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科学论述,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但《手稿》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思考,正确评价它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哲学策源地,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类本质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3 年马克思曾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但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并没有进行具体地阐述。
《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①即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规定为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以实践的目光去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本质,因而是后来形成的以改变世界为主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态。
一、《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阐述(一)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作为有生命的类存在物,其类特性就在于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也就是说,人的类特性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这种生命活动是有自由的,另一方面是这种活动是有意识的。
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是指人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本身变成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对象,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则是人因有意识而能够把自身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可以按照人的类的意愿自觉地改造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马克思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
_以人为本_马克思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解读_兼论_以人为本_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马克思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解读———兼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黄明娣(赣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于“以人为本”的比较分析说明,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是马克思和西方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的共同回答,但二者因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又存在着本质差别。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坚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而最根本的是把具体的、现实的人作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西方人本主义;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5)03-0012-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发展观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如何把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的共同点和本质上的区别,对于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与西方人本主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同异 (一)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是马克思和西方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的共同回答“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看作万物的根本、根基和归宿,也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
人本主义或人本学,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一种哲学理论。
在西方哲学史上,大致又可以区分为传统人本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
传统人本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
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本主义的最早宣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人本主义,提倡以人道反对神道,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17、18世纪的人本主义,高举理性的旗帜,以人的理性的尺度审视、评估一切,希望建立一个理性王国。
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最典型的代表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
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及其关系
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及其关系作者:杨子文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5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核心线索,完整准确地理解它对于我们掌握和应用马克思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要有三中论述,下面按照它们在马克思著作中出现的大致先后顺序对其含义进行简要阐释。
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是马克思批判地研究黑格尔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成果。
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
”人的类本质是在生命活动中呈现出的自由自觉性。
马克思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生存所需依赖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人同其他类一样,都要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在马克思看来,人并非像动物一样与自然物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这是因为人维持自身生命存在的活動方式及其特点有别于其他物种,人能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
(书20页)”同时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社会的活动。
人的种活动也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所在,动物只能依靠外界条件被动的适应自然界而生存,人却能够有意识的主动创造和生产为我所用的物品。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书20页)”总之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摘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主张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认为人的解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提倡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当符合人的根本利益。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框架,引领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通过不断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理念,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人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主观能动性,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辩证统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主义,人的根本利益。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根本力量和价值所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即个人的自由发展应当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整个社会的发展又应当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解放和发展被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主义提倡实现人的解放,让人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自由和平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即人的意识和行动可以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还提倡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当符合人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实现这些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从意识形态的层面上讲,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为我国的很多理论思想提供了基础,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三个代表”都是马克思人学理论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思想是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最大获得利益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些思想是为人而服务的。
马克思的理论思想在早期受了赫斯和黑格尔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继承了赫斯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这两种思想就是他对人权的维护。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从他哲学思想中而来,其中心问题是就是人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以人为主的思想。
马克思所代表的是工人阶级贫苦大众的利益,他将工人阶级的贫苦称之为劳动异化,怎样将这种异化消除就是马克思人学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为了适应他所在的当时社会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人为本的发展途径就是为人类找出一种达到能够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方式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中,社会发展的理论是其中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思想,因为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来强调人的,人的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的生物特性和生理方面的属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属性的存在是社会属性形成的前提条件,而社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属性起着制约作用,社会属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注重了人的主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这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立场出发来强调人的。
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之中,有不少人想追寻规律来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发展有着其可以遵循的规律性,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矛盾的,也是运动变化的,社会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的规律。
他还提出了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四者之间是矛盾且运动的,这样就使社会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致使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
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
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
浅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
浅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论文关键词:(资本论)人的全面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怨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到成熟的逻样演变。
他在(资本论)中第一次科学详尽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形态、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子,所以说,(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怒的成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的这一思怒对于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轨迹人的全面发展思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其过程而言,它经历了从孕育、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演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并基于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尽管当时尚没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概念,但却孕育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如“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恩格斯《在爱北裴特的演说》(1845年)和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年)中,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职贵、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驶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贵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向往的”。
这些都说明,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自己的权利和愿望。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旧的分工等原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已初步形成。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
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作者:宋曼璐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20年第07期【摘要】在其诸多著作中,笔者之所以选择《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内容来展开对马克思这一阶段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因为这其中对于该理论的阐释是充满创建性的,恩格斯称其为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清算了以往的哲学信仰,摒弃了曾经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观点,确立了以实践为前提的新世界观,并且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经典论述,本文拟从人的本质所提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三个层面来加以论述。
【关键词】人的本质;唯物史观;实践;社会1845年,马克思被迫在布鲁塞尔流亡期间创作了一部提纲式的巨著——《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诚然《提纲》只有11条,但却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其新唯物主义的萌芽。
《提纲》第6条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阐释人的本质,将人置于社会关系中去考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将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做法,深入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脱离了费尔巴哈旧的、感性的唯物主义体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有关于“人的本质”的重要论述,他曾指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异化劳动进行批判。
这是从人的类本质,也就是从自然的角度,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来进行的阐发。
这两种论述都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问题的经典阐释,并没有对错之分。
但《提纲》中的“人的本质”更全面,侧重于社会角度,并且基于实践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阐发历经了一条不断深化的道路,经过了几次较大的思想转变,这个历程也是其唯物史观确立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如果从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算起, 直到1875年写作《哥达纲领批判》算作 中期的话,那么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 的理论活动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总结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 社革命经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 和完成。
最后,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
政治统治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为了长 治久安,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资产阶 级对先前统治的卑鄙行径不得不有所收
敛。对此 ,马克思曾说:“现在的统
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 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 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
可见,上述复分析告诉我们, 经济分析虽然是揭示人的本质的 一把钥匙,但是,经济分析必须 是历史主义的,要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考察发展变化了的人性。
第二,为《纽约每日时报论坛》撰稿,评 论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第三,写作《资本论》,完成对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解剖。
从表面上来看马克思的中期思想着重对资
本主义和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经济和历史的 来进行分析,但本质上来说,马克思的中期 思想是其早期思想继续,是他早期所得出的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结论
为此,马克思又进一步从人们在实践活
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来进一步揭示人的本
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早期人
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它展示了研 究人及社会历史的新视角。
二、对于现实人的具体展开分析研究
(从经济和历史的视角来分析研究人)
马克思一致坚持认为,人具有历史 性,都是“从历史中产生的”,是“一 定的历史的结果”。并且他还认为:这 种历史的个人,并不是来自于“人类的 天性”,而是由不同时期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
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
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6作者简介:贾丽慧(1994—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马克思是非常关注人的发展的,他从现实的人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最高价值和目的本身,而不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马克思指出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1]”他认为人是从自然界中产生的客观存在物,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渐渐区别于其它动物,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现实的个人不断的发展。
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通过实践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在这一过程中,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做到的,要靠集体的努力。
也就是说,人不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所以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解放,指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个人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
他畅想人们能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里自由全面的发展自己。
因此,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
一、异化劳动与人的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讲的“异化劳动”,就是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人的本质力量,从而把社会发展的重心和关注点都放在劳动群众的自有全面发展上。
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的时候,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异化劳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是人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因素。
劳动是在现实的人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人们劳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在社会物质资料不丰富的阶段,部分人必须把劳动当做生产要素,去在商品市场上进行交换。
在交换的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压榨劳动者。
这时的劳动被迫成了人们谋生的手段,便产生了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的情况。
这种情况也不会一直存在,当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社会资源极大丰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人和劳动的异化将不复存在。
马克思哲学理念深层含义
来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德曼〕[3](p4),从而 形成了“两个马克思”的长期争辩。西方学者把《手稿》的核心 精神理解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把它与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根底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是 有它的政治深意的,那就是反对斯大林的专制极权制度。当然, 大多数思想家没有走上这种极端的理解,他们一般都力图在青年 马克思思想和老年马克思思想中发觉共同的东西。其主要表现是: 认为早期关于人的思想或人本主义同样是后期思想的依据。到了 五六十年头,马尔库塞、弗洛姆等都在做这样的否认两个马克思 相对立的理论工作。马尔库塞在其《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底》中 认为,人是马克思一生探究的红线。“对从德国哲学的最有生命 力的阶段的干脆关系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说来,全部人类历史实 践中的问题始终是人自己的问题”[3](p121),因此,“在马克思 理论的全部阶段上,他的理论的根底都包括了哲学的根 底”[3](p94),即都是以人本身的问题为根底的。这就是力图以 人本哲学把马克思前后时期统一起来的理论思路。接着是 e?弗洛 姆的更有力的论断。他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以青 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统一老年马克思的思想。他说“:青年马 克思在《手稿》中所阐述的人的本质的思想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 中有连续性。”[3](p40)他认为,“并不须要把马克思一分为二。 事实上,在《手稿》中马克思所表达的关于人的根本思想和在《资
第8页 共11页
由,当前的很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究,不能不走着一条陈旧的 传统“天地”的道路。
这样的中国化只能是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中国化,对解决中国 问题不会有助。那么,出路何在呢?这就是要以马克思所说的“人 类性”、“人类学”这种哲学范畴为立足点,绽开对“人类性问 题域”的探究。《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探究》这一国家 课题的提出和批准,就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立场的理解 根底上提出来的。然而,依据双重使命的理念,这一理论仅仅是 马克思理论中的干脆的、显性的理论。在这个理论背后,还有一 种间接的、隐性的、深层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出场伊始就站在 世界历史高度即广义人类学高度,依据人类历史的进步方向即人 类解放方向而构建的一整套理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真 正的视野”[5](p116),笔者概括为“人类性问题域”。依据初步 探究,它有丰富的、一系列的理论内容,如人类学价值观,人类 学方法论,从人类学高度对于人的一般本性的探究,对于人类的 社会特性如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等等的探究,对于 人类一般的生存开展问题的探究等等。很明显,相对于前一种传 统的已充分显现出来的“天空”来说,这是一种隐藏在这一天空 背后的、更高更深广的天空。而只有这一天空,才能与全人类的 生存开展问题以及它在今日这个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之“地”结合 起来,形成一种马克思主义探究的新天地。然而,虽然这一以马
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
全面理解马克思 “ 的本质 ” 人
李琳 斐
( 北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陕 西 西 西安 70 6 ) 10 9
Hale Waihona Puke 【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 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重要 内容,但马克思在 不同的 时期对人 的本质有不 同的表述,人们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理解 也有差异,甚至片面的强调其 中某点表述,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对此,我们应该 了 解他 写作时的不 同历史背景和前提;认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 发展的体 系,全面系统的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 【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本质;现实性;以人为本
一
、
一
特 指人 的社会 属性 :本 质是 人本 性 的核心 。马 克思 说 的 “ 需 要 ” ,是把 需要和 实践 和社 会关 系联 系起 来 的,人 的需要 是 历史进化 的产 物, 由社会物质 条件 决定,并不依赖人 的主观 意 识 。人 的本质 离不开人 的需要 ;但 “ 需要本身 ”并不就 是人 的 本质 。需要 的发 展,即本性 的发展 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新 的证 明 和 人的本质 的新 的充实 。 三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 “ 现实性 ”表述 的思考 马克思在 《 关于费尔 巴哈 的提 纲》中指出 “ 的本质并 不 人 是单个人所 固有 的抽 象物 ,在其现 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 的 总和 ” 。 有人提 出疑 问: “ 现实性上 ”的表述全不全面 ? 首先 ,看马 克思作这 一表述 的背景 和前提 ,马克思 当时是 在批判 费尔 巴哈把人 看作抽象 的人 ,即把人 看作是所有 时期 , 所有社 会,所有阶级 的人 ;而不是一定 时期 ,一定社会 ,一定 阶级 的人。马克思特别指 出 “ 现实性上 ”的人的本质是一种批 判 的理论武器,用来批判把人 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武器 。 其 次,一直 以来 的宣 传都过于集 中在他 的 “ 现实性 ”本质 方面 ,这是对马克思本质 的片面理解 ,片面 的强调人的社会关 系 ,把 马克思对人 的本质 的现 实性表述看作 是马克思关于人 的 本质思想 的全部 ,忽视 了马克思关于人 的本质 的 “ 可能性 ”的 表达 。马克思虽然没有 明确提 出 “ 可能性本质 ”,但 他思想 中 关于人类解 放、‘ 人类理想 、人 的全面发展都体现 出了他在人的 本质的可能性的理 论。 不 能将 马克思的现实性 阐述孤立的看待 ,马克思关于人的 本质和人的发展学说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在实践基础上 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人只有通过实践特别是劳动才能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物 质资料 ,并改善人 的生存环境 。实践过程 ,就是将人 的可能性 、 人的理想与社会的可能性、社会的蓝 图逐步转变为现实存在的。 第 二,马克思 “ 是人的最高本质 ” 充分说 明了马克思 人 主义 学说对 人 类 寄予 的深切 关怀 ,为 了 “ 的 自由全 面 的发 人 展 ”。马克 思预 言的共产主义 是 自由人的联合体 , “ 在那 里, 每个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_ 5 ] 第三 ,马克思强调社会 的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 开生产 力的 进步 。生产力是 人本质的直接体现 ,是人本质力量 的对象 化, 而人 是最 重要 的生 产力 。现 实性上 生产 力 的水平 代表 一个 社 会、一个阶级 的水平;生产力发展 的无限可能性则体现人 发展 的无限可能性 。马克思对生产力 的高度 重视体现 出对人 的现实 性本质和人 的发展 的可能性 的有机统一。 四 、正确认识 马克思 “ 的本 质”的思想 ,深入理解 “ 人 以 人 为本 ” 坚 持 人 的 本质 是 有机 的动 态 系 统 ,就 是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以人为本 ”不仅主张人是发展 的 目的,回答 了为什 么 发展、发展 “ 了谁 ”的 问题 ;而且 主张人是发展 的动力 ,回 为 答了怎样发展 、发展 “ 依靠谁 ”是分 不开的 。人是发展 的根本 目的,也是发展 的根 本动力 。一切 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只有 二者 的统一构成 以人为本的完整 内容 。 以人为本是 目的而不是手段 ,就 是 以人 的发展为本 、人的 利益为本、人 的幸福 为本 ;就是 以尊重人为本 、理解人 为本 、 关心人为本 。以人 为本是马克思主义 思想 的精髓 。坚持 以人 为 本就是坚持贯彻 马克思主义精神 ,是我 们党对马克思主义 的新 发展。
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
。 , 。
,
,
,
、
但是 在 卢 卡 奇 这里 关 于 这 一 问题 的 理 论 探讨 依 然 是 让 事
, ,
。
,
,
实服从 逻 辑 让 实 践 服 从理 论 的 也 就 是 说 卢 卡奇是 从 总 体性 的原则 开 始 自已 的 思考 的 而理
论 与实践 统 一 问 题 只 不 过 是从 属 于 总 体 范 畴 展 开 的 需 要 的
, ,
因 为 对无 产 阶 级 说 来 彻
‘
,
底认 识它 的阶 级 地位 是 生 死 枚 关 的 间题 因 为 只 有 认识 整 个 社 会 才 能 认识 它 的阶 级 地 位 因 为这 种 认 识是 它的 行 动 的 必 要 前提 在历 史唯 物 主 义 中才 同 时 产 生 了关 于 无 产 阶级 解 放 的 条
!
,
,
因 此 卢卡奇对 这一 间 题 的 解决
,
是颇 具 浪 漫 主 义 的 乌托 邦色 彩 的
。
二 个 体 的 总体 萨 特 的总 体 范 畴 的核心 内容 是 总 体 化 萨 特 认 为 生 活 着 的 个人 是 诸 如 家庭 环 境 心 理
。
、
,
,
,
、
、
、
两 性关 系 等等 各 种 生 活 因 素 的总 体 理 解 生 活着 的个 人 并从 生活着 的 个 人 出发 去考 察 社会 历
,
当然 在人 类 历 史 的 总 过 程 中 每 一 历 史 阶段 都 具 有 自 已 的 特 点 而 这 些 特 点 实 际上 只 不 过是 更 加 丰 富 了历 史 总 体 的 具体 性 而 不 是 把历史 总 体 分 解 为 各个 片断
马克思人学思想
马克思人学思想一、“现实的人”思想的提出“现实的人”思想的萌芽大致在1843--1844年,体现在马克思所写的《黑格尔法批判》一书和在《德法年鉴》发表的文章中。
1843--1844年这一段时期,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基调已经由黑格尔理性主义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现实的人”的思想已经较明确地提出来了。
黑格尔哲学虽然以思辨的理性主义形式解决了人的“现有”与“应有”之间的矛盾,帮助马克思面向现实使其成为一个理性主义的现实批判主义者,但黑格尔并没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的现实与理想矛盾。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时,就借用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国家并不像黑格尔认为的那样是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一致的表现,私人利益战胜普遍理性的事实表明,国家只不过是主体异化的表现,是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矛盾冲突的产物。
从主体活动的异化和矛盾的冲突来解释国家现象,标志着马克思已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从人学角度考虑现实问题。
那么“现实的人”究竟指什么?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当然是“自然和精神、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方式”。
他同时指出,应当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如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看作人本质的客体化;”应当把“人的活动”“作为家庭和市民社会的成员而存在的那些群体”看作国家等社会组织的基础,而不是像黑格尔所做的那样,于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人永远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是一切人所共有的”。
“因此马克思看到,现实的人并不是单个人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存在,即类存在——人也只有在自己的类存在中,只有作为人们,才能是人格的现实理念。
就这样马克思的早期人学理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展开了。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这正好体现了逻辑与现实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的联系[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本文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关于人的思想的一切积极成果,这当中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人本主义思想。
海纳百川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了人类哲学一切有益积极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互通的方面。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实践观的中国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视“人本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下面,仅就先秦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略举几例。
《管子》中最富于智慧的“人本”思想,来自于我国历史悠久而内涵丰富的传统的优秀政治道德哲学。
“以人为本”的哲学智慧,是代表古代齐文化核心价值的《管子》一书的政治道德哲学的最根本的思想内涵。
这一积极的政治道德哲学主张,十分鲜明地贯穿于《管子》一书的始终和全书的各个章节,是《管子》一书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 人 应 该 享 有 实质 上 的 平 等 及人 应 该 是 团 结 互 助 的“ 社会化的人 类” 。 它 涵 盖 了人 类 的个 体 和 群体 , 一 方 面 是 全 面 而 自由 发 展 的个 人 ,
另一 方 面是 团结共存 的“ 自由人 联合体 ” 。 准确理解 和把握 马克 思人 本主 义思想的 内涵, 对指 导好 我们 当今 以人 为本的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 建设 事 业 实践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艾 。 关键 词 : 马克 思 人 本 主 义 内 涵 价 值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l 6 7 3 —9 7 9 5 ( 2 0 1 4 ) 0 3 ( b ) 一 0 1 3 4 - 0 2 马 克 思 人 本 主 义 思 想 的 根 本 宗 旨就 是 要 实 现 全 人 类 的 彻 底 解 放 和 幸福 , 实 现 人
的价值。 在未 来 的 共产 主 义 社 会 , 在 形 式 上
类本 身获得 了彻底的解放 。 马 克 思 各 个 时
实行 的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 , 在 实 质 上 人 种 少 数 人 的幸 福 、 发 展 是 建 立 在 大 多数 人
期的 著作都体 现了他的这种思 想 , 如 在 他 示 、 批判资产阶级所要 求的“ 人的平等 ” 仅 发 展 的个 人 , 另一 方 面 是 团 结 共 存的 “ 自由 的早期著作《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
了 实 现 人 自身 力量 的 高 度 发 展 。 二 是 马 克 “ 自由 人 的 联 合 体 ” , 实行 “ 各尽所能 、 按 需 思主 张 在 未 来 新 社 会 的现 实 生 活 中 人 人 享 分 配 ” 的原则 , 在 这 个联 合体 中人 们 亲 如 一 有实质上的平等 , 消 除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 那 家 。
马克思 在《 资本论》 中明 的原著 , 我 认 为 马 克 思 的 人 本 主 义 思 想 有 不 仅 在 政 治 领 域 内要 维 护 人 的 尊 严 、 保 障 发 展 的基 础 之 上 。 明显的三个 层次 。 一 是 马 克 思 继 承 和 发 展 人 的 基 本 权 利 、 追 求 人 人 享 有 自由 、 民主 、 了康德开创 的“ 人 是 目的 , 不是手段 ” 的 这 平 等 ,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经 济 领 域 内 要 做 到 生 说 , 它 成 为 一 条 原 则 贯 穿 于 马 克 思 的 关 于
2 0 1 4 NO 0 8 Ch l na E du cat i on I nn o ve tl on He r al d
科 教 论 坛
论 马 克思 人本 主 义思 想 的 内涵
谢 新 ( 长 沙卫 生职业 学院 思想政 治课教 学部 湖 南长沙 摘 4 1 0 0 1 0 ) 要: 马克思人 本主义 思想的根 本宗 旨就是 要 实现 全人 类的彻底解放 和幸福 , 实现人 的价 值。 它的基本 内涵 包 括 三个层 次 , 即人应 该是
主 义 社 会 实 现 个 人 的 独 创 和 自由发 展将 不 平 等 ” 是 在 消 灭 阶 级 的 基 础 之 上 实 现 人 人
再是空谈 。 在 《 资本论》 中, 马 克 思 明 确 指 自由 的 发 展 。 到 底 如 何 理 解 马 克 思 的 人 本
谈恩格斯说 : “ 无 产 阶 级 平 等 要 求 是 处 于 社 会 关 系 中 的 每 个 人 的 发 展 , 阐 释 马克思认为“ 人 们 的社 会 历 史 出这个范 围的平等要求 , 都 必 然 要 流 于 荒 在 物 的发 展 。 该当不仅是表 面的 , 不 仅 在 国 家 的 领 域 中 个 人 的 发 展取 决于 和 他 直接 或 间接 进 行 交 实行 , 它还 应 当 是 实 际 的 , 还 应 当 在 社 会 往 的 其 他 一 切 人 的 发 展 】 , 它 决 定 了 人 的
1 马克思人 本主义思想 的三个层次
发展 必定是全社会 中的每一个 人的发展 ,
经 过 仔 细 选 读 马 克 思 一 生 中不 同时 期 求 的 实 现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实 质 上 的 平 等 ,
不 能 把 一 部分 人发 展 建 立在 另一 部 分 人 不
确提出的“ 每 个 人 的 全 面 而 自 由的发 展 ” 之
总之, 马克 思的 人本主 义思想 涵盖 了 的受苦 、 牺牲 基础之 上 的现象 。 马 克 思 揭 人 类 的 个 体 和 群 体 , 它一 方面是全面 自由 是 反 对 封 建 专 制和 特 权 的 武 器 , 它 实 质 上 人 联 合 体 ”。 只 不过 是 人 格 化 的 资 本 的 特 权 替 代 了 世 袭 的封建特权 , “ 平等 地 剥 削 劳 动 力 , 是 资 本 2 关 于个人 发 展的理 论—— 个 人的 的首 要 人 权 ” [ 3 1 。 而 无产 阶 级所 要 求 的 “ 人 的
马 克 思 就 谈 到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将 回 归人 对 人
的 本 质 的真 正 占有 。 [ t l 在 德意 志 意识 形 态 》 ( 唯 物 史 观 初 创 著作 ) 中, 马克 思 认 为到 共 产
“ 全面 而 自由的发 展 ”
对 于个 人的发 展 , 马 克 思 主 要 论 述 的
的、 经济 的 领域 中实行 。 ” I 4 ] 这 正是 马 克 思 追
出到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将 实 现 每 个 人 的 全面 而 的 实 际 内 容都 是 消 灭 阶 级 的 要 求 。 任 何 超 个 人 作 为 个 体 存 在 物 、 社 会 存 在物 和 类 存
主义思想 , 我 国学 术界 众 说 纷 纭 , 下 面我 来 谬 。 ” … 也就是, 无 产 阶 级 要 求 人 的平 等 “ 应 始 终 只是 他 们 的 个体 发 展 的历 史 ” f 6 】 , 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