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区域经济、重心、南移。

2.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因素、政策调整等。

3.影响分析:经济市场布局、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听过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新课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3.原因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原因列表。

4.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影响列表。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在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表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寻找答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

(2)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3)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2)运用地图和数据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

2.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3.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3. 地图教学:运用地图和数据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提问:什么是经济重心南移?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和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4. 地图教学:(1)展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2)分析地图中的数据,让学生感受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5.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事迹,如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经济重心南移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2. 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3. 经济重心南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展示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

(2)展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感受。

(3)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实际,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思考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 学生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什么是经济重心?什么是经济重心南移?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5.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繁荣;有利于我国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图片:南方的农田、城市等图片,展示南方经济的繁荣。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0-12课)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0-12课)

【导语】历史是⼈书写的,既然是⼈书写的,就会夹杂着⼈的情感,⼈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字,是夹杂着⼈的情感的历史。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初⼀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0课经济重⼼的南移 【教学⽬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了解⾃唐朝中晚期⾄五代、宋朝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产的发展、⼿⼯业⽔平的提⾼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教学重点】南⽅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都在北⽅,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量的北⽅⼈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利⼯程,开垦了⼤⽚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的南移。

⼆、授课 解释何为经济重⼼:经济重⼼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较强影响的地区。

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

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即农业、⼿⼯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两宋时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

(⼀)南⽅农业的发展 1、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2、农业发展的表现 (⼆)南⽅⼿⼯业的兴旺 1、丝织业: 2、棉织业: 3、制瓷业: 4、造船业: (三)南⽅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州、泉州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朝鲜、⽇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有利于商业发展。

【篇⼆】初⼀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1课万千⽓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知识与能⼒ 了解宋代社会⽣活的⼤概风貌,包括当时流⾏的服饰、饮⾷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具,⽂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3)认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3)运用归纳法,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 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历史文献、教科书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讲授新课:(1)讲述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介绍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等;(4)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5)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掌握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
4.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史料等分析工具,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行探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这一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认识不够清晰。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浓厚,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思考。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现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
3.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邀请几位同学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江南地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立新中学管阿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案导学法、情景导入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思路1、首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分析教材结构:教材从3个方面叙述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研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原因以及表现,最后的出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以及“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显示:《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同学们,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新课』:首先,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叙述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同时板书:一、农业二、手工业三、商业一、农业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

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6周第1课时总第11课时课题: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西营王霞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

而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他们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再加之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搜集信息的途径较多,这些有利于本课程的进行。

因此在本课的讲授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质疑、动口,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下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1)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1)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内容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位置页/ 页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占城稻的引进、棉花、茶叶种植的扩大。

丝织、制瓷。

经济重心的南移。

2, 培养阅读、归纳、比较、想象能力。

3,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1,南方商业的发展;2,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学环节教师、学生双边活动添加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环境:相对安定2、劳力:大量增加3、技术:不断进步4、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二、经济繁荣的表现(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3.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问题归纳:我国经济重心何时移到南方?此时南方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材料一 (宋朝)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问题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蜀地丝织品“”。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b1.co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冀教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1

冀教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1

冀教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1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进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能列举出宋代农业、手工业进展和
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展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
力。

通过对文字和图片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
题和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缘故的分
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固是经济进展的重要前提,从而树立为保证国家
经济进展,而努力爱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观念。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农业、手工业与商业进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略)。

冀教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课前测宋金订立的和议内容是什么?学生背诵
并进行默写
巩固所学
创设问题情境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我国
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后来江南的经
济却远远超过北方。

你明白我国经济
重心是什么时候开始南移的吗?
学生摸索激发
学生的学
习爱好
苏湖熟,天下1.展现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
2.引导学生摸索:
(1)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是什么?
(2)宋朝时农业进展的缘故是什么?
(3)宋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表达在
哪些方面?
3.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
(1)宋朝的粮食产量居于首位的是什
么/
(2)南方普遍种植的哪个品种的水稻?
1.了解经济重
心的南移的过

2.学生依照教
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摸索
3.学生在教师
所提示的自学
提纲的指引下,
进行自学。

利用
教师介
绍、学生
摸索、自
学的形
式,关心
学生明白
得苏湖
熟,天下
足的缘。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进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进展的要紧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试探和归纳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要紧成绩,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试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提高学生明白得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那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要紧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进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阻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

【教学进程】导入:温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成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要紧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宁,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进展,并慢慢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认真观看《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刻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映了宋朝南方地域田庄里的农人忙碌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人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要紧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朝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什么缘故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耘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进展的表现:一、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二、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行(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试探:江南农业迅速进展的缘故?一、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二、自然因素:宋朝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维持较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课目的】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唐代中后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包含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升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从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达成于南宋之时。

b5E2RGbCAP 经过思虑和归纳唐代中后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过思虑和总结这一期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提升学生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

p1EanqFDPw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当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流传中国古代文明、促使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DXDiTa9E3d【教材剖析】本课主要叙述自唐代后期至两宋期间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要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

【教课过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成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平定,在这类有益的环境下,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并渐渐超出了北方。

RTCrpUDGiT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认真察看《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宋朝农业生产的状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朝南方地域田庄里的农民忙碌劳动的情景。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5PCzVD7HxA ②栽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朝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可以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种周期短;南方天气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件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栽种的推行(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虑:江南农业快速发展的原由?1、经济要素: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增添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要素:宋朝南北天气变冷,南方相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
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小结: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作业: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