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三江县中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暴发原因及防控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方案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方案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方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当前水稻生产的重大灾害性病,2009年全县发病面积2000-5000亩,损失率在10-3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感染发生的病毒病,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改变、毒源地的不断扩大、灰飞虱种群数量的快速上升、灰飞虱带毒率的提高和传毒能力的增强、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冬春气温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发病流行频率与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对粮食生产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面积流行危害,确保2010年我县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2010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通过媒介白背飞虱、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感染发生的难以控制的病毒病。

从我县来看,其发病流行甚至暴发成灾与否主要取决于白背飞虱、灰飞虱种群数量与白背飞虱、灰飞虱带毒率高低。

根据分析:一是白背飞虱种群迁入基数较大。

;二是病区杂草(看麦娘)发病率高。

三是预计白背飞虱、灰飞虱带毒率高,为高带毒率年份。

预测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无论在发病面积和发病程度都将超过2009年,在部分地区将有大暴发大流行趋势,预测其流行区发病率将达20%-50%,高的将达80%以上。

预计全县发病面积将达1-2万亩。

若不加以有效防控,直接产量损失将达3000吨以上。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二、目标和任务(一)防治目标通过早监测、早预报、早宣传、早准备、早发动、早预防、早落实等一系列措施,坚持治前作(包括荒田)保后作、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狠抓以农业预防为基础、健身栽培为保障、药剂治虱防矮为重点、因急掰蘖为补救的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力争将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确保全县水稻生产安全。

(二)防治任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通过媒介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病毒病,可采取切断毒链、综合防控的策略进行防范。

根据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和控制其流行危害的要求,一是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各村选择秧田要集中连片,做到群防群控和统防统治;二是加大预防措施落实,要通过宣传发动,狠抓种子消毒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插种密度,严防秧苗嫩绿贪青招致灰飞虱传毒侵染;三是加大治虱防矮力度,严格将传毒灰飞虱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夏种水稻,发病后植株矮缩、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边缘出现黑色条纹,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一、发生特点1.病原传播途径广:该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播,如蚜虫、叶蝉等吸食感染的植物汁液,以及种子、土壤、农具等传播。

2.适生环境广泛:该病害适宜气温在15℃-30℃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的环境,春、夏种水稻生长期正好处在该气候环境之内,因此病害易发生。

3.发病较快:一般在春、夏季种植的水稻发病初期,短短十天左右,病情就能迅速恶化,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抗黑条病毒的水稻品种,如江淮豪水深优1号、四川农大6号、宁农9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能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2.加强田间管理:因为该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播,所以在田间管理中要加强农田卫生,保持田面清洁、杂草少,及时清理周围的杂草和野生植物。

同时,对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也是必要的防治措施。

3.使用化学药剂:如果水稻已经发病,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但使用药剂要掌握好时机和方法,按规定剂量使用,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4.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保持气候干燥:该病害适宜在潮湿环境下生长,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气候干燥,可以有效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生长旺季,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植株泡水,造成气候潮湿,诱发病害。

综上所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产的严重病害,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病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要点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要点卡

4、药剂防治,阻断带毒白背飞虱入侵大田。药剂防治应本着治早、速效与持效的原则。
(1)秧苗防治。在秧苗“一针一叶”期(含直播田)用噻嗪酮或阿克泰或吡蚜酮兑水喷雾;在移栽时实行带药移栽,施“送嫁药”或移栽时浸秧。
(2)大田防治。在拔节期前,如遇白背飞虱迁入峰,且带毒率高,选用噻嗪酮、阿克泰(噻虫嗪)、吡蚜酮、醚菊酯、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秧田应远离感病稻田和玉米田;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
3、健身栽培,发挥农业措施功效。①翻耕犁耙稻田,减轻病虫源基数;②适时播种,培育无病虫状秧;③合理密植,历史病区适当加大播种量,及时拔除秧床疑似病秧和直播田病株,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④重病田要及时翻耕改种;⑤加强肥水管理,中产稻区推广“三控施肥技术”;高产稻区要切实避免迟施偏施氮肥,适时排水晒田,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发生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为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要点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并由白背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应采取“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虫防病”策略进行防控。
1、种子处理,实现禾苗早期保护。在水稻播种时实行药剂浸种或拌种,减轻白背飞虱危害。浸种用10%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拌种可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kg(以干种子计重)种子即可播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

该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了控制和防治这种病害,农业专家们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发病季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生长季节,尤其是在水稻拔节至抽穗期间。

这个时期正好是病毒媒介昆虫较为活跃的时候,容易传播病毒。

2. 发病症状: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细长条纹,叶片逐渐变得畸形并且发生矮化。

该病害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变白,最终影响水稻的灌浆和籽粒充实。

3. 病原传播:黑条矮缩病主要是通过介体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害。

介体昆虫主要有蚜虫、蝽、螟虫等,它们会在吸食含病毒的植物汁液时,将病毒带入健康植株,进而传播病害。

4. 影响因素: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和湿度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气温在20-30摄氏度,湿度大于70%时,有利于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易发生疫情。

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黑条矮缩病抗性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毒的侵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持水稻的生长健康,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也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虫害监测:及时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害易发季节,要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农田环境卫生:保持农田的卫生清洁,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积水,清除废弃植株等。

农田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5. 定期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周期中,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剂量、时间和种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与研究

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与研究

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与研究摘要:通过田间考察、白背飞虱监测、室内分子鉴定等方法调查研究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概况,掌握了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发生的面积、发生程度、水稻品种感病性、介体昆虫种群动态等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地的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品种普遍感病,该病毒病已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南方水稻种植区传播至处于长江流域的中部水稻种植区,并有进一步向长江以北扩散的趋势。

关键词: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湖北省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周国辉等[1]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4]。

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受害面积在30万hm2以上,其中失收面积超过0.65万hm2[5-7];2010年又在南方地区暴发流行,造成水稻中晚稻受灾面积约120万hm2,给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

该病毒病的危害区域快速地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扩展至中部水稻种植区(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区)[8,9]。

以湖北省为例,2009年以前,未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报道,2009年该病毒病在荆州局部水稻种植区被发现,而2009年8月份以来,已经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地相继有疑似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8,9]。

鉴于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的潜在危害性、水稻病害监控的需要以及近期部分地区因该病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组织调研小组前往荆州、咸宁、黄冈等地水稻种植区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的面积、严重程度、水稻品种感病性、介体昆虫的种群动态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如江南、浙闽、湘鄂赣、粤桂等地。

这种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季节和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夏季和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苗期叶片出现黄斑和白斑,成熟期水稻植株出现矮缩、叶色变黄,垂死或死亡。

叶片上出现的黄斑和白斑常常呈现椭圆形或扇形,形状不规则。

有些叶片上还会出现条纹状或环状的黄斑,严重的会导致叶片褪绿,萎缩变形。

2. 病害传播途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昆虫、种子和土壤。

病毒可以通过叶蝉、蝗虫、蚜虫等吸食植株汁液时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在土壤中,病毒可以通过残株、杂草等植物残体传播。

3. 防治措施(1)优选品种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应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其病害耐病性。

(2)病害监测与药剂防治定期巡查田间病情,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对有病株进行及时清除,防止病毒传播。

同时,在病害高发期,进行药剂防治,使用病毒抑制剂、除草剂等农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防治。

(3)田间管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菌多依靠中介宿主昆虫传播,因此要注意田间卫生,加强农田周围的清理,清除枯草落叶等病源和中介宿主昆虫,保持田间清洁卫生。

(4)土壤处理运用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法,如消毒、轮作、深耕、灭草等方法进行土壤管理,防止病害在土壤中传播和侵染。

总之,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需要多方面发力,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土壤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健康。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由于其发病迅速且难以控制,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下面将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1. 病原菌特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病毒通过介体媒介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有稻飞虱、白叶蝗和蚜虫等。

病毒在水稻植株内侵染繁殖,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异常,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2. 发病季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特别是在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由于这个时期水稻植株叶片生长迅速,代谢活跃,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

3. 病害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条纹状、缩短状、弯曲状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变形、卷曲,植株生长受阻,导致减产减收。

4. 影响范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在南方水稻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以选用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通过育种和培育新品种来提高水稻对这种病害的抵抗力。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水稻的密度,避免过密种植,有利于提高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增施有机肥: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增施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侵染。

4. 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有病毒侵染的植株,应及时将患病植株拔除,以免病毒传播,加重病情。

5. 控制病媒昆虫:稻飞虱等介体媒介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昆虫害虫的防治,减少病毒的传播。

在实际的水稻种植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上述多种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以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科学栽培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及时发现患病植株并加以处理,加强对病媒昆虫的防治,从而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风险,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南方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发生和防治对策

南方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发生和防治对策

南方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发生和防治对策马家龙1宋贤勇1查军民1洪全国2(1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 盐城市第二种子公司)《中国种业》2010年第S1期113-114页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发生面积骤增,重病田危害大,栽培避病困难,可供补救时间短,无抗病品种可用,比条纹叶枯病更难防控,农民损失严重。

据《长沙晚报》2009年10月15日报道湖南省61县市区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湖南省农业厅在望城县茶亭镇召开现场会议,全镇播下的25个水稻品种全都有染病的,无一幸免。

1 传播途径水稻黑条矮缩病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华北、华东地区流行,之后逐渐难觅踪迹。

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多元、栽培方式的变化、农田生态多样,加上冬季气候趋暖,南方多地洪涝灾害后连续高温天气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的主要原因,与水稻品种和种子质量无关。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

灰飞虱一但获毒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非常高。

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

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

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

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故玉米对该病毒再侵染作用不大。

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

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

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

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

2 发病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率偏低。

试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

试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


通过对 田间实践 机大 田防治 的实际情况分析 与研究 , 针对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必须要尽早进行防治 ,以增强防
治的效果。 ( 一) 水 稻播种期 的防治方法
传播病毒 所引起 的病毒病 。新时期背景下 , 耕作制度 、 水稻 品种的组合 以及气候条件都发生 了一定 的改变 ,而在毒源 积累的基础 上 , 传毒昆虫数量也不断增 多 , 导致南方水稻黑 条矮缩病爆 发。若水 稻感染矮缩病 , 其植株矮小 , 且前期秧 期感病的植 株矮 小不分蘖 ,叶色较绿 ,移扦到大 田也无分 蘖, 最终枯萎f 1 _ 。而在 大田前期分蘖期感染此病的植株分蘖 不多 , 植株矮小 , 同样会枯 萎而死 , 大多数是 白背飞虱传播 的病毒 。 若是在 中后期感染此病 , 那 么水稻植株 同样矮小且 分蘖少 , 植株会呈现 出赤黄颜色。在水稻感病 以后 , 如果不 及时施药 ,就会导致植株无法抽穗或者是 只能抽, 使 用啶虫脒拌种 并播种 。 第二 , 在播种 的过程 中 , 若 采用秧盘育秧 的方式 , 应 当在秧 盘填穴坭 以后 , 对秧盘坭进行 整平 处理 , 并 向其施加益舒宝 颗粒剂。 具体 的剂量是每亩秧盘 5 0张计算撒施益舒宝颗粒 剂 3两 。 这种方 法可以对秧 田稻瘿蚊 、 飞虱以及螟虫等虫害 进行有效地防治。 ( 二)水稻抛插秧 后的大 田防治 在水稻抛插秧之后 的 7 — 1 0天之 内, 应 与中耕追肥除草 除虫相结合 ,每亩施用佛 山盈辉农药厂 的益舒宝 ,剂量在 1 - 1 . 5公斤 , 并与肥料除草剂搅拌撒施在稻田中 , 对稻樱蚊 、 水稻矮缩病 以及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效果理想[ 2 1 。 ( 三) 水稻大 田分蘖期 的防治 当水稻处于分孽期的时候 , 如果爆发了水稻矮缩病 , 则 应 当使用 1 5克质量分 数是 3 0 %的毒 氟磷 、 2 0克质 量分 数 是0 . 9 %的辛 菌与质量分数 是 5 %的吗啉 胍复配剂粉剂 与 s 诱抗素混合 , 并兑水 以喷雾 的形式施撒 , 每亩水 稻的用量是 4袋 。 针对出现矮缩病 的田块应连续喷施 2 - 3 次, 这种防治 的方法具有十分理想 的前期预防效果。 在水稻生长 中期 , 如果爆发 了水稻矮缩病 , 则可以使用 1 5克质量分数是 3 0 %的毒氟磷 、 2 0克 0 . 9 %辛菌 与 5 %吗啉 胍复配剂兑水 以喷雾形式施撒 。每亩水稻使用 4配套袋与 s 诱抗混合 , 并兑水形成 3 0公斤喷雾 , 连续施用 2 - 3次 。当 水 稻生长至抽穗前破 口期就可 以使用 3套袋毒氟磷 、 辛菌 、 吗啉胍 与 s 诱抗 素 , 同时与 2克 九二 0粉兑 水 , 形成 1 5公 斤喷雾 , 对感染病害 的较矮苗进行 喷雾 。 这种 防治 的效果十 分理想 , 通常来讲 , 用药 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 如果水稻感 染矮缩病严重 ,在抽穗前破 口期需要加重 用药等份 , 在此基 础上 , 最好添加九二 0, 具有较 为理想 的 喷施效果 。 结束语 : 综上所述 ,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是水稻整个生长期 内 容 易感染 的病害 ,对其实际的产量与质 量都产生 了不利的 影 响。 而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爆发的原 因有很多 , 必须 要深入 了解并掌握这些成 因,在不同生长期 间采 用相对应 的防治措施 , 才能够有效地避 免病 害的传播 , 使水 稻生长健 康。 参考文献 : 『 1 1 陈观浩, 梁盛铭, 任 惠等. 南方水稻 黑条矮 缩病 空间分布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摘要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现状;特点;病因;防控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Reovi-ridae)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virus,SRBSDV)引起的病毒性病害,由白背飞虱传毒[1-2]。

2009年在浙江省武义县首次发病,2010年相继在浙江省除舟山、嘉兴市外的9个市(地)的单晚、连晚稻田发生。

2010年8月17日在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安仁甫自然村单季稻首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病株地上数节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蘖;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

现就衢江区单晚、连晚田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分析如下。

1发病现状截至2010年9月26日,衢州市衢江区除浮石、双桥、灰坪3个乡镇(街道)外,有17个乡镇(街道)87个村的182.8 hm2水稻田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丛发病率5%以下的田块129.7 hm2,占71%;丛发病率5.1%~90.0%的田块53.1 hm2,占29%。

据调查统计,发病品种中新两优6号占39.3%,两优084、623、两优1259、两优2263、6326等两优系列占17.4%,两优827、川香优299、川优7号、丰优22、中浙优1号、金优987、川香优6号、钱优0508、协优92等10多个品种占43.3%。

2发病特点一是单季稻发病重于晚稻。

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呈严重发生趋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是近年来在越南北部和我国南部稻区发生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

2010年,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9省发病面积达530多万亩,造成约6000多万公斤稻谷损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该病害在全国稻区的发生面积约为5000万亩以上。

一、危害症状: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稻飞虱为传播介体昆虫的一种病毒病,具有突发性、爆发性和防治困难的特点。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

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易,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短而少,呈黄褐色。

(图片)二、防治方法: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采取“治飞虱防病毒、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关键是做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的保护和预防,特别是中、单稻和双晚苗期以及本田生长前期稻飞虱的防治工作。

主要措施有:(1)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并能同时移栽。

清除田边杂草,压低虫源、毒源。

(2)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在用品艳(45%咪酰胺EW)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在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拌种,其方法:杂交稻按每公斤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直接与种子拌匀,待药液充分吸收且即可播种。

(3)治虫防病。

注意秧田、本田前期防治。

1〉、秧苗防治。

秀起来40克/亩,同时配合稻飞虱防治,克选用势灭(50%吡蚜酮WP)或毕飞(50%噻虫啉WG)兑水喷雾;在移栽时实行带药移栽,施“送嫁药”或移栽时浸秧。

2〉、大田防治。

秀起来40克/亩,在拔节期前,如遇稻飞虱迁入峰,选用毕飞、势灭、秒毕药剂进行综合防治三、推荐配方:1:秀起来(50%氯溴异氰尿酸WP)40克/亩+毕飞(50%噻虫啉WG)8克/亩2:秀起来(50%氯溴异氰尿酸WP)40克/亩+势灭(50%吡蚜酮WP)8克/亩3:秀起来(50%氯溴异氰尿酸WP)40克/亩+秒毕(60%噻嗪酮·异丙威WP)20克/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稻矮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关键技术。

一、病害发生和传播规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病毒媒介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蚊虫、蚜虫、蝽类等昆虫。

在病原菌的侵染下,水稻叶片会出现黄化、凋萎、变形等症状,导致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减少产量。

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染。

二、采取生物防控措施利用一些天敌对蚜虫等传播病菌的昆虫进行生物防控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例如,引入蚜虫芸防寄蝽等天敌,控制蚜虫和寄蝽的数量,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控,如利用壮观链霉菌等细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自身抵抗病害的能力。

三、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够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远程监测等方式对水稻田进行监测。

同时,建议在水稻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四、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抗性不同,因此,选择抗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研究表明,优良耐病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是预防和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手段。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例如采用外出季节露天堆放秸秆、通过深耕、深灭等方式消灭种养病源,或者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药剂进行防控病害。

五、加强农民宣传和培训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农民应该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发病规律和危害,掌握病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控措施,提高抗病意识和科学防病技能。

同时,应该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注重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和抗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沈小 英 祝 丽琴 z
( ’ 江两省德兴市绕二镇农技站 , 江两 德 兴 3 3 4 2 0 0; 德 兴 市农 业 局 )
摘 要 水 稻 黑条矮 缩 病是 由飞 虱等 带毒 虫源传 毒 的一种 水 稻病 毒 病 害 , 寄 主 范 围有水 稻 、 玉米、 薏米、 稗草、 水 莎草 等 , 具 有发 病 持 续 时 间长 、 危 害大 、 传播 速 度快 、 范 围广 等特 点 , 获毒 、 传毒、 扩散 繁 衍 能力 较 强。 该 文 介绍 水稻 黑 条矮 缩 病 的发 生特 点 , 根 据 多年 经验提 出相 应的 防 治对策 , 以供 参 考。 关 键词 水稻 黑条矮 缩病 ; 发 生特 点 ; 防治 对策
田。 防 止病 毒进 入 晚稻 田 。
2 。 2 加 强 田间 管理 。 减 少 传 播 途 径
晚 稻秧 田尽 可 能远 离 早 稻 田 , 加 强肥 水 管 理 , 增 施 磷钾 肥 和 农 家肥 , 避免重施氮肥 , 增 强 水 稻 抗病 抗 虫 能 力 , 定 期
检 查 拔除 病 株 , 做 好病 株 的处 理 工作 , 定 期 喷洒 生长 调 节 剂
为主 要传 毒 介体 , 由 白背 飞虱 、 灰 飞虱等 带毒 虫 源传 毒 的 一 种 水 稻病 毒 病 害 , 其病 原 属 于 呼肠 孤 病 毒 科 ( R e o v i r i d a e ) 斐
济病毒属 , 寄 主 范 围 有水 稻 、 玉米 、 薏米 、 稗草 、 水 莎草 等 。 2 0 0 1年 , 在 我 国 广东 省 阳西 县 第 1次 被 发 现 , 后 在 我 国 南
植 株 明显矮 缩 . 甚 至死 亡 。 1 . 2 病 原学 病 毒形 态与 性状 水稻 黑条 矮缩 病 属呼 肠孤 病 毒科 斐 济病 毒 属 第 2组 的

【推荐下载】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探讨

【推荐下载】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探讨

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探讨 摘要: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现就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进行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防治探讨,以供农民朋友作防治参考。

 1 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感病后表现症状有所不同: 1.1 典型症状发病植株明显矮缩,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叶色深绿,剑叶或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叶背及茎秆表面有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的瘤状突起,早期是乳白色,后期是褐黑色;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

 1.2 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出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深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成黑褐色。

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严重矮缩(株高不及正常株的1/3),不能拔节,重病株常早枯死亡。

 1.3 分蘖期限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从下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皱折,叶尖略有扭曲畸形。

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1]。

 1.4 抽穗期症状全株矮丛生,有的能抽穗,但抽穗不完全,抽穗迟而小,实粒少,粒重轻,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可见纵向皱折;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

 2 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规律 2.1 病毒初侵染源1)越冬虫源的带毒白背飞虱、田间自发生及再生带毒水稻苗、杂草等。

2)由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

初侵染源在早稻上扩大侵染量,经白背飞虱传至单季稻或晚稻秧田及本田,同时可扩散到玉米田,早期侵染造成严重为害。

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

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 d。

 2.2 田间发生趋势与发病特点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毒源大量的积累,病害逐年加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以稻株倒伏、叶片变黄变褐、节间矮缩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害。

其发病主要与病原细菌侵入水稻体内,破坏植物配合体而引起的。

本文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发生特点1. 发病季节及范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

其发生范围主要分布于江南、华南以及部分西南地区。

2. 症状表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叶片矮缩,后期则出现叶片变黄变褐以及稻株倒伏等特征症状。

3. 病原特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体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通过水、土、种子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二、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在南方等高发地区种植具有抗黑条矮缩病特性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

2. 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及时清除农田中残留的秸秆、菌核等垃圾,并适时进行深翻并施入农家肥等,以减少病原体的藏身之地。

在田间定期喷施病害专用农药,加强农田环境和土壤调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保持气温适宜:合理进行田间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适宜湿度和温度,可防止病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4.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吸收的养分充足,可以增强水稻的生长力,提高水稻的抗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主要与病原菌具有传播性和顽强的生存能力有关。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管理和科学施肥,同时也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共同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及高效增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甘仙凤张芬摘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会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质量下降,除了自然灾害,病虫害也会令水稻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这对农业生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有水稻黑条矮缩病这一病毒的存在,这种病毒是由飞虱所传播,目前已经成为水稻病毒流行性病害。

此种病害一旦发生便会在田间大面积扩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病情。

本文将结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方式,以此能确保能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有效防控。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染病特征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感染上黑条矮缩病,并且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期所表现出的病状也各不相同。

通常在感染前期是无任何病症发生的,但在染病后的15~20天时才会出现染病症状,而这时病毒的感染已经能使水稻的产量减少,若是染病更为严重的种植区域,减产量更是会达到50%以上。

水稻在秧苗期感染上病毒后,会在移栽后出现明显的病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植株高度明显矮缩,整体高度连正常植株高度的1/3都无法达到,而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直接枯死;水稻在分蘖初期染病现状主要表现在染病植株出现矮缩情况,高度为正常植株的1/2,并且无法抽穗;而在水稻分蘖中期、后期和拔节期感染黑条矮缩病时并无明显的矮缩情况,虽然植株会正常抽穗,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空秕粒现象。

通常情况下感染上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植株叶片会呈深绿色,且叶片与健康植株相比更为短小,并且能够在叶片上观察到有凸起的皱褶,染病植株茎秆处也会有白色或黑色的瘤突,用手触摸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并且染病植株的根系通常都并不发达,根系颜色呈不健康的黄褐色。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分析(一)寄主农作物品种较多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不仅仅只寄生于水稻,同样也寄生于小麦、高粱、大麦等农作物中,尤其是水稻和小麦都极其适合黑条矮缩病病毒的寄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水稻黑条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本文将介绍该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发生特点:1. 传播途径广泛:该病主要通过昆虫媒介传播,例如稻蚜、稻飞虱等。

2. 感染范围广泛:水稻黑条矮缩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如江西、湖南、福建等地。

3. 可有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减产或甚至全面丧失稻谷收获的能力。

4. 病毒侵染性强:病毒易通过媒介虫传染给健康水稻植株,病毒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使得该病的传播速度加快。

5. 病程周期短:发病后,病毒很快在水稻植株内迅速繁殖和传播,病程周期通常在15-20天左右。

防治措施:1. 清除病源:及时发觉病情,将染病水稻植株进行收割、销毁或深埋,以避免病毒通过媒介虫传播给周围的健康植株。

2. 使用抗病毒品种:选用具有抗黑条病毒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3. 多样化种植:通过种植多种水稻品种,可降低病毒在种植区域传播的风险。

4. 杀虫措施: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降低传播病毒的媒介虫的数量。

5. 调整种植时间: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避开媒介虫的活动高峰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6. 病草综合管理: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潜在来源。

7. 化学预防:使用草甘膦、多菌灵等农药进行病害的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产量的病毒病,通过清除病源、使用抗病毒品种、杀虫措施等多种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排除病株,加强草甘膦等农药的使用,也有助于控制病情的扩散和减轻经济损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毒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

目前部分乡镇已发现该病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蔓延之势。

此病一旦发生,轻则大幅度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给全县粮食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由于目前尚无抗病品种。

因此,只有采取切断毒链、综合防控进行防范。

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1、抓好病虫监测。

认真执行灰飞虱、白背飞虱定点测报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并做好灰飞虱、白背飞虱带毒率测定,结合带毒率情况分析,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

2、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
因地制宜做好布局,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和草荒田,阻断灰飞虱、白背飞虱传播发病;及时清除田边杂草。

3、选择抗稻飞虱耐病毒病的优良品种
由于目前尚无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品种,因此,只有选择对稻飞虱具有一定抗性、同时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耐受性的良种。

4、抓好种子处理
狠抓吡虫啉消毒浸种和拌种处理。

浸种浓度为10%优质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

5、抓好秧苗防病
秧苗期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灰飞虱、白背飞虱传毒发病。

6、药剂防治
用30%噻嗪酮.异丙威、50%吡蚜酮或10%吡虫啉,扑灭白背稻飞虱,以减少毒源,有效防治矮缩病发生。

桂阳县农业局
2010年7月29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为 66 h , .7 a 占发 生面 积的 06 %。主要 分布在 .5
古宜、 程村、 丹洲、 八江、 斗江、 林溪 、 同乐、 峒等 独
乡镇 。
磷钾 肥和农家 肥 , 强 水 稻抗 病 抗 虫 能力 和 改善 田 增 间小 气候环境 。③加 强 田间检查 , 时拔 除病株 , 及 并
复群体生长。④严格把好“ 三关”治虫 防病。首先 , 抓好消灭越冬毒源关 , 冬翻犁晒 , 清除再生稻和 田周
嗪酮 、 菊 酯 、 醚 吡虫 啉 、 吡蚜酮 等 药 剂 。对 已经发病
边杂草, 尽量种植双季稻 , 减少中稻等“ 桥梁田” 种植
面积。其次抓好种子处理关 : 1 %吡虫啉 30 用 0 0~
2 1 .4 1 012 ( )
广
西


3 7
防和控制工作。
3 1 农业 防治 . 3 11 选用抗 、 .. 耐病 品种 ( 合 ) 组
送嫁药 保护 , 喷施 吡虫 咪等对 口农 药加病毒 A, 强 增
植植的抗性 , 预防 白背飞虱传毒 。
332 适 时 防治 。在 秧苗 2 .. ~7叶期 和 大 田初期 ,
水 稻黑 条矮缩 病 , 发 病 严 重 的 品种 ( 合 ) 但 组 以新 两 优 6号 、 洛优 8号 、 两 优 6号 、 优 6号 、 丰 8 扬 Q 一
2 1 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时段集 中在 7 00
月 5 0日, -2 7月 5日开 始表 现 , 7月 1 日进入 流行 0
2 0目防虫 网 : 苗插 ( ) 3 d 送嫁 药 保护 , 秧 抛 前 ~5 , 喷 施 吡虫啉加 病毒 A, 或撒 施 呋 喃丹 , 移栽 到 大 田后 7

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加适量尿 素, 促使稻苗恢
ld 药 防 治 1次 ,O O用 l d后再 用 药 1 , 次 可选 用噻
参考文献 :
[] 1 刘万才 , , . 方水 稻黑条矮缩病 发生 现状及 防 刘宇 郭荣 南 控对策 []中国植保导刊 ,003 ()1 —1. J. 2 1,03 : 7 8
3 6
侯 松德 :0 0年 三江县 中稻 南方 水稻黑 条矮缩 病大暴 发原 因及 防 控对策 探讨 21
号、 桂丰 2号、 博优桂 9 9等为重 , 特别是新两优 6 号、 洛优 8号发 病相 当严 重 而且面 广 。中浙优 8 、 号 中浙优 1 号发病 比较轻。同一田块 、 同一栽培条件 , 新两优 6号感病达 8 %以上 , 0 而中浙优 8号感病在
5 以下 。 %
高峰, 1 7月 5日开 始造 成大 面 积表 现 。此 时 正是 中
2 发 生原 因分 析
2 1 与第 3 . 代稻飞虱迁入发生量有很大关系 据调查发生情况为 : 月 5日系统 调查混合种 6 群虫 口密度 最 多 8 7 51头 , 少 2 5头 , 最 2 加权 平 均为
3 5 , 2 0 同期 分别 增加 73 头 、0 3 9头 比 09年 9 1 2 9头和 34 07头 ; 1 6月 0日系统调查 混合 种群 虫 口密度最 多
2 6 9头 , 少 8 1头 , 41 最 7 加权 平 均 为 9 0 1 8头 , 2 0 比 09
农民不能抓住时机及 时用药进行防治 , 错过最佳 防 治时期 , 引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蔓延 , 同时 农民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则存在麻痹思 想, 不能把握在稻飞虱发生初发期和盛发期 2 个关 键时期用药 , 等发现病株时才急忙用药 , 造成病多、 病重的局面。
50 0 倍液浸种 ; 1 %高渗 吡虫啉 WPlg 用 0 与少量 O 细土或谷糠拌匀, 再均匀拌 1g k 种子 即可播种。第 三抓奸秧 田和本 田前期治虫 防病关。育秧期覆盖
的田块 ,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 病 毒 A等加入 叶面肥和杀 稻飞虱 的蓟 剂混合喷施 。 ⑤加强 攻关研究 , 化 防控技术 。 优
22 种 植抗性 差 的 品种 ( . 组合 ) 面积较 大
优桂 9 等, 7 9 这 个品种( 组合) 占中稻种植面积的2 % 5 左右 , 发病面积为 80a占总发病 面积 的 7 .2 0h, 73 %。
13 发 病快 、 病集 中 . 发
据调查中稻所有种植的( 组合 ) 品种都感染南方
中图分类号 : 4 5 1 ¥ 3.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南方 水 稻黑 条 矮 缩病 ( ote i l k S u r r eb c. hn c a
s e e w rv u, R S V 是近年来在我国新 t a dd af i s S B D ) rk r 发现的水稻病毒病 , 飞性害虫 白背飞虱为主要传 迁 毒媒介。2 0 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 国华南和长 09 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失。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高寒 山区, 北纬 2 。1至 52 2。3, 6 东经 185 194 属 中亚热带南岭湿 0 0。 至 0。 , 3 7 润气候 区, 候温和 , 量充 沛, 气 雨 年平 均降雨量 为 19m 年平均温度为 1 ~1℃H 。5 4 3 m, 7 9 ] 份月平均
ld 日, l雨 即使有些农户用了药进行防治 , 药后被雨 水冲刷而降低药效。
2 4 3 药剂对 口性差 ..
有 的农户 没有 选用对 口有效 的防 治稻飞虱 药剂
调查混合种群虫 口密度最多 38 26头 , 最少 24头 , 0 加权平均为 18 头 , 2 0 36 比 09年同期分别增加 16 50
温度 为 2 .℃ , 25 6月份 平 均 温度 为 2 .℃ 。每 年春 56
1 发 生为害特点
11 发生面积大、 . 为害损失重 21 三 江 县 中稻 南 方 黑 条 矮 缩病 发 生 面积 00年
13 .7 a 占中稻 面积 1 .2 分蘖 期调 查 : 0 46h , 55 %, 病丛 率 低 的为 24 , 的为 8 .% , 般在 2 .5 .% 高 85 一 0 1 %~
3 .4 平均为 2 . %。成熟期凋查 : 78 %, 76 4 病丛率低 的 为 32 高 的 为 9 .%, 般 在 2 .5 ~ .%, 05 一 04 %
4 .%, 04 平均为 3 .7 03 %。病株率低 的为 25 高 .%, 的为 6 .3 , 般 在 1 .4 ~ 3 .1 , 均 为 36 % 一 58 % 42 % 平
头 , 月 7日 50头 , 8日 90头 , 9日 17 6 4 6月 2 6月 10
3 防控对 策探讨
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 采 取“ 杀灭传毒害虫、 切断毒源 , 治秧田、 治前期保后期 和治虫防病” 的防治策略 , 重点抓好水稻秧 田 期和本 田前期这 2 个关键 时期 的安全保护 , 压低传毒虫源 基数 , 降低传毒风险 , 在带毒 白背飞虱传毒前做好预
的比例高达 7 .4 从 而引发 中稻南方水稻黑条 5 8 %, 矮缩 病大暴 发 , 是历 年未 见过 的, 失率 一般 在 损 2 %-4 %, 0 - 0 受害严重的田块颗粒无收 , 给粮食的安 全生产带来 了极大的威胁 。
收稿 日 : 1—1 — 2 期 2 0 1 2 0 [ 作者简介 : 侯松德(9 1 , , 16 ~)男 广西三 江县人 , 农艺师。 ]
2 %-4 %。其 中损失率在 1 %以下 为 5 .3 a 0 -0 0 13 h,
占发生 面积 的 4 9 %; .5 损失 率在 1 %-3 %之间 的 0 - 0
为 533 h , 3 .3a 占发 生 面 积 的 5 . %; 失率 在 15 5 损 3 %以上 为 43 3h , 0 4 .3 占发生 面积 的 4 .5 ; 收 a 28 % 绝
头 、6 10头 和 一12头 。稻 飞 虱 的 发 生 程 度 为 大 发 0
进行防治 , 防治达不 到效果 , 错过 了最佳 时机 , 导致 不能很 好地 控制 白背 飞 虱 , 而 引起 病 害 流行 蔓延 从 达到大暴发的程度 。
生, 局部 特大发生。灯 下诱虫 情况 : 6月 6日 30 8
2 1 .4 1 0 12 ()
文章编号 :0 38 7 (0 10 .0 50 10 .79 2 1 )10 3 —3
广
西 植

3 5
21 0 0年 三 江县 中稻 南 方水 稻 黑条 矮 缩 病大 暴发原 因及 防控 对 策 探 讨
侯 松 德
( 西三江 县植保植 检站 , 广 三江县 ,450 550 )
2 .2 10 %。损 失 率 加 权 平 均 为 2 .% , 般 在 86 一
夏之交 , 冷暖气流交 汇于此 , 造成长时 间的降雨天 气, 空气湿度大 , 温度适宜 , 昼夜温差明显 , 有利于病 虫害发生为害。2 1 00年第 3 稻飞虱发生程度为 代 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5 6 级【 而且 白背飞虱 占 ( ) 2, 2 J
2 1 .4 1 012 ( )
12 Hale Waihona Puke 病 品种 ( 合 ) 中 . 组 集
发病重 的水稻 品种 ( 组合 ) 主要 为 : 新两优 6 、 号 洛
且 自背飞虱占的比例相 当大 , 是诱发南方水稻黑条
矮 缩病 的最 主要原 因。
优 8号、 扬两优 6号、 Q优 6 、 号 一丰 8号 、 桂丰 2 、 号 博
稻分蘖盛末期和拔节期 。 14 发病面广、 。 但发生区域性比较 明显 凡是种植中稻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南方水
稻黑条矮 缩病 , 以东南 部 浔江河 稻作 区发生 严重 , 但 病 丛率一般 在 2 %以上 ; 北 部 融江 河稻 作 区发病 0 西 较轻 , 丛 率一 般 在 5 以下 。尤 以东 南 部 沿 河 平 病 % 缓 的 占宜镇 光 辉村 、 黄排 村 、 准 村 、 皂 村 、 联 寨 古 泗 村 ; 村 乡大 树村 、 村 村 、 程 程 泗里 村 ; 斗江镇 斗 江村 、 周牙村 、 林村 、 宜村 ; 牙 沙 和平 乡 板 六村 、 平 村 、 和 青 江村 ; 溪 乡程 阳村 、 埔村 、 洞 村 ; 洲 镇 江荷 林 平 冠 丹 村、 红路 村 、 必 村 ; 江乡 三 团村 、 江 村 、 斗村 板 八 八 八 等种植 中稻的作 区发病更 为严 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