herbs mostly spindle-shaped or strip the outer skin is thin, light red yellow surface with curved wrinkles, long horizontal lenticels and irregular scars. Sectional leather yellowish white, visible orange oil spots.It is the main chemical ingredient in the literature, to yellow as celecoxib class, boring class and amino acids,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e past class-based, mainly iridoid dry Youyi Xi class celecoxib. Isolated from Rehmannia 32 kinds of the iridoid the mushroom celecoxib compounds, of whic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atalpol.Clinical Pharmacology confirmed Rehmannia immunomodulatory body hematopoiesis, lipid peroxidation, lowering blood boring a variety of effects, can be used for anti-tumor, anti-ag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ank urine diseas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show a certai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Key words】Rehmannia; chemical composi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research progress.1.地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研究地黄的药材性状,多呈纺锤状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黄褐色或棕色,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直径2~gcm,长可达20cm,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昔类、糖类及氨基酸,研究报道中多以昔类为主,在昔类中又以环烯醚菇昔为主。

熟地(地黄)

熟地(地黄)

熟地(地黄)
很多人喜欢去农村寻宝,而且还记得小的时候农田里很多野草和野果子吃着也很不错啊,而且不打农药真的是纯野生的,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植物。

在农村常常可以看到,它其实是一味中药,叫地黄,在我们老家叫马长酒,由于它的花我们常常会摘下来放在嘴里吸里面很多花蜜吃着特别甜。

地黄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它的分类很多,在药典中的称呼也不同,可以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

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骨蒸劳热,阴虚内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鲜地黄:凉血,清热生津,止血。

用于舌绛烦渴,热病伤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阴虚,骨蒸潮热,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一些关于地黄的相关药方:
1、贫血: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陈皮6克。

水煎服,每天1剂。

用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显增高,症状消失。

2、糖尿病:生地黄15克,黄连3克,天冬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可以使患者的尿糖、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3、高血压:熟地黄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

4、传染性肝炎:生地黄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了解中药:地黄

了解中药:地黄

了解中药:地黄要说补肾最好的药,当属地黄。

地黄,为什么叫地黄呢?长在地里,跟地瓜一样黄黄的。

地黄又叫地髓,为什么叫地髓呢?地黄能吸取地里的精髓。

所以呢,种地黄的土不能年年种,种一茬就要休耕几年。

既然地黄吸髓能力这么强,它把精髓都吸收了,这种“吸收”之性,跟肾脏的“收藏之性”最为接近,所以呢,地黄能大补肾水。

肾虚的人,可一定要好好了解地黄哦......为什么说很多人不会吃地黄呢?按炮制工艺来分,主要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这3种,功效各不相同,很多人分不清到底该吃哪种地黄。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鲜地黄。

鲜地黄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地黄,这个地黄怎么吃呢?直接榨汁喝。

鲜地黄主要有2大功效,一方面滋补肾水,一方面可以祛淤血。

鲜地黄补肾水很好理解,鲜地黄汁为什么能祛淤血呢?地黄汁“滑利流通”,有助于血液通行,自古以来,大医们就擅长用鲜地黄汁祛淤血。

哪类人最适合喝鲜地黄汁呢?干瘦干瘦的,体内有虚热,同时淤血严重,最适合喝地黄汁。

只不过要提醒大家,鲜地黄汁是偏寒凉的,不太适合长期喝,如果要长期喝的话,要配伍热性药一起。

再说干地黄。

把鲜地黄切片晒干,就成了干地黄,在药房里又叫生地。

药房的“生地”,就是要跟“熟地”区分开来,它也不是新鲜的地黄汁。

地黄晒干后,水分流失了,开始有点粘腻了,这种粘腻之性不再具有”通瘀“之性,所以,干地黄没有祛瘀血这个功能了。

地黄晒干后就由黄色变成了黑色。

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呢?从物质成分上来说,因为地黄里含有大量铁质,铁被氧化后成为铁氧化物,就变成了黑色。

铁氧化物是血液重要成分,吃地黄可以补血,现代医学讲的缺铁性贫血,地黄就是最好的补药。

所以呢,干地黄是一个”阴血“双补的药。

既可以滋补肾阴,还能补血,阴血不足的人,最适合的就是吃”干地黄“。

只不过,干地黄还是有一个缺点:还是偏寒凉,适合热性体质的人服用,不适合寒性体质。

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熟地。

熟地,用干地黄+黄酒多次蒸晒而成,九蒸九晒是最好的,就成了九蒸九晒熟地。

长的像地瓜,却是千年滋补名药!

长的像地瓜,却是千年滋补名药!

长的像地瓜,却是千年滋补名药!河南有四大名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都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那我们就来聊聊“生地黄”这货。

地黄为什么叫地黄呢?它的这种药用植物,挖出来以后,它的块根就像番薯(地瓜)一样。

这个新鲜的,把它一切开,里面就有点黄黄的,又长在地底下,所以就叫做“地黄”了。

那么生地,不经过炮制加工的,自然而然就是“生地黄”了。

按照之前的文献记载的话,这种植物块根质量按照“天、地、人”来分轻重品质。

所以,如果在水里面清洗的时候沉在最下面的,质量最好!而如果是浮在水面上面的,那么就相当于在上的是天,这种地黄可能就不是很好了。

河南过去叫做怀庆,所以地黄作为河南的道地药品之一,有的把它叫作怀生地、怀地黄。

生地作为凉血,养阴什么的,效果很好。

另外,如果平时你爱出血,比如说牙龈出血、痔疮出血、大便便血,多吃点生地黄炖猪排什么的,效果很好。

还有什么老是口渴啊、便秘啊,把肛门都成撑坏了,还是拉不出来,这个时候多搞点生地黄,绝对是很爽的!那么,肾虚的时候,尤其是肾阴虚的时候,这个地黄是用的很多的。

比如说,六味地黄丸,大家都听过了。

但是,生地黄比较腻,大便不成形的,拉肚子的、腹泻的,就最好不要去吃啦。

~~~~~~~~~~~~~~~~~~~~~~~~~~~~~~~~~~~~~~~生地黄【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

生地黄:9~15g。

中药漫谈|地黄,古今认识差别大,如何正确解读

中药漫谈|地黄,古今认识差别大,如何正确解读

中药漫谈|地黄,古今认识差别大,如何正确解读地黄药用有三种,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为新鲜采挖,不好保存,药房不备,熟地黄为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而成,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主要饮片品种。

鲜地黄甘、大寒;生地黄甘、苦,寒;熟地黄甘、微温,三者性味有异,功效自是有差别。

中药学教材载生地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其主要应用有三:1.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证;2.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3.内热津伤口渴证。

这些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功效与应用自是不错,但当我们读《神农本草经》关于地黄的介绍时,我们会发现古今对地黄的理解有较大不同。

《本经》云:“干地黄,味甘、寒。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我们先来说说“折跌绝筋”,折跌绝筋就是各种外伤致筋伤,局部红肿疼痛,可能你要说生地黄没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能治这个吗?的确,现在少有用生地黄来治此症的了,究竟生地黄是否有此功效呢?原来,这是生地黄的外用功效。

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说:“然凡跌仆敲扑,肌肉血瘀发肿青紫者,以鲜生地捣烂厚敷,自能去瘀消肿,活血定痛。

乃知地黄去瘀,自有天然作用,不可误认其腻滞物质,而遂疑古人之言。

”这里说的是鲜地黄,若没有鲜地黄,用生地黄以水浸之后捣烂外敷也有此效。

由此,又引起一些医家误会,以为地黄为散血逐瘀之专药,则又有失偏颇。

关于这个张山雷进一步解释道:“考跌仆打扑,瘀在肌肉而发肿发热者,鲜地捣敷,确有成绩,是借其寒凉以散蕴热,则痛自可止。

而行血一层,尚在其次。

”我认为这种解释非常合理。

地黄味甘,是补阴血之要药,其功效多与此有关,《本经》谓“填骨髓,长肌肉”即指此补益之功言。

至于“逐血痹”、“除痹”,是指阴血补养后充足后能使血脉通畅,非指地黄有直接消积通痹之功效。

再说养阴生津,对于口渴津伤,现在我们常用生地黄。

但我读仲景书,其治“大烦渴不解”(《伤寒论》26条)、“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伤寒论》168条)用白虎加人参汤,并不用生地、玄参之类所谓清热养阴生津之品,这就告诉我们,阴虚津伤之证,不可一味寒凉滋补,要注重恢复胃气,胃气健旺津液自能生成而烦渴止,所以仲景于白虎汤中加人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
近似种)
原始药终中药图文标准查询关注温馨提示本文已超链
接至地黄图文中,公众号搜索地黄,随时查询!
采地黄者作者:白居易(唐)麦死春不雨,
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

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人工种植的地黄说到地黄,几乎用过中药的人没有不认识的,这是最传统的中药之一,地黄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药用植物了。

无论道旁路边,荒郊土坡,都可以看到,而不像人参、当归、黄芪那样,只闻其名,却难在身边可以看到原植物。

地黄却朴实低调的默默的生活在我们身边。

地黄栽培品,叶片较硕大,较大的叶面积系数,保持光合产物的合成,助于促进块根的发育和膨大
地黄用药历史悠久,最早《神农本草经》便有用药的记载和收录。

野生地黄虽然可以随处可见,但人工栽培可追溯到
1000多年前,“大宜肥壤,虚地则根大而多汁。

”可见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

野生地黄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才有了现在几十种的地黄优良品种。

比如现在的优良品种“8525”.及“北京1号”等,为现主栽品种。

偶见的栽培品开花
栽培地黄像多种药材种植一样,生长期间,一般都会摘除花蕾,因为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打掉花蕾,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于植物开花是否对内源性激素,及药用干物质种类是否影响,也无研究。

地黄全株
地黄种植相对去其他中药品种,较为简单,周期短,回笼资金也快,又是大宗药材,使用量大。

较受种植欢迎。

地黄虽说是多年生植物,但在生产上生长周期很短。

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

10月上旬(寒露)便可收挖,只有5、6个月---150天左右。

生产上多以根茎繁殖,生产上称’栽子’。

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

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杀菌,作肥),下种即可。

农民在田间收获地黄
虽说河南地黄种植历史悠久,并且自古以来河南怀庆府就形成怀地黄道地产区。

但由于该品不能重茬,所以产地分布较广,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南、山西两地。

但就目前来说,山
西(襄汾一带)种植的地黄却占到全国一半以上,河南产的地黄在30%—40%左右,其他的产区包括有河北、陕西、山东、安徽及甘肃等地,也有零星种植。

单棵地黄地下块根
对于地黄重茬问题,确是很严重,凡种过地黄的地块,间隔8-10年才能再种。

因此连作障碍严重制约地黄的规模化生产。

连作的地黄,也能正常出苗,但是地上叶片生长较弱,地下根部多形成须根,不能正常膨大,形成不了具有商品价值的块根。

比如第一年种植产量800公斤干货,第二年继续种植可能不到200公斤。

所以当地种植经营者一般都会去邻近的村庄包地种植,如此往复,形成地黄种植空心链。

洗干净后的鲜地黄
对于地黄重茬问题,在《本草乘雅半偈》首次记载了种植地黄不能重茬。

称“种植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

再二年,可种山药。

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

否则味苦形瘦,不堪入药也。


导致地黄不能重茬的主要原因,现在研究就是上茬地黄在种植中残叶和地黄根系产生一种分泌物,一部分通过根系分泌到土壤中,难以分解,对重茬的地黄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产量。

而且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方法去解决。

这类重茬问题,很多中药类似用如三七、人参等。

野生地黄
野生地黄和栽培品,植物分类上虽属同种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地上部分植物形态相似,但两者的根部差异较大,栽培品块根,膨大如薯,野生种根部纤细线状,膨大不明显,又名线地黄。

鲜品口感上,栽培品口感略甜,可以下咽。

而野生种鲜品味道苦,难以下咽,作吐。

苦味明显重于栽培品。

荒地上生长的野地黄
野生地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早春开花,紫红色花序,花形优美,植株挺拔,适应性、抗性强。

是一种耐粗放管理的优良宿根地被。

可以适应不同园林生境,利用价值较高。

但由于地黄是一种乡土常见植物,屈于园林审美性和新颖性,绿化应用较少。

说白了就是也就是即使你再好,人家嫌你土,也登不了大堂之雅。

由此可见地黄也难逃世俗的眼光。

岩壁上生长的的野地黄
成熟后的种子地黄又称为蜜糖罐、蜜糖花等,因为它是优良的蜜源植物,花喉部能分泌出甘甜可口的蜜汁供蜂蝶采食,当然也是馋嘴小朋友的最爱。

野生地黄
野生地黄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耐寒、耐干旱,多汁的地下根也可以很好的帮地黄在缺水贫瘠的土地中度过和适应下来。

资源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

湖南。

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野生地黄纤细地下块根
《图经本草》记载:“地黄“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文而不光。

高者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

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

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一。

”同样《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曰:“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
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
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

其描述与当前所用地黄原植物一致。

可以看出,古代地黄是很小的,古代描述都是跟手指头一样,与家种的肥大粗短差别很大,古代的地黄根部描述与现在的野生地黄根部,大小倒为一致。

栽培品鲜地黄切片
生地黄熟地黄地黄入药有三种:把茎叶洗净直接入药的是鲜地黄,简称“鲜地”;经烘焙或晒干后入药的是生地黄(又叫“干地黄”),简称“生地”;生地黄经拌酒蒸制后入药的是熟地黄,简称“熟地”。

鲜地黄,就是新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干地黄,晒干或烘干后的地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称做生地;熟地黄,经过蒸晒后的,补血滋肾,益精填髓,称做熟地。

近似种
天目地黄天目地黄又叫浙地黄、紫花地黄。

同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半常绿草本。

它原产浙江、安徽等地,一般长
在海拔190~500米的地区——山坡草丛、路边溪畔、田野村头、墙脚砖缝,无处不见。

天目地黄和地黄长得实在太像了,怎么区分这“姐妹俩”呢?首先,天目地黄的植株更高,茎、叶和花也更大气,体形差不多是地黄的两倍;其次,天目地黄的茎生叶更发达,地黄的茎生叶较小;还有就是,天目地黄的花分散在具叶的茎上,地黄的花一般集中在茎上部;最后,天目地黄的花是玫红色(也有少数白色花),地黄的花是紫色(也有少数黄色花),花色没有天目地黄鲜亮。

狭叶洋地黄洋地黄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平台:药用植物图鉴作者:冬凌草,在此对原创作者表示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