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S000418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总学时数:68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诗歌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第一节《诗经﹒黍离》一、创作背景介绍二、文本翻译三、内容分析:四、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第二节《湘夫人》一、作者介绍二、创作背景三、文本赏析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五、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第二章秦汉散文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和秦汉散文概况,学会解读和领会《论语·子路》、《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内容及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解读。

教学难点:先秦散文的分类及其时代特色。

第一节《论语·子路》一、关于孔子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简介2、内容解读3、艺术特色:具有格言化特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我校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精选了120余篇中外优秀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简要分析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者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为学好其他各类课程以及未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课程类别:通识课程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大专各专业一、教学目的为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专科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要求通过有关文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积累文学相关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将学生的审美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力争做到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华文华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传统、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同时,从实用性角度考虑,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学会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正确地表情达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总学时:39学时- 45 -第一章先秦文学(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诗经》)、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楚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并掌握其中的文学常识,结合该部分介绍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知识。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三、课程类型:公共课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五、学时:28学时六、前修课程:语文七、课程概述:《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

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1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

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具体要求体现在: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七编现代文
(教材第五章)
第一节散文诗《秋夜》
第二节议论性散文《灯下漫笔》
第三节叙事性散文《艾尔克的灯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四节短篇小说《断魂枪》
教学重点:领会散文诗的象征性,对议论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的不同特点有具体的认识。
第二节论文集《北冥有鱼》,《庖丁解牛》,《劝学》
第三节论辩体《朋党论》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来体会孔子与其弟子的精神风貌和说理方法,体会孟子的类比说理法和庄子寓言的奇特想象。
第四编古代应用文
(教材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节书信《报任安书》,《与吴质书》
第二节序跋《兰亭集序》
第三节奏议《谏逐客书》
第四节哀祭《祭十二郎文》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节山川景物人事记《巫峡》,《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二节笔记文《过江诸人》,《陶工性检厉》,《谢工与人围棋》,《郗超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玄不善》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来体会山川景物人事记是如何描摹景物,寄托情感的。
第三编古代说理文
(教材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节语录体《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第六节词律
第七节曲《牡丹亭·游园》
第八节赋《前赤壁赋》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了解《诗经》的含蓄写情和反映民生的两大内容,了解《楚辞》的韵味,掌握近体诗的诗律原则,并以此来欣赏近体诗。了解曲、赋的不同和各自的魅力所在。
第六编古代骈文
(教材第三章)
第一节骈文《滕王阁序》
第二节对联
教学重点:体会骈文的语言特点,并在对联中加以运用
第一编古代史传文(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编年体《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节纪传体《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009-2010第2学期)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一)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院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为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目的: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方法1.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概貌。

2.读、写、议结合。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3.古为今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大学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课时本课程为2学分,共计36课时。

二、考试方式平时出勤、提问10%;作业20℅;;其中30%;期末考试40℅。

考查课程,笔试,闭卷,试题库。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一)教材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

同类教材:1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 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3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阅读书目陈洪选编《大学语文》拓展读本(1-3)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

(三)访问网站/xibu/zhongwenxi/jpkc/chinese/ 韩师大学语文课程网站/大学语文在线/nankai/1003.html南开大学语文精品课/ 大学语文/ 朗诵天地/ 名作欣赏四、教学内容绪论一、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简介二、中国文学史概述第一讲《诗经·秦风·蒹葭》(2课时)一、简介《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二、作品赏析:47.《诗经·秦风·蒹葭》三、课外阅读:48.《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4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第二讲《庄子·秋水》(2课时)一、先秦散文概说二、庄子简介三、作品欣赏:31.《庄子·秋水(节选)》三、课外阅读:36.《史记·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第三讲《楚辞·渔父》(2课时)一、楚辞简介二、屈原生平三、作品赏析:32.《楚辞·渔父》屈原三、课外阅读:27.《兰亭集序》王羲之第四讲李商隐《无题》(2课时)一、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二、作品赏析:1、51.《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2、*《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三、课外阅读50.《长恨歌》白居易第五讲韩愈与潮州文化(2课时)韩愈简介二、韩愈与潮州文化三、韩愈作品赏析:*35.《祭十二郎文》韩愈54.《调张籍》韩愈四、课外阅读*《祭鳄鱼文》第六讲“婉约”派宋词(1.5课时)一、宋词流派概说二、“婉约”派词人三、作品赏析:1、5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李清照词四首》四、课外阅读58.《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5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第七讲“豪放”派宋词(2.5课时)一、“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二、作品赏析:1、60.《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62.《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辛弃疾第八讲鲁迅与五四文学(2课时)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简介二、鲁迅创作简介三、作品赏析14.《复仇》鲁迅四、课外阅读04.《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15.《呵旁观者文》梁启超第九讲《下棋》梁实秋(2课时)一、梁实秋简介二、作品赏析:13.《下棋》梁实秋三、课外阅读:19.《金岳霖先生》汪曾祺20.《鸭窠围的夜》沈从文第十讲《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2课时)一、余光中简介二、作品赏析:12.《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三、课外阅读余光中《乡愁》,席慕容《乡愁》第十一讲《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2课时)一、胡适简介二、作品赏析:26.《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三、课外阅读:*25.《专家与通人》雷海宗22.《〈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2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十二讲现代新诗(2课时)一、新诗发展概说二、作品赏析:1、44.《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戴望舒诗二首》2、46.《北方》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三、课外阅读:45.《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冯至十三讲张爱玲《天才梦》(2课时)一、解读“张爱玲热”二、作品赏析:17.《天才梦》张爱玲*16.《女孩子的花》唐敏三、课外阅读《倾城之恋》、《金锁记》第十四讲《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2课时)一、罗大佑与流行歌曲二、作品赏析43.《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十五讲《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2课时)一、王小波简介二、作品赏析0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三、课外阅读:10.《个狗主义》韩少功十六讲《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2课时)一、马丁·路德·金简介二、作品赏析64.《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三、课外阅读:67.《给青年的忠告》[美]马克·吐温。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_4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_4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1111110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2012级本科学分:3.0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它对我校学生学习工、文、经、管、艺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以教材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应用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史中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课具有人文性,但不同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具有工具性,但也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课。

大学语文应当进行的是一种全面教育,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中说写能力成为学生知能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与本科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

如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密切结合讲读课文、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等内容,通过对作品的品评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口头、书面探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再如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联系生活、学习、工作实际,精心挑选应用文种,通过社会案例讲析、强化巩固练习,达到教、学、用的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1111110
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2012级本科
学分:3.0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它对我校学生学习工、文、经、管、艺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以教材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应用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史中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课具有人文性,但不同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具有工具性,但也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课。

大学语文应当进行的是一种全面教育,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中说写能力成为学生知能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与本科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

如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密切结合讲读课文、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等内容,通过对作品的品评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口头、书面探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再如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联系生活、学习、工作实际,精心挑选应用文种,通过社会案例讲析、强化巩固练习,达到教、学、用的最佳效果。

第四,注重创新性,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的特点,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辩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型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1、人文知识与素质方面:
(1)培育人文精神。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懂得关注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将这些思考同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反身修己的精神,注重人格美的培养。

(3)培养通才。

文学是人学,也是人心之学。

通过它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必要的管理、交际、应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创新意识。

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对科技工作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5)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优秀文学作品提供美感、愉悦和享受。

通过作品赏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2、应用写作能力方面:
突出并利用应用写作的实践性特点,了解应用写作的自身特点、基础知识、基本写作要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能根据公务或私务的需要,能够写出既合法又规范实用的应用文章。

既提高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用写作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

3、演讲与口才方面:
突出并利用本教学内容的口语表达的实践性特点,从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思维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写作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中汲取养料,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演讲与即兴发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学校、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有用之才。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浩然之歌
要求学生了解屈原及司马迁的生平遭遇,理解《山鬼》内容并掌握山鬼的形象及艺术特点;了解杜甫及《兵车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如何反映社会现实体现高度现实主义诗歌精神,理解杜甫诗歌艺术风格及思想情感。

(二)诗意人生
要求学生了解相关作家作品的知识,掌握《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奇特丰富的想象、瑰伟绚丽的词采和飘逸自然的风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诗人的文化性格及词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诗风和苏轼词的艺术魅力。

(三)沧海桑田
了解相关作品及作者知识,理解辛弃疾与李清照词作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情感,体会欧阳修《秋声赋》中复杂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体会以辛弃疾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的艺术魅力。

(四)关爱生命
要求学生了解作品作者相关常识,学习小说的鉴赏方法,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社会典型意义,《探春理家》:主要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分析,深入探讨小说主旨,《金鲤鱼的百裥裙》: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

学习小说的鉴赏方法。

(五)社会人生
透过笔墨解读社会人生,学会鉴赏外国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对现实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的文风,反思小说《黑猪毛白猪毛》中的人物和环境分析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六)应用文写作
掌握常见常用应用文种的适用情形、注意事项及其规范写作。

包括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和礼仪文书。

要求学生通过24学时的应用文写作学习与训练,在目前或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知道用什么写、怎么写。

五、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以学生到课出勤为主,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直至扣完为止,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期中成绩”由平时作业15%+期中考试15%两部分构成。

期末考试按学校要求统一安排。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大学语文》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中玉主编。

《应用文写作》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中玉主编。

参考书: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7.
(3)谢昭新、吴尚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5.
(4)黄岳洲、茅宗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共五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6.
(5)《大学语文》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6)《应用写作》张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7)《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文艺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0)《中国哲学史》郭齐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七、说明
1、学生因故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如伤病等,可给予延迟提交作业、另行安排考试的照顾。

但学生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
如病历等。

2、学生无故不提交或不按时提交作业,相应成绩按0分计。

3、学生考试作弊,一经发现,所有当事人成绩按0分计。

4、与本课程学习、考核等出现的相关问题,学生可与授课教师及课程协调人联系。

制订:姜灵君、金红、李玉辉、侯荣堂
审定:于全训
批准:刘忠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