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嬗变及其对越南文化的积极影响_黄敏
论述科举制的演变影响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论述科举制的演变影响对高考改革的启示1、科举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归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
②科举制把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成为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原则的途径。
③科举制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科举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①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
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
②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学校教学安排围绕科举进行,导致了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
这种风气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③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导致了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
④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特别是科技文化的发展。
中国科举史为现代高考改革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研究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制度,可以为当今高考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总体而言科举制对高考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高考改革的前提条件。
这一原则是科举制的优点,也是科举制存在的合理因素。
高考制度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2、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应走向开放性与多样性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应走向开放性与多样性。
科举制从唐朝的开放与多样到明清的科举“永制”,一步步走向严格化、规范化的同时,也走向了封闭僵化与落后灭亡。
因此,高考改革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走向开放与多样,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和法律法规,将考试与荐举相结合,打破“一考定终生”的局面。
3、高考改革的根本是为了求才、发展,是为了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科举制发展到后期虽已脱离其根本,但自始至终都代表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广大读书人的利益。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和贡献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和贡献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自唐代开始,经历了宋、元、明、清五代,一直持续到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它不仅为封建教育体制提供了组织和管理的机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科举制度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影响、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贡献等方面,全面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深远意义与巨大贡献。
一、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科举制度原本是古代中国作为王族,儒家教育的社会模式手段之一。
由于它在唐代的成熟应用,被正式铺开成为了生产力与各级官员的重要组织机制,而科举制度的最终成型则是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一方面是为了改变考试主考官在阁学中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国家中央化管理哲学教育的需求。
在唐代,科举制度是一种被推崇的考试制度,不仅仅仅是对考生的智力考察,同时也对品德、才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科举制度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员,确保政府的功能正常运转。
战国时期,科举制度的前身为秦制,在此之前,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有机会考试,而秦制后,通过个人能力及努力,普通百姓也有了参加考试的机会,使得政治文化得以更加平等性的贯彻。
唐朝时,科举制度被进一步完善,比如设立了州、郡、县三级考试,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考生从中得到公平的机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官员。
明清两代之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除了进士科外,还增设了明经、解试等多种科目,同时也极大地充实了考试内容,使得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渠道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科举制度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推动了封建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充分发挥了儒家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国的封建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科举制度规定以儒家经典教育为主,凡是具有儒家经书的精神内核的经典作品,几乎都是经科举制度的采编和传播而被推荐到社会舞台上,成为了中国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才。
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探索
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探索作者:黄腾云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展开相关探索,包括汉字传入越南促进文学传播、儒家思想对越南文学的思想影响及推动越南文学发展进步,从三个方面深度剖析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越南文学;中国文化;文学作品引言:越南在历史当中有较长一段时间隶属中国藩属国,即使后期脱离中国,但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仍然难以摒弃国家的文学影响。
在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探索期间,通过众多越南历史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文学传播、文学思想、文学发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是本文探索重心。
一、文字传入促进越南文学广泛传播越南是临近中国云南、广西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北宋时期以前隶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在归于我国以前该国家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当地语言与中原地区差异较小。
从我国秦朝始皇帝征伐该地开始,部分中原族群开始转入越南地区生活,汉字的传入和汉语的使用,对越南文学的发展起到长期促进作用。
公元前203年,秦朝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更促进了当地人民汉化的发展趋势,而后赵佗更在南越国建立汉制郡县,让郡县内部人民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字和文化。
在历史资料调查中发现,越南地区的人们曾使用过将近两千年的汉字,上至国家各级官员,下至地方百姓,都在广泛使用汉字进行交流。
从汉字传入越南地区对越南文学的影响角度来看,该地区古代较为著名的《大南实录》、《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越史记全书》以及越南民间百姓广为熟知的《平吴大诰》、《南国山河》等文学作品都是用汉字书写而成的。
其中,《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和《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南国山河》在越南地区家喻户晓,被誉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除此之外更有许多由汉字记载的壮阔文章被收录到当代越南初中语文教材当中。
由此可见,汉字的引入对推动越南文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汉字不仅能够提升越南文学作品的词汇内容、造句质量、传播范围,还可有效促进中越两国之间的交流联系[1]。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科举制的乐观影响和消极影响乐观影响: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供应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根底,推动了文化的开展。
消极影响:科举成为束缚学问分子思想的枷锁,导致追求局部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科举乐观影响: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供应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根底,推动了文化的开展。
消极影响:科举成为束缚学问分子思想的枷锁,导致追求局部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制的影响1、乐观影响科举制彻底否认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的特权制度,为封建国家选官用人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正、公正的平台,为社会精英的流淌供应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成百上千的中小地主阶级、甚至平民阶层的子弟有时机进入治国行列,这就为国家的开展增加了活力。
与以前的客卿制、察举制等比起来,科举制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2、消极影响以儒家经典为根本科目明显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开展,应举的士子们志为了功名利禄,穷毕生精力读经,研经,而非儒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制造技术和工艺,却被视为“旁门左道〞和“雕虫小技〞,从而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因循守旧、思想停滞不前的场面。
同时,落后刻板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也束缚了人们的头脑,特殊是明清以来以“八股文〞取士,使中国的教育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畸形开展之中,士子们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状况愈演愈烈。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制最终走进历史,终结了它1300余年的生命。
科举制考试科目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
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殊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第31卷第4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1, No.4 2011年4月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pril. 2011, 077~078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卢朝阳(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内容提要]科举制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的2005年再一次引起国人的热议,而当今考试制度出现的问题使人们再一次想起了科举制度。
[关键词] 科举制度;作用;影响;考试制度[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1)04-0077-02早在西周前,中国已经出现了“选贤任能”的观念和根据考绩黜陟官员的做法。
《诗经·大雅》中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守。
”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隋唐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时代,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直至清代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废止。
1.科举制度开创了世界的考试制度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
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效法中国实行科举制度,越南科举开始于1075年,废除于1919年,是全世界科举制度废除最晚的国家。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
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都对科举所体现出的平等和公平原则惊叹和折服。
美国汉学家卜德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18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科举制度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
它不仅是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同时在中国文化发展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推动文化知识的普及科举制度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了通过洛阳、长安等地的考试,考取官职的机会。
这些考试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文化知识,使得中国文化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普及。
同时,由于通过考试可以晋升官职,因此科举制度也促进了人们的学习热情,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来。
科举考试除了考察文化知识,还注重政治诚信、品德道德等方面的考察,这也使得考生们的人格修养、品德素养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促进文艺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出现对文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科举考试中“论文”、“策论”等科目的考核,让文学成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创作各种各样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既满足考试的要求,同时也使得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另一方面,科举考试的通过成为晋升官职的必要条件,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对于提升人员的地位、晋升职位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也间接促进了文艺作品的发展和传播。
三、强化儒家文化的地位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
科举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考察考生的儒家思想,这也使得儒家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科举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思想、道德理念的精髓,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社会秩序科举制度的实施规定了人才选拔的标准,要求考生具有道德操守和政治诚信,这也使得中国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不断选拔符合要求的官员,科举制度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
同时,科举制度的出现也增强了官吏的职业道德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公正、廉洁、忠诚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秩序的提高。
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一、中国科举制度对东亚文化与考试制度的影响。
在中国后周使节双翼主持下,光宗九年(958年)高丽开始实施科举制,它在朝鲜半岛的实施,对摆脱新罗时代封闭的“骨品制”,建立较为开放的官僚体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高丽的科举包含制述、明经两大业,是模仿唐朝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的结果。
此外,还有医业、卜业、地理业、明法业、明书业、三礼、三传、何论等杂科。
1369年,高丽又采用元朝制度,实施“科举三层法”,实行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考试的科举制度。
日本科举的基础是《养老律》。
《养老律》以唐《永徽令》《开元前令》为蓝本,确立了日本科举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据《养老律》载:日本贡举科目与唐制基本相同,包含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专门技术科目,考试内容也与中国唐代科举大同小异。
比较而言,唐朝科举较具平民色彩,日本科举则带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
尽管科举在日本只实行了约300年,但科举制对日本的影响仍十分深刻。
越南科举发轫于李朝,改革于陈朝,鼎盛于黎朝,发展于阮朝,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
越南的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几乎照搬中国。
李朝仁宗太宁元年(1075年)越南科举草创,黎朝时越南科举鼎盛,黎圣宗在位时开科12次,取进士501名。
通计越南历代共开科187次,取士2991人2006年10月1日,韩国首尔,身着韩国传统服装的老年韩国人正在扮演参加一个国家考试“Gwageo”(科举)。
“2006年5月15日电据台湾媒体报道,昨天大约200名身穿韩国古装的韩国和外国人士在首尔旧日作为国家考场的成均馆,参加重现古代“科举考试”的活动。
今年的“科举考试”和从前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有别于昔日的振笔疾书,参加考试的士子都在笔记型计算机上运指如飞。
二、“东学西传”: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
但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任人唯亲,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或充斥各种无能之辈,而如果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政党更迭及政治震荡。
中国科举制度如何影响世界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制度,它不问家世,不须举荐,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比世卿世禄制、察举制更具有进步意义和积极作用。
这一点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通过科举制度,扩大了选拔官员的范围,改变了整体官员的结构,提高了官员的素质,选拔了大批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统治人才。
科举制度亦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同时,促成了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从而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进步。
科举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另外,正因为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所以东传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模仿中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日本的科举在八世纪初,日本引进唐朝的律令制度,开始实行与唐制大致相同的贡举制度,由相当于唐朝吏部和礼部的式部省主持。
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律令体制解体,科举虽然在形式上仍然进行式部省试,但实质上已经完全异化。
如应举者只是由权贵人物推荐的“入分学生”,考试常常举行于行幸、飨宴等游兴之际,所试内容不外是诗赋,参加考试者几乎均无条件及第,科举完全名存实亡,以致后世有人误认为日本未实行过科举制度。
朝鲜的科举科举制度在朝鲜的影响比在日本要大得多,也长久得多。
九世纪初,开始有新罗人入唐求学,并考上唐朝专为录取外国士人而设立的宾贡进士,及第授官。
唐至五代的宾贡及第者就有近百人,如金云卿、崔致远等。
高丽光宗九年(公元958年),摹仿唐制,创立了高丽王朝的科举制度,由礼部主持。
其考试方法、及第授官与唐宋之制略同。
1392年,朝鲜王朝取代了高丽王朝,仍继续实行科举制度,并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设立谒圣试等。
后来由于科举产生了许多弊病,特别是由于日本入侵,导致朝鲜王朝于1894年废除科举。
越南的科举汉唐时期,现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称安南,属于中国的郡县。
论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摘要: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1347公里绵延的边境线,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濠远漉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在越南独立之后的1000多年中,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
从秦代以来,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试从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作一些粗浅探讨。
关键词:历史言语文化1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发展、文学创作等方面。
1.1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人越南。
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着作开始出现,最着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
值得注意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随着汉语文的流传,越南人创造了_种利用汉字的表义表音功能来拼写越南口语的新文字,俗称“字喃”或“喃字”。
喃字据说创始于东汉末年的交州太守士燮,此后经过了用汉字来拼音,记写人名、地名、草木名、禽兽名的阶段,以及系统制作喃字以表意的阶段。
喃字还对越南诗体“六八体”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六八体大多采用的就是喃文。
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1.2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在越南销售一直火爆,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演变
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演变中国历史,是一个火热而开放的主题。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时期,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展现,更是中国之外的知识与智慧在这块土地上融合和反映。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从唐代开始正式形成,并且一直演绎到清朝末年。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制度,也是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象征。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举制度的来源科举制度的发展源于中国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那个时代考官都是由君主自己选定的。
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越来越多,民间所推荐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因此,唐武则天时期,将科举制度正式制定立法,考试的范围不限于贵族而是向普通民众开放,以此来寻找更优秀的士人。
这也为后来明朝、清朝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科举制度的意义1. 科举制度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科举制度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考试,甚至是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奋发努力考中进士、贡生等科。
科举制度的评判依据不是出身,而是成绩和能力,因此不少人才会受到邀请进入官场从而发挥所长,这也为中国的官僚制度带来了更加优秀和全面的人才储备。
2. 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科举制度在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繁荣和思想开放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它促进各类经书的传播,增进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观察。
同时,也为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制,促进了区域间知识的互通有无。
3.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人才选拔和文化繁荣方面,还体现在社会政治和思想观念方面。
它加强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妇女参与,不再限制只对男性进行操作,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社会群体。
同时,它使社会上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
三、科举制度的演变1. 明代科举制度的兴起明朝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代表时期,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南越阮氏王朝的科举取士及其影响
在南传越南 的过程 中所发生 的变化 以及对越南南 北 地 区的不同影响 。
防御 和抵抗郑 氏军 队的进攻 , 12 在 67—17 62年问 , 郑 阮军队展开了 7次较大的争夺战争 , 分胜 负 , 不 南 北对峙达一百 多年。向南则不断推进 , 扩充 领域 , 于 19 6 7年吞并 了占城 , 又从 真腊 国夺得 了现今 的南越
儒学 , 开科取士较晚 , 试法粗疏 , 并具有南越特色。虽然科举考试选拔 了一批儒学人才 , 在南越 的社会 流动 但
中并不 占主要 地位 , 文学儒士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 限。越南南北科举取 士试法不 同, 中可窥见科举在 南传 从 过程中因应当地形势变化而呈现出北橘南枳 的特色 。 [ 关键词] 南部越南 ; 阮氏王朝 ; 科举取士 ; 影响
社 ,95年 , 7 3页 。 17 第 0
第3 2卷
第1 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4 17・
行睦邻 的政策 , 阮 氏北 抗南 进提 供和 平 的周边 环 为
境, 而西部地 区的物产则 成 为阮 氏海上 贸易 的 出 口
二 、 氏王朝 的科举考试 阮
每一种 制度 都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
[ 中图分类号] K 3 33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 10 5 7 (0 0 O 0 4 0 0 0— 02 2 1 )1— 16— 7
越南黎朝 中兴 以后 , 北郑 、 南阮表面上奉后 黎正 朔, 但各主一方。南越 阮氏政权实行军事化 管理 , 以 佛教为统 治思想 , 不像北越郑 氏政权那样 重视儒 并
产品。 向东 海 域 , 氏王 朝则 同外 国 发展 贸 易 , 阮 中
国、 日本 、 东南亚 国家 以及 葡萄牙 、, 氏王朝 以南 越地 区 的大 阮
越南文学的发展历程
越南文学的发展历程越南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融合与传承。
这段历程充满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体现了越南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最早的越南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阮朝时期。
这一时期,越南文化开始形成独立的文学体系。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谏咏诗》和《讴歌阮氏》等,并且这段时期的文学主题以英雄事迹和爱国情怀为主。
到了15世纪,越南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明朝的入侵导致了越南受到文化影响,特别是对文学的影响。
一位著名的越南作家被称为阮桂春,他在其所写的小说中反映了越南的历史和民生。
他的作品《南坛集》被亲王解缙认为是越南文学的巅峰之作。
到了19世纪,越南文学面临一系列挑战。
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这导致许多传统文化和文学形式受到压制。
然而,一些越南作家仍然努力以不同的方式保持自己的文学传统。
这段时期最著名的越南作家之一是黎察曼,他以描写农民生活和揭示社会不公为主题,他的作品《风月谈》被认为是越南现代文学的开端。
20世纪上半叶是越南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越南作家涌现出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胡润洲,他被认为是现代越南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批判社会不公正和揭示个人自由为主题,作品形式多样,既有诗歌,也有小说和戏剧。
越南的文学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越南战争的爆发导致越南社会和文化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这个时期的作家以反映战争的痛苦和种种社会问题为主题,方式多样。
阮喜贵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越南人》以讽刺和幽默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现实。
随着越南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南文学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年轻的作家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作。
他们的作品以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为主题,并通过新的文学形式来探索文学的边界。
总的来说,越南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的印记。
从传统到现代,越南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越南科举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越南科举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越南科举制度是一个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起源于公元1075年的陈朝,影响深远并延续至越南历史的后续朝代。
这一制度是基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而发展起来的,旨在选拔具有优秀才能和品德的人才,用于担任朝廷官职。
越南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但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在这一制度下,根据考试的结果,学生们被分为举人、进士和状元等不同级别。
这些考试内容包括经史、礼法、文学和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以及才艺和品德的考察。
通过举人考试的考生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最终获得进士或状元的称号。
越南科举制度在越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一制度选拔出的人才成为了朝廷中有影响力的官员,参与到政治决策和行政事务中。
他们以才学和品德卓越为基础,为越南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然而,越南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这一制度在选拔人才时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对实际能力和创造力的考核较少,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被忽视。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复杂性和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与官员身份相关的特权和权力,科举制度也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平现象。
尽管如此,越南科举制度仍然是越南历史上一段重要而且有意义的时期。
它通过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推动了越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后来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奠定了基础。
对于了解越南历史和文化,越南科举制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示,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文章结构是指组织和安排文章内容的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中的信息。
在讨论越南科举制度时,为了使文章更具条理和逻辑性,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越南科举制度:1.2.1 越南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首先,将回顾越南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我们将介绍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引入、受到的影响以及其在越南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越南当代史学的发展与嬗变
推动国家统一
通过对越南历史的梳理和 解读,越南当代史学界为 维护国家的统一提供了历 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对越南历史的传承和 发扬,越南当代史学界为 保护和传承本国文化做出 了重要贡献。
对世界史学的贡献
01
丰富了世界史学的 研究内容
越南当代史学的研究成果为世界 史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内容 和资料。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越南当代史学可以获得更 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培养年轻一代史学人才
为了保持持续发展和活力,越南当代史学需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 史学人才,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05
越南当代史学的重要人物 与事件
著名史学家及其贡献
吴权
《越南当代史学的发展与嬗 变》
2023-10-29
目 录
• 越南当代史学发展概述 • 越南当代史学研究主题与方法 • 越南当代史学的分期与流派 • 越南当代史学的影响与展望 • 越南当代史学的重要人物与事件
01
越南当代史学发展概述
越南战争与史学发展
战争对史学的推动
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史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战争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背景,促使了史学研究的繁荣。
越南革新开放
随着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越南历史学的研究也得到了 更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对越南历 史进行研究和解读。
学术交流与合作概况
国内学术交流
越南历史学家在国内学术交流 方面非常活跃,经常举行各种 形式的历史学研讨会和论坛, 探讨越南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
问题。
国际学术交流
越南历史学家也积极参与国际学 术交流,与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 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越南历 史学的国际影响力。
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张潇潇摘要:后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越南思想文化逐渐由儒释道并存的多元化形态转变为以儒学为核心的统一思想局面。
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儒学在后黎朝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推崇,从而通过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建立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以儒学为主要考察内容的科举制也在后黎朝成为朝廷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的结合使越南士族阶层全部儒家化,并身体力行地将儒家思想向下传播到社会普通民众之中。
同时,后黎朝受到中国宋明理学的影响,将教条化的儒家思想应用到实际的统治和管理之中,从而使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后黎朝以降,儒学开始从精英阶层逐渐下移并深入影响到了底层社会,推进了越南整个社会思想的同质化。
儒学在后黎朝不仅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底层社会的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思想指针,以儒学为主体的越南在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局面最终形成。
关键词:越南;后黎朝;儒学;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方式收稿日期:2020-05-08作者简介:张潇潇(1982~),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字与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嬗变》(项目编号:2019-ZZJH-357)阶段性成果。
儒学在越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但有一个逐渐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从公元968年越南进入自主封建时期后自丁朝至陈朝的400余年间,越南在文化上并没有出现统一的主流思想,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多元化形态。
丁、前黎国祚短暂,各种文教制度都处于草创阶段。
统治者常年在外征战,北侵宋朝,南征占城,无暇顾及文教的发展,国家管理多依靠僧侣集团,因此佛教的地位比较崇高。
李朝、陈朝时期,统治者继续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修寺庙,度民为僧,出现了“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a的景象。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
【内容提要】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东亚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史上日本曾在公元8—10世纪一度仿行过科举,取士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
韩国(朝鲜)历史上的科举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最长、也最为完备的科举,是中国域外科举制度的典范,韩国历史上科举的地位甚至不亚于科举在中国社会上的地位。
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
历史上东亚诸国的科举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从属于中国科举的。
东亚国家效法中国建立科举制,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科举日本韩国越南进士作为中国古代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科举的影响既广且远,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主要是指英、法、美等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曾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在公元8—10世纪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西传,笔者曾作过专题探讨,本文专门论述科举制对东亚三国的影响。
一、日本科举的受容与异化在日、韩、越三国中,日本是最早仿行科举、同时也是实行科举制时间最短的国家。
公元7—8世纪之际,日本引进中国的律令制度,实行与唐制基本相同的贡举制度。
日本的贡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
日本确实曾经实行过科举制度,可以从不少当时的进士及第和落第诗反映出来。
当时日本人所写的有关科举及第和落第诗,与唐代的同类诗歌如出一辙。
如《日本诗纪》卷十七菅原道真《绝句十首,贺诸进士及第》诗中,就有不少“及第”、“龙门”、“登科”等词句。
纪齐名编辑的《扶桑集》中,收有菅原淳茂的《对策及第后伊州藏刺史以新诗见贺,不胜恩赏,兼述鄙怀》诗,描写久困科场后金榜题名的喜悦心情:“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尽不?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
”与唐代孟郊进士及第诗异曲同工。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提升和加强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提升和加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唐代开始,经历了五代十国后,实现了完善与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并且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度内容、影响和启示等方面,探讨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提升和加强。
一、历史背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然而在唐代之前,中国没有实行科举制度。
到了唐代,由于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在五代十国时期被进一步完善,直到宋朝时期开始得到充分运用。
自此,科举制度在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制度内容科举制度被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制度。
科举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实现历代政治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考试试卷中出现的考题均来自于《三经新义》,《论语》等经典著作中。
这一制度作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直接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提高了中国士人的政治能力。
三、影响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实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中需要强调的是,科举制度既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科举制度的实施,让中国在考场上实现了文化的流动,促进了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科举制度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古代中国的文化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传承。
科举制度严格按照儒家经典规定的五经大义,考核考生的文化掌握程度,这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正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才得到了强化,丰富的文化创意和传统美学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其次,科举制度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国内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越南古代政治制度
越南古代政治制度
越南古代政治制度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模仿同时期的中华官制。
越南在自立后,各代官职制度都是模仿同时期中国的官制,主要是为了稳定政权。
在《历朝宪章类志》自序中,越南丁朝自立后制定官职,不逊色于中国。
越南陈朝人黎骧在其《安南志略》中称,“(陈朝)官制刑政,稍校中州”,意思是陈朝的官制和刑法,与中原王朝相似。
在官职设置上,越南古代官职制度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历代不断变化的系统,包含“职、阶、勋、爵”组成位阶体制,还夹杂着繁多的如员外官、检校官、加宪衔、功臣号等“品位性官号”。
例如,李朝和陈朝时期,官职制度模仿宋制,有大臣、太尉、太傅、太保、殿前指挥等职位。
其中,书家和火头是负责文化工作的职位,与宋制类似。
此外,越南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外王内帝”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越南君主对宗主国中国的君主时称国王,对本国人民则称皇帝。
这种制度是越南在历史上作为一个藩属国长期存在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总体来说,越南古代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1. 降低门槛:进入科举制的门槛逐渐降低,原来需要家庭背景和财力的人才能参加科举考试,现代科举考试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才智等方面,更加公平。
2. 更加理性:科举制的考试理念从“文化是一切”的单一文化导向转变为多元文化导向,更加理性地考量候选人的能力和优势。
3. 个性化:科举制考试越来越重视个性化,强调发现和培养所有人的特长和潜力,而不仅仅是在一些所谓的标准化考试上表现出色的人。
4. 国际化:现代科举考试希望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重视国际化、多元化的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并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思维。
5. 透明度:现代科举考试强调透明度,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可以清晰地了解考试的各个方面,确保公正和平等。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一积极作用 1、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开展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开展。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各类学校就更加兴旺了。
明朝南京国子监学生多达9000人是15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
清代府、州、县学的教官就有 4000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百万人。
科举极大调动了广阔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形成中华民族刻苦学习的优秀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书人数的增加学校教育的开展导致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
书籍需求增加文化得到普及。
而雕版印刷术的开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创造以及造纸技术的提高使各类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广泛流布这样就大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2、科举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平与素质科举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提高官员的素质科举选拔的仕人虽然有个别败类但多数以“修齐治平〞为己任更不乏政绩显赫者。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奉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3、科举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科举那么是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
科举制度把考试和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分级考试层层挑选择优录取考试方法比赛完备它为广泛网罗人才保持社会的稳定以至对于社会的开展都是有益的。
3、科举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儒家文化科举制度是知识分子和占统治地位文化的连接点。
科举标准了广阔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有利于促进思想的统一。
在中国广阔土地上在交通通讯不兴旺的情况下科举对各民族之间使用不同方言的汉族之间共同使用汉语文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
4、对国外选官制度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拔官员制度因而对东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县 ( 今越南清华省 安定县人) 姜 公辅考中进士, 官至谏议大夫, 为唐名相之一。唐宪宗时, 安南诗 人廖有方也考中进士。
968 年, 越南独立。经过短暂、动荡的丁朝和 前黎朝, ¹ 李朝时越南封建国家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 路。为了选 拔内政 和外 交人才, 李仁宗 太宁 四年 ( 1075 年) 开科取士。5大越史记全书6 记载: 李仁 宗太宁 / 四年 ( 宋熙宁八年) 春二月, 诏选明经博 学及试儒学三场, 黎文盛中选, 进侍帝学0。[ 3] 这被 视为越 南历史上 的第一 次科 举。李朝 开科相 对较
余并留学0; 高宗天资嘉瑞八年 ( 1193 年) / 试天下 士人, 入侍御学0。[ 3]
综观李朝 4 次科举, 第一次科举与第二次相距
( 1) 制定 3 年一比, 把科 举考试的时间固 定下来, 使之制度化。 ( 2) 制定乡试、会试条例, 规定参加 会试者的资格。 ( 3) 规定乡试的入场日期, 并对每
/ 三馆属官、太学生、侍臣学生、相府学生及有爵 体完备, 标志着越南科举制度进入了鼎盛阶段。
者0。[ 3] 太学生科的设置是陈朝的首创, 是科举制度
此时, 越南科举制采用的是乡试、会试、殿试
传入越南后本土化的体现。陈朝初期士子大多集中 齐备的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于子、卯、午、酉年八
在中央的学校, 就全国 而言 儒士人 数还是 比较少 月举行, 称秋 试或 秋闱, 中试 者称 举人。会 试于
少, 主 要 集中 在仁 宗、英 宗、 高宗 三代 君主。据 5李、陈、黎、莫、阮 进士科试和 考取进士 人数综 合表6[ 4] 统计, 整个李朝共录取 27 人, 举行过 4 次 科举: 1075 年, 仁 宗 首 次 科考; 仁 宗 广 礻右 二 年 ( 1086 年) / 秋八月, 试天下有 文学者, 充翰林院 官。莫显 绩 中 选, 除 翰 林 学 士0; 高宗 贞 符 十 年 ( 1185 年) / 春, 正月, 试天下士人, 自十五岁能通
设科取士为先务。据 5大越史记全书6 统计, 这一 的制度了。
时期科举情况如表 1。
4. 越南科举制度的衰落、完结
黎朝前期不论开科次数还是取士人数, 都远比
黎朝后期, 越南封建国家由鼎盛步入衰落, 战
李朝、陈朝多得多, 科举之盛, 前所未有。黎圣宗 乱不断, 国家动荡不安, 越南陷入了长达两个多世
# 104 #
越南的科举制度在黎朝前期达到鼎盛。三级考
进士科, / 试天下士人0, 进士科代替太学生科已成 试程序最终确立并完备, 四场 考试内容一贯始终,
为历史的必然。
各种考场规制严密, 考试科目以进士科为主, 考中
3. 越南科举制度的鼎盛
进士后按所定资格授官。一切都有章可循, 井井有
黎朝前期 ( 从黎朝建立到莫登庸篡位导致国家 条。黎圣 宗在位 38 年 ( 1460 - 1497 年) , 开 科达
/ 第一甲第一名, 授正六品官, 第二名, 授从六品 官, 第三名, 授 正七品 官; 第二甲, 授从七 品官; 第三 甲, 授 正八 品官。0[ 5] ( 6) 定殿 试发 榜仪 式,
科举取士制度在陈朝得到了大力发展。陈朝共 立进士碑。
开科 14 次, 取士 337 名。陈朝科举 制的发展不仅
表 1.
仅是开科次数和取士人数的增加, 而更在于陈朝历 代君主逐步完善了越南的科举制度。1232 年, 陈太 宗设太学生科, 首开陈朝科举, 并且制定以三甲分 高下。1246 年, 陈太宗又定科举大比以 7 年为限。 1247 年, 陈朝开始设状元、榜眼、探花三魁之选, 赐太学生出身。1304 年, 陈英宗 兴隆 12 年 科考, 不再限于太学生, 允许全国士子都可参加考试, 并 且明确太学生科的四场考试: 第一场, 暗写; 第二
收稿日期: 2003- 05- 05 作者简介: 黄 敏 ( 1979- ) , 女, 江苏无锡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越南语语言、文学和文化 研 究。
第6期
黄 敏 科举制度 在越南的嬗变及其对越南文化的积极影响
# 103 #
诗书者, 侍学御筵。取裴国忾、邓严等三十人, 其 光顺、洪 德 年 间, 科 举制 度 得 到 了 全面 的 改 进:
定了太学生科随着越南科举制度的发展必然要被淘 月举行, 由 皇帝亲 自主 持。殿试 为了显 示皇 恩浩
汰。1304 年, 太学生科面向全国士人, 但仍以太学 荡, 只分名次高下, 不用筛选出局, 考试及格者称 生和官员为主。1314 年以后, 太学生科逐渐衰落, 为进士。
太学生素质下降, 考试流于形式。1374 年陈睿宗设
试制度。虽然阮朝实行的是乡试、会试、殿试的三 重视, 特别是陈朝初期太宗、圣宗、英宗对科举的
级考试制度, 但阮朝规定, 士人 乡试前先由教授、 青睐, 足以看出越南自主封建国家发展初期统治者 训导考核, 再由国子监祭酒、司业或营镇督学进行 们找到了一 种驱尽天 下人才为 专制集 权的中 央效
次改为 3 年一次, 乡试和会试定为四场考试。
族、僧侣集团深入中下层社会的 / 寒士0 中, 不仅
越南封建社会到了阮朝, 日渐衰微。统治者为 满足了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迫切需要, 更为重要 了维持封建秩序, 大大加强专制统治, 对科举也做 的是极 大地推动 了文官 政治 的建立。就以陈 朝为
了很大调整。首先, 科举制度到阮朝发展为四级考 例, 陈朝统治者大都笃信佛教, 但从他们对科举的
单, 科场舞弊较为普遍。
于中南半岛各国前列。
1802 年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建立后, 科
越南 自主封 建国家 发展 初期, 中央 集权 不稳
举得到了大力整顿。阮世 祖时仅有乡试考选人才。 固, 僧侣、世袭贵族的势力比较大, 而科举制度能
阮圣祖时开始会试、殿试, 并将黎末每 6 年开科一 够将选人用人的权力收归中央, 使皇权越过世袭贵
科举考试发轫于中国隋代, 随着汉文化在东南 亚的传播, 封建社会形态与中国近似的越南引进了 科举制度, 并在越南实行了 800 多年。本文拟就对 越南科举制产生、发展、衰落的历程及其对越南文
化的积极影响做一深入的考察。
1. 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 公元 前 111 年, 中国汉 武帝平南越, 设九郡, 其中三郡交趾、九真、日南在今越南境 内。此后, 在大约 1000 多年的时间里, 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 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中国唐朝时, 今越南的北部和 中部是唐王朝的郡县, 称为安南。当时科举向全国 各地推广, 安南士人也可 / 应诸邑乡贡0。[ 1] 唐武宗 会昌五年 ( 845 年) 规定, 安南和 岭南、桂府、福 建等地 一样, 每年送 进士 17 人、明 经 10 人 到礼 部, 会 同 全 国 各 地 的 乡 贡、 生 徒,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2] 为选拔技术人才, 唐朝还在科考中设南选使, 选取安南人在当地或入朝做官。唐德宗时, 爱州军
11 年, 第三次科举与第四次相距 8 年, 可第二三次 科来京参加会试的贡士人数做了明确规定。 ( 4) 任
科举之间相距竟达百年, 并且头两次科举, 仅取士 命翰林院官员充任乡试考官。 ( 5) 制定进士资格:
1 名。越南科举虽然产生于李朝, 但是此时的科举 仅仅是统治者的一种尝试, 并不正规。
2. 越南科举制度的发展
0 2
3 12
2 不详
2 2
取士人数
0 23 31 51 1 11 6 10 9 43 20
场, 经义、诗赋各 1 篇; 第三场, 诏、制、表各 1
这些改进并不是一时之举, 不仅黎朝后续统治
篇; 第四场, 策 1 篇。1374 年, 陈朝设置进士科。 者继续推行, 而且此后各朝代统治者也大都延用这 陈朝科举 以太学 生科为 主, 考 试对象 主要是 些办法。至光顺、洪德年间有关科举的各种措施大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年
纪的的内战和南北分裂中。北方统治者一直在升龙 越南封建社会发展的步伐。跟同期中南半岛其他国
开科举士, 南 方统治者因忙于兵备, 直至 1580 年 家相比, 越南的中央集权较为巩固, 官僚机器运转
才会试于西部, 此后每 3 年举行一次会试。这一时 自如, 军队为官僚政治牢牢控制, 国内政局相对稳 期科举制 度并 不能严 格执行, 科试 方法粗 糙、简 定, 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居
摘 要: 随着汉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封建社会形态与中国近似的越 南引进了科 举制度, 并且 作为一种 行之有效的 选 官制度, 在 越南实行了 800 余 载。科举 制度成为越南封建制度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对 越南文化 产生了积极 影响, 它丰富 了 越南的政治文化, 推动了儒学在越南的发展, 并促进了越南教育的发展。
第 26 卷 第 6 期 2003 年 11 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LA U niversit 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26 N o. 6 N ov. 2003
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嬗变及其对越南文化的积极影响
黄敏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 河南 洛阳 471003)
HU AN G M in ( Department Six ,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 anguag es, Luoyang , Henan P rov. , 4710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pr ead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o Southeast Asia, Vietnam, as a feudalistic society like China, began to adopt t he system of imper ial civil ex amination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elect talent and since follow ed it for more than 800 years. T his system developed int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V ietnamese feudal system and ex erte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ts histor y and culture. Key words: imperial civil ex aminations; Vietnamese cultur e; positive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