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记忆表象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最一般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特别是对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普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情况。
2.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心理学奠定基础。
3.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4.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关键字】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
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
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
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响过程。
角色: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被该社会和团体所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包括:一、学习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学习角色的态度和感情。
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问答。
反馈: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是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应的情报(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自我同一性:指确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这一过心理过程,其中包含“我”的持续性和统一性两方面。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三)
默许心向反应:在问卷调查中,被试没有看清题目而不假思索的作出“是”的反应倾向。
本能行为: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行为。
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去极化: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于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少,这种状态称为去极化。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无细胞质的沟通,其接触的部位就称为突触。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者长期形成的创造习惯有利于灵感的出现。
另外,灵感突然产生而又瞬间即逝,若不注意捕捉就会失之交臂。
6.理想答: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如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就是许多当代青年的理想。
树立崇高理想对于个性品德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7.幻想答: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体现个人的愿望,是个人向往的形象;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心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笔记(王雁)
教育类专业普通心理学(王雁)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出版《生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从此独立。
2.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我国心理学独立。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里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5.1825年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第一次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是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
6.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7.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过程。
8.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有机体在复合刺激物作用下形成的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
9.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10.大脑皮层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机体运动)、顶叶(机体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
1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
运动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以及相互诱导。
12.语言的优势半球主要是在左脑。
13.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以感觉做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几种互相联系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适应: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总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ppt
➢ 以后,只要该细胞集合中的 部分神经元被激活,由于神 经元间的强有力的相互联系 将使整个细胞集合全部被激 活,对刺激的回忆就被实现。
记忆印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神经突触联系中。 细胞集合可由那些参与感觉和感知的同一群神经
➢ 另外H.M.也有相对正常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表现出重复启动效应(知觉 表征系统)。
为多重记忆系统的存在及不同记忆系统的脑区定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情景 记忆和语义记忆等陈述性记忆的形成需要颞叶内侧特别是海马等脑区的参与, 这些部位受损会引发严重的陈述性记忆障碍,而程序性记忆(如技能的习得) 则依赖不同的脑区,后来的研究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损伤对于程序性的 学习有更严重的影响。
专业资料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专业资料第六章记忆专业资料主要内容?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专业资料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的测量专业资料什么是记忆?对朋友讲述登长城的经历?背英语单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碰面突然记不起名字
➢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 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机能定位说
➢ 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
➢ 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 手术,开颅后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 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
➢ 大脑存在不同的功能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 言中枢等
元组成。 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损坏并不能消除记忆。
记忆的突触机制
海兔的学习与记忆(Eric R. Kandel) ➢ 海兔的神经系统由仅20,000个神
《普通心理学》1-6章期中复习题
• 1 什么是记忆?它包括哪些阶段? • 2 简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
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 3 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4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 5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哪些? • 6程序性记忆?
• 艾宾浩斯在他的实验中,用无意义音节作 为材料,采用节省法测量遗忘,得到了以 下结果。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作用: 可以扩大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的效率
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1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 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
2 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最多保持15-30秒
3 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主要由于干扰信息引起
4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 完全系列扫描
第五节 长时记忆
• 什么是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的编码 •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 马赫带可以用 ( )来解释。 A.明暗对比 B.侧抑制 C.视觉感受野 D.视敏度
• 人的味觉有( )四种。 • A.酸、甜、苦、辣 B.酸、甜、苦、咸 • C.酸、辣、苦、酥 D.麻、辣、酸、甜
• 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 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 )
• A.相同颜色 B.相反颜色
第六节 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无意识影响,这 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 识到,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 外显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 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也可 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 A.复述
《普通心理学》:记忆表象
《普通心理学》:记忆表象一、什么是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
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
例如,提到你过去的一位教师、同学或朋友,那么他的形象、他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我们把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
后像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仍然保持着的事物映像,它由刺激物直接影响后的效应引起,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在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
表象是刺激不在时,通过间接方式(如语言提示等)出现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可以随意控制,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较长久,在认识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记忆表象产生于感知,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保持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所以它同知觉一样,也是以其形象为基本特征的。
记忆表象属于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是直观的、具体的。
例如,我们回忆中学的某位教师时,这位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形象就会在大脑中浮现,犹如在眼前一样。
但是,由于记忆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眼前,因而它与知觉表象相比又有些差异,记忆表彖-不如知觉表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它是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的。
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观察"。
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十分丰富的图画,半分钟以后把画拿开,然后要求儿童描述所看到的东:西,结果大多数儿童或者说没有看到什么,或者描述得不清晰。
但有些儿童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说出图画上的一些细节。
又如,有些小学生背诵课文时,有鲜明的书本表象,好像看着书本朗诵一样。
这类现象称为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等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遗觉象出现频率约为22%~33%。
2.概括性记忆表象来自于对事物的知觉,它常常是综合多次知觉的结果,是同对象的多次印象的概括相联系的。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记忆的脑机制学说
⑴定位说
科恩(Cohen,1968):电击抑郁症患者脑的不同部位,发
现两半球的记忆丧失差异。
电击脑休克后记忆的丧失
只击大脑 左半球
文字材料 表 象 严重丧失 轻微丧失
第六章 记忆
只击大脑 右半球
没有丧失 严重丧失
电击两半球 严重丧失 严重丧失
语义编码
语义类别 语义联想与组织
第六章 记忆
27
五、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编码
“记忆术”
自然语言媒介法:运用形、音、义的联系提高记忆。
例,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在后面。
地点法:将识记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
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 据说,起源于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
第六章 记忆
音似 形似
19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⑵视觉编码
Posner(1969)经典实验
2(同时呈现、继时呈现)×2(音同形同、音同形异)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条件4
A
A
A
a
第六章 记忆
A
a A
20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⑶语义编码
Wickens经典实验
延迟1s——正确回忆率36%
第六章 记忆
16
三、感觉记忆
2、听觉编码
达尔文等人的经典实验
9个字符:左侧2、T、F;正中央x、4、s;右侧M、5、3 字符呈现后,规定各种延迟时间 全部报告 部分报告(屏幕指示需要报告的部分)
普通心理学第7讲,记忆
(四)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forgetting的概念
2、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1)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的制约:遗忘量随时 间递增。
(2)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保持几秒 以内,容 量9
记忆三级加工系统
保持1分 钟以内,
容量 7±2
复述
感感觉觉(记瞬忆时)
短时
“FVYEKJSDG ”
请做减3逆运算 (如376、373、370、267……)
(六)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 2、 为什么不复述就会遗忘? 消退 干扰
四、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一)定义 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 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1、来源——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 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2、时间——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存时间在1分钟到 终身。 3、容量——没有限制。但也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 10万个组块
(二)心理因素(识记者的态度) (三)觉醒状态 (四)其它
2、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 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 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二)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
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三)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
如,字母系列为ADQFHJP,被试回忆为ATQFHJP
•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四)短时记忆的容量
71863945284
普通心理学 表像
表象的意义
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是联系 感知觉这样的低级认知加工和记忆、思维 这样的高级认知加工的桥梁。神经生理学 研究表明,与表象有关的脑结构和与知觉 有关的脑结构基本重合,都在颞叶这个区 域。这也证明了表象功能与知觉功能之间 的密切关系。
表象理论
结构理论
功能理论
相互作用理论
结构理论
表象的结构理论认 为表象和知觉在内部结 构和产生机制方面相类 似。表象和知觉一样具 有空间延展性和一定的 分辨度。“视觉缓冲器” 理论是这种理论中的一 个比较著名的观点,其 实验证据是心理地图实 验。
表象
பைடு நூலகம் 表象
表象是刺激物的作用停 止以后,保留在人的意识 当中的形象。
表象的分类
按照表象的来源来分 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
运动表象
按照表象的加工程度来分 遗觉表象
记忆表象
想象
遗觉表象
遗觉表象是一种未 经加工的表象,其特 点是对原来刺激的细 节保持得很好,形象 清晰鲜明,但是保持 时间短。通常在儿童 身上较常见,而成人 很少遗觉表象。
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象,可以让人产生 从未见过的事物的形象,甚至可以是超现实的。 想象是人产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想象的作用
想象首先有对感 知觉进行补充的 作用。
想象还有使人进行 超前认识的作用。
形成想象的方式
综合
夸张
拟人化
典型化
功能理论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人 对表象的操作过程和这 个操作过程的作用。该 理论认为人对表象的操 作和人在实际生活中对 实际物体的操作是一致 的,因此人对表象的操 作也是需要时间的,也 就是说人对表象的操作 是人的实际操作的一种 内化。其实验证据是心 理旋转实验。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8章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 表象和想象一、简释下列名词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表象形式是心理学家颜许(E.R.Iaensch)首先发现的。
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所特有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退。
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在11~12岁时最明显。
有些儿童的遗觉象能保持半分钟。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设计人员的创新作品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这时,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为活跃。
因此,在产生灵感时人有极高的工作效率。
灵感的出现使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常常伴随着无法形容的喜悦。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
《普通心理学》: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想象所产⽣的新形象是想象者本⼈没有感知过的或现实⽣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形象,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想象是超现实的凭空产⽣的呢?不是,想象和其他⼼理过程⼀样,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想象中的新形象⽆论多么离奇、新颖,我们终究会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他的组成部分。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作者把头脑中⼈和猴的表象经过加⼯构思之后,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典型形象。
神话中讲的“妖魔⿁怪”的形象,⽆⾮是动物的头加上⼈的⾝体变成⽜头马⾯、巨齿獠⽛之类,也就是现实中⾯⽬可憎、形象可怕的东西。
就拿梦(梦也是想象,它是想象中的⼀种特殊形式)来说吧,有时⼗分荒唐怪诞,很离奇,但梦境仍然是以感知过的事物为“素材”的⽆次序结合的结果。
另⼀⽅⾯,没有记忆表象,或者说没有相应的感性材料,就不会有相应的想象。
先天的聋⼈,决不会想象出优美动听的⾳乐;先天的盲⼈,决不会想象出⾃然界的美景。
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记忆表象,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想象表象。
可见,想象来⾃客观现实。
(⼆)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般总是受需要和动机的推动,受思想、意图和⽬的的调节,⽽个⼈的需要、动机、思想、意图则受社会⽣活条件的制约,是社会⽣活要求的反映。
因此,⼈的想象的内容和⽔平也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平的制约。
例如,古代虽有“嫦娥奔⽉”的幻想,但决不会有星际旅⾏车站、空中城市的设想;《西游记》中猪⼋戒⽤的武器是九齿耙,唐僧西天取经是步⾏或骑马,却想象不到现代化的武器和交通⼯具。
可见,想象不能脱离现实。
(三)⼈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和发展起来的⼈类劳动与动物本能⾏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够借助想象⼒产⽣他所预期的劳动结果的表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蜘蛛的活动与织⼯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开始就⽐最灵巧的蜜蜂⾼明的地⽅,是他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2021普通心理学-记忆(精选试题)
普通心理学-记忆1、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A.组块B.编码C.项目D.容量3、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表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动作记忆D.语义记忆4、通过()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5、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运用了部分报告法,首先提出存在()记忆A.瞬时B.短时C.长时D.内隐6、艾宾浩斯第一个运用无意义音节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A.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B.时间因素影响遗忘C.材料性质影响遗忘D.材料数量影响遗忘7、记忆是通过(),再认或回忆等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A.复述B.识记C.注意D.保持8、记忆表象是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验过但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特性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抽象性9、倒摄抑制()A.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B.表明遗忘是衰退的结果C.表明遗忘是干扰的结果D.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0、接到老朋友的电话,知道对方是谁却叫不出名字,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这被称为()现象。
A.暂时性遗忘B.舌尖现象C.抑制现象D.压制现象11、遗忘受()因素的影响A.时间B.识记材料的性质C.识记材料的数量D.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12、在短时记忆中,组块是()。
A.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B.编码信息C.项目D.扩大容量13、短时记忆的功能是()A.加工信息B.存储信息C.知觉信息D.复述信息14、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和()。
15、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是有()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
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
例如,提到你过去的一位教师、同学或朋友,那么他的形象、他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我们把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
后像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仍然保持着的事物映像,它由刺激物直接影响后的效应引起,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在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
表象是刺激不在时,通过间接方式(如语言提示等)出现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可以随意控制,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较长久,在认识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记忆表象产生于感知,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保持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所以它同知觉一样,也是以其形象为基本特征的。
记忆表象属于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是直观的、具体的。
例如,我们回忆中学的某位教师时,这位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形象就会在大脑中浮现,犹如在眼前一样。
但是,由于记忆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眼前,因而它与知觉表象相比又有些差异,记忆表彖-不如知觉表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它是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的。
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观察”。
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十分丰富的图画,半分钟以后把画拿开,然后要求儿童描述所看到的东:西,结果大多数儿童或者说没有看到什么,或者描述得不清晰。
但有些儿童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说出图画上的一些细节。
又如,有些小学生背诵课文时,有鲜明的书本表象,好像看着书本朗诵一样。
这类现象称为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等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遗觉象出现频率约为22%~33%。
2.概括性
记忆表象来自于对事物的知觉,它常常是综合多次知觉的结果,是同对象的多次印象的概括相联系的。
在我们生活中多次知觉的同一物体或同类物体,在表象中留下的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印象,而事物的个别特征消失了。
例如,我们头脑中的树木、房屋、山峰等已不再是具体的某一棵树、某一间房、某一座山,而是一般概括的树木、房屋、山峰。
但表象的概括只限于外部形象,其中混杂有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还未达到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基本上届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的概括性则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然而,表象是对事物本质特征概括的基础,因批可以认为表象是感知过程向抽象思维过程过渡的中间环节。
3.可操作性
表象在头脑中不是凝固不动的,是可以被智力操作的。
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分析、综合,可以放大、缩小,可以移植,也可以翻转。
正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思维、创造思维、
想象才成为可能。
三、记忆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由于记忆表象的存在,人的认识才有可能摆脱知觉,通过抽象、概括,为思维提供基础,使感知过渡到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的主要内容是表象,理性知识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原理。
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大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
据研究推测,人脑中形象信息与语言信息的比例约为1000:1。
人的知识内容大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表象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3.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表象就无法进行想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