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个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 清晰实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清晰实用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与清晰实用一、引言高中物理作为理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步,也是理解世界的窗口。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掌握经典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汇总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并探讨它们的清晰实用之处。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模型位移、速度、加速度是运动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解释各种日常运动现象。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这个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解释了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引力现象。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预测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5.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模型适用于空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各种投掷运动。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力的情况,解释了各种圆周运动中发生的现象。
7. 谐振谐振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谐振现象产生的原因,也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谐振的特性。
三、动能和势能8. 动能与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为我们解释各种能量转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9.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模型说明了在某些力场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这个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学计算中。
四、波动10. 机械波机械波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机械波的传播规律,解释了声音、水波等机械波的传播特性。
1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模型适用于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最新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m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斜面摩擦力?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12121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m 2 m 1 Fm 1 m 2╰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物理高考模型结论总结归纳
物理高考模型结论总结归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考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要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熟悉各种物理模型和结论。
掌握物理模型的结论对于高考物理的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归纳物理高考模型的一些重要结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物理高考。
一、力学模型结论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对其所做的功。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等于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矢量和的方向相同;分解力是将力分解为多个合力的过程,合力等于分解力的矢量和。
二、电磁学模型结论1.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独立系统的总电荷在任何变化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2.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大小的乘积成正比。
3.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4. 磁场的产生:通过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使用安培定理确定。
5.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其电荷、速度、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三、热学模型结论1. 物体内能:物体的内能等于其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2. 热平衡: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之间没有净热量传递。
3. 热传导: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粒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4.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5. 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过程中总是增加。
四、光学模型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成像定律:凸透镜成像公式和凹透镜成像公式。
5. 累次反射和全反射:累次反射是指光在界面之间多次反射的现象,全反射是指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发生的完全反射。
高考物理模型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物理模型归纳总结大全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物理模型。
通过对这些物理模型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常见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给考生们带来帮助。
一、匀速直线运动模型1.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连续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公式位移Δx = v × t,其中Δx 为位移量,v 为速度,t 为时间。
平均速度V = Δx ÷ t,平均速度即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二、自由落体模型1. 定义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只受重力作用而下落的情况。
在自由落体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 g。
2. 公式加速度 a = g = 9.8 m/s²,重力加速度取约等于 9.8 m/s²。
速度 v = g × t,其中 v 为速度,t 为时间。
位移 h = 1/2 × g × t²,其中 h 为位移。
三、简谐振动模型1. 定义简谐振动是指在恢复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以一定频率来回振动的情况。
在简谐振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 公式角频率ω = 2πf,其中ω 为角频率,f 为振动的频率。
周期 T = 1/f,其中 T 为振动的周期,f 为振动的频率。
位移x = A × cos(ωt + φ),其中 x 为位移,A 为振幅,ωt + φ 为相位。
四、牛顿第二定律模型1. 定义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公式合力 F = ma,其中 F 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的物理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的物理模型归纳总结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要求考生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模型的应用。
在备考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各种物理模型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总结高考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物理模型描述匀速直线运动:1. 物体在直线上运动,不受其他外力影响。
2.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即速度恒定不变。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应用一维运动的基本公式来解决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位移、速度、时间等。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指的是只受重力作用,没有其他外力影响的物体下落运动。
在解题时,可以使用如下的物理模型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1. 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2. 物体下落时,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
3. 自由落体运动的竖直方向上,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解决与自由落体相关的问题,如计算自由落体物体的时间、速度、位移等。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以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1.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只有外力作用时,物体才会加速或改变运动状态。
基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我们可以解决与质点的静力平衡和运动状态相关的问题。
同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对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也十分重要。
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定律,以下是其物理模型:1.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 = ma。
2.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或者反方向,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模型是解决关于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高考必备】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一cos )μθμθμθθμ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①F 1≠0;F 2=0N=② F 1≠0;F 2≠0 N=(是上面的情况) F=F=F=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211212m F m F m m ++⇒F 212m m m N+=122F=(m +m )a N=m a212m F m m +211212m F m m m F ++20F =211221m m g)(m m g)(m m ++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A B B 12m (m )m Fm m g ++F Mm Fnm 12)m -(n 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完整版)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高考常用 24 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 24 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 向上超重 (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 )F=m(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或此方向的分量 a y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a=g(sin 一 cos )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 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 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 :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 ,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 对整体用 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 :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 的摩擦力等 )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 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单个球 机械能不守恒 )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 (μ 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m 1m2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 N 5对6=mF(m 为第 6 个以后的质量 ) 第 12对 13的作用力 MN 12对 13=(n -12)mFnm记住: N= m 2F 1m 1F2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 m 1F 2 和 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 ①F 1≠0 F 2=0F=(m 1+m 2)aN=m 2aN= m2Fm 1 m 2② F 1≠0; F 2≠ 0 m 2F1 m 1F2 m1 m2 0是上面的情 N=( F2况)Fm 1 m 2m 1 m 2F= m 1 (m 2 g) m 2(m 1gsin ) m 1 m 2m2 m 1m 2FF= m 1 (m 2g) m 2 (m 1g)m 1 m 2F=m A (m B g) m B F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一、力学模型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模型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力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其物理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
在高考中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
3.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以抛体运动形式进行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斜抛运动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
4.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定律的表达形式、应用方法以及与力、加速度、质量等概念的关系。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高考中,常涉及碰撞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动量等相关问题。
6.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在高考中会考察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如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等问题。
二、热学模型热学模型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热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热传导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传导定律计算导热速率、热传导等。
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热膨胀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热膨胀系数计算物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3. 气体定律气体定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基本规律。
高考中经常出现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包括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的性质。
高考物理试卷上常见10种模型总结
高考物理试卷上常见10种模型总结
1. 力学模型:力学模型是一种用来分析物体运动的模型,它将物体运动分解为两个基本运动: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状态与物体运动参数间的关系。
2. 电动力学模型:电动力学模型是通过电动力学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的模型,它从电磁场、电流和电场强度等方面分析物体的运动。
它也用来分析不同材料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行为。
3. 统计力学模型:统计力学模型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研究物体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的性质应如何变化,以及物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4. 能量力学模型:能量力学模型是用来研究物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的模型,它分析物体所消耗的能量,以及由相对移动和内聚力等因素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5. 势学模型:势学模型是利用势函数研究物体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的势能随外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物体之间的潜在势能的关系。
6. 热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是用来研究物体之间的热能变化的模型,它研究物体所放出的热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物体之间的能量转移。
7. 电磁学模型:电磁学模型是根据电磁学原理研究物体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之间电磁场的关系,以及物体在电磁场中如何运动。
8. 波动力学模型:波动力学模型是根据波动力学原理研究物体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在波动状态下如何运动,以及物体对电磁场和物理场的反应。
9. 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研究物体
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在量子状态下如何运动,以及物体的量子性质。
10. 介质力学模型:介质力学模型是用来研究物体在介质中如何运动的模型,它研究物体在介质中受力变化,以及物体在介质中的运动行为。
24个经典物理模型全在这,高中三年都用得到!
24个经典物理模型全在这,高中三年都用得到!
高考物理试题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察核心知识点的模型基本固定。
今天物理君为同学们总结了高中三年全部24个物理模型,涵盖所有重难点,期末考试前赶快看!
超重和失重
斜面
连接体
轻绳、轻杆
上抛和平抛
水流星
万有引力
汽车启动
碰撞
子弹打木块
滑块
人船模型
传送带
简谐运动
振动和波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
磁流体发电机模型
输电
限流分压法测电阻
半偏法测电阻
光学模型
波尔模型
放射现象和核反应。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精编版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考物理24个经典模型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在备考期间,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高考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质点运动模型:质点运动模型是最基本的物理模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等。
2.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F = ma。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一模型,用于解决力学问题。
3.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描述了弹簧的弹性性质,包括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性势能等。
在弹簧振动和弹簧力学问题中经常会用到这一模型。
4. 动量守恒模型:动量守恒模型描述了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守恒,可以应用于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问题。
5. 能量守恒模型:能量守恒模型描述了系统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学生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和热能守恒两种情况。
6. 万有引力模型:万有引力模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决行星运动、天体运动等问题。
7. 惯性模型:惯性模型描述了物体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解决相关问题。
8. 热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描述了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包括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
9. 管道模型:管道模型描述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包括伯努利定律和波依恩定律等。
10. 马尔代夫模型:马尔代夫模型描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
11. 磁感应强度模型:磁感应强度模型描述了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根据洛伦兹力可以解决相关问题。
12. 电阻模型:电阻模型描述了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解决电路问题。
13. 电容模型:电容模型描述了电容器的电荷存储和电压变化规律,包括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等问题。
14.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描述了磁场对电路中电流的诱导作用,包括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等。
高考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考物理的24个经典模型包括:1.“皮带”模型:涉及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研究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等。
3.“运动关联”模型:讨论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涉及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等。
5.“子弹打木块”模型:研究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等。
6.“爆炸”模型:探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7.“单摆”模型:涉及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等。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研究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等。
10.弹簧振子模型:这个模型主要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如振幅、周期、相位等,以及能量守恒在振动系统中的应用。
11.平行板电容器模型:涉及电容的决定因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12.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主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运动轨迹(如圆周运动、螺旋式曲线运动)等。
13.电磁感应中的单杆模型: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力等知识点。
14.电磁感应中的双杆模型:在单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和有趣。
15.回旋加速器模型:主要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涉及洛伦兹力、动能定理等知识点。
16.光学模型: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17.原子物理模型:涉及原子结构、能级跃迁、衰变、核反应等知识点,是理解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18.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综合模型: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物体和多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
19.碰撞模型:这个模型涵盖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研究动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工具。
高考物理试卷上常见10种模型总结
高考物理试卷上常见10种模型总结
1. 棱镜模型:通过棱镜图形来反映物质与能量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变化,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直观表示物质与能量系统的变化过程。
2. 能量收支模型:把能量来源和消耗分别作为收入和支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描述物质的运动的过程。
3. 大弹道模型:根据力学方程,用大弹道原理描述物体运动的轨迹,揭示物体运动的性质。
4. 动量守恒模型:质量、速度和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过程。
5. 机械性能模型:根据物理学机械学的原理,分析介质的传播特性,描述物体的形变、变形、受力,从而推断它们的性能。
6. 气体模型:气体定律是物理学中对气体状态的数学描述,它揭示了气体的压力、密度和温度及其内部动能之间的联系,可以用来描述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气体与物体间的力学关系。
7. 波动模型:用波动原理来描述波的传播,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应用于实验,探究物质的结构,特别是激光物理的特性。
8. 保热模型:根据保热定律,描述物体的温度分布和变化,以及物质之间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量、比热容等。
9. 电磁模型:利用电磁学原理,根据电磁场的信息,模拟各种电磁现象,如电磁波传导、电流电压特性、电磁感应、电磁屏蔽等。
10.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一种结合电子学和电路学的工程实践,用来分析电路系统的电流和电压,描述不同电路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路系统的传输特性。
高考物理母题模型大全
高考物理母题模型大全
高考物理母题模型大全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1. 追击相遇问题:分为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和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两种情况。
2. “活结”与“死结”模型。
3. “动杠”与“定杠”模型。
4. 连接体模型。
5. 传送带模型:包括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模型。
6. 板块模型。
7. 小船过河模型。
8. 平抛运动中的斜面模型。
9. 水平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10.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11. 卫星变轨模型。
12. 双星、三星模型:包括双星和多星模型。
13. 机车启动模型。
14. 流体模型。
15. 爆炸和反冲模型。
16. 人船模型。
17. 子弹打木块模型。
18. 等效重力场模型。
19. 磁汇聚与磁发散模型。
20. 杠轨模型:包括单杠和双杠模型。
21. 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22.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23. 两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例。
24.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轻杆、轻绳”模型。
25. 双星系统模型。
26. “柱体微元”模型的应用。
27. 电磁感应中的“双杆”模型。
28. 单摆模型的应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母题模型大全的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辅材料获取更多相关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通用高考常用个物理模型
F m 北京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斜面摩擦力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F 1≠0;F 2≠0N=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 nm12)m -(nm 2m 1 Fm 1 m 2a╰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
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
随着高考的临近,物理高频模型成为了考生备战的焦点。
以下是一份物理高频模型清单,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2. 动量守恒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
4. 加速度、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 绳子、斜面、滑轮组等的运动学问题
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7. 行星运动规律
8. 垂直抛射和斜抛问题
二、热学
1. 温度、热量和传热
2. 热膨胀和热应力
3.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4. 热机和热效率
5. 热传导和热辐射
三、光学
1. 光速和光的传播
2. 几何光学及其应用
3. 全反射、折射和色散
4. 波动光学及其应用
5. 像的成像和瞳孔的问题
6. 总反射与光纤通信
四、电学
1. 电场和电势能
2. 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运动
3. 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感和电容等
4. 静电场和静电势
5.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6. 磁场和洛伦兹力
五、现代物理
1. 普朗克假设和黑体辐射
2. 光子的概念和效应
3.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
4. 物质波和波粒二象性
5. 相对论和爱因斯坦方程
以上是高考物理的高频模型清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学习,加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提高物理成绩。
同时也要注意练习物理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m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斜面摩擦力?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m m++(N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1F2和m2F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212mmmN+=mma?╰ α 讨论:①F 1≠0;F 2=0122F=(m+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 m m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 通过轻杆连接的物体如图: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θ=arctg(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
V B =R 2g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mgR=221B mv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1mv 21+'A 'B V 2V = ⇒ 'A V =gR 53 ; 'A 'BV 2V ==gR 25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 通过轻绳连接的物体①在沿绳连接方向(可直可曲),具有共同的v 和a 。
特别注意:两物体不在沿绳连接方向运动时,先应把两物体的v 和a 在沿绳方向分解,求出两物体的v 和a 的关系式,②被拉直瞬间,沿绳方向的速度突然消失,此瞬间过程存在能量的损失。
讨论:若作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 V 0<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时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
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
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m 2m 1 FEmL·自由落体时,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 1突然消失),再v 2下摆机械能守恒模型五:上抛和平抛1.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V02/2g(2)上升的时间 t=V0/g(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gV o(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匀变速运动适用全过程S = V o t -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 -2gS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2.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1)运动特点:a 、只受重力;b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 ,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3)平抛运动的规律: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
证:平抛运动示意如图,设初速度为V 0,某时刻运动到A 点,位置坐标为(x,y ),所用时间为t.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x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
依平抛规律有:V x = V 0 速度: V y =gt22y x v v v += '0xy v gt v v tan xx y-===β ① S x = V o t位移: 2ygt 21s = 22yxs s s +=02gt 21t gt tan 21v v x y ===α ② 由①②得: βαtan 21tan = 即 )(21'x x y x y -= ③ 所以: x x 21'= ④④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总位移的中点。
模型六:水流星 (竖直平面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 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 ,内外轨间距L ,转弯半径R 。
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2) 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受力: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T 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重力作向心力。
结论:最高点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此时只有重力提供作向心力。
能过最高点条件:V ≥V临(当V ≥V 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V 临(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道)① 恰能通过最高点时:mg=Rm 2临v ,临界速度V 临=gR ;可认为距此点2R h = (或距圆的最低点)25R h =处落下的物体。
☆此时最低点需要的速度为V 低临=gR 5 ☆最低点拉力大于最高点拉力ΔF=6mg ② 最高点状态: mg+T 1=L2m高v (临界条件T 1=0, 临界速度V 临=gR , V ≥V 临才能通过)最低点状态: T 2- mg = L2m低v 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mg2L m m 221221+=高低v vT 2- T 1=6mg (g 可看为等效加速度) ② 半圆:过程mgR=221mv 最低点T-mg=R2v m⇒绳上拉力T=3mg ; 过低点的速度为V 低 =gR 2小球在与悬点等高处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最低点时的向心加速度a=2g③与竖直方向成?角下摆时,过低点的速度为V 低 =)cos 1(2θ-gR ,此时绳子拉力T=mg(3-2cos ?)(3) 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知)(由RU m N mg 2=- 当V=0时,N=mg (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221mv 低点:T-mg=mv 2/R ⇒ T=5mg ;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最低点速度:V 低322)(33R h R GT GT +==远近ππρ=gR 2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但最高点,最低点, g 都应看成等效的情况) ◆匀速圆周运动在向心力公式F n =mv 2/R 中,F n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 2/R 是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
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
模型七:万有引力1思路和方法:①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② F 心=F 万 (类似原子模型)2公式:G 2rMm =ma n ,又a n =r )T 2(r r v 222π=ω=, 则v=r GM ,3r GM =ω,T=GM r 23π3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 和密度ρ由G 2rMm==m 2ωr =m r)T 2(2π⇒M=232GT r 4π (恒量=23Tr ) ρ=2333343T GR r R M ππ=(当r=R 即近地卫星绕中心天体运行时)⇒ρ=2G T 3π= (M=ρV 球=ρπ34r 3) s 球面=4πr 2s=πr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球冠=2πRh轨道上正常转: F 引=G 2rMm= F 心= m a 心= mωm R v =2 2 R= mm42πn 2 R 地面附近: G 2RMm= mg ⇒GM=gR 2 (黄金代换式) mg = m Rv 2⇒gR =v =v 第一宇宙=7.9km/s 题目中常隐含:(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时可能要用到上式与其它方程联立来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