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巴蜀中学语文组:刘红枚

设计理念:

(一)深入文本。

1.老师深入文本内核解读文本,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加以预判,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

2.学生深入文本,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提出问题,进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1.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然后有所得,有所疑,老师再提供帮助。

2.老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给以引导。用资料补充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明白时代背景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重要作用。

2.概括故事情节。了解情节的发展受人物性格影响,人物性格与环境有一定联系。

3.分析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结合课文掌握描写人物的常见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4.了解作者及本文讽刺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收获。

2.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结合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

3.生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对文本深入研读,领悟小说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会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

2.明白十九世纪末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以及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

3.敢于打破生活中的“套子”,乐于接受新事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个最晴朗的日子里,你在大街上走着,如果对面走过来这样一个人:他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还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目不斜视,不与任何人交流……你有什么感想?(生:神经病。疯人院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见到这样奇怪的人。然而,在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笔下,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怪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看看。(投影或板书: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470多部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美国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等。

三、初读感知。

(一)初读课文,圈点勾画。

默读课文,要求勾画:1)与套子有关的内容。2)有深层含义的句子。3)不懂的句子。

(二)抽生交流勾画内容的第2)3)两项。生勾画的可能会有以下内容:

1、“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屠格涅夫和谢德林是怎样的作家?(由

课下谢德林注释可以推测)

2、“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作为一个中学老

师,别里科夫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个“他”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代表一类人,沙皇专制的维护者)

3、“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为什么要用“可是”?要说“他昏了头”?难道他不该结婚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他惧怕与人交流和相处,结婚更是要和一个本来陌生的人一起生活,这是不符合他一贯的性格特点的)

4、“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

车还成体统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看来很正常的骑自行车,在别里科夫看来,

却是“不成体统”?(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自行车是新事物;而别里科夫是反对一切新事物的,“只有政府……才能去做”)

5、“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

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为什么能结束别里科夫的生命?(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6、别里科夫死了,“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

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可能有生会说:人长大后就戴上了面具,失去了童真)

7、……

抽生就这些有深意的或不懂的句子谈自己的感想,言之成理即可。老师不做正确与错误的点评,可以适时做更深入的追问。

(三)抽生交流初读此文后的感想。

有得即可。对深入不做要求。

四、老师引导。

(一)写作背景。

提示:要深入理解本文,一定要弄清楚本小说的创作背景,也就是时代环境。老师提示看练习册紫本。也可投影以下内容。

创作背景: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摘自《契诃夫日记》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察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提示:环境、人物、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一定要把人物和故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看。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作家要反映社会现实也不能是完全写实的手法。那么,这个“套子”,作者赋于他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大家再次速读课文1-5自然段,数数这部分写了多少个套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