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第3讲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第3讲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

第3讲语言表达连贯一、贯通——解题的6大通法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连贯题题型虽多,但考查实质一样,其解题的着眼点也一样,下面就针对连贯的6大着眼点,做详细讲解。

着眼点(一)话题是否统一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1.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自主尝试]选[解析]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

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

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

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既不符合文段意思,又不符合事实。

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

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故选B。

[例2](2018·全国卷Ⅱ,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

2019-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本题型考纲没有给出明确的试题样式和要求,但这类题目和《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紧密相连,且题型丰富。

1.题型丰富。

图文转换题包括数据分析类和图片解读类,数据分析类包括表格、坐标图、饼状图等,图片解读类包括徽标(图标)、漫画、照片(画像)、结构图(流程图)等。

2.考查侧重。

选材贴近生活,数据分析类侧重考查概括结论、提炼观点、提出建议;图片解读类侧重考查徽标、漫画、结构图、示意图等的解读。

一、数据分析类此类试题将相关数据以表格、坐标图、饼状图等形式呈现,解答时要认真研读表、图的规律,依据试题要求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用文字将分析的结果表述出来。

例1、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年龄作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的是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技巧攻略】(1)注意整体阅读对于这类题目应当先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是得出结论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的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面的“注”。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而且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按要求比较分析相关内容,才可准确回答问题。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精读语段,精确推导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精读语段,精确推导

课时10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精读语段,精确推导课堂讲义复习任务能够根据语境,补写出恰当的句子,保证语言的连贯。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设题形式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乙和新高考Ⅰ、Ⅱ采用主观题形式,与其他考点如概括、句式变换等一同考查(1)语段:①以说明性为主,兼顾议论性。

②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照应,语意紧密。

③由4~5个句子组成。

(2)句子:①要补写的是三个句子;②类型有领起句、展开句、过渡句、总结句,中间句或展开句居多。

(3)答案:①简练,每句一般不超过15个字。

②答案中的关键词(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多在语段前后句中出现过。

(4)趋势:高考命题综合化的要求,会把它与其他考点放在语段中一起考查,且语段由原先一个大语段增至由2~3段组成的更大语段。

2019—2020全国Ⅰ、Ⅱ、Ⅲ采用主观题形式单独考查知识图要活动一精读语段,把握意脉(补写第一步)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

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

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冲刺内部讲义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冲刺内部讲义
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无稽之谈:无从查考、毫无根据的言论。
进退维谷: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2.词语记忆和积累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 振旗鼓。
意味深长:指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踌躇,得意的样子。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一应俱全:所有一切都齐备。
【练习】
回顾前面的经典真题。

1.了解语言单位的4个层级
原理:语言可被视作一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具 体而言,语音层中又可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而语言符号层又可分为四级,依次分别为、、、。其中,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简单来说:是由构成的。词是由一个或多个构成的,反过 来,我们进行词语分析时,也可以分解到的层面。
3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居当不穿,未 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4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乎不坚 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5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 辨踏薄専,跃跃欲试。
6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歹冬了先,但的确 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连贯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连贯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连贯新人教版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 B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句⑤中的“症”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押韵。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答案 D [③句中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的“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答案 C [②句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⑥句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所以②⑥关系最密切,排除B 、D 。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教案(2)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教案(2)

语言鉴赏之辨识语言风格【考点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是较高的要求,历年高考中只是偶尔涉及到,考到的也是常见风格。

但由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只是点到为止,一带而过,考生接受的只有零星的认识,因而有必要集中梳理一下常见的诗歌语言的类型。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朦胧晦涩),李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 “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简洁明快,壮怀激昂的气魄如在眼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真题导航】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6~8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
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 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 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 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 了人们的深思。 •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 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 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 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不仅仅是简单字数增加,这体现了对 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的加强
• A、首先是阅读速度的要求。
• 我没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我 讲高考是选拔考试,必须适当拉开分距,还要考阅读速度, 有15%的人做不完是正常的。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
•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 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记、读后感等
写作训练基本措施
• 1.重视”五有”段落训练 • 五有: • 观点句+阐释句+支撑句+分析句+小结句 • 写作五有段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段落意识 • 写作五有段落可以使文章具有逻辑严密性 • 写作五有段落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 从常式到变式,循序渐进。
2.引入源头活水,关注新闻时政时评, 拓展学生素材积累
5.更加强化核心素养的考查
•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 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 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 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 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 综合体现。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专题一第1讲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含答案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专题一第1讲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含答案

第1讲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才能很好地解答以上3种情节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敌与友老舍(1)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

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2)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

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

张村的太阳若是从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3)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

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

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

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

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4)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

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

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伍。

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5)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

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

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

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 习规划、备考策略
(一)高考评价体系:“一体 四层 四翼”
1.为什么考? “一体”: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2.考什么? “四层”: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3.怎么考? “四翼”: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二)试题变化: 稳中有变 凸显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三周左右)
2.抓住考纲,落实考点,强化推断,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材梳理结束后,学生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辅以推断方法的
指导,以此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对实词的推断,可以补充一些 常见的推断方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 等。
针对断句题和翻译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通过科学训练, 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严格落实教材文言文的复习,夯实基础。 在复习教材文言文时要求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第一遍复习,教师听写考查检验,
然后我们把每一篇文言文用不同字体及下划线等形式标注出重要文言知识点,做成教材梳 理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相应内容落实,并结合练习册,把近几年高考文言文中对课文 知识点考察的部分呈现给学生。通过遍遍强化做到点点落实。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熟读, 建立语感;重视教材中文化常识的积累;对文言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有系统的把握。
变化四: 文言文阅读文本选择了多年未用的《史记》中的节 选内容,全国三套卷均选《史记》;文言文阅读第 (11)题选项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范围扩 大
变化五:
语言文字运用第(18)题,延续多年考查的“正确 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被多年未考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取代。 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由2018年的修改词语改为 补写句子,(21)题由2018年的利用材料续写改为 多年未考的新闻语段压缩 。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近义成语辨析 含答案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近义成语辨析 含答案

第2讲近义成语辨析——掌控六大区分角度辨析正误只是成语使用的基本要求。

有时在同一个语境中,使用几个成语似乎都合适,这是因为一些成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相近或者近乎相同造成了成语近义的特点。

要在一组近义成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这就须辨析。

从辨析中选择最恰当的成语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较高要求。

(2018·全国卷Ⅲ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此处写迁徙的场面有“雄壮”之意,故选“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人教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

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

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下面再来谈高考。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

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

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新人教版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

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

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

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

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

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下面再来谈高考。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

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

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

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

6道试题,18分。

这一题群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

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

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

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

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

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

考常用词语的运用。

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

考常见病句辨析。

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

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

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

3道试题,12分。

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

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

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

例:2003年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

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④筛选文中的信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古代文阅读6题,20分(1)试题的基本特点:①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

所谓“浅易”,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

②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年的5道选择题,有3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

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

例:2003年第15、16两题: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

”(《资治通鉴·唐征入》)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译文:(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

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

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

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

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

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

”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

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Ⅱ卷。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

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

”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

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

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

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

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