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子篇doc
精选诸葛亮教子的故事600字
第1篇诸葛亮教子的故事600字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
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
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
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
”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
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
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
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
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
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第2篇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800字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它们是魏国、蜀国和吴国。
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国时期”。
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
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着称。
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
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
诸葛亮戒子篇
诸葛亮戒子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作者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
蜀汉丞相。
谥曰忠武侯。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
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
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诸葛亮教育儿子箴言
诸葛亮的一世学问,都浓缩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
诸葛亮曾经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全文仅仅八十六个字,但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读来使人如沐春风,又如醍醐灌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诸葛亮的这封家信,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沉下心来,且听古人良言的淡定与从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做人要学会宁静
“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这些都在规劝世人,做人要学会宁静。
心境平静是修身和学习的基础,只有让灵魂安顿下来,才能够让自己的境界有所提高,只有让内心平静下来,学习才会偶有所得。
暂且作个清闲客,静观流水送飞花。
富贵浮名草上霜,须知真谛在烟霞。
用平和的心境和自由的心,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过平静的一生。
2、做人要学会节俭
“俭以养德”,这是在向我们昭示节俭的效用。
最近时常爆出大学生因网上贷款无力偿还,而结束生命的案例。
除了要谴责那些无良贷款提供者,也要反思,对于金钱,对于消费能力,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诸葛亮说“俭以养德”,也许是对我们当代人一个响当当的警示,它意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节俭的人。
3、做人要擅于学习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擅于学习的人,这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诸葛亮教子淡薄修身处事
1. 诸葛亮教子淡薄修身处事说到三国人物,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不但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谋略,而且家教思想也名闻遐迩,其家教名言至今流传,仍然是不少人励志的座右铭。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在荆州避乱,后来辅佐刘备联吴攻曹,取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当上丞相。
刘备去世后,辅佐后主刘禅,多次出兵攻魏,最后病逝于军中。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的家教主要见于他《诫子书》和《诫外甥书》两封书信中。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去世前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提出了静与俭相结合的道德修养论。
他首先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集》卷1《诫子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8页)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志、学、才三个基本条件,而且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同上)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须修养品德,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在诸葛亮看来,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富人巧取豪夺、侈靡成风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要求儿子宁静、淡泊,就是为使儿子静下心来,抵制外界的种种不良风气,培养远大志向,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与此同时,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意防止“淫慢”和“险躁”两种毛病,不要躁动,不要追求安乐,涣散自己的意志,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他说:“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给孩子的十堂课
诸葛亮给孩子的十堂课《诸葛亮给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
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诸葛亮给子书
诸葛亮给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东方朔诫子书家训三篇
诸葛亮、东方朔诫子书家训三篇(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一说诸葛瞻)的。
【语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又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见『太平御览』卷四九七﹞【语译】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诫子书作者:东方朔(汉)【原文】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诸葛亮--《戒子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作者:诸葛亮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四人的诫子书
四人的诫子书一、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殚,宾有余倦,能够至醉,无致迷乱。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合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能够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二、郑玄的《诫子书》1、原文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
比牒并名,早为宰相。
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
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
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
话说教育诸葛亮给儿子十堂课(上)
话说教育诸葛亮给儿子十堂课(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简朴的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名人故事】诸葛亮教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诸葛亮教子的故事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锦囊妙计而驰名。
他为子孙的盘算,也是合计得比拟长远的。
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地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明可恶,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忧的是:聪慧过早外露,轻易骄傲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
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
”这都表明他盼望后辈有远大的幻想和志向。
怎么才干存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表示了两个前提:一个叫做晴,一个叫做俭。
他说道:“夫正人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至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以为人必须存有才,就要澄衷自学,必须自学就要有志气。
还要阴气,心不静就无法一心治学。
生活太难受了,也难撤离精神,溃没法大志。
生活节俭才就是学识道德的关键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保持本人的弘远抱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这就是说,要不斟酌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兴许一时不胜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学习之中有乐趣,也必定会有用的。
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大方,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受寻求世俗的物资生涯跟情欲的影响,失去刚强的信念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贱矣!”可知,诸葛亮使子孙生活朴素,就是为了并使他们更存有虽说,其目光不能不说道“超俗”远大!。
名人故事 诸葛亮教子的故事 小学生作文大全
名人故事诸葛亮教子的故事小学生作文大全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
诸葛亮担忧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
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
”这都说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
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要学习就要有志气。
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
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
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简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长进,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诸葛亮诫子文
诸葛亮诫子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告诫教育子女的一篇短文。
词句虽简,但句句发人深省,若能细嚼其味,将领略无尽。
在今天,社会上到处都讲「快速」,求「效率」,见「成果」。
因此,许多事经常在没有周全思考下就决定,其所衍生的事端,往往更加棘手,甚至招架不住!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周遭有那么多人,每天活在疲于奔命中,日日沉陷在挣钱的追逐下,这是何等的悲哀!翻开史页,孔明先生未发迹前乃一介布衣,耕读于南阳中。
农暇,展读经籍,向往先贤,或三五友好吟咏诗歌、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如同诗情画意般,其乐融融。
相形之下,今人何其苦呢?但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孔明先生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篇「出师表」,千古流芳,道出了诸葛先生的赤诚风范;而「诫子文」虽好,却鲜为人知。
况其中蕴含的义理,确实很契合现代人之需。
只可惜,现代的人因为没有「文言文」的功底,所以不敢亲近「古文」,误以为「一定」看不懂,其实「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有恒心就有悟处。
千万别认为年代久远,就是落伍、不合实际。
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古人的智慧、才德,涵藏在许多古籍经典上,非常值得去阅读、学习与深入。
当然,我们想悟出几分道理,必须先要落实几分才能深切体会。
并非光看注释就能了解,更不是一味研究、探讨即可深入。
如果我们能多拾点古人智慧、经验,也能亲证几许,一生中不但受用无尽,即使身处险境亦能凭借古人的智慧,当下化解。
兹举诫子文中短句,分享些心得:一、宁静致远. 学,须静也今人所承受的压力大,抗压不足,随时就有崩溃之虞,所以「身心安稳」,已成为许多现代人所盼望得到的。
但,如何获得呢?首先要能自我「定」下来。
所谓是「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只有平静的河水才能呈现明亮之月光,只有心定神宁,才能得大自在。
诸葛亮、东方朔诫子书家训三篇
诸葛亮、东方朔诫子书家训三篇(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一说诸葛瞻)的。
【语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又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见『太平御览』卷四九七﹞【语译】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诫子书东方朔(汉)【原文】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七堂课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七堂课第一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二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地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三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四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第五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教育专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六课: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第七课:精简的力量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❶寻道问道❷互动交流学习咨询❸扫二维码加李老师微信共同探讨此文章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谢谢分享!。
名人训诫子书
名人训诫子侄书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诸葛亮诫子书(二)【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译文】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诫外生[外甥]书(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见『太平御览』卷四五九【语译】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敬仰和效法古代的圣人,弃绝私情杂欲,撇开牵掣、障碍,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何消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碌碌无为地陷身在世俗中,无声无息地被欲念困扰,永远混杂在平凡的人群中,就难免会变成没教养、没出息的人了。
诫子书的故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这封书写于公元234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二年。
作为一位国家事务操劳的人,诸葛亮尽管未能亲自教育儿子,但他用这篇深情而智慧的书信告诫诸葛瞻,阐述了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在信中,诸葛亮首先劝勉他的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说,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接着他提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观念,暗示他希望儿子有淡泊名利,明确坚定的人生目标,保持内心的安静并集中精力去追求远大的目标。
这些话语透露出诸葛亮对儿子深深的期望和教诲。
总的来说,《诫子书》是诸葛亮一生智慧的结晶,是他作为一个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与无限期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