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精编——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政治真题类编【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2013年高考政治真题类编【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T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解析】选A。

《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

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③说法错误。

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能入选。

[来源:]2.(2013·四川文综·T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阐述。

【解析】选D。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①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的是中华文化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 专题练习 .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 专题练习  .doc

[考什么]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能力自查]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A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入选;③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项。

2.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海南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③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可见黎族文化历史悠久,是由人们实践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①②当选,故选A项。

[知能强化]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例1] (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高中政治(人教版)2013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2013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解析】选A。

《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

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③说法错误。

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能入选。

2.(2013·四川文综·T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阐述。

【解析】选D。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①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的是中华文化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3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3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新人教必修3) "1.《文化生活》内综合(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运用文化的作用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3)要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应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企业文化、流淌道德血液。

3.与《政治生活》的综合(1)运用政府职能,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运用中华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明如何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

(3)运用政府的职能,分析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4.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

(5)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5 “综合探究”类主观题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解题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

探究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探究课题类;选择探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提出建议措施类;列举观点评析类、形成研究成果类。

(2009·江苏单科)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专题七】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命题趋向】本专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力量;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本专题在近三年新课标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知识文化修养中陶冶思想思想道德品质等知识点。

在2010年高考备考中,要注意结合世博会,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力量;结合建国60周年,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以文化建设的政策为依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建活动,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㈠重点内容1、民族精神⑴是什么:基本内涵:一个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⑵为什么: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⑶怎么样: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与分化图谋。

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近三年(2013_2015)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近三年(2013_2015)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近三年(2013-2015)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2015年高考题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且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汉字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汉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能够称之为精神上的精华应该是先进的文化、真正的哲学。

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B适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一元化,C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名师点晴】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知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吴楚”“北人、南人”,调动运用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知识,并明确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源远流长。

3(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南北地域文化在同一件事上有巨大差异,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冲突”的说法明显错误,题中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强调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2013届高三政治 试题汇编 (第4期)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含答案

2013届高三政治 试题汇编 (第4期)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含答案

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汇编(第4期)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山东菏泽一中2013高考模拟试题)17。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012年3月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马英九就任以来,致力于重塑“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的理念,这同样是基于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①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体现出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体现出团结统一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地植根于两岸人民的心中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D。

①②④(山东省淄博一中2013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第五次月考)2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

可见,茶文化A.是中华之特有文化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山东省郓城一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12)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pdf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12)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pdf

动能和势能 (一)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

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

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

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

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

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

2013高考政治极速提分必备 专题09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学生版).pdf

2013高考政治极速提分必备 专题09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学生版).pdf

高考政治冲刺系列 第九讲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学生版) 第一部分 错题精析 易错点一 如何区分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 例题 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

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

这表明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又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并且求同存异 易错点二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例题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

2011年8月1日,由中船重工集团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实现5000米级水深的突破,使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洋捉鳖”的梦想变成现实。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A.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B.是进行科技探索的主要思想保证 C.对科技探索活动起着积极的决定作用D.为我国科技探索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近年来,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16万,是六年前的8倍。

高校选修汉语的学生人l0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倡议正在组织落实。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具有较大的影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发挥教育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 A. B. C. D.不久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这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上星频道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等倾向而制定的管理措施。

意见重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等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

这一意见的出台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体现了国家 ③是国家保障和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A. B. C. D.。

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专题复习讲座

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专题复习讲座

承前启后,高效复习
—高考政治二轮复课策略
(文化与哲学模块)
宝鸡市法门高级中学 王周华 2013年4月
• 提纲
• 一、回首高考,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 二、纲举目张,构建知识网络与专题 • 三、完美对接,主干知识与热点时政的契 合 • 四、他山之石,后期复习的几点设想
• 三、完美对接,主干知 识与时政热点的契合 (例题均为原创)
• 知识链接文化生活角度 •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深远 的影响。重视科技奖励,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发展,促进 文化建设,并推动个人的健康成长。 •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开展科技奖励,有利于 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重视科学技术,关注人才培养,有利 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 (4)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开展科技奖 励,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从而促进人的思想道 德修养的提高。
• 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要求,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 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 1.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 体获奖者学习,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 • ①个人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科学文化修 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对社会的奉献 ④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上述要求的辩证法依据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坚持辩 证否定观,促进社会的发展 7.A • C事物的发展决定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8.B D要坚持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提升专题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提升专题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课件新人教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现主要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故②③符合题意。①“各个方面”错误。④错误,立业
根基是指勤劳勇敢。
答案: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要求
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③。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④。“拥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的
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反映了文化顽强的生命
力,①②正确,符合题意要求,故选 A。
答案:A
2.(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 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 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 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 发文“叫停”的原因。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11)文化的概念与发展.pdf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11)文化的概念与发展.pdf

教学过程设计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并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上学生活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了解功率的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了解功率的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采用类比速度,密度,压强等的学习方法 二.引入新课5分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怎样表示做功的快与慢呢? 三.新课教学20分 1.功率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功多少。

(2) 做功所需的时间。

自主合作学习: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 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 小结及测试。

10分 五.布置作业。

四.例题(P167)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5分板书设计: 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课后记: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名校组合测试题(教师版)

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名校组合测试题(教师版)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名校组合测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

1.[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达在〔〕①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中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辽宁省本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嘉兴一中月考)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3.[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4月8~23日,“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在重庆隆重登台。

它全方位、高水平地向重庆市民展示了台湾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

台湾各少数民族文化〔〕A.特色鲜明,与中华文化没有共性内容B.独具特色,与中华文化难以相融C.相互交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D.五彩缤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知识点。

台湾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特色,但与中华文化也有共性内容。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故ABC项错误。

此题选D 项。

4.[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上,民族歌舞大联欢《幸福大家庭》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B[解析]此题考查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知识点。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导语】⾼三的⽇⼦是苦的,有刚⼊⾼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两点的精神⾁体双重压⼒,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

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种在巨⼤压⼒下显得茫然⽆助的痛苦。

⾼三频道为你整理《⾼三年级政治必修⼆知识点:中华⽂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源远流长的中华⽂化 1、中华⽂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精深 2、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字是⽂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字的发明,使⼈类⽂明得以传承,标志着⼈类进⼊⽂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的作⽤。

今天为中华各族⼈民所通⽤,是中华⽂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3、中华⽂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化的认同、对外域⽂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渐没落。

②西⽅近代⼯业⽂明的巨⼤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才能创造中华⽂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认识祖国传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

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精选汇编详解2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生版).pdf

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精选汇编详解2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生版).pdf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
①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弘扬传统
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徐莉佳的成功经历再一次表明
B.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C.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魅力
D.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
段性测试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B.①④C.②③D.③④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奥运精神是我国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主体②中华民族具有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③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力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 (1) 专题训练.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 (1) 专题训练.doc

(一)主干知识梳一梳1.中华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见证:文字和史书典籍);(2)博大精深(①独特性;②区域性;③民族性:a.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个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b.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铸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怎样弘扬与培育?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①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特征: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具体内涵。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为什么在文化生活中作出选择?(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2)文化生活有“喜”与“忧”(“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3)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解决文化生活“忧”的措施:国家:(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汇编系列3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生版).pdf

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汇编系列3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生版).pdf

于温州洞头和台湾高雄,两座半屏山不仅山形相似,而且两地居民都说闽南话、习俗相同。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 远持久②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③浙、台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3次月考】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 7000米,6月18日,天宫与神九成功实施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 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 华民族精神①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动力?②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是当代爱 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论语》、《孟子》、《韩非子》以 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 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 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收视热潮,获第四届 CCTV电视剧“最佳热播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回答题目。(1)《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 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 ,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B.C.D.(2)《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 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 重要的任务 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中华民族 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B.C.D.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作为外来的,与 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儒、道、佛 三大脉络,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说明 了: A.中华文化的多样性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河北省东光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我们要把“孔子”这个 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 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 ,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 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至高无上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 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 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 丰富绚丽的内涵 鲜明独特的风格 经世致用的特点 A.B.C.D.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材料一: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 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材料二 :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源自热爱。日本政府非法“购岛”闹剧变本加厉,引发国人一系列强烈谴责和抗议,9月11日当 天,各地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 (1)有人认为:从抗日战争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这 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0分)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次月考】201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周年,中央号召在全社 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 ,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根据材料回答:(1)请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2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2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二、考情分析考点一:民族文化的传承【名师点睛】当下,国学非常的热,但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即是在批评中继承。

【试题演练】(2012高考天津卷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答案】C【解析】A选项虽然表述准确,但没有体现出我国的《云南映象》与澳大利亚观众之间的联系,因为A选项只强调“不同”没强调“共通”。

B选项虽然表述也没错,但仍然与题干大意没有关系,因为如果有了“巨大的反差”,那就说明不了澳大利亚观众能接受我国文化。

D选项表述上就有问题:题目只说“澳大利亚观众”认可了我国的《云南映象》,而没有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认可该剧。

所以选C:不同人民在文化上有了共性,才能产生共鸣。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知识。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特征【名师点睛】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要从各个层面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试题演练】(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考点三:先进文化的建设【名师点睛】文化要与时俱进,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23)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

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A.满足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穿越”的手法虽然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受到社会的批评,要求要影视创作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故选D。

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

BC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

【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2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中华文化的特点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2高考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3(2012高考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2012高考天津卷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答案】C【解析】A选项虽然表述准确,但没有体现出我国的《云南映象》与澳大利亚观众之间的联系,因为A选项只强调“不同”没强调“共通”。

B选项虽然表述也没错,但仍然与题干大意没有关系,因为如果有了“巨大的反差”,那就说明不了澳大利亚观众能接受我国文化。

D选项表述上就有问题:题目只说“澳大利亚观众”认可了我国的《云南映象》,而没有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认可该剧。

所以选C:不同人民在文化上有了共性,才能产生共鸣。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知识。

5(2012高考江苏卷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6(2012高考海南卷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2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

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

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8分)【答案】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解析】雷锋精神属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所以对应课本第三第四单元回答,雷锋精神还会给人以启迪,所以还要回答文化的作用。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文化的作用等知识。

(2)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

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

(答出两点理由即可)8(2012高考江苏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

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

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

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

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

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

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创新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主题活动要紧紧围绕端午节,能够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

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考点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2(2012高考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