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属于经典控制理论,主要处理单输入单输出定常反馈控制系统。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学会经典控制理论的三种分析方法,即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围绕三个性能指标,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综合,继而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为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等后继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English Course Introduction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basic professional studies, which belongs to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single input and single output steady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and learn the three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namely, the time domain method, the root locus method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and analyze the control system around three performance indexes, on this basis, learn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n train students in the actual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his course lays a necessa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s such as Modern Control Principle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Principle.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模和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与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控制器的设计与调整等内容。

2.实践能力培养:掌握自动控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独立设计和实施自动控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自动控制问题。

4.综合素质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报告撰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2.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2.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控制器的设计和调整3.1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2控制器调整的经典方法4.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4.1样差环节系统分析4.2器件与设备系统分析4.3各级系统趋势与扩展5.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5.1状态空间方法5.2反馈线性化方法5.3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高级控制方法与应用6.1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6.2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6.3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示意图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演示:开展自动控制相关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的疑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4.基于项目的学习:组织学生选择一个自动控制相关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并撰写报告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介绍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介绍

(11)由徐寿设计的中国第一艘蒸 汽 轮 船 “ 黄 鹄 ” 号 (L20m, 25T, 10km/hr) 在 安 庆 内 军 械 所 下 水 (1866)。次年,中国第一艘木质 明轮蒸汽舰船“恬古”号在江南 造船厂下水。
操江号(62mx10m), 392匹马力, 600T排水,备炮9门
II.经典控制前期(The Pre-classical Period)(1900-1935)
(6) 美 国 E. Sperry 以 及 C. Mason 研 制 出 火 炮 控 制 器 (1925),气压反馈控制器(1929)
III. 经典控制(Classical Control)(1935-1950)
(1)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 Bode (1938), 以及H.Nyquist(1940)提出频率响应法
(5) 美国H. S. Black发明了电子放大器负反馈方法(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为现代通讯技术奠定了基础。(1927) 1957年获IEEE Medal of Honor。——“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Black的发明,就没有今天的长距离电话和电视网络”
H. S. Black (AT&T)贝尔实验室研究员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关于受控 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和技术。
两者的区别:通常自动化主要应用于工业 、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 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人造系统的控 制问题;而自动控制除了上述研究外,还 研究社会、经济、生物、环境等非人造系 统的控制问题。
(3) 美国N. Minorsky研制出用 于船舶驾驶的伺服结构,提 出PID控制方法(1922),并成 功应用于美国军舰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涵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涉及控制系统中的数学模型、系统稳定性、控制器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动控制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未来工作生活的帮助。

一、数学模型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转移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数学模型是研究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设计,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性等性能的优化提供基础。

在实际工程中,数学模型的有效建立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关键。

充分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设计效率和成功率。

二、系统稳定性自动控制原理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系统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输入输出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始终保持稳态或者在有限时间内进入稳态的能力。

稳定的控制系统可以保持系统输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系统稳定性是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控制器设计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涉及到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学习此课程可以掌握各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包括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比例积分控制器、比例微分控制器等。

通过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从而满足不同领域控制系统的要求。

四、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是控制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了控制系统的优劣程度。

自动控制原理中涉及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如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的分析。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可以了解和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性能提高提供依据。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对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控制领域的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自动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自动控制领域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3.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4.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常用控制器设计方法;5.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方法。

三、课程内容。

1.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2)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3)自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1)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2)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3)自动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和Nyquist法分析。

4.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自动控制系统的根据性能指标的设计方法;(2)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方法;(3)自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设计方法。

5. 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1)自动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设计;(2)自动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3)自动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器设计。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加深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3.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占40%,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程度。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该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要素,包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2. 信号与系统:介绍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法、重要性质和常用变换,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3. 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及这些表示方法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

4. 时域分析方法:介绍时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性能评价和参数调整中的应用。

5. 频域分析方法:介绍频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频率响应曲线、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分析中的应用。

6. 非线性控制系统: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如构造相平面图、极限环分析和决策环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摆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7. 系统设计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
反馈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校正器的设计和模式选择方法。

8. 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介绍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调节方法,包括根轨迹和频率响应法,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状态反馈、观测器和最优控制。

除了上述内容,考研大纲还可能包括其他相关的内容,具体以考纲为准。

自动控制原理作为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控制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电子、通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自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掌握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3)熟悉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分析;(4)学会设计简单的线性控制器;(5)了解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2.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分类;(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3)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2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1)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2)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3)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2.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稳定性;(2)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稳定性;(3)系统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2.4 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分析(1)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瞬态响应;(2)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瞬态响应;(3)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2.5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PID控制器的设计;(2)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3)观测器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2.学时:48学时3.学分:3学分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见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并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自动控制概述-自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应用2.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类与表示-基本信号的性质与处理方法-系统的数学描述-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3.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特点-闭环系统的数学模型-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常见的闭环控制器设计方法4.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开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开环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常见的开环控制器设计方法5.联立方程与传递函数-多变量系统的联立方程-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方法6.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响应的时间特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超调量与振荡周期-系统的阻尼比与自然频率7.根轨迹法与频率法-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频率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根轨迹法与频率法的综合应用8.PID控制器与系统校正-PID控制器的定义与结构-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方法-系统的校正与补偿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作业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3.期中考试:进行一次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进行一次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自动控制原理教程》(第五版),胡寿松,清华大学出版社2.《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版),奚振中,高等教育出版社3.《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第九版),朱小丹,机械工业出版社七、备注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背景,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理工科院校电子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熟练掌握MatLab软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干,配有多样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实验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自动控制原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共72学时,理论教学占54时,实验教学占18学时。

主要内容: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复变函数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