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践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低效”
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也逐渐得以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习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举例引导、情景模拟、问题解决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践方面,启发式教学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个环节中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材料或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生物知识。
例如,在遗传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遗传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理解遗传规律。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生物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出问题的原因或解决方法。
例如,在生态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环境污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知识,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进化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进化机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进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这些实践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和学习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思考方面,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其次,启发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例如实验设备、案例材料等,这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然后,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引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和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解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突出问题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2. 学生主体性: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多元化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手段,包括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知识应用:启发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高中生物课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设计生物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和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可以提出有关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思考和关注。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引出生物学中的争议性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科学道德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能 力发展 的 目的.
在 日常 教学 中 , 当多 的教师认 为在 数学 教 学 相 中运 用启 发 式教 学 就 是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 生 回答 . 学
一
些 教 师认 为教 师 提 出问题 和学 生 回答 问题 的 数
的涵 义 和更高 的要 求. 2 高 中数 学启 发 式教 学 的“ 效 ” 因 低 成
答 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 启发式教 学 的实质并不在于多问多答 , 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 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 使学生产生有意义 的学习.
2 3 重 思维 结果 . 轻 思维 过程
2 1 重外在情境 .
题 直 接指 阿学生 的认 知活 动 , 很少 能够 激 活 学生 积
就 高 中数 学 教学 而 言 , 发 式 教学 的实 质是 教 启 师从 学 生 已有 的数 学 知 识 、 验 和 思 维水 平 出发 , 经 通过 创设 富有 启 发 性 的情 境 以及 思 维 点 拨 与 方法 指导 , 示矛 盾 , 发 深层 次 思维 , 揭 诱 引导 学生 学会 思 考并 逐 步达 成 教 学 目标 . 中 数 学 新 课 程 倡 导 自 高
考方 法 就能举 一 反 三 、 活 地解 决 新 问题 , 识 迁 灵 知
本 质 , 富有启 发性 的探 索活 动 中 自然 而然 地生 成 在
为、 提高 教学 实效 .
律和问题解决 的途径 , 使他们经 历知识 的形成 过 程. 谓 问题 情境 , 所 简言之 是一 种具 有 一定 困难 , 需
要学 生 通 过 努 力 去 克 服 ( 寻找 达 到 目标 的 途 径 ) ,
浅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浅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摘要]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着多种低效率的教学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学课堂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现在渐渐地进入课堂,但是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现在我就关于课堂效率问题,进行简单的说说。
一、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问题开始被忽视,而且有一种普及化的趋向。
但我认为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地位和作用,成为顺利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新标准,要实现教学目标就是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
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能有多种多样,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形式1、思想行动不一致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仍然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如此。
新课程实施中一线生物教师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如何破解高考的传统方法仍然是困惑一线教师的主要问题。
在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前,他们不敢抛弃原有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无法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
2、强调形式的优质课盛行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许多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以探究性学习为例,它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公开课、优质课等多种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只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不重视教学效率的现象。
一线教师听完这样的展示课,在自己的岗位上根本无法模仿。
类似的教学形式主义还表现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新课程实施后新增加的教学形式中。
在这些课程中,普遍地存在着重视形式,不重视效率或低效率的现象。
高中生物课堂低效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130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生物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有效解决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者间的思维对话,才能顺利达成有效目标。
但由于种种原因,生物课堂教低效教学或者无效教学的现象仍旧客观存在,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这方面的看法。
1 只重视形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练习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通过练习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学会学。
但有时教师为了练习而练习,过于形式,学生起不到主体作用。
例题: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中,他们先从全校的1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男女各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A、10%B、20%C、30%D、40%教师经过学生5分钟练习后,便在黑板上评讲演算,最后得出计算结果,答案是A。
面对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师的知识,知道教师的过程是对的,但不明白自己的计算哪里错,为什么错。
例如,等位基因的总数为什么90×2+90,而不是90×2+90×2呢?究竟学生怎样思考的,教师并不特别清楚,只是想当然地去评价。
这样的练习,学生最多就知道,这道题我做过,以后即使遇到同样的练习,依然是做不出来的。
这道练习只有形式,学生起不到主体作用。
没有教学效果。
应对策略:解题时,先叫学生回忆基因频率的概念,学生会说出该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然后学生会自己计算出色盲基因的总数,再来计算等位基因总和。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在展示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阐述,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梳理以形成新的观点,完善认识结构,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目标不明的探究,学生显得无所适从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但有些教师刻意地要求探究,唯恐不探究就不是好课,不探究就不符合课改精神。
新课程实践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实践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对策严生红(普陀中学316100)[摘要]在时下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一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模糊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倾向,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
成因在于:重外在情境而轻内在情境;重形式提问而轻元认知设问;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等现象。
应对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的融合;精选层级问题串,实现形式提问与元认知设问的统一;引导深层次思维,实现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的协调;启发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启发式教学低效对策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个省市陆续推行。
它颠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未来,对生物教师和生物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大教师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理念并渗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
但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出现了诸多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研究这一“低效”现象的成因,并寻求克服这些现象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与元认知理论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谓一语中的。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
是被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
元认知(Metacognltion),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元认知是“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认识。
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生物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目前,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逐渐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并积极地在工作中尝试运用该教学方法。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啟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生物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注较少启发式教学方法出现时间较短,因此,我国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注较少,并不能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盲目追求学生生物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实现的。
因此,生物实验课数量及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现阶段,部分高中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工作中对该教学方法的宣传较少,导致部分教师及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和了解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难度。
而且由于思想不够重视,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所占总课程安排的比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此外,部分高中对生物实验课程的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不够完善,导致教师难以顺利开展生物实验,使得学生难以通过生物实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1]。
3.生物课堂教学氛围过于轻松现阶段,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放松对学生的限制。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由于教师管理工作力度较小,生物课堂教学氛围过于轻松,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内容过于繁琐,难以深入理解,缺乏足够的案例和实践
体验;
2.教学方法传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3.教师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启发式教学成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
方法,它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探究、体验、发现等形式,激发学生自
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并促进他们个体与群体的合作和沟通。
具体地说,启发式教学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生动的图像和生物实验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思维的转变;
3.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交流,提高学生
的合作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加强学科交叉,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用还需要有进一
步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地域位置进行针对
性的调整和改进。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前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生物教学也面临着着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启发式教学应用进行概述和分析。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它一般以讲授为主,强调知识传授,并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知识的独立性过强2.联系与实践不足3.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求这些问题制约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应对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成为探讨的热点。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方法启发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主动地思考、交流、合作、实验和发现等活动,来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习和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2.以任务为导向3.以实践为基础4.以团组为支撑5.以评价为反馈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重覆和学习的互动性,旨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并能够实际应用。
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采用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自学意愿和动力。
2.强调生物学知识应用,通过生命科学、技术和社会方面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思考。
3.采用探究活动和实验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采用讨论、分享、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论随着时代和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加自主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启发式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和教师的青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
1.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建构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发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掌握技能。
2.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2.1 提出问题和引发疑问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引发疑问。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或图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望。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和疑问,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解释,从而进一步探讨和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
2.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生物现象和规律,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进一步加深理解。
2.3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学生自己的语言中表达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通过概念思维导图、总结报告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优势3.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发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提高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究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总结出一些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从事与主题相关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提供情境化学习机会。
通过创设真实的场景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让学生观察生态环境、解决生物问题等。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设计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4.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提供资源和信息的获取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给予学生开阔视野和获取新知的机会。
6.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究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和关心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专注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4.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并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究进行验证。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部近年来提倡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效果,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该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将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引言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探究问题本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深入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启发式教学方法概述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思维碰撞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激发器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提示法、探究学习、案例教学、问题解决等多种手段。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扮演着积极主体的角色,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方式,逐步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摘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在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学科,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必须引起重视。
虽然说高中生物具有一定的困难程度,但是只要用对教育方式,掌握学习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克服的。
再加上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老师更应该花心思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兴趣生物作为理科类学科,比起文科类更加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生物这门课程本身而言就不简单,知识点往往多而杂,学生往往容易失去耐心,采用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让他们能够提升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往往没有那么费劲,相比以往能够更加的主动,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学起来轻松了,自然而然对生物这门学科就没那么排斥了。
(二)降低生物难度好的教学方式往往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明了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到这个知识点,生物也是一样,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老师站在学习领路人的位置上进行引导学习,一定程度上,使其中看起来抽象的重难点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对于重难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精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物的难度,在学生眼里,生物自然就没有之前那么高不可攀了,他们对生物学科的排斥感也会降低,进而从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地去学习生物知识。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式教学法不同于以往老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知识量储备充足,他们往往有着科学的教学方式去教好学生,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
在生物的学习中,就需要启发式教学法这种科学的方法,在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在课后,也会更加懂得自己去有条理地复习整理知识点。
高中生物课堂低效教学现状及应对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低效教学现状及应对方法摘要:生物是高中阶段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有效解决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者间的思维对话,才能顺利达成有效目标。
但由于种种原因,生物课堂低效教学或者无效教学的现象仍旧客观存在,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这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低效应对高中生物课程强调主动构建知识,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运用教学智慧开发创造性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和推行,在学校和所有老师的积极努力下,高中生物教学在课堂上已经发生了很多的转变。
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就会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实行新课改之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暴露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解决。
一、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1.环境因素。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的灯光、教具、多媒体等诸多方面。
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非常重要,许多生物学的规律和知识点,用直观的动画展现,加之声效、讲解等手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然而,真正实现每节课能够随时采用这种手段教学的课堂并不多,仍旧是课本、图片为主。
不同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教师因素。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师,是在接受灌输式的传统教育下培养起来的,面对新课改要求的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本身没有接受过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从自身转变教授方式的难度是很大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效率因教师的教学方法、水平和个人素质的不同表现出的差异化,无形中被放大。
个人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可能对于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接受并逐步适应,对于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完成转变就要打折扣或完不成。
传统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标,新的教学方式依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呈现出教学效率的参差不齐。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的实践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的实践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课堂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性。
因此,高中生物课堂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学习,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探究等气氛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创新思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很多高中生物老师都意识到,传统的“满堂灌”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他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新型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很多教师为了贯彻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以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然而,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无法激起学生的思考;依然无法摆脱“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等,导致启发式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现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学贵思疑”,任何生物结论都是由于人的疑问引起的,问题是生物知识的起源,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思考与质疑的实际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考的好习惯。
设置问题情境,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措施,是开发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手段。
“孟母三迁”,就是在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能够为高中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自然可以使其受到问题的启发,从而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步消除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育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与生物学科之间的冲突,使这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低效环节分析及矫正策略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低效环节分析及矫正策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课堂,如何促进有效的生物教学,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探究的一个课题。
生物课堂教学由诸多的环节组成,只有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以以下举一些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矫正策略:【一】缺乏有效的课前预备【案例1】上课铃声响过,学生匆忙走进教室,悉悉索索的查找课本、笔记、习题,5分钟过去了,课堂教学才刚刚开始,这在第三节课显得尤为突出,课间操时间有时操练、竞赛;有时集合整顿,到了最后一刻学生才匆忙回到教室:学生未能定心凝神,如此的课堂缺乏心神兼至的效果,因此,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矫正策略】首先提高认识,师生都应该意识到充分的课前预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必“有备”;精神预备处于首要地位,教师加强自身的责任心建设,抛开世俗苦恼,以学生的进展为重,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建设和谐上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训练学生在下课后要马上预备充分下一节课要用的讲义材料再进行课间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需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不要侵占学生的课间时间,按时下课,给学生充分的预备时间,保证课堂教学时间。
【二】课堂提问太随意【案例2】自“满堂灌”逐步退出课堂,又出现了“满堂问”现象,教师从上课到下课几乎都在发问,“半截式”提问充斥整个课堂,学生思考的时间特别少,缺乏交流见解和交叉评价的机会,遇上学生情绪低落或休息不足的课节,能够跟上老师思路的学生还牵强集中注意力,但关于那些没有提早预习,跟不上老师思路的学生那么如同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唠叨什么,干脆想自己的事,做自己的美梦,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师面对这种情况那么陷入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老师上课激情下降,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新的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在“汇报课”、“表演课”上学生处于对老师的支持,积极参与,集体回答响亮投入,有时教师把一个完整问题的表述划成特别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半截问”,学生按照老师的预设猜想回答,搞得满堂课特别喧闹,但缺乏思维深度,集体回答流利,看起来每个学生都有效解决了自己不懂的问题,但进入具体的分析研究时,就会发明许多学生思维脱节,感受茫然,无所适从,究其缘故,学生全然就没有理解,也没有针对问题去思考,或者说教师的问题一点力度都没有,这种没有思维力度的一问一答还不如不问好一点。
高中生物低效教学案例分析与解决对策
高中生物低效教学案例分析与解决对策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的五个实际案例,来分析透视低效的教学现象及其解决对策。
1没有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投入学习案例:酶的学习。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有关酶的知识,那么什么是酶呢?生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师:酶是如何被发现的?(教师讲授)师:酶有哪些特性?如何设计实验给予证明?生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分析和归纳小结)。
分析:这节课看起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而实际上没有创设好导言和课堂教学情境。
酶的发现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完成的,其他的教学活动形式只是采用了简单的“师问生答”方式,没有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所提的问题也不具有针对性、鼓励性、启发性和开放性,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投入学习。
对策:课堂教学要创设好教学情境,制造好认知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去讨论、争辩和发现错误,与其他同学开展学习交流,调动好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参与不但要有一定的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态生成重要的知识和结论,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思维和培养学习能力。
2教学预设性太强,缺乏动态的生成过程案例:细胞膜的结构的学习。
生1:为什么磷脂分子的头部会排列在膜的两侧,而尾部则排列在膜的内侧呢?生2:为什么膜蛋白有的可以整个贯穿在脂双层中,有的则是镶嵌在脂双层中或覆盖在脂双层表面?……师:这几位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堂里没有时间去讨论,还是放到课后来解决吧!分析:该教师上课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缺乏动态生成的自信,也可能新课程理念没有很好转变而不能“以学定教”。
因而出现了教学预设性太强,只是按照课前教学预设的现成课件来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众多探究问题没有及时把握机会,引导其开展动态生成和“以学定教”学习,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和探究,保护好学生质疑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发展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机会。
高中生物低效教学案例分析与解决对策
高中生物低效教教事例剖析与解决对策笔者联合平时讲堂教课的五个实质事例 ,来剖析透视低效的教课现象及其解决对策。
1 没有调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使之主动地投入学习事例 :酶的学习。
师:今日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相关酶的知识 ,那么什么是酶呢 ?生 1:(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小结 )师:酶是如何被发现的 ?(教师解说 )师:酶有哪些特征 ?如何设计实验赐予证明 ?生 2:(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剖析和概括小结 ) 。
剖析 :这节课看起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课过程,而实质上没有创建好导言和讲堂教课情境。
酶的发现是经过教师解说来达成的 ,其余的教课活动形式不过采纳了简单的“师问生答”方式,没有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课情境,所提的问题也不拥有针对性、鼓舞性、启迪性和开放性,不可以引起学,使之主动生踊跃地思虑和研究,不可以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地投入学习。
对策 :讲堂教课要创建好教课情境,制造好认知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去议论、争论和发现错误,与其余同学展开学习交流,调换好参加学习的踊跃性。
学生的参加不只要有必定的广度,还要有必定的深度 ,经过察看、思虑、小组议论、合作研究以及动向生成重要的知识和结论 ,去体验学习的过程 ,掌握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思想和培育学习能力。
2 教课预设性太强 ,缺少动向的生成过程事例 :细胞膜的构造的学习。
生 1:为何磷脂分子的头部会摆列在膜的双侧 ,而尾部则摆列在膜的内侧呢 ?生 2:为何膜蛋白有的能够整个贯串在脂双层中,有的则是镶嵌在脂双层中或覆盖在脂双层表面?师:这几位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在讲堂里没有时间去议论 ,仍是放到课以后解决吧 !剖析 :该教师上课出现这类原由可能是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缺少动向生成的自信 ,也可能新课程理念没有很好转变而不可以“以学定教”。
因此出现了教课预设性太强 ,不过依据课前教课预设的现成课件来进行教课演示和解说。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众多研究问题没有实时掌握时机 ,指引其展开动向生成和“以学定教”学习 ,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虑、怀疑和研究 ,保护勤学生怀疑和研究学习的热忱 ,失掉了发展学生学习思想,培育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时机。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变革。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定义、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究进行分析。
一、定义启发式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示、引导、激发、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
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启发、教育让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我评价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情景建立起生物学中各种科学现象和过程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感性认识、形成认知感知。
在导入教学时,可以采用引入故事、情节、实例等方式,让学生听完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
2、设计实验实验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设计应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被试物、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过程。
设计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部分图像,等他们自己观察了一会儿,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
3、交流合作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以及对他人思想的尊重,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和气氛。
在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有自信,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和实验成果,同时针对小组中牵扯到的问题和学术纷争,也提供关于如何正确解决问题的帮助。
三、效果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知识积累启发式教学借助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吸收知识,防止信息的过早灌输,使学生知识信息更加清晰、更加深入。
同时,启发式教学还增加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2、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帮助、引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实践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对策[摘要]在时下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一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模糊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倾向,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
成因在于:重外在情境而轻内在情境;重形式提问而轻元认知设问;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等现象。
应对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的融合;精选层级问题串,实现形式提问与元认知设问的统一;引导深层次思维,实现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的协调;启发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启发式教学低效对策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个省市陆续推行。
它颠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未来,对生物教师和生物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大教师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理念并渗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
但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出现了诸多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研究这一“低效”现象的成因,并寻求克服这些现象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与元认知理论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谓一语中的。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
是被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
元认知(Metacognltion),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元认知是“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认识。
元认知理论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认知水平和学习行为的改善大有益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
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以及思维点拨与方法指导,揭示矛盾,诱发深层次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是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
2.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2.1 重外在情境轻内在情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生物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所谓问题情境,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只有把知识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思维才会表现出高度集中,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
但时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倾向,而忽视生物的自身特点,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生物知识出发。
精选的问题情境给人以外部强行嵌入之感,未能实现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自然整合。
存在着重外在问题情境启发而轻内在问题情境启发的偏差,从而造成启发式教学的低效。
事实上,并非每一个生物内容都要找到现实原型,在无合适的实际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学习内容有自然、内在逻辑联系的已有生物知识和观念,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
2.2 重形式提问轻元认知设问在日常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一些教师认为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是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
生物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生物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存在偏差,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往往演化成简单的问答,而且大多数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活动,很少能够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启发式教学呈现“形似神散、貌合神离”的状况。
这种形式上的认知提问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
事实上,问答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并不在于多问多答,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3 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从听懂一个知识、弄懂一道题来看,结果启发式效率较高。
但是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角度来看,过程启发式更重要。
学生一旦掌握了思考方法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新问题,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增强。
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进行指导,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问题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启发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出现了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又不知如何解答,不能举一反三。
因此,教师在注重启发学生获得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启发,使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到生物思维的精神,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3.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低效”的应对策略3.1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的融合思维起于疑难,疑难起于情境。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对于实施启发式教学至关重要。
问题的设计应关注生物自身,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在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失衡状态,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之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和认知需求,最终有效地把握生物本质。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过于花哨的问题情境也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产生漂移,从而掩盖生物本质,削弱生物自身的魅力。
因此,教师在搭建问题“脚手架”时,要充分体现“教与学对应”“教与生物对应”的二重原理。
例如:在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亲自感受到当用手掌内侧边缘扣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小腿就突然跳起的反射过程后,创设问题情境:①何为反射?反射是怎么发生的?需要哪些条件? ②依靠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产生反射?是不是所有反射的结构组成都一样呢?以上问题情境做到了:既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反射的相关基础知识),又与新学习的内容自然衔接、有机融合;既基于学生原有的反射认知结构,又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自然发展和完善,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和经验建立起自然、内在的逻辑联系。
通过创设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相融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领悟新学习的内容及其生物本质,在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新知识,提高了启发式教学的效率。
3.2精选层级问题串,实现形式提问与元认知设问的统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共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追寻的基本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些知识学生甚感抽象,很难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去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条理清晰、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层递式”的问题串,通过元认知设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①“质膜的结构模型”一节教学时,我就提出了一系列“层递式”元认知设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①:质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背景资料: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
学生用“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很快就得出质膜的组分中应有脂质这一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不是只有脂质这一成分?有没有其它成分?如何通过实验证明?问题②:质膜模型是什么呢?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背景资料: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据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双层排布的结论。
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很快发现问题:蛋白质分子是如何排布的呢?是不是呈对称关系呢?多糖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问题③:组成质膜的分子是否可以运动?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它们运动?背景资料: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布于整个细胞膜的表面。
学生通过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
学生很快发现问题:磷脂分子是不是也可以运动呢?有没有什么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呢?通过构建“层递式”元认知设问,让每一个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形式提问与元认知设问的统一。
既使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从而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效率。
3.3引导深层次思维,实现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的协调能力只能在过程中体现,单向思想交流的结果启发,势必影响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启发式的最高水平是:启而有发并且最终不需要启发。
过程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
弗莱雷也曾经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提出能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例如: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②“多倍体育种”一节教学时,通过提出能激起思考的疑问:①秋水仙素为什么必须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②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的机理是什么?③为什么要用四倍体的西瓜植株作为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结出三倍体的种子再长成的三倍体植株上的西瓜才是无籽西瓜?学生在分析回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①用二倍体作母本,四倍体为父本杂交可以吗?②三倍体无籽西瓜为什么含糖量高呢?会不会出现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下的问题呢? ③为什么要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呢?有什么作用呢?④无籽西瓜的后代是有籽还是无籽呢?是不是每一次获得无籽西瓜都要经过这样的培育呢?可以用什么方法实现呢?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