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马原》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哪些方面(动力和源泉、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这种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完整word版)全国2015年10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全国2015年10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创建者、继承者的相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行克服的几大弊病:物质财宝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抗、分裂;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能给绝大多数人以华蜜●马克思的社会志向消退人与人的对抗、分裂,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类解放两大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特殊是歼灭私有制●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为自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

更详细地讲,就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渐渐驾驭自身命运,最终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子的奋斗过程。

原始社会:人尚未受到社会关系的奴役,但却是自然界的确定奴隶。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社会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最早领导者和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使命5.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的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的关系6.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误解-资本主义复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2015-1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14-2015-1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直接理论渊源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文献
4、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5、新事物和旧事物
6、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7、质量互变规律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0、规律的含义
1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形式和特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
15、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17、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及其内容
18、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1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0、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2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2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2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
2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7、共产主义的特征。

《马原》知识点整理

《马原》知识点整理

《马原》知识点整理《马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著作,《马原》总结了马克思的政治理论,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马原》的知识点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进步的原因与动力;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3.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以及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4.社会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和目标;5.阶级斗争理论:阶级的基础和形成,阶级斗争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1.价值论:价值的本质、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商品的属性和交换原则;3.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4.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5.劳动力价值论: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因素和价值实现方式。

三、哲学基本原理2.历史观: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3.唯物辩证法: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4.空间和时间观: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相对性;5.意识形态: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和作用。

四、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条件和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和危机;2.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和方向;4.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5.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问题;2.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战略任务;3.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和策略;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组织。

六、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1.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2.党和群众关系的原则和方法;3.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民主;4.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方法;5.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马原的复习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思考。

一、基本概念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真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阶级斗争。

二、核心思想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革命和革命的发展推动的。

三、历史背景马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马原的基本框架。

四、实践意义马原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社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马原复习资料是大学生学习马原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的复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的内容。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

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为后继承者所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世界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注意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人类的未来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自觉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4.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一、《马原》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编写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重要读物之一。

下面将介绍《马原》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变革世界的基础。

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观察、思考和实践。

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质量互变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等。

这些原理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运动的规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体现和运行规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适应原有的生产关系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六、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阶级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阶级的存在。

剥削和被剥削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被剥削阶级可以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七、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按需取得社会财富。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马原前四章复习资料

马原前四章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时代背景○1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内在矛盾的显现(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其次,还在于深刻性;再次,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二、问答: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规律: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问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基本原理: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殊的性质。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二、问答: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首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问答:1、怎样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联系当前实际,论述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意义。

(论述题)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

联系实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

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实践证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3、怎样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为什么说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论述题)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变革的方向。

2.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联系实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其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论述题)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进一步强调要重视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3. 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