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时事热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时事热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时事热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在当今社会,时事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于我们来说,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读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趋势和发展,进一步巩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规律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实现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

二、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读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我们可以从社会分工、生产力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深入探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2. 产权制度与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对于财富的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对现代产权制度进行批判性分析,探究其对贫富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3.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4. 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从社会制度、资源配置、机会平等等方面对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实现。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我们可以从生态学观点来分析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个决定: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分工、私有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4、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5、劳动的两重性——具体、抽象(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6、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尺度——个别、必要7、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影响的两个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的职能、技术规定10、货币流通与经济危机——既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11、货币流通规律的两个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2、纸币发行后的两个后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3、价值的决定和供求关系14、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竞争、供求15、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作用:调解、促进、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值2、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特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价值增值(形成)过程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否增值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资本构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形态——物质形态(技术构成)、价值形态(价值构成)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积聚,个别资本和总资本都会扩大。

集中,个别资本扩大,总资本不变。

8、利润转化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与价值的两点区别——生产价格直接与资本相联系;生产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10、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资本11、决定股票价格的两因素——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和矛盾,是我们深刻理解和处理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本依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关系,并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即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结果却为私人占有的矛盾,商品生产和劳动力商品化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对抗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和发展,同时也包含了发展的限制和危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历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同时也影响了大批的中国学者和干部。

毛泽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经历了一段具有新特点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者启蒙接受西方经济理论的新一波浪潮,对《资本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在一些理论话语方面与世界主流造成了比较显著的脱口秀。

三、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仍然需要面对复杂、多元的经济问题。

其中,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环保矛盾、金融风险、技术创新与失业等是各国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和难点。

在全球范围内,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本和信息的流动愈发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加大,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复杂多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原理热点问题

马克思原理热点问题

马克思原理热点问题
马克思原理热点问题之一是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是劳动力价值与工人实际工作所创造价值之间的差额。

这一理论引发了关于工人权益和收入分配不公的争议。

另一个热点问题是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抗与斗争,而无产阶级必将胜利,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一些学者和政治人士对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持不同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集权化、失去市场竞争等。

此外,马克思对于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分析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他认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一些人质疑马克思对于市场机制的看法,认为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和优化能力被低估,同时也认为马克思对于市场机制的分析偏重于消费和剩余价值。

最后,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实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挑战。

总而言之,马克思原理的热点问题主要围绕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市场机制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
方面展开讨论。

这些问题的争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当代社会问题非常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核心考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形式则是货币。

考生应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市场价格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

它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事实。

考生应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的关键。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考生应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阶级斗争的解决方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考生应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概念。

五、世界市场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应理解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影响。

六、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考生应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包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考点。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梳理一、导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本文将梳理74个核心考点,以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政治经济学相关热点

政治经济学相关热点

政治经济学相关热点一、经济发展与政策经济发展与政策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面临着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挑战。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然而,政策制定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受到利益集团、政治压力和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二、社会不平等与贫困社会不平等与贫困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尽管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局势、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威胁到社会稳定。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来减少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三、劳动市场与就业劳动市场与就业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劳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劳动市场往往受到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就业质量低下等问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劳动市场的运作,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四、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贸易不平衡、技术替代和就业机会减少等。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来促进经济发展。

五、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是由理性的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偏离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则是指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可能出现的失败或缺陷。

政府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低效率和不公平现象。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纠正公共选择和政府失灵的问题。

六、福利国家与再分配福利国家与再分配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福利国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提供经济保障和福利的国家。

再分配则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来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的过程。

用马原理分析一个热点时政

用马原理分析一个热点时政

用马原理分析一个热点时政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

因此,经济问题是决定性问题。

今天,本文将马原理应用到一个热点时政,对其进行分析。

热点时政:中美贸易战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磋商停滞,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不断升级。

许多人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和解决反复讨论没有结果,世界经济潜在风险日益加剧。

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性问题。

中美贸易战的根源是贸易赤字和技术纠纷,涉及两国的市场、资金、金融等领域。

因此,中美两国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性的问题,中美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了贸易战的趋势。

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在贸易战中,中美两国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这些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战的发展方向。

但是,它们都是在经济基础的控制之下的。

即使两国之间存在重大的政治和文化分歧,只要它们的经济基础存在利益衔接点,它们之间就能够通过贸易合作、互相投资、技术合作来化解矛盾。

中美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了贸易战的趋势中美贸易战的根源是贸易赤字和技术纠纷。

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利益是不同的,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也是不同的。

因此,中美经济基础的发展,特别是对国家整体经济和企业家的经济利益有影响的政策采取,决定了贸易战的走向。

如果中美两国都采取调整双方关系、用多边机制处理贸易战问题,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及其影响就将不同。

结论中美贸易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对中美双方还是对全球经济都有不小的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其决定性因素还是经济基础,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明确的论述。

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析问题时,深入了解经济基础,遵循的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及答案

1.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内容和历史使命两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侧面论证和解决共同理论主题——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具体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论观点。

两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验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指向,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预测和描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科学。

综上所述,从理论内容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论证和展示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命题,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来说,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自然对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社会对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马克思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如何解放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前景与方面的描绘。

三者从时间、空间、条件不同的维度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

总之,无论从理论内容,还是历史使命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体。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商品交换、市场运作、价值理论等。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产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是用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为了解商品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

第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的劳动力来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

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的存在离不开剩余价值。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是社会财富的创建者。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第四,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家利用其资本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过程。

这一运作方式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的运作方式包括垄断、竞争、国际化等,不同的方式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生产、分配、交换等活动由国家计划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下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系列核心问题贯穿其中,这些问题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基石。

首先,商品和货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起点。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方便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规律。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价值形成、价格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关键理论。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研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然而,资本积累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上升,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

这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和平衡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深刻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的经济政治关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等问题。

其核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和深化,是关于剩余价值、价值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本文将针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之所以进入生产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利润的形成依赖于剩余价值的产生。

所谓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支付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之后,剩余下来的部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通过劳动过程完成,工人创造了产品的价值,即新增加的价值。

这部分价值既要用于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支出(如原材料、设备、租金等成本),又要作为资本家的利润。

由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工人创造价值的过程和资本家掠夺剩余价值的本质,它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所谓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格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与商品的价值(即劳动价值)大致相等的现象。

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它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是以商品的交换为中心的。

商品的交换是通过价格进行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竞争市场上,供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影响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价值规律则揭示了商品价格形成的规律,指导了资本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决策。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指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的有效结合所能创造的物质财富的量和质。

生产力的发展会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生产关系则是限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特定的社会制度下个人、群体或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的形式、所有制形式和社会分工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

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

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5.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则是对其各个阶段矛盾本质的规定。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们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并不是在经济制度之外另存在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体现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存在于经济体制之中。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反映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因为同样的经济体制可以反映不同的经济制度,而同样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经济体制。

6.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

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7.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8.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

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

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0.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

商品价值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个换算是通过交换、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件数增加,而因为价值总量不变,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下降。

反之,就上升。

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之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

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1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4.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由此产生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5题)。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实在的货币B. 信用货币C. 观念上的货币D. 现金〘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

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形态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时,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货币上述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运用。

15.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6.纸币和信用货币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

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

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

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做通货紧缩。

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8.市场机制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

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1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之间的区别商品流通公式是:W-G-W。

资本流通公式是:G-W-G′。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

两者区别是:买卖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的媒介物不同;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为了价值增殖,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20.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的总公式是G-W-G′(G′ = G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