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型调查报告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在探讨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现实困境以及未来发展。

最后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了相关启示,并展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全面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为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现实困境,未来发展,讨论总结,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作用,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都成为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对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全球体系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备受关注。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在于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格局下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指导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一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项目,旨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调研、讨论和实地观察,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和理解,包括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等基本概念。

然后,我们选择了几个当代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例如贫富差距、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通过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了这些问题的现状和根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释当代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例如,在探讨贫富差距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框架。

在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弊端和改革方向。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项目,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贡献我们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探讨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丁钊,李栋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讨论的焦点性问题之一、。

此问题的讨论,首先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和反省。

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到“主体性原则”的讨论,再到国内80年代中后期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行整体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激烈论争。

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由来分析“本体论”是我国最为流行的对ontology一词的译名,但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概念。

马克思在叙述自己的哲学时,也从未正面使用过这一概念。

中国哲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不使用“本体论”这个概念的。

80年代初在讨论哲学基本问题时,有的学者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主要讲的是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主要讲的是认识论问题,而认识论是以本体论为前提的。

这样,“本体论”这个术语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从正面去使用。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在自己的哲学思考中,并没有对物质的本体论地位进行论证,这一论证首先是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来的。

列宁则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对恩格斯的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正是通过恩格斯与列宁的分析,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物质本体论获得了逻辑的统一性,并且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以自然为本体的物质本体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

而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对物质本体论的地位进行了最为系统的表述:第一,它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为是对自然对象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第二,“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等都是从物质中派生出来的;第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由此,有的学者认为教科书作为哲学的体系化,并非马克思所制订,而是苏联学者以斯大林1938年9月发表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为蓝本编写的,是“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综述及启示

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综述及启示


十年 来 国 内学术 界对 马 克 思主 义文 本 研 究的
综 述
要 对 马克 思 主义 文本研 究 进行 较 为全 面 、 观 的 客 综述 , 应从多维度人手。 本文拟从研究成果分类 、 研究 内容重 点 、 究 力量分 析等 层 面进行 剖析 。 研
( ) 一 研究成 果分 类
21 0 2年 5月
第 1 3卷 第 3期
中共云 南省委 党校 学报
T e o ra o u n nPo ic l o i e c o l f h C h unl f n a rvn i mm t eSh o o eCP J Y aC t t
M a , 01 y2 2

1 ・ 3
陈永福
赵 麟斌 : 十年 来 国 内马 克思 主义 文本研 究综述 及启 示
文本研 究方 法 、 本研究 史 、 文 文本 个 案 的研究 、 专题 史 的研究 等展 开 。纵 观这 些研 究成 果 , 年数 量 总体 上 每
呈 上 升 趋 势 ,内容 也 正 在从 宏 观 研 究 向微 观 研 究 转 变 , 明马 克思 主义文 本研 究在 国 内得 到广 泛关 注 。 说
作者 简 介 : 陈永 福 (9 1 ) 男 , 建 泉 州人 , 建 师 范 大 学 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博 士 生 , 州 大 学 学 生处讲 18一 , 福 福 福
师 。研 究方 向 : 马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 赵 麟斌 (9 6 ) 男 , 建福 州人 , 15一 , 福 福建 师 范大 学马克 思主 义 学院教授 、 士 生导师 。研 究方 向 : 博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
视 。系统 的研 究十年 来 马克 思主 义文本研 究情况 . 下一 阶段 深入 开展 文本研 究工作 具有 积极 的作 对 用。 本文从研 究成果 分类 、 究 内容重 点 、 究 力量分析 等切 入 , 研 研 深刻 剖析 目前 学术界 文 本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一 些解 决措施 。

近十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综述摘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继实践观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广泛传播,我国的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本文根据近十年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成果,着重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概念、发展、剖析以及适应现代化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对此成果进行梳理,以期获得清晰认识、发现问题、展望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非常基本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组成部分。

同时,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坚持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而且坚持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论。

除此之外,马克思首先将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结合起来,首创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主义与历史观结合,首创了唯物史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作为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哲学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一、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研究(一)对马克思物质观的解读1.对马克思物质概念的研究张瑞成,庄振华[1]通过研究马克思“博士论文” 中关于物质观思想的萌芽以及马克思在《l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运用物质观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指出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面临的问题:人在支配物的方式时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人的关系。

申庚科[2]认为马克思的物质应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局限于宏观可见可触摸的和用肉眼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物体;二是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三是蕴藏在各种制度和交换关系之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通过对物质认知的逐渐客观的把握,才能理清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发展,从而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王俊博[3]认为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才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的物质观来自于对旧哲学的批判继承,马克思的哲学不是纯理论批判的哲学,而是实践的革命的,实现了理论和现实的统一哲学。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1.调查背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高校中,有一个问题备受关注——马克思作业写得好不好?通过调查,我们希望了解当今大学生对马克思作业的认知、态度、写作困难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谈两种方式。

在问卷调查方面,我们研究了随机抽出的100名在校大学生,包括了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写作体验、方法和结果进行了量化的分析。

在面谈方面,我们找到了包括学生、教授、老师、专家等在内的不同群体的代表,以便获得更深入的关于“马克思作业”问题的信息。

3.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缺乏充分认知。

令人担忧的是,过多的抄袭和不充分的准备不仅损害了马克思作业的学术价值,更导致学生自身在学术方面的成长受到了削弱。

面谈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足是导致马克思作业写的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们缺乏深入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没有合适的指导和帮助,这导致了很多马克思作业的原创性和深度不足。

4.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和调查,我们发现了几个缓解马克思作业写作困难的潜在的切入点。

首先,学校应该提升学生的马克思思想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马克思理论认知水平;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作业的指导与监管,以保证其学术价值; 最后,学生们也应该主动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学习掌握马克思理论,例如翻阅相关名著,对马克思思想的思考。

结论: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作业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思想内涵。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下,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作业,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水平,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和 发展 的重大 问题 。学 界 对传 统 “ 三分 法 ” 思 , 反 主 要 可 以概 括 为三个 方面 : 第一 ,三分 法 ” 能 涵盖 马 克 思 主义 理论 的全 “ 不
在《 杜林论 》 , 格斯 在 系统 阐述 马 克思 主 义哲 反 中 恩 学、 政治 经济学 和科学 社会 主义 的同时 , 深刻 阐述 也 了它 们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 , 同样 , 宁在 《 列 马克 思 主义
主 义 的 整 体 性创 新 奠 定 了基 础 。
[ 关键 词 ] 克 思 主 义 ; 马 中国化 马 克 思 主 义 ; 体 性 ; 述 整 综 [ 图分 类 号] 8 中 A1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62 0 12 1)4 00 5 17 —17 (0 00 —02 —0
第三 ,三分法 ” “ 的理 解 模 式 不利 于 完整 准 确地
出其 中的要点 , 以求 帮助 人们 分 门别类 地 深 入 马克
思 主义 的主要 内容 。实 际情 况 是 , 马克 思 主义 应 该
把握 马克思 主 义理 论 。有 学 者认 为 , 体性 是 马 克 整
思 主义 的根 本属 性 , 马克思 主义 的本 质 、 义和精 神 要
其次 是从 马克 思主义 的本 质 出发理解 马克思 主
义 的整 体性 。很 多 学 者认 为 , 学把 握 马 克思 主 义 科
整体 性 , 须首先 把握 马克 思 主义 的本质 , 必 马克思 主
分法 ” 以把 握各个 组成 部分 为 目标 , 以致 淡化 了 马克
思 主义 的理 论性 质 , 以致“ 马克思 主义在 不知不 觉 中
第二 ,三分法 ” 理解 模 式 不符 合 经典 作 家 的 “ 的 本 意。我们 知道 , 教科 书 中“ 三分 法 ” 的理解 模 式 有

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第一种观点认为 , 分 析 的马克思 主义从 形式上 看是
分析哲学和马克思 主义研究结 合所 产生 的。 第 二 种 观 点认为 , 从 广义上说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运用 了西 方的非 马克 思 主义 社 会 科 学 和 哲 学 中几 种 思 潮 的 思 维 方 法 ; 从 狭 义上 说 , 分 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不仅 包括 分 析 哲 学 , 还 包 括 分析哲学方法在 内的 , 能够使 表述更 为精确 、 论证 更加严 谨 的方法 。 第 三种 观点认 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 由于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自身演化 的内在逻辑结果 。_ 4 2 . 分 析 的马 克 思 主义 的归 属 。 关 于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 是 归 属 于 学 派 还 是 思 潮 , 国 内基 本 上 有 两 种 看 法 。 第一种看法认 为 , 分 析 的马克思 主义 都是用 分析 的 方 法来研究 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命 题 ; 这一 学派具 有稳定 的成 员 ; 他 们 不 仅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价 值 评 价 有 类 似 的 看法 , 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相似的主张 。 第 二种 看法认 为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只是一种思潮 。
关键词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 来源; 特征 ; 研 究内容 ; 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B 0 8 9 文献标识码 : A
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 是 2 O世 纪 7 0年 代 在 西 方 国 家 , 主要 是 英 美 国家 兴 起 的 又 一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潮 。 … 国 内学 术界 对分 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研 究 始 于 8 0年 代 中后 期 , 直 至 1 9 9 2年余文烈 的《 分 析学 派的马 克思 主义》 一 书才对分 析 的 马克 思 主 义进 行 了全 面 的 介 绍 , 使 得 国 内 学 者 对 于 这一 思潮 有 了较 为全 面 的 了解 。本 文 全 面 梳 理 了 国 内 学 者就分析的马克思主 义的来 源 、 归属 、 特征 、 研 究 内容 以 及这一思潮的总体 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研究 。通过这 次梳 理有利于我们客观地掌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解读 马克 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进步 与不 足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深 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 从 而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繁荣和发展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 归 属及 特 征 1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关于分析的马克 思主 义的来源 , 国 内主要 有三种 代 表性观点 。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了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为基础,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探讨,比如马克思对自然的辩证法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等。

还有一些学者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当代环境问题相结合,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环境保护领域,一些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方面,一些学者也借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还表现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

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借鉴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

在实践应用方面,一些学者也积极参与到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关的政策制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中,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解尚存在局限性,未能充分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些学者在实践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学者在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更加深入地加强理论和方法的交流与整合。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的文章。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主题内容。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的意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的新进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做了总结。

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解,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研究文献综述, 理论基础, 当代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实践, 应用, 新进展, 现实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生态学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和指导原则。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的意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的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生态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多样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这种看待世界的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生态学领域提供独特的思考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观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也必须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综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综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综述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缘由、进程及经验、理论成果等方面,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综述,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特点与走向等进行分析、展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并不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状况如何,其与中国社会政策选择和现实问题解决的关联等等,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综述,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总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并且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于抗日战争初期提出来的。

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根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于本世纪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作为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中心任务重新提了出来。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长篇报告。

这一著名报告的第七部分,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他以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历史经验为鉴戒,以抗日战争初期我们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右倾错误为鉴戒,深刻地指出:“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形式方面就是使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中国形式的马克思主义, 赋予它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在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深入理解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综述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新动向和重要成果,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认识。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21世纪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丰硕,学者们在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的也使历史唯物主义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现实。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变革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当代社会变革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和规律,这也促使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更加接地气、贴近当代社会现实。

学者们开始从当代社会转型和全球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变革的关系,使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争论的深化。

随着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逐渐深入,历史唯心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也日益加剧。

学者们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争论的深化研究,不仅使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更加完善和丰富,也加深了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否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研究。

21世纪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变,学者们开始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和社会调查,来验证和充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使历史唯物主义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以上几点表明,21世纪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和发展态势,为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和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形式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也更加注重表现在多元化和包容性上。

《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研究综述

《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研究综述
PARTY&GOVERNMENT
FORUM
综述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王 玉
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在 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 与之相应,《新青年》研 究颇具规模,成果也较丰富,学者 们从思想、文化、文学、报刊等不同 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在介绍《新青 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时, 大多会提到6卷5号集中、系统地传 播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意义。《新青 年》6卷5号出版于1919年5月,本期 杂志刊登了7篇专门介绍马克思及其 学说的文章,其中包括李大钊的名 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因此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专号”。 现将有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整体研究的视角 把《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 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论文不 多,较早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其实际 出版时间。1960年8月4日,刘维在 《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个必要 的“考据”——关于〈新青年〉六 卷五号的出版日期》。他根据《民国 日报》刊登的广告,认为6卷5号《新 青年》出版于1919年9月;又依据李 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引用了1919年8月3日出版的《每周评 论》第33号的内容,提出该文直到 8月份仍在写作中。2009年,杨琥在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 文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谈〈新青 年〉6卷5号的编辑和印行》一文中 通过考证,将《新青年》6卷5号的出 版时间具体到9月初即9月10日之前,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视角 要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新青年》的历史地位是绝对不
58
党政论坛 2018年11月号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PARTY&GOVERNMENT
FORUM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模块一:研究概况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位,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直接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命运,同时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总体来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讨论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

这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前提性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观点各异,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完成的革命。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当代价值的原因。

虽然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当代价值这一点上观点一致,但对这一价值存在的依据却有不同的认识。

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体现。

学者们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现实,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批判力。

许多学者强调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批判精神。

四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途径和原则。

五是关于今后应如何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同时,学者们一致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来实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克思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模块二:论点摘要一、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是以“前康德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没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只是注意了其中一些局部的、个别性的关系,这就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基本观点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摘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维系我国社会稳定,承继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思想保障。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信仰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述,为了解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寻研究取得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综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步入了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紧随而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信息网络化,而且也引发了社会意识与思潮流派的多元化。

给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价值观、文化、制度都在不断碰撞中交融,致使了信仰的多元化。

因此,对近几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为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从国外关于信仰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为首的宗教信仰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另一部分是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虽然研究内容与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其思维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对于大学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为首的信仰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外在信仰方面的研究论著较为丰富,尤其是西方国家关于宗教和神学的信仰两方面,所以国外的信仰教育大多带有宗教色彩。

在信仰方面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做出了大量深入而有益的探索。

其中代表人物为马克思·韦伯,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宗教观念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英国塞缪尔·斯迈尔的《信仰的力量》论述了一种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近 五年 来 , 于 马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研 究一 关
直是 国内理 论 界 的热 点研 究 问题 ,取 得 了很 多 的研究 成果 。梳理这 些成果 , 对于 我们进 一步深 化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研究 有重 要意义 。

化 、马 克思 主义运 用 的 中国化 和马 克思 主义 创 新 的 中国化 。 唷 的学者认 为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 H “

和时代化 ,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 起的 ,单讲历史过程或单讲学科成果都不能 的理论 创新 。【 的学 者认 为 , 唷 马克 思 主义 中 国 全面 反映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此 , 的研究 者 对 有 已经进 行 了这 方 面 的探 索 。有 的学 者 认 为 , 第 化 ,具 有三 层 内涵 ,即马 克思 主义 传播 的 中 国
化 ” 实是个 中性 的命题 , 其 就是说 它 不包 含着 价 值判 断 , 只要将 马克思 主义具 体 地运 用 到 中国 , 或 者 说 凡 是 在 中 国这 个 境 域 里 实 践 马 克 思 主
义, 就是在 进行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5 1 有 学 者 主 张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是 一 个 过 程 。如有 的学者认 为 ,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一 “ 是 个对 待 马克思 主义 与 中国实 际关 系 的总 体性 概 念 ,它包 含 了马克 思 主义必 须在 中国具 体化 和 中国实 际必 须 马克思主 义化 的双 向互 动过程 。q 『 有 的学者 认为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实 质包 括
国化 就是 马克思 主义 在 中 国的具体 化 、民族化
究 中 国国情 的基础 上形 成 中 国化 马 克思 主义 理 论成 果 的过 程 。1 的学者认 为 , 8 1 有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内含 马克 思主 义 的民族 化 、马 克思 主义 的

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研究综述
观 点 二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两 大 理 论 成 果 就 是 毛 泽
究 的 必 然 前 提 , 是 深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的 基 础 。 也
对 此 . 年 来 . 术 界 从 不 同 层 面 和 角 度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近 学 国化理 论 成 果 的基 本 内容 进 行 了研 究 , 得 了重 要 成果 。 取 本 文 拟 对 近 十 年 ( 0 O -2 0 年 ) 国 内 关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2 0 - 09 来 中 国 化 理 论 成 果 基 本 内 容 的研 究 成 果 进 行 简 要 的 梳 理 和 评 析 . 便进 一 步 深化 研 究 、 进 实践 。 以 推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 就 是 将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同 中 国 具 体 实 际 相 结 合 。 探 究 和 理 清 在 这 种 结 合 中 产 生 的
重 大 理 论 成 果 的 基 本 内容 ,是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研
和 经 验 总 结 . 中 国 共 产 党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 马 克 思 列 是 是 宁 主 义 同 中 国 的实 际相 结 合 的第 一 次 飞 跃 的理 论 成 果 , 是 以 新 民 主 主 义 理 论 为 核 心 。 邓 小 平 理 论 是 马 克 思 列 宁
结 , 的 主 要 创 立 者 是 毛 泽 东 . 们 党 把 它 称 为 毛 泽 东 思 它 我
东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20 # , 锦 涛 同志 在党 的十 七 大上 作 了题 为 《 举 07 胡 高


两 大 理 论 成 果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思想体系,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各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等核心内容。

他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化。

在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数理逻辑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解释。

而在当代,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如结构主义、语言学、文化研究等。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也有所转移。

传统的研究主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而现在的研究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许多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现象的结合研究,探讨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思路。

面对当代社会巨大的变革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是现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人才,提高新闻传播人员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综述,旨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的理解,促进学术界和社会对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及其价值、功能以及新闻事业的根本原理和基本立场的总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性、原则性和国际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正义、真实、客观、全面为价值追求,以服务人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使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立场和观点的原则性。

第二,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

坚持社会责任性和社会效益性。

第四,坚持从事实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五,坚持国际视野,关注国际新闻事业的全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研究一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传媒业的蓬勃兴起,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新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内容的优化。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更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实践。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整合和共享各种教育资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综述.

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综述.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2016学年度第1学期教育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张睿波学生学号:20130712310043年级专业: 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摘要:哲学应是人们为了认识自身与世界而生的学说,本质在于“认识”。

无论人在历史中如何用自我的头脑编织出神、妖魔、天使或者精神的幽灵,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符合人的且是具体的人的才能切实的引导人。

任何脱离具体历史的,都将在自我构建的狭小中死亡。

而人类自我引导和发展的关键便在于“认识”。

尤其是当今中国,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出现问题、精神文化即丰富又混乱的时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人和社会走出困境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特质社会的意识形态阵地的问题,还关系到人自身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哲学方向、认识论研究前言“幸福才是目的,哲学只是一种工具”——维尔·杜兰特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历经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古希腊时期,哲学是本体论学说;中世纪的欧洲哲学苟活于神的阴影下;近代欧洲,哲学转变为认识论学说,而在德国古典学派黑格尔那里哲学则是方法论。

哲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便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人所用拥有的最珍贵的宝石,是一切科学学说的始母。

但是,和所有母亲一样,当自己的孩子长大吸收完养分后便会扭头离去、甚至还会反加鄙视,这便是哲学的现状。

有人说哲学死了,死在它本身的宿命里。

当我们试图去把握这个世界,当我们企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时,于是哲学誔生了,然而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无力时,当我们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我们的视域时,哲学就无可避免的死了。

我们只能活在我们的世界。

固然,哲学有其双重性,来源于人,是关于人和世界的学说。

但是当人类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未知、或者面对康德“不可知”的鸿沟时,人类深深的为自己经验的局限与狭小所挫败,那么哲学追求的是什么?引用《哲学的故事》中的一句话“幸福才是目的,哲学只是一种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报告题目:水资源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学校名称:南华大学小组成员:钟日新郝晏葶胡缘王启源魏玉博专业班级:计算机类2班指导老师:朱忠祥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2015年5月目录1.选择调查水污染原因…………………7-82.研究水资源污染现状综述……………8-113.研究水资源污染的成果………………11-134.水资源污染研究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13-15 5.研究水资源污染的体会收获…………15-16调查照片我们在激烈的讨论问卷的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我们邀请同学来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组员分工1.选择研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组长)钟日新2.研究水资源污染现状综述……(组员)胡缘3.研究水资源污染的成果………(组员)王启源5.水资源污染研究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组员)郝晏葶5.研究水资源污染的体会收获…(组员)魏玉博一选择研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可笑又悲哀的故事,一辆拖拉机在葛洲坝水库因没油而熄火,司机看见水库里成片浮油的水,便用水桶舀起浮油灌入油箱,拖拉机竟突突地开走了。

由此可见,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我市位于九龙江下游亚热带季风区,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10年前,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挑到饮用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却日益严重,如今我市大部分河水已不能饮用,个别河流连供洗涤之用都不能,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只能靠自来水厂供应,一度水一块五毛钱,个别地方还超过二块钱,水污染已向人们敲响详尽。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

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50%到60%的重量是水份,儿童体内水份多达80%。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淡水中,可直接饮用只有0.5%。

所以说,水是人类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

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气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

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也许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但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

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

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只有更好的利用水资源,研究水污染,才能更好的维护水资源平衡。

二研究水资源污染现状综述水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生态文明问题研究的新热点。

2008年,马存利在《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构建》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水生态文明的概念。

一是从水与水关系的视角,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水生态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从人与水关系的哲学范畴体现人类文明进步。

唐克旺指出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方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生效友认为水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社会的必然反映,既要预防水对人的危害,也要杜绝人对水的伤害,实现人水和谐。

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界定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水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是从水生态文明与水生态保护关系的视角,研究提出水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生态文明包含人水和谐及水生态系统健康两方面内容,狭义的水生态文明仅指水生态系统健康。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于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因此,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但也有学者提出: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粮食、水安全保障难度大,单纯追求水生态系统良好并不能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钟玉秀论述了水生态文明的系统性特征包括:在观念上突出人水和谐共处;在实践中强调水资源保护和社会建设双重责任;在目标上追求人的福利和水环境权益共同提高。

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人类发展这个主题,水生态文明只能是一种抽象的讨论。

三是从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认为水生态文明应涵盖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关系。

王建华、胡鹏认为水生态文明在自然环境系统一端表现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在经济社会系统一端要求以水为载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明化。

左其亭提出水生态文明是人类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

王文珂对水生态文明的界定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发展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优点: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观点。

缺点:没有对其内涵做进一步解释,后面的解释是别的学者总结而来。

水生态文明的提出缘起于水利部门及其一些官员学者对现代水利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规划与探索。

2011年,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在贵阳等地举办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发展论坛”,讨论提出水利风景区助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战略。

201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被确定为第一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至此,水生态文明就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题的形式被提出。

水生态文明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水利的内涵,体现着“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谐统一的现代水利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突出表明: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优点:不仅提出了水生态文明的观点,而且还在不久就确定了水生态文明的试点城市,执行力很高。

缺点:此次试验范围较小。

2013年1月,孟伟、范俊韬提出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理念,认为要以流域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为对象,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基础上,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久之后,白丽分析研究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水资源变化的特点及问题,提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优点:有了清晰的对水生态文明处理的思路,并且分析了个别城市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缺点:此次的研究具有针对性,所以提出的对策和建设的方法并不具备普遍性。

陈明忠认为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就无法化解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其他矛盾,因此,必须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框架下,协调推进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点:更进一步的剖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水生态文明的问题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突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

缺点:没有更进一步的提出针对措施,和解决方法。

三研究水资源污染的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提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

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则是“水的世纪”。

但是我国却是个贫水国家,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此外,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所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过研本次究学习后,我们在一起讨论并分析总结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工业生产中排除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2.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

猥琐有污染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重要。

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他人介绍,我们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

人们在洗澡,洗衣服,西菜市,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淡水中无机盐,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通过本次研究学习,我们对保护水资源提出以下建议:1.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2.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建议化工厂等工业生产厂,更新设备,提高污水,废渣的直隶小锅,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7.“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注意不要再污染其他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8.政府可以增加水资源收费范围,提高收费价格。

9.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是排污费远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

10.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并且加强对地习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的惩罚力度。

并且通过本次研究学习,我们深刻了解到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一粒沙里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个天堂,一滴水里有无尽的幻想,水资源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保护。

四水资源污染研究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当前水资源污染存在的重大问题有:1.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已经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的严重。

2.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我国被污染的海域大都分布在沿海城市的近海岸。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近年来,由于营养物过剩,我国沿海的赤潮也偶有发生,近海海域污染呈现扩大的趋势。

3.地下水资源水质不断恶化由于过度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过渡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地面塌陷;并且我国的地下水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