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病因

合集下载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哮喘主要是由肺气虚、肺热、肺湿、痰浊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 肺气虚
中医学认为哮喘患者肺气虚,指的是肺气的功能失常,肺脏无法将气体顺畅地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导致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治疗时应重点补充肺气,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2. 肺热
中医学认为肺热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肺热会导致肺气阻塞,引起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3. 肺湿
中医学认为肺湿是哮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时肺部积聚过多的湿气,导致气道失畅,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除湿化痰的中药,如苏子、桔梗、葶苈子等。

4. 痰浊
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哮喘的主要表现之一,痰浊可以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如杏仁、桔梗、百部等。

总之,中医学治疗哮喘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强调防病治未病,常常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既能缓解哮喘症状,又
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提升身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哮喘的目的。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一、哮喘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领域,哮喘属于“哮病”“咳嗽”“喘症”等范畴,哮喘病位在于肺,主要由宿痰伏肺,气道被痰阻塞,肺失宣肃所致,是一种由肺气上逆诱发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临床上,哮喘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喘息等一系列肺疾病症状,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哮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哮喘的症状控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因消除方面,中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为了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有效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痰瘀伏肺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主要病因是宿痰伏肺,痰是贯穿哮喘患者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因素。

深究哮喘的发病机理会发现,痰瘀伏肺导致肺气壅塞,肺气壅塞造成哮喘。

一般情况下,哮喘的临证较为严重,如果最初忽视哮喘伏饮的存在,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病根宿存,即便哮喘症状得以改善,后期复发的几率也极高。

2、外邪侵袭寒热气温突变的时候属于哮喘的高发期,人们往往起病急、骤然起病,其主要由寒热之邪引起,但也与风邪相关。

多位学者指出,在秋冬寒冷季节或是气候骤变时机,人体多正气虚弱、阳气不足,所以极易被外邪入侵,咳嗽、哮喘频发。

“郁阻人体肌表的卫气受损,循行不利,进而肌肤失养,郁滞不畅而发病”,哮喘多由外邪侵袭所致。

3、脾、肾亏虚临床上,哮喘具有病程期长、病情反复的特点,由于哮喘容易反复发作,迁延性哮喘容易对人体脾、肾等重要脏器器官造成损害。

此外,脾肾亏虚也被认为是哮喘的基本病机,不管患者是处于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脾肾气虚都是哮喘的病机。

4、个人体质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哮喘的发病与个人体质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等均与其存在相关性。

而且,与血瘀体质、气虚体质及痰湿等体质相比较,其他体质者发生哮喘的几率更低。

此外,阴血亏虚也会诱发哮喘,除了风邪、痰阻等,肝经气郁不解、阴血不足等也是导致哮喘的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身体上的影响,个人心理状态也与哮喘发病存在关联。

中医内科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

属于中医学的“哮”、“喘”、“痰饮”病范畴。

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内伏于肺,因外感风寒,饮食、情志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其中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

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不利,肺的升降失常,而致呼吸困难,喉中发出哮鸣声。

若反复发作,久延不已,寒痰伤阳,痰热伤阴,可导致肺、脾、肾三脏皆虚,出现本虚标实的证候。

【诊断】1.既往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或过敏史;发病大多在夜间。

2.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打嚏、流涕、咳嗽等;发作时突然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喉间哮鸣,痰难咯出,不能平卧。

发作将止时,咳吐白色泡沫痰液。

3.发作时胸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血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

胸部X线检查肺部无病灶(病久或年老者可有肺气肿改变)。

4.咳喘厉害,痰多黄稠,发热者,注意并发肺部感染。

5.久病而致经常气短,喘息,活动后更明显,应考虑并发肺气肿;如并见发细、心悸、四肢浮肿的,应考虑肺源性心脏病。

6.如晚间突然气喘不能平卧时,应注意与心源性喘息鉴别。

后者常伴心慌、心悸、发纳、咳嗽或吐血性泡沫痰,检查可有心脏扩大、瓣膜区杂音、肺部湿啰音等阳性体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本病发作和间歇的特点,治疗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

治标宜分辨寒热,祛邪化痰;治本宜培补肺、脾、肾,助其正气。

如反复久发,正虚邪实错杂者,应标本同治。

1.寒证胸膈气闷如塞,喉中痰鸣,咳不多,痰稀白,量少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怕冷,舌苔白滑,脉细弦。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气。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5~10g,川桂枝5g,姜半夏IOg,生甘草3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5g,杏仁IOg。

加减:痰多壅塞,舌苔白厚腻,去五味子、甘草;加制厚朴5g,炒白芥子5g,射干、炒苏子IOgC咳嗽剧,去桂枝,加紫荒、款冬花或白前各10g。

2.热证胸膈烦闷,气粗痰吼,咳呛痰吐黄脓,或白色稠黏如粉条,面红,自汗,口渴喜热饮,或有发热,舌苔黄腻、边尖红,脉弦滑数。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过度敏感,气道肌肉痉挛以及气道黏液分泌增多等症状。

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可以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其优势。

一、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和舌苔等,判断病情所属的中医证候,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痰热壅肺型哮喘患者,可以使用清热化痰的中药,如半夏、黄芩等;对于气虚型哮喘患者,可以使用补气养肺的中药,如党参、黄精等。

2. 食疗调理中医注重通过调理饮食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改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哮喘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鱼类、瘦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滋养肺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诱发症状。

3. 中药治疗中医药物对于哮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肺脏与大肠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有“大肠通肺”的观念。

因此,一些通便药物如芒硝、车前子等可以通过通便排毒来改善哮喘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如苦杏仁、桑叶等也具有平喘作用。

二、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1. 快速缓解药物西医治疗哮喘主要采用快速缓解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和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等,以迅速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促进气道畅通。

2. 持续控制药物西医还采用持续控制药物来预防和减轻哮喘发作。

这些药物包括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等,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过敏反应,达到控制哮喘症状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势1.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

比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西医的快速缓解药物来迅速缓解症状,而在缓解期可以使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来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2.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辩证的特点,可以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选择适合其体质和病情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哮喘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哮喘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哮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支气管哮喘,它是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且患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阶段,许多医学专家将支气管哮喘看作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认为此项疾病的发生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环境之间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哮喘发病时会产生气道高反应性,一般情况下会引起可逆性气流受限,而且这种病症具备多变性特征,从而使得患者反复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经常会在夜晚发作,大部分患者能够自行缓解或是经过相应治疗后得到缓解。

1.哮喘的定义哮喘的全称是支气管哮喘,它是属于一种慢性气道性炎症疾病。

哮喘的显著特征就是慢性炎症反应在人体气道中出现,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包括咳嗽、胸闷、气急和喘息等,病发时间多为凌晨或夜间,并且在此时间段病症表现比较严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从流行病学对哮喘进行分析,据相关数据表明此疾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1.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哮喘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哮喘还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呼吸骤停、纵隔气肿及气胸肺心病、肺气肿和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

2.哮喘的中医病因哮喘的中医病因主要是痰饮内伏,在平时可能不会发病,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后导致痰饮搏击于气道,继而开始发病。

导致哮喘发病的因素种类较多,比如受寒受冷之后引起的感冒发烧,并且没有及时表散,在肺内有邪气阻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

和平时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经常吃生冷腥腻的食物从而导致脾失健运,内酿痰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

自身身体素质较弱也是引起哮喘的病因,生病之后身体虚弱,经常出现感冒和咳嗽症状,从而导致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因此可以看出,痰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所谓“哮喘专主于痰”,外感风寒、不良饮食习惯、病后失调、情志内伤、疲劳过度等均是诱发因素。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哮喘作为临床呼吸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异质性病症,多以气管慢性炎症为核心特征,该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一般产生普遍性及多变可逆性呼吸气流受限,导致患者产生反复发作喘息、气促等表现,发作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哮喘患者发病多处于夜间或清晨,多数患者自行或通过有效的治疗进一步缓解,若并未及时接受治疗,伴随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促使患者可能出现气道不可逆缩窄及气道重塑危险。

中医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实践,以下展开详细分析。

1.什么是哮喘?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类慢性气道性炎症,简称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数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核心因素与气道高反应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哮喘以气道产生慢性炎症为特征,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等,凌晨或夜间发作加剧,为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被迫坐起,严重状况下面色苍白、张口呼吸,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结合当下实际调研分析,我国成年人哮喘发病率为 1.24%,好发于肥胖、长期吸烟、呼吸道疾病等群体。

1.哮喘致病因素主要包含哪些?结合以往临床实践进行综合性分析,哮喘致病因素较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

个体过敏及外界环境的干扰,成为哮喘发生的关键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存在密切关联性,哮喘患者亲属与常规群体相比较,此类群体患病率较高,且随着血缘关系接近程度患病率从低至高增长,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亲属患该病风险显著增加。

(2)变应原又称过敏原。

一方面,室内变应原而言,尘螨作为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类型,其主要存在于皮毛、尿液、粪便内,成为哮喘在世界范围内核心发病因素;另一方面,室外变应原主要包含花粉、草粉内,增加哮喘发作风险;二氧化硫、氨气等吸入物,一定程度可引发哮喘。

另外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外邪侵袭机体未能及时表散,外邪干肺,壅阻气道而发生哮喘。

1.中医辨证治疗哮喘选用西医治疗哮喘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自身症状,且口服较为便捷,但其自身存在多方面不足,如肝肾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特别为儿童群体,西药治疗过程中对孩子产生的损伤较大。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哮病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二、概述哮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使肺气不得宣降。

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性气喘、胸闷、咳嗽和喘息为主要症状。

在西方医学中,哮喘主要通过祛痰、扩张支气管和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相比之下,中医药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医药对哮喘症状的缓解作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主要采用中草药治疗、针灸和中医按摩等方法。

中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多项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银翘解毒片、黄连素片等中草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这些中草药具有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免疫功能,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的气喘指数,并改善肺功能。

此外,中医按摩也被应用于哮喘治疗中,通过按摩背部和胸部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喘症状。

二、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不仅仅体现在缓解症状上,还涉及到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例如,川贝母中的川贝碱可以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减轻支气管痉挛;板蓝根中的蓝芩素则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

此外,中医药在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哮喘的发作。

中医药对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其在哮喘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点是呼吸道发炎、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中医古代文献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中的启示和意义。

《黄帝内经》是中医古代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洛阳伯言:寸口脉虚而代者,病在胃。

”这一句表明了寸口脉代表胃的状况,而胃与支气管哮喘有一定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的“肺出于骨,心出于肉,肝出于筋,脾出于肉,肾出于骨”等等,这些理论对于认识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一定启示。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古籍中另一重要的著作,其中也有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伤寒杂病论·论气厥脉证并治第三》中提到,“夫厥阴之虚者,……一有肺病而呕者,……腋下为脉必沉者,为肺支气声”。

这一句指出了支气管哮喘与阴虚有关,通过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断肺的状况。

此外,中医古代文献中还有一些专门讨论支气管哮喘的著作。

例如宋代郑思肖的《郑氏医津》中详细介绍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和治疗等内容。

该书提到,支气管哮喘主要由外邪入侵、内伤情志以及饮食不节等引起,治疗方面则以清肺化痰、止嗽化痰为主。

另外,《诸病源候识》、《诸病源候论》、《审病集》等医书中也有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论述,如分析了支气管哮喘的证候特点、病机和治疗法则等。

古代医者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主要基于辨证施治的原则,包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确诊,并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按摩疗法等。

古代医书中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对于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并为现代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借鉴古代医者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医案:倪海厦治疗哮喘
患者男性,年龄40岁,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

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胸闷,发作期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痰多。

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倪海厦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倪医生确定其属于寒湿内盛型哮喘。

寒湿内盛型哮喘以气喘、咳嗽、痰多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湿重或寒湿外感入侵肺经气化失宣所致。

倪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2. 清热祛湿:倪医生采用中药调理,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方向。

处方包括黄岑、茯苓、白术、半夏、柴胡、羌活等中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

这些中药具有温经散寒、利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湿气重、痰湿内盛的病理状态。

3. 调理脾胃: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倪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合理配伍药物等方法,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4. 配合其他疗法:倪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倪医生也针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触发哮喘发作的刺激物,如花粉、尘螨等。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气喘、咳嗽、胸闷的发作频率减少,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痰的量明显减少。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和日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请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差、不合理饮食行为、长期吸烟、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因素致使其产生哮喘病症,进而表现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且此病症在临床中具有根治难度大特点,常规西药治疗仅可促使患者表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于其身体机理无明显改善。

而通过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等促使患者病症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

1中医认为哮喘病症产生具体病因哮喘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呷嗽”、“喘鸣”、“哮吼”、“哮证”等范畴。

哮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2种不同症状类型,针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病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呼吸道内胶固痰液、体内壅赛气体及季节变化侵袭等,当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内与“伏痰”相接触后可促使顽痰伴随着呼吸运动而不断上升,阻塞呼吸道,促使人们气体循环不畅,进而肺失宣降,肺与顽痰相互影响,促使人体呼吸道内有痰鸣、呼吸急促等现象产生,甚至有喘咳现象产生,在日常休息过程中无法保持平卧体态。

患者哮喘病症时间若较长时,则可促使患者有瘀血积聚于呼吸道内,对患者正常呼吸再次产生有效遏制,促进痰液不断形成,加剧患者病症。

由此可见瘀、痰是导致患者产生哮喘病症根本性因素。

针对缓解其哮喘病症,中医则认为此病症产生与患者脾、肺、肾脏功能性密不可分,脾脏具有运化功效,痰液主要在此生成,肺部与人体呼吸密切相关,可有效储藏痰液,肾脏内含有真阴气与真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

若患者哮喘病程时间较长时,寒痰可对患者身体脾肾阳气产生严重损伤,热痰可对患者肺肾阴气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促使患者表现出脾、肺、肾脏气虚弱现象,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中医对哮喘病症辨证论治2.1中药内服治疗法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规且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病症具有高效改善效果。

在利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内服治疗时,为促使患者病症可快速、高效改善,医生还需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对其实施辩证治疗,加速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1. 引言1.1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秦国政教授是一位备受尊重的中医专家,擅长运用经典方剂治疗各种疾病。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秦国政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国政教授如何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与方法,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其治疗的功效。

秦国政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结合经方药物和针灸疗法,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秦国政教授的医学背景和治疗理念,以及他如何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政教授的治疗手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秦国政教授的医学背景和经验秦国政教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超过30年,曾在多家知名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和教授。

他精通经方和针灸,擅长治疗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秦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秦国政教授自师从名医,深受恩师的影响和教诲,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理论,不断探索创新。

他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引入了多种古方和配伍,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案。

秦教授一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倡导“以人为本”的医术理念,注重细致入微的诊疗过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

他不仅在临床医疗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中医药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医师。

秦国政教授被业界誉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典范,被患者尊称为“救命恩人”。

2.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症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哮喘病史,个体患上支气管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
天 ,总 有效 率 9.2 。 73 %
论 著
T e t rai s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lo tn m dcn n tnp amay hns ora fe o eiiea d e ohr c h h ・2 ・ 3
量 、中医证候及 不 良反 应等 方面优 于对 照组 ,从 而说 明 了 癌性疼痛 以益气化 瘀 为法论治 的合 理性 ,可用 于癌痛病 人 的辅助治疗 。 4 外治 法治疗癌痛 4 1 中药外治 . 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 ,经皮 肤或黏膜 表面吸 收后 , 药力直达病所 ,止痛迅 速有效 ,且可避 免 口服经 消化道 吸 收所遇到 的多环节灭 活作 用及一 些药 物 内服带来 的某 些不 良反应 。特别是 晚期癌 症患者 正气 已虚 ,脾 胃吸 收功 能减 弱 ,单靠 内服 药 效 果 不 佳 ,中药 外 治 更 具 优 势。袁 会 诚 等… 探讨 马钱止 痛 贴 ( 癌痛 贴 ) 治疗 癌性 疼 痛 的 临床 效 果 。方法癌症患者共 6 ,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治疗 组 2例 用马钱止痛贴贴 于痛 处 ,2 h换 药 1次 ,7 4 d为 1疗程 ;对 照组用盐酸布桂嗪 ,每次 lO ,2次/ ,肌 肉注射 。结果 O mg d 癌痛贴治疗组显效率 为 7 . % ,总有效 率 9 . % ;对 照组 41 03 显效率 为 4 . % ,总 有 效 率 6 . % ,有 显 著 差 异 ( 19 78 P< 00 ) .5 。王凡 星等 观察 以痛 为 腧 中药 外涂 治疗 癌 性疼 痛 的临床疗效。对 4 O例确诊为癌性 疼痛 的患 者 ,采用 以痛 为 腧中药外涂 的方法 进行 治疗 ,1个疗 程 观察 疗效 ,总有 效 率为 9 . o 00 %。得出结论 :采 用以痛为腧 中药外涂治疗癌 性 疼痛 能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4 2 针 灸 治 疗 癌 痛 . 针刺疗法作为传 统 中医疗法 之一 ,控 制癌 痛既 无西 药 的依 赖 性 、成 瘾 性 ,也 无戒 断 性 ,具 有 安全 、止 痛迅 速 、 操作 简便 、经 济实 用 、不 良反应少 等特 点 ,无需 特殊 的设 备 和场所 ,可反复 多次选 择 ,明显 减轻 患者死 亡前 一段 时 间的疼痛 之苦 ,提 高生 活质量 。以痛为 腧针刺 治疗 癌性 疼 痛疗效观察 。针刺组 和药物 组均 可有效 控 制癌痛 ,但针刺 组作用 明显优 于药物组 ,针 刺组 总有效 率 为 9 . % ,药 物 41 组 总有 效率 为 8 . % ,2组疗 效 差 异有显 著 性 意义 ( 75 P< 00 ) .5 。汪德家 应用第 二掌 骨侧 针刺 疗法 治疗 癌性 疼 痛 患者 3 2例 ,取 得较 好 的止 痛 效 果。总 缓解 率 为 8. 5 12 %。 显效 时间最 短 1 i mn止痛 ,最 长 5 i ,一 般 2 n左 右 。缓 mn mi 解时 问最短 4 mi,最 长 5 ,一 般 2~3 。胡侠 等 观察 0 n h h 腕踝针对 癌性 疼痛 的 镇痛 效果 。随机 选 8 6例肝 癌 疼痛 患 者 ,单纯腕踝针治疗 3 6例 ,按 照三阶梯止痛 原则单纯 服药 组5 0例 ,比较其在镇痛疗效上 与不 良反 应上 的差 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为 9 .4 ,愈显 率 8 . 1 ;接 受腕踝 针治 41% 6 1% 疗 的患者与按 三 阶梯 服药 的患 者镇 痛疗 效 上无 显著 差 异 , 持续缓解时间较服药组长 ,且 无毒 副作用 。蔡 圣朝等 采 用隔药灸治疗癌性 疼痛 3 例疗 效观察 ,提示艾灸对 癌性疼 l 痛有积极镇痛作用 。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由于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致使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的气急、咳嗽、咯泡沫痰和肺部伴有哮呜音。

近年来我国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SO2、NO2等日益增重,各种工业尘埃在空气中的深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浓度,因此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但据国内外报道,由于诊断标准、气候、地区、调查对象和调查人数的不同,其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美国1946年为0.5%,1978年为1%~9%。

国内上海市两个街道居民104284人中,哮喘发病率为0.69%。

北京市1959年发病率为4.59%,1980年为5.29%。

从一些工业发达地区来看,其发病率与20年前比较仍比国内为高。

近年国内一般报道哮喘发病率以北方偏高,南方相对偏低;高原偏低,平原偏高。

此病在我国已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

世界各地不同地区患病率约为0.3%~9.2%,有些地区可高达30%。

此外,由于本病流行病学研究其困难在于确定诊断仍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因此本病常易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泛细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相混淆,使各地报道的发病率不完全可靠。

本病性别差异在儿童期较明显,男:女=1.5~3.1:1。

至成年以后便无性别差异。

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有痰鸣为主证。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叙述哮喘证时说:“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拽锯,甚则喘咳,不能卧息……”,历代医家如朱丹溪、王肯堂、李梃等人提出“呼吸气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喘促侯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从概念上哮与喘虽有区别,然而中医古籍中又强调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
了中 医药治疗 支 气管哮 喘 的优 势 和 未来 广 阔的前景 。今 特邀 请 全 国呼吸 系统 疾 病 专 家就 中 医对 该病 的认 识
与 治疗各抒 己见 . 以期 对广 大读 者有 所帮 助
痰瘀伏肺 是哮喘发作 的夙根
洪广 祥
西 医学 近 年 来 的研 究 发 现 .气 道 变 应 性 炎 症 ( A ) 哮 喘 发 病 的基 础 , 道 高 反 应 性 ( HR) A I是 气 B 为 哮喘 的特 征 . 发生 B R 的哮 喘患 者支 气 管肺 泡 灌 在 H
“ 痰瘀 气 阻 ” 的基本 病 机 , 明哮 喘发 病普 遍 有痰 、 说 瘀 的病理 现 象 存 在 。因此 , 立 “ 确 痰瘀 伏 肺 ” 哮病 夙 为 根 , 治疗 上 注重 “ 痰治 瘀 ” 这 对 消除 气道 变 应性 在 治 , 炎 症 和 降低 气 道 高反 应性 有 着 重 要 的 临 床 指 导 意
义。
痰瘀 为哮 喘发 作 的夙根 . 因此 涤 痰 祛瘀 为哮 喘 的重 要治 法之 一 。 者认 为 , 喘发作 期仍 以肺 实为 笔 哮 主张发 作期 重在 治 痰治瘀 以平 哮 。 叶桂 《 临证 指 南 医案 》 哮 病 为 “ 称 宿哮 ” 后 世 对 哮病 主要 矛盾 , 。 1 以治 气 为先 “ 根” 夙 的认 识 多 推 崇 元 . 丹 溪 “ 喘 … …专 主 于 朱 哮 痰瘀 的形成 与 肺气 壅塞 密 切相 关 .气 壅津凝 易 痰” 说 , 之 在治 法 上 主张 “ 以去痰 为先 ” 专 。笔 者 根据 气 气 哮 病 反 复 发 作 的证 候 特 点 , 为 宿 痰 伏 肺 、 机 郁 化生 痰饮 , 壅 血滞 易 成血瘀 由此可 见 , 壅 为产 认 气 生痰瘀 的基础 根据 “ 顺痰 易消 ” “ 行血 自活” 气 、气 的 滞 , 仅 会 导 致 津 凝 生 痰 , 时 又 因气 郁 痰 滞 影 响 不 同 明 . 介宾《 岳全书》 出 :喘有夙根 ”清 . 张 景 指 “ , 笔者 认 为治 痰治瘀 要 以治 气为 先 常用 的治气 血行 , 出现 痰瘀 不 解 的复 杂 局 面 从 痰与 瘀 的关 系 经验 . 药, 主要 选择 具有 “ 降” 用 的药 物 , 苦 作 正如 《 内经 》 所 来 说 , 可 酿 瘀 , 为瘀 的基 础 , 瘀 亦 能 变 生 痰 痰 痰 而 “ 急 经验 用 药 如葶 苈 水, 形成 因果循 环 。痰 夹瘀 血 , 成 窠 臼 , 伏 于 肺 , 云 :肺苦 气 上逆 , 食 苦 以泻 之 。” 结 潜 青 陈皮 、 槟榔 等 。 遂 成哮 证 的“ 根 ” 夙 。如遇气 候 突 变 、 食不 当 、 志 子 、 皮 、 饮 情 笔 者 自拟 治 疗 哮 喘 的经验 方 “ 哮 汤 ” 由葶 苈 蠲 . 失调 及 劳 累等 多种 诱 因 ,均 可 导 致 肺气 宣 降失 常 , 青 陈 槟榔 、 大黄 、 姜 各 l g 牡 荆 子 、 生 O, 鬼 而 引起 哮病 发作 。哮 喘反 复发 作 . 易损 伤 气 津 . 极 痰 子 、 皮 、 皮 、 5 每 每剂 煎 3次 , 液 更 加 黏 稠 难 出 , 塞 肺 络 , 积 不 散 , 易 形 成 箭 羽 各 1 g组 成 。水 煎 服 , 日 1剂 , 滞 瘀 又 分 上 、 午 及 临 睡前 服 用 , 服 7 , 儿 剂 量 酌 减 。 下 连 d幼 “ 栓 ” 出现 顽 痰 胶 固 . 一 步 淤 塞气 道 , 重 痰 瘀 痰 , 进 加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哮喘,中医:哮,喘,痰饮。

一,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为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

发作一般有季节性。

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及粘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1.过敏因素(外源性哮喘):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吸入过敏性抗原微粒或发生感染时,均可引起发病。

致敏原主要是吸入花粉、屋尘、螨、动物毛屑、工业粉尘、真菌孢子;进食鱼、蟹、虾,或接触工业染料等,亦可导致过敏。

免疫学的研究表明吸入的过敏抗原,可产生多量的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附着在支气管粘膜的肥大细胞及血液嗜碱粒细胞上。

若患者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抗原即与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发生过敏反应,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素、缓激肽等),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与腺体分泌增加,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肺通气不畅而发困难,导致哮喘发作。

2.感染因素(内源性哮喘):由病毒或细菌,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逐渐形成和激发哮喘极为常见。

致敏原来自体内,为细菌或病毒的代谢产物,故与鼻、咽、扁桃体、肺或其他感染病灶未及时清除有密切关系。

但目前由感染而激发或形成哮喘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本病除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外,每常与气候骤变寒冷以及精神因素有关。

经神因素的性质和作用途径是复杂的,可能是大脑皮质作用于丘脑,使丘脑功能改变而导致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分泌乙酰胆碱,从而增加了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

3.遗传因素:哮喘患者常有家族性和遗传性。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1984年曾对200例哮喘患儿做过抽样调查,约50%有家族史。

中医病因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

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凡外感风寒暑热,未能及时表散,邪阻于肺,气不布津,聚液成痰。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病常常有明显外因。

(一)寒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稀或黏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渴欲热饮,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宣肺降逆。

可选用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

(二)热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痰稠色黄,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面赤,或呛咳,或胸胀满,或汗出,或胸闷,或头痛,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可选用泽漆汤。

(三)寒哮夹热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渴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色时黄时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大便不调,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兼以清热。

可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四)寒哮夹瘀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舌质暗或瘀斑,苔厚腻,脉涩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青黯,或痰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痛,或胸闷,或但坐不能卧,或大便不调,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生化汤合方。

(五)肺气虚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口淡不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或恶寒,或鼻塞,或易感冒,或喷嚏,或面色不荣。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固护卫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5
而其症状用中医来解释,可以为如下之说: 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引起的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是哮病的基本证候 特征。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一般以傍晚、 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多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 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发作前或有鼻痒、咽痒、喷嚏、 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 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 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发作可持续 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发作时病 人除具上述证候特征外,还可呈现或寒或热的证候。 哮病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 脾、肾虚的症状。
Page 7
பைடு நூலகம்
解决了中药效果慢和西药副作用大的弊端,将肺病治疗 推到了一个新的医学高度,被中华疑难病医学会推荐为" 国家绿色安全健康疗法"。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现已广 泛应用于肺病的临床治疗,因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 治疗费用低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中医解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病因。通过中医的 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症状都活灵活现的摆在了我们 面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中医前辈们早在很久以前就 有了研究,并有了应对之策,到现在不断的更新疗法,提 高疗效,并且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以中医治疗哮喘,更 是能事半功倍,让每位患者都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Page 6
且看陈银魁教授所独创中医特色疗法“磁药叠加调节 免疫疗法” 该疗法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肺部疾病的 致病本源,以绿色(不损伤其它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 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治疗理念,以"内埋外疏 "、"因人而异"、"因症施治"为治疗原则,以"拔、熏、炙、 针、贴"等多种手法为治疗手段,在对肺部常见病、多发 病、疑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Page 4
部分哮病患者因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 嗽日久等病,以致肺气亏虚,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病 后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而病哮。体质不强多以 肾虚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脾虚为主。 上述各种病因,既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亦为每次 发作的诱因,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 度等俱可诱发,其中尤以气候因素为主。痰的产生,由于 上述病因影响及肺、脾、肾,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 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 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而引发。
Page 2
中医口中所说的哮病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支气 管哮喘。 这种疾病用中医的话 来说就是因为有宿痰内伏 于肺,每因外感、饮食、 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 出痰鸣气喘声。意思就是 因为感冒,饮食的不当, 情绪不对或者过度劳累, 导致了肺中有痰,堵住了 气道,而发出了一种异声,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支气 管哮喘了。
Page 3
这种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以中医解释有如下几点: 1.饮食不当具有特异体质的人 常因饮食不当,误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如海膻鱼蟹 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而病 哮,故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 “醋哮”等名。 2.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 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 痰。其他的像吸人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 宣发,以致肺部积痰,吐不出来,淤积所致。 3.体虚及病后体质不强,有因家族禀赋而病哮者,如 《临证指南医案·哮》指出有“幼稚天哮”。
中医解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病因
中医解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病因。我国中医历 史悠久,早有神农为治病而尝百草,被誉为中医之祖。古 有中医的奠基者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中医是世界上 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东方最古老的诊疗方式,其不但有 着西方医术所无法比拟的柔和圆润的特殊功效,还能够从 人体的结构出发,由内而外,驱邪健体,不至伤及患者根 本,以最小的代价,治愈患者的疾病。因此越来越受到世 界各国医疗界的追捧。
Page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