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
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此有很好的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师说教案范文6篇
师说教案范文6篇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2.理解从师的必要3.赏析__的对比证技巧4.背诵课文一教学内容:朗读正音,质疑答疑。
教学过程一、解题1.审题①定文体。
说,文体名称。
②明内容。
题目中“师”的含义是老师,还是“从师之道”?③作者简介读课文注释1。
二、朗读正音1.指名读。
注意字音、句读、语气。
2.齐读。
三、质疑,解疑老师指点方法、技巧。
二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一、二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终闻固庸是故孰②通假字③虚词之乎其所所以④古今异义学者从而⑤词类活用师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二、翻译第二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惑句读遗之族若谀复齿②通假字③虚词之而乎其于则所以犹且④古今异义众人小学⑤词类活用师下习(使……学习)⑥文言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三、指导背诵1.讨论:第1段和第2段各自的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老师板书第1段首先亮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明确老师的作用,接着一正一反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己对择师的认识,指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首先感叹当下师道不存;然后古将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师对比,指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接着以择师教子与己耻学于师对比,批评其未见明,然后将百工等不耻相师与士大夫群聚而笑对比,感叹师道不复。
2.背诵三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三、四段;理解__主旨,对比论证。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常之徒攻如通嘉贻②虚词于③古今异义不必④文言句式师不必贤与弟子不拘于时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师说教案-12
师说教案关于师说教案3篇师说教案篇1【教学设计】《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
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5、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
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6、教师范读课文。
7、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8、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9、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10、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11、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2、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3、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4、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15、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6、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7、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师说》这篇文章。
该文章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文言文阅读”部分的第五节。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主要论述了师者的地位、作用以及师道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涉及师者的品质、职责、学习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中关于师者的论述,体会师道的重要性。
2.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师德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对师说中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师说》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师道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师说》。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大意。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文言文词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观点:师者的地位、作用、品质、职责等。
3. 重点词汇、句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根据《师说》的观点,谈谈你对师道的理解。
2. 答案:(2)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个人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马说》、《进学解》等,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师道问题。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2. 阐述《师说》的创作背景。
3. 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步骤:1. 引入韩愈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2. 讲述《师说》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章节二:词汇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解释文言文词汇的含义。
教学步骤:1. 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分析。
2. 针对文言文词汇,解释其现代汉语含义。
3.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词汇的用法。
章节三: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句子的含义。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解释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教学步骤:1. 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2. 阐述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如主谓结构、倒装等。
3.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句子的含义。
章节四:篇章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师说》的篇章结构。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篇章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师说》的篇章结构。
2. 解释文章的主题和论述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篇章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等。
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论述方法,如立论、举例等。
3. 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章节五: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
2. 让学生通过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步骤:1. 设计练习题,包括词汇、句子、篇章等方面。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3.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模板8篇)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模板8篇)在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接下来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
(板书:画播放牧童骑牛图)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一)、赏牧童骑牛图: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
(播放古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指名读。
(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5、最后一位。
(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9、诗中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一个什么样的牧童豁然呈现于眼前?10、指名说。
11、用朗读表现出来。
谁读前两句?(你离诗人不远了,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
)(二)鉴牧童捕蝉图:1、师: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
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播放后两句)2、齐读后两句。
3、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师: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5、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6、指名说。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师说优秀教案三篇师说优秀教案篇1《师说》上完了,可是并没有自己想要的欣喜。
明确而有深度的思维,也并没用挽救我的课堂。
经过了很多的探索,可是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有长长的距离。
这个距离充满着探索的艰辛与思考的苦楚。
在备这篇课文时,我有了活跃的思维字课文的处理上我打破了顺流而下的顺序,我从当时的社会的风尚谈起,然后再去发现作者立论的勇气与智慧。
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更能够理解文本的实在内容,更能够解读文本的价值。
只是在处理文本时,我忘记了应该把难点放在哪个问题上,而课堂之上,我是否引领学生去理解这个难点?这个是我收获到却又常常忘记的备课要点。
另外,文与言,要应该怎样处理?言经常阻碍了学生对文德理解。
在没有扫除障碍的时候,文的理解就变得仰视,变得像水中月镜中花。
当然,如果时间充足,那么我想两者的关系会更好处理一些。
我的遗憾在于,这篇课文,我的理解可以说比较到位了,也比较有深度,真正用自己的知识读出了文章的品味,但是,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我的学生对与文章的语言和内容没有较充分的熟识过程,虽然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从师之事,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连接,但是,在连接之外,由于语言表述的陌生学生并不能真的理解文意,更重要饿是学生该如何看待一定要有老师这样的观点?一定要有老师是从狭义的角度啦理解的,其实文章真正的要义在于重塑学习风气,提倡人人应该谦虚地相互学习,从根本上纠正当时对谦虚求学的错误看法。
但是,语言的难度让学生没有理解到这个通俗的确永远具备真理性的话题,理解上的差距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硬的理解。
而我没有抓到学生这个理解的差距,在学生生硬理解的基础之上把学生引到韩愈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勇气与智慧,又把学习提拔到对人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上来,这样就脱离了文本。
就算没有脱离文本,首先就脱离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没有真正地从他们具备的基础出发。
这是我课堂的失败,也是课堂效果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的原因。
师说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译讲课文;3、背诵课文。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师说》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师说》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师说》优秀教案篇1《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唐代散文,在单元说明中编者就指出,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
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师说教案5篇
师说教案5篇师说教案篇1教案目标:1、了解《小鸡过河》,学习礼貌用语以及词组:宽宽的、窄窄的。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礼貌、聪明能干的孩子。
3、愿意积极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发展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有礼貌、爱动脑。
教案准备:1、电脑课件:小鸡过河。
2、图片:小鸡两个、长颈鹿、乌龟各一个。
教案过程:一、开始部分:1、幼儿看课件,欣赏小鸡的歌:叽叽叽、叽叽叽,我们小手拉小手,一同去郊游。
2、幼儿唱小鸡的歌。
二、进行部分:1、分析理解(1)第一条河:小鸡能过河吗?为什么?长颈鹿怎样帮助小鸡过河的?小鸡说了什么?长颈鹿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2)第二条河:小鸡能过河吗?为什么?乌龟有什么本领?怎样帮助小鸡过河的?小鸡说了什么?乌龟怎么说(再次学习礼貌用语)(3)第三条河:小鸡能过河吗?为什么?小鸡要自己想办法过河,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回答)2、幼儿完整欣赏。
(1)了解的名字,提问:你喜欢谁?为什么?(2)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本领。
三、结束部分:幼儿和小动物做朋友,出去玩。
师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师说》教案设计及课后练习
师说教案设计及课后练习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师说》的核心主题和意义;•掌握《师说》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并理解《师说》中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师说》的核心思想;•分析《师说》中的论证过程;•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师说》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师说》的背景和作者。
•课堂讲解(2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师说》的核心思想,解读其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师说》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知识梳理(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师说》的课后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4. 教学工具•《师说》文本•PPT演示文稿•小组讨论分组表和文章分发表•黑板和粉笔二、课后练习1. 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概括了《师说》的主题?A. 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B. 师道尊严,教学为本C. 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 D. 师生关系的问题与解决2.《师说》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伏尔泰3.以下哪个观点在《师说》中得到了论证?A.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B.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随和的C.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严肃的 D.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竞争的2. 解答题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你认为《师说》中的哪个观点对你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为什么?解答略2.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支持《师说》中的某个观点吗?为什么?解答略3. 论述题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师说》中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解答略三、课后作业请阅读《师说》一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写一篇 500 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师说》的主题和观点的理解和感受。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师说》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语文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师说》中阐述的师生关系和尊师重教的道理。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讲述一则尊师重教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和感受。
揭示课题:《师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概况和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教师范读,注意语气和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三)深入品读,理解内容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进一步阐述师生关系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含义。
学习第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和从师原则。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对待老师?学习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教育的深切关怀。
归纳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要求。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讨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老师?有哪些具体行动可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尊师重教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有关师说教案七篇
有关师说教案七篇师说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__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__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__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__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__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二、情境导入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出示课题】三、作者简介、解题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点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教案优秀3篇
师说教案优秀3篇《师说》教案篇一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课文。
2、归纳“所以、师、于、则、传、从、也、夫”等词的义项。
3、培养学生的背诵激情。
教学步骤: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疑难,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研讨。
如下为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准备好。
1、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
“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
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柳宗元“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
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
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
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
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
语文《师说》教案(优秀篇)
语文《师说》教案(优秀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山草香分享了11篇语文《师说》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师说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师说》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
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
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
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
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
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结构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演绎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归纳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呼应印证(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疑难指津】·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5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5篇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说的很对。
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1、解题:“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有关师说教案7篇
有关师说教案7篇师说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控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育同学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规律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立场、价值观1、培育同学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志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高一同学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师说》的学习,老师旨在积极引导,援助同学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自我思索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控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六、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从师而学应当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1〕介绍〔可先由同学谈谈对韩愈的了解状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闻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概雄壮。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师说教案(精选16篇)
师说教案师说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的】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难点)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重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讲读新课1、导入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板书课题师说(谈谈从师的道理。
说,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古文运动的主张: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②语言要新颖。
“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憙唯陈言之务去。
”憘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3、讲读课文①译②分层③概括层意〖板书┌传道受业解惑┐┌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否则惑之不解┘(中心论点)└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教学步骤】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2、讲读第二段①生读②生译③分层④说层意〖板书结果师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分析《师说》一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
学习文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的论说方法。
掌握文言实词“师、传、受、惑、贱、圣、愚、足、攻、经”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讲解】一、关于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优秀8篇】《师说》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品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教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教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2、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作品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作品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作品。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作品有:《爱莲说》、《马说》等。
3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变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标: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因而教师应对写作缘由作简单介绍,可用柳宗元当时说的话来说明。
同时本单元有两篇“说”文体的课文,因而就要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归纳“说”的文体知识。
二、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段用三种人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给学习方法。
除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外,把本文与《捕蛇者说》作比较,教给比较阅读方法。
四、引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等现象。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本文的教学目的;二、作者介绍、解题;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四、分段;五、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可用投影形式将其原文介绍给学生)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板书题目)四、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五、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蟋,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六、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
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句读.dòu——读.书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聃dān——冉rǎn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学者句读百工六艺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课文中出现26 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A.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B.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A.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C.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2)之课文中出现25 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A.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B.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 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三种情况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B.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C.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B.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钦(多么)七、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动)+ 宾= 以+ 宾+ 为+ 名、形(动),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形容词以相师为耻八、布置作业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2.书面作业:“练习”二——四题。
3.预习思考题:(1)本文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继续研习课文1、讨论分析、理解课文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②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分析第二段A.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B.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讨论后明确:a.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b.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作者的观点:师道这不复,可知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④分析第三段A.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教师备注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B.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
举例论证。
⑤分析第四段提问:a.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b.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a.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b.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2.欣赏品味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课堂训练背诵全文三、布置作业写一篇《师说》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师说韩愈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古圣人从师而问古今众人耻学于师之不从师师道不传入爱其子择师教之学从师的必要:于其身则耻师焉师道之不者惑终不解欲人无惑难复可知不拘于时必技艺人不耻相师有士大夫曰师而笑能行古道师行:孔子师郯弟子不必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圣人无常师子之徒不如师师之所存言:三人行必师不必贤有我师于弟子4.、总结课文: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
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
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
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
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
也是片面的。
对于这些,应适当指出。
5讲结构助词“之”的几种用法,略作补充如下:(1)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偏正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2)①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原来的主谓结构变成一个偏正结构,作句中的主语、宾语或表示时间的短语等,有时也作复合句中的一个分句。
②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师说》教案1教学目标: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