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统筹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创造和谐的城市道路空间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称为()。
A.千人指标B.百人指标C.建筑面积指标D.用地面积指标【答案】 A2、我国不少城市是在采掘矿产资源基础上形成工业城市,下列表述不准确是()。
A.大庆是石油工业城市B.鞍山是钢铁工业城市C.景德镇是陶瓷工业城市D.唐山是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答案】 D3、城市发展基本方式和内在机理由()决定。
A.城市总体发展布局B.城市所处发展阶段C.城市总体布局规划D.城市人均生活水平【答案】 B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是指( )A.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B.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垃圾处理厂位置和规模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D.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污染防护、治理措施【答案】 D5、狭长带状布局城市不包括()。
A.兰州B.抚顺C.青岛D.沈阳【答案】 D6、1984年至1988年间,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政策实行促进了城市建设投资和城市建设之间( )。
A.协同B.合作C.统一D.发展【答案】 A7、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应设置在()内。
A.30分钟生活圈B.15分钟生活圈C.10分钟生活圈D.5分钟生活圈【答案】 B8、在计算居住小区内道路用地时,不应包括是()。
A.尽端路回车场B.独立停车楼占地C.车道边人行便道D.道路中绿化带【答案】 B9、下列评价工作中,不属于“双评价”本底评价的是()。
A.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C.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D.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答案】 B10、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包括( )。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切实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围绕总体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专项治理与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相结合,创新制度、机制、方法,推进协同共治、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现代治理能力水平,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重点在交通秩序整顿、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基础建设、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文明守法意识全面提升。
交通参与者交通出行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
(二)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
交通组织精细科学,道路资源和通行权分配合理,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95%以上,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的科学渠化率达到90%以上。
(三)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
交通事故研判、预防、应急处置等能力不断提升,酒驾、毒驾、超速、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四)绿色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交专用道线路长度显著增加,公交信号优先全面实施,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显著提升,常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
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条件逐步改善,通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
(五)道路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六)城市停车设施持续增加。
推动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形成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格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21日)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
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
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
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同创造美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物联网工程应用系统(智慧城市)》第一章 认识智慧城市及实训系统30
表1.1 2011—2014年中国部分省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情况
省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福建省 江苏省 武汉市
宁波市 烟台市
公布时间 2014年 2012年 2015年 2014年 2014年 2012年
2011年 2013年
投资额 超千亿 2 800亿元 160亿元
— — 817亿元
407亿元 1 100亿元
图1.2 物联网智慧城市实训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业务流程
1. PC客户端的主要功能 打开“智慧城市工程应用”PC客户端,进入如图1.3所示登录界面,输入 账户及密码后进入如图1.4所示主界面。由图1.4中可以看出,PC客户端主要 实现了智能商超应用系统、智能路灯监控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安
防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五大子系统的功能。其中,公共广播系统在本 书中不做介绍。
单位 台 部 个 台 部 台 个 张 台 台 台 个
数量 2 1 1 1 1 1 3 3 1 1 1 2
智能商超应用系统中,主要设备的连接关系如图1.7所示。其中,PC服 务端、PC客户端、Wifi摄像机通过无线路由器互联为局域网;LED显示屏、 中距离RFID通过串口服务器接入无线路由器;打印机、UHF RFID读写器 (桌面读写器)、高频RFID读写器通过USB接口接入PC客户机。
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融合了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ICT技术,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 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有助于改善总量扩张、粗放式的城镇 化建设,并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十八大”后, 中央政府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规范和 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市37个、区 (县)50个、镇3个。2014年,智慧城市试点规划陆续落地,北京、河北、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10 多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制定出台了省级总体规划。2011—2014年,我国部分省市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情况如表1.1所示。
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市政道路是人们进行社会性、商业性等各种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是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一环,其精细化设计可让城市道路更畅通,城市出行更快捷,有效避免由于拥堵造成的交通事故。
因此,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政道路设计的角度探讨精细化设计对城市道路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实现方法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市政道路改造精细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问题与对策Issues and Solutions Analysis of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Shi Xing(Yancheng Municip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Xuzhou BranchXuzhou, 221000)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Municipal roads are important links for people to engage in various soc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th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Finedesign can make urban roads smoother and faster, and effectively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congestion. Therefore,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road capacit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fine design for urbanroa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nicipal road design, and analyze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impact on urban developmen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in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 transformation.Key words:Municipal roads; fine desig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引言市政道路是城市最基础的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和发展作用。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文)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3篇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第一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背景和目标一、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建设美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该计划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绿色生态、美好乡村和产业升级。
这些方面都将得到重点关注和推进,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目标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 建立更加均衡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通过城市扩张的改进和城镇化战略的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化质量。
2.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并推广绿色发展方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 打造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将重点放在乡村旅游开发、农村环境治理和社区建设上,加强整体规划和协调,实现城乡发展均衡。
4.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三年行动计划还将扩大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红利,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实现高水平发展。
三、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指导和资金保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强、措施到位、操作性强的五年行动计划,优化财税政策,设置专项基金,稳定推进计划的实施。
2. 加强协调与异地协作,实现城市、县镇之间、市、省协调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和绿色化发展,积极探索城市互通和区域协作模式。
3. 实施公共服务创新和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物业管理、城市环卫、公共交通、水、电、气、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实现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发展,加强“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推广,促进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发展,优化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体系。
5. 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发展,实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医保、医疗卫生服务、教育、社保等领域全面改革。
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崇信信息快报第814期中共崇信县委办公室 2018年11月9日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民参与、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久久为功。
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施策,着力破解各方面瓶颈制约,才能稳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一要理顺工作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统筹管理、职能衔接等方面的问题。
要在工作的长效化上下功夫,建立奖惩问责的考评机制,加大共性问题、遗留问题、苗头性问题协调指挥和综合调度,探索机制相融、职能相促的管理模式,形成“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同时,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部门精细化管理机制,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认真抓好工作职责落实,使自身工作更有水平、更好地服务市民。
二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城市意识。
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倡导“城市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理念,切实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从学校、从学生抓起,培养文明公民,提高城市意识,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单位带头、企业跟进,支持、配合、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要敢于正视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市民群众献计献策城市管理,找准堵与疏、管理与需求的最佳切合点,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建立政府督导、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媒体曝光等方式,将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要求、执法结果等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执法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三要加大设施建设,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对园林绿地、便民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交通设施和各类管网建设实行超前规划,从源头上解决道路反复开挖、绿地不足、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倒垃圾、乱架管线等问题,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30•【字号】东府[2006]68号•【施行日期】2006.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2006〕6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六月三十日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整治生态环境工作,是我市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优化城市整体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果、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的一个重要步骤。
过去二十多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土地换发展”的模式,城市的扩张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想,土地消耗速度惊人,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此时实施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十分及时,十分必要。
整治生态环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围绕我市“十一五”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山、水、田、林、路、街、区、村等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使全市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整治生态环境工作,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通过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为群众提供舒适、自然、便利、安全、人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设施。
(二)以绿为魂坚持以绿为魂,以绿化为主要手段,以绿化东莞大地为主要目标。
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判断题)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判断题)判断题(共60题)1、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创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改:把“坚持创业优先战略”改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4、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5、“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
(×)改:保持中高速增长。
6、必须把改革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7、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和谐”改为“发展”8、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9、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0.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侵害和行业垄断。
(√)11.鼓励国有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改: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12.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改:“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13.支持东北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
(×)改: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4.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城市设计统筹规划理念
城市设计统筹规划理念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理念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阐述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理念。
首先,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要注重综合协调。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城市功能区域的布局合理地统筹起来,使得不同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互相补充。
其次,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如何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要实施低碳、环保的城市建设,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次,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领土自然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实施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地的保护与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要注重提高交通与交通网络的效率。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网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效率和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理念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规划过程,要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注重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效率的提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只有在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山东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道路分类模拟试题
山东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道路分类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既是一项技术性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的是。
A:修建性详细规划B:城市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总体规划E:综合治理2、具有强势的核心作用,是地区的经济中心的是。
A:中心商业区B:聚落C:中心城市和城镇D:现代大都市E:综合治理3、铁路的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间距约km,主要进行铁路运行的技术作业,场站布置不一定要与居民点结合。
A:8~12B:2~8C:1~2.7D:20~40E:综合治理4、决定建筑开发和投资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建筑设计前期工作的准备B:建筑师建筑感知的预见性C:提出正确的项目建议书D: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E:经济政策5、受风险性生态要素影响的地区不包括。
A:地质灾害危险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B:基础设施防护地区C:洪涝调蓄地区D:水环境与水源保护区E:综合治理6、对土地和空间使用的直接调配涉及的实质上是一种的关系。
A:相互作用B:协调C:利益D:协作E:综合治理7、《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
A:城区和镇区B:城区和乡村C:城镇和乡村D:城镇和县区E:综合治理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使用控制B:建筑建造控制C: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D:控制方法E:综合治理9、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
A:社会化B:市场化C:工业化D:农业化E:综合治理10、下列关于住宅建筑套密度(净)的计算公式表达正确的是。
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数/住宅用地总面积(套/h㎡)B: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数/居住用地总面积(套/h㎡)C: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面积/居住用地总面积(㎡/h㎡)D: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用地总面积(㎡/h㎡)E:经济政策11、《中国2l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
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合理规划和实施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交通网络是现代化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改善人民出行的便利程度,提高通行效率,还能够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现象,加快货物和人员的运输速度,提高物流效益。
这些都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也是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其中交通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而农村地区交通设施相对较弱。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战略计划,可以加强城乡交通的衔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此外,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还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制定统一的战略计划,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完善的交通网络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的研究和关注,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是围绕着国家交通建设战略计划展开的,旨在对本文的整体安排和分布进行说明。
通过以下内容,将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
2022年-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2年-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下列不属于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A.系统性原则B.匀布原则C.自然原则D.地方性原则【答案】A2、编制总体规划不仅要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各个技术环节也都必须能够提供技术依据,这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特征。
A.针对性B.综合性C.科学性D.规范化【答案】C3、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内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核心内容之一。
A.分期控制指标体系B.综合控制指标体系C.分层控制指标体系D.分散控制指标体系【答案】B4、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法律实践是()。
A.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立法B.法国关于贫民窟清理立法C.法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立法D.英国关于贫民窟清理立法【答案】A5、下列关于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关系表述,错误是()。
A.区域是城市发展基础B.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核心C.区域一体化制约中心城市集聚作用D.大都市区是区域与城市共同构成空间单元类型【答案】C6、下列关于城市形态表述,错误是()。
A.集中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平原B.带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沿河地区C.放射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山区D.星座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特大型城市【答案】C7、大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应该()。
A.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B.统一安排在城市下风向C.结合产地布置在远郊区县D.设于城区边缘城市出入口附近【答案】D8、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服务设施是()。
A.商业服务中心B.基层服务设施C.居委会D.幼儿园【答案】A9、“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等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A.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D.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答案】D10、“要大力促进城市综合节能,重点推进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改革城镇供热体制”等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建设探讨——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建设探讨——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摘要: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在实施“高质量高颜值塑造山水田园都市新风貌”的工作部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工作,深圳市光明区决定根据相关要求,建立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
为此本文就深圳市光明区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建设探讨。
首先,需要持续完善全尺度城市设计体系,加强城市设计与各层级、各类型规划设计的衔接。
同时,分批次有序推进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工作,以高颜值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风貌。
其次,需要强化城市设计与详细设计的有机衔接,特别是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衔接。
通过增强城市设计的落地性,确保设计理念可以真正贯彻到建筑和景观等方面的设计中。
另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设计与法定图则的衔接,以保障城市设计要点的精细化传导。
建立城市设计全流程参与规划编制及项目报审制度,确保城市设计在整个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建设探讨;深圳市光明区引言:城市设计统筹机制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城市的整体和谐发展,通过协调各类设计要素和规划要求,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
城市设计统筹机制的建立对于确保城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高质量高颜值塑造山水田园都市新风貌”的工作部署,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中“城市设计应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及《深圳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法定图则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圳市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设计指引导则》《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明区城市高颜值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决定开展光明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建立工作。
1.相关概念1.1城市设计统筹机制城市设计统筹机制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协调各种设计要素、保证城市设计贯彻执行,并提高城市空间质量与美感的机制。
深圳市光明区决定建立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旨在进一步完善城市设计体系,推动城市设计与规划设计的有机衔接,确保设计理念的贯彻和城市空间的良好呈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创造和谐的城市道路空间李 伟【摘要】城市道路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交通、市政管廊、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绿化景观、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
城市道路空间往往有限,再加上一味扩充机动车道,导致步行、自行车、 绿化空间被挤占,城市道路的生态、景观、环境等功能退化。
城市道路空间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彼此关 联,需要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和精细化设计。
针对北京的问题,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如何保障 弱势交通的路权、如何处理好交通与生态景观环境、道路附属设施与绿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道路空间 的安全、合理、有序和高效利用,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的整体品质,创造宜人的出行环境。
【关键词】城市道路;统筹规划;精细化设计;道路景观;生态环境城市道路空间属于公共空间,除了承担交通功能外,还承担着市政管廊、公共服务、生 态环境、绿化景观、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
同时,城市道路空间还是展现城市风貌、社会文 明程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衡量这个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以人为本的重 要尺度。
由于城市道路空间有限,且所包含的要素多达 50 余种,又分属不同部门或由多部 门共同管理,所依据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存在不一致、内容缺失、可操作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城市道路空间出现了种种不和谐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交通量快速增长,路 权分配向小汽车交通过度倾斜,自行车、步行、绿化等空间不断受到挤占,使得原有问题更 加严重,对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道路景观等社会公共利益均造成损害。
城市道路空间的问题错综复杂、彼此关联、互为因果,单解决某一个问题往往会带来其 他问题。
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和精细化设计。
本文以北京为例,以问题 为导向, 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如何保障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路权, 如何处理好交通与生态景 观环境、道路附属设施与绿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道路空间的安全、合理、有序和高效利 用,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的整体品质,创造宜人的出行环境。
1.城市道路空间统筹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空间统筹规划以及精细化设计需要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需要得到各方认同, 否则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种种具体问题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这个目标应是安全、公正、高效、 包容和宜人。
1) 安全——安全第一,确保所有道路使用者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安全。
2) 公正——强化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路权。
3) 有效——综合、有效利用道路空间,尽可能满足多种功能。
4) 包容——提高无障碍标准,改善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条件。
5) 宜人——强化道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创造宜人的交通环境。
2.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相对于机动车交通而言属于弱势交通, 同时, 因为不消耗石炭类能源 而被称作零碳交通、 纯绿色交通, 是国际学术主流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倡导的交通方式。
过去 20 多年,我国许多城市为应对小汽车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不断扩充机动车道,步行 和自行车交通的空间被不断挤压, 路权和交通安全逐渐失去保障, 违背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 本的理念。
2.1 步行交通 2.1.1 人行道缺失北京确实存在个别路段人行道缺失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扩充机动车道而取消了人行道 所致,是典型的“以车为本”思维的产物(见图 1~图 3) 。
图 1~图 3 人行道缺失的路段对策:规定新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的辅路)两侧均应设置人行道,人 行道不得中断。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都会有步行需求,不仅包括普通市民,还包括对道路、 道路附属设施、道路绿化等进行维护的人员。
无论是进出道路两侧地块还是通过,即使现在 没有需求, 也不能保证将来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需求, 如果现在不设 置人行道,一旦将来需要时再设置将十分困难。
2.1.2 人行道宽度不足人行道的宽度普遍不足,有些甚至不足 1 米,行人不得不走车行道,极易发生交通事 故(见图 4~图 6) 。
图 4~图 6 人行道宽度不足的道路对策:规定人行道最小宽度。
对于新建道路,在规划设计阶段还得不到道路沿线用地详细的规划资料, 也不清楚将来进驻的商业服务业是否有人气, 难以对未来行人交通量进行 较为准确的预测,因此,需要根据建成区的经验和道路的功能确定人行道的宽度。
《城市道 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中虽然规定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 1.5 米,但其中包含行 道树树池,无法满足行人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规定人行道不包括行 道树树池宽度, 各级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 2 米, 但对于北京这个仍处于聚集阶段的 特大城市来说,2 米的最小值是不够的。
北京聚集人流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地铁及地面公 交线路大多依干路设置, 行人流量较大。
根据北京的调查, 各级城市道路行人流量的平均值, 存在快速路辅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规律(见图 7) ,因此,按照道路等级规定比《城 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更大的最小宽度值,是适合北京的。
图7西城区、海淀区城市道路高峰小时行人流量平均值(人∕小时)近年来日常散步、 跑步、 遛狗的市民明显增加, 考虑到未来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民余暇时间的增多, 利用人行道进行散步、 健身活动的市民将 会继续增加,人行道除了交通功能外还兼有部分休闲、交流功能。
综合考虑人行道的各种需 求、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除了规定人行道宽度的最小值,还应规定最小推荐值(见表 1) 。
表1人行道最小宽度项目人行道最小宽度(米) 一般值 4 3.5 3 5 5 4 最小值 3 2.5 2 4 4 3快速路辅路、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火车站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在交叉口, 通过压缩人行道宽度的方式来增加机动车道的做法并不少见, 虽然能提高机 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但交叉口处的行人交通量往往比路段上大,会造成行人通行不便,导致行人或因此借道车行道而引起交通事故。
这种做法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城市交通政策。
对此,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明确规定了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道路交叉口处的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上的人行道宽度。
2.1.3 人行道被占用人行道被占用问题是步行系统最突出的问题。
北京的调查显示,对行人造成危险或不 方便的因素依次为:停放的汽车 75%,乱放的自行车 62%,无照商贩 60%,电线杆及拉线 54%,裸露的树坑 44%,书报亭 27%,广告牌 22%,凸出的绿地 13%(见图 8~图 16) 。
图 8~图 10 机动车停车占用路侧带或人行道图 11~图 13 候车亭、人行天桥梯道挤占人行道图 14~图 16 绿化及公共服务设施挤占人行道对策 1: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路侧带空间,人行道内不得设置任何妨碍行 人通行的物体。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地铁等设施的出入口应避免占用人行道,不得不占 用的, 应相应拓宽人行道至原有宽度或表 1 的最小值。
对策 2:规定道路交叉口、机动车出入口的切坡段,以及有机动车辆经路缘石进入人行 道的路段,应沿路缘石内侧设置阻车桩,并确保盲道的畅通(见图 17~图 19) 。
图 17~图 19 交叉口切坡处、路段上的阻车桩2.1.4 盲道设置问题盲道设置的主要问题是盲道不连续、与沿道建筑物不衔接、盲道频繁绕井盖等(见图 20~图 22) 。
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只规定步行街以及城市盲人集 中地区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
盲道的使用者是盲人,设不设置盲道应听取广大盲人的意见。
北京市盲人总数约为 4.3 万, 2600 名盲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对 63%的盲人出行时利用盲 道、84%的盲人要求设置连续的盲道。
因此,首都北京应设置比国标更为严格的标准,体现 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实践北京精神中的“包容”与“厚德” 。
与此同时,一些正常行人特 别是老年人反映部分较窄的人行道铺设了过宽的盲道, 以致不得不走盲道而感觉不舒适, 轮 椅使用者也认为过于颠簸。
因此,应对盲道宽度的规定进行细化。
图 20盲道中断图 21~图 22 盲道绕井盖对策 1:规定各级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应设置连续的盲道。
对策 2:规定盲道宽度宜为 25 厘米~50 厘米,人行道较宽的,盲道宽度可为 50 厘米, 人行道宽度小于表 1 中最小值的,盲道宽度宜为 25 厘米。
对策 3:规定市政管线的井盖应避让盲道,有困难的,宜应采用双层井盖技术使盲道不 需绕行井盖(见图 23~图 25) 。
图 23~图 25双层井盖技术,可以使盲道连续2.2 自行车交通自行车适合中短距离交通出行,北京市倡导自行车交通。
北京的调查显示,骑自行车的 目的之一是“沿途购物方便”的占骑车人总数的 41%、是“接送小孩方便”的占 14%。
这说 明自行车交通与土地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沿道的商店、 银行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与自行车交 通十分密切,许多人骑自行车也是为了上下班沿途购物办事、接送孩子方便,可以看出,自 行车不仅仅只是一种准时性高的交通工具,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 且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
北京城市道路特别是城市干道两侧用地往往聚集着大量公共服务设施, 是建设用地一般 都会产生和吸引包括自行车在内的交通出行,即使是 CBD、金融街这样的高端商务区也存在 自行车交通需求。
城市交通是为土地使用服务的,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非机动车道与商业、服务业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直接连接,才能更好地为土地使用服务, 方便市民生活,否则就等于剥夺了人们选择自行车交通的权利。
2.2.1 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北京城市道路两侧基本上设置了非机动车道, 但仍有极个别道路如西外大街尽管有大量 自行车交通需求却取消了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 使得自行车无法进入沿途大量的商业、 服 务业设施,一方面妨碍了市民生活,另一方面迫使一部分自行车强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 交通安全隐患,降低了机动车通行能力(见图 26~图 29) 。
图 26~图 27 西外大街沿线的大量自行车交通需求图 28~图 29骑车人违章、冒险经机动车道进入西外大街对策:规定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必须设置非机动车道。
即使另行设置自行车专用路的,也不得取消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必须考虑建设条件和与周边土地 使用的关系。
对于建成区,另辟自行车专用道一是有较大难度,二是即使建成了也会因为与 商业服务业设施不直接连接而利用率不高, 三是如果将某条胡同变成自行车专用路, 大量的 过境自行车交通将会对胡同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而且胡同里大量的机动车停车本身就 已经阻碍了交通的通畅,不具备接纳过境的自行车交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