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美广告业比较

合集下载

文化视角下中美广告的对比研究

文化视角下中美广告的对比研究

文化视角下中美广告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广告的对比研究,从文化视角探讨了两国广告在文化差异、广告策略、消费者反响、社会文化影响和创意表现等方面的异同。

在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广告在目标受众、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针对中美广告的策略比较和消费者反响比较,本文分析了两国广告在营销手段和消费者接受度上的不同表现。

文章还探讨了社会文化对广告的影响以及中美创意表现的差异。

文章总结了文化因素对广告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广告在文化视角下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为未来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广告,文化视角,对比研究,广告文化差异,广告策略,消费者反响,社会文化影响,创意表现,文化因素,未来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告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引导消费、传播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等重要角色。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广告行业也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也导致了两国广告文化的差异性。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美广告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广告文化的差异,揭示文化因素对广告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中美广告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为广告策略的制定和营销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中美广告在文化视角下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广告策略、消费者反响、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创意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术研究领域,还可为广告从业者提供跨文化营销策略的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中美广告在文化视角下的异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重要性,为跨国企业的广告策略提供指导,促进中美两国之间更加有效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

本研究还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美两国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视广告中的文化价值比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视广告中的文化价值比较
【译者简介】崔彤彦(198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6 级研究生
66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06 04
(Srikandath,1991),日本(Belk,1985;Belk&Pollay, 1985;Belk &Bryce,1986;Lin,1993;Mueller,1987, 1 9 9 2 ) ,菲律宾( M a r q u e z , 1 9 7 5 )以及英国 (Frith&Sengupta,1991;Frith&Sengupta,1991; K a t z & L e e , 1 9 9 2)。对 于 这 些 国 家 中 的 大 多 数 我 们 都 和美国的广告业进行了比较。 广告讯息所传递的文化价值的定义是,在一个特 定的社会中,“控制人们的想法并引导人们思考和行 动的准则”,它被认为是一种塑造消费者动机,生活方 式,控制其产品选择的强有力的手段。(Tse,1989) 在 1994 年 ,C h e n g对 572 家 中 国 的 杂 志 媒 体 1982 到1992年的广告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划分出“时尚”, “科技”“,品质”作为十年中在中国广告业居于主导地 位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观念。调查结果还表明,20世纪 90年代早期开始,广告中就较少提到产品的自然属性 上的实用价值,也较少关注产品的质量,而是出现了 更多象征和暗示人类情感层面的价值。 但研究对与中国广告中所描述的文化价值相关的 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的回答仍然不够明晰。比方说,我 们还不是很清楚中国广告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 和其他国家广告中所描述的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尽 管大多在中国广告中运用的象征性的文化价值如今在 东西方文化中都很典型,但是,对于西式的中国广告 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仍然不是很确定。 "
广告中的文化价值
世界不同地区关于国际化广告信息的标准化与专 门化的论争,为我们研究体现在广告内容中的文化价 值,提供了巨大的动力。(Mueller,1987,1992) 我们已经对下列国家的广告文化价值进行了考 察,这些国家是:巴西(T a n s e y , 1 9 9 0),印度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作为企业推广产品的工具,成为了各国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中美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广告语言的比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视域下,对中美广告语言进行比较分析。

高低语境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在交流时所依赖的环境信息的多少。

高语境社会假设人们在交流中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信息可以通过非言语暗示传递。

低语境社会假设人们在交流中没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信息需要通过明确的言语表达。

在广告语言中,高低语境的不同对广告传达信息的方式和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高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语言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中美广告语言在文化内涵的表达上存在差异。

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广告语言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也不同。

在中文广告中常常使用成语、典故等文化符号,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好感。

而在英文广告中,往往使用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更注重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

中美广告语言在讲述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文广告通常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对比等,以增强广告语言的艺术感和吸引力。

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表达的简洁、明了和直接,以把重点放在产品本身。

中美广告语言在语言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文广告语言的风格多样,有的广告语言采用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词,使广告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诱惑力。

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使广告更具有冲击力。

中美广告语言在高低语境视域下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表达、讲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

而在低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上。

通过对中美广告语言的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广告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广告创作和传播。

中外广告比较研究

中外广告比较研究

外国广告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19世纪末, 美国和欧洲开始 出现现代广告
发展:20世纪初, 广告行业逐渐成 熟,广告公司开 始出现
20世纪中叶,广 告行业进入黄金 时期,广告创意 和技术不断创新

21世纪,数字广 告和社交媒体广 告成为主流,广 告行业面临新的 挑战和机遇
中外广告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丝绸之路:中外广告的交流与融合 近代鸦片战争:中外广告的交流与融合 现代全球化:中外广告的交流与融合 互联网时代:中外广告的交流与融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外国广告行业自律:美国广告协 会,制定行业规范,监督广告行 为
自律效果:提高广告质量,保护 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中国广告教育与实践
实践方式:广告公司实习、 广告比赛、广告项目等
教育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强调创新和创意
教育体系:包括广告学、市 场营销、传播学等专业
中国广告行业组织与自律
中国广告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广告行业的最高组织机构
自律公约:中国广告协会制定了一系列自律公约,如《中国广告行业自律公约》等,规范广告行 为
广告审查制度:中国广告协会负责对广告进行审查,确保广告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广告教育与培训:中国广告协会提供广告教育与培训,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水平
中外广告的起源 和发展
中外广告法规和 监管
中外广告教育与 实践
中外广告的文化 差异
中外广告行业组 织与自律
中外广告的未来 发展与趋势
中国广告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古代中国,广告形式多样,如招牌、传单、口头宣传等 发展:近代中国,广告业逐渐兴起,报纸、杂志、广播等成为主要媒介 改革开放后:广告业快速发展,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主流 当代中国:广告业多元化发展,注重创意、品牌、效果等综合因素

中美两国广告之比较

中美两国广告之比较

中美两国广告之比较——中美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分析与比较摘要: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美国已经发展至成熟阶段,近年来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本文简单地梳理了中美两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路径,并以《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3》为例,两部影片比较来研究中美两国对于植入式广告的使用情况。

一、植入式广告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

因此,电影除了它自身原有的娱乐功能之外,还衍生出了崭新的媒体功能,进而发展成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随着电影的发展不断的改变着形式和内容,以一种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

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自诉求模式,以非广告的形式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露、传播给受众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潜意识里为观众接收同时也给商家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植入式广告优势的最佳注解。

二、《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3》广告植入方式的比较1、场景植入和对白植入方面两部电影都以场景植入为主,对白植入为辅,国产电影中场景植入比例要比美国电影中要高,但对白植入比例持平。

作为广告植入中比例最高的场景植入方式,在电影中运用相对简单和频繁,对白植入是指人物对话中出现明确的产品品牌名称,从而达到广告植入的效果。

我想在《变形3》中大家最记忆犹新场景就是舒化奶的广告。

影片中,男二号在电梯里喝着伊利舒化奶突然说:“让我先喝完舒化牛奶,再跟你说。

”此时,导演还给了该产品外包装一个颇为抢眼的特写。

这段戏份,已被传播为“中国品牌最牛植入广告”。

如图:(变形金刚舒化奶广告例子)还有在《非诚勿扰》中一段关于酒的广告的场景:例如,剧中“剑南春15年”摆放在男女主角之间,无论镜头怎么切换,酒瓶上的品名总是能够正面对着镜头。

从文化维度分析中美商业广告差异

从文化维度分析中美商业广告差异

文化学研究从文化维度分析中美商业广告差异刘静静(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系,四川成都611844)摘要:商业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文化价值观的反映,其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以中美商业广告为 例,从三个文化维度——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高语境与低语境、时间取向阐述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借以了解中美两国文化 价值变化的新趋向,帮助国际营销人员和广告人员设计出更好的广告作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中美商业广告文化维度差异1.引言作为商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无处不在,商业广 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 动和传播媒介,同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重 要价值。

但以往人们主要研究广告的功利性,忽略文化价值 方面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从文化价值 角度研究商业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因此,本文的研究建立在Hofstede,Hall,Kluckhohn 和Strcdbeck的文化维度理论框架基础上,对中美商业广告 研究,以全面地 中美 文化价值。

5.商业广告与价值观商业广告以利为目的的,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对 有关商品、务、市场、观念等 的宣传活动。

当商业广告具有某种定的的,面 定的人。

,即人们为 定利 作的广告。

我们 在上看到的很多广告都属于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可以分 为 广告、务广告、象广告,不 种 的广告,最终都是为 广告主的企业 人带来利益。

语言和文化商业广告发展的重要因。

处于一定文化 环境中的商业广告定要文化价值的 和。

商业广告文化的一部分,文化 价值观有关。

中美文化价值的不同 商业广告在现上存在不同。

3.文化维度下的中美商业广告对于跨文化研究 基于广告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价值在广告中 现的一 研究的 。

本文以Hofstede的主义与人主义、Hall的高语与语境、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时间导向为理论框架,选取中美商 业广告中的实例进行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美日三国广告对比浅析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美日三国广告对比浅析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美日三国广告对比浅析广告,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广而告之”,这种诠释自然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

但是实际上,广告并没有我们所看到的字面上的那么简单。

广告是意识层面的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文化政治复合体,它的发展是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广告发展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总览现代广告业,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当属美国和日本,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广告业发展也是异常迅猛。

回顾中外广告发展的历史,以中国和美国日本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广告发展状况为例,分别从广告环境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广告发展的影响、广告本身、广告行业发展以及广告理论研究及教育情况、广告媒介等角度对中美日三国广告的发展进行简单的对比。

一.广告环境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广告的影响上面已经谈到,广告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文化政治复合体,它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19世纪末期,美国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为当时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战期间,广告表现发生了变化,广告主巧妙的利用战争,做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广告的表象,把崇高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作为广告诉求,似乎所有的产品都在为赢得这场战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邦政府也为赢得公众的支持发布广告。

战后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经济好转并开始腾飞,消费能力旺盛的社会为广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告中的主题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主要在于生活形态和社会形象的塑造。

20年代经济的繁荣,使得广告总额一路飙升。

广告再次很强烈的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20年代末爆发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给广告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许多小型的广告公司销声匿迹。

日本在这一时期广告的发展相对于美国来说略显平和。

明治维新给日本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广告也得到了较快水平的发展。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一、高低语境视域的定义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高语境视域通常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有充分的共同语言环境和文化共识,因此不需要多余的语言信息。

低语境视域则相反,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文化、语言环境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语言信息来传达准确的含义。

高语境视域强调非语言信息的运用,而低语境视域则强调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

二、中美广告语言的比较1. 文化特色的反映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在广告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在高语境视域下,中国广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渲染,强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的一些广告语言中会运用典故、成语和古诗词来传达产品的品质和内涵,这种方式需要接受者和传递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语境和知识储备。

而美国的广告语言则更加直接、简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明快的节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美国广告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不太强调产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环境方面的特色,也影响了广告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2. 语言信息的运用三、跨文化广告策略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开始涉足跨国市场,跨文化广告策略的研究也变得格外重要。

通过对中美广告语言的高低语境视域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跨文化广告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需要有充分的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会对广告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

跨文化广告需要注重信息的传达和接受。

在高语境视域下,广告语言需要运用更多的非语言信息来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而在低语境视域下,广告语言需要更加注重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和逻辑性的表达。

跨文化广告策略需要灵活应变。

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的广告语言存在着差异,策略执行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和改变,以确保广告的有效传达和接受。

中美广告比较研究读后感

中美广告比较研究读后感

中美广告比较研究读后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广告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广告人无限努力在发展广告的道路上,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

然而,这些在中国口口相传的广告,一旦被展示在国际舞台之上,却无法得到与国内相同的认可度。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广告在国外的“水土不服”?这样的现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思考。

笔者认为中国广告之所以无法得到国际认可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西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社会价值观,从而致使外国人无法正确理解中国广告的精髓所在。

本文通过一系列对比研究,着重从中美两国广告入手,探讨其所包含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旨在能够为中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而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采用二元对立思维作为方法论,在结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结合了文献资料和描述性个例研究,对中美广告中所体现的不同社会价值观加以分析和研究,旨在找出导致中国广告在国际社会中“水土不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方针措施。

整个广告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产品本身的特质,而是利用最后一句广告语,让观众自行联想到悍马汽车的舒适和自由。

这样的思维方式,虽然无法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抓住广告表达的信息,却可以让观众的思考和回味。

上所述,中国广告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直觉和具象的表现,传达明确的等级制度,并且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是内敛含蓄的广告文化。

而美国广告则是强调个人的发展和自由,注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平等,体现的是外向文化,其张扬的个性具有扩张力和渗透力。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在各个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各有千秋。

中国广告未来要保持长久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与外国广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求同存异,做出让世界认同的广告。

20世纪初中外广告对比

20世纪初中外广告对比
电全国,号召开展抵制日货的反日爱国运 动,一呼百应,各地商家拒绝日货,日本货在中国遭受灭顶之灾,然而, 仁丹仍然盘踞在中国市场。 中医出身的上海商人黄楚九对日本仁丹在中国大地横行义愤填膺, 决心反击仁丹。 1909年黄楚九得到叫做"诸葛行军散"的古方,同时参考自己祖传的" 七十二症方",反复研制,终于研制出新的方剂,做成小粒药丸,取名为" 人丹"。 人丹寓意以人为本。人丹因为含有桔梗、樟脑、小茴香等,保健脾 胃的功能更强一些,比仁丹好。为了生产人丹,黄楚九还组建了一个"龙 虎公司"。 人丹上市后,黄楚九大力宣传,凡是贴着仁丹广告的地方,都贴上 醒目的人丹广告,人丹、仁丹展开大竞销。日本人自然不甘示弱,日本 人想出鬼点子,在仁丹广告及说明书上用了中文、英文、蒙文、满文、 藏文、回文等六种文字,但是怎么折腾,日本仁丹还是渐渐落败。
人丹vs仁丹

清末年间,日本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打击中国民族工商 业。日本制造的“翘胡子仁丹”在中国各地畅销。黄楚九 遂于1910年发明了人丹,以与日本仁丹相抗衡。人丹以龙 虎为标记,故称“龙虎人丹”,黄楚九为其策划的广告词 为“旅行不可不备,居家不可不备,急救之大王,济世之 宝物”。此时日本厂商开始担心人丹将来可能做大,影响 到日产仁丹的销路,便以商标侵权向当时的北洋政府提起 诉讼。黄楚九聘请律师,与日本商人前后打了近10年的官 司。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国内抵制日货运动风起云涌,在 此时代背景下,北洋政府内务部裁定黄楚九胜诉。长期的 官司,反倒成了黄楚九不断宣传产品的契机。此时,人丹 已畅销国内,并成为国货的象征。而黄楚九顺势在广告上 以醒目字眼标示“中华出产”、“完全国货”等字样,与 日本仁丹展开竞销。

19世纪末,日本“仁丹”大量倾入我国市场。随 着“仁丹”进入中国。继之而来的胡子人头的仁丹广 告大量涌现中国城乡。 爱国商人黄楚九见状,就按中国之古方“诸葛行 军散”自拟处方,并于1910年筹建“龙虎公司”。于 是,龙虎“人丹”与日本“仁丹”之间展开一场龙争 虎头的广告战。凡是有“胡子人头”之处,龙虎“人 丹”必去和他唱对台戏。在推销方式上,日本人使出 赊销新招,黄楚九立刻采用春天发货,冬天结帐的办 法,生意大兴。日商东亚公司见销售日渐衰下,遂又 “以理据争”,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大理院,长达10年 之久。北伐开始后,日商败诉,日商见明头不胜,私 下托人疏通,愿以巨款买下“人丹”商标和制造权, 被黄楚九严词拒绝。 “人丹”与“仁丹”广告之争,至此宣告结束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Sino-u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 Advertising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Sino-u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 Advertising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然而报纸广告的出现却比西方晚了四百多年。

美国开始使用报纸这一媒介是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然而报纸广告却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广告的开端。

报纸广告对于中美两国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外广告史也大有裨益。

本文主要研究近现代中美报纸广告发展情况,将中美两国报纸广告从不同角度做出对比,从而总结历史,借鉴国外广告发展经验,对今后中国报纸广告的发展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报纸广告对比建议中国的报纸广告兴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而美国报纸广告的兴起与完善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两国报纸广告的兴起都在近代,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却各不相同。

到了现代和当代,两国的报纸广告都遭受着新媒体广告的冲击,它们各自的发展与趋势更值得关注。

通过中国报纸广告发展历史的纵向比较与中美两国的横向对比,可以为今后报纸广告乃至整个广告行业和广告形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美19世纪至20世纪报纸广告发展及比较1.1两国各自的报纸广告发展情况1.1.1 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报纸广告发展1.1.1.1历史背景19世纪:首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入侵中国,贸易和市场空前繁荣,商品之间竞争加剧,催生了近代报纸广告。

其次,报刊的普及为近代广告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最后,新式消费观念的形成加速了报纸广告的发展。

①20世纪: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文革等时期,社会变革迅速,矛盾加剧,社会波动加大。

而1979年之后,思想和文化逐渐开放,为报纸广告的复苏创造了条件。

1.1.1.2发展情况19世纪:近代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期刊是1833年8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也是中文刊物最早登载“行情物价表”之类商情的刊物。

中西方广告差异分析

中西方广告差异分析

摘要:本文就中西方广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找出其差异的原因。

对比其优势与劣势,对中国以后该怎样发展广告做探究。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差异正文:一、广告广告的定义:二、中西广告的具体差异1、广告风格差异中国广告往往不是直接进入正题,而是用一段叙述性语言作铺垫,最后再讲出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

而西方广告一般叙述性语言较少,整个广告多为一系列有所寓意的画面,只在最后给出简明精炼的广告语,画龙点睛。

中国广告是螺旋式发展,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质,而西方广告是直线式发展,符合西方人直率的特征,中西方广告铺陈方式的不同也正是中西方广告风格的差异点。

例如做酒的广告就会说:某某酒,经过多少多少环节的精心制作;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

2、广告创意差异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很低,和美国、日本等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偏激,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中外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创意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差异。

例如汽车广告,中国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日常使用中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国外广告更注重的则是广告的艺术性,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除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很注重产品的附带价值,注重产品带给人心灵上的感受。

3、广告语差异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直接、形象,如: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

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风趣、活泼。

例如: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国外安全广告)三、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原因1、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历来有着含蓄传统美德,中国文人抒情大多借助于一定的意象去寄托感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受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

所以中国的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的优秀作品,这正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民族文化维度下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的企业案例

民族文化维度下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的企业案例

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以可口可乐为例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商业广告领域有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美两国在商业广告中注重的元素、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探讨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并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2.1 背景介绍可口可乐是全球知名饮料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具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广告策略与其在美国市场有所不同。

2.2 过程2.2.1 文化包容性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可口可乐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中国消费者对饮料品牌的偏好和价值观念。

他们发现,在中国,家庭观念、团结和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因此,可口可乐在广告中强调了家庭和团聚的价值,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广告中,以增加与消费者的共鸣。

2.2.2 明星代言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选择了一些中国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

这些明星拥有广泛的粉丝群体,并且在中国社会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通过与明星合作,可口可乐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并加强品牌形象。

2.3 结果2.3.1 品牌认知度提升通过与中国明星合作,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品牌认知度提升效果。

消费者将可口可乐与他们喜欢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对产品的好感和信任感。

2.3.2 市场份额增长由于广告策略的调整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市场份额增长。

消费者对于其推崇家庭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表达产生了共鸣,从而选择购买可口可乐产品。

3. 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3.1 背景介绍与中国市场不同,美国市场对于商业广告有着独特的需求和偏好。

美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自由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美国市场,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与在中国市场有所不同。

3.2 过程3.2.1 强调个性为了迎合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主义倾向,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的广告中强调了个性、自由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中西方广告的发展

中西方广告的发展

04
中西方广告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广告的发展
数字化广告将进一步普及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化广告 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成为主流 的广告形式。
个性化广告的崛起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广告将更加精准地定 位目标受众,实现个性化推送,提高广告效果。
互动性和社交性增强
数字化广告将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利用 社交媒体等平台增强广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
中西方广告创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逐渐融合, 借鉴和运用对方的优势,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表现的运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广告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传播效果。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中西方广告业都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和个性化 内容推送,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营销效果。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广告 更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产品特点和 功能。
表现形式的差异
东方广告注重意境和情感渲染,强调和谐、自然和美感。
西方广告更注重创意和幽默,强调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性。
传播媒介的差异
东方广告在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 媒体上较为常见,新媒体发展相对滞 后。
西方广告在新媒体上发展迅速,如社 交媒体、数字广告等,传统媒体与新 媒体并重。
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05
中西方广告的案例分析
中国经典广告案例
案例一
脑白金广告
总结词
通过简单直白的广告语和重复播放,强化品牌印象,提高 知名度。
详细描述
脑白金广告以其简单直白的广告语和重复播放的特点,成 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注意力。该广告通过不断重复“今 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强化了品牌 印象,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

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

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可以说是有着明显差异的两个不同发展路径。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国外广告史则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中国的广告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时期。

在古代,广告主要以宣传商家的牌匾、招牌和店面为主。

这些广告形式通过字符、图案和颜色的组合来吸引顾客。

而在现代广告产业兴起之前的早期,广告形式多为海报、商品说明书和宣传手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广告开始进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

而国外广告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时期。

在那个时代,广告主要通过海报、公告和文艺作品来传递信息。

众多的艺术家因此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商业宣传的元素,帮助商家吸引顾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开始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上广泛传播。

在发展历程上,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广告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在1949年以前,中国广告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官方组织的宣传媒介,内容也主要是呈现国家理念和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在中国成为商业竞争中的重要一环。

而国外广告史则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

广告业通过商业竞争和市场需求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告创意上,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中国广告在展现方式上更注重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中国的广告创意通常借助诗词、歌曲和传统文化元素,来传达产品的特点和理念。

而国外广告则更注重幽默、刺激和创意效果。

他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特效效果,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记忆。

总之,中国广告史与国外广告史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风格,但它们都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下催生出了独具特色的广告形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广告与国外广告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密切,将给两者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美主要城市报纸广告的差异分析

中美主要城市报纸广告的差异分析

收稿日期:2014-03-10作者简介:顾卜姣(1992-),女,江苏江阴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广告;顾晓晓(199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翻译。

顾卜姣,顾晓晓(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摘要:中美同类城市报纸广告存在差异,其原因是由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中美主要城市;报纸广告;差异中图分类号:H1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5-0057-01一、中美同性质城市报纸广告的比较方法在收集美国主要城市发行的报纸基础上,英语专业、传媒专业等组成的实践创新团队利用课外时间,选择相对同性质如经济性质、政治性质、文化性质等国内城市报纸,如美国夏威夷与中国深圳、美国旧金山与广州、洛杉矶与上海、华盛顿与北京、纽约与南京,采取两两比较的方法,探究中美两国主要城市报纸广告差异。

分析过程中,团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每月进行小组交流。

二、中美同性质城市报纸广告比较的内容(一)中国深圳、广州和美国夏威夷报纸广告比较以经济为主的深圳《深圳晚报》与夏威夷《世界日报》比较而言,《深圳晚报》以文字和图画为主,开设“昨夜今晨”、“民生热线”、“环球七日”等栏目,刊登企业信息多、广告公司也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世界日报》报纸广告内容则是各行各业的招聘或一些小广告之类,费用相对于版面广告较为低廉,就是将众多小面积广告汇集在一起发表,档次也较低,色彩简单。

中国广州《广州日报》和美国旧金山《旧金山纪事报》在广告色彩上,《广州日报》的广告设计颜色相对《旧金山纪事报》更具有鲜明性,增大了受众对其注意力。

(二)中国上海、北京和美国洛杉矶、华盛顿报纸广告比较中国上海《上海东方早报》和美国洛杉矶《洛杉矶时报》对比而言,从报纸的版面和风格来看,《上海东方早报》的广告通常是整个版面,并且是多个广告版面分布在报纸版面中,重要广告往往出现在头版中。

20世纪中美广告业对比

20世纪中美广告业对比

20世纪中美广告业对比美国:20世纪初,由于消费经济的形成,美国工业从制造生产资料转向生活资料。

当时美国广告业的重大变化就是“批量生产的包装上有品牌名称的商品开始出现在全国性的广告上”。

到了20世纪20年代,广告围绕暗示和联想展开,这种暗示和联想都在传递产品质量和声誉的完美印象,赞美它将提供给购物者的是拥有的喜悦。

这是一种有别于硬推销理由的更为微妙的软销售策略,它旨在以暗示和联想所造成的极强烈的感染力和诱惑力告诉消费者:这是那种会满足你的需要或满足你的愿望的产品。

也就是说,广告以告白式的信息传播,向推崇诉求技能的营销手段转型。

30年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推出,广告公司,大幅缩减。

智威汤逊、洛德-托马斯、BBDO、扬卢比凯等仍然领先。

但广告业深受打击,广告表现有如下特点:非常夸张的大标题、硬销售风格的广告文案、伪科学的虚假论证、强调价格优势和使用恐惧诉求最有效。

二战期间,广播广告走向成熟,知名人士和重复是两种最有效的方式。

广告公司和赞助商制作的节目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同时二战让美国完全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

广告客户利用爱国主义诉求激发消费者的忠诚度。

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战前夕,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既有传统的招牌广告、月份牌广告,也有近代的报刊广告、路牌广告,还有现代化的交通广告、广播广告等。

这时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广告业兴盛的经济基础。

30年代的经济危机让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我国民族工商业经济与洋货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开展有效地广告行销手段成为中外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商品的竞争使广告收到重视。

以香烟广告为例: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后,带来了国外广告宣传的方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吸取外国资本主义先进的经营方式,纷纷利用广告争夺市场,形成了激烈的广告竞争,推动广告作品的推陈出新,使广告水平迅速提高。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的广告业受到外来影响,加之民族工商业对它的依赖和需求加强,各种广告媒体活跃,广告形式多样,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广告随处可见,普遍开设了广告公司或广告社,中国广告业已经初具规模,广告水平迅速提高,广告学研究成果丰硕,旧中国广告业进入鼎盛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的文化解读和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的文化解读和比较研究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的文化解读和比较研究姓名:胡琼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季水河20060301摘要广告活动首先是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

不可否认,功利性是它的根本特征。

但同时,广告作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是人们哲学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乃至宗教信仰的反映。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对广告的研究重点都在于它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的比较研究,对广告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文化解读,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这种商业行为,从中美商业广告相互的跨地域传播去认识中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中西文化的有效沟通和对话提供一种借鉴。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言、正文、结语。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广告文化对现代社会消费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前关于广告文化的研究状况,指出其不足之处。

正文部分由三编组成。

上编主要论述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在功利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解构性等方面的共同文化特征。

中编主要就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中体现的不同哲学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道德观念、不同民族心理、不同制度文化、不同礼仪民俗进行探讨。

下编主要阐述20世纪90年代中美商业广告比较研究对广告实践的启示,研究了正确处理中西广告文化交流中的四种策略:适应策略、改造策略、超越策略、整合策略。

结语部分进一步指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商业广告;共同文化特征;文化差异;启示AbstractAdvertising is firstly an economical activity which reflects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undeniably, utilitarian nature is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 But meanwhile advertisement is a cultural product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people’s concepts on philosophy and value, aesthetic taste, model of mentality, custom and habit, social system, religion. In fact, advertising’s utilitarian natu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ople’s studying, but the important value of advertising culture has been overlook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 try to do more across-the- aboard culture comprehension to advertising, acquaint commercial activity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aware the Sino-US cultural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gration from th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mutu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ing of the 1990's Sino-US commercial advertising in my this article.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reword, text and epilogue. In the foreword, I sum up the impaction of advertising culture to conception on consumption, philosophy and values, aesthetic taste and ideal, social vogu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urrent study situation on advertising culture, and point out its shortage. The text part is made up of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chiefly exposits common cultural character of the 1990's Sino-US commercial advertising about utilitarian, times, nationality, popularity, decompose and so 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probe into different concepts on philosophy, model of mentality, conception on morality, national psychology, culture on system, amenity and folk-custom between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and American commercial advertising. Chapter three expounds that the comparative studying of the 1990's Sino-US commercial advertising has enlightenment to advertising practice, studying four strategies that are fitting strategy, alteration strategy, surpassing strategy and conformity strategy in deals with Sino-US advertising mutual communication correctly. Epilogue sums up the need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matter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Keywords: Sino-US commercial advertising; Common cultural character;Cultural difference; Enlightenment绪言“广告”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的“Adverture”,具有“大声喊叫、吸引人们注意”之意,大约在1300至1475年的中古英语时期,逐渐演变为“Advertise”,意思是“某人注意到某事”,以后又演变成“引起(或通知)某人注意到某事”,随后又延伸为“让众人知道某事”。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

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Sino-u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 Advertising中美报纸广告发展史对比研究Sino-u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 Advertising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然而报纸广告的出现却比西方晚了四百多年。

美国开始使用报纸这一媒介是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然而报纸广告却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广告的开端。

报纸广告对于中美两国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外广告史也大有裨益。

本文主要研究近现代中美报纸广告发展情况,将中美两国报纸广告从不同角度做出对比,从而总结历史,借鉴国外广告发展经验,对今后中国报纸广告的发展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报纸广告对比建议中国的报纸广告兴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而美国报纸广告的兴起与完善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两国报纸广告的兴起都在近代,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却各不相同。

到了现代和当代,两国的报纸广告都遭受着新媒体广告的冲击,它们各自的发展与趋势更值得关注。

通过中国报纸广告发展历史的纵向比较与中美两国的横向对比,可以为今后报纸广告乃至整个广告行业和广告形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美19世纪至20世纪报纸广告发展及比较1.1两国各自的报纸广告发展情况1.1.1 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报纸广告发展1.1.1.1历史背景19世纪:首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入侵中国,贸易和市场空前繁荣,商品之间竞争加剧,催生了近代报纸广告。

其次,报刊的普及为近代广告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最后,新式消费观念的形成加速了报纸广告的发展。

①20世纪: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文革等时期,社会变革迅速,矛盾加剧,社会波动加大。

而1979年之后,思想和文化逐渐开放,为报纸广告的复苏创造了条件。

1.1.1.2发展情况19世纪:近代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期刊是1833年8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也是中文刊物最早登载“行情物价表”之类商情的刊物。

国内外广告差异

国内外广告差异

中外广告在文化上的差异我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广告水平的差异就更突显文化背景,尤其对一个具有五干年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来说,广告的整体风格、广告观念、广告语等方面与外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广告的整体风格中国观众大多喜欢看西方广告,因为它们往往都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

相反,国内的广告则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过于凝重。

国外广告,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广告节上获奖的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跳出商品本身,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似乎是在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征服了消费者。

幽默风趣、诙谐逗笑、轻松快乐,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

而大多数中国广告,总是习惯于抓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院。

比如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液的广告,似乎只有通过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才能烘托产品的品质。

(二)广告观念的差异在科学、理性的广告观念的指导下,西方广告很早就确立了广告经营规范,人们都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行事,以共同维护广告市场的健康、有序。

首先,从整个行业的经营来说,西方国家普遍遵从的是广告代理制。

广告代理制使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广告媒介机构三方能在一个共同的市场内各处其位、各司其职,不至于因各自功能、职责的错位而引发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

其次,广告公司在具体的业务代理过程中,严格、认真地按照行业规范、运作流程进行,很少随意删减其中的某个环节,或有意漏掉某一步骤。

中国人的处理方法则相当“灵活”。

这种“灵活”更多的是一种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全的“灵活”,是一种自身能力有限、根本无暇顾及其它的“灵活”。

从整体而言,中国广告市场与国外相比,显得比较混乱。

因为参与市场的三方都将广告作为一个赚钱的工具或途径,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市场规范为代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美广告业比较
美国
中国
广告
公司
第一个美国广告公司成立于1841年。到20世纪,美国广告公司发展规模较大,形成科学的组织及合理的分工。客户——广告公司——媒介单位——消费者——客户,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序,广告公司成了这程序内部的中心环节。广告公司内部各部门分工明确,由配合默契。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公司就迈上了国际广告网络化的路子。
中国广告公司发展缓慢,专业性不强,大部分是从美术设计公司演变发展成的。专业广告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业务较为单一。初始,广告公司有分属于商业系统、文化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铁路、民航、公交等众多行业开办的广告公司。90年代后,各专业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基本打破。
广告
媒介
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邮戳、电影
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
广告
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
在美国并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广告法典,而是散见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法院判例。政府对广告进行限制的机构很多,同时也有许多协会也制定了自律条例进行广告自我管理。
1979年前,中国广告管理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关和全国性的广告法律法规。1979年之后.《广告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发布,广告管理进一步完善。90年代后,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对外贸易广告协会开始建立全国性统一自律规则和行业规范。
广告
教育
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业得到迅猛地发展。在广告业迅猛发展过程中,锻炼和培育了一支富有经验的广告从业人员队伍。广告从业人员地位逐渐提高。美国大学逐渐开展广告教育,除了提供广告发面基础课程之外,还在个具体领域如心理学、营销学的等与广告交叉的学科中建立研究生课程。
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广告教育也受到限制。20世纪后半期,广告教育已呈现经贸型、艺术型、新闻传播型等多元化的结构模式。由于广告事业发展不平衡,在迅速扩大的广告人员队伍中专业人才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