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6)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

据此完成1~2题。

1.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C 2.A3.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答案:D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4~5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解析:本题以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开发措施。

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故该地区出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该地荒漠化出现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当地人们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垦耕地造成的,故当地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该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性开发。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缓坡沟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

答案:4.C 5.A6.读图,完成(1)~(5)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酸雨性气体,其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测试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1.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下列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叙述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无关2.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3.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A.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 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 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 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4.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 全球变暖 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5.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A. 制冷业 B. 森林遭破坏 C. 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 新能源的使用6.下列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A. 太阳活动B. 温室气体C. 施用化肥D. 飞机尾气7.平流层臭氧减少将直接导致()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平流层气温降低8.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 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C. 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D.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9.下列问题不是森林减少造成的是()A. 臭氧层破坏 B. 全球气候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生态环境恶化10.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移风易俗 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11.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人口增长过快 C. 人口素质太低 D. 森林破坏严重12.南方酸雨多的主要原因是()A. 主要消费的能源是石油造成 B. 有色冶金业发达 C. 酸性红壤广布 D. 环境自净能力最差13.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B.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C.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D.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14.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题目。

学案10: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案10: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究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学习难点: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的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________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______________受损害、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和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_______________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_________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____________。

3.规模的________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______________。

【高二】高二地理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高二】高二地理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高二】高二地理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题(含参考答案)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1时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特点每一练(人教版选修6)我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土壤侵蚀与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与气候变暖2.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a、造成红潮;臭氧层空洞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洪灾增加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3.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原则()a.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和公平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d、公平、共同性和可持续性原则4.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测性,人类不应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以避免环境问题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的面貌c、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和联系的不断加强,现阶段的所有环境问题都已演变为全球性问题d.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在绿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一些城市花了很多钱把大树移植到城市里。

据统计,移植树木的成活率不超过60%,所以回答5~6个问题。

5.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的损害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6.大量移植树木对原林地可能产生的影响为()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答。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题号123456答复二、综合题7.阅读图片并完成以下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解释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选修六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单选题1.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 火山、地震频发C. 荒漠化日趋严重D. 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冰川融化B. 全球变暖C. 海水膨胀D. 地面沉降2.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回答下列各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壤次生盐碱化C. 土地荒漠化D. 气候变暖(2)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4.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 在资源短缺方面,发达国家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

B. 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C. 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主要酸雨对植物、动物等的危害D.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出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5.大气污染源不包括工业、汽车与居民生活排放出的()A. 二氧化碳B. 粉尘C. 氮氧化物D. 碳氢化合物6.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A. 制冷业B. 森林遭破坏C. 大量使用矿物能源D. 新能源的使用7.《巴黎协定》是“人类送给地球最好的礼物”。

《巴黎协定》缔约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将直接有助于()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②减轻酸雨的危害③减缓臭氧洞扩大趋势④减轻极地冰川的融化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8.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9.造成臭气层耗损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有()A. 大气污染B. 燃煤C. 氟利昂D. 滥砍滥伐10.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东南地区土地盐碱化B. 东北地区湿地萎缩C.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D.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1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7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A. 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多B. 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 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 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12.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

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

据此,完成1~3题。

1.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A极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2.“生态脚印”说明()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3.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C.资源消费量大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4.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5~6题。

5.上述资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D.人口增长过快6.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草原上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

据此回答7~9题。

7.国务院做出上述决策的原因是()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B.食用发菜等会危害人体健康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8.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开发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B.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D.增加牧场的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9.下列各项法规、通告中,惟一与国务院此通告目的不同的是()A.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B.禁止捕杀藏羚羊C.南方农田禁止捕食青蛙D.上海市限制骑摩托车进入主要市内干道北京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①无限的需求与 ② 有限的供应 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 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 严重的环境污染。
123456
2.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相对得到缓解,
其原因正确的是( D )
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 得多 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 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投入增多 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 ④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 家 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⑥发达国 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7
事件
玛纳斯 洛杉矶 多诺拉
伦敦
四日 水俣 米糠油
富山
污染 致害原因
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

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气 河谷形盆地,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 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23
123456
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
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
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

原创1: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原创1: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后治理 ❖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待环境问题,只顾自身利益, 以邻为壑,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
结果
不是消除环境污染,而是转嫁污染,促使环境 污染全球化!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邻 国加拿大,引起纠纷。
说说他们各方立场:
投资商: 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 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 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矛盾焦点在哪里?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说说你的看法?
如何兼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过程的不可逆性 规模的全球性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一)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等。
答案:C
2.下列属于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污染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还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受
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
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是由人类向土壤中排放废弃物而造成的,和植被破
沙漠正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逼 近北京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近40%
西部地区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 面积的29、5%
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 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课程标准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解析:第(1)题,因为粮食的总量=C×Y;C—粮食播种面积;Y—耕地生产率 (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所以可以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或者提高耕地生产 率的方式来提高总产量。第(2)题,对粮食需求量大量增加最容易导致人 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产生毁林开荒、过度农垦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的行为。第(3)题,图中显示,灌溉面积指数和化肥投入指数与耕地生产率 指数呈正相关,但是大量的灌溉会导致水资源更紧张,土壤盐碱化,过量 地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地板结。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生产率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练习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练习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练习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

概括起来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 A2.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土地盐碱化解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等。

答案 C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3~5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解析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答案 B4.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是( )。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②③⑥解析山地缓坡坡度小于18°(我国小于25°),可以修筑梯田。

答案 D5.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降低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全球变暖会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木的生长期提前,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

高中地理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基础夯实1.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51380036)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所以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矛盾是( )。

(导学号51380037)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答案C解析这句古训反映在环境问题上说明保护环境要从个人做起,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3.下列属于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土流失③土壤污染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植被破坏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还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是由人类向土壤中排放废弃物或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而造成的,和植被破坏无关。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5.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答案4.C 5.A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a表示资源开发,b和c表示生产活动和产品消费,d表示废弃物排放。

第5题,据图可知a阶段表示资源的开发阶段,因此只有A项说法正确。

能力提升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5年内要接受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6同步检测: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6同步检测: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记一记填一填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2.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4.全球环境变化: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1)地球自然资源总量有限,而人类需求不断增长,构成人口与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

(2)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1)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2)我国不少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环境污染。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1)表现:有些国家和地区只顾自身利益,以邻为壑,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如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

(2)结果:不是消除污染,而是转嫁污染,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特点形成原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过程的不可逆性人类具有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问题研一研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在工业社会,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可能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4)除了资源短缺之外,人类还面临哪些主要环境问题?答案:(1)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人口数量爆炸式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地理6人教新资料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地理6人教新资料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地理6人教新资料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1、(2018·郑州市高二质检)以下关于环境问题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解析:选D。

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尊重自然规律就会缓和。

2、以下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B、大气污染C、放射性物质泄漏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解析:选D。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

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

3、(2018·双十中学质检)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

4、以下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A、人口的压力过大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解析:选C。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其目的是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5、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解析:选C。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A .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 .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 .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 .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7.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 B .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C .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 D .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读下图,回答8--9题。 8.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上图不相符的是( )。 A .当捕鱼量达到C 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 .Ox 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11.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 .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C .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D .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1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A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选择题答题卡:1---5 6---10 11---12 13.下图中数字表示我国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读图分析这些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5.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 .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 .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 .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6.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14.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作业22: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作业22: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读表回答1~2题。

地区甲乙丙丁广东++++++++四川+++++++新疆+++++++山西+++++++++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阻挡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乙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由于纬度低,以及南岭的阻拦,受寒潮影响微弱。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目前仍有许多农村居民使用农作物秸秆作生活燃料。

据此回答3~4题。

3.将秸秆用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导致水土流失B.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环境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4.该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作物秸秆不能还田B.乱砍滥伐森林现象严重C.气候变化加大,降水增多D.酸雨面积不断扩大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秸杆当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

第4题,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下图为“我国主要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部分呈现)。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6.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D.全球气候变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答案 5.D 6.B解析第5题,分析关系图,东部经济地带的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有贫困县的分布;四川、贵州这些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并不少;由图可知,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多是山地分布区,或地形过渡地带,经济基础差,但自然条件并不都恶劣;由图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

课时作业28: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作业28: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基础过关]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污染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1~3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2.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大规模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3.以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乱砍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大量开采地热资源D.任意排放污水答案 1.B 2.D 3.D解析第1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2题,丘陵缓坡(小于18°,我国小于25°)可以修筑梯田。

第3题,A、B、C三项活动均会造成生态破坏,不属于环境污染。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4~5题。

4.下图中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5.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答案 4.D 5.B解析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第5题,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限时训练: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限时训练: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限时练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森林破坏2.该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干旱B.人口激增C.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渍化4.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读表完成5~6题。

5.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阻挡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9.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尾气D.建筑工地扬尘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目前仍有许多农村居民使用农作物秸秆做生活燃料。

据此,完成10~1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2012·郑州市高二质检)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解析:选D。

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尊重自然规律就会缓和。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B.大气污染C.放射性物质泄漏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解析:选D。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

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

3.(2012·双十中学质检)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

4.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A.人口的压力过大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解析:选C。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其目的是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5.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解析:选C。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6.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解析:选D。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包括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D不正确。

7.(2012·厦门一中调研)读某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社会部落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内容填入图中的空白处: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2)简要分析该部落农业生产模式导致该地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该部落应该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避免走向衰落的厄运。

解析:第(1)题,森林在原始社会中主要是作为建筑材料和燃料使用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破坏之后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第(2)题,该地是一种单一的以开垦土地为生存手段的生产模式,该模式不注意土地肥力的恢复,而耕地的自我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随着当地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如果仍然无休止地毁林开荒,会走向无地可开的宿命,最终走向衰落。

第(3)题,根据“开源节流”的方针,最终导致衰落的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所以首先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以延缓衰落的时间,其次是为燃料、建筑材料等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对于森林要采育结合,对于耕地要采取措施恢复其肥力。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①②③⑤④(2)人口的增长导致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土地的肥力不能恢复导致其利用效率低下,而土地的自然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当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超过土地的自我恢复的能力时,该地必将走向衰落。

(3)控制人口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燃料、建筑材料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森林要采育结合,不要超过其自我恢复的数量;耕地要采取措施恢复其自然肥力以提高其利用率。

一、选择题(2012·北京人大附中评估)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

答案:1.B 2.D 3.C4.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解析:选C。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

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植树造林。

(2012·西安中学质检)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

据此回答5~7题。

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资源短缺D.任意排放废弃物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B.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解析:第5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政府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的条件,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

第6题,美国和两欧同样具有几内亚比绍的自然环境条件。

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

同时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该国的困难,长期看帮助不大。

第7题,只顾自身利益而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其他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属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答案:5.A 6.D7.C二、综合题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2)M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判断。

第(2)题,M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

第(3)题,N区位于我国新疆,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3)土地荒漠化9.(2012·成都七中高二月考)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10.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AB(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A图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认真观察图片,将题目要求和图片结合起来考虑。

答案:(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2)火山爆发海啸(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