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同步一课一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运动与力》一课一练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一、填空题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________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________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________的力,这就是________。
2.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________的作用。
3.苹果成熟后会掉下来是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5.在做小车实验中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 ________ 。
6.在小车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二、判断7.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8.小缆车实验中只要挂上一个小垫圈,小缆车就会动起来。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因为重力的作用,也会使一些物体运动起来。
()11.小车从静止到运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12.工人利用吊锤来检查门窗、墙壁等是否竖直,就是应用了重力的原理。
()13.因为鸟会飞,所以它不受重力的作用。
()14.在小车实验中,绳子起到传递力的作用。
()15.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6.小车实验中,垫圈起了拉动小车的作用,我们是用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的。
()三、选择17.在拉力较大时,小车的运动速度( )。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保持不变18.当我们增加垫圈的个数时,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慢B.变快C.无法判断19.在小车实验中,提供小车动力的是( )。
A.车身B.缆绳C.缆绳一端重物的重力20.把小车放在斜坡上,小车会滑下来,这主要是因为( )。
A.小车受到了重力作用B.小车的体积较小C.斜坡的坡度较小21.( )发现了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
A.爱因斯坦B.伽利略C.牛顿22.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A.用力B.用更大的力C.不用力23.重力的方向总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课件
________N
___1_____N
________N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最好把它的挂钩轻轻来 回拉动几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如果你用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并不是指在 零位置,你该怎么办?
测 量 力 的 大 小
弹簧秤是测力计的一 种.
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叫做 牛顿,简称牛,符号N.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伟大 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我国 也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 用的力,大约就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N,女子大约是 390N,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约是560N,左手的大 约是430N.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握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弹簧秤的构造指针 刻度板 铁杆
提环 弹簧
挂钩
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 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 它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 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 量值,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力 计.
调零
读出下面各弹簧秤的示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重点知识点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叫(重力)。
2.使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需要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挂的垫圈越多,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3.我们通过(增加垫圈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车受到的拉力。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原来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4.在做橡皮筋动力小车时,小车不前进可能是因为(小车太轻,轮胎打滑)。
5.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2)选择的数据我们用(平均数)(3)我们的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生活中运用弹力的物体有(弓箭、松紧带、拉力器等)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地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3.举例:靠反冲力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乌贼)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力。
3、弹簧测力计主要利用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特征工作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4.弹簧测力计【教材简析】《弹簧测力计》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
教科书从拔河比赛入手,引领学生体会拔河比赛时双方之间力的大小的较量,由此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力是有大小的,要想知道力有多大,需要用到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本课的问题聚焦在认识弹簧测力计上。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包含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感受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第二个活动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的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简单原理;第二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弹力的概念,把对橡皮筋和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力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用橡皮筋制作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加深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测力计的刻度和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在前面三课学习并了解拉力、反冲力、弹力对物体的作用之后,本课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明白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弹簧测力计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学生对弹簧并不陌生,也见过用弹簧秤称量物体的重量,但对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却比较陌生,容易与托盘天平混淆,有部分同学会选择托盘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
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加深学生对测量力的工具的认识。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但对力的单位“牛”的单位量感还比较弱,在估测和实测物体力的大小活动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力的大小“牛”的感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一、单元概述健康是人生存之本,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身体的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主要器官无疾病,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协调作用完善;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身体健康指向我们常说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
社会适应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对社会的适应等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健康理念只关注身体(机体)是否有疾病,现代健康理念对于健康的关注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
其中社会适应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生理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生理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本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提升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学习维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0.1.1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10.1.2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10.3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运动和力》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在本课实验中,拉力大小是通过垫圈的个数来体现的。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4.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5.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组成的。
3.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4.科学技术上统一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第六课:滑动与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2019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科学集体备课五年级上册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3课: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4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 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生态瓶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实例。
(2)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生态瓶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如:鸟类的翅膀适应飞行,鱼类的鳃适应水中呼吸。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非生物因素;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4.4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说明《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前测课前我对学生们进行前测,问同学们认为力是否有大小,如果有怎么测量。
同学们都认为力是有大小的,但是一问如何测量大部分同学们回答的是称。
而实际上称测量的重量而不是力。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4.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弹簧)平时,大家玩过弹簧吗?现在请一个同学展示一下他怎么玩这个弹簧的?拉伸压缩弯曲等等【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点,发明了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测力计,引出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我们聪明的人类就是根据弹簧的这种特性,制作了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4.同学们知道长度、温度都有自己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测力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PPT课件
第二部分: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的距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说明: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 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 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 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 了轮子打滑。
第三部分: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年 月 日
橡皮筋缠绕 的圈数 实验 次数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
1
2 3
小组成员: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想办 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 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 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一圈或 多圈时,产生的力的大小一样吗?橡皮 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5.把一根头发栓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 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 时候,首先要看清它 的量程,也就是它的 测量范围.加在弹簧 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 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 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握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
弹簧秤的构造
提环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力的大小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总结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二: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光的速度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的传播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概念和传播路径。
2. 讲解:讲解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光的概念和传播现象。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自然现象。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体运动的形式第1课:各种各样的运动第2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第二单元:力的作用效果第3课:力的作用第4课: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物体运动的形式(2周)第1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课时)第2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课时)第二单元:力的作用效果(2周)第3课:力的作用(1课时)第4课:力的作用效果(1课时)第三单元:摩擦力(1周)第5课:摩擦力的概念(1课时)第6课:摩擦力的实验(1课时)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周)第7课:杠杆(1课时)第8课:滑轮(1课时)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周)第9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第10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七、教学计划第六单元:摩擦力(2周)第11课:摩擦力的概念(1课时)第12课:摩擦力的实验(1课时)第七单元:简单机械(2周)第13课:杠杆(1课时)第14课:滑轮(1课时)第八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周)第15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第16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第九单元:综合实践活动(1周)第17课:科学探究实践活动(2课时)第十单元:复习与评价(1周)第18课:复习(1课时)第19课:评价(1课时)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质的分类和鉴别。
(2)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第1课:物质的变化第2课:物质的分类第二单元:简单的机械第3课:力的作用第4课:杠杆的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和鉴别。
(2)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理解。
(2)杠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2周)第1课:物质的变化(2课时)第2课:物质的分类(2课时)第二单元:简单的机械(2周)第3课:力的作用(2课时)第4课:杠杆的原理(2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上册)》2. 实验仪器和工具,如显微镜、试管、天平等。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和鉴别。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第4课:《身体的“指挥官”》教学设计
4.身体的“指挥官”【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4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了解脑的结构与功能,建立保护脑的意识,它与第5课共同建立对神经系统的认识。
“聚集”活动引出脑后,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标本、模型、视频、图片、类比物等观察“探索”,认识脑的大小、软硬、重量、颜色等特征,知道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知道脑和脊髓都联系着神经,神经遍布全身各处,了解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分工不同,交叉管理。
在“脑能干什么”的研讨中,指导学生了解大脑不同区域管理功能不同,认识到脑控制着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
“做个记忆游戏”体验活动,指向大脑的功能。
记词语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记忆,记图像属于是以具体的形状、颜色等为主要对象的形象记忆。
活动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记忆游戏;也可以分阶梯,逐渐增加记忆难度;还可以设计体现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等脑的其他功能的体验活动。
引领学生了解采用什么策略记得好,关注自己哪一类的记忆能力更强一些。
研讨2和拓展,指向脑的保护,保护脑不受创伤,保证脑休息时间。
【学情分析】生活与学习经验使得学生对大脑指挥着身体的一切活动比较“熟悉”。
但是大脑到底有哪些功能,又说不清楚,而且大脑包裹在头骨里,看不到也摸不着,学生很难了解它的特点。
所以在本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好图片、视频、阅读材料、模型,并可以通过记忆游戏、建模等活动,以及提供一些脑部受损的疾病案例,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脑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模型、查阅资料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第4课 身体的“总”指挥 课时教案
4.身体的“总指挥”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人脑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2.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3.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4.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探究实践:1.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2.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科学思维:基于已有认知和活动体验,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描述脑的结构与功能态度责任:1.对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兴趣。
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难点: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和其他的一些功能。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四、教学过程能够通过学习脑的构造,做记忆游戏,能够意识到脑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能够在以后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一、填空题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等部分。
2.人脑包括()、()和()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二、判断题1.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 )2.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
( )3.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是长时间读书。
( )4.上网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敏,因此我们应该经常长时间上网。
( )5.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 )6.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分管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 )三、选择题1.人体的司令部是()。
A.心脏B.大脑C.手脚2.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不同部分,其中属于人体控制中心的是()。
A.大脑B.小脑C.脑干3.()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A.大脑B.肾脏C.心脏【综合实践类作业】与同学好朋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为保护脑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一、填空题1.脑干2.大脑小脑脑干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B2.A3.A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教案专业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1节和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力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力,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等)。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实验报告、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景中存在哪些共同现象,从而引出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2)演示力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等。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力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并记录数据;(3)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已知物体质量为2kg,斜面倾角为30°,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 答案:(1)答案见附页;(2)约为20N;(3)约为1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物质科学领域,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物、真实感受、认识结构、单位及测量范围。
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学情分析】
1.已有技能:通过科学课学习,五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能够利用资料进行简单地学习。
这些能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心理特点:五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增强,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所以应该回
避需要复杂地逻辑推理的活动;他们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喜欢论辩,但自尊心增强,更在意同伴的评价,所以应多安排小组活动。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
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
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
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科学实践:
小组合作,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
树立细致、有步骤做实验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秤
【教学难点】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条形盒弹簧测力计、钩码、钥匙、木块、苹果等。
教师准备:拉力器、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平板式弹簧测力计、ppt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最大。
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
2.谁的力气大?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3.(出示弹簧)是的,弹簧具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4.那他比他的力气大多少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测量出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测力计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实物测力计)这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课件)测力计有很多种,光弹簧测力计就有: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握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弹簧测力计,还今天我带来的这种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3.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这样的条形盒弹簧测力计,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咱们比一比哪一组的发现最多。
观察时间3分钟4.分组活动
5.汇报结果: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为了方便归纳,我们先说一说它们的相同之处?(课件)
⑴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分别有什么作用?
⑵你认识这两个符号吗?“N”是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叫做牛顿,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Gf是克力,生活中克是物体的质量单位,而克力则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1牛顿可以写作1牛,也可以写作1N。
1牛约等于100克力。
(板书)
6.谁发现了这两个测力计的不同特点?每一大格是多少牛?每一小格是多少牛?最大能测量多少牛?
三、感受力的大小
1.同学们,1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课件)
2.我们要进行两个体验活动,看明白了吗?
3.分组活动
4.汇报结果: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牛的力有多大?
四、学习使用测力计
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用一用测力计来测量物体?
2.那咱们就来学习测力计的科学使用方法。
3.(课件)出示使用方法。
4.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他做得怎么样?(1N、2.5N、5N重物)
5.下面我们就要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重力大小?请同学们请大家拿出实验材料,我们来测一测吧,注意做好实验记录。
6.分组活动。
7.汇报结果:通过测量,你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五、学习制作测力计
1.有的同学还想课后去测,那我们来做一个吧?
2.怎么做呢?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3.汇报结果。
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各个部分?怎样正确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0刻度要画在什么位置?画好0刻度下面的刻度该怎么画呢?
4.师演示
5.这里还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测力计有什么不同呢?
六、小结
1.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课后完成我们的测力计的制作。
2.通过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受力大,伸长长
单位:“牛顿”“牛”“N”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调“0”;
(2)平视;
(3)先估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