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A. 15世纪末16世纪初B. 18世纪六七十年代C. 19世纪中后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C试题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普遍结束时。

故选C。

A项错误,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项错误,18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扩大;D项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考点:世界市场点评: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

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2.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是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选项符合要求,故A 项正确;B选项中②判断错误,故B项错误;C选项中③④均判断错误,故C项错误;D选项中③判断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3.有史学家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是()A. “理性”时代B. “工业”时代C. “探索”时代D. “冷战”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解析版-word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解析版-word文档资料

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B.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英国工业文明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故A项符合要求,排除BCD。

故选A。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指出:“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这里的“它”最早兴起于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B本题熬成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后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影响到东欧、亚洲、俄国和日本。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机器。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3.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

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A. “理性”的时代B. “工业”的时代C. “探索”的时代D. “冷战”的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2018届二轮复习:模块一专题三 考点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课件(46张)

2018届二轮复习:模块一专题三 考点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课件(46张)

(二)能力方法灵活考 2.(2013· 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 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 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 “历史理 解”。根据所学,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 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 据的教科书,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选 C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 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
2.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 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明清 之际
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 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 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思维深化 1.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 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②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 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
模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
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把握线索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 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 不衰。
线索一:思想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迄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 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 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 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复习中国近代史二轮课件(精品)

高三复习中国近代史二轮课件(精品)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清朝统治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指导掀起 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
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
的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
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2)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
• •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 •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和辽 东半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

侵华战争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签订条约 《辛丑条约》• •
无产阶级
具体层面 (领域)
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 期
发展进程(主要事件)
器物变革: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西 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
思想 (科学化) 20世纪20年代 以后
制度变革: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 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 学习“西政”。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 (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尝试解题] ________
2.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 (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 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尝试解题] ________
D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 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 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 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 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没有改变, 故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 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 级人民政府”说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选 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 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 人大而不是政协,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群众 基础,故排除D项。]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讲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课件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讲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课件

答案 B 解析 1902年戊戌维新运动已经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已经兴 起。但是,康有为坚持改良道路,反对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A项错误,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康有为意在唤起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C项错误; 康有为借法国大革命血腥之例,意在说明改良的正确性,D项错误。
易错点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被迫逃往海外,坚持改良主张,与 革命派展开论战,成为保守势力的代表,被称为“保皇派”。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 将被废除”,可知这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土地改革已经在一些地方完成,但是 并未在全国完成,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是在抗战时期召开的,此时并未进行 土地改革,也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此时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 1956年召开的,此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特别提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并未将“师夷长技”付 诸实践,某种程度上说,洋务派是“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4.(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
1.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探规律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学习、借鉴中华文化, 近代以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则主要以西学东渐为主流。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境遇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 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 法的阻力。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 建礼教,旨在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除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境遇,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说明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的 地位和影响。 明趋势彻底否定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8年高专题复习:历史阶段特征梳理

2018年高专题复习:历史阶段特征梳理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一):夏商周奴隶制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770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集体耕作的井田制度盛行;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思想:商周时期,礼乐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思想,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私有制出现。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个体商业出现。

政治: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经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课件:白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体系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 精品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课件:白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体系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 精品

学考对接——考后的高考题,
不仅是让你做的,更多的是让你品的
1.(2015· 全国卷Ⅰ)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 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 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 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国经济的政策,印度的经济受外来侵略的影响发展缓慢,故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案:D
3.(2015· 安徽高考)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 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 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 归功 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 “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受林则徐嘱托,在《四 洲志》的基础上,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编辑出《海 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就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 注世界形势。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量大大少于印度。 中国和印度同是英国商品的倾销地, 而印度的 对英国商品的阻力就更小。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对英 国商品输出有顽强的阻碍作用。故 D 项正确。鸦片战争的破坏 不能十多年后影响棉纱、 棉布的销售, 清政府也没有实行保护本 B、C 三项是错误的。
殖民地化过程更早、 程度更深, 自然经济的破坏也更严重, 所以,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 进一步 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1856 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此后的两年间,战争停停打打,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1858 年和 1860 年, 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 《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了新的权益: 增开天津等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 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 军费各 800 万两白银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年)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2 ppt课件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ppt课件
18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太平天 国运动
1856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六十 年代
洋务近 代企业 及影响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ppt课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ppt课件 16
课堂练习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 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 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 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 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 争、三 元里人 民抗英
1842
中英《南 京条约》
1851
太平天国运动
1856
六十 年代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艺体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艺体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来自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解法指导:
获取信息 调动知识 分析研判 锁定答案
“国学生”“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监生”“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南邑生员”“就其家 设机器轧棉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第14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A 考情解读 B 基础导学
- 焦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焦点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 重难突破 D 课时作业
考情解读
[解析]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官僚资本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严重破坏了国统区的经济
2016年全国Ⅲ卷,30(火花反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本讲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选 择题的形式呈现,非选择题出现频 率也较高。其中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为高频考 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中频考点。试题多以不拘泥于教 材的新颖的图文史料入手,主要考 查对清代商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和 评价、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及受到 的冲击、洋务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影 响或启示、民族工业兴起的特点及 影响、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及 影响等知识的理解
B
对点训练
1. [2020年山东卷]下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A )
A. 日本 C. 德国
B. 英国 D. 俄国
[解析]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占领山东,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一战后召开 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些做法使日本在中国基本形成了独霸局面,从而使日本在华商 号数量位居列强之首,因而①为日本;一战后,英国资本卷土重来,因而②是英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苏俄放弃了沙俄的对外扩张政策,且此时正忙于应对国内的叛乱与外国的武装干涉,因而③是俄国;德国在一战 中战败,战后受到制裁,因而④是德国。故选A项。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精品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精品

二、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民族工业的发展 (1)较快发展 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沉重打击: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
2.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 智慧的结晶。
————————————抓点·知识主题串讲————————————
(对应学生用书第 56 页)
主题一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揭开历史新篇章 [第 1 步攻高频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共产党的抗战政策:(2017· 全国卷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 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 一阶级有利, 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 农 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②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 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的胜利。 第四阶段——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 统治结束。
三、文化上——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发展概况 过程 初步 形成 成熟 确立 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代表作品、观点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 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考点探究】
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以及多种史观的评价
1.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 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 心。 (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 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②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 【拓展延伸】 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目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为防止袁世凯专
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目的)而颁布。 • (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 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 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 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 人权(伏尔泰)等。 • 【解读】 《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 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 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 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 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高考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研究课(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

高考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研究课(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

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维护封建
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
答案:A
4.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
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
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
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
)
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4.(2017·全国丙卷)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
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
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
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 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围绕 材料主旨拟定论题,可以是中西文明冲突或中国近代化趋势, 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其次要围绕 论题进行阐述,以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 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材料现象发生在
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
所以答案选 B 项。A 项明末清初时期民族危机尚未发生;C、
D 两项均晚于 B 项。
答案:B
2.(2017·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讲义: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讲义: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一、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2大线索1.2.祖国统一[对点演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选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解析:选D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主要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定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D项正确。

3.(2017·唐山三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意味着(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析:选D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

(二)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对点演练]1.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 中期
(一)欧风美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1.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 19世 (3)影响: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纪 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60~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90年 (1)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 代 的诱导 (2)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出现上海发昌 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 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 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 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 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解析:国共两党都认识到抗战的持久性,都认识到抗战的胜 ( )
[对点演练]
1.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 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 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 “打破 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可 知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但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 政务的管理权,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海关管理权落入英 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清朝中央 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 D 项错误。
(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时期
(1)条件:
发展历程
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0世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 年,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
近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一、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3 大线索
(一)列强侵华——近代前期让中华民族蒙辱的“四战争”
阶段 发展历程
《南京条约》及附件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 (1)内容: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 争 港岛; 赔款 2 100 万银元; 关税协定; 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1840~ 1842年) 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输出为主)
C.当时清朝教育落后 D.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解析:材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教育落后,故 C 项正确;
A、B、D 三项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C
(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时期Leabharlann 发展历程太平天国运动——新旧交替时代· 反封建反侵略 (1)起因: 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重要文件: 19世 ①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纪中 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 强调 期 平均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②后期: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 改革方案 (3)评价: 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时期
发展历程
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加深· 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19世纪 (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 末期 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
(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 先进文明的排他性
材料不是在于突出民主的发展失败是因为缺少了政权的保障, 故 B 项错误;材料与政府规范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而是在民 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 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
(
)
答案:D 范往下走”可知民主实践关乎政权兴亡,故 D 项正确。
(三)民族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20世 纪初
[对点演练] 1.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 、
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 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考试中榜率高,如湖 北一次考试,1 000 名考生 800 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 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 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解析:“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考试中榜 ( )
答案:C
2.威海战役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 中云:“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 守常经不谙通便之所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 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 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跻夫实效?”日本之辞或有幸灾乐祸 之意,但其语也在客观上反映了 A.当时清朝军纪松弛 B.当时清朝吏治腐败 ( )
(一)列强侵华——近代前期让中华民族蒙辱的“四战争”
阶段 发展历程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日战争 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1894~ 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895年) (2)影响: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解放 战争 时期
[对点演练] 1.1927 年 11 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 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 局候补委员。这次会议 ( ) A.是王明“左”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 B.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 C.直接促发了毛泽东创立苏维埃政权 D.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 解析:“1927 年 11 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 大会议。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 ‘完 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 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可见当时中央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没有根据国情的需求调整政策,故 D 项正确。答案:D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1900~ 1901年)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内容:赔款本息合计 9.8 亿两白银;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 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 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2)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第二次 (1)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商船沿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 鸦片战 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争 (1856~ 赔偿军费 800 万两白银;开放南京等十二口通商 1860年) (2)影响: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一 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纪初
(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时期 发展历程
(2)过程: ①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 瓦解 ②建立民国: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制定约法: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 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 法 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 袁世凯篡夺,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一)欧风美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 设厂;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9世 (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间资本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 纪末 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 地扩展 (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 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答案:D 利需要农村和人民的力量,故 D 项正确。
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2 大线索
(一)欧风美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自然经济解体 鸦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背景: 大批洋纱开始涌入 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 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大批农民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2)内容: 和手工业者破产 中国商品经济进一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步发展, 条件;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国民 革命 时期
(三)民族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