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四大区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克服制约因素,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

3. 收集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区域的含义
2.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视掌握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和能力,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区域发展
学习过程
【要点梳理】
【重点研讨】
一、如何比较区域差异
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
常见的方法。

比较区域差异
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两方面进行。

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但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
俱到,而要先找出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巩固练习】
寻找高考真题,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做,并分析。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

3、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中国四大干湿区图等。

五、教学过程:[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启发问学生----学生看书和图分析、讨论、思考、回答]导入:北方地区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我们高州地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异?(学生谈一谈)所有的这些差异我们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答案。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从课题中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

(地理环境和区域)(一)提问学生:什么是地理环境?(大气、植被……)(二)、什么是区域:(图片:南亚和意大利)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分类:按性质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按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等等。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区域为对象,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料,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2. 准备案例资料,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3. 制作PPT,展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new_part_id="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气候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等。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分析地理环境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全球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

2.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出保护地理环境的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理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质量。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师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长江三中下游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3张卡片。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2、特征:3、划分: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板书)一、区域1、概念:(师)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板书)2、特征:(师)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板书)3、划分:(师)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社会发展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运用地理环境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2. 图表、地图教学法: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关系,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4. 课堂练习:(1)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互评和讨论。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能力;(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环境信息的查询、处理和分析;(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地理环境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地理环境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区域发展案例,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环境数据的查询、处理和分析;(3)纸质地图:辅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区域发展案例,如沿海地区、青藏高原等,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及其相互作用,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4. 实践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地理环境数据的查询、处理和分析,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包括的要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

(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在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如江南水乡、西北荒漠、东北林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原因。

(2)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和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讲授新课(1)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①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即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②介绍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每个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2)地理环境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①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两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如气候(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

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2.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2.知识点讲解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水资源和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对于资源禀赋的多样性影响甚大,不同区域之间的资分布有所不同。

例如: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饶古利盐碱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经济的血液,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例如:由于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资源:水资源是发展农业、工业的重要因素。

水源的多寡、分布情况、水质等都会影响地区的发展。

例如: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会限制其发展农业和工业。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西北干旱带气候干燥,限制了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北方的冬季气候严寒,形成了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文化。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川渝地区的火锅文化就是受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3)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二是地理环境会导致政治上的动荡。

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政治制度会与地理环境产生互动影响,例如: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南方的地理环境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有关。

导致动荡:地理环境가政治上也会造成动荡,例如: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地区政治管理不够严格,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

部编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5分钟)教师通过讲授PPT、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介绍地形、气候、水文、土地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0分钟)教师通过分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同时,针对不同环境因素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模式。

3.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环境治理措施,探究如何通过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15分钟)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实地考察、设计模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已有案例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想象,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未来三个层面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区域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掌握环境因素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学生能够利用实际例子展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层面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案。

4. 能从团队合作和答辩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主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分析地理环境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3.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未来挑战。

教学内容和步骤:1.概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0字)-提供一个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的气候、资源和交通。

2.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00字)-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深入研究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学生使用图表、地图和其他适当的工具,收集和分析该区域的气候、地质特征、水资源、土壤类型、自然灾害等信息;-学生讨论和总结地理环境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结果,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3.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300字)-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两个或更多地理环境不同的区域;-学生使用图表、地图和其他适当的工具,收集和分析这些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学生讨论并比较这些地区在经济、农业、能源、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结果,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4.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未来挑战(300字)-引导学生回顾主题,并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未来挑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可能的未来挑战,例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结果,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方案探讨。

补充教学资源:1.区域地图2.图表和统计数据3.气候数据4.地质和地形图5.影响地理环境的现象和事件的案例研究资料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2.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学生对未来地理环境挑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能力;4.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地理环境对特定区域发展的其他因素和影响;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章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同时,通过对本节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和策略】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努力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学会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2.学会区域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区域,这个名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展示课件)例如:我们以前见过的《中国政区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等,他们的分布都有一定区域;我们介绍家乡时会说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课程名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了解地理环境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掌握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概述;2.地理环境特征对不同领域的影响;3.实例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域发展对比。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展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2.学生准备地理工具书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展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概述(20分钟)1.运用幻灯片讲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讲解地理环境对不同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实例分析(30分钟)1.展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域发展案例,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山地地区等。

2.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点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Step 5:活动实践(30分钟)1.分发学生地理任务表,要求学生参观当地区域,并观察环境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生回到教室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撰写观察报告,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Step 6:总结(15分钟)1.学生代表上台汇报观察报告,并进行总结和讨论;2.教师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以所在区域为例,写一篇文章,讲述地理环境对该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对该区域未来发展的建议。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与地理观察和调查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2.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地理材料,开展自主学习。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认识区域(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2)区域特征①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2)任何一个按一定指标划分的区域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三大特征,可利用纲要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也是开放性形成的基础。

三者关系的图示如下:【要点突破】区域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规律总结】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方法(1)地理位置特征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知识拓展】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分析(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2)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广泛而深刻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分布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区域发展阶段【要点突破】1.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公开课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公开课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公开课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题目《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必修三的第一节课,也是奠定必修三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到一种方法,两个概念,三种产业的分析。

从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是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区域两个概念的理解出发,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载体,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逻辑上来看,主要是从概念的阐述到概念的理解和关联,最后到方法的领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以教材中的案例为载体,使学生领会“把世界组织为区域”
的方法;从概念阐述出发,让学生理解区域作为空间单位
的特征;形成从区域的视角看世界的思维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区域概念的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域的特征和划分过程;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
发展影响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地理事物置于特定区域加以分析和讨论的思维
品格,让学生逐渐养成以地理的思维看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区域的含义;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从地理环境差异的比较,从农业、工业和交通三个方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地理环境差异的对比,从农业、工业和交通三个方面思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材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突出了区域对比的思维方法和区域地图的阅读技能,运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结构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考向定位区域的特征以某一局部区域示意图为命题情境,图中给出一定的信息(如经纬线、等高线等),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等方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和能力,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区域发展。

有关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内容,与国家方针政策息息相关,故在高考试题中易考查有关原理及应用。

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3S ”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以某一图文材料(如新闻热点、科技发展等)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3S ”在实践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清单 项 目 内 容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差异土地条件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后期阶段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5.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

6.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以黑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多。

7.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

8.农业差异:长江三角洲发展水田耕作业,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

9.其他生产活动差异: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松嫩平原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0.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耕作农业发展缓慢11.农业社会,稠密的水系有利于单产高的水稻生长,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

12.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利于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考点梳理考点1 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特征表现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区域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采用综合指标,如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

【例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即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

【答案】D考点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位置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旱地③土地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部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优越的地理环境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生产活动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发达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化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例2】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解析】两国都是岛国且多优良港湾,但英国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多接近原料产地布局,具有“资源型”特点;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多依赖国际市场,故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形成“临海型”布局格式。

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C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中后期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 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和全国棉花生产基地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3.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矛盾加剧【例3】有关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B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C .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 .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解析】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城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答案】D 重难点突破一、如何比较区域差异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

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

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但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出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

【例1】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d 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不利之处是___________。

(2)制约 f 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3)e 、f 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___为界;g 区域与a 、b 、c 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界。

(4)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 地以 为主,c 地以 为主,d 地以 为主,g 地以 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答案】(1)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2)水源 绿洲地区 (3)贺兰山 3000米等高线 (4)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玉米) 青稞 热量 二、运用图框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例2】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业分布由扩散走向集聚 B .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D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解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

【答案】C 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1.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A .区域差异B .区域面积C .区域竞争力D .区域内的人地关系1.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含义的理解。

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综合性2.C 每个区域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三个特征,西气东输反映了我国西部落后区域与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资源调配,属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3.下列区域不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 )A .不同的热量带B .欧美文化区C .我国三大自然区D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3.B 按单一指标划分的为均质区。

欧美文化区是按文化和宗教等综合指标划分的。

经济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和城镇增多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 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大量排放资源面临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4.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A.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4.B 本题考查区域的界线。

结合中国地理知识,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