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_学生自测模拟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1分,共30分)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二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根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____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2.世界观是人们在理论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根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详细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和唯心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和科学D.悲观和乐观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以下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久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提醒了〔〕A.事物开展的动力和泉B.事物开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开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开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认之否认规律提醒了〔〕A.事物开展的动力和泉B.事物开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开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开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以下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络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理论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理论的不断开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兴旺D.人类道德程度的不断进步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理论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A 批判的和革命的B 唯物的和辩证的C 科学的和革命的D 实践的和科学的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 绝对主义B 唯物主义C 不可知论D 诡辩论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B 世界是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A 天不变,道亦不变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思维模拟是可能的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 辩证法的普遍了解观点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A 矛盾的同一性B 矛盾的斗争性C 矛盾的普遍性D 矛盾的特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机械决定论B 神学目的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唯物主义决定论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 制造和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 具有语言文字D 具有思想意识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人口增长的快慢B 地理环境的优劣C 社会风气的好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B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A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C )A.成本价格加利润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4.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B.生产价格规律C.资本主义占有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5.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B )A.平均利润的产生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C.利息的出现D.高利贷的产生6.股票价格(D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7.-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A)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800元8.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A)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D )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10.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D)A.部门内部的竞争B.部门之间的竞争C.国内竞争D.国际竞争11.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 C)A.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12.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C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B.带有指令性质C.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D.能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13.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C )A.财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手段1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 A)A.经济实力B.政治实力C.军事实力D.外交实力15.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 D)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1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7.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1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B)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1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B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2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 )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2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24.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25.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7.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28.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B ) A.万能垄断者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D.金融寡头2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3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D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套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选(共30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答案1、D2、D3、B4、C5、B6、C7、B8、C9、D 10、C11、C 12、A 13、D 14、D 15、B16、B 17、B 18、B 19、B 20、C21、B 22、A 23、C 24、D 25、B26、C 27、B 28、C 29、D 30、B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A.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B.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C.质是内在规定性,属性是外在表现D、质是相对稳定的,属性是绝对不变的5.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劳动对象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7."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马克思模拟二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模拟二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 C)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B )A 批判的和革命的B 唯物的和辩证的C 科学的和革命的D 实践的和科学的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C )A 绝对主义B 唯物主义C 不可知论D 诡辩论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B 世界是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A )A 天不变,道亦不变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B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C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思维模拟是可能的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C )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B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D )A 矛盾的同一性B 矛盾的斗争性C 矛盾的普遍性D 矛盾的特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C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A 机械决定论B 神学目的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唯物主义决定论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C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A 制造和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 具有语言文字D 具有思想意识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 人口增长的快慢B 地理环境的优劣C 社会风气的好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D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和答案03709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和答案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超额利润是()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C.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A. 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 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C. 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应低于平均利润率D. 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 人民群众有当家做主的权利D. 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世界观是()A. 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本题分数1分第5题下列各项关于真理和谬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B. 真理是确定的,谬误是不确定的C. 真理是稳定的,谬误是变动不定的D. 真理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谬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一种()A. 客观的物质活动B.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 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D.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 真理是客观的B. 真理是发展的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 有用的就是真理【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本题分数1分第9题新殖民主义与老殖民主义在对外经济侵略上最主要的不同做法是()A. 商品输出B. 私人资本输出C. 国家资本输出D. 搞“经济援助”【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实事求是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 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 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A. 按劳分配B. 按需分配C.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本题分数1分第13题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 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 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 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A. 唯一形式B. 辅助形式C. 必要形式D. 基本形式【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5题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6题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A. 级差地租ⅠB. 级差地租ⅡC. 绝对地租D. 垄断地租本题分数1分第17题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8题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A.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 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C. 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D. 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9题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A. 1917年11月B. 1918年春C. 1921年春D. 1936年12月【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0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标准的()A. 客观性B. 全面性C. 具体性D. 稳定性本题分数1分第21题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降低劳动力价值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2题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 议会制B. 三权分立制C. 民主共和制D. 普选制【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3题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 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B. 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C. 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D. 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4题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是在()A. 1917年B. 1918年C. 1921年D. 1936年【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班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伸张性B.可知性C.不可逆性D.客观实在性2.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A.内在联系B.外部联系C.主观联系D.表面联系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___的观点以及永恒发展的观点。
()A.质量互交B.普遍联系C.对立统一D.辩证否定4.在客观规律面前,表现人的主砚能动性的是()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创造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参加社会实践B.依靠广大群众C.认识客观规律D.制定周密计划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杜会革命B.社会的基本矛盾C.阶段斗争D.社会的主要矛盾7.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A.神秘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它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C.它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D.它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英雄人物的组织C.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D.先进思想的传播1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对生产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11.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教育、文化、卫生D.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12.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说明()A.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C.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D.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1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A.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B.保持党的群众性C.保持党的先进性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只要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单位商品()A.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会增加C.不会发生变化D.会减少1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工人阶级民主B.少数人的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工农阶级民主17.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的上层建筑C.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D.社会的经济基础18.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B.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D.流通手段19.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A.抽象劳动时间B.具体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股份公司是以_____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2)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2)(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是(C)A.普选制B.多党制C.议会制D.“三权分立”制第2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C)A.使用价值补偿和交换价值补偿B.实物补偿和劳务补偿C.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D.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第3题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C)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第4题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B)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第5题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第6题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D)A.20万,100%B.40万,200%C.80万,400%D.100万,500%第7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A.认识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D.认识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第8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9题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第10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第11题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B)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往关系第12题垄断组织形式虽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D)A.垄断先进技术B.操纵销售市场C.控制商品生产D.攫取垄断利润第13题资本主义地租是(C)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第14题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D)A.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流通全球化、消费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货币全球化D.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第15题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B)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第16题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B)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第17题下列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D)A.二者相辅相成B.二者相互促进C.二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D.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奋斗目标第18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第19题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第20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第21题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B)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第22题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著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一元论与二元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全局与局部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实践的科学含义是: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一种精神创造活动D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A创造物质B改造客观世界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D决定物质的状态7.“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的观点: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庸俗唯物主义8.时间具有一维性,是指:A可变性B无限性C不可逆性D连续性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观点和辩证观点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总体观点的统一C现实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1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11.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非主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非主要方面1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A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B同一性与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D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3.坚持重点论就要:A善于抓主要矛盾B抓一点不管其余C坚持一点论D反对两点论14.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能动反映论15.认识的本质是:A人脑对客体存在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创造C在人脑中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D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由实践到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与上升17.“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这主要是说明马列主义: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18.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19.社会存在是指:A国家政权B法律制度C生产工具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0.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当代人的物质利益C返朴归真,重过田园诗般的生活D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21.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D人们的消费方式2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往往不完全同步,这表明: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无关C社会意识具有完全的独立性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3.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有选择的作用是指:A人们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主体选择的结果C人能创造历史发展的规律D历史主体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目标24.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说:A社会发展没有人参与社会也能发展B社会发展规律同样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C社会发展规律离开人的活动也能起作用D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25.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更新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表明:A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可以脱离生产力26.人的本质是:A人的一种永恒不变的天性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阶级性D人的自然本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1.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唯心主义依然存在,这是因为:A唯心主义是正确的 B唯心主义还有欺骗性 C唯心主义有其产生的根据 D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E人的认识总是有一定局限性,难免发生错误2.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E艺术实践3.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论述是: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 D绝对真理观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E相对主义真理观会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完全地包含特殊性 C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E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E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6.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物质存在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内在的矛盾引起的 C人类社会与自然一样,它的活动无需人有意识进行 D人类社会的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一样 E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E生产关系的变化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判断题(请对下列观点进行判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认为错误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成本价格加利润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4.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生产价格规律C.资本主义占有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5.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A.平均利润的产生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C.利息的出现D.高利贷的产生6.股票价格(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7.-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800元8.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10.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A.部门内部的竞争B.部门之间的竞争C.国内竞争D.国际竞争11.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 )A.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12.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模拟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模拟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原机考模拟题
马原机考模拟题(1)1、“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2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中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当中最主要的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23、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24、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25、社会产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B、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与私有制的出现C、社会产品分配不公D、市场上的不等价交换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2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符合下列那条历史唯物论原理?()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C、历史需要与人民呼声相适应原理D、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原理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 ( )A、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8、垄断价格是指()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29、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与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是()A、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B、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决定的C、生产力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D、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决定的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01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生产单位商品所使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2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明(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选出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上,否则不给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对立统一C、普遍联系D、辩证否定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指()。
A、关键部分发生变质B、质变中量的扩张C、渐变过程的中断,事物的突变D、量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和局部性变化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体现了系统论以下特点()。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 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 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模拟试卷2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全局和局部的关系2.哲学研究的规律适用于 ( )A.自然的某些领域B.人类社会的某些领域C.人类思维的某些领域D.自然、社会、思维各个领域3.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 )A.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D.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4.“未有世界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贝克莱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实证主义观点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形而上学的物质观D.唯心主义的物质观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一种同物质运动无关的客观存在B.一种先验直观的形式C.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这表明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惟一源泉C.意识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D.意识是人脑中自生8.“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 )A.实用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实证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系统是指 ( )A.物质及其存在方式B.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汇C.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D.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10.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A.思维中的前后一致B.事物之间的共同点C.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D.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测模拟题(B)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肯定思维和存有同一性,这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 客观性B. 实践性C. 辩证性D. 批判性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B.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C.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5.意识的本质是()A. 主体精神的属性B.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大脑的分泌物D. 思维的各种现象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 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7.辩证的同一是()A.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 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C. 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 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8.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A. 外在的否定B. 完全彻底的否定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9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A. 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B. 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C. 宿命论的错误观点D.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10.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A. 水中捞月B. 海底捞针C. 月中探宝D. 延年益寿11.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A. 信息的传播过程B. 信息的产生过程C.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D. 信息的刺激过程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14.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 物质生产B. 风俗习惯C. 地理环境D. 伦理道理15.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血缘关系B. 生产关系C. 思想关系D. 政治关系16.对生态平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植物的变化B. 动物的活动C. 微生物的繁殖D. 人类的活动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18.国家的实质是()A. 阶级调和的机关B. 为全民服务的机关C. 正义、公正的社会组织D. 统治阶级进行压迫的暴力工具1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 对立统一规律D. 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20.实现整个社会形态质变的革命是()A. 产业革命B. 技术革命C. 思想革命D. 社会革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基本形态的有()A. 思维辩证法B. 自然辩证法C. 朴素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E. 唯物辩证法2.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 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 把事物区别开来和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C. 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的起点和基础D.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E.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起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 生产实践B. 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审美实践E. 文艺和体育活动4.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A.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B. 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C. 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D.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离开同一性,又能破坏同一性E. 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5.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C. 防微杜渐D. 拔苗助长E. 循环往复6.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 无风不起浪B. 冬去春来C. 摩擦生电D. 天才出于勤奋E. 日出于东,日落于西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A. 客观性B. 能动性C. 多样性D. 动态性E. 物质性8.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A. 绝对主义B. 相对主义C. 教条主义D. 思想僵化E. 不可知论9.政治上层建筑包括()A. 政治组织B. 政治法律设施C. 政治法律制度D. 道德思想E. 哲学10.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坚持的方法有()A. 看功劳的大小B. 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C. 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D.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E. 绝对客观的方法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2.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2.简述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五、论述题(20分)试述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参考答案:一、单选1.D2.B3.A4.D5.B6.C7.A8.D9.A 10.A 11.C 12.D 13.C 14.A15.B 16.D 17.A 18.D 19.B 20.D二、多选1. CDE2.ABD3.ABC4.AC5.ABC6.ACD7.ACD8.ACD9.ABC 10.CD三、辨析题1.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1)正是由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的观点才能得以确立。
(2)反映特性是指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的属性并留下的“痕迹的属性和能力”。
2.(1)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规律的一个特点。
但是,不能因此说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2)人的自觉活动不能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的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程度;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对历史发展发生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或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发展往往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意志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与一些人的目的相违背。
(3)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辩证统一的。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特点。
四、简答题1.(1)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的欧美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首先,它们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其次,它们的理论实质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属于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表现形式。
我们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界限。
(3)我们还应当看到,现代西方哲学对有些哲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料,这些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要认真研究,批判地加以吸收。
2.(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
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重。
(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
(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五、论述题(1)社会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发展起来以前,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
生产规模狭小,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使得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能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不易察觉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阶级根源。
阶级社会中,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直接同各个阶级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必然要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3)认识论根源,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测模拟题(C)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A. 与时俱进B. 对立统一C. 普遍联系D. 辩证否定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D. 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4.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时间B. 运动C. 静止D. 空间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客观实在性B. 自觉能动性C. 直接现实性D. 社会历史性6.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 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不懂得意识的主观能动性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A. 普遍联系的观点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 唯物主义的观点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1.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A. 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B. 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C.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D. 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A. 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B. 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C. 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13.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A. 自然B. 劳动C. 社会D. 人1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A. 只是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 是为了控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C. 只是要大大减少人口的数量D. 是为了使人口状况和生产发展相适合15.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A. 人口少、增长慢B. 与物质生产相适应C. 人口多、密度大D. 人口不增也不减16.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A. 政治制度演变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宗教信仰变迁史D. 生产劳动发展史1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A.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科学技术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国家政治权力B. 天才人物的创造力C. 社会生产力D. 阶级斗争19.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A. 地域概念B. 阶级概念和政治概念C. 民族概念D. 人为概念20.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A. 产业革命B. 思想革命C. 政治革命D. 经济革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基本形式的有()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自然观的唯心主义D. 历史观的唯心主义E. 思维观的唯心主义2.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A. 牛顿力学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生物进化论E. 相对论3.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A. 相对主义B. 诡辩论C.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 决定论E. 庸俗唯物论4.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 个性中包含共性B.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E.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5.辩证的否定是()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发展的环节C. 事物联系的环节D. 扬弃E.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B. 偶然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C. 必然性存在偶然性之中D. 偶然性背后一定存在必然性E. 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E.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B.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D. 社会物质生活的最重要条件E. 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9.生产力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