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课程设计设计
拨叉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张4.夹具装配图1张5. 夹具体零件图2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4000n=件台,每日一班Q=台/年,1/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3)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1、选择毛坯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3、设计毛坯图 (4)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3、制订工艺路线 (5)四、工序设计 (7)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2、确定工序尺寸 (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9)1、工序1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2、工序2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六、夹具设计 (15)1、定位方案 (16)2、夹紧机构 (16)3、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4、夹具体 (16)5、使用说明 (17)6、结构特点 (17)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拨叉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1夹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拨叉1夹具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学生能够了解拨叉1夹具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对夹具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拨叉1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拨叉1夹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性能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1夹具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设计专业的热爱,提高职业素养。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CAD软件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拨叉1夹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1夹具的基本原理:讲解拨叉1夹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夹具的分类及结构特点》2. 拨叉1夹具设计方法:学习拨叉1夹具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拨叉夹具设计基本方法》3. 拨叉1夹具的材料与加工工艺:分析拨叉1夹具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夹具材料及加工工艺》4. CAD软件在拨叉1夹具设计中的应用:运用CAD软件完成拨叉1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CAD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5. 拨叉1夹具的优化设计:针对实际需求,对拨叉1夹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性能和实用性。
拨叉二课程设计
拨叉 二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和功能。
2.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拨叉的杠杆原理和振动现象。
3. 学生了解拨叉在乐器演奏中的应用,掌握拨叉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作简单的拨叉模型。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拨叉的振动频率与音乐音高的关系。
3. 学生能运用团队合作,完成拨叉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拨叉的制作和演奏,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与音乐的跨学科教学,旨在通过拨叉这一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实验、观察、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介绍拨叉的定义、用途和基本构造。
- 分析拨叉的物理原理,如杠杆原理、振动与声音的产生。
2. 拨叉在乐器中的应用- 探讨拨叉在吉他、钢琴等乐器中的应用。
- 分析拨叉与音色、音高的关系。
3. 拨叉的制作与调试- 制定拨叉制作方案,明确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
- 学习如何调试拨叉,以达到理想的音色和音高。
4. 拨叉乐器的演奏与欣赏- 介绍拨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 欣赏拨叉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物理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拨叉在乐器中的应用,分析音色、音高的关系。
拨叉3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3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3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拨叉3机械关键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拨叉3机械在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拨叉3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出拨叉3机械的结构示意图,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拨叉3机械的模型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能够面对工程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拨叉3机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拨叉3机械的结构与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拨叉3机械的组成部分,包括拨叉、齿轮、传动轴等关键部件。
- 讲解拨叉3机械的工作原理,结合课本相关章节,阐述其能量转换和运动传递过程。
2. 拨叉3机械的应用实例- 介绍拨叉3机械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如汽车变速箱、机床进给系统等。
- 分析各种应用场景中拨叉3机械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3. 拨叉3机械的设计与制造-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拨叉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强度、刚度、耐磨性等。
- 分析制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
4. 拨叉3机械的维护与检修- 介绍拨叉3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原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
- 讲解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列举常见的维护措施,提高学生的设备管理意识。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艺中涉及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工艺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工艺品的制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评价标准,对拨叉工艺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拨叉工艺设计课程,培养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手工制作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拨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拨叉工艺基础知识:-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2. 拨叉工艺设计原理:- 设计原则与方法。
- 拨叉工艺品的结构分析。
3. 拨叉工艺材料:- 常用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 材料选择与应用。
4. 拨叉工艺制作流程:- 设计草图与制作图。
- 制作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 制作步骤及技巧。
5. 拨叉工艺品的评价与展示:- 评价标准与方法。
- 展示策划与实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拨叉工艺基础知识及起源发展。
第二课时:拨叉工艺设计原理与结构分析。
拨叉锻造课程设计
拨叉锻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锻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锻造工艺的原理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拨叉的结构组成,了解不同材料的锻造性能及其对拨叉质量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锻造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及锻造缺陷的产生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锻造技术,独立完成拨叉的锻造操作,并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锻造工具和设备,保证操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锻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锻造工艺的兴趣,增强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锻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锻造工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锻造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领域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锻造基本知识:介绍锻造的定义、分类及应用,使学生了解锻造工艺的广泛用途,对应教材第一章。
- 锻造原理与工艺流程- 锻造与其他加工方法的区别与联系2. 拨叉结构与材料:分析拨叉的组成结构、材料选择及其锻造性能,为学生锻造拨叉奠定基础,对应教材第二章。
- 拨叉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 常用锻造材料及其性能3. 锻造设备与工具:讲解锻造设备、工具的类型及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三章。
- 锻造设备的功能与操作要点- 锻造工具的选择与维护4. 锻造操作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锻造过程中的技巧,提高拨叉锻造质量,对应教材第四章。
- 锻造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 锻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5. 安全与质量控制:强调锻造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同时关注锻造质量,对应教材第五章。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拨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拨叉设计一个拨叉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目标:1. 学习并理解拨叉的原理和工作原理;2. 熟悉拨叉的设计、制造流程和相关工艺;3.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内容:1. 拨叉原理和工作原理的讲解:- 介绍拨叉的作用、分类和应用领域;- 解析拨叉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
2. 拨叉的设计:- 了解拨叉的设计要求和流程;- 学习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拨叉的结构设计; - 进行拨叉的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
3. 拨叉的工艺与制造:- 学习拨叉的加工工艺和制造流程;- 了解拨叉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进行拨叉的工艺规程和制造工艺分析。
4. 拨叉的装配与调试:- 学习拨叉的装配方法和要点;- 进行拨叉的装配实践;- 进行拨叉的调试和性能测试。
5.拨叉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学习拨叉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进行拨叉的非破坏性检测和性能测试;- 学习拨叉的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6. 设计报告和展示:- 学生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拨叉设计报告;- 学生进行拨叉设计成果展示。
7. 实践项目:- 学生自主设计并制造一个简单的拨叉模型; - 进行模型的装配和调试;- 进行模型的性能测试。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 设计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拨叉模型的装配质量和性能测试结果。
授课方式:- 理论讲解;- 设计软件操作演示;- 实验室操作实践;- 实践项目实施。
教材参考:-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手册》;- 相关拨叉设计、制造及质量控制标准等。
拔叉夹具课程设计
目录一. 零件的分析-----------------------------------------2(一)零件作用----------------------------------------2(二)零件工艺分析------------------------------------2 二. 确定毛坯-------------------------------------------2(一)确定毛坯种类--------------------------------------2(二)毛坯各加工面加工余量确定--------------------------3(三)绘制铸件毛坯图------------------------------------3 三. 合铸铣开拔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3(一)选择定位基准------------------------------------4(二)制定工艺路线------------------------------------4(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四. 夹具设计-------------------------------------------8(一)问题的提出----------------------------------------8(二)夹具设计------------------------------------------9(三)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零件图-------------------------11五.参考文献---------------------------------------------12六.小结-------------------------------------------------12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合铸铣开拔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拨叉课程设计夹具
拨叉课程设计夹具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拨叉课程设计夹具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夹具的设计和分析,并能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并掌握拨叉课程设计夹具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学生将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教材章节一: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内容:介绍拨叉夹具的概念、作用和分类,理解夹具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二:拨叉夹具的结构设计内容:学习夹具的主要结构组成部分,包括固定夹紧机构、导向机构和调节机构等,并了解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三:拨叉夹具的设计与分析内容:学习夹具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运动分析等,并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夹具设计。
教材章节四:拨叉夹具的应用与实例内容:了解夹具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习夹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夹具的设计和应用。
实验法:进行夹具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夹具设计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拨叉6课程设计
拨叉6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尺寸,并了解影响拨叉性能的各种因素。
3. 学生了解拨叉的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理解不同材料的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拨叉,并解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制拨叉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探究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拨叉的定义、功能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 拨叉的构造,包括拨叉的各部分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拨叉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拨叉的工作原理,包括动力传递、运动转换等。
- 影响拨叉性能的因素,如尺寸、形状、材料等。
3. 拨叉的设计与计算- 拨叉尺寸的计算方法,包括相关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 拨叉材料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4. 拨叉的应用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生产中拨叉传动装置的应用案例,理解其设计原理。
- 探讨拨叉传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5. 实践操作与小组设计- 手工绘制拨叉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 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拨叉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拨叉的设计引言机械设计中,拨叉是一种常见的机构装置,主要功能是将动力从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实现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
拨叉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拨叉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拨叉设计的关键要点。
设计原则拨叉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1. 结构简单: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增加装配和维修的便利性。
2. 功耗低:通过减小摩擦阻力和惯性负荷,降低拨叉的功耗,提高系统效率。
3. 稳定性高:设计拨叉时要考虑力和力矩的平衡,以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耐久性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增强拨叉的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5. 易于制造:考虑工艺性和成本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以便实现高效率的制造和组装。
设计步骤步骤一:确定拨叉的用途和功能要求在进行拨叉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拨叉的用途和所需实现的功能。
例如,拨叉可用于切换机械系统的工作状态,抓取或释放物体等。
这有助于准确定义拨叉的运动和控制要求。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拨叉类型拨叉的设计和选择取决于其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常用的拨叉类型,如平面摆式、滑动摆式或平行摆式等。
同时,还需考虑拨叉的材料选择,以满足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要求。
步骤三:确定拨叉的工作参数根据拨叉的用途和功能要求,确定拨叉的工作参数,如工作行程、速度、力矩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基于机械系统的运动要求和负载情况,以保证拨叉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步骤四:进行拨叉的结构设计和分析拨叉的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刚度、精度、负载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可以实现对拨叉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受力分析、刚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等,以确保拨叉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步骤五:选择拨叉的传动方式和控制系统拨叉的传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的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概述拨叉课程设计是一种针对自行车维修和保养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
拨叉是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起到支撑前轮和吸收颠簸的作用。
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拨叉能够提高骑行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感。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实践操作和故障排除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和动手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拨叉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掌握拆卸和安装拨叉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学习拨叉的调整和维护方法;4.能够识别和解决常见的拨叉故障。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2.1 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拨叉的组成部分介绍:管腿、切叉和桥块等;•拨叉的工作原理:提供前轮支撑和吸收颠簸,与车架连接。
2.2 拆卸和安装拨叉•工具和材料准备:扳手、螺丝刀、拆车工具、润滑油等;•拆卸过程:拆卸前保持车辆稳定,拆除前轮,拆卸切叉;•安装过程:安装前轮,调整位置,固定切叉。
2.3 拨叉的调整和维护•预载力调整:调整拨叉的预载力,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弹簧硬度调整: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拨叉的弹簧硬度;•液压阻尼调整:调整液压阻尼以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维护保养:清洁拨叉,涂抹润滑油,检查松动部分。
2.4 常见拨叉故障和故障排除•泄漏问题:检查密封件是否完好,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弹簧失效:检查弹簧是否变形或折断,更换损坏的弹簧;•阻尼不同步:检查液压阻尼系统,调整阻尼调节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材和讲解,介绍拨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实践操作:提供自行车和工具,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拨叉的拆卸和安装,以及调整和维护。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拨叉故障和故障排除的案例,分享解决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真实的拨叉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维修能力,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课堂测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包括拨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江苏大学拨叉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拨叉的原理,分析并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学生掌握拨叉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计算拨叉的长度、速度等物理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拨叉知识,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拨叉的原理,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拨叉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结合江苏大学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江苏大学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喜欢探索新知识,善于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拨叉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基本概念: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 拨叉原理:介绍拨叉的工作原理,分析拨叉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3. 拨叉计算方法:讲解拨叉长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4. 拨叉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拨叉应用,如自行车、汽车等。
5. 实验教学:设计拨叉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拨叉作用效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拨叉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课时: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课时:实验教学(分组实验,观察拨叉作用效果)第五课时:知识拓展及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物理运动与力学基础第二节:运动与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拨叉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第一周: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周: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周:实验教学与知识拓展第五周:课程总结与复习巩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拨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拨叉的原理、结构和调整方法,以及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骑行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拨叉调整方法。
2.熟悉不同类型拨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掌握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技巧,提高骑行稳定性和舒适性。
三、教学内容1.拨叉的结构和原理(1)前避震器式拨叉、后避震器式拨叉、硬尾式拨叉等不同类型的拨叉结构。
(2)弹簧式、气压式等不同类型的避震系统原理。
(3)刚性与弹性对比分析,讲解对于不同路面情况下采用何种类型的避震系统更为合适。
2. 拨叉调整方法(1)预载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体重和路况来调整预载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2)行程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拨叉行程,以达到最佳的骑行体验。
(3)阻尼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阻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3. 拨叉应用技巧(1)下坡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下坡速度和稳定性。
(2)越野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越野能力和舒适性。
(3)日常骑行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日常骑行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授课,介绍拨叉结构、原理、调整方法等知识点。
2.实践操作:在教室内模拟拆装、调试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实地演练:在户外进行拨叉应用技巧的演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拨叉的应用技巧和调整方法。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分: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作业评分: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调整拨叉的实践操作和写作业报告等,来评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堂表现评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材参考1.《自行车骑行技巧》(美)约翰·斯蒂文斯著,李建国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拨叉7课程设计
拨叉7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概念,掌握其结构、分类及在机械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力学性能,如力矩、速度等。
3. 学生了解拨叉在工程实践中的优缺点,并能够分析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拨叉结构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拨叉相关的问题,如计算拨叉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拨叉的设计、制作和测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的相关知识,培养对机械设计、制造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团队协作、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拨叉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理解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拨叉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对机械设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础理论:- 拨叉的定义、结构及分类- 拨叉的力学性能分析:力矩、速度的计算方法- 拨叉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分析2. 拨叉设计与制作:- 拨叉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利用CAD软件绘制拨叉结构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拨叉材料的选用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3. 拨叉的实际操作:- 拨叉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拨叉的制作与调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完成拨叉的设计、制作和测试4. 拨叉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拨叉应用案例,了解拨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的定义、结构及分类,力学性能分析第二课时:拨叉设计原则、CAD软件绘制拨叉结构图第三课时:拨叉材料选择、制作工艺流程介绍第四课时:动手实践,拨叉制作与调试第五课时:拨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拨叉的相关章节,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拨叉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拨叉工课程设计
拨叉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操作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拨叉工,完成指定的加工任务。
2. 学生能运用拨叉工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加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拨叉工的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拨叉工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能认识到拨叉工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
3. 学生能树立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培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拨叉工操作经验较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工基础知识:- 拨叉工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拨叉工操作技能:- 拨叉工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常用拨叉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 拨叉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拨叉工实践应用:- 拨叉工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 实践操作:使用拨叉工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拨叉工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拨叉工的用途及结构。
- 第二周:学习拨叉工操作步骤及安全规程,进行简单操作练习。
- 第三周:深入学习拨叉工工具的使用,进行实践操作。
- 第四周:总结复习,完成实践应用案例,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 第二章:金属加工机床及工具。
拨叉4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4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4机械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能够准确描述其主要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拨叉4机械的安装、调整和维修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拨叉4机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拨叉4机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拨叉4机械的安装和调试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软件进行拨叉4机械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机械基础,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拨叉4机械概述:介绍拨叉4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拨叉4机械的基本结构- 拨叉4机械的分类及特点- 拨叉4机械的应用案例2. 拨叉4机械的结构与原理:讲解拨叉4机械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功能- 拨叉4机械的工作原理-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3. 拨叉4机械的安装与调整:学习拨叉4机械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安装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拨叉4机械的安装步骤- 调整与维修方法4. 拨叉4机械的设计与优化: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4机械设计和性能优化,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拨叉4机械设计原理- 性能优化方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拨叉4机械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实践,分析典型案例,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拨叉机械设计制造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设计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并描述拨叉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知识,分析拨叉机械的力学性能和材料选择。
3. 掌握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设计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图纸绘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部件的二维和三维设计的能力。
2. 能够使用适当的工程计算方法,对拨叉机械的强度、刚度等关键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核。
3.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加强质量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设计,旨在通过拨叉机械设计制造的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制图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遵循具体、可衡量原则,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成果的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机械概述:介绍拨叉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关联教材中第二章“机械传动装置”相关内容。
2. 拨叉机械设计原理:讲解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等,对应教材第三章“机械设计基础”。
3. 拨叉机械设计流程:详细阐述拨叉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图纸绘制,依据教材第四章“机械设计流程”。
4.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部件的二维和三维设计,结合教材第五章“计算机辅助设计”。
5. 力学性能计算与校核:介绍拨叉机械关键参数的计算和校核方法,如强度、刚度等,参照教材第六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拨叉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拨叉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影响。
3. 帮助学生掌握拨叉机械的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零件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M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零件加工编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机床进行拨叉机械制造的综合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培养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拨叉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机械概述:介绍拨叉机械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及发展现状,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章节:《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章第二节2. 拨叉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拨叉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讲解其工作原理,为后续设计制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章第三节3. 拨叉机械制造工艺:详细讲解拨叉机械制造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热处理等。
教材章节:《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4. CAD/CAM软件在拨叉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CAD/CAM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编程的方法。
教材章节:《CAD/CAM技术与应用》第二章5. 拨叉机械制造质量控制:分析影响拨叉机械制造质量的因素,讲解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教材章节:《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三章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拨叉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包括机床操作、工艺参数调整、质量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确定ap=1.5mm,nc=475r/min,Vfc=475mm/s,Vc=119.3m/min,fz=0.16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L/ Vf=(32+80)/475=0.09min。
工序二
查《切削手册》表3.8,寿命T=180min
4)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册》,查得Vc=98mm/s,n=439r/min,Vf=490mm/s
据XA6132铣床参数,选择nc=475r/min,Vfc=475mm/s,则实际切削速度Vc=3.14*80*475/1000=119.3m/min,实际进给量为fzc=Vfc/ncz=475/(300*10)=0.16mm/z。
5)校验机床功率查《切削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Pcm>Pcc。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ap=1.0mm,nc=475r/min,Vfc=475mm/s,Vc=119.3m/min,fz=0.16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L/ Vf=(32+80)/475=0.09min。
工序三
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扩钻:
铰孔:
精铰:
工序四
1.选择钻头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o=48mm,钻头采用双头刃磨法,后角αo=11°,二重刃长度bε=11mm,横刀长b=5mm,弧面长l=9mm,棱带长度 ° ° °
2.选择切1.以φ20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2.以φ50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1.粗基准的选择
2 .精基准的选择。
1.选择钻头
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o=18mm,钻头采用双头刃磨法,后角αo=12°,二重刃长度bε=2.5mm,横刀长b=1.5mm,宽l=3mm,棱带长度 ° ° °
3.工序设计
2.选择切削用量
(1)决定进给量
查《切》
所以,
按钻头强度选择 按机床强度选择
最终决定选择机床已有的进给量 经校验 校验成功。
2 .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
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5~0.8mm,寿命 .
(3)切削速度
查《切》 修正系数
故 。
查《切》机床实际转速为
故实际的切削速度
(4)校验扭矩功率
所以
故满足条件,校验成立。
3.计算工时
由于所有工步所用工时很短,所以使得切削用量一致,以减少辅助时间。
扩铰和精铰的切削用量如下:
工序一粗、精铣φ20孔上端面。
工序二钻、扩、铰、精铰φ20、φ50孔。
工序三粗、精铣φ50孔上端面
工序四粗、精铣φ50、φ20孔下端。
工序五切断。
工序六钻φ4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七钻一个φ4孔,攻M6螺纹。
工序八铣47°凸台。
工序九检查。
上面工序加工效率较高,但同时钻三个孔,对设备有一定要求。且看另一个方案。
机床:XA5032卧式铣床。
刀具:W18Cr4V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铣削宽度ae>60,深度ap<=4,齿数z=12,故据《切削手册》取刀具直径do=125mm。
2.切削用量
查《切削手册》表3.8,寿命T=180min
4)计算切削速度
按《切削手册》,Vc=
算得Vc=98mm/s,n=439r/min,Vf=490mm/s
据XA6132铣床参数,选择nc=475r/min,Vfc=475mm/s,则实际切削速度Vc=3.14*80*475/1000=119.3m/min,实际进给量为fzc=Vfc/ncz=475/(300*10)=0.16mm/z。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工艺规程设计
(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工序五切断。
工序六以φ20孔为精基准,粗铣φ50孔上下端面。
工序七以φ20孔为精基准,精铣φ50孔上下端面,保证端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7。
工序八以φ20孔为精基准,钻φ4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九以φ20孔为精基准,钻一个φ4孔,攻M6螺纹。
工序十以φ20孔为精基准,铣47°凸台。
工序十一检查。
2.切削用量
1)铣削深度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ap=1.5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长度。
2)每齿进给量机床功率为7.5kw。查《切削手册》f=0.14~0.24mm/z。由于是对称铣,选较小量f=0.14 mm/z。
3)查后刀面最大磨损及寿命
查《切削手册》表3.7,后刀面最大磨损为1.0~1.5mm。
虽然工序仍然是十一步,但是效率大大提高了。工序一和工序二比起工艺路线方案二快了一倍(实际铣削只有两次,而且刀具不用调整)。多次加工φ50、φ20孔是精度要求所致。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图3。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生产类型大批量,铸造毛坯。
机床:X6140卧式铣床。
刀具:W18Cr4V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铣削宽度ae<=60,深度ap<=4,齿数z=10,故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后简称《切削手册》)取刀具直径do=80mm。选择刀具前角γo=+5°后角αo=8°,副后角αo’=8°,刀齿斜角λs=-10°,主刃Kr=60°,过渡刃Krε=30°,副刃Kr’=5°过渡刃宽bε=1mm。
002
粗铣中间孔上端面
6
27
12
1.65
6.5
003
粗铣中间孔下端面
6
21
12
1.75
6.5
004
精铣两端小头孔上端面
0.5
58
11
0. 35
1.16
005
精铣中间孔上端面
0.5
20.5
10
0.47
1.12
006
精铣中间孔下端面
0.5
20
10
0.47
1.12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1.工艺路线方案一
2.工艺路线方案二
3.工艺路线方案三
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2平面工序尺寸:
3.其他尺寸直接铸造得到
工序一
工序二精铣φ20孔上下端面
以φ32外圆为粗基准,粗铣φ20孔上下端面
工序三以φ20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钻、扩、铰、精铰φ20孔,保证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孔的精度达到IT7。
2.选择切削用量
综合考虑以上步骤,得到我的工艺路线。
3.
工序一以φ32外圆为粗基准,粗铣φ20孔下端面。
工序二精铣φ20孔上下端面。
工序三以φ20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钻、扩、铰、精铰φ20孔,保证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孔的精度达到IT7。
工序四以φ20孔为精基准,钻、扩、铰、精铰φ50孔,保证空的精度达到IT7。
2.
工序一粗、精铣φ20孔上端面。
工序二粗、精铣φ20孔下端面。
工序三钻、扩、铰、精铰φ20孔。
工序四钻、扩、铰、精铰φ50孔。
工序五粗、精铣φ50孔上端面
工序六粗、精铣φ50孔下端面。
工序七切断。
工序八钻φ4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九钻一个φ4孔,攻M6螺纹。
工序十铣47°凸台。
工序十一检查。
上面工序可以适合大多数生产,但效率较低。
工序五切断。
工序六以φ20孔为精基准,粗铣φ50孔上下端面
削用量
(1)决定进给量
查《切》
按钻头强度选择 按机床强度选择
最终决定选择Z550机床已有的进给量 经校验 校验成功。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
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8~1.2mm,寿命
扩孔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9~1.4mm,寿命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家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
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各面的总加工余量,现在确定各表面的各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如下:
加工孔
加工内容
加工余量
精度等级
工序尺寸
表面粗糙度
工序余量
最小
最大
Φ54H13(D2)
铸件
6
CT9
扩孔
5.8
IT12
φ53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