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是什么教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科版八班级物理声音是什么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科版八班级物理声音是什么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通过观看和试验初步熟悉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和试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和把握初步讨论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同学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同学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留意在活动中培育同学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学问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观看、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探究法、争论法【老师预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二、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让同学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状况。
2.观看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状况。
3.让观看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状况。
4.老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讨论方法指导:转化法)。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引导解决:a.指导同学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b.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同学自学P13课本,老师指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教案苏科版
《1.1声音是什么》【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 声音的产生〖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
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探究〗音叉的发声〖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要点2】 声音的传播〖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
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空气抽出。
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活动〗〖总结〗【要点4】 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速〖思考〗(1)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为什么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呢?(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回声呢?〖活动〗(1)阅读:课本10页。
(2)估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1 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3)
《1.1.声音是什么》一、学习目标: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⑵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⑷了解声速及估测声速。
⑸初步了解声音具有能量。
二、学习重点:⑴教学重点: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②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教学难点:理解声波、声能和声速并解释有关问题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阅读导图,让我们走进奇特的声的世界声音是由于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活动二:1.2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吗活动三: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类比法)活动四探究声音的传播快慢----声速1.[猜一猜]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哪些现象支持你的猜想?2.设问①: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3.[想一想]如图1-8你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的吗?4.[读一读]第10页中间的内容,说说你的收获5.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①声音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m②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气体中最小,液体中较大,固体中更大活动五感知声能1.阅读1-9说明,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的影响2.演示1-103.归纳: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也是未来人类的新能源之一四、达标巩固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2.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和______中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4.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5.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传到人耳.(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图7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10)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教案(苏科版初二上)(1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⑵明白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看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能力和分析能力;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观看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⑵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爱物理的爱好,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⑵结合,观看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看的学习适应,勤于摸索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⑴声音产生的缘故,让学生动手实验,从亲躯体验中去发觉发声物体所具有共同物征,并通过观看、实验、尝试从现象中提炼出规律;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演示〝瓶罩实验〞使学生了解、分析、推理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猎取的信息中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钟罩实验〞装置、玻璃缸〔铁棒〕,水槽、音叉、铁架台、吉它、锣、鼓、镲子等。
学生用〔2用一组〕:尺子、纸、水、笔套、竖笛、衣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课题引入:上课前出示:锣、鼓、镲子,请三位同学即兴表演一段。
设咨询:刚刚三位同学在表演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们答:〔看到敲打乐器,听到锣、鼓、镲子发出的声音〕设疑:你们是否摸索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是什么?声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样被听到的?——引入新课,屏显:声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屏显〕第一请刚刚表演的同学谈谈,在使你手中的乐器发声时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其余的同学利用你周围的〔教师出示〕尺、纸、水、笔帽、竖笛等器材,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做实验的过程中,带着如此的咨询题去摸索。
苏科版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苏科版八上《声音是什么》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建湖县第一中学备课用纸
年级八学科物理周次一课题 1.1声音是什么
课时 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谢如国
目标与要求: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发展。
5、养成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教具:
纸、橡皮筋、笔帽、杯子、水、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石块、玻璃水槽、衣架、广口瓶、手机、抽气机、录音机、蜡烛、火柴
教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声音是什么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声音是什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的机械波。
2.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3.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4. 人耳的听觉范围: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 到20000Hz之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定义、特性和传播方式,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分析,如判断音调、响度和音色。
3. 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人耳的听觉范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定义、特性和传播方式。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和人耳听觉范围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叉、尺子、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听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的定义、特性和传播方式,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
3. 演示实验:使用音叉、尺子和气球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和记录桌面振动的幅度和声音的响度,从而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特殊的声音现象,如回声、超声波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定义: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
4.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到20000Hz。
七、作业设计答案:敲击物体时,物体会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精品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1《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word版
一、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1.1《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3
3、这位同学的问候,是通过什么传播到这边的听筒的?
通过刚才的探究,主要说明了什么?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下面几幅情景。
1、青蛙的叫声。(并附有叫声)
问:青蛙的叫声是通过什么传入我们耳朵的?
这说明了什么?(固体能够传声)
2、这是本届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们在水中也能通过音乐完成各种动作,请问: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入运动员耳中的?
回答
回答
线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探讨
观察
回答
声音是什么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的产生。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举例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产生声音,都可以作为声源。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通过实验介绍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
二、教学重点:
(板书)声波具有能量——声能。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都知道了有关于声的哪些知识。
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
c)声音是一种波,并且具有能量。
通过这节课,我们比较了纸片,尺子发声前后的不同,通过将微小物理量的效果放大,知道发声体在振动。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了声音通过什么传播。
假如世界没有声音会怎样?
液体可以传声
当学生举出固体可以传声的例子时,可以插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土电话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
回答
举例
思考后举例
让其发声
让其发声
让其发声
回答
回答
观察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1一、声音产生的条件
知识点: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辅导:我们把固体、液体和气体统称为物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振动,都能够作为声源。
只有正在振动的物体才能称之为声源。
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有物体的振动。
二、声音传播的条件
知识点: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辅导:图1-2(a)说明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气体,因此推广得到:声音能够在气体中传播;同理,图1-2(b)说明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图1-3说明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那个地点都用到了从专门到一样的方法。
再通过总结得到: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重要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辅导:真空是指没有空气的环境。
由于玻璃瓶内的空气抽不洁净,因此真空专门难实现。
但我们能够在空气逐步变稀薄的过程中,注意到声音逐步变小的事实,再通过推理,假如达到理想的真空环境,应该听不到声音,从而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因此,那个结论不是由实验直截了当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这类实验叫做理想化实验。
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是要有物体传递振动。
三、声音是一种波
用水波引入声波的学习方法-类比法
四、通常情形的声速340m/s;固体中声速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
指导:生活体会告诉我们,固体不易变形,因此传递振动最快。
五、声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声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1.1《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4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可以传播,传播速度不同,但真空不能传声。
(4)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声音的传播特点。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声现象的关注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蕴涵的物理原理。
(2)注意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在空气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教学器材学生活动器材:一张纸、一根橡皮筋、笔帽、一杯水、一根细绳、铁丝挂衣架(或钥匙)、课桌。
教师演示器材:音叉、电铃、密闭玻璃罩、抽气机、大水槽、录音机、蜡烛、火柴、视频投影仪。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讨论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自己打铃)师:同学们,听到这清脆悦耳的铜铃声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听到了哪些声音?(3~4个同学)生:……………师:很好,让我们再次感受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播放课件)清脆的鸟鸣声、淅沥沥的下雨声、哗啦啦的瀑布声、甜美悠扬的歌声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大自然的变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带着你的疑问、好奇和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
(播放)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播放)一、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如音叉、笔帽等物体来制造声音,两个人一组,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发出的声音多?(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2分钟)(板书)一、声音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我们交流一下,刚才你们利用哪些物体发出声音的?生:学生回答并展示(你是怎样做的,做给大家看看,提醒小组合作)①敲击音叉、衣架、烧杯、桌子发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看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明白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能够传播,传播速度不同,但真空不能传声。
(4)明白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声音的传播特点。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能力和初步探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声现象的关注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蕴涵的物理原理。
(2)注意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适应,从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器材学生活动器材:一张纸、一根橡皮筋、笔帽、一杯水、一根细绳、铁丝挂衣架(或钥匙)、课桌。
教师演示器材:音叉、电铃、密闭玻璃罩、抽气机、大水槽、录音机、蜡烛、火柴、视频投影仪。
课前实践活动发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猜想,自然界有专门多声音,声音怎么说是什么?它是如何样产生的?写出猜想,并由教师收上来统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能产生声音呢?这些物体什么缘故能产生声音,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什么?生1:人说话、唱歌,小鸟呜叫,蝉呜叫,许多动物。
生2:机器,收音机,拍打桌面等。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师:用你周围的纸、橡皮筋、笔帽、一杯水,如何样使它们发出声音?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教师分别找学生演示并说明生3:抖动纸张能够使纸发出声音,把橡皮筋绷紧,用手指拨动可发出声音,敲击笔帽可发出声音,敲击水杯可发出声音。
八年级物理1.1声音是什么教案苏科版
课题: 一、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鼓励学生的思维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发展。
5.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二、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
“声音是什么”是从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中提出的令人陌生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有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拓展。
三、教学资源
纸、音叉、水、衣架、绳子、水槽、石头、广口瓶、手机。
四、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 教案5一、典型例题:【例题1】左图是探究声现象经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依照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
【例题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 .唱歌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例题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能够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
这些声音产生的缘故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 .瓶和水振动,水的高度B .瓶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 .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例题4】已知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例题5】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刻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例题6】如图所示,一次偶然的机会,靠近正在发声的喇叭旁边的玻璃杯破裂了.请你猜想玻璃杯的破裂跟哪些因素有关?二、巩固练习1.如图1所示,都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 左右高的透亮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 .爱护车辆行驶安全B .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图12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点大约__________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3.(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不多上3 ×108m/s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⑤用于无线电通讯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别处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1 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8)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想:声音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
本课时是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后学到的比较接近生活的一节内容,是从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中提出的令人陌生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有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拓展。
有的学生会认为声音太平凡了,没什么好探究的,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声音的材料,并在上课时先播放有关声音的幻灯片,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身边常见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
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都由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拿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那么神秘。
通过“活动1.1”、“活动1.2”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型和独特性发展,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初步体会“由现象总结规律,再由规律分析现象”的思想。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设计、精选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了解“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这一结论的得出过程。
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并能通过实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以及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体的分析概括能力。
5.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具有共性的地方,从而得出规律。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并具有能量。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难点:了解声音是一种波。
教学突破:通过学生实验和亲身体验上述重点,采用递进式教学。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1 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9)
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波具有能量.3.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向开放性和独特性方向发展.4.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阐述声音产生原因、传播的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声音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体验探究方法,通过类比认识声波,知道声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一)声音的产生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试一试:怎样使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它们发出声音?学生活动.想一想:上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比较发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如何认识并感知物体的振动?做一做: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感觉. 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会弹开小球.方法:触摸发声体或观察发声体弹轻小物体.(转化法)使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会如何?小结归纳: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练习:分析声现象的声源“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口琴声、笛子声广播声蝉鸣、鸟语(二)声音的传播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议一议:你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靠传播的.演示如图1所示的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呢?①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耳贴桌面与不贴桌面,轻敲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了解土电话、伏地听声等.②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声音吗?实验表明:液体可以传声.了解液体传声的其它事例.思考:为什么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③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如课本图,声音有何变化?学生表述:抽气前罩中空气充足,声音大,抽气后罩中空气显著减少,声音小.合理推想:假如空气完全被抽完,里面成为真空,将会怎样?我们将听不到声音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方法:实验加推想法(理想推理法).练习:宇航员在太空不借助其它设备能否直接交谈?如不能应怎样?小结归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总结收获,完成练习1.声音产生条件及实例2.声音传播条件及实例第二课时用水波引入声波的学习方法-类比法比较水波的传播与发声音叉的声音传播.音叉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小结: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源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传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思考: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四)声速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有哪些现象或事实支持你的猜想?想一想:如课本图,你是在看到远处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的吗?读一读:阅读课本读一读部分内容并交流.议一议:怎样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生活*物理*社会演示实验:如课本图,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小结归纳: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讨论交流:你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事例吗?声音具有能量,还能传递信息.三、总结收获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作用及实例.四、完成练习教后记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八上《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6)
声音是什么〔第二课时〕声音是一种波[演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引导]介绍: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
但是人眼看不见。
[演示]图1﹣7实验[议一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知识要点〗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做一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想一想]阅读课本第十页“读一读〞,思考: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知识要点〗1.15℃空气中的声速:340m/s 。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从大到小为固体、液体、气体。
典型例题1利用声音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隆隆雷声预示大雨将临,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的。
3如下图,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假设在月球外表上进行此实验,那么不能〔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月球外表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管内有水〕一端用棒敲击一次,耳朵贴在管的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这几次声音分别通过什么传播过来的?将听到的声音的顺序排列依次为铁、水、空气。
【稳固练习】1.阅读表中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速度,答复以下问题:物质声速〔m/s〕物质声速〔m/s〕空气〔15℃〕340 海水〔25℃〕1531空气〔25℃〕346 铀〔棒〕3750软木500 大理石3810煤油1324 铝〔棒〕5000蒸馏水1497 铁〔棒〕5200〔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①固体中传播最快,空气中传播最慢;②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
§声音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导入新课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2.探究“声音的产生”(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a.试一试(根据课本安排学生活动交流)b.想一想(根据课本安排学生活动交流)c.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的结论.3.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2).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3).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4).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注:思想方法:实验+推理)(5).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安排学生活动交流,师生分析总结)4.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引导学生得出:声音是一种波.(2).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2).声速如何测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依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并进一步讨论举例加以证实)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7.当堂检测(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 声音被手挡住了B 声音被手吸收了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2).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3).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B打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交谈(4).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5).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6).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7).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四.课后练习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这种声音是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2.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人说话、唱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笛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胡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4.《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说说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物质传播的:(1)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放在桌面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2)岸上的说话声是由_______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6.正在发声的鼓面,压缩周围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随着鼓面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动,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________,就引起听觉,我们把声音的这种波动形式叫做_______.7.在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利用“扫雷兵”——海豚来进行水中扫雷,这主要是依靠敏锐的声呐”系统,这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8.(2010某某)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 (2篇)
声音是什么一.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随机检查概念;2.导入新课(1).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2).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3.探究“声音的产生”(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实验: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振动.(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2).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3).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4).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声音是一种波。
(2).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
(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7.课堂练习:(1).教材P10 WWW . 1.(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 声音被手挡住了B 声音被手吸收了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5).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6).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7).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8).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声音是什么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⑵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湖县第一中学备课用纸
年级八学科物理周次一课题 1.1声音是什么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谢如国
目标与要求: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发展。
5、养成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教具:
纸、橡皮筋、笔帽、杯子、水、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石块、玻璃水槽、衣架、广口瓶、手机、抽气机、录音机、蜡烛、火柴
教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图1 图2 图3
讨论交流:以上实验在声音传播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
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如课本图1-4所示,声音有
二次备课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