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输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那么,如何针对这些既定现状进行科学的教育呢?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次浅显的探讨,寻求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打工,其子女的教育重担便义不容辞地落在近亲友邻的肩上。

情形多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领着孩子求学、生活,或者是七姑八姨、友邻善舍为孩子打点学习、生活。

这样一来,儿童没有了双亲的亲子教育和照顾,他们将面临暂时缺少父母之爱。

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长期以后,可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失爱的阴影,于他们的成长不利,因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健康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一道屏障。

关注留守儿童,首先要做到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容呵护、关爱体贴的氛围。

儿童自小未离父母半步,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在他们心里,可能会造成孤苦无依、冷暖无知的幻象。

父母的疼爱没了,父母的润化没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没了,孩子的童年将会是一幅空泛图画,怎么能够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小小的心灵又怎么能够承受得起!所以,要给予留守儿童体贴和关怀,要给他们深情的爱,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但温暖仍在。

其次,要疏导他们的心灵,让阳光播撒每一片幼小的心田,让他们拥抱快乐。

之后,还需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鼓励他们独立地生活,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依赖别人的生活不是他们未来成长的方向。

此外,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言语行为,关注他们的颦笑喜怒,及时发现儿童心理滋生出来的于成长不利的因素,因势利导,使其以充沛、阳光的心理面对每一天。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云南省禄丰县广通镇小学李秀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

特别是我们云南省禄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亲戚,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

他们泛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

在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常期进城务工或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青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管护,今年在我所教学的广通小学三年级班级中,共有34名学生,就有19名为留守儿童,占我班人数的55.8%,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管护,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衰,加之农活家务事比较多,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只是一味的对孩子溺爱、娇纵或放任自流,辅导孩子学习少。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用手机上网玩游戏。

如我班的杨家旭同学,父母长年在海南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无论要什么总会想办法满足,养成骄横、自私,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课间在学校里常常打同学,作业不想做了,掏钱请人做,老师批评时满不在乎,父母们长期在外,一年才回家一趟,因无法照顾孩子总觉得在心理欠孩子的,无论什么要求总想办法满足。

家访时爷爷奶奶总说他们没办法。

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很多,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自律能力差,普遍表现为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滑坡,成为“后进生”。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真心关爱社会和学校教师从内心要多关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高看一眼”,默默地关爱,经常与他们交流,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学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富裕县富海镇中心学校郑凤国写在前面的话: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

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他们弱小,但他们的责任却比一般的孩子重大;他们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但现实却促使他们过早的有了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沉重的喘息。

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也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我是一名有12年教龄的乡镇小学教师并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乖宝宝,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

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做是一张白纸。

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我身为老师,心何以堪。

想必众多一线教师同行,都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与感受。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大都具有: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

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当今教育问题中频率较高的话题之一。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寄宿于亲戚朋友家中。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监护人责任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寄宿于亲戚朋友家中。

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示范教育,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

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出现身心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十四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比例达到28.29%。

有研究者通过对271名孩子进行调查问卷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表现突出的是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通过笔者据调查统计,本校的2000多名学生中,有1600多名留守儿童。

其中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12%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

二、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1.生活问题由于日常生活得不到父母的细致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教育问题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人,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墨守陈规,与孩子沟通上存在困难。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较多,甚至有的父母长期的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不要紧,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在农村、
城市家中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中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
教育问题备受争议,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是当下亟待解决
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从多个
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
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服务,提高他们的心理
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校可以设立
特殊的留守儿童关爱班级,开展更多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
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来。

志愿者可
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义务助教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
生活指导。

同时,家长和亲属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尽
可能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不感到孤独和失落。

综上所述,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以
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打开更广
阔的未来之门,让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
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目录关键词: (1)摘要 (2)一、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及教育问题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3)1.1留守儿童概念及现状1.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分析1.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需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模式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必然选择 (4)2.1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2寄宿制学校是推广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途径三、当前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面临的问题 (5)3.1社会对小学阶段实行寄宿制认识不充分,思想上准备不足3.2硬件设施严重缺乏3.3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要求3.4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亟待改善的提高四、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策与建议 (6)4.1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策与建议4.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4.3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体系4.4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参考文献 (7)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寄宿制学校;流动人口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文章以“甘肃省会宁县流动人口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组调查为基础,结合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力求探索出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就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随之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数量也是逐年递增。

由于农民工儿童的“留守”,外出打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学业、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探索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及教育问题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一)留守儿童概念及其现状留守儿童,从其内涵上讲,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需要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

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笔者在小学任教,所以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

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

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从我所任教的学校来看,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习较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住“他们”的春天——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种因素起了本质的变化,农村留守孩子的增多,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和面临挑战。

正因为这样,素质教育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

而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显得重要。

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教育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留守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好第一手材料,这样教育学生他们才有说服务,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分析原因,掌握第一手资料近几年来,随着江阴出国热潮的涌起,父母离乡出国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据统计:我校有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因而在教育上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心理障碍、行为偏差、价值扭曲、安全隐患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问题。

他们经常处于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所以只有接近他们,才能从他们的立场为出发点,而不被他们所排斥。

这样才能更有利开展工作。

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

我努力做到“三个一”: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和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做到“三知道”:知道家长的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儿童的领养人情况。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等等通讯方式,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要求,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平时多观察、多关心、多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

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老师要帮助他解决什么,通过了解学生的最新动向,及时解决儿童和上辈的隔代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学生的贴心人。

通过三知道,教师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的亲情的缺失。

其次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负责到底,临时担负一些监护责任,直到孩子的监护人到场为止。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之我见【内容提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随着我市近几年不断地整合学校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

因此,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德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随着我市近几年不断地整合学校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在山区农村,由于家校相隔,父母与子女异地而居,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意识日益淡薄;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如赌博、黄色书刊、拜金主义、诚信缺失的现象,对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给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相当农村父母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让乡镇的各村儿童主任更加明确了工作职责,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儿童主任们携手为宜章县儿童创造更理想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虽然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家长留在家里,从事各种工作,但是仍有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有些父母在家的孩子,家长往往也忙于营生,起早贪黑,一天也很少和自己的孩子见上一面,他们实际上和留守儿童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广大留守儿童的形成,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学习无人监管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孩子们大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

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二、生活无人照料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

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

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孔祥龙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获得。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凸显的社会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农村中小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有以下几点浅显想法:一、加强管理,多细心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与其祖辈生活在一起。

他们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

他们娇惯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可将留守学生责任到每个老师,电话联系其家长,与家长互换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管理。

我们辛庄小学每个班级都和学生建立了飞信进行联系,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

我们学校经常性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和家长会。

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二、倾注情感,多耐心沟通。

多数留守儿童并不是缺少生活来源,而是缺乏关爱、缺乏抚慰。

教师要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排除他们的忧虑,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最大帮助与鼓励。

我常常会在早读时、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也有时会在作业本中夹一张鼓励或表扬的字条。

通过这些小细节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走出情感阴影,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三、利用活动,多真心鼓励。

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

我在班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绘画比赛、跳绳比赛、整理课桌洞和书包比赛等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情感缺失,给学校尤其是教师的教育带来许多不利因素,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地教育呢?下面谈点自己的浅见。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所以他们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

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教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父母回家了故意疏远他们。

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二是冷漠乏信。

二、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及对策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孩子的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

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学校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校的一切情况。

2.积极推行家访制度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教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是指他们的父母一方或者父母双方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获取家庭收入,却让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由爷爷奶奶看护的一个群体。

留守儿童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短,只有每周通过电话、短信交流,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上一个庞大的群体,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监护、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群体,他们缺乏感情关怀,存在严重的不良心理因素。

社会、学校应该和留守儿童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情况,让留守儿童在一个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那么,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呢?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让农村家庭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撑,鼓励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

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为了获取另一种生活方式,去到了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务工,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不能随意离开工地,不能随意离开自己工作的城市。

由于农民工在工作之地居无定所,无法将子女带进城市,导致长期与子女异地分居,骨肉分离,而子女只能寄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由于老人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长期溺爱孩子,对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束机制,使好多留守儿童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使孩子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很迷茫。

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相当于是一群没有父母管养的孤儿群体,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的成长和中国发展命运息息相关。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监护,而农村的老一辈文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受过较好的教育,观念老化,加上年事已高,基本没有任何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只能给孩子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保障。

另外,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对留守儿童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由于监护人员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的限制,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家校互动流于形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谈谈关于 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由于 自身经济状况的限制 、自身落后 的教育观念等都使得农村 夫
一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现 状 调 查
妇 不能对儿 童开展有效 的教育 ,造成 留守儿童缺失 家庭 教育现象
结合相关资料和生活实际 ,越是经 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问
题越是严重 。从全 国来看 ,仅 仅是 义务教育阶段的 留守儿童数量 的 出现 。
教 篇 孝
。 E .
农 村 留守 乙童教 育之我 见
安 平 山
(甘 肃省天祝藏族 自治县朵什镇教 育辅 导站 ,甘肃 武威 )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众 多农村地 区的夫妇选择到远离家 乡的城 市中工作 ,增加 自身收入 ,改善现有 生活,为社会 的 发展贡献 了一份 力量,这类群体被称作 “农 民工”。相 比于城 市居住 的市 民,“农 民工”所 能享 受到 的福利有限,很 多农民工夫妇没有条 件将子女带到身边,给 予子女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这部分“子女”被称作“留守儿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于广大 的农村地 区。小学 阶段是 一个 人身心成长的关键 时期 ,农村地 区的教 师要针对这 一情况 采取 积极有效 的措施 ,解决 留守儿童在 学 习、生活、身心发育上 遇到的 问题 ,帮助 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
师 ,要 重视 留守儿童的教 育问题 ,在兼顾 教学 的同时 ,尽 自己最大
社会 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 的推进 ,都需要大量 的劳动力 。经济
能力弥补 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 ,使 留守儿 童在收获知识的同 欠发达地 区的人们在 自己的家乡从事原有的工作 ,其收 入已无法
时能够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笔者结合 自身教育教学经验 , 满 足家庭开支 ,导致众 多农 村夫妇选择 到回报更多的地 区务工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多年外出务工,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监管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人员从农村流入城镇务工,由于某些原因,留下了孩子在农村就进学校读书。

目前这些孩子在农村学校学生的比例中比例高达40%左右,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这一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因而存在孤僻、懒惰、不讲卫生、学习不努力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存在的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如不及时教育和纠正,不但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使这一群体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用师爱感化留守儿,使其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留守儿由于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导致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产生一定的陌生心态。

从而对父母产生了一定的不理解,有甚严重的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憎恨心理。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作为教师,用师爱去感化每一个留守儿,使其认识到父母的难处,从心里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父母外出务工一切都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比老师对他们的爱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只是他们不在你们的身边,但他们对孩子的牵挂是你们自己不能想象的。

让他们明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道理。

通过一定的感化教育,化解留守儿的不良心结。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二、善于和留守儿交流谈话,使其真正喜欢老师而努力学习。

真诚的交流犹如一滴雨露,能滋润每一个枯涩的心灵;理解的交流,犹如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叩开对方紧逼的心门;关爱的交流,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关,温暖每一个冰冷的心灵。

作为教师,在和留守儿交谈时,要用一种真诚、理解、关爱的口吻和他们进行交谈。

使他们愿意与老师讲心理话,乐意把老师看成朋友,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

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他们的行为习惯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缺失”的家庭教育,“错位”的隔代教育,“不到位”的学校教育,这些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其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工作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展开全方位的教育。

一、倾注情感温暖心灵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等等。

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班主任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班主任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掌握孩子的成长脉搏,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陪护。

此外,要深入关心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寄宿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从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着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

二、警醒父母提高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不能光靠学校教育,父母必须是要有奉献精神的。

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是现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

要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一个家庭或学校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学校方面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以解决。

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让每位教师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成立“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教师一对一的帮扶结队,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时刻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其次,学校要经常教育教师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班级管理,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列中来,增加情感和爱心投入,因材施教,用爱心撑起“留守儿童”教育的天空。

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第三,让“留守儿童”扬起“自信、自尊”的风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

”学校教师要特别留意“留守儿童”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适时给以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前进的勇气,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

第四,加强“留守儿童”的理想信念教育。

让“留守儿童”的理想插上奋飞的翅膀。

儿童是单纯的,我们应还他们一片净土和蓝天,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第五,把做人教育放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位置上。

由于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学生把当名人、做大款、当老板做为追求的时尚目标。

出现攀比心理,爱慕虚荣而不爱学习的现象。

学校要从“三观”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要以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邓稼先、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等正面人物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家庭方面家庭教育一定要发挥“育”的功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意见一定要达成一致。

家庭成员长期意见不一致对抗,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持续不安,是导致青春期叛逆的深层动因。

第二,要把“宽容、理解、信任、尊重、平等、鼓励”变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必有要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可以说,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因社会地位似乎微不足道但实际上举足轻重的群体。

说他们举足轻重,是因为他们是未来农村的主人,农民的主体,忽视他们的教育问题就是忽视未来的三农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他们的现状如何呢?他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这种“三缺”状态,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可以说,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具体包括: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留守儿童”被监护主要有三种情况:(1)是隔代监护型;(2)是亲朋监护型;(3)是单亲监护型。

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很少关注,其结果必然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关爱,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其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人监护不力,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这一切都说明: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那么如何解决呢?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以为有以下一些解决办法,可供参考;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可以说,要想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政府参与、领导和统一部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之我见1、注重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应从长计量,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权衡利弊之后,父母要慎作选择。

其次,定期进行“温馨对话”。

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建议每周以电话、书信和互联网同孩子联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予以亲情渗透、培养。

再次,监护人要尽可能担起监护职责,努力提升监管艺术,多在心理上与留守儿童关怀。

2、做好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有以下可取之处:(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每学期校对在校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细致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明确落实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册。

(2)、建立联系制度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班主任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

学校拟定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外出务工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给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探亲一次。

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或家访记录;每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期末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写一份家庭教育建议。

通过联系,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要求,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子女(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及时解决儿童和上辈的隔代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学生的贴心人。

平时多观察、多关心、多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

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老师要帮助他解决什么。

(3)、开展“结对子”帮扶一是结合我校“培优转差工作”,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培养对象。

要求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督促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联系。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做到“三知道”,即知道家长的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和儿童的监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
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家长都弃农去城里打工,使得好多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

我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有一些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舅等监护。

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管教方式。

为了满足生活,便于管理,只能多给物质上的满足,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束缚和引导。

监护者和留守儿童之间很少沟通,使得儿童容易养成任性、孤僻、内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道德素质较低。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又易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如:爱说谎,不讲卫生,不讲文明,悄悄拿同学的东西等。

2. 学习一般或为学困生。

由于监护人重养轻教,大多数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共勉:
1. 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对学生性格、品质等各方面
充分了解,才能懂得如何教育、引导。

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了解学生:首先,通过父母或以前的老师了解。

一接手这个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生的家庭状况。

对于了解到的情况我会及时、详细地记录好:班上有几个单亲或重组家庭,有哪些父母身有残疾或体弱多病等等。

其次,通过同学生本人谈心了解。

最后,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逐步了解学生。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更需要点滴记录。

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高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都很大,只有平时多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及时并更好地对症下药。

2. 充满爱心是前提。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对班上的学生充满爱,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入到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后进生。

我平时经常对我班上的学生说,你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班主任就像你们父母一样,有困难和困惑尽管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千万不要把问题放在心里。

平时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能盲目批评。

平时观察要细致,发现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

特别当学生生病时,我一般都会亲自带学生去医院看病。

看完后我都会把他们带到办公室,并亲自倒水给他们服药,并常询问病
情,看是否好转。

长此以往,不仅当事人会对你心存感激,其他同学也会切实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逐渐对你产生信任感,觉得你言行一致,的确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

他们有什么心理话也愿意同你说,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我班曾有这样一位女生,对学习不大感兴趣,平时经常范一些小错误,时常会受到我的批评教育。

因此在她心里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

但有一件小事却让她彻底改变了对我的看法。

有一次她自习课随意讲话被我发现后,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来谈心,了解她为什么喜欢讲话。

恰好这时有一位生病的同学来我这儿要些开水服药,我亲自为这位同学清洗了杯子,并倒好开水递到他手上,还询问了他的病情。

这位同学走后,我继续与她交流,并要求她写一份心得体会。

在她写来的体会中,我看到了这样两句话:“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冷血动物,可现在我才发现你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班主任。

” 从此以后她的不良习惯慢慢改变,思想和学习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爱中有严是关键。

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帮助、鼓励,而且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

只要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良习气,就要及时加以批评教育,正确引导,要从小事抓起,不能认为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种小事就可以不管。

同时
要做到严而有度,“度”就是范围、分寸。

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

同样错误---作业未能及时完成,一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

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地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度。

如果班主任严而无度,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效果。

唯有做到宽严适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4. 勤字当先是根本。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平时我做到“三勤”。

即眼勤、腿勤、嘴勤。

眼勤、腿勤就是常去教室看看、转转。

我每天只要没有课,都要去教室外看看,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嘴勤就是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和学生接触多了,师生之间会渐渐产生浓厚的亲情。

5. 多与家长沟通是帮手。

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加强交流,才能教育好留守儿童。

同家长的交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面谈。

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前才回家。

,我主要利用这一宝贵时机,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家长面谈。

把他小孩上一学期的表现如实告诉家长,特别是对于小孩发生的性格和心理上一些变化及时和家长沟通。

希望能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

还有少数家长平时也会回家一两趟,只有我发现我们班有家长中途回家了,我都会及时同他们联系,要求面谈。

二是通过电话交流。

每学期同每位家长不少于一次电话沟通。

特别是那些平时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有的甚至每周都会与其家长联系,及时告诉家长一周以来他小孩的表现情况,逐步校正他的一些不良习气和性格缺陷。

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对于我们所有班主任来说是一种困难,但更是一种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勇于拼搏的精神,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的新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