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

合集下载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1. 引言1.1 介绍法国“新浪潮”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股电影运动。

这一电影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传统电影语言的颠覆而闻名于世。

法国“新浪潮”影片通常为黑白电影,情节多为现代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冷峻观察和挖掘。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导演多为年轻且具有个性化风格的导演,他们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传统电影形式的挑战和创新。

这些导演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德米、克洛德·沙布罗尔等。

他们的作品轰动影坛,成为当时电影界的一大亮点。

法国“新浪潮”电影深受欢迎,在国际电影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和风格,对当代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性和表现形式上,还在思想和社会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意义。

法国“新浪潮”电影作为电影史上的一大重要篇章,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和研究。

1.2 概括“新浪潮”电影的影响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这一电影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对当时的法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电影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浪潮”电影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语言形式,大胆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导演风格,引领了电影艺术的革新。

“新浪潮”电影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化问题,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呈现,引发了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新浪潮”电影的多元化表达和对传统电影形式的挑战,为当代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国际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浪潮”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念,影响了整个电影界,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2. 正文2.1 导演风格的个性化表现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而闻名。

这些导演在影片中展现了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注重于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常常打破传统的电影拍摄手法,采用自由、直观的手法来呈现故事和人物情感。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新浪潮法语:Nouvelle Vague,英语:New Wave来自法语La Nouvelle Vague,意为“新的波浪”的意思,特指从上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发生的一场电影运动,后来“新浪潮”一词被广泛用于其他电影史上其他国家在二战之后兴起的新兴电影运动。

来历新浪潮”这个词最早来自法国女记者弗朗索瓦丝·吉罗(Françoise Giroud)于1957年10月3日发表于法国时事周刊《快报》(L'Express)的一篇以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的文章,这篇名为《新浪潮》的文章是改期《快报》周刊的封面文章,文章中将二战后新一代法国青年统称为“新浪潮”。

之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影评人皮埃尔·比亚尔(Pierre Billard)于1958年2月的《电影》(Cinéma 58)第一次运用到电影批评中,在文章中,比亚尔列举出一个法国青年导演的名单,名单上有22位新导演,在文章的末尾,比亚尔不无感慨地写到:“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但法国新浪潮运动,一般认为是从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出现的一批法国青年导演为标志,从此人们将这批青年导演通称为“新浪潮”一代。

这些由不知名的年轻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方法,带给法国电影一种清新的气息。

这时几乎所有第一次参加拍片的人都被戴上了“新浪潮”的帽子。

就连阿仑·雷及拍摄的《广岛之恋》也被算作了“新浪潮”的影片。

1959年,特吕弗拍摄的《胡作非为》获得了虽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从此确立了新人的地位。

从1958年一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200多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

真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汹涌潮流冲击面来,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它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同时,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的面貌。

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被载人史册。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 新派
• 其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得名 • 侧重人物内心描写的倾向,可以说是 法国五六十年代“先锋派” •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 • 弗洛依德——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 力图表现摆脱一切理性、法律、道德 和习俗的约束的人的真实 • 萨特——存在主义,突出了精神的痛 苦与丑陋。表现在人与物、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布莱希特:力图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 现,以沟通内心的幻象。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新浪潮”名称
•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从未见过有像这样一 次,又这么多人共同参与到一场电影革新运动中来) • *新浪潮: 又称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 法国新闻界把 1958至1959年间突然涌现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竞 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之为“新浪潮”。后来,“新浪潮 电影”一词被广义的用来指称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 特别是由新晋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 片 *作者电影: • 戈达尔:“拍电影,就是写作” • “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要成为影片的制作 者。”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 征
• 主题: ①偏爱回忆、遗忘、记 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 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 智过程搬上银幕 ②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 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 致比较
• 1.成分: • 新:大都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员 • 特吕弗、戈达尔、夏布罗尔、里维特、卡 斯特 • 左:聚集在塞纳河左岸“门阶出版社”这一 左翼作家团体的周围的一批文人 • 作家:杜拉、罗伯特-格里叶; 戏剧家: 雷乃、亨利·高比尔; • 记者:阿尔芒·卡蒂; 摄影师:阿涅 斯·瓦尔达 • 电影人:克里斯·马克(只此一真正电影 人) • (“左岸派”导演的文化修养要比“新浪潮” 导演高)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摘要】法国“新浪潮”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股电影运动,对整个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新浪潮”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对电影语言的革新和对主题和题材的挑战。

影响和特点方面,新浪潮电影采用了新的叙事方式和摄影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语言规范。

导演们的创新风格也使他们成为当时的先锋,其作品更具现代感和个人色彩。

最终,新浪潮电影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许多后来的导演都受到了其启发,其持久影响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深入分析新浪潮电影的特点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电影运动对当代电影的重要性。

【关键词】法国“新浪潮”电影、背景、影响、特点、导演风格、创新、叙事方式、突破、电影语言、革新、主题、题材、挑战、影响力1. 引言1.1 介绍法国“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1960年代初在法国出现的一股电影运动,这一运动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新和变革,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新浪潮”电影通常以其大胆的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闻名,吸引了大量观众和评论家的关注。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德米等知名导演。

他们通过对电影语言和传统叙事方式的挑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风格,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法国“新浪潮”电影常常涉及现代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挑战。

这些电影对主题和题材的选择非常大胆,展示了这一时期导演们的独特视角和创作才华。

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影响着当代电影的发展。

1.2 探讨“新浪潮”电影的背景“新浪潮”电影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法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电影产业陷入了一种僵化和保守的状态。

当时的主流电影受到商业压力和政府审查的限制,导致了电影创作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年轻的新锐导演开始挑战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探索更为自由和独立的创作方式。

世界电影史系列(八):法国新浪潮

世界电影史系列(八):法国新浪潮

世界电影史系列(八):法国新浪潮世界电影史:法国新浪潮《广岛之恋》电影资料《四百击》又叫《胡作非为》电影资料1958年当克罗德·夏布洛尔的影片《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什的影片《我这个黑人》等,一批较新颖的影片纷纷出现在法国银幕上的时候,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支记者法朗索瓦兹·吉鲁,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来谈论当时的法国电影。

这些由不知名的年轻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方法,带给法国电影一种清新的气息。

这时几乎所有第一次参加拍片的人都被戴上了新浪潮的帽子。

就连阿仑·雷及拍摄的《广岛之恋》也被算作了“新浪潮”的影片。

1959年,特吕弗拍摄的《胡作非为》获得了虽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从此确立了新人的地位。

从1958年-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200多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

真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汹涌潮流冲击面来,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它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同时,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的面貌。

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o“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被载人史册。

然而,由这么多积极热心的人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肯定会形成一种混杂的创新,即相异的追求,不同风格的创新。

既然汇合成一股“浪潮”,就必须有其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就是,他们一致地反对当时流行的所谓“优质电影”。

这种“优质电影”实际上是一种被大众兴趣所左右的,按照陈规俗套制作的商业影片.。

面这一时期的电影新人们则是要以一种艺术趣味来替代商业趣味。

他们声势浩大的奋起推翻和打碎旧存的制片秩序。

这一次运动对商业电影的确形成了极强烈的冲击。

所谓“新浪潮”,可贵之处关键在于“浪潮”二个宇。

综观世界电影史,从未见过有像这样一次,有这么多的人共同参与到一场电影革新运动中来。

然而,有着共同的敌人并不能说明有着共同的美学观念和美学追求。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 通过声音强调电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03
法国新浪潮的主题与社会影响
法长经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如《四百击》中的让-皮埃尔·利奥内尔
• 如《精疲力尽》中的让-保罗·贝尔蒙多
对青春期的描绘
• 强调青春期的叛逆和挣扎
• 反映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法国新浪潮的女性主义与性别议题
探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 如《射杀钢琴师》中的女主角
• 如《奥莫的苔丝》中的女主角
对性别角色的反思
• 质疑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 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
法国新浪潮的政治与社会批判
对政治体制的批判
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 如《精疲力尽》中对法国政治体制的讽刺
• 如《四百击》中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 如《阿尔法城》中对法国政治体制的批判
• 对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和观念进行挑战
需改革和创新
• 美国电影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好莱
坞和黑色电影
• 法国知识分子的左派思想和抗议文化
法国新浪潮的主要导演与作品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
• 代表作品:《四百击》(1959年)
• 其他作品:《朱尔与吉姆》(1962年)、《安托万与他的姐姐》
• 采用了新的摄影和剪辑技巧
• 强调电影艺术的个性和创新性
• 采用了新的音乐和声音设计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 创新性地运用镜头语言,如跟踪镜头、手持镜头等
剪辑技巧
• 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剪辑,采用跳剪、倒叙等手法
• 通过剪辑强调电影的节奏和紧张感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1960年代的法国电影界,出现了一股由新锐导演组成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新浪潮”电影。

这股运动使法国电影在当时得到了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风格等角度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实验化的技术手法“新浪潮”电影的导演重视技术上的实验,善于使用手持摄像机,电影语言技巧独具特色。

在电影革命时期,导演通常都会通过一些实验性的技术手法,攻击传统的电影风格和叙述模式,从而寻求新的电影风格和语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跟踪镜头和断层剪辑。

在导演菲利普·德·布罗卡或让-卢克·戈达尔等制作的电影中,这些技巧的应用非常普遍,激发了其他导演对电影语言的新思考,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电影体验。

二、真实的视觉感受“新浪潮”电影的导演注重对真实感受的捕捉,他们重视对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表现,其作品充满了诗性和个性化的表现。

大部分“新浪潮”电影都采用社会新闻和真实事件作为影片背景,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导演也非常注重审美和情感上的真实感受。

他们刻意避免过于漂亮的镜头,更关注所摄影像的真实度和现实感。

在电影《饥饿游戏》中,有一段充斥着战争桩断肢和瘟疫状署的镜头,它们都是导演认为真实而不能削弱现实的一部分。

三、突出人物的内部世界“新浪潮”电影在表现人物内在世界方面相当突出。

导演们常常让角色独自一人,或者仅仅和一两个人交流,这样可以使人物情感的表达更加充分和真实。

除此之外,虚构和现实的交错也是这一类电影的特色之一。

导演们通常用准实验的方式来反思现实,并借此让人物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更加立体化。

在《荒岛七日》中,男主角扮演者的物理状况和内心状况被刻画得非常深刻,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轻松、幽默的调子“新浪潮”电影也以其幽默轻松的风格为人所知,常常打破常规,嘲笑传统文化并漫不经心地玩弄自己的创作。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法国“新浪潮”(Nouvelle Vague)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法国兴起的一股电影运动,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传统电影形式的突破而闻名。

这一运动产生了许多倍受欢迎的电影,将一些年轻导演推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电影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一、对传统电影形式的颠覆法国“新浪潮”电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传统电影形式的颠覆。

这些电影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技术手法,而是采用了更加自由、实验性的手法。

《400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的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利耶采用了手持摄影机的技术,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和生动,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和冲动。

新浪潮电影还经常采用跳跃式的剪辑手法,颠覆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体验到不同寻常的观影感受。

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新浪潮电影深刻地关注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挑战。

这些电影的主题多围绕着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情感困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如《青梅竹马》(Jules et Jim)、《我的美国叔叔》(Mon Oncle d'Amérique)等。

这些电影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的真实展现,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

三、对电影本身的反思新浪潮电影还对电影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质疑了传统电影模式和商业化趋势。

导演们常常在影片中使用自我意识的手法,打破第四堵墙,直接向观众发问,引导观众去思考电影的本质和意义。

他们还在电影中向前辈导演们致敬,如让-吕克·戈达尔的《至爱慕情》(Bande à part)就在剧情中模仿了《霸王别姬》的经典场景,展现出对电影历史的敬仰和致敬。

四、艺术的成就与商业的成功兼得虽然新浪潮电影在风格上偏向实验性和反传统,但是它们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艺术成就。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法国新浪潮电影概述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艺术风格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衰落与延续 • 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品赏析
01
法国新浪潮电影概述
定义与特点
个人表达
强调个人表达和独立制作,反对传统的制 片厂制度。
定义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一场20世纪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的法国电影运动,强调个人表 达、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和即兴创作。
电影制作更加注重非职业演员的自然 表演,采用实景拍摄,反对传统的场 面调度和剪辑方式,使得电影制作更 加贴近现实和生活。
对现代电影的启示
法国新浪潮电影所强调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创作,启发了现代电影制作中对个性和创 意的追求,鼓励电影人勇于探索和创新。
法国新浪潮电影对非职业演员自然表演的推崇,影响了现代电影制作中对演员表演 的重视,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思想对当代电影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导演的 电影观念。
技术影响
独立制片影响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技术上的创新对当代电 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技术影响了许 多导演的电影制作方式。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独立制片模式对当代电 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模式鼓励了许 多独立制片人的出现和发展。
04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衰落与延续
衰落的原因
资金短缺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 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使得
电影制作难以持续进行。
审查制度
法国当时的审查制度对电影内 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使得 新浪潮电影的创作受到了很大 的限制。
市场饱和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出现 ,市场逐渐饱和,这使得法国 新浪潮电影的票房收入逐渐减 少。

法国新浪潮知识点

法国新浪潮知识点

法国新浪潮知识点
新浪潮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法国电影行业出
现的一股新潮流。

以下是新浪潮的知识点:
1. 背景:新浪潮起源于法国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

20世
纪60年代,法国社会出现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等激进的社
会运动,这种激进氛围也渗透到了电影领域。

2. 导演:新浪潮的代表导演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特等。

这些导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手
法成为了新浪潮的象征。

3. 风格:新浪潮的电影常常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拒绝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技巧,追求更为自由、开放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4. 反传统:新浪潮的导演们对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和商业化的电影产业进行了批判和挑战。

他们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和自由创作,反对商业化的套路与限制。

5. 实验性:新浪潮的电影常常采用实验性的手法,如非线性的叙事、摄影机运动、快速剪辑等,突破了传统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6. 黑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大多以黑白形式呈现,这种形式更加符合导演们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也成为新浪潮的一种特色。

7. 反主流:新浪潮电影对于主流电影产业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形成了挑战。

它们的创新性、艺术性和自由性使得新浪潮电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新浪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表达方式,对后来的电影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为什么称之为“新”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定义新浪潮电影是指产生于1950年代末1960年代的,以尚卢高达、克洛德·夏布罗尔、戈达尔等为代表的,在主题和技法上都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的电影。

它的特色在于,颠覆传统的“制片人”主导,将导演作为了电影的作者和创作人。

代表作包括特吕佛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等。

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起源1. 历史原因法国新浪潮电影是1958年末出现的,它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二战以后,法西斯的垮台,战后的审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期对峙,导致社会僵化而又动荡不安,让青年一代的幻想受到重创。

其次,斯大林的去世,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分化和叛变,使得青年更加茫然。

再次,越南战争的发生,使得中间派开始感到失望。

因为这些,这一代的青年开始怀疑、嘲笑政治,甚至认为这是政治家们“滑稽的把戏”。

正是这一代青年吸引了文艺作品创作者,他们开始描写这些青年,在法国,他们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

2.社会原因由于新浪潮的产生是在二战审判时期,和二战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新浪潮作品中很多都是对二战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怀疑。

三、法国新浪潮“新”的体现法国新浪潮电影特色就是在于颠覆传统、解构现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是主题内容还是变现手法和技巧都体现了“新”。

1.主题“新”由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产生于二战的历史背景下,所以很大部分都是对二战的反思。

但是由于社会的茫然,对政治的质疑,非政治性电影的主题占据了主体地位。

拍摄人物不受世俗限制,随处都有可能见到,但也可能随时消失。

比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它打破禁锢,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像以往电影都是以“真”“善”“美”结尾,而是真实地描写男女直接爱情的虚伪。

他们把焦点放在了情节的发展或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传统的善恶观念。

电影还喜欢插入较多的回忆、遗忘、记忆、想象、潜意识等心理活动,似乎想把人的所有精神过程或是心智都表露无疑。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法国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法国电影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新浪潮”电影运动发展的初期,这一影响力巨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以十分激进的方式形成的,为法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某些重要的因素出发,分析“新浪潮”电影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新浪潮”电影的角度。

一:情节的解构和节奏感在“新浪潮”电影中,情节的结构和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标准的故事情节在这种电影类型中并不常见。

存在的情节更多的是有一定的偏执倾向的人物心理和行为、日常场景中暴露出来的细微动作或情感压抑的表现,以及无明显目的的闲聊。

这样反传统的情节结构体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探索精神。

在“新浪潮”电影中,并不需要特定的情节构成,但是整体却呈现出独特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在节奏感方面的掌控,呈现了精细的节奏变化,不时加入紧张和安静交替或意外插入的唯美元素等手法,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制造冲突和互动效果。

二:拍摄手法的突破在“新浪潮”电影中,导演们一路走来,逐渐突破传统的拍摄手法。

他们大量采用了手持摄像机、多角度拍摄等手法,这些手法能够更好地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思想动感和情感状态,并且更加逼真、形象的表达导演对复杂情感的心路历程。

“新浪潮”电影还加入了一些大量应用反汇编法,岛屿森林配乐或者高昂的现代音乐等元素,从而形成一种直观、具有参与感、直接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声音感受。

三:对电影、文学的反思“新浪潮”电影裡存在自我反思和对电影和文学的借鉴元素。

常常可以看一些电影中明确的引用或恶搞其它电影、文学作品;常见形式还有电影导演出现在自己的电影中或者电影界相关人员的特定描写;对一些电影类型和艺术家的挑战或者是自嘲也常常被观众所看到。

这样的反思和借鉴凸显了“新浪潮”电影创作者对电影与文学艺术的充分理解,为电影复杂情感主题的拓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四:对现实与文化紧密的结合“新浪潮”电影除了致力于探讨情感主题外,对当下社会和文化也很关注。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摘要】法国“新浪潮”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场电影革命,旨在挑战传统电影语言和创新手法。

导演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化风格,突破传统观念,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革新叙事结构和剪辑技巧。

拍摄手法多样且实验性,影响深远。

新浪潮电影对当代电影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其未来发展趋势仍值得关注。

新浪潮电影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为电影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 新浪潮电影, 特点, 导演独立性, 个性化风格, 传统电影语言, 突破, 创新, 社会现实, 政治问题, 叙事结构, 剪辑技巧, 革新, 拍摄手法, 多样性, 实验性, 影响, 意义, 当代电影, 启发, 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新浪潮电影概述法国“新浪潮”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电影流派,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电影艺术风格和思潮。

新浪潮电影的诞生标志着法国电影工业的新时代的来临,它与好莱坞商业片的大规模制作和传统文艺电影的陈旧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浪潮电影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了法国电影,也对国际电影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包括导演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风格、对传统电影语言的突破和创新、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叙事结构和剪辑技巧的革新、以及拍摄手法的多样性和实验性等。

这些特点使新浪潮电影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审美风格。

通过对新浪潮电影的深入探讨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浪潮电影本身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也可以深入思考新浪潮电影对当代电影的启发和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正文2.1 导演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风格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其导演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一电影运动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他们不受传统电影工业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气息和个性特征。

导演们在拍摄电影时常常表现出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创新精神。

法国新浪潮.ppt [自动保存的]

法国新浪潮.ppt [自动保存的]
方式上奉行高效率的,在内容上强调表现自己熟 悉的生活和自己经历过的感情,在艺术上不用严 谨的剧作和精细的剪辑,蔑视传统的电影语法.
Hale Waihona Puke 二.法国新浪潮兴起A. 1959 年 法 国戛 纳 电影节上 ,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特吕弗的《四百下》等等
优秀编导和作品带来了新 的电影概念和电影表现形 式。1962年法国 《电影手
C.《精疲力尽》中的创新手法
戈达尔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包括昆丁、王家卫以及前几年的 电影《疯狂的石头》都是对戈达尔手法的模仿。 这种手法在剪辑上是跳跃的、无逻辑的,打乱了所有时 间和空间的概念,叙事不完整,甚至连行进时的运动方向都 是混乱的。 在整个剧情的安排上是很自由的,完全是片段的组合, 《精疲力尽》似乎是戈达尔讲故事最完整的一个了。 戈达尔式长镜头既有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紧凑又有自己特 有的风格,人物、镜头长时间调度,不断有新的信息量出现 ,情节安排极为巧妙。
一部影片并非发生在银幕上, 而是发生在观众与银幕之间
——戈达尔
2、 弗朗索瓦〃特吕弗 “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 一,“作者电影”的提倡 者和突出代表。
代表作品: 《四百下》(1959) 《飞逝的爱情》(1978) 《最后一班地铁》(1983)
电影《四百下》
主要内容: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他的 继父是一个汽车俱乐部的秘书,整天只想向上 爬。母亲在一家公司任打字员,但是整天天在 外和另一个男人鬼混,根本不管孩子。安托万 在家得不到温暖,到学校又遭到老师的冷遇, 因此逃学、撒谎、偷东西。他想到海边去看看 大海,没有钱,于是去偷了他父亲办公室的打 字机去卖,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少年教养所。
《四百下》是特吕弗的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他 的成名作。该片是特吕 弗五部互相衔接的自传 体影片的第一部,其中 很多情节是导演自己的 亲身经历。 《四百下》在叙述方式 上打破了戏剧化的叙事 的模式,将看似琐碎的 生活事件加以串联,努 力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 具有典型的新浪潮特色。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局限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局限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局限法国电影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被普遍称为“法国新浪潮电影”。

这一电影运动涌现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创新的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和阿涅斯·瓦尔达等。

他们的作品对法国和世界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艺术层面上突破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和故事叙述,还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制片业和观众口味。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对电影艺术的传统形式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在二战后的法国,电影制片业主要由商业化的大制片厂垄断,他们生产的电影往往是遵循传统故事模式和商业利益的。

新浪潮导演们对这种商业化电影制作方式表示不满,强调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探索电影艺术的新可能性。

他们追求真实、反映生活,通过拍摄真实场景和使用非专业演员来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事件。

这种真实主义的风格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也引起了观众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关注,使电影艺术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

此外,新浪潮电影还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创新。

导演们采用了手持相机和自然光线等简洁的拍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电影制作规范,为电影注入了更强的真实感和亲密感。

他们敢于冒险尝试新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使电影的表达更加个人化,更具实验性。

这使得新浪潮电影成为了继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之后的一场艺术革命,迎合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和创新表达方式的渴望。

然而,尽管法国新浪潮电影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历史局限。

首先,新浪潮电影主要集中在上层知识分子圈子内部,观众范围有限。

尽管它在电影节和小众圈子中获得好评和关注,但在大众观众中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

这是因为新浪潮电影多数使用复杂难懂的象征主义叙事风格,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此外,新浪潮电影也未能在商业上取得大规模的成功,导致许多新浪潮导演以后无法继续创作。

此外,新浪潮电影也面临着艺术表达和政治时代背景的冲突。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电影是一种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故事、画面和音乐等元素,将人们带入不同的世界,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电影运动,其中包括法国新浪潮、美国好莱坞革命和伊朗新浪潮三大电影运动。

本文将对这三大电影运动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法国新浪潮法国新浪潮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法国兴起的一次重要电影运动。

它的代表人物包括尚-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等。

法国新浪潮的特点是对传统电影语言的挑战和突破,采用自由的拍摄方式和真实的故事表达。

它破除了传统电影的规则和限制,敢于表达对社会、人性以及艺术自身的思考,并对电影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例如,《春风吻过我们的脸庞》以自发的方式展现了青年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权威的反叛;《小偷》通过对一个小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贫困、剥削的批判;《大无畏》则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奈。

二、美国好莱坞革命美国好莱坞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电影界。

它的代表作品包括《泰坦尼克号》、《教父》和《行动代号:赤红行动》等。

美国好莱坞革命主要是指在商业电影领域,以大制作、大导演和大明星为主的模式,被独立电影运动和新好莱坞运动所挑战和颠覆。

美国好莱坞革命的电影作品大多以商业化为目标,注重制作、营销和票房成绩。

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和技术手法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展现了更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和风格。

例如,《泰坦尼克号》以史诗级的制作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获得了巨大成功;《教父》则以黑帮题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家族、权力和道德等问题;《行动代号:赤红行动》则通过战争片的形式,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三、伊朗新浪潮伊朗新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伊朗兴起的电影运动。

它的代表导演包括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贾法·帕纳西等。

伊朗新浪潮的特点是对伊朗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伊朗文化传统的重审和思考。

影视史之法国新浪潮、现代主义电影

影视史之法国新浪潮、现代主义电影
《四百下》之后, 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二十岁时 的爱情》(1962年)、《偷吻》(1968年)、《夫妻生活》(1970 年)、《飞逝的爱情》(1978年)四部自传体影片, 主人公安托万由 同一演员扮演, 在银幕上造成一种“罕见的真实感”
《四百下》(胡作非为, 到处乱跑)
影片讲述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男孩安托万逃学、撒谎、偷窃, 被送进 儿童教养院, 最后逃离, 跑到海边看到渴望已久的大海, 但却不知道未 来如何
影片中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引起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鸣, 片中的无赖 小混混对爱情的执着真诚也赢得请青年人赞许
影片中的跳切随处可见, 有意违背电影叙事规则 影片表现出一种散漫气氛, 不追求故事的连贯性。与传统电影环环相
扣的悬念和精雕细刻的线性叙事安排相反。也不解释人物行为的心理 动机, 反映了现实中青年人的迷惘和无聊
摄影方面, 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 利用自然真实的背景和光效, 手 提摄影机使摄影更加灵活便捷, 表现领域和场景更为多样、开阔, 大量的运用跟 拍、抢拍和长镜头等类似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 赋予影片自然、逼真、 偶发的创作风格
剪辑上打破传统影片画面恪守的流畅原则, 时空表现更为灵活和随心所欲。快 速剪辑增加了镜头数量, 直接的跳切代替了化入化出、淡入淡出等传统手法, 加 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 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
场面调度理论尊重观众对影像的思考和选择,顾及到观众心理的真实 ,使观众处于主动地位,改变了导演与观众的关系。
作者电影观念
1948年法国作家、记者和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法国银幕》上发表《 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指出人类已进入一个摄影机--自来水 笔的时代,为“作者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戈达尔虽然激烈的攻击好莱坞的传统电影形式,但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 叙事模式,没有彻底抛开传统的情节结构方法。他趋于极端个性化的电 影手法是普通给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影片的意义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contents•法国电影新浪潮概述•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技术与美学目录•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题与议题•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经典影片分析•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影响与后世传承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概述新浪潮起源于对法国当时保守的电影制作方式的反感。

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观念上推陈出新,在电影制作上更是敢于突破传统。

新浪潮的定义与起源起源定义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与影片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打破了传统电影制作的僵化模式,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提升了电影的社会地位,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社会批判工具。

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电影制作技巧和观念都被后来的电影人所借鉴和发扬。

法国新浪潮也被视为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与之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后来的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并列为电影史上的三大革命性运动。

新浪潮的影响与贡献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技术与美学手持摄影相较于传统制片厂搭景的拍摄方式,新浪潮导演更倾向于实地拍摄,将影片置于真实环境中,增强了影片的现实感。

实地拍摄长镜头与连续拍摄影片拍摄技术与手法创新个体经验的表达新浪潮电影注重个体经验的表达,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新浪潮电影往往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电影语言揭示社会不公、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社会的矛盾。

风格化的视觉语言新浪潮导演通过对影像、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独特运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和个性化美学特征。

现实主义与新浪潮美学开放式结局多重视角非线性叙事对传统电影叙事与结构的突破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题与议题青春的无奈与反叛打破传统观念青春与反叛揭示社会问题现实主义批判社会问题与现实主义批判存在主义的思考新浪潮电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常常探讨人的存在意义、自由意志、责任等哲学问题。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一、法国新浪潮的产生二、法国新浪潮的特点三、法国新浪潮“左岸派”四、法国新浪潮的影响一、法国新浪潮的产生20世纪50年代末,在好莱坞的强大冲击以及电视兴起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下,法国电影步履维艰,传统制作模式受到威胁和动摇。

以巴赞为代表、以《电影手册》为精神旗帜的一批的影评人和导演:特吕弗、戈达尔和马勒等所主张的低成本的,反传统的创作理念得到了试图挽救法国电影业的投资者的认同,于是一群年轻的创作群体从此担起传统电影革命的历史使命,在法国电影史上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即法国新浪潮。

《电影手册》可以说是新浪潮电影的思想孵化器,新浪潮的健儿们大多是其评论员或撰稿人,以特吕弗、戈达尔、候麦、里威特、夏布洛尔为代表人物因理念相近而结成联盟,成为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他们占据着电影评论阵地,反对当时法国电影“品质传统”,要求电影革新。

1948年,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法兰西银幕》提出“摄影机笔论”,主张“电影应该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可以用来表达思想的形式,无论多么抽象就像写小说或者论文一样......这个电影的时代即'摄影笔’的时代”。

1954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发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文章将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电影称作是“老爸的电影”,把“品质传统”导演的作品批判成一无是处的电影。

认为电影是文学家或者编剧的电影,导演应该独立创作,不应该受制于电影企业。

被看做是新浪潮电影“作者论”的雏形。

1959年,马塞尔·加缪的《黑人奥菲》、特吕弗的《四百下》、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分别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国际影评人大奖,标志着法国电影新浪潮涌入世界电影史。

二、法国新浪潮的特点:1959年《黑人奥菲》、《四百下》和《广岛之恋》的成功确认了新浪潮的时代性和正确性,由此激发了一批青年导演,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

《四百下》《精疲力尽》《表兄弟》等在票房上的成功,体现出新浪潮的影响力,不但开拓了新浪潮的电影市场,而且扩大了新导演的生存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浪潮法语:Nouvelle Vague,英语:New Wave来自法语La Nouvelle Vague,意为“新的波浪”的意思,特指从上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发生的一场电影运动,后来“新浪潮”一词被广泛用于其他电影史上其他国家在二战之后兴起的新兴电影运动。

来历新浪潮”这个词最早来自法国女记者弗朗索瓦丝·吉罗(Françoise Giroud)于1957年10月3日发表于法国时事周刊《快报》(L'Express)的一篇以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的文章,这篇名为《新浪潮》的文章是改期《快报》周刊的封面文章,文章中将二战后新一代法国青年统称为“新浪潮”。

之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影评人皮埃尔·比亚尔(Pierre Billard)于1958年2月的《电影》(Cinéma 58)第一次运用到电影批评中,在文章中,比亚尔列举出一个法国青年导演的名单,名单上有22位新导演,在文章的末尾,比亚尔不无感慨地写到:“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但法国新浪潮运动,一般认为是从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出现的一批法国青年导演为标志,从此人们将这批青年导演通称为“新浪潮”一代。

这些由不知名的年轻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方法,带给法国电影一种清新的气息。

这时几乎所有第一次参加拍片的人都被戴上了“新浪潮”的帽子。

就连阿仑·雷及拍摄的《广岛之恋》也被算作了“新浪潮”的影片。

1959年,特吕弗拍摄的《胡作非为》获得了虽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从此确立了新人的地位。

从1958年一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200多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

真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汹涌潮流冲击面来,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它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同时,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的面貌。

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被载人史册。

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埃里克·侯麦、克劳德·夏布罗尔、雅克·里维特新浪潮下的戈达尔戈达尔经常流连于巴黎的咖啡馆,或在水坝工地上当小工,这孕育了第一部短片《混凝土工程》(1954)。

196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尽》获法国让·维果奖。

此片没有脚本,导演连夜突击对白,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

在后来的影片中,甚至在拍摄中还需导演向演员提示对话内容。

他的这种即兴式拍摄风格大多数是实景、外景,独树一帜,蜚声国际。

该片连同特吕弗的《四百击》等影片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

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主要作品有《小兵》(1960)、《蔑视》(1963)、《美国制造》(1966)、《中国姑娘》(1967),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

1959年,在特吕弗的帮助下,29岁的戈达尔导演了第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并一举成名。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尽》、《卡宾枪手》、《狂人皮埃洛》等。

其他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

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法国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

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

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

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

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

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

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它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

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

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

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迳庭。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

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

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

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他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

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让专家告诉你什么是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始末>>来源:作者:让一皮埃尔.让科拉“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兰西观察家》1961年10月19日“……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

既然这一套吃掉开,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白己拍…新浪潮‟影片.——米歇尔.德维尔《正片》,第58期,1964年2月1958年是法兰西历史也是法国电影史的转换点。

1958年5月至9月,政局动荡,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行将消亡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戴高乐当选总统前的法国。

——译者……有一位慈父将亲自出马,把法国人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中、从奇耻大辱中拯救出来。

法国人真是三生有幸。

大体与此同时,电影出现了更新的迹象,这在文艺沙龙中引起了反响,随后,各大报刊便把这种新动向冠以美名,日“新浪潮”。

新法国要新电影。

口号应运而生。

当然,无论是法国,还是法国电影都没有象当时宣扬的那样明显改观……这也无妨,1958年毕竟算是转折的一年。

“新浪潮”这个名词一直洪福不浅,至今人们还在谈论“ 新浪潮”影片、“新浪潮”时期,或是抱有敌意,或是带着怀旧情绪。

一位才能有限,但富于想象力的制片人,为了发行放映比埃尔.德朗雅克的《寻枪记》,甚至于1966年某一天举办了“下一次浪潮日”,虽然这部影片不久便无人问津。

“新浪潮”——这就是电影。

然而,“新浪潮”的出现有着远为广泛的背景。

要想了解它的起源,应当追溯到1957年10月3日出版的一期《快报》。

这一天,在周刊封面上印着一位妙龄女郎的面部特写,标题是《新浪潮来了》,下面引用了夏尔.贝玑(夏尔.贝玑(1873—1914):法国诗人、政论家。

曾在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中主持正义,为德雷福斯辩护。

所写作品有剧本《贞德》、长诗《夏娃》等。

1905年后发表《我的祖国》一书,宣扬沙文主义。

——译者)的箴言:“我们才是中枢和心脏,中轴线从我们这里通过。

要以我们的表来对时”。

当时,正在开展广泛的全国性征询活动,总共提出了二十一个问题。

自10月10日至12月12日,《快报》周刊连续登载了回答与分析文章,从中总结出来的《全国青年问题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当时,“新浪潮”的提法一直与《快报》联系在一起,甚至从1958年6月26日至12月11日,各期《快报》的封面都印着副标题;《新浪潮期刊》,前后达半年之久。

……那时,还尚未涉及到电影。

“新浪潮”这一名词见诸报端,多半是弗朗索瓦兹.吉罗(吉罗(1916一);法国女作家,《快报》创始人之一。

后任激进社会党副主席,曾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政府妇女部中任要职。

著作有《新浪潮》、《青年肖象》、《假若我在说谎》、《权力喜剧》等。

——译者)涉笔成趣的产物。

而电影开始凑趣则是数月之后的事。

这家《快报》在1958年10月30日出版的一期上登出由影片《我们都是杀人犯》(影片摄于1952年,导演是卡雅特。

——译者)的导演署名的一则启事,标题是《您愿为卡雅特的影片出力吗?》启事内容是:“拜读过…新浪潮‟之后,我决定拍摄一部这类题材的影片。

我在幕前,诸君在幕后。

本人成竹在胸,诸君则希望有人代言……候回音,烦告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八十一号,《快报》周刊,安德烈.卡雅特先生”。

果然,报社收到了一些回信,并登在1958年11月2 0日的《快报》上。

许多回信强调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并且殷切希望在银幕上对其有所表现。

(在1957年春季进行的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对法国人来说,全国头号难题是什么?”在“新浪潮”青年的回答中,阿尔及利亚问题居首位(百分之二十八),其次是“找一个稳定的政府”(百分之二十四)。

这两个问题在随后四年期间也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而所谓“新浪潮”影片对此只有寥寥无几的反响。

——原注)这件事未见下文。

倘若安德烈.卡雅特的影片果然拍成的话,世人所知的“新浪潮”想必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后来,历史为“新浪潮”一词保留了特定的含义,最初将“新浪潮”用于这个含义上的人大约是彼埃尔.比雅尔。

他在《电影》1958年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调查汇报,题为《法国电影的青年学院》,他列举了青年导演的一份名单,名单之驳杂,二十年后当令人捧腹(1918年后出生的导演一律算做“青年”:韦纳伊、博尔德利和雷卡梅竟与路易.马勒并列,而象阿仑.雷乃那些“拍短片出身的导演”和“电影手册派”的里维特、特吕弗、夏布罗尔还榜上无名呢),比雅尔最后断言。

“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不过,直到1959年春季,围绕着基纳电影节和在拉纳普尔的青年导演的聚会上,电影“新浪潮”才确实名声大噪,并从此叫开了。

倒叙可以沿着两条平行不悻的路去寻找“新浪潮”的根。

一是,当浪潮已过,前景已经分明之时,一些有名望的前辈要求承认他们在“新浪潮”中的一席地位。

电影史学家是承认阿涅斯.瓦尔达(1954年他拍摄了《短岬村》)或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55年拍摄了《狭路相逢》)的先锋作用的,或许还承认让一比埃尔.梅尔维尔是前驱,他也大言不惭地以此自居:“…新浪潮‟,这是新闻记者的发明,……新导演所做的事,我在1937年就打算做了。

遗憾的是,直到1947年拍出《海洋的寂静》之后,我才实现了宿愿”另一条路子同样值得注意,那就是,与同辈人一起,回顾一下在掀起“新浪潮”之前的几个月中法国电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