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稳中有变、凸显能力”是2016年新课标全国1卷的突出特征,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同时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数据的处理能力、实验的探究能力等核心化学素养,试卷体现出“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试题的“稳”体现:在试卷的题型与考察的主干知识点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题型:选择题7题,42分;非选择题必考题3题,包括实验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与化工流程题,共43分,选考题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三选一1题,15分,共计100分。

主干知识点有: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基本概念、实验基础操作,电化学原理,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的简单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未知方程式的书写等等。

试题的“变”体现:必做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部分题目相比前几年更加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有的素材给料形式比较新颖。

二、近三年考点与难度比较1、贴近教材,注重双基今年的试题,贴近教材,依托于课本上的知识,注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第7题,怎样鉴别蚕丝与人造纤维、食用油不可反复加热、用加热法可以杀死流感病毒、什么样浓度的酒精才有消毒作用,这些知识既来自于课本,又贴近生活。

选择题10、实验题26题考察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分液、除杂、气体的收集、溶液的配制、仪器的连接等。

这些双基的考察,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既让学生重视课本、重视双基,又切身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2、突出能力的的考察,注重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一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考察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例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

2016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清晰版)

2016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清晰版)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一、选择题: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 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化学部分)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化学部分)

化学全国Ⅰ卷一、全国Ⅰ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对比2.从教材版本进行分析必考:必修1、必修2、选修4选考:选修2、选修3、选修5任选一题下面5幅图分别是每本书各章节内容占比,以期帮助同学们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从实验学化学化合物质及其变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与生活、实验综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仍然是占分最多的5个部分(包括选考题在内)。

2015年新课标Ⅰ卷选择题共7道,简单3道,中等4道。

考查的知识点分别为:硝酸的性质、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物的合成、实验操作及分析、原电池原理、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溶液的酸碱性。

(二)非选择题2015年高考题七大特点:1.注重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注重化学主干,突出双基,保持稳定性; 3.突出思维品质,立足能力,注重知识迁移; 4.考查学习潜能、创新精神和化学科学素养;5.命题背景新颖: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6.科学命题,创新思维; 7.图表题,独立思考。

三、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 一轮复习——“全面”二轮复习——“提高”三轮复习——“冲刺”1.研读高考大纲和真题2.创新复习模式,提高效率2.1 知识点—知识主线—知识体系;2.2 将物质性质的学习与生产生活相联系;2.3 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与物质的性质结合;2.4 结合概念原理,提升对无机物知识的应用。

3.注重基础、主干知识高考备考应注意整合中华优秀传统的素材4.审视,挑剔,谨慎,批判5.训练各种经典题的解法全国Ⅱ卷一、考纲解读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与前两年完全相同。

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说明》比15年增加了2个选择题,一个为电化学,一个为电解质溶液。

可能16年在高考中原理的比重会加大,尤其是选择题。

必考非选择题新增了3个原理大题,很有可能16年会考查2个原理大题和一个实验题。

具体表现为:一、全国Ⅱ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对比阿伏加德罗常数同分异构体氧化还原反应1.选择题的高频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STS(科学技术社会)、同分异构体、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6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剖析寿县一中高三化学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是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全国新考试纲领为命题依照、以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第一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命题基础的。

试题一直坚持“立足教材,稳中有变,着重创新”的原则,在全面观察考生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技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查核。

2016 年理科综合全国乙卷(化学部分)持续走“基础性、新奇性、研究性、开放性”的路线,全卷着重基础、试题突出了学科的骨干知识,内容紧扣教材、很多题目源于教材,覆盖面广,着重原创,在试卷的长度、难度、计算量、填空的数目等方面着重导向性,并且给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反省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全卷没有偏题和怪题。

为了更好的为 2017 年的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供给有价值的参照,下边我们就 2016 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中化学题的观察内容、观察特色进行对照剖析,获得的教课启迪和大家一同分享。

一、选择题剖析(一)选择题观察内容题号分值观察内容7 6 分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

波及蛋白质的变性及其鉴识方法,医用酒精的辨别,食用油高温变质等问题8 6 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波及氧化复原反响,化学均衡和化学键等基础知识。

9 6 分观察有机物构造和性质判断。

波及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响,高分子化合物等基本观点。

10 6 分观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波及分液、气体采集、气体净化和溶液配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11 6 分观察电解原理的应用。

以三室式电渗析法办理含Na2SO4废水为剖析目标,波及电极反响、离子互换膜、pH 及电子转移的计算等基础知识。

12 6 分观察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

136分观察元素和无机框图题推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要点查核了氢、碳、氧和氯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互相转变。

(二)选择题观察特色剖析今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都着重基础知识的观察,观察要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多,涵盖的知识点多。

2016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清晰版)

2016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清晰版)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一、选择题: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 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D. 当电路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

2016年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2017年备考策略

2016年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2017年备考策略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平均分:4.78 得分率:79.6%
(2012年新课标)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2016 7D)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016年9D)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注重双基 体现能力 循考主干 力求创新
2012~2013年新课标1卷客观题分析
题 2012 2013年 号 7 化学实验常识(物质的保存,物质的 化学常识(侯氏制碱、氯气泄漏、碘、 检验方法和分离方法) 黑火药) 8 常见物质的应用和分类,如医用酒精、 单晶硅、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等分类, 有机物性质考查 如淀粉、纤维素、油脂等 9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与盐类水解 10 11 12 13
考点
化学实验能力和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分离、提纯 方法、Ksp计算等
反应热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 衡、平衡常数的计算、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等。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分离、提纯 方法、化学计算(定量实验)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结构、化学键、等电子体、晶 体类型、晶体结构、杂化理论等知识点 反应类型、反应条件、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合 成路线设计等
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与备考策略研讨
交流
新课标Ⅰ卷的概况及试题整体特点 2016年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我校高三备考的一些情况及一轮复习思考
全国课标卷的概况简介

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2

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2

( 1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 32.5% (填 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2 ) B 生成 C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73.1%
• 26.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2分) •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2分) •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2分) • 27.(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 然后沉淀逐渐溶液写出绿色溶液;(2分) • 37.(2)锗的原子半径大,原子之间形成的ρ单键 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的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 重叠,难以形成π键;(2分) • (3)GeCl4、GeBr4、GeI4熔沸点依次升高;原 因是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 子间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2分)
CaCl2+2NH3↑+2H2O (2分) NH3↑+H2O); 7N2 +12H2O;
Cr2O72-+H2O;
(2分)
(4) Cr2O72-+3HSO3- +5H+=2Cr3++3SO42-+4H2O。 (2分) 28.(2)2NaClO3+SO2+H2SO4=ClO2+2NaHSO4; (2分) 38.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2分)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 Ge )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 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VIP专享】2016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VIP专享】2016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分析笔记区整卷分析1、做题环境——家里,用时——47分钟,得分——92分2、错误题目——选择题2,错误分析——情境不清,计算错误;解答题28-(5),错误分析——情境不清,计算错误;3、试题综合性强,尤其是选择题最后一道,整体难度中等,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灵活巧变能力要求较高。

一、选择题7.单项选择,考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正确答案:D考查内容: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具体方法:把握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与合成纤维鉴别,油脂在生活中的运用,医用酒精的浓度。

仔细分析题目。

解题分析:A.蚕丝中含有蛋白质,灼烧蛋白质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合成纤维与蛋白质,正确;B.食用油的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在反复加热的情况下,会产生不易挥发的稠环芳香烃,正确;C.受热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正确;D.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

8.单项选择,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难度★★★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正确答案:A考查内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具体方法:把握最简式问题的处理,可逆反应,铁离子的性质,标况下物质的状态,遇见问题,在重点处分析解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2,则14g的混合物中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氢原子个数为2N A,正确.B.氮气和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错误C.过量硝酸,硝酸是氧化性酸,最终得到的应该是三价铁离子,错误,D.标况下,CCl4不是气态,错误。

最新新课标1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全解

最新新课标1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全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感觉:“稳定”是主旋律。

试卷保持题量不变,赋分值基本不变,主要考察的化学知识几乎一网打尽。

难度呈现与去年比,有所下降;计算量及计算要求有所下降。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试题分析: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与人造纤维灼烧时的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多种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C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新课标1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新课标1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感觉:“稳定”是主旋律。

试卷保持题量不变,赋分值基本不变,主要考察的化学知识几乎一网打尽。

难度呈现与去年比,有所下降;计算量及计算要求有所下降。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试题分析: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与人造纤维灼烧时的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多种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C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分析报告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分析报告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分析报告湖南省高考化学学科评卷组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全国课标Ⅰ卷、全国课标Ⅱ卷、全国课标Ⅲ卷。

今年自主命题的省份大幅减少,使用不同课标卷的省份具体见表1。

我省理综采用全国课标Ⅰ卷,本文结合阅卷时考生的答题情况,对试卷(全国课标Ⅰ卷)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得到一些相关的中学化学教学启示。

表1 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类型试卷类型使用地区全国课标Ⅰ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全国课标Ⅱ卷青海、西藏、甘肃、吉林、宁夏、新疆、重庆、辽宁、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全国课标Ⅲ卷云南、广西、贵州自主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海南1.试题分析与评价1.1 试卷结构、题型及得分情况表2 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结构必考选考Ⅰ卷Ⅱ卷题号7~13 26 27 28 36~38内容选择题实验原理无机技术/结构/有机分值42 14151415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符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

在题型结构、分数分布、内容结构上与往年试卷一致。

试题难度基于生物学科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化学学科与去年试题相比稳中略有一点降低,但仍然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和选择性。

整套试题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注重主干知识考查题型的创新;凸显能力测试的主导思想,着重考查《考试说明》上要求的三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整套试题对于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有很好的区分度。

1.2考查内容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考查内容及分值见表3(共34个点)。

表3 化学学科考查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满分100分)备注:当一道题目含有多个知识点,对该题的分值标“*”,所以会出现重复计分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主要模块的知识都有考查,其中化学实验、氧化还原、有机化合物所占的比重较大。

2016年化学试题评析(高三年级组)

2016年化学试题评析(高三年级组)

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化学试题分析与评价高三化学组2016、6、20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我们高三年级组老师们在认真研究理综卷I之化学试题,结合高三的复习策略,有很多感触。

在这些感触中,刘树领老师、刘敏老师和顾艳兵老师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刘树领老师的总结:一、试卷难度降低,试题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给考生第一印象是平和、熟悉、常规,无偏题怪题,选择题难度偏易。

考查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等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虽高考整体难度弱于前几年,但利于学生腾出时间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如12题有创意,把电离度、酸碱中和滴定、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行为一体化。

如26题中对比锅炉水除氧剂联氨和Na2SO3的优劣,比较新颖,实际它来源于必修2的课后作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选修题中38题模仿体例,设计有机合成流程图,仍然考查学生的创造性。

二、知识覆盖面大,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与能力重视了对中学常见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考查,但这些物质与生活、生产、学习联系比较紧密,以此凸显命题素材的选取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科学应用价值,同时考查考生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所选素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第8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是各选项都是历年高考必考常考的“原题”。

第9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的必修内容,侧重有机基础知识中基本概念的考查,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命名和俗名,2-甲基丁烷俗称异戊烷。

第10题考查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液、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洗气等。

第11题考查电解原理的,难度适中。

第12题略有新意,稍有难度,基础扎实,不难解决。

以酸碱中和滴定做背景,考查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根据电离度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pH,既有定性判断又有定量计算,是一道很好的比较综合的好题。

2016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1、化学试卷试题考点、难易程度、分值分析
题型
题号
考点
难易程度
分值的性质、常见安全标志等
★☆☆☆☆
6分
2
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
★☆☆☆☆
6分
3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吸氧腐蚀、原电池工作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等
★★☆☆☆
6分
4
离子方程式、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
★★★☆☆
6分
5
化学实验装置
★★★☆☆
6分
6
酸碱中和滴定、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问题
★★★★☆
6分
总分
36分
大题
7
无机推断(元素周期表
C/N/O/Si/S/Cl)
★★☆☆☆
14分
填空
8
有机合成推断: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结构(包括共面问题、等效氢问题)、有机物的性质
★★★☆☆
18分
9
化学实验(探究类)
★★★★☆
18分
10
化学反应原理(燃烧、电化学、化学平衡)
★★★★☆
14分
总分
64分
试卷总分
100分
2、知识模块占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感觉:“稳定”是主旋律。

试卷保持题量不变,赋分值基本不变,主要考察的化学知识几乎一网打尽。

难度呈现与去年比,有所下降;计算量及计算要求有所下降。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试题分析: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与人造纤维灼烧时的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多种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C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物质,须两液体不互溶,而乙酸乙酯与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A错误;NO与空气中的氧气极易反应生成NO2,且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故不可以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错误;Fe3+易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配置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抑制Fe3+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C正确;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而不能除去水蒸气,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答案】B【解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氢氧根放电使氢离子浓度增大,使正极区pH 减小,故A 错误;阳极区氢氧根放电,中间隔室SO 42-离子向阳极区移动生成硫酸,阴极区氢离子放电,中间隔室Na +向阴极区移动生成NaOH ,B 正确;负极反应为:4H 2O + 4e - = 2H 2 + 4OH - 或4H ++4e -=2H 2,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使pH 增大,C 错误;根据阳极反应:4OH - - 4e - = 2H 2O + O 2,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 的O 2生成,D 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298K 时,在20.0mL 0.10mol 1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加氨水,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为减少滴定误差,在该滴定过程中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A 错误;M 点pH=7,如果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 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M 点对应的盐酸的体积小于20.0mL ,B 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 (NH 4+)+ c(H +) = c(Cl -) + c(OH -),由于M 点处的溶液显中性,即c(H +) = c(OH -),所以c (NH 4+)= c(Cl -) 又由于氯化铵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NH 4+)=c(Cl -)>c(H +)=c(OH -),C 错误;N 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c(OH-)=0.1mol/L×1.32%=1.32×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10-14/1.32×10-3mol=7.6×10-2mol/L,根据pH=-lg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D正确。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此W是H;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m是水,r是氯化氢,q是次氯酸,p是甲烷,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Y<X,错误;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Y>Z>X,错误;C.Y的氢化物是H2O或H2O2,水或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化学与“STES”、N A、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电化学原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元素周期律知识联系的元素化合物反应的简单推断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 x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集打开K2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a→d→c→f→e→i;(2)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 =7N2 +12H2O;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解析】试题分析:(1)①在实验室中是利用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的,故应选用A装置加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利用A装置制得氨气,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需要利用碱石灰进行干燥,然后再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大气污染物,要进行尾气处理,可利用其在水中极易溶解,用水作吸收剂进行尾气吸收,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c→f→e→i (2)NO2具有强氧化性,NH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8NH3+6H2O=7N2+12H2O,故①Y管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H2O=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气体压强减小。

当打开K2后,烧杯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如Y管,④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