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IL-33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
细胞因子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通信、免疫反应等生物功能。
「细胞因子」一词的发明者是美国病理学家Goldstein,他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细胞因子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些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肿瘤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疾病,由于其发生机制的复杂性,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
但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一项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而细胞因子在这一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改变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受体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而细胞因子则是免疫治疗中最常用的调节细胞因子。
在免疫治疗中,利用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1.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在受到细胞因子的刺激后,可以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增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免疫活性,增加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2.调节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可以调节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协调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IL-2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抗肿瘤免疫力;IL-12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Killer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3.增强细胞的自杀能力细胞因子能够通过增强细胞自杀程序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自杀。
例如,TNF-α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张。
4.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从而阻止肿瘤的营养供应。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一、综述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的发展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关键特征,并且与肿瘤生长速度、侵袭、转移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肿瘤代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促进肿瘤的发展。
肿瘤微环境的缺氧状态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特点。
肿瘤缺氧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同时减少乳酸的产生。
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倾向于使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以产生能量,即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尽管糖酵解是一种高效的产生能量的途径,但它并不总是高效的,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代谢压力和生长抑制。
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也对肿瘤代谢产生了重要影响。
CAF是一种表型多样的间质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胶原蛋白沉积和肿瘤干细胞维持等机制来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
一些研究表明,CAF可以通过代谢支持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从而促进肿瘤的代谢重编程。
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也对肿瘤代谢产生影响。
巨噬细胞可以根据其表型和微环境中的信号通路被极化为不同的炎性亚型,如M1和M2。
研究者们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代谢有密切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TAM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生长。
肿瘤微环境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肿瘤代谢的特点和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关注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肿瘤细胞、CAF、巨噬细胞等不同细胞类型与肿瘤代谢之间的关系。
1. 肿瘤微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简称TME)是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与其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
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泌的物质。
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 ol Immunol)2020,36( 11)1049•综述• 文章编号:1007 -8738(2020)11 -1049 -06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韦雪妮,黄吉'张越,陈国梅(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药剂科,江苏太仓215400)[摘要]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 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
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 (T h l)细胞型免疫反应,引起有效地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反应。
另一方面,通过其受体肿瘤发生抑制物2(S T2)参与 Th2细胞型免疫反应。
还可与肥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微环境。
我们对IL-3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 展的关系、相关信号通路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阐明IL-33在胃癌中的促癌或抑癌的双重职能作用,以期为胃癌的临床诊 断、预后判断、临床用药和药物治疗耙点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IL-33);胃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综述[中图分类号]R735.2, G353.ll [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胃癌的检测 及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扩宽,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 降,然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中国胃癌 发病率仍排在前列,此外,中国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 率和总生存期比欧洲和美国要低得多〜。
因此,研 究中国胃癌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是迫切需要的。
胃癌可以受到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 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20%的人类癌症事件与 慢性炎症有关。
慢性炎症通过持续激活特定环境中 的免疫细胞,导致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最终使得正 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肿瘤微环境及炎症反应与肿 瘤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生长、扩散、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垃圾,调节炎症反应等。
在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其来源包括循环中的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泌细胞因子、吞噬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等。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影响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免疫逃避等多个方面。
1.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IL-6能够激活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MCP-1也能够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2.调节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应答。
IL-10和TGF-β能够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TNF和IL-6等细胞因子也能够影响肿瘤周围的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也能够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
IL-6和TGF-β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肿瘤生长和治疗的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抑制策略。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和调节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炎症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肿瘤内环境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细胞因子能够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其中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例如促使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抑制细胞凋亡等。
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则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制肿瘤相关细胞的增殖。
其次,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与转移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分泌或活性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细胞因子的测定与临床意义1. 评估肿瘤的预后和预测疗效细胞因子测定可以作为评估肿瘤预后和预测疗效的指标。
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肿瘤的侵袭性程度、复发风险和预后情况。
同时,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预测药物疗效和个体化治疗。
2. 引导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诱导抗体产生或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等。
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明确免疫治疗的目标、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 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的发生。
肿瘤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某些治疗手段可能导致细胞因子相关的并发症,通过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可以进行早期预警和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调控策略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指包含了肿瘤细胞、炎症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等各种成分的肿瘤局部区域。
它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但是肿瘤微环境对于免疫治疗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调控策略。
一、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1. 免疫抑制因子的积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抑制因子,例如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免疫抑制性受体(PD-1、CTLA-4)等。
它们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免疫应答,从而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对于免疫治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2. 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受损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常常受到限制。
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例如CSF-1,通过诱导骨髓源性抑制性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此外,肿瘤微环境的高浓度乳酸也会抑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功能,降低免疫治疗的疗效。
3. 肿瘤相关炎症反应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较高水平的炎症反应,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的浸润。
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IL-6、IL-8等,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恶化和转移,并对免疫治疗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1. 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配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疗效,但是单一使用时疗效并不理想。
因此,结合适当的配体,如TLR激动剂、STING激动剂等,可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2. 聚焦肿瘤相关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或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等炎症细胞的调控,来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炎症状态,有望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白介素33分子量
白介素33分子量白介素33是一种细胞因子,可分泌于多种细胞,如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它由于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白介素33的分子量约为12kDa,在人体内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可以参与调节免疫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白介素33(IL-33)的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9p24.1区域的第三个外显子中,编码的是一段299个氨基酸长的蛋白质。
该蛋白质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和一个C端Ig-like结构域。
与IL-1和IL-18不同,IL-33的Ig-like结构域是暴露于蛋白质表面的。
IL-33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激活、压力、损伤和炎症。
IL-33主要通过与ST2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ST2是一种Ig-super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是IL-33信号转导中的一个关键分子。
IL-33与ST2结合后,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途径,如NF-κB、MAPK、JAK-STAT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影响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的功能。
IL-33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肝纤维化、心脏疾病和癌症等。
在哮喘中,IL-33可以促进Th2免疫反应的发生和IgE的产生,从而引起哮喘症状。
在风湿性关节炎中,IL-33可以诱导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在肝纤维化中,IL-33可以促进肝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并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在心脏疾病中,IL-33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并参与心肌重构过程。
在癌症中,IL-33可以通过促进T 细胞免疫反应和免疫监视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总之,IL-33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深入研究IL-33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推动新型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发展。
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影响细胞功能和增殖的分子,其在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 免疫增强细胞因子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例如,IL-2可以激活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增强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IL-12可以促进T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而IFN-α则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增强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 舒缓症状细胞因子还可以通过舒缓症状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例如,IL-11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G-CSF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减少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而EPO可以增加红细胞生成,减少因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贫血。
3. 细胞毒性除了增强免疫和舒缓症状之外,一些细胞因子还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例如,TNF-α可以促使肿瘤细胞产生凋亡(即自我死亡);IFN-γ可以诱导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IL-2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二、常用的细胞因子药物1. IL-2IL-2是一种强烈的免疫刺激剂,可以激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目前,IL-2已经被应用于黑色素瘤、腎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
2. IFN-αIFN-α是一类免疫调节剂,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此外,IFN-α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
目前,IFN-α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如慢性髓性白血病、HIV相关卡波西肉瘤等。
3. G-CSFG-CSF是一类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增加粒细胞生成,从而减少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
G-CSF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目前,G-CSF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化疗中,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因子与肿瘤耐药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因子与肿瘤耐药【摘要】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肿瘤的治疗,不仅包括癌细胞本身,还涉及相当数量的良性细胞群和非细胞组分,如胞外基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脉管系统等。
恶性肿瘤处在特殊的微环境中,其耐药特性不仅由肿瘤细胞本身改变所导致,并且是肿瘤相关微环境中多种细胞互相影响的结果。
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介导着耐药性的产生。
现阶段普遍认为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是肿瘤发展和耐药的原因。
现在,肿瘤微环境逐渐被发现是肿瘤发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耐药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就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功能机制和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关键词】肿瘤微环境;耐药;免疫因子【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04-02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是肿瘤的治疗状况却一直不尽人意,其中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肿瘤耐药性。
以前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局限于肿瘤细胞本身,由此发展的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耐药性的产生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特殊环境,其中不但包含肿瘤细胞,还包括细胞外基质、各种非肿瘤细胞、微血管和浸润其中的生物因子等等。
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能为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肿瘤耐药性研究的回顾癌细胞在遭受细胞毒素损伤之后能通过多种抵抗机制得以存活。
其中经典的机制包括减少药物的摄取;增加药物的外流;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新陈代谢;增强DNA损伤后修复;改变细胞周期关卡介质以及凋亡通路的下游介质等。
然而,这些机制难以解释一些现象的发生。
肿瘤细胞获得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肿瘤细胞内在基因改变的结果,即内在耐药性,包括药物排出泵的上调、解毒酶的激活或凋亡缺失;二是外在因素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改变促进了肿瘤药物抵抗,即外在耐药性。
胃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策略
胃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策略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胃癌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和免疫治疗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胃癌的肿瘤微环境1.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胃癌微环境中的作用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胃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胃癌微环境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和血管生成因子等。
这些因子的异常表达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从而促进胃癌的发展。
2. 免疫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对胃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这些免疫细胞往往无法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得以生存和扩散。
二、免疫治疗策略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从而实现对胃癌的治疗效果。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CTLA-4信号通路等,可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 肿瘤疫苗和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肿瘤疫苗和CAR-T细胞疗法通过注射肿瘤相关抗原或改造的免疫细胞,再次激活免疫系统对胃癌的攻击能力。
肿瘤疫苗可以提高患者体内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而CAR-T细胞疗法则可直接通过转移的改造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三、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的相互作用1. 胃癌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胃癌微环境中存在的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药物可能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2. 免疫治疗对胃癌微环境的调控免疫治疗可以改变胃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调节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刘君钊 刘铮 刘鸿 李燕【摘要】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方面均发挥着相应作用,其不同程度的激活对疾病产生不同调节作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本文对其生物学作用及近年来在多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rleukin-33 and its receptor ST2 in diseases LiuJunzhao, Liu Zheng, Liu Hong, Li Y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an, Email: liyan981014@【Abstract】Interleukin-33 (IL-33) and its receptor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 (ST2) are underincreasing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y play respective rol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infective diseasesand allergic diseases. Their activation degree attributes to the extend of diseases and gives an impact on theoutcome of diseases. This essay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IL-33and ST2.【Key words】 Interleukins;Tumor suppressor protein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是IL-1家族中的新成员,研究证实,其水平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对于皮肤感染、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IL-33水平的持续升高可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进而改善疾病预后。
IL-1、IL-4、IL-6和IL-33的受体、细胞靶点和主要功能
IL-1、IL-4、IL-6和IL-33的受体、细胞靶点和主要功能⽩细胞介素(Interleukin)是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分泌的⼀类细胞因⼦,zui初由⽩细胞表达。
根据不同的结构特征,⽩细胞介素可分为四⼤类。
然⽽,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相当弱(通常只有15-25%的相似性)。
其主要⽣物功能涉及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因⼦共同构成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系统,参与炎症和免疫病理性的组织损害等。
不同的⽩介素来源和功能不同,⼀些⽩介素可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种⽩介素也可对多种细胞发挥作⽤。
⽬前⾄少发现了38个⽩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其功能复杂,成⽹络重叠;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理及病理反应。
⼀些罕见的⽩细胞介素缺陷不⾜都常出现⾃⾝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
研究发现,⽩细胞介素⽤于肿瘤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图⼀:⽩细胞介素功能⽹络⼤多数⽩细胞介素的免疫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已知的。
Abbkine带⼤家了解IL-1、IL-4、IL-6和IL-33的受体、细胞靶点和主要功能。
IL-1(IL-1 alpha、IL-1 beta)⼏乎影响所有细胞和器官,并且是⾃⾝炎症、⾃⾝免疫、感染性和退⾏性疾病的主要致病介质。
受体:CD121a/IL1R1, CD121b/IL1R2⽬标细胞:CD4+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内⽪细胞、其他细胞功能:共刺激;成熟&增殖;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少量引起急性期反应,⼤量引起发热【IL-1 beta】重组⼈⽩细胞介素-1βIL-4除了在介导炎症性过敏反应中中发挥作⽤外,在肿瘤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
受体:CD124/IL-4R, CD132/IL-2Rγ⽬标细胞:活化的B细胞;T细胞;内⽪细胞功能:增殖和分化,IgG1和IgE合成。
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增殖;增加促进淋巴细胞粘附的⾎管细胞粘附分⼦(VCAM-1)的表达。
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节机制
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节机制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生长、转移及治疗效果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生理过程。
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能够调节肿瘤细胞和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免疫应答。
本文将从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来源、类型、受体、信号传导以及生物学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来源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包括两个方面: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生长因子、调节因子、炎症因子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清除。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也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影响肿瘤微环境的机体内稳态。
二、类型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按照作用机理和生物学相似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类: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肿瘤细胞中常常过度表达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这种过度表达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不受控增殖和侵袭。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EGF、VEGF、FGF等。
2、炎症因子:炎症因子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它可以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的浸润、淋巴细胞的激活和趋化作用等。
炎症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较为复杂,有时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有时也可以被免疫系统利用来清除肿瘤细胞。
常见的炎症因子有IL-6、TNF-α等。
3、趋化因子:趋化因子是促进免疫细胞移动和定位的因子,它们可以被免疫细胞借助趋化受体感知和响应。
趋化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之一是招募免疫细胞到肿瘤周围,同时也可以将肿瘤细胞引向远处的转移部位。
常见的趋化因子有CXCL12、CCL2等。
4、细胞凋亡因子:细胞凋亡因子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因子,可以被被感应的细胞间刺激因子(APO)家族的成员所媒介。
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
然而,有时候细胞会出现异常,发生不受控制的增殖,这就可能导致肿瘤的产生。
当肿瘤形成后,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微环境中,这个微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分,其中免疫细胞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免疫细胞,就像是身体内的“警察”,它们的职责是识别和清除异常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但在肿瘤微环境中,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它们会想尽办法来躲避免疫细胞的监视和攻击,从而得以存活和生长。
在肿瘤微环境中,常见的免疫细胞有 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巨噬细胞等。
T 细胞可以说是免疫系统中的“特种兵”,分为不同的亚型,如 CD8+T 细胞和 CD4+T 细胞。
CD8+T 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它们能够直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并对其发动攻击。
然而,肿瘤细胞会通过降低自身抗原的表达,或者分泌一些抑制性分子,来削弱 CD8+T 细胞的功能,让它们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CD4+T 细胞则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协调免疫反应的进行。
但在肿瘤微环境中,CD4+T 细胞可能会被诱导分化为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这些 Treg 细胞反而会抑制免疫反应,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
B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它们可以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来标记肿瘤细胞,以便其他免疫细胞进行识别和清除。
但有时候,肿瘤细胞也能够干扰 B 细胞的功能,使其无法有效地产生抗体。
NK 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不需要预先识别肿瘤细胞的抗原,就能够直接对肿瘤细胞发起攻击。
NK 细胞表面有一系列的受体,当它们接收到“危险信号”时,就会被激活并发挥杀伤作用。
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表面受体的表达,来逃避NK 细胞的攻击。
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双重作用。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基质和分子生物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以及各种生长因子、化学因子、外泌体等胞外分子。
这些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肿瘤转移是肿瘤最致命的过程之一。
它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肿瘤转移导致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死亡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胞外分子和生理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对肿瘤转移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是肿瘤转移的主要促进因素。
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类型细胞和其发挥的作用受到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1. 炎症细胞炎症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胞,它们可以促进肿瘤转移。
炎症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释放促炎性因子,如TNF-alpha、IL-1 beta等,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氧气,这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2. 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多数癌细胞使免疫系统无法警觉其存在并清除它们。
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产生胞毒素,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帮助肿瘤微环境破坏癌细胞。
但是,有些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等,其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3.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驻留在血管壁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聚集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血管内皮细胞也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并且可以促进局部浆液的浸润。
有研究表明,通过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肿瘤微环境中的胞外分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除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之外,还有各种胞外分子对于肿瘤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与调控研究
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与调控研究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
免疫细胞作为人体中的一种重要细胞,起着关键的抗肿瘤作用。
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调控。
本文将探讨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一、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1. 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发挥着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首先,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消化肿瘤细胞,并通过呈递抗原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触发免疫反应。
其次,T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如穿孔素和颗粒酶)来破坏肿瘤细胞。
此外,B细胞也能够产生肿瘤特异性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综上所述,免疫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着对抗肿瘤的重要作用。
2. 免疫逃逸与耐药机制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肿瘤细胞能够通过降低MHC分子表达或抗原加工递呈的能力来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此外,肿瘤细胞还能够产生一系列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和CTLA-4,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相互作用,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另外,肿瘤细胞还能够激活免疫抑制性细胞群体,如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效应。
这些免疫逃逸与耐药机制使得肿瘤能够在免疫细胞的攻击下存活和扩散。
二、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1. 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化学因子,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吸引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
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够识别和摄取肿瘤细胞,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然而,其他免疫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抑制性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免疫抵抗。
2.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近年来,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不断涌现。
IL-33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IFN-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Apr. 2021Vol. 42 No. 22021年 4月 第 42 卷% 第 2 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awit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2. 014 ] ・ 基础研究 ・IL-33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IF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韩鸿举苏子阳周玉洁王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652)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972652).* Corresponding author , E-mail : xi/ang@ ccmu. edu. cn网络出版时间:2021 -04 -12 17: 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 ://k*s. vkh neWkcms/detaii/11.3662. R. 20210412. 1139.028. html(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北京100069)$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白细胞介素C3 (inwrleukin-e3 ,I/C3 )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在肿瘤免疫微环 境中I/-33上调干扰素a ( inteWeron-gamma , I/N-f )表达的机制&方法 应用生存曲线在线分析工具分析I/-33表达对患者生存 时间的影响&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 GEO )中下载数据,进行基因本体论! gene ontology , GO )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网络相互作用分析,探讨I/-33对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从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会(Clinical Proteomio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 CPTAC )蛋白 和蛋白磷酸化组数据库中下载数据,分析I/D3表达与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D(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D,HNRNPD 或AU-Ech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 ,AUF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生存曲线在线分析结果显示I/D3的高表达显著改善多种癌症生存预后&在I/D3受体S6敲除鼠结肠癌模型中,IFN a 表达显著下调& I/D3影响的基因主要富集于对I/N-g 的反应,对I/N-g 的反应,固有免疫调控等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中& CPTAC 蛋白质组数据分析提示I/-33和AUF1表达显著负相关(/ -0. 64,P<0. 001)&结论I/-33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可以增强免疫细胞IFN-g 的表达,I/D3可以通过下调AUF1的表达, 阻止AUF1所属的“AUF1和信号转导调控复合体%对I/N-g mRNA 的攻击&$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计算生物学*免疫疗法*转录组*蛋白质组$中图分类号】R392. 12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bce of IL-33 on IFN- expression in trmor microenvironmentHan Hon/ju , Su Ziyyng , Zhou Yujia , Wang Xi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School ) Basic Medical Sciences , Capital MePical University , Bep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pact of interleukin-33 ( I/D3 ) 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y bioinformatic methods. To findthe mechanism by which IP-33 upregulates inteWeyn-famma (I/N-g) expression.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iNpact of IP-33 expression on patients' survival UNe by the Kaplan Meier Online analyzing moi. Data were downloaded from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 GEO) , whichwere subject to a gene ontology ( GO) analysi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 KEGG) analysis. We found the function and signal pathway of genes influenced by IP-33 and downloaded data from C/nicai Proteomio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 CPTAC) fromwhich wo extracted the expression of IP-33 and AU-rich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 ( AUF1)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P-33 andAUF1. ResnOs Kaplan Meier Onlin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ho expressed IP-33 at high level had a better prognosis. Inthe S6 ( the receptor of IP-33 ) knockout mouse colon carcinoma model , the expression of 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enesinfluenced by IP-33 were mainly annotated by genes respond to inteWewn-famma , genes of cellular response to interfeyn-famma , genes responding to virus , genes regulating response to biotic s /nu U s . The data from CPTAC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IP-33 and AUF1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 IPD3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I/N-g of immune cells in tumormicroenvironment. IPD3 coul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AUF1, which belongs to AUF1 - and signal Wansduction-ygulated complet(ASTRC ). AUF1 ftacked mRNA whose 3,UTR have an AU-rich element ( ARE ). IPD3 could protect I/N-g mRNA by downregulatingAUF1.+ Keywords ] interleukin-33 ; computaConal biology ; immunotherapy ; twnscripWme ; proteome244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42卷白细胞介素—3(inmrleukip-93,IL—3)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上调干扰素—(btefemn-gamma,IFN-c)的表达,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楚[1-7]&为了进一步探讨IL—3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的抗肿瘤作用和上调IFN-c的机制,在公共数据库中下载了结肠癌的转录组和肺癌的蛋白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有研究⑷显示IL—3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调控ILN-c mRNA的稳定性,但是MAPK如何调控mRNA 稳定性尚不清楚&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D(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tein D, HNRNPD或AU-Ech element binding facter1,AUF1)可能介导调控ILN-c mRNA的稳定性[8-12]o为了证实IL-33是通过下调AUF1从而影响IFN-,本研究对IL—3和AUF1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数据下载及计算差异表达基因(diPereptiallyexpresses gene(DEG)本研究的生物信息数据下载自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ar Biotechnologo Information,NIH)下属的GEO数据库(https:// www.nebb nlm.nib.gev/g—/)和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会(Clinical P/teomic Tume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蛋白和蛋白磷酸化组数据库(https://cptac-data-pomai.georgetown..du/datasets/)&下载GEO编号GSE109694结肠癌RNA表达量芯片数据&为了考察IL—3对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免疫细胞的影响,选取“St-r bona marrow inta WT host (St」r二>WT)%和“WT bona marrow inta WT host (WT=>WT)%两组进行分析&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计算差异表达基因(dUferentialio expressed geno,DEG)步骤包括插补空白表达量、去除重复基因、数据分组、数据ENSEMBLIP或ENTREZID 转换为基因名SYMBOL)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基因表达值循环进行Student/t/i检验、数据汇总和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r包“edgeR%中的“DGEList%、“caic-NormFactors%、$estimateCommonDisp%、$estimate/ay-wiseDisp%和$exact/est%函数计算DEG&参考Gong 等[⑶的方法,在RNA表达量中将FDR<0.05且IlgFCI>1定义为差异基因的筛选标准&将CPTAC 数据库中下载的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economa,LSCC)蛋白组数据根据IL-33表达量中位数作为划分临界值,将病例分为IL—3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考虑到蛋白组数据表达量变化较小,将FC=2设定为DEG计算的阈值&计算两组DEG步骤与GEO数据处理过程相同&使用R语言中的$p/—%、$points%和“ab/na%函数进行火山图绘制&1.2IL-33相关Kaplan Meier生存曲线使用Kaplan Meiar(KM)plottar(https://km-plot. rnalysis/)在线生存分析工具绘制KM曲线,分析IL—3表达对肺癌、乳腺癌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基因SYMBOL输入“IL-CC%,使用默认中位数(median"划分病例,生存参数选择“OS”,跟踪时间选择全体(l i)&使用OncoLnc(htt p://www.oncolnc. org/)在线生存分析工具绘制KM曲线,分析IL-CC表达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your favvrita g—a%中输入“$—3%,使用推荐的划分区间(33:33)进行患者分组&1-3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r包$clustery/—lor%中的$—-ZCGO%函数对DEG进行GO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r包$ggploW”中的$baylot%函数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使用R语言中的r包$clustery/—lor%中的$—-rUhKEGG%函数对DEG进行KEGG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Z包$ggploth”中的$bdmmt%函数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1.4绘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示意图使用STRING(https://st//)搜寻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在线分析工具绘制DEG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示意图(p/tein-p/tein interaction net-woek,PPI)&参数设定中最小互作分数(monomum ee-quired interaction scora)设定为0.9(highest confidence),隐藏网络中未连接的节点(hide disconnected nodeson1henewoek)&1-5计算蛋白表达相关系数在CPTAC蛋白组数据中提取目标蛋白表达数据量&使用f包$ggploW”中的$ggscater%函数绘制散点图,使用“yat-cer%函数计算相关系数&$Styi_cr%函数的$me1hod%参数设定为$spea eman%&第2期韩鸿举等:ILA3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IFN-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452结果2.1IL-33的高表达改善多种癌症生存预后在1925例肺癌患者、875例胃癌患者、290例结肠癌患者和3951例乳腺癌患者中,ILA3表达较高的病例生存期显著延长(图1)&在肺癌中HR=0., Logrank P<0.001;在胃癌中HR=0.79,Logrank P< 0.001;在乳腺癌中HR=0.69,Logrank P<0.001;在结肠癌中Logrank P<0.05&A1.00.8-B1.00.8-c64.2@0.宫qEqoJd加=0.7(0.61-0.79)Logrank FvO.0010.0-050100150200Time/monthsNumber at riskLow96435682263High961471121314D0.8-0.6-0.4-0.2-1.0-0.0650100150200250Time/monthsNumber at riskLow19901169489124131High19611350586117142宫qEqoJd0.0-Number at riskLow586High28950100Time/months18820110281501图1IL-33的高表达改善多种癌症生存预后Fig.1High expression of IL-33ameliorahs ths prognosis for lung,gastric,colon,and breasU canccr patients A:results in lung cancer;B:results in gastric cancer;C:results in breast cancer;D:results in colon cancer;IL-33:interleukin-33.2.2IL-33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上调免疫细胞IFN-s的表达经过基于负二项随机变量的精确检验发现177个DEG,其中表达上调基因62个,表达下调基因115个。
白细胞介素-33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调节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IL-4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 2020 年 4~12 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
理编号:2020-39500)确诊的 AML 患者。采集初诊儿童 AML 患者或者健康供者(HD)的血清样本(1~2 ml), BM(2~3 ml) 和 PB(2~3 ml) 来 自 新 诊 断 的 儿 童 AML 患者和 HD。采用人单个核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 Cell, MNC)。
1.2 细胞培养 白血病细胞培养液为 RPMI-1640 和含体积分数为 10%
的 FBS,于 37℃、体积分数为 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在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1.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将细胞用冰冷的 PBS 洗 2 次后,加入总 NA 提取试剂,
室温裂解 10 min,然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剧烈振荡 30 s 后, 室温静置 15 min,然后以 12 000 r /min 离心 10 min,吸取上 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 500 μl 冷的异丙醇溶液, 上下振荡 1 min 后室温静置 10 min。高速 12 000 r /min 离心 10 min,白色沉淀即为总 RNA。采用 cDNA 合成试剂盒获取 反转录产物,得到的 cDNA 产物采用 SYBR 荧光定量 PCR 试 剂盒扩增检测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引物序列为 : IL-4(正 向 引 物 : 5'- CACAACTGAGAAGGAAACCTTCTG-3', 反 向 引 物 5'-CTCTCTCATGATCGTCTTTAGCCTTTC-3'); Actb( 正 向 引物 : 5'-GGATGCAGAAGGAGATCACTG -3',反向引物 : 5'CGATCCACACGGAGTACTTG-3')[9~10]。
重组小鼠白介素-33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_NormalPdf
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0,51(5):584-590584重组小鼠白介素-33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蒋丽娅1,罗平1,邓少荣1,叶浩1,俞雁2,韩伟1*(1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再生组学实验室,上海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摘要为探究重组小鼠白介素-33(mIL-33)对不同类型肿瘤的作用,采用外源性注射mIL-33的方法对荷不同实体瘤的小鼠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
本研究发现mIL-33能够显著抑制肝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生长,但对不同肿瘤抑制作用并不完全一致。
较低剂量的mIL-33(10μg/kg)能显著抑制肝癌、肺癌和胃癌皮下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而在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中,需要较高剂量的mIL-33(90μg/kg)才能发挥相应的抗肿瘤作用。
此外,mIL-33对结肠癌皮下荷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还与给药时长及肿瘤进展时期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mIL-33能够显著抑制小鼠多种肿瘤的生长,提示IL-33可能是治疗肿瘤的有效靶点。
关键词重组小鼠白介素-33;抗肿瘤;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0)05-0584-07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00510引用本文蒋丽娅,罗平,邓少荣,等.重组小鼠白介素-33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0,51(5):584–590.Cite this article as:JIANG Liya,LUO Ping,DENG Shaorong,et al.Antitumor effect of 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33in mice[J].J Chi⁃na Pharm Univ,2020,51(5):584–590.Antitumor effect of 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33in miceJIANG Liya1,LUO Ping1,DENG Shaorong1,YE Hao1,YU Yan2,HAN Wei1*1Laboratory of Regeneromics,School of Pharmac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2Shanghai Municipality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technology,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 China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L-33on various tumor types,exogenous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mouse IL-33 protein(mIL-33)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bcutaneous tumor-bearing mouse models.In this study,mIL-33has been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liver,lung,gastric,prostate,and colon cancers. However,the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by mIL-33wa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A lower dose of mIL-33(10μg/kg)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umor growth in subcutaneous tumor-bearing mice of liver, lung,and gastric cancers,while a higher dose of mIL-33(90μg/kg)was required to exert the corresponding antitu‐mor effect in subcutaneous tumor-bearing mouse models with prostate and colon cancers.In addition,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of mIL-33on subcutaneous tumors of colon cancer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tage of tumor progres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mIL-33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a variety of tumors,suggesting that IL-33might be an effective target for tumor treatment.Key words mIL-33;antitumor;liver cancer;lung cancer;prostate cancer;colon cancer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673446/H3105)收稿日期2019-11-18*通信作者Tel:021‒34204750E-mail:weiha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673446/H3105)第51卷第5期蒋丽娅,等:重组小鼠白介素-33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白介素-33(IL-33)是2003年首次在人高内皮小静脉中发现的核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成员,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细胞[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 , A il f i a t e dC a n c e r H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n a n C a n c e r Ho s p i t a l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8 , C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 Z h a o Xi u l i , E - ma i l : h n z h a o x l @1 2 6 . c o m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e c t o f I L . 3 3 o n t u n l o r mi c r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i t s a n t i t u mo r
干 预组 小 鼠瘤体组织 中 O P N、T G F —B 蛋 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所 降低。结论 细胞 因子 I L 一 3 3可明显抑制
肿瘤 的生长 ,调节肿瘤微环 境中 T h l / T h 2免疫应答 ,且抑制肿瘤 中 T G F —B、O P N蛋 白的表 达 ,具 有着潜 的抗肿瘤作 用 ,为肿 瘤的免疫 治疗 提供 了新 的方 向。
wa s i n j e c t e d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l y i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e r t wo we e k s , t h e t u mo r s i z e o f mi c e , s e r u m l e v e l s o f I L- 2 , I L一 4 , I L・ 1 0 , I L一 1 2 p 4 0 , I F N一 丫 , Th l t y p e i mmu n e r e s p o n s e i n t u mo r mi c r o e n v i r o n me n t ,
D O I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6 . 1 9 . 0 0 7
【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 因子 I L 一 3 3 对肿瘤微 环境 的影 响及 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7 0只小 鼠分
【 关键 词 】 I L 一 3 3 ;肿瘤微环境 ;抗肿瘤
T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I L- 3 3 o n t u mo r mi c r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i t s a n t i t u mo r e fe c t Z h a n g Bi n , Ga o Na ,Y a n g We i , Z h a oXi u l i
e f e c t . Me t h o d s 7 0 mi c e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1 0 mi c e )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3 o mi c e ) , mo d e l g r o u p( 3 0 mi c e )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mo d e l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H2 2 c e l l s , a n d I L 一 3 3 p r o t e i n
为对照组 1 0只 、干预组 3 0只 、模 型组 3 0只 ,其 中干预组和模型组皮下接种 H 2 2细胞 ,造模饲养一周后 干预组 给予重组小 鼠 I L 一 3 3蛋 白皮 下注射 ,干预两周后 比较小 鼠肿瘤大小 、血清 I L 一 2 、I L 一 4 、I L 一 1 0 、I L 一
1 2 p 4 0 、I F N 一 浓度 、肿瘤 微环 境 当 中 T h l型免 疫应 答 以及瘤体 O P N、T G F —B表 达情 况。 结果 采 用
I L 一 3 3 干 预后 ,干预组小 鼠肿瘤体 积显著小 于模 型组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与对 照 组 相 比较 ,模 型组 I L 一 2 、I L 一 1 2 p 4 0 、I F N 一 显著 降低 ( P <0 . 0 5),I L 一 4显 著升 高 ( P <0 . 0 5);干 预 组I L 一 2 、I L 一 1 2 p 4 0 、I F N 一- y显 著 升高 ( P <0 . 0 5),I L 一 4以及 I L — l 0显著 降低 ( P <0 . 0 5);模 型组 与 干 预组 各项血清指标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干预组小 鼠肿 瘤肿瘤 中浸润 的 C D 免 疫细胞 百分 比显著高于模 型组 小鼠 ( P <0 . 0 5);干预组小 鼠肿瘤肿瘤 中浸 润的 C D 免疫细胞百分 比显 著高于 模 型组小 鼠 ( P <0 . 0 5),且干预组小 鼠肿瘤 中 C D s + T 、N K细胞 百分 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 0 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6年 第 2 2卷 第 1 9 期
I MHG N,O c t o b e r 2 0 1 6 ,V o 1 . 2 2 N o . 1 9
・
基础研究 ・
细胞 因子 I L 一 3 3 对肿瘤微环境 的影 响 及其抗 肿瘤作用
张斌 郜娜 杨微 赵 秀莉 4 5 0 0 0 8 郑 州大 学附属 肿瘤 医院 河 南省肿 瘤 医院 药学部 通 信 作者 :赵 秀莉 ,E — ma i l :h n z h a o x l @1 2 6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