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园林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对自然追求和表达的体现,还是中华文化和审美理念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的庭院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一、唐宋时期的庭院1. 背景与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庭院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它们通常由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构成,形式上注重规模宏大和布局奇特。
2. 数据与例证据历史记载,唐代的庭院有众多精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明宫,它是当时皇帝的行宫,庭院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
另外,还有池塘、假山和花园等特色构件,为唐代庭院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影响与意义唐宋时期的庭院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为后来的园林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庭院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在日本等邻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1. 背景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
明代私家园林注重原生态的再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到了清代,私家园林更加注重绘画和建筑的结合,追求自然山水的完美再现。
2. 数据与例证明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包括苏州的拙政园,以及扬州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以布局精巧和植物景观的精美而著名。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的圆明园和苏州的留园则成为了代表作品,它们集中体现了清代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风格。
3. 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对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不仅成为了后来的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私家园林的营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得以充分表达。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清园林之上海豫园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静 观 大 厅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 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 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 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 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 良好音响效果。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 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戏台对面设贵宾嘉 座,均为清代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红木靠椅和条 桌,共有200个座位。环境典雅,古趣盎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整个园林分三大景区:西部景区、东部景区、 中部景区。其中,西部景区有三穗堂、仰山 堂、卷雨楼、大假山、 鱼乐榭、点春堂等; 东部景区有玉玲珑、玉华堂、积玉水廊、积 玉峰等;中部景区有静观大厅、九龙池、古 戏台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积玉水廊北尽头新堆砌了一座假山,山道曲折盘桓, 山洞幽致别趣,洞中套洞,错综相交,路中盘路, 起伏相间,且有洞流,聚而成泉,顺悬崖直下,绕 山道,过石室,随廊而去……。
浅析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花窗
目录
1 2 3 4 5
植物符号花窗 动物符号花窗 组合符号花窗 小组实地调查 全面总结意义
一. 植物符号花窗
我们广纳明清时期各个著名私家园林别 具特色的花窗图纹,并经过整理分类,将 植物类花窗的代表性图纹进行展示,并通 过其图纹进一步阐述花窗背后的寓意。
• 荷花,别名莲花、水芙蓉、水华等。荷花 在中国有深邃文化渊源,是三教共赏之花。 佛教以淤泥秽土比喻现实世界的生死烦恼, 以荷花比喻清静佛性和西方净土。
• 它是???
海棠花纹花窗(沧浪亭)
海棠花纹花窗
十房同膜,千子如一。 什么是多子的象征?
石榴纹花窗
桃纹花窗(沧浪亭)
二.动物符号花窗
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不乏各种飞禽走兽, 吉祥瑞兽的身影。
此版块选用了明清时期常见的富有吉祥 寓意的动物花窗进行阐释。
在绘画中,凡禽 鸟统称翎毛,凡兽统 称走兽。这里所指动 物图案还包括龙、凤、 麒麟等神兽,鱼、龟、 蛙及昆虫等等。
我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选取了别具寓意 的组合符号花窗如下图,希望透过花窗, 我们可以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 你知道四雅吗?
凤戏牡丹(虹饮山房)
• 凤凰形象为:锦鸡头,鸳鸯身,鹦鹉嘴, 大鹏翅,孔雀尾,仙鹤足;居百鸟之首, 五彩斑斓,仪态万方。凤凰身体是仁义礼 德信五种美德的体现,首戴德,颈揭义, 背负仁,心入信,翼协义,足履正,尾系 武,成为圣德之人的化身。
不同动物图案的寓意
别看 这不像花 窗,其实 这是雕动 物花窗的 下面部分 哦
不同动物图案的寓意
这很清楚哦
不同动物图案的寓意
大花窗 数数看,一共有几 种动物?
园林史课件 第7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园林
土花木。造山叠石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形式沉雄; 华北各省经济发达地区皆有私家园林建置,清乾隆年
间以后,山西中部城乡集中了许多晋商庭院、宅院和 别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 民区内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半亩园 ——清代名园(p655)。袭用清初画家龚贤在南京清凉
山所葺小园的园名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可园 ——晚清宅园的普遍做法(p6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北方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 地,私家营园很兴盛;
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为主; 清代康乾之后,因皇家园林大规模兴建,带动造园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明代画家吴彬所作 《米氏勺园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
如醇亲王府园、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乐善园 、萃锦园、淑春园(今北大未名湖所在)、蔚秀园、 鸣鹤园、朗润园、熙春园(今清华园)、近春园等
萃锦园
恭王府后花园,基于明代旧园,曾为和珅宅邸; 翠锦苑20景,占地2.7公顷,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对称严谨,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 东路以建筑为主,西路以水池为中心;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1、梦隐楼 2、若塾堂 3、繁香坞 4、倚玉轩 5、小飞虹 6、芙蓉隈 7、小沧浪亭 8、志清处 9、柳墺 10、意远台 11、钓䂬 12、水华池 13、净深亭 14、待霜亭 15、听松风处 16、怡颜处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22、桃花沜 23、湘筠坞 24、槐幄 25、槐雨亭 26、尔耳轩 27、芭蕉槛 28、竹涧 29、瑶圃 30、嘉实亭 31、玉泉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遵钓䂬(11)而北,地益迥,林木 22、桃花沜 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 23、湘筠坞 植莲其中,曰水花池(12)。池上 24、槐幄 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日 25、槐雨亭 净深(13)。循净深而东,柑橘数 26、尔耳轩 十本,亭曰待霜(14)。又东,出 27、芭蕉槛 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泠然 28、竹涧 有声,曰听松风处(15)。自此绕 29、瑶圃 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 30、嘉实亭 曰怡颜处(16)。 31、玉泉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2)主题突出,多样统一;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3)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A.向心关系:主要的景点和建筑的轴线朝向某一区域
浅论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其审美特征
建造一个艺术 品,而让 自己生活在这个 艺术品之中 , 这也许是只有中国古人才能想 象得到的事情了。国人 自古崇尚天人合一 , 师法 自然 , 千百年来 , 古人在特定的 自 然环 境 中,撷取上苍赐予人类 的 自然造化 ,取法 自然 , 仿造真山真水 , 为 自己营造生活环境 。 但是 ,真山真水毕竟只是未经提炼 的 “ 艺术 素材” ,还需要按照审美趣 味进行集 中和概 括 。于是他们便 选择 了一条更 为便捷 的路 线 ,按照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韵味去进行构 建。从拙政 园和 留园的建 造风格可 以看出 , 那里 简直就 是一幅 幅立体 中国山水画 的有 机组合。这一方面说 明中国古代 园林 的建造 与 中国 山水 画有着共 同 的文 化背景 和审美 倾 向, 另一方面也说明建造者在设计理念上 就有着极 强的 “ 绘画意识” 。明清绘画极推 崇前人 山水画 , 尤重 山石法度 ,因此在园林 各要素中 , 叠石也就成 了最重要的内容 。宋 元 的皴 法和气 韵对 明清 园林 的叠 石影 响甚 大 。园林叠 山以气韵 笔墨 皆似 古人者 为上 品。不仅石纹而且整体气势深得绘画笔意 , 其叠石就是山水 画的立体再现 , 可见绘 画对 同期江南私家园林设计建造影响巨大 。 江南私家园林 ,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 内经 营,为求得境 的深邃 , 多不遗余力地以 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 ,从而极大增强 景的深远感 。例如某一对象 , 直接地看和隔 着层次去看 ,尽管实 际距离不变 , 但给人感 觉的距离似乎要远的多。透过花木 、山石、 屋宇 、 游廊等使园内景观既被遮蔽 又未被遮 挡 、层次丰富、境界深幽、含蓄不尽 、意趣 无 穷 。还 有一种经 营空 间的方法是 利用湖 池 、溪流 、沟涧 、水湾 等水体来形成意境中 的隔绝 ,如沧浪亭 , 其北面无 高墙界隔 ,而 濒临园外一湾清水 ,着意让园景外漏 ,有小 桥溪流 人园 ,在 空 间的使用上 可谓独 具匠
第三章 私家园林
第三章私家园林1.简述古典私家园林的产生与兴起。
私家园林发端于秦汉,受皇家园林启发而产生。
私家园林的产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学思想以及隐逸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产物,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与君主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的士大夫受儒家人格思想的影响,追求理想人格与审美人格的交融:一方面,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另一方面,当仕途不畅,处在困境时,强调体现自身的高尚品格。
这种时代和社会背景极大地推动了私家园林的兴盛和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概况。
私家园林的兴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与此同时,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风尚,以及老庄无为的哲学思想十分流行,促进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了园林极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向民间普及,而且升华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
门阀士族和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浓缩于私家园林中。
就私家园林而言,规模从汉代的宏大变为这一时期的小巧精致,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跃进。
另外,在城市私园中,筑山的运作已经比较多样而自如了。
3.唐代文人园林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唐代完善科举取士,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僚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门阀士族。
宦海浮沉,显达与穷通莫测,升迁与贬谪无常,出处进退的矛盾心态经常困扰着他们。
因此,他们在获得优厚的俸禄之后,建造园林,既可以继续做官从政,又可以在罢官落魄时寄情山水,寻求精神的慰藉。
于是,便逐渐催生出了隋唐时期具有新风格的私家园林——士流园林。
科举取士制度施行之后,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干科举取士制度施行之后,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干预。
中唐之后,这种“隐于园”的隐逸已经逐渐成为无须身体力行的精神享受,普遍流行于文人士大夫的圈子里。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一、总说●1. 元明清初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上承两宋第一阶段又有所发展●(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3)在某些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4)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出现,民间造园活动频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另一个标志●(5)写意山水园进一步发展●2. 元明清初的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造园家●1. 缩移摹拟:张南阳、戈裕良●2. 平岗小坂:张南垣、张铖、张然●计成:文人的工匠化●造园理论著作●1. 明·计成《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不仅是系统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课徒教材●世界造园名著之一●第一卷●(一)兴造论●泛论造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提出造园的一个先决条件:有能够主持其事、内行的造园家●好的园林评判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二)园说●提出两个规划设计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可选择的地段: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山林地最好●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第三篇:屋宇●即园林建筑●第四篇:装折●即装修●第二卷●栏杆●第三卷●第一篇:门窗●第二篇:墙垣●第三篇:铺地●第四篇:掇山●第五篇:选石●第六篇:借景●计成非常重视借景,认为是“园林之最要者”●提出“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五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明·文震亨《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与园林关系最大●(1)“室庐”卷●对建筑类型与装修提出雅、古两个标准,建筑设计应“随方制向,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2)“花木”卷●描写了42种园林常用观赏树木与花卉●(3)“水石”卷●“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提出叠山理水的原则:“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4)“禽鱼”卷●3. 清·李渔《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1)一拳代山,一勺代水●(2)窗栏提出“尺幅窗,无心画”●(3)山石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补充:尺幅窗无心画●清·李渔《一家言》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唯虚其中”,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意在强调通过框景,将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清中叶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清中叶清末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一个终结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颓迹象●(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世盛衰消长●乾嘉时期,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2)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3)公共园林●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4)“娱于园”倾向显著●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休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二、大都、北京都城规划●1.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1)元大都的都城规划●三套城垣、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供水系统●西北郊的玉泉山泉水,供应宫苑用水●昌平神山白浮泉水●2. 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供水系统●引玉泉山之水,一股南流入太液池供给宫廷御苑用水,另一股东南流入通惠河●三、元、明、清的皇家园林●(一)元、明、清大内御苑:西苑●1. 西苑(元)●(1)“一池三山”模式●一池:园林的主体“太液池”,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三山:万岁山、圆坻、屏山●(2)太液池中最大的岛屿●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保持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的旧貌●(3)太液池中其余二岛●均较小,圆坻为土筑高台;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2. 西苑(明)●即元代太液池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明代天顺年间扩建(与元代相比的变化):●(1)圆坻:●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水面,岛屿——>半岛●土筑高台——>砖砌城墙“团城”●与西岸之间的木吊桥——>玉河桥(石桥)●(2)增加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布局●(3)西面兔园为制高点●3. 西苑(明后期)●(1)水面占二分之一,水域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北海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2)北海中有大岛琼华岛,琼华岛南端太液桥与团城相连,桥南北两端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命“堆云积翠桥”●(3)团城西面大型石桥,桥东西两端建牌楼“金鳌”、“玉蝀”,故名“金鳌玉蝀桥”●(4)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4. 西苑(清初)●(1)毁琼华岛南坡殿宇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山顶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2)张然主持改南台为瀛台●5. 西苑(清乾隆)●改建最大的一次,重点在北海●陆地面积缩小,建筑面积增大,水面占三分之二●改建后主要形成琼华岛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园中之园—静心斋景区●(1)琼华岛景区●岛、桥、城轴线关系的确立●堆云积翠桥南北两端分别与团城、琼华岛对中,加强了岛、桥、城的轴线关系●琼华岛东、西、南、北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同景观:●a. 南坡●南坡的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具有明显中轴线,构图严谨,具有皇家气派●b.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体量小,依山就势●总体随宜高下曲折●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乾隆《塔山西面记》●c.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观●下部建弧形廊●d. 东坡●已植物为主,建筑比重最小●半月城上可远眺北海东岸、钟鼓楼及景山之借景●(2)濠濮间—画舫斋景区●a. 第一部分●位于水系南端,筑土为山,爬山廊串联●b. 第二部分●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c. 第三部分●位于石坊以北,平地筑土山如岗坞丘陵状●d.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总结●四个部分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3)园中之园—镜清斋(清乾隆为镜清斋,光绪改为“静心斋”)●小中见大,咫尺山林●a. 总体布局●主要部分靠北,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静心斋为正厅,是私家园林典型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布局方式●山池空间南面和东南面分布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空间●b. 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放收放的空间序列●多层次空间的处理●主轴空间的对比:以四个小空间突出主空间之大●c. 主次轴线的控制●沁园廊为构图中心,与正厅静心斋构成南北的主轴线●枕峦亭东面的汉白玉小石拱桥,构成东西的次轴线●d. 园林小环境的营造●e. 园中借景●叠翠楼上可极目远眺园外的什刹海和北海的借景●f. 四个小庭院的处理手法(小中见大)●除方整水院外,园内另外三个小庭院罨画轩、抱素书屋、画峰室,均以水池为中心●(二)明大内六苑●明大内御苑共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东苑、兔园●1. 西苑(见前面)●2. 御花园●(1)地理位置●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前宫后苑●(2)总体布局●平面略成方形,建筑为主,呈中轴线对称格局●(3)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采用烘托、反衬手法●(4)园路●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布局●(5)植物●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仅作为点缀●(6)假山●稍欠考虑●3. 东苑●其在皇城东南,又名“南内”●是一处富于天然野区、以水景取胜的园林●4. 兔园●(1)地理位置●在西苑之西、皇城西南隅,在元代“西御苑”基础上改建而成●(2)布局●布局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3)山顶的清虚殿,是皇城内一处制高点●5. 万岁山(景山)●(1)地理位置●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2)布局●对称均齐式布局●(3)有山道可登临,每年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6. 慈宁宫花园●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1)布局●平面为长方形,中轴对称格局●(2)建筑布置●建筑密度较低,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3)园路布设●纵横均齐的几何式,是极少见的规整式庭院●(4)庭院空间●开朗●(三)清中叶清末大内御苑●1. 建福宫花园●(1)总体布局●非均齐对称,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2)建筑格局●三个院落南面为园林主要部分,居中偏北的延春阁为主体建筑物●(3)造园特色●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较高,大量使用空廊联系各殿宇●2. 宁寿宫花园●(1)造园特色●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方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有明显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院落错开少许,错中的做法●五进院落各有特色,互不雷同,步移景异●建筑物命名如遂初堂、符望阁、倦勤斋等,直接反映乾隆归政的愿望●(2)不足之处●建筑过密,比较壅塞●(3)五进院落●第一进:建“流杯渠”,寓意“曲水流觞”●第二进:三合式住宅院落●第三进:建三友轩,取“岁寒三友”之意●第四进:主体是两层的符望阁(借景)●第五进:正房是倦勤斋●(四)清代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康熙时的北京西北郊●按地貌景观的特色可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香山行宫—静宜园,作为临时驻跸的行宫御苑●玉泉山以泉水著称●明清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北京西北郊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雍正扩建)●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集中反映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特征●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形成●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建成,至此三山五园形成●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后期中国宫廷造园的精华,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五)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1. 香山静宜园(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静宜园是香山行宫,位于香山的北坡,包括三个景点:香山寺、西山晴雪、见心斋●(1)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静宜园内最大的寺院●(2)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一说是静宜园冬天的雪景,另一说是指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时,好像白雪覆盖山上一样●补充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萌、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3)见心斋(园中之园)●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建筑围合水景;西半部为三合院●理水●东半部水面呈椭圆形,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水口,宛若源头疏水无尽之意●建筑●东半部的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西半部建筑集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三合院北侧为畅风楼,是全园制高点,也是观景点●●2. 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前者突出天然风致、后者着重园林经营●1. 总体布局●山嵌水抱,山景为主●五个不同性格水景园以水道连缀:含漪湖、玉泉湖、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2. 分区规划●全园可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1)南山景区●a. 南山景区是全园的建筑精华荟萃之地●b. 山的主峰与其西南面的侧峰构成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呼应关系;遮挡西北风,形成小气候●c. 湖中三岛为“一池三山”格局;乐成阁与湖南岸宫廷区建筑群形成南北中轴线●d. 居中的玉峰塔是仿镇江金山寺塔的形制;玉峰塔是全园制高点,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成犄角之势●(2)东山景区●a. 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和山麓●b. 重点在镜影湖,呈狭长形●c. 山地建筑不多,主要为北侧峰顶的妙高寺;位于马鞍形山脊的最低处的景点峡雪琴音,是观景的好去处●(3)西山景区●a. 即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b. 山西麓的开阔地段建置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道观、佛寺、小园林●c. 含漪斋之西即园之角门,泉水在此穿水门而汇入玉泉水系●补充●a. 玉泉山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三组泉眼●最大的一组泉眼是玉泉,以玉泉而得名的玉泉垂虹为元、明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另一组泉眼是裂帛泉,在山的东南麓●第三组泉眼是龙泉,在山的东面●c. 玉峰塔影得之于江南风景的启迪●d. 玉泉山的佛寺景观●摹拟中国历史上名山藏古刹的传统而创造一个具体而微的园林化山水风景名胜区●3. 畅春园●(1)总述●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建在明代皇帝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是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2)宫廷区●位于南面偏东,中轴线左右对称格局●(3)苑林区●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河道●(4)苑林区建筑布局●建筑布局疏朗,按纵深(东、中、西)三路布置●(5)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园内大部分为水面,穿插以大小岛堤●4. 圆明园(圆明三园)●圆明园(雍正时期)●是北京西北郊的第二座离宫御苑,,也是清代的第三座离宫御苑●宫廷区●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第二进为二宫门出入贤良门,第三进为正殿正大光明殿(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筑山●西北角的紫碧山房,堆筑有全园最高的假山,是昆仑山的象征●理水●水自西北角流向东南角,正合于堪舆家所确认的天下山川之大势●圆明园(圆明三园)(乾隆时期)●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又叫做圆明三园●乾嘉两期是圆明三园的全盛时期,规模在三山五园中居于首位,内容丰富也为三山五园之冠●是平地造园的杰作,体现了“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之法●集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被称为“万园之园”●(1)布局特色●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布局●成组的建筑群和能成景的个体建筑共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2)理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多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环绕的河道把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3)叠山●叠山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叠山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自然空间●“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4)建筑●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比较协调●室内装饰、装修和陈设非常富丽堂皇●(5)植物●以植物为主题命名的景点很多●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天然图画的竹林、洞天深处的幽兰●A. 圆明园●(1)宫廷区●共三进院落●(2)九州景区(后湖景区)●九州清晏●是最大的一处景点,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绕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茹古涵今●建筑围合庭院;论古今、谈诗作画●坦坦荡荡●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杏花春馆●观花场所,因地随形布局●上下天光●取法于云梦泽之景●慈云普护●天台山的缩写,寺庙园林●碧桐书院●读书场所●天然图画●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镂月开云●观牡丹花之地●(3)福海景区●以福海为中心的大景区,一池三山格局(三岛串接)●(4)北部景区●万方安和:呈卍字形●武陵春色: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场景●鸿慈永祜:标榜孝心●西部景区(集锦式散点区)●B. 长春园●(1)人工喷泉●当时叫做“泰西水法”或“水法”,共三组●(2)西洋楼景区●造园手法●一反中国园林的传统,突出表现了欧洲勒诺特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历史意义●西洋楼是一座欧式宫殿和园林,体现欧洲园林对中国的影响●是欧洲和中国园林体系结合的首次尝试,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整齐的绿篱●园林小品●中国色彩较重,如水法运用中国宝塔的形式●C. 绮春园●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调●补充:圆明园中小园林的主题取材●(1)摹拟江南风景的意趣●(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夹镜鸣琴”(福海景区)取李白“两水夹明镜”诗意●“武陵春色”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有些小园林甚至以江南某园作为蓝本●“四宜书屋”模仿海宁“安澜园”●“小有天园”模仿杭州小有天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如园”模仿南京瞻园●(4)再现道家学说中的仙山琼阁、佛寺所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方壶胜境●(5)运用象征性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6)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或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竹林●5. 清漪园(颐和园)●(1)在北京西北郊修建清漪园的原因●实际原因●a. 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起园,无自然山水基础,虽有写意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姿,仍缺少身临其境之感;静宜园为纯山地园林;静明园缺少大水面●b. 西湖为西北郊最大水面,稍加改造可成为天然山水理想建园基地●c. 该基地位于圆明园、静明园之间,三者可连贯为一个整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d. 清漪园可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修建●借口●为母后祝寿,同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西北郊水系整理工程,开源节流,增加西湖蓄水能力,改善山水格局●(2)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水系整治工程●开源节流:扩大昆明湖(蓄水库)、增加养水湖、高水湖(辅助水库)●疏浚长河,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的一套完整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3)清漪园结构(模仿西湖建造)●清漪园包括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占88%)、后山后湖景区(占12%),以贝阙——赤城霞起为分割线●A. 前山前湖景区●水体布局●湖面分为三块水域●一池三山格局●一池:昆明湖●三山:西部水域的“治镜阁”、“藻鉴堂”,东部水域的“南湖岛”●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座一池三山仙苑式皇家园林,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湖面另有三个小岛●小西泠、知春亭、凤凰礅●建筑布局(屋包山处理手法)●主轴●佛香阁主体建筑群;智慧海——佛香阁——排云阁●次轴●西侧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东侧转轮藏(湖山碑)——慈福楼(介寿堂)●辅助轴●云松巢——寄澜亭●写秋轩——秋水亭●●意图●第一自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减少建筑密度和分量,出现虚实变化,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第二自中心向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造景手法●a. 反衬烘托的手法●东西两侧零星分布的景点烘托中央建筑群,凸显皇家气派●b. 借景的手法●西面山脊尽端的湖山真意,可俯瞰玉泉山、养水湖、高水湖的借景●东侧山脊尽端的昙花阁,既是点景建筑,又可俯瞰圆明园、畅春园的借景●c. 对景的手法●昆明湖东水域南湖岛北侧望蟾阁摹拟黄鹤楼,与佛香阁呼应成对景●d. 意境的含蕴●南湖岛平面形如满月,结合岛上建筑命名望蟾阁、月波楼等,是以月宫仙境作为意境主题●B.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麓,整体环境幽闭●建筑布局●建筑布置随宜,惠山园、霁清轩是典型的园中之园●(4)清漪园建成后的北京西北郊●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三山五园串联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一园建成,全园皆活●●(5)颐和园(光绪年间)●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重建●按原状修复,如勤政殿易名仁寿殿●改建,望蟾阁改为单层的涵虚堂●扩建●增建●沿湖三面加筑宫墙,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恢宏气势有所削弱●植物配置大体保持原貌●(6)园中之园——惠山园(乾隆)—>>谐趣园(光绪)●惠山园(模仿寄畅园)●a. 选择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b. 寄畅园内的土石假山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惠山园也有类似情况(建在万寿山东麓,与万寿山气脉相连)●c. 都以水面为构图中心,知鱼桥(惠山园)与七星桥(寄畅园)的位置走向相同,有水尾●d. 寄畅园建筑疏朗,以山水林木之美取胜,惠山园也具备这样风格,成为当时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建筑比重增大●增加庞大的建筑涵远堂,打破了建筑的疏朗●建筑用游廊串联●可取之处●建筑秩序感强,建筑虽多但不流于散乱●涵远堂——饮绿亭构成南北主轴线,往北延伸到小园林“霁清轩”●(六)避暑山庄(明清以来第二座离宫御苑)●1. 避暑山庄选址的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成要素(山、水、平原)●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河湖罗列●(2)由于地形地貌形成了三大景区的格局,彼此之间互为成景,能发挥出画论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观赏效果●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远景区●(3)狮子河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异石,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水景形式多,提供场地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5)西北的山岭挡住了冬季寒风侵袭,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6)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整体的布局烘托出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2. 避暑山庄的特点●(1)总体布局●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总体布局为前宫后苑●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2)宫廷区●最后一进院落为万壑松风,地势陡然下降约6米,举目北望,苑林区景观尽收眼底●从封闭的宫廷区到苑林区,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手法●(3)苑林区——湖泊景区●面积不到全园六分之一,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建筑,是全园精华所在●采用堤岛划分形式●以江南水乡河湖为创作蓝本,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情调●完全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整个湖泊以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面,有大小岛屿8个●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发挥点景和观景作用●金山亭与山岳景区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呼应成对景●金山为一个小岛,采用“屋包山”的做法●三条游览线路(定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方式)●东路:卷阿胜境殿——水心榭——文园狮子林——戒得堂——金山亭●中路: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烟雨楼●西路:岫云门——驯鹿坡——文津阁●(4)苑林区——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主要为四个亭子●莆田丛樾●濠濮间想●莺啭乔木●水流云在●(5)苑林区——山岳景区●建筑布置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其密但求其疏朗,突出天然野趣●对景●南山积雪(与金山亭对景)●北枕双峰(与金山亭对景)●借景●四面云山(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锤峰落照(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6)象征寓意●湖泊景区象征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象征塞外风光●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
明清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差异对比分析
我们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分析出 在不同方面的两者的异同点,如下:
1,规模
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
颐 和 园 杭 州 西 湖 平 面 对 比
2,布局
皇家园林 前为居住而居的场所,为主要场所;后卫供游憩的场所
颐和园北海公园源自私人园林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缙绅、文人所有,古籍一般 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也就是依附于邸宅作为园主 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一般呈 前宅后园的格局。私家园林中还有一依附于邸宅的游憩园和 别墅园,这些园林一般建在郊外的山水风景之处。
颐和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 畅园和苏州水乡疯卖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 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市继承 “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 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
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 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 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 中山区部分的的事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 山构室的典范。圆明园是在平地上,利 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 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 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首次引进了西方造 园艺术和技术。
3,景致
皇家园林
集仿各地名园名胜于园中,园中规划景区,景区则有园 中园、风景点。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 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热山水。
明清私家园林特点
私家园林特点
4.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 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私家园林特点
5.造园手法——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 的细部处理。
私家园林特点
名家:计成《园冶》、张涟、李渔等。
特点:
• 1 常是住宅一部分,需在有限空间内创造较多景物,因而在划分景区和造景方面有很多曲折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1) 水面处理: 掩、隔、破
a 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 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 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2) 叠山置石: a 可看 可游 可居; b 塑造丘壑; c 体块 缝隙 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细腻的手法。
• 2 因面积太小,而又有幽趣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 3 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少见大之效果。
私家园林特点
(1) 园林布局: a 主体多样; b 隔而不塞: c 欲扬先抑; d 曲折萦回; e尺度得当; f余意不尽; g远借临借。
1)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各自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连为整体。 2)景区中的景观是多层次的。(远 中 近) 3)多层次的组织,通过游览线组织起来。
私家园林特点
(2) 要素分析:
3)建筑营构: a 厅堂:园林主建筑; b 榭枋:临水建筑; c 楼阁:设于厅堂之后,可立于半
山半水之间 d 亭:休憩眺望之处,也是远景点
缀; (嫩戗发戗、水戗发戗) e 廊:导游线,又是建筑间的联系; f 墙:分隔空间或衬托与遮蔽;
明清时期的私家花园
明清时期的私家花园中国自古就是大家庭文明的代表,家庭文化也一直是国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朝嘉靖年间,园林建筑开始兴盛,许多贵族豪门开始兴建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既展示了主人家的高尚情趣,又代表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园林建筑的高峰,成为明清时期文化艺术的一面鲜艳旗帜。
私家花园是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形式,其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
私家花园是为园主家庭娱乐、休闲而建,由于其建筑风格、园林配景与家族文化,从而对人们的美学情趣、文化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私家花园讲究规划设计,注重形式美感,以意境深远、建筑精湛、景观富有特色、草木芳香、四季宜人等特点为主要特征。
大多数私家花园都布局优美,室内与室外是相通的,各种建筑物与景观相互融合,很少从外面看到。
走进私家花园,便能感受到园主的情趣,看到草木葱茏,山水如画,听到鸟鸣虫鸣,闻到清香扑鼻,入口既能体现建筑学的魅力,更能让人心旷神怡。
其中,苏州的私家花园被誉为“江南园林”,有“东园西园,北园南苑”的称谓。
它们布局合理、造型优美,是古典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
苏州源于8世纪初,历代不断有人将园林建设发扬光大,而嘉靖年间的苏州园林又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了高潮。
苏州的园林建筑为一种典型的住宅园林文化,它注重品位和文化,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精巧别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景观,塑造独具韵味的建筑氛围和人文精神,使人心旷神怡。
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网师园)中,以拙政园最为著名,因它的水墨画感和厚重文化底蕴而享誉全球。
除了苏州,江南地区的扬州、杭州和安徽等地也有不少私家花园。
比如扬州的个园、杭州的西湖名园、安徽的求是园,它们在建筑的材质、色彩和造型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美学、文化和人文精神。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私家花园不仅展示了主人家的高尚情趣,同时也代表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园林建筑的高峰。
这些私家花园,不仅是建筑、园林,更是审美与文化的载体,它们发扬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财富。
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与日本私家园林设计异同
2020·11一、苏州私家园林(一)苏州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汉代的《西京杂记》就有关于私家园林的记载,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座私家园林规模宏大,山水并置,水中有岛屿,人工假山绵延数里。
这说明在很早,中国营造私家园林时就开始有意将自然山水置于园中。
后经过历朝发展,园林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书画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园林的营造也更具艺术性,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景观艺术形式和私家园林性格的表现。
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江南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私家造园一时兴盛,且多数分布在西湖一带。
苏州私家园林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开始登上园林景观艺术的舞台。
文人爱石,石在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而造园者尤为喜爱太湖石。
人文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成熟。
到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发展到了巅峰,《园冶》等造园著作就成书于明朝崇祯年间。
(二)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设计特点苏州私家园林到了明清时期,其营建也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体系。
私家造园从造园技术、人文理念、空间组织、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十分完善。
苏州城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私家园林众多。
我们熟知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都出自于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点,宰相废除,皇帝成为官僚之长。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相对繁荣与稳定。
官僚、富商和文人墨客对于文化、艺术情趣有着很大的需求。
加之城市增多,明清时期对于建筑的建造需求增大,封建士大夫为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大量建造私人园林,促进了私家园林景观的发展。
设计思想方面,受道教“无为处世”“向往仙山”的影响,中国苏州私家园林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咫尺山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将自然景色以具象的手法置入园中,使园林主人在享受园中的山林之时寄情于景,以景明志。
空间组织方面,中国主要的建筑空间形式为合院,苏州私家园林也不例外,主要以合院空间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组群。
明清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差异对比分析
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这时的封建 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 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二,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 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 定型。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甚或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某 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整体宏大气 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量绝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 筑群,这样也往往将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轴线关 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了,这也就 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
苏州拙政园
苏州狮子林
发展历史(皇家园林)
清明时期——皇家园林的成熟和集大成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 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 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 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 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很多的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颐和 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颐和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 寄畅园和苏州水乡疯卖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 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市继 承“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 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
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 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 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 中山区部分的的事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 山构室的典范。圆明园是在平地上,利 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 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 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首次引进了西方造 园艺术和技术。
02-课件:明清时期北方私家园林各论
中外古典园林史21.明清时期北方私家园林各论(清华园、勺园、半亩园、萃锦园、十笏园)清华园·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
园主人李伟,是一位身世显赫的皇亲国戚。
其面积约1200亩,占地之广,在当时无疑是一座特大型的私家园林。
·理水: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
·叠山 :除土山外,使用多种名贵山石材料。
·植物配置:广植牡丹芍药之类的观赏花木。
· 园林建筑: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
·清华园对于清初的皇家园林有一定的影响就其规划而言,也可以说是后者的“先型”。
勺园·勺园在清华园之东面、下游,约建成于万历年间,稍晚于清华园。
园主人米万钟,是明末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他平生好石,家中多蓄奇石。
他曾在江南各地做官多年,看过不少江南名园,晚年曾把勺园的景物亲自绘成《勺园修禊图》传世。
·“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园林的总体规划着重因水成景。
·建筑物外形朴素·园中山石不多,花卉也无名贵品种。
半亩园1948年以后归北京市公安局所有20世纪80年代初尚能见到大部分建筑物以及假山的山洞、台垛等1984 年全部拆毁。
清末、民国时期的半亩园平面图云荫堂《半亩营园》插图麟庆时期的半亩园的面积比后期的略小些,包括南、北两区。
南区是园林的主体。
北区由两个较大的院落组成。
园林的总体布局自有其独特的章法,但在规划上忽视了建筑的疏密安排。
麟庆时期的半亩园平面图北方私家园林——清中叶到清末据《近光佇月》一节文字:“近光阁在平台上,为半亩园最高处,以其可望紫禁城大内门楼、琼岛白塔、景山皇寿殿并中峰顶万春、妙、辑芳、周赏、富览等五亭,故名。
”据《园居成趣》一节文字:“有海棠、蘋婆、石榴、核桃、枣、梨、柿、杏并葡萄二架,一巨者在西南隅,旁倚方亭(留客亭),前临流水小桥.....”溪水往东绕过“玲珑池馆”,池馆三开间前出厦随南面园墙而建,与正厅云荫堂构成南北对景,其具体布局见于《焕文写像》之插图。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布局:明清私家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布局多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通过设置山石、水景、亭台楼阁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同时,注重景观之间的连通,使游人能够顺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2. 植物配置:明清私家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草、树木、竹子等,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色。
同时,注重植物与建筑、水景的搭配,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生态氛围的园林景观。
3. 建筑设计:明清私家园林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以亭、台、楼、阁等小型建筑为主,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雕刻,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建筑的材料多采用木材、砖石等传统材料,注重雕刻细节,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4. 水景处理:明清私家园林的水景处理非常重要。
园林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有池塘、湖泊、流水等,通过合理的水景布局和精心的石块摆放,营造出流水潺潺、池水清澈的景观效果。
水景与建筑、植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园林景色。
总的来说,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注重景观的连续性、自然
和谐的美感,通过布局、植物配置、建筑设计和水景处理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展示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江南的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较其他地域而言往往是最复杂最多变的大多数情况下会以水池作为中心然后以湖石和黄石来堆叠假山;2.建筑的造型偏于灵巧,喜欢用粉墙、漏窗,整体的色彩偏于素雅;3.植物的种类比较喜欢松、竹、梅、梧桐等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品种。
岭南地区园林的特点1.建筑密度偏大,“广厦连屋“;2.水池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假山常常会使用本地特产的大块的花岗岩;3.植物种类往往会包含这个区域所特产的水松、榕树、荔枝等等品种。
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于南方私家园林,布局比较端庄,变化不丰富;2.缺水,更加重视假山,因缺少湖石,一般用青石代替;3.总体上风格偏于雄健,喜用灰砖墙和鲜艳的彩画。
私家园林的发展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02-课件: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3:大型:拙政园、留园
中外古典园林史24.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3大型:拙政园、留园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1509年。
现在全园包括东部(原“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三部分,占地62亩。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曹林娣,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图/拙政园平面图拙政园设计思想:1.因地制宜,顺应自然2.崇尚山水,创作自然3. 移天缩地,有若自然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图/拙政园图册(来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图/拙政园图册(来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设计要素1. 山石拙政园的掇山多以土山为主,山脚以叠石护坡,沿坡堆砌石蹬道。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图/拙政园图册(来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图/缀云峰(来源:拙政园官网)图/竹梧幽居(来源:拙政园官网)设计要素2. 水景拙政园的理水,务求迂回曲折,一览不尽。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图/拙政园图册(来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图/拙政园中部园景参考: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设计要素3.植物主要选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图/拙政园图册(来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设计要素4. 天象还借助自然天象营造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图/听雨轩(来源:拙政园官网)拙政园图/与谁同坐轩(来源:拙政园官网)图/笠亭(来源:拙政园官网)设计要素5)建筑:建筑物大多临水,藉水赏景,因水成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留园入口空间
入口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人的 视野,过此,则豁然开朗。
古木交柯
绿荫轩
留园入口正是利 用这种既曲折狭 长又十分封闭的 空间来与园内主 要空间形成对比, 从而当人们穿越 它而进入主要空 间时,便顿觉豁 然开朗。
入口
留园入口空间
3、留园中部空间
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 相望”的布置,为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中所多见。
计成认为,园林建筑不能象家宅住房的“五间三间, 循次第而造”,方向必须“随宜”、“别致”。
第四篇“装拆”
——装拆是指园林建筑内部的装修,以及如何制 作,并附有大量的图,以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南。
第五篇“门窗”
是指园林建筑的各种门窗式样,该书中列出三十余 种图式,以做为示范。
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 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 所组成的跳板登“船”。
5)留听阁——“留得残荷听雨声”
6)与谁同坐轩——临水扇面小亭“与谁同坐轩”, 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
与谁同坐轩
北寺塔被借景入园,这是中国园林借景中的最著名的实例之一。
山林地造园:计成认为最胜,是造园的理想用地。 山林地造园,应力求清旷古朴,林木葱郁,溪涧疏 疏,盘曲山道接以房廊。 城市地造园:计成认为城市喧闹环境,若能布置合 宜,构园得体 即可。城市造园宜闹中取静,采用曲 折变化的手法,保留树木湖池,掇山精在片山多致, 力求创造清丽幽遂的意境环境。 村庄地造园:计成认为自有村庄之胜,可形成田野 乐居的园林环境。
留园的景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丰富的石景,山势自然,峰石奇秀; 二是变化多样的空间处理艺术,空间的高低、 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 令人回味无穷。
四、拙政园
明嘉靖时,御史王献臣被贬后在大宏寺的部分废址 上建成了别墅,这是此园的开端。以后迭经易主, 现在见到的大体是清末的规模。 “拙政”一词来源于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 种树,灌田鬻(yu)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 表示了园主对官场的厌恶与清高自赏的情怀。
远香堂——表达了主人高尚的情操
远香堂内景
远香堂遥对雪香云蔚亭
2)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北山亭)、荷风四 面亭 三亭位于水池中的岛上,
西岛上设长方形“雪香云蔚亭”,东岛设六 角形“待霜亭”,使两者有所变化。 荷风四面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全园的交通 枢纽。
荷风四面亭
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
郊野地造园:具有丘陵地形地貌,适宜制造平冈曲 坞,叠陇乔林的境界。 傍宅地造园: “宅旁与后有隙地可茸园,不第便 于乐间,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池濬壑,理石挑山; 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川通文室。竹修林茂,柳暗花 明……四时不谢……曰竞花朝,宵分月夕……足矣 乐闲,悠然护宅。” 江湖地造园:是最讨巧的用地,可以节约投资,气 象开阔,能多方借景。
理解——“因地制宜”,即充分研究自然地形以及周围 环境条件的特点,来创造一个既有迂曲起伏的自然地形,又 有曲折变化的园林空间; “得体合宜”即还要根据社会条 件和活动方式的不同来设置园林的内容和确定园林的风格, 使自然条件与园林功能内容紧密结合。
园说
分为十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 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其中“相 地”、“掇山”和“借景”三篇最为重要,是全书 的精华,关于园林方面的立论;第二篇到第七篇, 即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其六篇, 都是就园林建筑方面立论的。
专题一:我国造园艺术论著及造园匠师
一、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论著
1、计成与《园冶》 概述:
计成号无否,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间。计成能诗 善画,尤能以画意造园,并亲自参加造园的设计与施工,具 有丰富的造园实践,故对我国造园原理领会颇深。
《园冶》是明末计成撰写的一部造园学专普,在国 内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曾传至日本,被称为《夺 天工》,为日本学者誉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是 一部较完整较系统的造园艺术和技巧的理论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
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 沧浪亭——宋人遗风今犹在 网师园——小而完整的作品 耦 园—— 枕波双隐传佳话 拙政园—— 大家气象的园林典范 狮子林—— 深藏禅意的假山迷宫 环秀山庄—— 深山幽壑入小园 留 园——留得名园毓奇峰 艺 圃—— 清悠坦荡的名人遗泽
一湾小溪出幽林
三、环秀山庄
在苏州市区,面积仅3亩,现存一亩余。
宋时为景德寺,清乾隆年间建为私家园林,其后屡 有兴废,道光末年,更名为环秀山庄,近年来整修 一新。
环秀山庄 平面图
环秀山庄的园林特色
环秀山庄占地不大,其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
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留世之作。 假山占地不足半亩,但崖道、山洞、曲涧、石室、 磴道、幽谷、峰峦、危径、绝壁曲折环绕,婉转多 姿,变幻莫测,极尽万壑千岩之妙趣,素有“天然 图画”之称。
现全园面积约4.2公顷,可分为东区(原归田 园居),中区(原拙政园)和西区(原补园) 三部分。
西部景区
中部景区
拙政园中部及西部平面图
1、拙政园建筑分析
中区
远香堂
荷风四面亭
雪香云蔚亭 北山亭 小飞虹
藕香榭(见山楼) 香洲 梧竹幽居
西区
倒影楼 留听阁 与谁同坐轩 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 塔影亭
该篇说明了因地制宜,得景随形的重要 性,以及造园意境创作的设计方法如何贯彻 到各种不同类型地形与功能要求的布置处理, 这是计成实践经验的具体总结。
计成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 傍宅地、江湖地之类,各类园地都有其客观环境的 特点,应当巧妙地掌握并充分地运用这些特点,或 作适当改造,组织剪裁,造行山水、道路、场地、 植物、建筑的安排,使不同园地的筑园能各有其特 点,发挥较好的作用。
2、拙政园水面分析
有分有聚的水面景色布局的中心。
园内水面分散,但是每处都保持较大的面积,因此显 得完整而不破碎。
水池有水口, 形如曲折的水湾, 使人望之深远无尽。
3、拙政园几个主要景点分析
1)远香堂 是中部园子的建筑主体。命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 远香堂南面与园门相对的黄石假山,是为游人入园 前障景所设,形体不大,叠石有致。 建筑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宴客和四面 观景,位置适中,周围环境开阔舒畅,体形大而严 整。与北面的雪香云蔚亭成南北轴线。 远香堂北有宽敞临水平台,水面横阔。
异军突起而称为与江南、北方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
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园址分: 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明清江南园林特点
1、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 2、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且理 水手法多样。 3、堆石叠山是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主景。 4、建筑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既是观赏对象, 又是造景的重要手段。 5、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植物运用着重于造 景需要。
第二篇“立基”
计成在该篇中针对厅堂基,楼阁基,亭榭基,廊 房基,假山基为对象,对于各种园林建筑物在平 面布局上的位置,方向与四周空地的关系,与园 林的关系都有精辟的见解。 计成认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然后 “择成馆舍,余种亭台”,“安门须合厅方”。
第三篇“屋宇”
是就园林屋宇的特点论著,以及屋宇的结构,图式 论著。
西楼——曲谿楼
通往小蓬莱的濠濮亭
通往小蓬莱的紫藤花架
夏日苍翠的小蓬莱
雨中萧瑟的小蓬莱
小巧精致的可亭
留园中园的景观回顾
涵碧山房的开阔视野,中景的小蓬莱,远景的可亭
山于水之侧,轩于山之上,古树环绕四周 ——天人合一的写照
小蓬莱对面的建筑节奏
鱼儿在建筑围合的空间里自由自在
建筑之间的虚实关系(拓扑关系)
5、留园的西部空间
园的西区有南北向的土山, 山上建有小亭两座,可遥望 虎丘、天平、上方等山。山 坡之上枫树成林,晚秋时节, 红叶一片,美丽喜人。
西部景观
பைடு நூலகம்
西部三曲平桥与水阁“活泼泼地”
6、留园的北部空间
北区原有建筑解放前已全毁,现植有竹、李、杏 树等,并辟有盆景园。
盆景园中的微池假山
关于留园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的融合美
古藤之美/建筑之美——相映成趣
4、留园的 东部空间
留园的东区 以建筑与庭院为 主,是当时园主 进行各种园居活 动的场所。
建筑内景
品茶听曲——留园乐事
冠云峰——高 5.6米,苏州 诸园最高的湖 石峰,相传为 宋代花石纲遗 物,外形有瘦、 透、皱、漏的 特点。
冠云峰
山涧之上, 用平板石梁连接, 山形灵活, 道路立体交叉
山庄的假山
假山内的两条 幽谷,高约 4—6米, 宽约1.5米
假山的涧与谷呈 丁字形,汇合于 山的中央,把主山 分为三部分。
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岭南)
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
化亦相应繁荣,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 到潮汕、福建、台湾等地。 清中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 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终于
留园中部平面图
2、古木交柯 3、绿荫 4、明瑟楼 5、涵碧山房
7、闻木犀香轩
8、可亭 9、远翠阁 10、汲古得绠处 11、清风池馆 12、西楼 13、曲谿楼
14、濠濮亭
古木交柯
绿荫轩
明瑟楼
涵碧山房
小结:节奏——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
闻木樨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