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与元曲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二、教学方法:分析比较、情境研讨、小组探究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词风;了解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难点:学会对宋词和元曲这两种文学形式进行赏析。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动画歌曲《但愿人长久》优美的宋词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繁荣的宋元文化时期。
(二)教学过程一、意境悠远的宋词1、请学生说几句宋词中的名句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唐诗,简单比较宋词与唐诗有何不同?(突出唐诗句式固定,宋词句子长短不一即可)给学生介绍宋词并引出宋代几位杰出的词人2、出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乐)师:让学生集体朗读上阕,之后简单介绍苏轼及其写作背景,再一起听下阕的配乐朗诵问:苏轼的这首词有什么特点?3、接下来再来欣赏另一首宋词《声声慢》(听上半段)问:请学生谈这首词带给你什么感觉?与什么有关?(作者的生活环境)师:简单介绍作者,并联系北宋后期的历史介绍词的写作背景找位学生读词的第二段(配乐)问:欣赏了苏轼和李清照的代表作,比较他们的词风有什么不同?(引出豪放派和婉约派,由此过渡到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4、欣赏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配乐)可结合辛弃疾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历史加深学生对本首词感情基调的了解问:这首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词风有什么特点?与谁的词风更接近?5、列表小结:三位杰出的词人、词风、作品(让学生完成)(过渡)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元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4课 宋词与元曲北师大版课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4课宋词与元曲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六十四第1题【单选题】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是( )A、活字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 )A、秦末B、汉末C、隋末D、唐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B、阅读《金刚经》C、看阎立本作画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
该词的作者是( )A、李清照B、苏轼C、关汉卿D、李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下与《资治通鉴》有关的史实和叙述一致的是( ) 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该书历时十九年编成③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1362年的历史④主编是北宋学家司马迁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成功塑造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作者是( )A、关汉卿B、苏轼C、辛弃疾D、黄庭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第8题【单选题】元朝时,在“勾栏瓦舍”中常常有穷苦的艺人以表演元曲、杂剧谋生,这些表演经常得到大量市民的围观。
这些现象反映了元朝( )A、农业发达B、商品经济的繁荣C、人民艺术水平高D、市民很同情穷苦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造船技术D、指南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事迹属于郭守敬的是( )A、编制《授时历》B、创制“十二气历”C、发明活字印刷术D、创作《梦溪笔谈》【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
敬
的
读
者
:
本
文
由
我
和
我
的
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
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北师大版)
后期作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想一想:为什么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和后期不同? 生活出现变故,宋朝此时也政治动荡。
柳 永 ( 约 984— 1053年),原名三变, 福建人。科举未中, 沉醉苏杭。一心作词, 婉约代表。
代表作:《雨霖 铃》《蝶恋花》。
柳 永
比一比:感受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风的不同特点。
豪放派: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 缠绵,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 刻工精细,融情于景。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2.宋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苏 轼 ( 1037— 1101 ) , 号 东 坡 居 士,唐宋八大家之 一。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代表作:《赤 壁 赋 》《 后 赤 壁 赋 》 《念奴娇·赤壁怀 古》。
苏
轼
作品赏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匾、炒 不爆、响珰珰的一粒 铜豌豆。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 冤》《望江亭》。
关汉卿
《窦娥冤》插图
王实甫画像
《西厢记》插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课件(新版)
朗诵并回答:这首词是苏轼的作品吗?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原名三变,福建 人。科举未中,沉醉苏杭。 一心作词,婉约代表。 柳词委婉含蓄,擅用俚 词俗语,回环往复,深受民 众喜爱。凡有井水处,即能 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 《蝶恋花》。
柳 永
比一比:感受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特点。
豪放派: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 缠绵,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 刻工精细,融情于景。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2.宋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苏轼,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思考:苏轼的这首词是什么样的风格? 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2.宋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二)元曲 1.元曲的含义与特点 2.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匾、炒不爆、响 珰珰的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望江亭》。
关汉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课题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目标1、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3、了解元曲的组成,知道关汉卿和王实甫的代表作。
教学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教学难点通过对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学习,了解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一、新课导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你认为哪个时期的文化最为繁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繁荣的宋元文化,在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中,领略它的风采。
二、自主质疑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
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和其中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
2、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代表作《》三、交流展示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积极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学填空四、互动探究■活动主题:感受繁荣的宋元文化●说一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大家都听过或者听说过,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他有哪些代表作?作品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列表对比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
词人派别代表作苏轼豪放派婉约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想一想:词是两宋时期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成就,而元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五、矫正反馈1、“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出自()的作品A、苏轼B、辛疾弃C、李清照D、关汉卿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的名言A、李清照B、关汉卿C、苏轼D、司马迁3、“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是清代王鸣盛对()的评价A、《窦娥冤》B、《资治通鉴》C、《史记》D、《念怒娇·赤壁怀古》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出自()的笔下?A、苏轼B、辛疾弃C、李清照D、关汉卿回答并完成问题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无答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活在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的《》是一部(写体例),记叙了从到的历史。
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辛弃疾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
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描绘风光景象。
5、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6、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二)巩固练习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2、襄阳宋代的书法家是()A、黄庭坚 B、蔡襄 C、苏轼 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4)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初中历史_宋词与元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宋词与元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文化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的词人的风格与作品、了解元曲出现能力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
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教学重难点宋词与杰出词人、风格多样元杂剧和元曲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宗旨在于创设一种文化氛围,通过情景的导入法、结合学生的比较、归纳、讨论,和实时的参与课堂的朗读与欣赏,进行深化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五、课前准备学生的预习,教师的课件准备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词人:宋·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并同时播放与这首词相关的配乐词朗诵。
然后教师设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种文学形式呢?(宋词)在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和以往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艺术殿堂,去了解灿烂多姿的宋元文化(二)教学新课(30分钟)一、宋词和元曲(板书)1、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板书)(讲授法):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系,唐代出现至宋代才出现了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盛况。
同时涌现出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放投影三位词人的介绍及其佳作,师生互动完成。
(学生的听配乐朗诵,学生的朗诵,等),再加之教师的点评赏析,使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强直观性,使学生感受文学美,领悟词的美。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北师大版)
重难点
• 本课重点是准确把握元曲的通俗化特点,难点是理 解宋词元曲的流行与宋元都市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突出学生主体
导入 宋词 元曲: 1.民间戏剧表演的 兴起; 2.元曲的通俗化特 点 从精英到大众,文化下移
讲授新课
小结
古诗文导入,引入‚词‛的概念。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 子班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 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 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 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关汉卿《不伏老》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总结
唐诗 言志
宋词
言志 怡情
元曲 言志 怡情 娱人
板书设计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提问: 晏殊对“作词”持 怎样的态度?他为 什么批评柳永的词? 与唐五代相比,这 一时期词的创作出 现了哪些变化?
‚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
晏殊:‚贤俊作曲子么?‛ 柳永:‚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晏殊:‚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4、词的题材的扩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宋、辽、金墓葬的砖雕、壁画图案,提高从图像史料中提炼历 史信息的能力。 史料实证 2、对读睢景臣《高祖还乡》与《史记•高祖本纪》两个文本,发现不 同的文本叙述所反映出的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与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领会宋元市民生活和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体会社会对文化发展的推 动作用。
市 民 社 会 形 成
城 市 发 展
(唐 宋 元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课件(21张)
《西厢记》
《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 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 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 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 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 身相许。后来张珙[gǒng]赴京 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 莺,酿成爱情悲剧。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 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节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前期戚:。多乍写自暖然还风寒光夫时妻候感,情 最难将后期息:。作品充满血泪,反映战
乱带来的灾难,书写忧患情怀。
三杯两盏淡酒代,表作怎敌他, 晚来风急《。声雁声慢过》也《,醉花正阴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乌台诗案”,坐牢103天, 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
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
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
苏轼
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三、元曲
元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散曲、杂剧 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 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北师大版)高品质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柳 永 ( 约 984— 1053年),原名三变, 福建人。科举未中, 沉醉苏杭。一心作词, 婉约代表。
代表作:《雨霖 铃》《蝶恋花》。
比一比:感受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风的不同特点。
(二)元曲 1.元曲的含义 2.元曲的特点
含义: 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特点: 元曲描绘的往往是一个完整故事,
配合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不像 宋词那样侧重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通 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
元杂剧角色:旦、末、净、丑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山西右立安宁寺水陆画元代戏班图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2.宋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前期作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期作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元曲 1.元曲的含义与特点 2.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匾、炒 不爆、响珰珰的一粒 铜豌豆。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 冤》《望江亭》。
《窦娥冤》插图
王实甫画像
《西厢记》插图
随着年岁的叠加,我们会渐渐发现: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谦虚,因为昂头的只是稗子,低头的才是稻子;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高贵,因为真正的富裕是灵魂上的高贵以 及精神世界的富足;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因为优秀从来不是与生俱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随着沧桑的累积,我们也会慢慢懂得:成功的路,其实并不拥挤,因为 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实在太少;所有优秀的人,其实就是活得很努力的人,所谓的胜利,其实最后就是自身价值观的胜利。人到中年,突然间醒悟许多,总算明白:人生, 只有将世间的路一一走遍,才能到尽头;生活,只有将尘世况味种种尝遍,才能熬出头。这世间,从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天,总想要努力醒得比太阳还早,因为总 觉得世间万物,太阳是最能赐人力量和能量的。每当面对喷薄的日出,心中的太阳随之冉冉腾起,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生活的热情就会光芒四射。我真的难以想象,那些 从来不早起的人,一生到底能够看到几回日升?那些从来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活到最后到底该是多么的遗憾与愧疚?曾国藩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 生的事。尼采也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光阴易逝,岂容我待?越是努力的人,越是没有时间抱怨,越是没有工夫颓丧。每当走在黎明的曙光里, 看到那些兢兢业业清洁城市的“美容师”,我就会由衷地欣赏并在心底赞叹他们,因为他们活得很努力很认真。每当看见那些奔跑在朝霞绚烂里的晨练者,我就会从心里 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给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赠予他人能量。我总觉得:你可以不优秀,但你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你可以不成功,但你必须努力。这个世界上,从 来没有谁比谁更优秀,只有谁比谁更努力。我也始终认为:一个活得很努力的人,自带光芒万丈;一个人认真的样子,比任何时候都要美好;一个能够自律自控的人,他 的人生也就成功了大半。世间每一种的好,从来都只为懂得努力的人盛装而来。有时候,我真的感觉,人生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叫做努力,努力了就会无悔,努力了就会无 愧;生活的另一种说法应该叫做煎熬,熬过了漫漫黑夜,天就亮了,熬过了萧萧冬日,春天就来了。人生不易,越努力越幸运;余生不长,越珍惜越精彩。人生,是一本 太仓促的书,越认真越深刻;生命,是一条无名的河,越往前越深邃。愿你不要为已逝的年华叹息,不要为前路的茫茫而裹足不前愿你相信所有的坚持总能奏响黎明的号 角,所有的努力总能孕育硕果的盛驾光临。愿你坚信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不允许自己颓废散漫,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会 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碍所蒙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如果能从当前的环境脱离出来,从一个新角度去解决问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一个土豪,每次出门都担 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 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大不同。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 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 的西红柿,潇洒地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维死角,但其实,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 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 都很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 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 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一个博士群里有 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 了近一个小时 后来,一个不小心进错群的人默默问了一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词与元曲》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感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文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宋词和元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作家和作品可能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宋词和元曲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优秀作品。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学鉴赏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能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宋词和元曲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宋词和元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宋词和元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宋词和元曲的艺术魅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鉴赏心得。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宋词和元曲的文本、评论及背景资料。
2.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特点。
同时,讲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2.知道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难点:元曲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宋词和元曲》。
二、学习新课:(一)意境悠远的宋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认知词的形式。
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
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1.词的形成。
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
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意境幽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2.初步培养学生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习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
教学方法:师友互助法。
教学用具: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激趣引入:由歌曲《明月几时有》引入。
二、师友互助、自主学习。
(一)师友互助,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学习目标互助检查)1. 宋词概况:起源于_____,句子________,便于_________,并可_________。
代表人物:豪放派:_____、________;婉约派:_____、_______2. 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2. 元杂剧:含义代表人代表作影响(二)老师反馈学生的自学状况。
三、走近历史,探究知识。
【意境悠远的宋词】1.教师向学生介绍宋词有关的情况。
2.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课件。
3.看课件,体会苏轼词的特点。
4.教师诵读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学生结合作品体会其词的特点。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教师介绍元杂剧的有关情况。
2.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3.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内容和插图来体会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
4.教师简单介绍散曲。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
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不禁为先人所折服,也不禁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而自豪,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四、布置作业:列表概括《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与元曲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14课宋词与元曲导学四、总结点拨(1)选择自己喜欢的宋词,进行赏析并有感情的朗读,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加以奖励。
(2)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3)教师总结: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艺术的热情.检学五、当堂反馈1.学完灿烂的宋元文化后,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宋词”的历史图片展.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A、司马迁B、李清照C、辛弃疾D、苏轼2、某班学生课余时间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
若请你配音,可选择的台词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不用简单的读书或背书的形式,通过一张表格,内容更加清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第14课宋词和元曲案例说明宋词和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明白得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性,教师展现宋词、元曲的作品,设计问题;学生在赏析进程中,结合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己分析、体会以达到教学目标,表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教学进程教学导入教师展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学生一路高声朗诵。
提出问题“什么是词呢?”导入本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好汉。
联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嫁了,英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一辈子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设计用意:学生在朗诵进程中对宋词有一个直观感受,提高学习爱好。
(一)宋词1. 宋词的含义与特点教师讲述宋词的含义:词是一种新的诗歌载体,又称为长短句。
唐朝时期初步进展,到宋朝时期兴盛起来。
教师展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白《静夜思》这首诗,请学生试探并回答:与唐诗比较,宋词有哪些特点?教师注意引导、补充,指出词能够加倍灵活地抒发作者情感。
词的特点:①句子犬牙交错;②词有词牌名。
设计用意:学生通过具体比较唐诗和宋词,自己分析宋词的特点,结合教师的补充,能够直观地了解宋词的特点。
2. 宋词的派别与代表人物教师出示苏轼的画像,请学生结合语文知识讲述苏轼的大体情形,并注意补充。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他的仕途并非平坦,宋神宗时期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时期,苏轼内心愤懑,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设计用意:学生迁移语文知识了解苏轼的大体情形,教师补充苏轼仕途的不顺,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过渡到对诗词的鉴赏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宋词与元曲
A、司马迁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苏轼
2、某班学生课余时间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
若请你配音,可选择的台词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C.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生活在元朝的李大顺可以因为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而享受到 ( )
①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游②观看戏曲《窦娥冤》
③穿上柔软结实的棉袄御寒④带着高压气枪去打猎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小明性格豪迈,热情奔放,有强烈的爱国心。
他读下列哪位词作家的词最容易引起共鸣 ( )
A、李清照 B.李商隐 C.柳永 D.辛弃疾5.“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这种文学形式流行于(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 D.明朝时期表格,内容更加清晰。
学习比较
拓展思维
课后作业背诵知识要点,并预习第15课伴你学第14课
板书设计
第14课宋词与元曲
1.词的含义、特点及发展,代表性词人作品及特色。
2.元曲兴起的原因,关汉卿的代表作及特色。
3.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