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桑弘羊生年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桑弘羊人物简介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桑弘羊人物简介


正常运行
• 均输法的实施,对后世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平准法的实施,对后世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桑弘羊的经济成就与历史地位
桑弘羊对中国古代经济学的贡献与影响
桑弘羊对中国古代经济学的贡献
• 桑弘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与主张对中国古代经济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国家干预思想,货币理论,铸币制度改革,工商管理思想,
• 桑弘羊对盐铁官营制度进行了创新,实行了均输法,平准法
• 通过均输法,平准法,桑弘羊有效地调节了市场需求,稳定了物价
• 盐铁官营制度的创新,有效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盐铁官营制度的推广
• 桑弘羊将盐铁官营制度推广到其他重要资源领域
• 通过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桑弘羊有效地控制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物价
• 汉武帝对桑弘羊的信任和重用,使得桑弘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
桑弘羊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经济环境
桑弘羊所处的时代背景
• 桑弘羊生活在西汉时期,是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家
•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家疆域扩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桑弘羊所处的经济环境
•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家财政状况紧张,需要改革
• 桑弘羊提倡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财政政策,以解决财政危机
• 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措施,对汉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与主张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与国家干预思想
桑弘羊的财政政策
• 桑弘羊主张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 他提倡实行均输法,平准法,以调节市场需求,稳定物价
• 桑弘羊还主张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

历史趣谈:经济奇才桑弘羊 西汉时期就可以达到调控经济

历史趣谈:经济奇才桑弘羊 西汉时期就可以达到调控经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经济奇才桑弘羊西汉时期就可以达到调控经济导语: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之主。

他继承文景之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使西汉从文景之治的小康推进到一个鼎盛时期。

在这个由兴及盛的历史阶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之主。

他继承文景之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使西汉从文景之治的小康推进到一个鼎盛时期。

在这个由兴及盛的历史阶段中,被汉武帝一手提拔、重用的“兴利之臣”桑弘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实行财政改革、广辟财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给”上投入的智慧、做出的贡献与卫青、霍去病等人在军事上的贡献都可说是“功昭日月”。

公元前152年,桑弘羊出生在洛阳一个商人家庭。

在当时洛阳那种商贾云集、富冠海内的社会环境和父辈理财兴利的家教中长大的桑弘羊,很早就显示出聪颖和才能,以至刚刚13岁就被送入宫廷,做了汉武帝的侍中。

在这里要介绍一下“侍中”的地位。

公元前一四一年汉武帝刘彻(公元前一五七-前八七年)继承帝位。

不久便营建茂陵为死后的坟墓,并准备设置茂陵邑(今陕西兴平东南),把各地的豪富迁到那里去。

桑弘羊一家也在被迁之列。

他随家离开洛阳,经长安前往茂陵,到长安时被选入宫充当武帝的侍中(亲随),留了下来。

侍中是个小官,管理皇帝的日常生活事务。

由于是在皇帝左右办事,因此一般豪门富室都羡慕这个官职,都想为自己的子弟谋得这一职位。

汉初以来继续实行法家的重农抑商政策,工商奴隶主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受到限制。

生活于工商奴隶主家庭的桑弘羊对此不能无所感受。

被迫迁徙,对他的震动更大。

但是,他到底还年幼,思想没有定型,而担任侍中这样难得的官职,又使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希望。

他同生活常识分享。

桑弘羊个人简介

桑弘羊个人简介

桑弘羊个人简介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

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

会后,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其他政策仍沿袭不变。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经济思想工商富国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在盐铁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在桑弘羊看来,农业并非财富的唯一源泉,工商业尤其商业同样是财富的源泉,甚至提出工商业的发展还制约着农业发展,指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正因为强调工商富国,所以站在国家的立场,桑弘羊极力主张采取积极的财政调控政策,由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

他所定制的各项经济措施,都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利用垄断价格,收取高额利润;推行均输平准,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

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无论古代还是当今,桑弘羊的财政调控思想都有着难以否定的积极作用。

西汉理财家桑弘羊简介

西汉理财家桑弘羊简介
后,又推出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的重要措施。
盐、铁、酒是当时非常赚钱的行业,许多富商大贾
就是靠煮盐、铸铁、卖酒发了大财的。善于理财的桑弘
羊意识到,假如把这些赚钱的行业专门由政府经营,那
么所有的好处不就归政府所得了?于是就在全国实行了
盐只能由官府统购统销,铁器只能由铁官生产和销售,
酒也只能由官府专造专卖。私人一律不准经营这些行
团。燕王谋反计划失败,自杀身亡。霍光以谋反之罪,
74岁的桑弘把羊连及他全家通通处死。
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供应,共同管理
铸造。所以新币又叫“上林钱”或“三官钱”,是全国
唯一合法的钱币。货币统一于中央,有利于稳定和发展
经济,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富国政策
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用兵,因而国库空虚、财政
匮乏。桑弘羊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继货币改革之
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而货物的增长速度却没有钱的增
长速度快。钱虽然多了,但却变得不值钱了。于是物价
飞涨,财政亏空,经济出现混乱局面。
针对这样的情况,桑弘羊向汉武帝建议,要稳定货
币,关键就是要加强管理,把货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
铸币权完全集中到中央。新铜币由上林三官(钟官、技
盐铁会议的第二年,汉朝宫廷发生争夺帝位的事
变,桑弘羊受牵连,全家被斩。原来事情是这样:燕王
旦是武帝诸儿中最长的,按封建宗法制度当立为太子。
但汉武帝却立少子弗陵为太子,诏令大将军霍光辅佐弗
陵为帝。于是燕王旦为觊觎帝位,就痛恨霍光,想谋害
他。而桑弘羊也同霍光有矛盾,便参加了反霍光的集

桑弘羊

桑弘羊

桑弘羊目录[隐藏]简介生平学术界主要争论的焦点,是以下三个问题:争权夺利可悲下场桑弘羊的赋税思想桑弘羊生年考先汉继承了秦的传统,重农也宽商,甚至连吴这样的小诸侯国,也因为经商收入甚丰,以至于免了农民的田租(赋),令中央政权感到威胁(《史记。

贾谊传》:吴王据鱼盐之利,免国税,收众心,此国之患也)。

正是文景之治的重农重商,令生产力迅速恢复,社会分工迅速,铁制工具迅速普及。

按今天许多人的YY方式,如果幸运的话,或者几百年后,中国就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

但是汉武帝据《盐铁论》打破了这一个历史进程,被马克思同学的中国同学会称为伟大的历史进步;依笔者看,纵观汉武帝使桑弘羊制度的摧毁工商经济基础的所为,完全符合马克思同学的国有化理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显然是汉武帝国,第一批国有制企业显然是汉武的盐铁场和酒类专卖(幸好那时还没有烟,不然烟草专卖局也那时出现),第一个国资委领导,当然就是桑弘羊先生了。

笔者认为,汉元狩四年推出的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新政,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更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从这一刻起,中国政治就从社会经济的守护者,转为国民经济的掠夺者,私有财产的存在,成为对皇权的威胁,令国民赤贫,最大限度保值国有资产的保殖增殖,那怕是不公平的手段,成为维护皇权的必要手段。

也只有令国民保持赤贫,才能根本上保证孔子“上下守礼”的经济基础,才能“刑赏之权集于一身”,最终经过千年发展,到宋明理学上,成为朱熹的“雷霆雨路皆出于君恩” 的无条件的忠君爱国道德观,正是源自汉武帝始的对国民经济的剥夺。

汉武帝的新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所有赚钱的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那怕后来出现了邓通梁冀这样垄断自肥的大贪官,也比民间出现的比尔盖茨来得强;邓梁等人的财富,同比可是比尔盖茨的几十倍以上。

对国家超出平均水平以外的财富,收财产税,即算缗。

不同,这个财产税既然是为了剥夺个人财产充实国库,只要达到目的,就不一定需要公平。

根据皇法(不是民之约法啊!)规定,苦有隐藏,没收全部财产,告发者可以分得一半。

国学人物:桑弘羊

国学人物:桑弘羊

国学人物:桑弘羊国学人物:桑弘羊桑弘羊(公元前155年—公元前80年)出身于洛阳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商人家庭,这个家庭给了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以及对商业、商业经营较为全面的理解。

两汉时期,人们计算数字要使用一种被称为“筹码”或“筹算”的工具,而桑弘羊自幼敏悟,对计算一事也极为熟悉,所以能够脱离筹码,只用心算得到准确的答案。

靠此本事,他在十二岁时便被征召入宫,担任“侍中”。

不过,史书对他的少年及青年时代都语焉不详,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靠文字记载还原桑弘羊最初入宫的经历,有些学者推测,在当时他或许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神童,而年幼的汉武帝同样正在学习阶段,朝廷所以给了桑弘羊一个“侍中”头衔,令其伴读。

无论事实究竟如何,这次入宫对桑弘羊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再像父辈那样走上商贾之路,而是开始了始料未及的政治生涯。

从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到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始终担任着侍中一职。

在这二十七年的时光中,汉武帝即位,变尊崇黄老为独尊儒术,对外政策也自和亲改为武力解决。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被任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时年四十岁。

当时对外战争耗费大量财孥,国家财政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而桑弘羊在出任大农丞的五年中,先后参与了几项重要决策,体现出卓越的理财水平。

首先是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是一种向工商业经营者征收的资产税,而告缗则是指对隐瞒不报税或所报不实者,要处以没收全部财产的重罚,告发者能够得到被告发者所没收财产的一半。

此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

其次实行了一次彻底的币制改革,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禁止郡国和民间铸钱。

并且假民公田、移民屯垦,以便于安抚流民,巩固边防。

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从此之后直至汉武帝去世,桑弘羊都独掌财权,总管国家财政。

他从上任开始,即先着手解决国家财经制度的混乱问题,整顿以往对财经多头管理的弊端,并且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财经管理系统。

贤良文学和桑弘羊的观点

贤良文学和桑弘羊的观点

贤良文学和桑弘羊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贤良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它强调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注重表现美好的品质和情感,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贤良文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桑弘羊是贤良文学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对于贤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桑弘羊通过批判现实社会中的文化浅薄和价值缺失等问题,呼吁回归传统的道德准则,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贤良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然而,桑弘羊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贤良文学过于强调道德教化而忽视了艺术性的追求,使得作品缺乏创新和个性。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桑弘羊的观点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予以支持和推广。

通过对贤良文学和桑弘羊观点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贤良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道德品质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在批判和传承中寻找平衡,推动贤良文学的发展与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贤良文学创作方法,注重艺术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贤良文学的潜在价值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这些讨论和研究对于读者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阅读贤良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品味和审美,不仅要关注道德教化的目的,还要欣赏其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贤良文学的魅力,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总结本文的要点。

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论述贤良文学的观点。

首先,我们将定义贤良文学,解释其所具有的特点。

然后,我们将探讨贤良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包括其对教育、道德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西汉“桑弘羊之问”,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

西汉“桑弘羊之问”,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

西汉“桑弘羊之问”,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西汉帝国朝堂上举行了一次经济会议,讨论有关盐铁官营问题。

但这次会议所针对的问题实质却超越了关于盐铁专题的讨论,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怎样合理运作的高度。

两千一百多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这样话题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这次会议上,统管西汉帝国财政四十余年的西汉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桑弘羊,面对那些坐谈立议、空谈道德的贤良文学们“与民争利”的指责,没有做正面回答,反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桑弘羊三问”。

其会议的内容被编成一本中国古代经济学奇书《盐铁论》。

那么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其会议主题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的前前后后具有怎样的意义?关于由此引发的上升到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学说,又是怎样被后世在全球范围广泛讨论的呢?一,文景之治:若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就必须先提改革之前的文景之治。

汉帝国建立之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通过多年战乱、饥荒之苦,国家内部民生凋敝、财政拮据。

皇帝的车辇连同样颜色的四匹马都配不齐,大臣都是乘牛车上朝,民间更是饿殍遍野、人相竟食。

外部强大的匈奴一直就是悬在华夏民族头上的一把利剑,横行肆虐,边境不安。

在秦汉更替这段战乱期间,匈奴复夺了河套地区,正是其极盛时期。

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至辽河、西跨葱岭。

面积达600万平方公里。

其国土之大、兵力之盛,远胜汉朝。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汉高祖刘邦当然知道匈奴对汉朝在战略威胁上的举足轻重。

因此,克服一切困难,首先考虑解决匈奴问题。

亲率四十万精兵强将北伐,却被强大的匈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七天七夜毫无脱身的办法。

最后还是通过大和谈背景下的一些小手段,才得以脱身。

汉帝国无力与匈奴开战,只能以和亲、纳贡的屈辱方式换来暂时的和平。

在边境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开始了休养生息。

在汉文帝、汉景帝执政这六十多年中,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净不扰民为政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贤良文学大战桑弘羊

贤良文学大战桑弘羊

贤良文学大战桑弘羊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长安城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交锋。

交锋的对象一方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核心,包括御史、丞相史等在内的官僚集团;另一方是三辅、太常举荐的“贤良”和各郡国察举的“文学”,也就是来自底层的中小知识分子。

按帝制运行的正常轨迹,这两群人——公卿与布衣本无可能聚到一起,就国家的经济路线,从核心理念到具体政策,面对面地唇枪舌剑。

官僚集团一贯懒得理会底层知识分子的批评,底层知识分子的声音也一贯难以抵达庙堂。

契机始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这一年,汉武帝死了。

武帝死后,受遗诏辅政的大将军霍光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分据内廷与外朝,呈对峙之势。

桑弘羊在朝任职六十年,掌财政近三十年,以其为核心结成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轻易难以撼动。

霍光遂施展手段,于庙堂之上给予不满桑弘羊经济路线已久的底层知识分子(即贤良与文学)发声渠道,对桑弘羊实施打击。

始元六年二月,六十余名贤良、文学终于首次有机会站到汉帝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面前,对其提出尖锐的批评。

这场贯穿了恐吓与力争的论辩史称“盐铁会议”。

汉帝国官方从未就盐铁会议发布过任何官方文件。

《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述非常简单,不足百字,仅扼要地总结了辩论双方的核心观点——贤良、文学要求废除盐铁官营、国家均输,希望政府从商业活动中抽身,“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则回应,官营产业乃“国家大业”,不可废除。

盐铁之议的具体内容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一位叫作桓宽的儒家学者。

时为辩论发生后约三十年,桓宽搜集了当时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存于民间的多种记录,“序其次第,饰其语言,增其条目”,编成《盐铁论》一书,还原了这场辩论的大致情状。

据《盐铁论》记载,在辩论的过程中,以桑弘羊为首的官僚集团始终在恐吓贤良、文学。

比如,桑弘羊给贤良、文学讲典故:“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

然卒于背义不臣,使谋叛逆,诛及宗族。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弘羊作平准之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弘羊作平准之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弘羊作平准之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①与所举贤良、文学②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曰:“礼义者,国之基也;而权利者,政之残也。

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何有?'伊尹、太公以百里兴其君,管仲专于桓公,以千乘之齐,而不能至于王,其所务非也。

故功名腐坏而道不济。

当此之,时诸佚买熊必德而养于公利故以权相倾。

今天下合为一家,利末恶欲行?御史以心计策国用,构诸侯,参以酒榷,咸阳、孔仅增以盐、铁,江充、杨可之等各以锋锐,言坦本之事析秋毫,可为无间矣。

非特管仲设九府,缴山海也。

然而国家衰耗,城郭空虚。

故非特崇仁义无以化民,非力本农无以富邦也。

”御史日:“水有猬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

故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夫理国之道,除秽他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

张廷尉论定律令,明法以绳天下,而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今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赤黎民。

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效不增而用足。

夫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

”(节选自《盐铁论•轻重第十四》)材料二: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尽管天下盐铁。

弘羊作平准之法,令远方各以其物为赋而相灌输。

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欲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万物不得腾踊。

至是,天子巡狩郡县,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榆,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于是弘羊啰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注]①御史:桑弘羊。

②文学:指精通儒家经典之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当此之时①诸侯②莫能③以德④而争⑤于公利⑥故⑦以权⑧相倾。

评价桑弘羊必须一分为二

评价桑弘羊必须一分为二

作者: 李殿元
作者机构: 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 79级学生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114-117页
主题词: 桑弘羊;汉武帝时代;御史大夫;历史唯物主义;公元前;辩证唯物主义;经济政策;“四人帮”;事务;咸阳
摘要: <正> 对桑弘羊的评价,历来就有争论。

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经被严重歪曲而拼命给他的脸上贴金;也不能由于“四人帮”曾对他大肆吹捧而对他进行有意贬低,应该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还他以历史真面目。

桑弘羊从公元前一二○年起即
以“言利”而与当时分管盐铁的大农丞东郭咸阳、孔仅齐名,并得到汉武帝的宠幸。

以后他担任过大农丞、搜粟都尉,并代管大农令事务、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积极参与了汉武帝时代经济政策的具体策划。

许多重要的经济措。

桑弘羊简介

桑弘羊简介

桑弘羊简介盐铁之议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

汉武帝刘彻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

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的负担愈来愈沉重。

盐铁官营等政策的弊端,如铁器苦恶,价格不平,主管官吏废公法、谋私利,强征农民冶铁煮盐等等,也直接贻害农民,加剧了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频繁。

而且依靠盐铁官营等政策所聚敛的财货,无法维持的长期消耗。

因此,至武帝晚年时,已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另一方面,经过汉王朝的连年出击,匈奴力量大为削弱,边患有所缓和。

这些客观情况,促使武帝晚年的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征和四年(前89)武帝在诏令中指出,此后务在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应致力农耕。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

汉武帝在政策上的转变,对于稳定汉王朝的统治是必要的,但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并不一致。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幼,大权掌握在霍光手里。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他们就汉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辩论。

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

在盐铁会议上,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民间疾苦的原因。

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在于国家经营盐铁等经济事业,提出废除盐铁、酒榷、均输官。

桑弘羊反对这一主张,认为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

而且,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强大家的兼并之路,有益于农民。

因此,他推行盐铁官营等事业。

②对匈奴的政策。

贤良文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企图依靠德政的感化维持和亲局面。

桑弘羊则认为匈奴反复无信,不能采用德政感化,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

桑弘羊

桑弘羊

“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留难与之为市,吏之所入,非独齐、陶之缣,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

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未见输之均也。

”①由于某些地区均输官对人民采取“留难”和“奸卖”的行为,致使“农民重苦,女工再税”,均输法不仅失去它原来的作用,反而变为一种苛政了。

平准法亦为桑弘羊所创,始于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史记·平准书》说:“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关于平准法的内容,桑弘羊也作过如次的说明:“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

贱即买,贵则卖。

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名曰‘平准’”。

②平准法主要的作用在于排斥富商大贾,平抑物价,保持物价平衡。

平准与均输的区别有三点:第一,平准多半起着掌握时间的作用,所谓“贱即买,贵则卖”。

而均输则具有调剂各个地区物价的作用。

第二,平准集中于京师,均输则分设于诸郡国。

第三,平准的职责是“都受天下委输”,“尽笼天下之货物”,均输则是以各地货物“相灌输”,“相给运”,故前者较为固定,而后者则富于流动性。

惟两者最终目的则相同,都是为了“抑天下之物”而“平其所在时价”,使“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桑弘羊总结均输与平准之利说:“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

”③又说:“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

今罢去之,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闾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是以养强抑弱而藏于跖也。

”④总之,均输、平准法的实行,一方面可使人民不受商贾中间剥削,减轻运输之劳;另一方面可使政府直接控制交通运输和市场上的物价,使物价稳定,并可增加国库收入。

但是平准法到后来也让富商大贾钻了空子。

《盐铁会议上》文学说:“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

桑弘羊的典故

桑弘羊的典故

桑弘羊的典故
桑弘羊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士,他为政以清廉、公正而著称,被誉为“可以干成大事,可以收拾家业”的智者。

在他治理下,赵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稳定,赵襄子也因此成为了赵国的开国君主。

桑弘羊有一次为了防止大雨淹没麦田,制定了放水灌溉的方案,他让水从高山倾泻而下,节约时间和劳力,不仅让农民受益,还让国家收入增加了数倍。

这个计划得到了赵襄子的高度赞赏和肯定,赵襄子还因此请他出任相国的重要职位。

然而,桑弘羊并不因此沾沾自喜和狂妄自大,他坚持秉持廉洁、公正和为民服务的理念,多次劝谏赵襄子贪污腐化的官员,并引导赵襄子采取正确的政策。

桑弘羊的廉洁正直和忠诚直率,使他成为赵襄子最得力的助手和重要谋士,被人们誉为“为政之首,不可欺哄”。

桑弘羊的为政哲学及其成功的治理经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1.廉洁是为政的根本,公正是治理的基石,忠诚是爱国的本质;2.政府应该注重为民服务,从中规中矩,防止走极端;3.官员应该勇于斗争腐败现象,倡导正义与公平,劝谏君主采取明智的政策;4.持续进取、勇于尝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创造出更多惠及民生的成果!
桑弘羊的典故虽历经千年,仍然可以为我们解惑答疑、独具启发!我们应继承和借鉴他的为政哲学和治国经验,让它们成为我们思考和推行现代治理、推进社会进步、为人民造福的智慧之光。

会计业之始祖桑弘羊介绍PPT课件

会计业之始祖桑弘羊介绍PPT课件

( (祖 祖 祖祖祖
始祖
帝仵

予作
为,
杜今
康之
之法
子医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赵桑孟隋徐韩尧李米吴伍柳东雷唐葛邹
公弘尝炀霞信 昂芾道子敬方海玄洪和
元羊君帝客
子胥亭朔青宗 尚

商会旅公旅中围年装画街评相戏戏染制
15 16
17 18
,, 秦范 始蠡 皇
,, 老鲁 子班
夫 人
, 鲁 班
, 易 牙
, 伏 羲
, 忽 必 烈
, 苏 武
, 闻 仲
, 诸 葛 亮
, 刘 安
, 张 飞
, 卢 眉 娘
, 黄 道 婆
, 嫘 祖
, 黄 帝
, 神 农
始道陶金冶油风竹厨渔涮放糕包豆屠刺织养裁农
祖路业银铸漆筝木师业羊牧点子制宰绣布蚕缝业
赵公元帅(本名赵公明),道教神话人物,秦时得道终南山,
本有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等神通,但他手下掌管的四名小神: 招宝、纳珍、招财、利市都与财富有关,他因此成了爱财者每天香烛不断、
礼拜最勤的财神菩萨!被尊为商业、银行业、典当行之始祖。
附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业计馆费游国棋画裱师头书声剧曲坊糖
、业业旅业象之业行之艺业曲业业、业
银之之游之棋始之业始人之艺之之盐之
行始始之始之祖始之祖之始业始始业始
业祖祖始祖始 祖始 始祖、祖祖之祖

祖祖
祖祖灯


汉代伟大的财政家——桑弘羊

汉代伟大的财政家——桑弘羊

汉代伟大的财政家——桑弘羊
郭鸥一
【期刊名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1982()2
【摘要】桑弘羊是汉代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位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

生于公元前一
五二年,卒于公元前八○年。

他出生在洛阳一个商人家庭里。

洛阳是春秋时期的政治中心,战国以后,又成为一个大商业城市。

到西汉时,洛阳已有五万多户,三十多万人口。

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桑弘羊自小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和家庭里,对他
知识的增广和理财才能的陶冶自然是有很大影响的。

公元前一四一年,汉武帝刘彻即位。

不久便营造茂陵,作为他死后的坟墓,并设置茂陵郡邑(今陕西兴平东南),把各
地豪富迁去。

桑弘羊一家也在被迁之列。

【总页数】1页(P62-62)
【关键词】桑弘羊;财政家;公元前;汉武帝;大财政;西汉王朝;洛阳;全盛时代;刘彻;大
司农
【作者】郭鸥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汉代桑弘羊“重商”理财策略及其作用 [J], 朱香
2.汉代传奇人物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发微 [J], 吴兴彬
3.试论西汉杰出财政家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J], 李路颖
4.汉代桑弘羊"重商"理财策略及其作用 [J], 朱香;
5.汉代传奇人物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发微 [J], 吴兴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辨细腻 论析深刻——读晋文著《桑弘羊评传》

考辨细腻 论析深刻——读晋文著《桑弘羊评传》

考辨细腻论析深刻——读晋文著《桑弘羊评传》
赵国华
【期刊名称】《中国农史》
【年(卷),期】2006(25)4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项重大的学术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编撰出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中,晋文教授撰写的《桑弘羊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采用历史背景、传主的生平活动与思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展示汉武帝和昭帝时期历史长卷的同时,探讨了桑弘羊一生的成就和思想价值。

通过仔细阅读和品味,可以说这是一部考辨细腻、论析深刻的学术佳作。

【总页数】2页(P140-141)
【关键词】羊;桑;南京大学;出版社;汉武帝;学术;历史
【作者】赵国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6
【相关文献】
1.扎实的史料功夫深刻的学术洞见--评刘家思著《刘大白评传》 [J], 卓光平
2.读晋文《桑弘羊评传》 [J], 王子今
3.《醒世姻缘传》非一人著考辨——《醒世姻缘传》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辨之一 [J], 蒲泽
4.“戏曲何为”与“细腻革命”——读张炼红著《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J], 王大可;
5.一部研究商代农史的新著——彭邦炯著《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简介 [J], 闵宗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弘羊生年考
'关于西汉著名理财家桑弘羊的生年,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桑弘羊出生于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一种认为出生于景帝四年,还有一种认为在景帝二年。

从有关论述看,这三种观点都是依据于两条记载。

一是《史记》卷三○《平准书》(《汉书》卷二四下《食货志下》记载相同),其文云:“(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

一是《盐铁论》卷四《贫富》所载桑弘羊的自述:“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


因为这两条记载都说桑弘羊十三岁时开始做官,而桑弘羊的自述又有着明确的历史年代,乃是在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的发言,所以从逻辑上说,只要能考订出其“六十有余年”的确切年数,由此上推,即完全可以确定桑弘羊的生年。

然而,问题恰恰也就出在这里。

所谓“六十有余年”,究竟是六十一年,还是六十二年,抑或只是六十年的大约说法,根据现有资料还无法确定。

因此,凡主张“六十有余年”“乃谈话时约计之词,不必真有六十几岁”者,即认为桑弘羊当生于景帝五年。

例如:盖弘羊所言之“六十有余年”,既为十三岁服官后获禄受赐之年数,而弘羊与贤良
辩论时,为昭帝始元六年(前八一)。

由此上溯,至武帝建元元年,恰为六十年。

诸书均未言弘羊曾事景帝。

故其为侍中时,至早不能超过建元元年。

其曰“六十有余年”者,乃谈话时约计之词,不必真有六十几岁,始可谓之六十余年也。

[①]
而认为“六十有余年”当为实指且强调桑弘羊未曾事过景帝者,即提出武帝继位实际在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是年十月始改为建元元年,由此下推到始元六年,“恰巧为六十一年,与桑弘羊居官的年数大致符合”,故桑弘羊出生于景帝四年[②]。

以上二说都主张古人一般讲虚岁[③],由此再上溯十三年,则应当加上十二年。

但如果桑弘羊确曾事过景帝,并把十三年看作周岁,也就可以把桑弘羊的生年最早推定到景帝二年。

例如:“桑弘羊年十三侍中,为汉景帝后二年;……因之,桑弘羊的生卒年,当为生于汉景帝二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元年,享年七十五岁(公元前155——公元前80年)。

”[④]
由此可见,要确定桑弘羊的生年,其关键实际有三个问题:一是“六十有余年”的确切年数,二是桑弘羊是否事过景帝,三是“年十三”究竟虚岁还是周岁。

但就现有资料而言,这三个问题都很难完全解决。

以第一个问题为例,上述认为“六十有余年矣”乃六十年的“约计之词”,显然不确。

对此,吴慧先生就曾作过比较有力的反驳。

他说:
马元材《桑弘羊年谱》定桑弘羊生于公元前一五二年,硬把“获禄受赐的六十有余年”说成是“谈话时约略之词”,实际只六十年。

“不必真有六十几岁,始可谓之六十余年”,其说不可从。

症结就是忽略了武帝的即位在建元元年的上一年,因而断定是桑弘羊年十三进宫是在建元元年。

[⑤]
李运元先生也辨析说:
按,弘羊乃精于计算数字者,所言年数绝不会含糊夸大,当有所本,绝不可能把“六十年”说成“六十有余年”。

正因为如此,所以特在其后加上一个在语法上表“已然之事实”或表“言者语意之坚确”(杨树达《词诠》,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59—360页)之助动词——“矣”字。

[⑥]
但即便如此,所谓“六十有余年矣”,究竟是指六十一年还是六十二年,甚或六十三年(由于是考证余年,故六十四年基本没有可能),我们也仍然难以确定。

再从第二个问题来看,许多学者都强调史书未载桑弘羊事过景帝,因而桑弘羊的入仕只能在武帝即位初年。

但是根据同样的理由和推论,我们也可以说史书皆未载桑弘羊未曾事过景帝,他的入仕很可能就在景帝时期。

王利器先生曾提出:“桑弘羊当是在汉景帝后二年(公元前142年)以赀为郎的。

”[⑦]这种看法即值得人们重视。

诚然,王利器氏的论证尚存在一些疏漏。

他的主要依据是《汉书》卷五《景帝纪》载景帝后元二年五月诏。

其文云:
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

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因为他认为这一诏令复开“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之禁,所以主张桑弘羊就是在此诏颁布之后“以赀为郎”的。

但商贾能否参加赀选,其本身即颇多争议。

更何况,就算是能够商贾参加赀选,在从后元二年五月到十月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历法皆以十月为岁首),也很难完成诏书向全国下达、洛阳接到诏书后予以公布、桑弘羊参加赀选、然后以赀为郎再由洛阳来到长安、最后被任为侍中的全部过程。

这从霍光筹办盐铁会议的时间即可以得到印证。

据《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盐铁会议的准备始于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六月诏举贤良、文学,到始元六年二月会议正式召开,前后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

况且,为抓紧时间并确保会议的召开,霍光还专门让文学“乘传诣公车”[⑧]。

卫宏《汉官旧仪》卷上称:“奉玺书使者乘驰传。

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行千里为程。

”这当然说的是加急的“弛传”,普通驿传和人员运输的速度则比较慢,而且也不能日夜兼程。

另外,文学也主要是来自“山东”郡国,所谓“文学皆出山东”[⑨]。

尽管许多郡国到长安的路程要比洛阳到长安远,但考虑到会议的紧急和重要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⑩],我们仍可以清楚看出:即使桑弘羊的“以赀为郎”确实是根据景帝后元二年五月诏,他的入宫亦至少要到景帝后元二年九月之后。

故史载桑弘羊“年十三侍中”,“实际”也还是在景帝后元三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