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发现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共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引导发现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妙用

引导发现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妙用

中 , 察 无疑 地 也 占有 极 重要 的 地 位 。 观 察 之 后 常要 比较 , 能 领 4 平 行 于 同一 条直 线 的 两 条 直 线 互 相 平 行 ” 类 比到 “ 行 于 同一 观 ” 方 : , 平 悟其中奥妙 。 个 平 面 的 两 个 平 面 平 行 ” “ 一 个 平 行 于 棱 锥 底 面 的 平 面 去 截 棱 ;用
行 于 圆锥 底 面 的 平 面 去截 圆锥 , 面 和截 面 之 间的 部 分 , 样 的 旋 底 这 转 体 叫做 圆台” 实数 中“ a ; 若 ≤b, b≤a, a ” 比 集 合 中 且 则 =b 类
√ + +1 √1 Y + ( x +1J ≥ √) “A[ B 且 B c A则 A=B” 等 等 。 过 类 比联 想 , 生 可 以把 一 些 + √ ( )+ ( )+ √1 ) ( , 22 一 一 一 一) , 通 学 之 前 , 用 给 学生 足够 的 时 间观 察 两 点 问的 距 离 公 式 , 与 所 要 求 相 关 的知 识 纳 入 自 己的 知 识 结 构 中 , 使 自己的 知 识 结 构 得 到 更 采 并 并 证 的 不等 式 相 比 较 , 到 有 同 学观 察 比较 得 到 结果 为止 。 面 是 当 新 , 加 系 统 化 。 直 下 更 时 的 课 堂 实录 片 断 。 垫 Nhomakorabea:
Sc en a Tech i ce nd nol ogy n l nova Her d tJ on al
创 新 教 育
引 导 发 现 法 在 中 职 数 学 教 学 的妙 用
苏福增 张 雪萍 ( 建省龙岩 华侨职 业 中专 福建龙 岩 3 4 0 ) 福 6 0 0 摘 要: 引导 学生发现就 是 引导学生探 索 。 中职 学校教 学上 , 接给 予知识是 比较 枯燥 无味 的 , 在 直 而在探 索 中形成认 识是深 刻的 , 索这 探 个过 程是 充 满好 奇 的、 新鲜 的 。 所以要把 中职数 学课 堂 变得 生 动有趣 , 实施 引导 发现 的教 学是 很好 的教 学策略 之一 。 笔者 在进行 引导 发 现 法教 学的实践 中, 结合 多年 的学习 , 学经验 总结 , 纳 了以下几种常 用到的方 法: 察比较 中发现 ; 教 归 观 类比联 想中发现 ; 试验 猜想 中发现 ; 直 觉 猜 想 中 发 现 ; 动 手 “ ”中 发 现 。 从 做 关键 词 : 引导发现 中职 中图 分 类号 : 3 6 G6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0 8 2 1 ) 3b -O 3 —0 1 4 9 x( 0 0 ( ) 1 7 2 6 0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以 前 已被 卢 梭、斯 宾塞 倡导 过 , 不过 到 了 只 最 具有 普遍性 的 关系 , 且正 是 归纳法 的 论 直角三 角形斜 边上 的中线 定理等 。随 着科学 而
布 鲁纳 那 里 , 发现 法 ” 才明 确地 被 作 为课 据 。 “ ”数 学教学中的归纳发现法是根据 数学问 的进步 , 实验手段 有 了很 大的改变 。如今 , 许
这 种实 验发现 法教 学需 要准 备必要 的 实 尺、 绳子 、图钉 等。简单的工具 和材料要让学 生人人准备 、 人人动手实验 。 有些 复杂 的工具
法 ”被誉 为启发学 生创造 思维 的好方法 。 它 在 学生 的探究 活动 中要 帮助学 生形成 丰富的
不如让学生 自己试着做 , 边做边想 。 会发现 知识的思考方法 , 自己的头脑去获得 如何做 , 用 知识 。虽 然 “ 发现 法 ” 教学 也 存 在 着一 些 2 3 . 强调学 习动机
堂教 学的一 个基本 策略和理 念并设 计 了相 应 题 中的部 分特 例具有某种属性 , 而推断 出该 问
持 。
多学校 已有计算机进 入课堂 , 些变化的 图形 一
的 课程结 构 , 又得到 相关 的心 理学 理论 的支 题 的全体 也具有 这种属性 的思 维方法 。课堂 中以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模拟 实验。 笔、 角 粉 三 教学 中 , 教师为 了使学 生发现所要学习的数学 尺 、圆规 占领 讲台的时代即将过去 , 少一 部 至 布鲁纳 所提 倡的 “ 发现 法”指 学生 运用 知识 , 要精心创设 问题情景 。归纳发现法 可分 分数学 内容的教学 , 实验是 必不可 少的。 教师提供按 发现过 程编制 的教材或 材料进 行 “ 再发 现” 以掌握 知识并 发展 创造性 思维 与 , 为以下步骤 :1 () 举特 例 , ) ( 归纳 、总结特 例的 2 共同规律 , 3 根据 特例的规 律猜想 整体的规 4 “ () 发现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点 从教育教学过程来 看 , 中国教育至今仍 延 续着古老的 “ 苦读加 考试”的传统方式 。 着 跟 高考指挥跑 、围绕着考试转 , 以取得好 成绩 为 目的应试 教育 , 导致 了教师牵着学生加班 、加

引导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引导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引导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发现小学数学
目标:
1.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1.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索有趣的数学问题。

3. 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

活动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数学的应用,如计算购物金额、测量距离等。

2. 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游戏中要有数学知识的运用。

3. 通过分享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索有趣的数学问题
1. 出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解答。

3. 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活动三: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
1. 设计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抓字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 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中的距离、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3. 结合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积极探索并运用数学知识。

浅谈“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浅谈“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运用这 种教学方 法需要做到 以下三 点 : ( 1 ) 结合 日常教学 ,
预期 的教学效果 ; ( 3 ) 把教学过 程变 成教 师 自编 、 自导 、 自演 ( 少 营 造一个 ” 问题” 环境 , 让学生知 道 问什么 , 怎么 问?在 问题 环 数学 生当群众 演员 ) 的教案剧 。 境的设 计 中, 教师不要 总带着学 生去解决 问题 , 而要设 法揭示 笔 者认为 : 在初 中数学课 堂教 学 中 , 并 没有完 全实现 以学 解 决 问题 的过程是 怎样的 ; ( 2 ) 利 用学生提 出的问题 , 引导 学生
用 发现法教 学数学 , 能培 养学 生的探 究能力 , 激发 学生的探 究欲 望。
【 关键词 】 探究 能力 数学 “ 发现 法” 采取 措施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 ,数学课 师生 间的距离 ; 其 次要 鼓励每 一个学生 。在 教学 中 , 不 对学 生
堂 中必 须培养学 生的 “ 三创” ( 创新意识 、创新精 神 、创新 能 说什 么“ 一不能 , 二不 准 , 三禁 止 ” 等 等规 定之类 的话 语 , 而是 力) 。创 造力离不 开主动学 习和质疑 , 质 疑就要提 出问题 。分 允许学 生互相交 流 , 争 议辩论 , 鼓励学 生畅所欲 言 , 各抒 己见 。 析、 解 决 问题 要有 一个 前提 , 那就 是发现 与提 出 问题 , 并且 要 在教学 中 , 鼓 励学生 大胆探 索 , 标新立 异 , 引发 学生 的探 究 活 在很 正常的情况 下发现 问题 , 这才 是学 习的最高境界 , 要 登上 动 , 并及 时捕 捉学生 “ 智 慧的火花 ” 与“ 灵感 ” , 对学 生在学 习探 这个境 界 , 首先而 且必须要具 有的是 问题意识 。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把数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体育游戏帮助中,可以通过队列变化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方位意识。

在绘画、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关系的物体,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数量、蝴蝶的对称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数概念,如“今天星期一,猴子开飞机;今天星期二,猴子学画画;今天星期三,猴子去爬山??”这种语言用简单的形式反映了数学的规律。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点数活动配上优美的旋律,能让幼儿在反复吟唱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集体活动所难以实现的。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区域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探索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数学的优势在于: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符合幼儿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不断提高。

2.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区域游戏一般来说参与人数较少,便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关注到的、能力发展高于或低于整体水平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情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发现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发现法”
f) ,v一 、 n
例如: 教学求 在 不等式 l U 整数解时, 组{ < 的 3 = : 学生可能 不知道 该如何下 不 手, 能 x-l
将不等式解集与其中特殊解联系起来。针对这一情况 , 可先创设问题情境 : 你如何才能帮
助 一位 学生 家长 在校 内找到该学 生 , 你需 要 向家长 了解 哪些有 利 于你 尽快 找到该 同学 的
的知 识实 际 。 二 、 运用探 索发 现式 教学 中 。 在 教师 要创设 富有 启发 性 的问题 情境 。
学生仅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 , 或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 是很难活跃思维 , 从而探索到 科学结论的, 因此教师适当地创设问题 , 才易于把学生思维置于创造的模式 中。提高学生
“ 的方 向和质量 , 想” 使探索发现的过程更行之有效 。
又如 : 教学“ 三角形分类” 出示 8 时, 个三角形模型, 让学生观察 , 提问: 这些三角形有
什 么特点 ? 生 回答可 能有 ;有大 有小 ”“ 学 “ 、有正 有斜 ” …等 等 , … 这样 就很 难切 人正题 。引
起学生发散性思维 , 为探索发现教学设置了障碍。此时 , 若你先让学生单独从角的大小角 度来观察 , 探索出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后再让学生从边的长短来观察 , 出三角形按边的 得 分类 , 这样 学生 就较 易探索发 现 出三 角形 的两 种分 类标 准 。 则 三 、 探 索发现 式教 学 中 , 在 充分运用 类 比、 比 、 对 归纳 , 合 、 综 分析 的方 法 , 大胆 形成 猜
情况 ? 你一定会询 问该 同学在某年级某班 , 即先确定该同学 的范围, 从而在该范围 ( 该班) 中找到这个同学。这就为学生探索该题的解法创造了条件 , 让学生类 比 探索发现 : 要求此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 必须先求出该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的范围) 然后在此范围内找至符合 。

谈初中数学教学“发现法”的应用

谈初中数学教学“发现法”的应用

谈初中数学教学“发现法”的应用摘要:采用发现法教学数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探究能力;数学”发现法”;采取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0-02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数学课堂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造力离不开主动学习和质疑,质疑就要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而且必须要具有的是问题意识。

1.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在许多教学过程中,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少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的教案剧。

近几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改革,如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但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是课堂比较活跃,有一定的教学效果而已。

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实施数学问题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容易得到体现,但他们强调的是活动教学,况且也正处于研究阶段,或是理论性、指导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以学生提出、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真实地探究、发现和创新中建构知识,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在积极参与中逐步认识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谈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积 分 1 2 4 7 1 1 2 2 3 4 1 6 2 9 7 6
பைடு நூலகம்
从表 中可以看出每月 比前 个月分别 增加 1 2 34 5 …分 ,所以 1 , , , ,… 0月份积 分为 (+ + +. 9 + = 6 1 2 3 . + ) l4 ,第 n月份 为 -
l 2 … + n 1 + 分 , 是 一 道 较 难 的 应 ++ (一 )1 这
比被 动 、机 械 地 接 受 教 师 提 供 的 现 成 观
须 建 立在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平 和 已有 的 知 识 经验 基 础 之 上 。教 师 应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向 学 生提 供 充 分 参 与 数 学
10 9 0年是 闰年 吗? 10 90年 的 2月有 2 8
在实际教学 中,笔者 注重让教学实
践更贴近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向学生提 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 ,让他们亲 历探索教学知识 的过程 ,充分享受学 习
们思考 :反过来 ,如 果满足三边对 应相
等、 三角对应 相等这六个条 件 , 能保证 就 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只满足上述 六个 条件 中的一部分 ,那 么能否保证 它们全
【 关键词】 发现法 数学教学 兴趣
发 现 法 是 指 教 师 根 据 教 学 内容 , 创
设学 习研究 问题 的情境 ,对所研究 的课
在“ 三角 形全 等判 定 ” 的教学 中 , 这 部 分 内容新 旧教材 区别 是很 大 的 ,0 7 20 版 以前 ,边 边边”是直接作 为公理教 给 “
学。
个 AA C, 画一 个 △A B C 使 A B 再 ,
B = B, B C A’C 让 学 生 看 画 A B C = C, = A,

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

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

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发现法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提倡创新教育注定使发现法受到关注,运用发现法的思想指导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看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强,活泼好动。

发现法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动脑、动手的机会,从而感受和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2.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g·波利亚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因此,既要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完善学生认识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运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把发现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把发现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来坚持:(1)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

(2)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必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3)坚信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

(4)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2.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合用发现法教学。

因而,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适合发现法教学要求,同时选择课题的难度应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师可先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半径同样大小的木质半球,在一个半球面上绕上保险丝,在另一个半球的大圆面上也绕上保险丝。

然后比较这两段保险丝的长度,由比较可得前者的长度“约是”后者长度的两倍。

这样,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学生有所“发现”,并为推证埋下伏笔。

3.精心设计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的“再发现”上,亦即所提供的素材须经过“平坡”(降低难度)、“剪辑”(适度的思维歧路)、“简约”(缩短为学生力所能及的“捷径”)的“再编制”。

初中数学指导发现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初中数学指导发现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初中数学指导发现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内容提要:指导发现法教学就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独立的去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数学教学采用“确立问题——创设情景——提出猜想——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五环节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的。

关键词:数学、指导、发现、实验数学教学采用“确立问题——创设情景——提出猜想——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五环节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的。

一、确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有了问题意识以后,我们不断地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钻研课本,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可以让发现更深层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我们在实验和研究中,一般创设情境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设计悬念。

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若悬念设之于课头,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若悬念设之于课尾,则应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激发求知的热情。

(2)设计惊诧。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之感,从而引为禁戒。

这就更能促使学生激情昂扬地去反思。

(3)设计疑虑。

疑虑是形成学生良好探索心境的情境之一,它没有惊诧那么强烈,它设计在学生出偏差之前,以预防偏差,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应付各种可能的困难,并心里明白地去一个个克服。

设计疑虑也是在分散难点,防止疏忽的方式,有一举两得之功。

(4)设计开放。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我们平时经常运用的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应多引入课堂,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它将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

(5)设计幽默。

数学教学需不需要幽默,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数学教学应当严肃、规范,不可添枝加叶。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
课时: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比较符号“>”“<”“=”的卡片;
3. 小组讨论的桌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探究: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进行组合。

3. 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发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2<5,6>4,7=7等。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游戏,巩固数字大小关系;
2. 设计更复杂的比较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字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自己设计一道数字比较题目,并和同学们分享。

以上为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 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的是要做到对 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 加关 照 , 课上多给他们发 言机 会, 开拓思维 , 发 根本 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 注重 如 下 :
/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人
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学 张 丽
2’

嚣系 科个:知为伏即 。. 数里科一,霎动习盍曩要 雾一谨这造萎并学::::囊 面 得学方蒌发蓁积裹 ,…= 学 的但面萋”埋霪…。。… 它 式; 生现器 二、 薹统 学方学茎学笔使:^:~ 毒 严 面 象证。 :. 。 像 绎另看感调 极:要- … 是 的从创有,下,~ 蓥 演,,的薹的性毒 =~ 一 蓦 欧 几 薹 门 所曩 : “推 表生 薹 ’ _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河北省青龙满族 自治县安子岭乡总校 摘 刘宝银 努力提高语文教师 自身素质 要 : 质教育是 当前教学改革 的主课 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 全个性为 素


从教育对教师 的要求看 ,要把提高语文教 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 , 首先要提 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 国社会主 高语文教师 自身素质,只有语文教师 自身的全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 师 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 。 显然 , 很 在语文教 宗 有利于遏 与学的矛盾 中, 面素质提高了, 才会培养 出高素质 的学生 ; 教师 的性质 、 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 , 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 教师的这 制 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 的“ 应试教育 ” 和片面 种 主导作用制 约着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和主动 在教学中要面 向全体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所以。 只有把语文教师 自身的全面素质提高 极性和主动性 ;要正确处理好语文学科教与学 追求升学率 的烦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 性 。 到实处。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 、 向世界和面向未 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 面 的关系 , 使教与学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 要积极 开 来 的要求看 ,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 这是我们基础 高。 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 采用高素质的教育 展课外活动 , 内课外有机结合 , 课 巩固课堂教学 教育改革 的时代主题和任务。 行为 , 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效果 , 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 : 全面 “ 要 二、 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 关键词 : 中语文 实施 素质教育 初 提高学生 的思想道德 、 文化科学 、 劳动技能和身 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为提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课题 。素质 体心理 素质 。初 中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 ” 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 教育 目标 的实现 ,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 质的奠基工程 ,是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 类人才打下 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领 学 的落实 。 初中语文学科 ,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提和条件 。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 , 会语文新课程标准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 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 是关系到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 接受能力 、 学习态度 、 学习习惯 、 兴趣爱好 、 的作用 , 因此发挥语文学科 的优势, 加强初 中学 大事。因此, 在初 中语文教学中如何 实施素质 础 、 生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 , 何提 高学生 的语 文素质 , 如 是摆在 每一 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 落实教学要求。面 向全体学生 , 要 最重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 位初 中语文教育工作者 面前 的一个重大课题 。 学任务 ,、 : 导 曼 要 堡 :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关于发现法教学,美国的格林是这样说的:“在发现教学中,特意避免在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解,而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审查他自己的做法,形成他自己的法则和概括,并找出他自己的解答方法。

”但这并不以意味着教师可以不花力气就能获得教学的成功,而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促使学生“发现”努力创造条件,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的目的。

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一些做法:1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去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强调“零除外”这一重要条件,总是由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和默写,机械的记忆,但学生还是常常把它遗忘。

现在讲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有意安排了几道习题让学生练习,其中一道是8/16 = ( )/( ) 。

当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学生来回答,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让学生来回答,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有的等于24/48 ,有的等于16/32 ,有的等于1/2,有的等于2/4等等。

教师肯定地说:同学们的这几种答案都对!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怎样一道题会有许多不同的得数呢?”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开展热烈的讨论。

一个学生说:分子、分母可以同时被许多数乘,所以它就有许多不同的得数。

另一个学生说:分子、分母也可以同时除以许多个数,得数也就会不同。

还有一个学生紧接着说:因为分子、分母可以乘以或者除以任何数。

教师仅仅抓住“任何数”这句关键的话,提出了“乘以、除以任何数行吗”这个问题启发全班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继续讨论。

有的学生立即提出“乘以零不行”;另一些学生补充,除以零也不行。

并讲出了零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零除外”这一重要条件。

2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导出公式小学生好动,有浓厚的直觉兴趣,喜欢亲自实践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法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法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法应用探讨概要: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方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因此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知识的乐趣,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这种乐趣与成就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及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准确来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法还可以称为探究法、研究法或者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原理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理解相应的概念、发现相应的原理。

从教学角度来看“发现法”,就会明白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独立实现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与发现,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及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加大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要使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发现法在课堂中的尝试

引导发现法在课堂中的尝试

引导发现法在课堂中的尝试罗店镇小:周光华小学数学中的知识表现为有关数和形的概念、定律、性质、法那么、公式和数的计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获得驾驭知识的才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可选择引导发现法。

所谓引导发现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假设。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假设出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予以引导,得出共同的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主构建,自我开展,自我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开展。

同时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教致力于导,效劳于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才能和方法。

一、数的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根底知识、形成根本技能、技巧的关键。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是这样用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的。

先复习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再让学生找出1至12各数的所有约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有何规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类,发现了1只有1个约数;2、3、5、7、11这些数各有2个约数,每个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4、6、8、9、10、12这些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每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约数。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数的特点后,我就适时给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理解得深化些。

大发现小班数学教案

大发现小班数学教案

大发现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应用百分数的概念;2.能够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3.能够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概念;2.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四、教学准备:1.讲义、教材、讲台;2.数学实物:百分数模型、百分比表;3.学生个人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10分钟):a.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观察练习册封面上的百分数图标;b.提问:你们对百分数有什么了解?你们见过百分数吗?百分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c.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百分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讲解百分数的转化(15分钟):a.利用百分数模型和百分比表,给学生展示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b.帮助学生理解转化的步骤,并进行板书。

3.练习与巩固(20分钟):a.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b.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解答他们的疑惑;c.随机抽查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4.引入比例关系(10分钟):b.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的定义,并解释与百分数的关系;c.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关系的应用。

5.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a.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比例关系解决;b.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让他们分组合作解答问题;c.随机抽查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效果;2.强调百分数和比例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百分数和比例关系。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剩余练习题;2.收集一些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比例关系解决。

以上是一个针对小班数学教案的大致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进行积极引导和互动,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 发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  发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发现教案标题:小班数学——发现与探索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和形状的基本认知。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知:从1到5的数字识别和计数。

2. 形状的认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的认识。

3. 发现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包含数字和形状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和形状卡片:用于教学和游戏活动。

2. 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果、积木、图书等,包含数字和形状的物品。

3.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数字和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或者歌曲引入数字和形状的概念。

2. 讲解环节:展示数字和形状卡片,教授幼儿识别和命名。

3. 实践环节:让幼儿在准备的实物中寻找对应的数字和形状,进行发现和探索。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计数比赛、形状匹配等,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寻找和识别数字和形状,例如在食物、家具、玩具中,增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字和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对数字和形状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发现和探索活动中的表现。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游戏评价:通过游戏结果,评估幼儿的计数能力和形状识别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小班数学——发现与探索的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和兴趣。

大班教案之小小数学家的科学发现

大班教案之小小数学家的科学发现

大班教案之小小数学家的科学发现在教育领域中,学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在集体中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人认为学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然而,在一个小小数学家的科学发现中,学却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一面。

这位小小数学家,名叫小明,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平时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讨论问题。

他对数学格外感兴趣,而且在数学比赛中表现出色。

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王老师提出一个挑战给全班学生:在一个圆形花园内,有若干颗树,每颗树之间的距离相同,而且离圆心的距离也相同。

请问,如果再植一棵树,使得新植的树和其他树的距离都相等,应该种在什么位置?小明和同学们开始在纸上画草图、推理。

他们相互讨论,碰撞出各自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提出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推理,有人用图形对称性来求解,也有人认为利用数学推理中的递推法更为直观。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注意到了同学们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表现。

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也开始勇敢发言,甚至提出了大胆的猜想。

小明从中看到了他们的潜力,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在大班的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的特长,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最终,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得出了结论:再植的树应该种在原圆形花园的中心点,这样可保证与其他树的距离相等。

他们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了这个挑战,每个人都为这次科学发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数学问题的探讨,小明深刻体会到了学的优势。

在大班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交流思想,激发彼此的智慧。

而小组讨论、集体合作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展示自己的平台。

这种互助、合作的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不再感到孤立和无助。

当然,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个体差异较大等。

但是,通过这个小小数学家的科学发现,可以看到学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学校和教师可以对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时代的课堂教学,需要配套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倡导用发现法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的精神,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本文主要就发现法的来源、培养目标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提出教学还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法能力探索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无定法、教必有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传递知识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有以实物为媒介,培养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等功能的演示实验法;有以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所要掌握知识的发现教学法。

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倡导“发现法”,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人.。

一、“发现法”教学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艺术中就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新看法,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此时的解决方法可能不适合彼时的问题,而且遇到的问题也不会是一样的。

因此,教学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应当包括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

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发现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发现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给出一道题如39÷3。

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

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

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

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一: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学生二: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9+9+9+3+3+3+3=39(块)↓↓↓↓↓↓↓3+3+3+1+1+1+1=13(人)学生三:与学生二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9+9+9+9+3=39(块)↓↓↓↓↓3+3+3+3+1=13(人)学生四: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30+3+3+3=39(块)↓ ↓↓↓10+1+1+1=13(人)学生五:与学生四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

30+9=39(块)↓ ↓10+3=13(人)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

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发现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发现法是近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全新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法所拥有的优势发挥的也十分明显,因此如今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发现法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变得越广泛化。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理论。

因此,我们在把这些新的理论引入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同时也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好发现教学法的优势。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程序无非是先介绍各种定理、公式,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演练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解题过程中,这种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考出高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然而,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在如今追求综合素质、追求创新能力的背景下暴露出了很多自身的缺点。

例如,很多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只要是老师讲过的题目就会做,而一旦遇到一些比较新颖的需要学生发挥创新力的题目时,很多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与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不一致的。

我们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已知的知识来发现未知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因此,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尝试着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试着把发现教学法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所谓发现教学法我们又可以把它叫做问题学习法,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
索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无外乎就是基本概念、公式的掌握以及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试着从这几个环节来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一、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引入问题教学
概念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吃透概念,把概念搞清楚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首先就会给学生详细介绍概念。

然而,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一些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拗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概念不但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学习效果往往也不会很好,因此,在引入发现式教学理念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概念的讲解。

例如,教师在讲到“子集”的定义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定义“设A,B为两个集合,若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则称A是B
的子集”给背下来,或者是教师从字面意思上去解释这个定义,很多学生可能对于这个定义很难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一旦把定义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教师可以假设集合A={1,2,3,4,5},集合B={1,2,3,4,5,6,7},然后向学生提问:“集合A中含有几个元素?集合B中含有几个元素?”对于这个直观的问题,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并不困难,当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在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集合A中的元素是不是在集合B中都能够找到?”这时候,很多学生的兴趣就被提起来了,认真观察以后发现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在集合B中都能够找得到,最后教师再问学
生最后一个问题:“那么,同学们,你们说集合A和集合B是什么关系呢?”这时候,全班都异口同声地回答:“集合A是集合B 的子集。

”从这个概念讲解的过程可以看出,原本很难从字面意义上解释清楚的定义教师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就轻松解决了,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己发现这些结论的。

因此,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引入问题
我们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因此,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过于呆板,这也给接下来的实际运用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很多学生即使把定理、公式背的滚瓜烂熟在实际做题的时候也常常无法运用自如,这时候,在这个环节,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利用发现教学法,用引入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效果往往会更加明显。

三、课后作业采取开放化的理念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习惯于自己出题,学生做题的模式,而在发现式教学中,我们就不必拘泥于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而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布置作业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用课题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研究的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设计作业或者进行一些探索活动,这种作业形式看起来灵活,实际也非常考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开放的布置作业的形式,学生的思路不会再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去进行发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
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它会发挥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大胆引入这种发现式教学法,努力推动数学教学工作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