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

合集下载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五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五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五篇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熟悉物质构造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构造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讨论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构造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的构造,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在预习的根底上对以下问题进展思索并形成自己的观点:(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构造“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发“,试着对试验现象进展解释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响的过程就是参与反响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查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构造“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索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

原子象一个乒乓球。

原子象一个气球。

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构造的求知欲叙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构造的圆球。

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翻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觉小小的原子内部构造简单,构成原子的根本粒子已经发觉了许多种,至今仍旧在探究中。

人类对原子内部构造的熟悉是一部壮美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觉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911年卢瑟福发觉原子核。

结合联想和启发,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

你能试着对上述试验现象进展解释吗?沟通争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

一小局部粒子转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

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

有极少局部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行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由于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2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2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不熟悉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法及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应速率、热稳定性的比较,使学生掌握这类可溶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区别。

通过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还原的概念,巩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实验探研法,首先做好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补充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

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分析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采用对比讨论法。

高中化学说课稿锦集十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锦集十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锦集十篇高中化学说课稿锦集十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课本知识结合实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以下就是我构造这节课的想法。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

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二。

目标分析:卤素是一族元素,通过对氯气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联系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识目标: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三。

过程分析1。

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及其状态,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后,在瓶后衬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推理验证法。

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

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目录:化学必修1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气体摩尔体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离子反应(第1课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氧化还原反应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__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__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3、重点、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 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

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化学说课稿15篇(可编辑)

化学说课稿15篇(可编辑)

化学说课稿15篇化学说课稿1(3047字)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新

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新

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前言】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

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

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

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爱好。

我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1.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其次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同学对氧化还原的熟悉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学问的学习中,学会讨论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同学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XX 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同学能够书写简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同学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熟悉,犹如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力量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猜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同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熟悉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熟悉有进一步提高。

在这里可以让同学把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力量。

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试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学问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高中高一化学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高一化学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高一化学说课稿(精选3篇)高中高一化学篇1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2、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精选8篇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精选8篇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精选8篇1. 《物质的量》教材中在化学计算中所扮演角色的量词这一说课内容主要讲解材料中所涉及的量词,包括分子量、摩尔、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同时,根据教材,介绍了量的单位和量的换算,让学生对数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常见物质的性质讲解材料中所涉及的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通过实验和实例对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基础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3.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本课内容主要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元素符号、配合物标记和状态符号的表示及其性质。

通过复式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讲解,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4. 离子反应式与电离方程式本课内容主要介绍离子反应式的表示方法和电离方程式的建立,通过化学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离子反应和电离方程,为化学反应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5.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中酸碱反应的产物及其性质该课程主要讲解酸碱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反应式,以及一些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酸碱反应的实例并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酸碱反应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6.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本课内容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概念和含义,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基本特点,以及热量的单位等。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7. 观察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观察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细节,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8. 草酸氧化还原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本课程主要介绍草酸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形式和具体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目录:化学必修1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1.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1)§1.1 气体摩尔体积 (3)§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2.2 离子反应(第1 课时) (7)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8)§2.2 离子反应(第2 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8)§2.3 氧化还原反应 (1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4)§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 课时) (14)§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15)§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 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7)§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 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23)§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 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24)§3.3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6)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9)§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 课时) (29)§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 课时) (30)§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 课时) (31)化学必修2 (33)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3)§1.1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33)§1.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37)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9)§2.1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39)§2.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 (42)§2.3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44)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7)§3.1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47)§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苯 (51)§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 (53)§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 课时) (56)§3.4 基本营养物质. (60)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4)§ 4.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4)§4.2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7)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14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14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知识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 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3、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
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 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 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 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 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通过“铁 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一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1) 知识与技能①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②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①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简析本节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参建议安排一学时来完成教学。

本节内容是__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

并且此部分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材从“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它对人类有危害吗”这两个问题开始,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依次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等知识,知识编排得有条理。

其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测定雨水的pH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环境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此外,通过本节的知识,向上可以和第一节硫的知识联系,向下可以和第三节硫酸的知识和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络,和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同时,可以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情感目标⑴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⑵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高中化学说课稿8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8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8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单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通过合理有效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进展。

如今许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由于化学为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学问,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学问,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详细内容和详细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其次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把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娴熟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同学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同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试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试验结果的过程培育同学形成勇于探究、擅长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1.学问储备:在学校阶段,同学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同学也普遍具有了讨论的热忱。

2.同学特点:高一同学的化学学问和试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试验感爱好,但却不肯定能够乐观地主动地去观看、思索和探究本质。

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同学都能动起手来,把试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怀疑激发爱好。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9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9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9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评价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核心理念:解放学生,通过学生互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我准备从三个大方面分析本课。

一、教材因素的分析(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内容。

本单元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认为教材这样的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

本单元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

学生可形成对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总体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实现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标》规定《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

新教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有了较大的调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编排方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识压缩为两章内容。

这就要求教学中使学生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彻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的现象,以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中的硅和氯,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还是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这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处,但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评价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2024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完整版

2024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完整版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 意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 堂氛围。
18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 自主探究。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规范要求。
2024/1/28
24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2024/1/28
25
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分享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引入化学 史话和现实生活案例,成功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1/28
强化基础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使学 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 理。
引导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实 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说 课稿全套完整版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8
3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高中化学学科的入 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科 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操作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进行详细的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同时,我们还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用参考]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doc

[实用参考]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全集.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目录:化学必修1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1)§1.1气体摩尔体积 (3)§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2.2离子反应(第1课时) (7)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8)§2.2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8)§2.3氧化还原反应 (1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4)§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14)§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15)§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7)§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20)§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21)§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3)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6)§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 (26)§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 (27)§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28)化学必修2 (30)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0)§1.1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30)§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34)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6)§2.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36)§2.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 (39)§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41)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4)§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4)§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47)§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49)§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 (52)§3.4 基本营养物质 (56)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0)§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0)§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3)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目录:化学必修1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1)§1.1气体摩尔体积 (3)§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2.2离子反应(第1课时) (7)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8)§2.2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8)§2.3氧化还原反应 (1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4)§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14)§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15)§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7)§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20)§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21)§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3)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6)§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 (26)§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 (27)§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28)化学必修2 (30)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0)§1.1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30)§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34)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6)§2.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36)§2.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 (39)§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41)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4)§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4)§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47)§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49)§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 (52)§3.4 基本营养物质 (56)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0)§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0)§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3)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 说学法1.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设问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

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引入: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

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

“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

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

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所以用“个”不行。

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N/N A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问,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学生进行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质量是不相同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mol-1)。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注意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

(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个麦粒。

2.填写下列空白(1)1molO中约含有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个H2SO4;(4)10molNa+中约含有个Na+;(5)28mol电子中约含有个电子;(6)1.204*1024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4、布置作业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1.1气体摩尔体积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有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殊开始的。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气体的摩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本节采用了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的目的。

三. 说学法1.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由于气体的摩尔体积这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个性中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共性。

四.说教学过程1.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新课程通过前一节摩尔质量的学习,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