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在于《1965眼中的巴黎》的6部短片都是在导 演成名之前或刚成名不久、未达颠峰期所拍的短 片;导演们全都是以巴黎﹝自己所在的城市﹞为 背景,而以表达自己的电影理念为主要目的,所 以格外能令人感受到清新的创作气质﹝即使在40 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如此﹞;现今这类影片则 不然,集合已成名的国际大导拍短片集,说穿了 不过是想花小钱请大导拍片,背后总脱不开浓浓 的行销策略及票房利益的考量,纵然其中不乏惊 喜,但那种《仅仅为了电影本身而拍》的创作精 神到底是再也见不到了 。

1958年是“新浪潮”的诞生年,有两部处女作问 世:特吕弗的《淘气鬼》与夏布罗尔的《漂亮的 塞尔日》;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吕 弗凭《四百下》在当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新浪潮”电影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 《四百下》(1959)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 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他信奉 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 连续性的事件的组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 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 节。
第三节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 (LEFT BANK GROUP) “左岸派”的概念最早由《正片》杂志的罗热· 泰 耶尔提出,因与“新浪潮”同时出现,故经常与 新浪潮并提。由于左岸派导演中有有许多是“新 小说”流派的作家,故左岸派也称“新电影”。 是1950年代末与“新浪潮”同时出现在法国的一 个电影流派,因主要导演都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 (即南岸)拉丁区的文艺社团活动而得名。以阿 仑· 雷乃、瓦尔达、罗伯 - 格里叶等为代表。他们 的影片更着重于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本 身,很少直接表现浪漫主义的抒情主题;更多地 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验。



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 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 吕弗走得更远,著名的《精疲力尽》(1959)就是其 创作风格的最好体现。 “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 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 的第二次兴起。像瑞典导演英格玛· 伯格曼,意大 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 的影响。大部分影史家都以1964年作为法国新浪 潮的终结,主要观点是,新浪潮电影的形式和风 格,已广泛地渗入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

第五节 观摩

六位新浪潮导演【眼中的巴黎】 (1965) 1965年六位法国新浪潮导演以巴黎为背景拍摄的短片 辑,这六部在10~20分钟之间的故事,都表现出一種幽渺 的忧伤与失落的哀愁,反映了60年代巴黎充满挫折和压抑 的伤感,影片毫不意外地预见了1968的五月革命。 新浪潮導演們人人各據一方,引領風騷數十年,別說影評 論述多如牛毛,光是片單就看不完,若是貪心一點,想在 一部片中盡窺新浪潮精華﹝甚至盡得新浪潮風流?﹞,恐 怕非「1965眼中的巴黎」﹝又譯「……看巴黎」或「巴黎 見聞」﹞一片莫屬了。 。

05· 蒙帕那斯立瓦勒广场(Montparnasse et Levallois),15分钟,戈达尔导演。来自加 拿大的女人莫尼卡周旋在两个巴黎男人伊 凡和罗杰之间,一次她发现将写给他们的 情书寄反了,于是她分别赶去堵漏,两个 男友原本已经原谅了她,但当她想用肉体 讨好时,男人们都勃然变色,将她驱逐出 境。这个虚伪的女人原来并没有装错情书。

06· 耳塞(La Muette),16分钟,克劳德· 夏 布洛(Claude Chabrol)导演。一名中产家 庭少年(Gilles Chusseau)从放学回到家中 就没有耳根清净过,撞到父亲跟女佣调情 被责,晚餐时父母东拉西扯,入夜还要为 琐事吵嚷不休。在暗中做出一些反叛行为 后,他找了副耳塞来阻绝家庭噪音。这一 戴响动没了,母亲摔在楼梯口,也没了。
“左岸派”作家电影导演 :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 马里安巴德》。 阿涅斯.瓦尔达 ——《幸福》,《女人们》 路易.马勒 ——《通往死刑台的电梯》, 《鬼火》, 《拉孔布· 吕西安》 。

第四节左岸派电影的特征
1、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电 影,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 2、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着重描写人物内心的活动上, 对外部环境则采用纪录的方法。 3、 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仔细 雕琢。 4、他们的是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左 岸派”又被电影又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 意既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 5、影片十分讲究个人风格。

圣杰曼得佩区(Saint-Germain-des-Prés),18分钟, 尚· 杜歇(Jean Douchet)导演。美国女大学生凯瑟 琳(Barbara Wilkin)在巴黎街头邂逅男子尚· 雷蒙 德(Jean-Pierre Andréani),两人回到雷蒙德的住 处共度良宵。次日中午雷蒙德要急着赶去接机, 好不容易才打发走凯瑟琳。隔天下午,凯瑟琳去 上人体写生课时,一名陌生男子(Jean-Fran?ois Chappey)始终纠缠着她,当她架好画板,竟然发 现……于是凯瑟琳跟着陌生男子回到家中,终于 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他们的影片更着重于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 心理过程本身,很少直接表现浪漫主义的 抒情主题;更多地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 验。
“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作有《广岛之恋》 (1959)编剧玛格丽特· 杜拉斯,和《去年 在马里昂巴德》(1961)编剧是罗伯 - 格里 叶。两片的导演都是阿仑· 雷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当时安德烈· 巴赞(Andre Bazin)主编 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 夏 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 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 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 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 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 等等,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 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 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法国新闻界把1958年到1959年突然涌现出的不知名的青年 人竞相拍摄电影的热潮称为“新浪潮”。1959年,24名青 年人拍摄成了他们的处女作,1960年,又有43名青年人成 为电影导演。这批青年导演被称为“新浪潮”导演,他们 拍摄的电影被称为“新浪潮”电影。后来,新浪潮电影被 广义地用来指称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进导 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语法的故事片。法国新浪潮电影的 兴起与《电影手册》关系重大,新浪潮主将特吕弗、让— 吕克· 戈达尔等都是此杂志的主力影评人。新浪潮导演主 张把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并且十分注重娱乐性,追 求刺激感官的内容,他们设法缩短拍摄周期,缩减制片成 本。艺术上追求适度的创新,多用长镜头手法。
第十二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电影
第一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 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 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 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 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 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 电影,即“左岸派”。 “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 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像瑞典 导演英格玛· 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 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附:法国新浪潮代表作:


瓦尔达的《短角情事》(Pointe courte, La ,1956) 路易.马勒的《死刑台与电梯》(Ascenseur pour l'echafaud,1958) 夏布洛尔的《表兄弟》 (Les Cousins,1958) 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1959) 特吕弗的《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 戈达尔的《精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 Breathless,1960) 夏布罗尔的《漂亮的赛尔日》(Le Beau Serge,1958) 特吕弗的《吉姆和朱尔》(Jules And Jim,1961) 戈达尔的《女人就是女人》(Une Femme Est Une Femme,1961) 瓦尔达的《五至七时的奇奥》(Cleo de 5 a 7 ,1961) 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nnee Derniere

北站(Gare du Nord),16分钟,尚· 胡许(Jean Rouch)导演。情侣尚· 皮耶(Gilles Quéant)和欧 蒂乐(Nadine Ballot)都是奔四的小职员,他们住 在巴黎火车北站附近公寓里,欧蒂乐厌倦一成不 变的低品味生活,大清早起来就数落尚· 皮耶无能, 还流露出分手的念头,两人吵了一架,欧蒂乐负 气去上班。途中险些被一开车男子(Gilles Quéant) 撞到,这个富有而神秘的男子似乎正好可以满足 欧蒂乐的愿望,但当他要求欧蒂乐跟自己私奔被 拒后,居然做出了令欧蒂乐完全意料不到的举 动……

新浪潮总是逼问观众:“电影是什么?” 每次看完法国新浪潮导演的电影,心里总是会浮现上面这个问题。 新浪潮导演们人人各据一方,引领风骚数十年,别说影评论述多如牛 毛,光是片单就看不完,若是贪心一点,想在一部片中尽窥新浪潮精 华﹝甚至尽得新浪潮风流?﹞,恐怕非《1965眼中的巴黎》﹝又译 《……看巴黎》或《巴黎见闻》﹞一片莫属了。 《1965眼中的巴黎》是由六位新浪潮导演每人各拍一部15分钟左右的 短片集合而成,依序为:尚-杜歇、尚-胡许、尚-丹尼尔‧保勒、侯麦、 高达以及夏布洛。这类集合新导演的拍片企划制片如今已是司空见惯, 但我想没有一部重要性会比得过这一部,即使是《十分钟前》、《十 分钟后》这些集合全球名导的片子。

04· 星星广场(Place de l'étoile),15分钟,艾瑞 克· 侯麦(Eric Rhomer)导演。衣着讲究的尚· 马 克(Jean- Michel Rouzière)每天都要拿着把雨伞 穿过星星广场到服装店上班。那天他很倒霉,在 地铁被女人踩了一脚,出来撞着个醉汉(Marcel Gallon),尽管他道了歉可醉汉还是不依,争执中 醉汉倒地不起,尚· 马克大惊,赶紧溜掉……两个 月后,他在地铁遇到那人正在跟别人争吵,那人 看见他后,竟突然偃旗息鼓了。

左岸派在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 面比新浪潮又进了一大步,并吸纳了伯格 森的直觉主义与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由 于他们与新浪潮电影导演的风格非常接近, 有时也被归于新浪潮电影名下。但“左岸 派”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 然而,由于 1959 年《广岛之恋》的出现正 好赶上“新浪潮”的幸福之年,因此,人 们便把它看作“新浪潮”的一部分。

第二节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一、强调主观现实主义, 二、反传统,具有叛逆精神。 三、呈现一个破碎的世界观,深受存在主义 哲学影晌。 四、强烈的文学艺术倾向。



新浪潮“四大主将” : 1、让—吕克.戈达尔——1959年以《精疲力竭》一 片震惊了世界影坛。1965年《狂人皮埃罗》。自 此以后,才华横溢的戈达尔开始一部接一部的不 停推出他的作品:短片、长剧、录相、电视片、 商业广告,甚至还有MTV。 2、克劳德.夏布洛尔 ——1958年《漂亮的塞尔 日》。《耳塞》(短片),《双重诡计》 。 3、弗朗索瓦.特吕弗 —— 《四百下》 1959年戛纳 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巴黎最后一班地铁》 4、埃里克· 侯麦——《狮子星座》, 《星星广场》 (短片), 《六个道德故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