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探讨小说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
一、小说的起源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过言谈传承和分享故事,这些故事以及其演变成为小说的初步形式。
古代小说的特点是口头传承,常常涉及神话、神秘和传奇元素。
另一个影响小说起源的因素是文字的发明和普及。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把故事和事件记录下来,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发展。
古代文字记录的故事形式开始变得更加长篇,具有更多的情节和人物。
二、小说的发展1. 古代小说古代小说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典小说和民间小说。
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在题材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刻画。
民间小说源于古代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口头传承,代表作品有《聊斋志异》和《说唐全传》等。
这些小说常常以神怪、鬼神和传奇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和思想。
2. 现代小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小说在现代社会发展出了全新的形式和风格。
现代小说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20世纪初,现代小说从传统题材转向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有陈寅恪的《孔乙己》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不平等和文化的腐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的形式和题材越来越多样化。
探险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小说在各个阅读群体中受到欢迎。
三、小说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小说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子书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这给小说的传播和阅读带来了便利。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兴起也给小说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未来,小说有望继续创新并适应时代的需求。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可能会让读者更加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
小说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也将推动小说的发展。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叙事传统”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叙事传统”郭冰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的研究框架中,当代小说与传统叙事资源的关系问题始终被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在研究者的观念中,当代小说与“西方”渊源深厚,而与中国本土的叙事传统则长期处于断裂状态。
事实上,面对具体的创作实践,我们总会发现传统叙事资源或隐或显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文本中。
比如,“十七年”长篇小说对“章回体”这一“旧形式”的吸收与改造;“文革”时期“手抄本”所呈现出的通俗性与世俗性;“新时期”高举的“寻根”旗帜以及1990年代以来莫言、格非等先锋作家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伟大传统”的重新认识,等等。
这就意味着,在讨论当代小说与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析何种传统断裂了,何种传统被扬弃,何种传统仍然延续着;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讨论这些叙事传统在当代文学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因素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文学文本(主要是小说)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中国现代小说在接受西方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进行了再确认,但后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客观的评价。
这一方面与古典小说在五四以后的境遇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小说史建构中“现代”和“古典”的分界。
“现代性”观念的植入对现代小说的概念、内容和形式有所预设,并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小说家格非在考察中国小说的源流时,曾经扼要地提到三个问题:1.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的发展脉络:“总体而言,中国古典小说的‘源’,由经、史、子叙事的‘流’汇聚而成,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俗讲、唱本、说话等艺术形式极大的影响。
各种不同的文类相对独立,又彼此借用,为中国叙事留下了丰富、复杂的历史遗产。
这与西方小说大体由史诗(epic)至罗曼司(romance)至小说(novel)的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迥然不同。
”2.现代文学发生时古典与现代的分野:“中国小说规模最大的一次触发发生于约一百年前。
‘现代文学’的发生导致了中国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巨变。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1]原因分析文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三古七段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
以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
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不容忽视的。
[2]基本信息上古期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公元3世纪以前)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叙事学及中国叙事文学演变
叙事学及中国叙事文学演变摘要:纵观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史,人们对其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本文试图借助西方现代叙事学学科的建立勾连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演变过程,对叙事学在中国当下的发展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叙事学;中国叙事文学;演变叙事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叙事性文学是同抒情性文学相区别的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侧重诗文的抒情传统,中国诗学自古强调“诗言志”。
古代有关“志”的记载很早,《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国大臣赵孟提出“《诗》以言志”的概念。
战国时庄子和荀子又分别提出“《诗》以道志”和“《诗》言,其志也。
”的说法。
但由于古人在文章中并未对“志”作解释,从而导致了“志”内涵的游弋和不确定性。
中国古典的叙事文体与中国哲学一般,将存在以不断流动、变化、往复的方式构思。
古人的文学观念主要倾向抒情而轻叙事,这是因为历史叙事的发达和繁荣,压抑了文学叙事的生长,崇尚简省而反对繁缛,这不利于长篇巨制的叙事文学的发展。
在儒家的礼教文化中演绎出一套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每当礼教对思想的制辖松动之时,便是叙事文学发展之时。
“叙事”这个词早在先秦时就出现了。
那个时候的“叙”是用顺序的“序”,主要是讲奏乐或者丧葬仪式上的顺序,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叙”为“次第也”;“事”为“职也”。
又《国语?晋语三》与《礼?大学》的解释,分别以“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都有“叙说、记述”以及“事件、事实”的意思。
而“叙事”两词一起出现在古代文史著作中,则多为“记述事实”,“把事情前后经过记载下来”的含义。
在古代叙事的“叙”和顺序的“序”、头绪的“绪”都是相通的,就是说我们的叙事学又是头绪学,又是顺序学,又是把空间的分隔换成时间的分隔,重新进行安排的这样一种学问。
在中国的首篇文论《典论?论文》中曹丕虽说“文以气为主”,但也提出了不同文体在建构形式上的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中西小说之比较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鲁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博雅教育学院:王勇 Email:68717060@
你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吗?
一、中西小说之起源与发展
作为叙事性文学类 型,小说是在神话、寓 言、故事、历史传说等 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西小说 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 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 各种故事。
(一)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7个 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与 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 年在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 里躲避瘟疫。在暑气逼人的夏 季里,他们商定每人每天讲一 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 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 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 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 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 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 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 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 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 建筑,政治,道德哲学, 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渊源论
改 善 。文字 的发 明 大大 提 高 了人 们 的叙 事 能 力 , 人 们先 是 “画Jk ̄t,,造 书 契 ”进 行 叙 事 ,后 来 又 有 甲骨 卜辞 、青 铜 铭文 等 叙 事 样 式 。不 仅 可 以叙 述 以前 发生 的事情 ,而 且还 可 以通过 占 卜、梦幻 等形 式 叙 述将来 可 能发 生 的事 。叙 事 能力 的发 展和文
限于语 言 ,也 可 以是 文 字 、绘 画 、音 乐 等 形 式 。文 学 叙 事 乃 是 诸 种 叙 事 形 式 中 比较 高 级 的 一 种 。 “所谓 文 学 叙 事 ,它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讲 述 、记 载 之 处 ,在 于它 不但 是充 满感 情色 彩 的 ,也不 但 是讲求 辞 章 藻饰 之美 的 ,关 键 是 在 于它 的叙 述 常 常 需要 突破 实事 的 限制而进 入 虚构之 境 。文学 叙 事不仅 要 求 把一桩 实 事 以生 动 凝 练 、富于 激 情 的笔 调记
却 不 是天 生 的。 因为叙 事乃是 一 种 比较 高 的思维 年 间 ,仍 然有 人 以史 学 的叙 事标 准 来 要 求 文学 叙
活动 ,“讲 述 ”是 叙 事 的核 心 行 为 。叙 事 ,最 简 单 事 。神话 历史 化 的进 程 阻 碍 了叙 事 文 学 的发 展 ,
的意 思也就 是 有次序 地讲 述事 件 。讲述 的方式不 其结 果 就 是 :“受 到 压 抑 的艺 术 想 象 力 叙 事 能 力
关键词 : 古代小说叙事;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叙事渊源
小说 是人 的叙 事思维 和叙 事能 力发展 到某 种 高度后才产生和发达起来的文体 ,也是能够最大 限度 地容 纳人 的叙 事创造 的文 体 。小说 与一般 叙 事 文学 的 区别 ,并 不 在 于它 往 往 具 有 更 完 整 的故 事情节 、更生动的人物形象 、更精巧的叙事结构和 能够对社会作更深刻的反映 ,而在于它是一种虚 构作 品,一种虽是虚构却能在真实感上达 到“第 二 自然 ”般可 以乱 真 的叙 事作 品。作 为 中国 文 学 叙 事发 展链 条最 复杂 、最成 熟 的一 环 ,这样一 种 文 体 当然 并不 可能从 人类 一进 入文 明 时代就存 在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科目:古代汉语(B)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全4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古代汉语》(B)考试大纲(汉语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用)Ⅰ考查目标《古代汉语》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书注解、古文句读、古汉语修辞、诗律等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知识类题目,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综合类题目,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翻译类题目,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简答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约占70分。
(二)古文阅读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约占40分。
(三)古文翻译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约占40分。
Ⅲ考查范围本课程考查范围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共四册(中华书局出版),主要内容如下:怎样查字典辞书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左传》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战国策》判断句、也字叙述句、矣字、焉字1否定句、否定词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礼记》词类活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孟子》连词、介词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诗经》的用韵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古书的注解(上)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文选:《史记》、《汉书》古书的句读古汉语的修辞诗律(上)诗律(下)文选:有关律诗科目: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或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发展史(简)
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源头----- 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高潮期远古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神话志人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章回小说小说的起源源头 :神话诸子史传影响: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史学家孔子“不语怪力乱语”道教仙话周穆王访西王母古代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先秦寓言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汉代小说有: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论历史叙事及其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读者和听众听故事的自然渴望 , 因此 中国的虚构叙事文体
— —
史叙事。此外 , 每一部历史都必将以某种方式编排, 这种情
节 的编排 模式 总能 反映 史家伦理 或意 识 形态 关怀 。 以此五
小说成 熟较 晚 。
过 史家 的选择 和编 排 , 事 件 变成 了 “ 景观 ” 或“ 发 生 过程 ” ,
事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完全清晰地再现事件——不论是想象 的还是真实的事件——的中性媒介。它以话语形式表达关
于 世 界及 其结构 和进 程 的清晰 的 体验 和 思考 模 式 。 ” ( 2 ) 史学
家也认为历史既是科学又是叙事的艺术。这一观点在中国 早期历史叙事的确立和发展 中凸显无疑 。中国叙事传统 中, 历来史重于文。早期历史叙事在小说文体发展过程 中 至关重要 , 历史叙事在古典小说文体演变中打下了深深的 烙印。史传文学异常早熟 , 开创了独特的历史叙事法 , 在很
叙事。战争过程 史家无法篡改 , 但是与战争有关的情节却 可以显示史家 的叙事意图。《 左传》 不愧为叙事之宗。刘 勰也指出《 左传》 “ 原始要终 , 创为传体” ⑧。它通过追溯春
秋时代 的完整 轮廓 , 在 历 史中追溯 变化 , 并 勾勒 出历 史的深
层 结构和意 义 。
显, 以引导读者的道德价值, 并捍卫 史官保存世界原貌的尊
会 功能 。
关键词 : 明清小说 ; 历史叙事; 篇末论赞; 序跋
界之革命, 又秦汉以降史界不祧之大宗也” ⑧。《 左传》 不同
早期 历 史叙 事 的确立
哲学家罗素说 : “ 关于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 一直存
高考语文备考:中国文学常识(中国作家及作品介绍)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中国作家及作品介绍(一)春秋时代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诸子哲理散文。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第三讲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总结
• 4)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生活,转向对社 会生活的全面描写,小手工业者、城市平 民、妇女、小商人等成为作品的主人公。 • 5)小说由史传体向说唱体发展。宋元以 前的小说主要接受史传文学的影响,从宋 元时代起开始了说唱体小说的新阶段,中 国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都与说唱文 学的特点密切相关。
• 标志着这个历史转变的是宋元短篇话本和 在话本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这两部杰作虽成书于元末明 初,但它的骨架却是在宋元时代形成的。 严格地说,它们不是明初社会的产物,而 是宋元时代市民文学的硕果。
•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 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 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 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 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 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 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 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 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 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名不 副实的一面。 • 以宫白羽为代表的旧武侠小说对中国古代 武侠小说精华的吸收,说明现代小说与古典小 说的一脉相承性。金庸高度评价宫白羽的作品, 说他“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 堪称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
•
曾接受过鲁迅指导和影响的白羽原本有志于新文 学,受生活所迫,无奈才去写武侠小说。一部《十二 金钱镖》的无心插柳之举却使他名声鹊起,从此开始 了武侠创作。《十二金钱镖》主要写劫镖者“飞豹子” 袁振武与护镖者“十二金钱”俞剑平比武竞技的经过。 此小说中的“侠客”往往懦弱世故,虽身怀武功却与 常人无异。这对于传统的侠客形象,无疑是一种颠覆。 其目的在于揭示:侠客“并非‘超人’ ,武功再高, 也做不了“救世主”,且往往要向现实低头”(叶冷 《白羽及其书》)。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 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 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 “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 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还写他们无能与无 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批判现实。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和影响导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有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二者和史传文学都有很紧密的关系。
最早用“小说家”这个名词去收录古代书籍的《汉书艺文志》是把它视作为子部的,称为《诸子略》,但所收书籍的性质,照鲁迅的说法,则介乎子部、史部之间,即《史略》所谓的“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
其后史家及目录学家将小说家的范围不断扩大,把很多原属史部的作品转入小说家,也有一些原属小说的作品归到史部去,例如同样是杂史杂传的东西,《燕丹子》多入“小说”类,而《吴越春秋》则入于“史部”。
此外,文言笔记小说的创作,有一些在内容上也标榜是正史所不载,由作者加以整理收集,如葛洪的《西京杂记》和殷芸的《小说》等,所以文言系统的小说和史书关系千丝万缕,是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白话系统的小说,或者是接近现代意义的传奇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趋势,是如何由纪实的史传著作,逐渐过渡到以虚构为基础的小说创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文体的发展,也看到史传对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力。
首先,史传和小说的共通点是叙事。
当然二者发展到后来的性质有不同,历史讲求真实,而小说则容许而且必须虚构。
董乃斌的《中国小说的文体独立》一书中认为文学和“事”的关系有“含事、咏事、述事和演事”四个阶段,大概历史只是述事,小说戏剧则可以称之为“演事”。
第二,中国历史著作中的主体“正史”有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大系统,史书的这种结构,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多影响。
尤其是史书主流的纪传体,它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对后来小说至少有两点影响,一是合乎现代小说以写人为主,小说必须创作出令人难忘人物形象的要求,例如唐传奇很多便类似个人的传记。
二是在结构上,很多长篇小说的总体结构是一个个人物的遭遇的联结,人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分别给人物写传一样,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等。
这种结构方式,有自由灵活的优点,也有松散零碎的缺点。
中西小说的渊源、形成过程比较
中西小说的渊源、形成过程比较饶芃子小说是一种表现力最强的文学样式。
同诗歌和戏剧相比,小说兴起较晚,但却发展很快。
在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小说都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十分含混。
在语义上同我们现在所指的小说完全不同。
“小说”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指的是与高言宏论相反的琐屑之谈,不具有文体的意义。
东汉初年,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
稍后,《汉书·艺文志》中也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所谓“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也就是“丛残小语”,就是琐屑的形式短小的“短书”。
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从汉到清2000年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中国的古小说,多为形式短小的琐语。
清代纪昀编的《四库全书》,将小说分为三类:杂文、异闻、琐语。
把各种各样的杂著称为小说,却不包括在清以前已出现的唐传奇和宋元以来的白话小说。
这正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小说”的概念,同我们现在作为文学概念的小说是不相同的。
我们现在所指的小说,应具有叙事性、形象性、虚拟性、散文性等基本要素。
我们正是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点,来追溯中国小说的渊源及其产生、形成过程,并以它同西方小说的渊源和产生、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很早就出现叙事文体,如神话、史诗、寓言、实录、故事、传奇等。
但是,小说作为叙事文体最成熟的类型却是很晚才出现的。
在中国,唐传奇是最早的小说。
在西方,小说的形成是在文艺复兴前后,它的成熟和繁荣还要更晚一些。
小说作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后崛起的一种文学样式,18世纪以来它的成就是令人吃惊的。
许多读者还把它看做吸收丰富人生经验、寻求哲理和道德指导的一种途径。
《中国古代小说》课件
文化自信的增强
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THANK YOU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国古代小说结构布局严谨,注重整体结构和层次感,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结构布局严谨有序,作者在构思作品时注重整体结构和层次感的把握,使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作者还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使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分类
根据题材和风格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小说在内容、风格和思想上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丰富多样性。
02
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作品赏析
总结词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详细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命运的刻画,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状况,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百科全书。
04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等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水浒传》中的宋江等角色,都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不争不斗的性格特点。
背景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小说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形式为志怪和轶事。
萌芽期
成熟期
繁荣期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一、诗歌无家别(杜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中唐:唐诗的二次繁荣。
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两大诗派: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著名诗人:白居易(一)中国古代散文史迹回眸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中国最早的历史散文文集是《尚书》。
春秋战国时期,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的历史叙事散文通过解说历史来阐明观点和主张,而以《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以阐发道理为主,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汉代散文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继续发展,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汉代散文种类繁多、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审美价值高。
主要作品有,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其内容是历史,其表述形式是散文。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两汉后,散文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章正体,散文受到压抑。
骈体文追求形式,文风轻浮奢华,出现种种弊端。
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向散体的文体、文风的革新,主要的理论主张是“文道合一” 。
古文运动树立了古文在文坛的权威,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
北宋前期,欧阳修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复古革新精神,掀起北宋的“古文运动”,其主要主张是重道以充文,将思想道德的追求直接转化的文体形式,注重文的价值。
从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新时代。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一、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二、小说的起源(1)源头:神话诸子史传(2)影响:①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三、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一)先秦——古代小说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雏形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1)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3)汉代小说有:①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②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③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④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⑤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⑥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中国小说史略鲁 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中国小说发展的道路,他以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眼光,对中国小说进行了系统而精彩的评述。
中国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这些早期的文学形式虽然简单,但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说逐渐从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中脱胎而出,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等阶段,不断发展壮大。
鲁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神秘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好奇与恐惧,而志人小说则侧重于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风度才情。
这一时期的小说虽然还比较粗糙,但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情节也更加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鲁迅称赞唐传奇“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如《柳毅传》《李娃传》等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兴起。
话本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具有很强的口语化和通俗化特点。
这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充满了世俗的趣味和人情世故。
鲁迅指出,宋元话本为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水浒传》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西游记》充满了奇幻色彩,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而《红楼梦》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
鲁迅对这些经典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一定的“类型化”倾向,但在历史题材的处理上具有开创性;《水浒传》在描写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西游记》的想象力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之高,至今无人能及。
历史叙事文书籍
历史叙事文书籍
历史叙事文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作品: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故事。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位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抗暴斗争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贾宝玉等人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历程。
这些书籍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科 学研 究 2 2 第l 0年 期 0
历 史叙 事 与 中 国古典 小说 的 兴起
韩 云 波
( 在 中国传统叙事 中,历史叙事无疑 占有统 治地位。历 史叙事 中的 “ 摘要] 杂述” , 使其逐渐偏 离正 史叙事,在与小说叙事相沟通的叙事发展 内在规律 支配下,一旦有外来的 成熟叙事因素作为催化剂的加入 ,小说叙事就从历史叙事中脱颖而出了。发生于唐代的小
碚
・
4 0 1 0 75
1o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普资讯
本文认 为 , 国历史 叙事 到唐代 实 际上 已走 向衰 落 , 代 小说 的繁 盛恰 是 此 时 叙 事代 兴 的产 物 。 中 唐 历 史 叙 事 衰 落 的 内 因 , 于 虚 构 与 纪 实 两 种 叙 事 观 念 的 冲 突 与 融 合 , 历 史 叙 事 纪 实 原 则 与 其 它 叙 事 源 是 形 式 虚 构 原 则 相 对 立 、 生 、 动 的 产 物 。 当 中 国 文 明发 展 到 唐 代 的 文 化 鼎 盛 时 期 , 为 小 说 叙 事 “ 共 互 作 多 祖 ” 素 的 神 话 、 书 叙 事 都 已 渐 渐 退 隐 幕 后 , 勃 生 长 起 来 的 是 六 朝 以来 的 宗 教 叙 事 , 其 是 佛 教 叙 因 子 蓬 尤 事 。 宗 教 叙 事 带 来 了与 历 史 叙 事 完 全 不 同 的 叙 事 形 态 . 其 是 对 叙 事 虚 实 观 念 的 冲 击 . 束 了 《 尤 结 左 传 》《 记 》 、史 以来 的 历 史 叙 事 黄 金 时 代 , 小 说 作 为 一 种 以 “ 构 散 文 故 事 ” 特 征 的文 学 文 体 , 在 历 而 虚 为 就 史 叙 事 与 宗 教 叙 事 的互 动 中产 生 了 。关 于 宗 教 叙 事 对 小 说 兴 起 的影 响 至 为 复 杂 , 拟 另 文 论 述 , 文 我 本 只 谈 历 史 叙 事 的 变 迁 与 唐 代 小 说 兴 起 也 就 是 中 国古 典 小 说 兴 起 的关 系 。
事 的 展 开 。 如果 说 西 方 有 荷 马 史 诗 那 样 的 宏 大 叙 事 , 性 质 为 文 学 ; 么 中 国 只 有 《 传 》 《 记 》 其 那 左 、史 的
宏 大 篇 章 , 性 质 为 历 史 。这 就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中 西 小 说 文 体 发 生 机 制 。 在 西 方 , 洲 近 代 小 说 的 产 其 欧 生 , 于 “ 诗 的广 阔的 背景 、 大 的规模 、 杂 而精 巧 的结 构 、 述 重 大事 件 的 能力 ; 剧 的 直 接 ‘ 源 史 巨 复 叙 戏 展 示 ’ 活 的方式 、 景的 分割 、 置 、 话 ; 史散 文对 散文 语 言 的锤 炼 ; 奇 中 引人 人 胜 的情 节 、 人 生 场 设 对 历 传 对 物 内 心 生 活 的关 注 , 等 ” 。 等 … 在 中国 , 说文 体 的产生 , 另外的一 套机 制 , 小说文 体产 生 的早期或 “ 小说 ” 代 , 史文体 小 有 在 前 时 历 对 小 说 的 影 响 太 大 超 过 文 学 文 体 本 身 。董 乃 斌 以历 史 叙 事 作 为 十 分 重 要 的 内 容 论 述 “ 说 的 孕 育 ”. 小 他 说 : 中 国 的 古 史 著作 是 后 世 小 说 最 初 也 是 最 根 本 的 寄 生 地 , 说 的 原 始 胚 基 , 附 着 在 古 史 著 作 身 “ 小 就 上 。 曾经 给 小 说 文 体 以 营 养 的 , 次有 子 书 、 赋 和 一 般 散 文 ; 了大 批 野 史 笔 记 特 别 是 志 怪 、 人 小 依 辞 到 志 说 产 生 , 是 小 说 文 体 形 成 达 到 了一 个 重 要 阶段 的 标 志 又 经 过 数 百 年 之 久 , 有 文 体 独 立 意 义 的 唐 那 具 传 奇 才 真 正 脱 胎 而 出 。 _也 有 学 者 持 不 同看 法 , 杨 义 认 为 “ 文 体 发 生 学 的 角 度 看 , 国 古 典 小 说 ”2 如 从 中 存 在 ‘ 祖 现 象 一 即 子 书 、 话 、 书 ,然 而 ‘ 祖 ’ 遗 传 的 基 因 , 小 说 艺 术 构 成 形 态 着 眼 , U 多 多 神 史 “ 多 所 从 贝是 重 文 化 和 文 体 因 素 的 共 构 ” “ 祖 因 素 和 文 人 诗 学 灵 性 的 融 台 ” ¨尽 管 已经 有 了 多 种 不 同 研 究 结 论 即 多 。 的存 在 , 可 看 到 , 究 者 们 对 中 西 小 说 文 体 发 生 大 轮 廓 的 总 体 认 识 却 是 相 对 一 致 的 , 西 方 小 说 是 仍 研 即 文 学 的 产 物 , 中 国小 说 是 历 史 的 产 物 。 而 如果 以上推论 成 立 , 考察 中国小说 的文体 发生 时 , 不 免会 有 一个 疑 问 : 然 中 国 的历 史叙 事 在 就 既 在 《 传 》 《 记 》 时 代 就 已经 发 展 到 那 样 高 的水 平 , 何 小 说 叙 事 却 迟 至 唐 代 中 叶 才 走 向 成 熟 ? 这 左 、史 的 为 个 疑 问 的 解 答 只有 一 个 , 就 是 历 史 叙 事 并 不 能 完 全 代 替 小 说 叙 事 , 须 有 待 其 它 因 素 的 介 入 , 促 那 必 才 使 小 说 叙 事 从 历 史 叙 事 中分 离 出 来 , 向 自 身 的 独 立 , 小 说 叙 事 的 独 立 , 就 是 小 说 文 体 的 独 立 走 而 也
需 要 强 调 的是 , 里 的 “ 它 因 素 ” 绝 不 能 简 单 地 归 结 于 与 远 古 历 史 叙 事 共 生 并 存 的 神 话 或 子 书 , 这 其 , 也 不是 文学 内部其它 文体 的发展 , 是一 种富有威 势 与成效 的外来 因素 。 而
( 作者简介] 韩云波,武汉大学 中文系博士后,西南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副编 审,重庆 北
说 的兴起 ,也是整 个 中国古典 小说 的*起 。 ( 关键词] 历 史叙 事 ;小说叙 事 ;文体 ;兴起
( 中国分类号 ]10 .4 ( 27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4 6 【0 2 l 10 6 0 0 7 9 20 )0 一04 —0 中 国 传 统 叙 事 源 远 流 长 , 叙 事 统 治 地 位 长 期 为 历 史 叙 事 所 占领 , 史 过 于 发 达 , 碍 了文 学 叙 但 历 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