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诗教故事
陶行知的小故事
陶行知主张男女老少都应该接受教育。
他的母亲57岁了,也想读书写字,但陶先生经常在外面奔走,不能在家里教她,就教儿子小桃教他的祖母。
那是小桃六岁,在学校读完了第一册小学教科书,他就拿《平民千字课本》来教他的祖母。
因为孙子教的认真,祖母学得勤奋,进步很快。
陶先生看到母亲读书有成绩,非常高兴,特为祖孙合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并写了一首诗:
吾母五十七,发愤读书籍。
十年到如今,工学无虚日。
小桃方六岁,略识的和之。
不曾进师范,已会做人师。
我喜欢的学前教育书籍是《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母育学校》不像《爱弥儿》那样晦涩难懂,写的浅显明白,而《世界图解》就更生动形象了,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图画的认识和想像力。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2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陶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他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谁听了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为他演讲中强大的逻辑力量所折服。
在他一生无数次的演讲中,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陶行知____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
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
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
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
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
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
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
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
公鸡喔喔地乱叫。
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
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
鸡直叫不吃。
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
鸡挣扎着仍不肯吃。
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
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
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
”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实践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所钦佩,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故事。
一、山里的小学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最让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山区创办了一所小学。
当时,这个山区没有教育资源,孩子们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于是,陶行知决定亲自去山区创办一所小学。
他找到了一个负责的村民,借用一间破旧的房子作为教室,然后通过广播和演讲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陶行知的意图,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但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向他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影响。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陶行知用尽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不久,这所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赞扬。
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学,成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生动典范。
二、授人以渔陶行知在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有一次,陶行知被请到一个中学做演讲。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他提问:“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好知识呢?”陶行知笑着说:“如果你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我讲,那你们不会学到什么。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们需要积极思考、独立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领取,而是主动探索。
”陶行知的话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更应该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来巩固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那以后,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用心去教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用心去做的。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让学生找重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
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
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
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
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
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
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你的理由呢?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
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篇1点石成金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
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
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
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由陶行知先生的“诗教”说开去
青年师2016·3/生活自由谈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学生为一件小事闹翻了脸,互不相让,对骂起来,这件事刚好被陶校长碰上。
第二天晨会上,陶校长说:“昨天有两个学生发生了摩擦,骂了人,今天,我送一首诗《骂人》给他们,也给大家。
”接着,陶校长就大声朗读了他写的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话音刚落,一名聪明大胆的学生大声说:我来和一首小诗《打人》:“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这一生动有趣的“诗教”,一直在学生中传诵着。
从此,育才学校学生之间就很少出现骂人打人的事了。
无独有隅,在一次例行的工作检查中,一所学校暴露出餐饮服务管理的问题: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食堂使用的食用油必须到定点的采购点采购,可是食堂在制作菜肴时,油刚好用完了,这时到采购点采购已来不及,于是就到附近的粮油店购买了一桶,以救急之用,没想到在工作检查中被发现了。
学校校长当即破口大骂,夹带脏字,指责当事人工作不负责任。
当事人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这一场景,同样令参与检查的一行人尴尬不已。
我们知道,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教师、学生皆须语言文明,作为师者之首的校长更不能言辞粗鄙。
这些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
遗憾的是,谩骂等不文明现象在校园里屡见不鲜。
有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动不动就当众骂骂咧咧,实在是有辱斯文。
他们中有人甚至把骂人当作一种派头、一种威严、一种管理的手段,只图一时爽快,哪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师者应具备的风范更是忘到九霄云外。
“骂”字当头,传递的是精神的负能量,污染学校空气,恶化学校的生态环境。
同样是遇到使人不快的事情,大师的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成立了一个“榴火诗社”,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并举办诗歌朗诵会,深受大家欢迎。
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
陶行知的故事6则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的故事(一):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样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故事(二):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
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
您说可气不可气?“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几代人。
他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下面我为大家精选了几个。
1. 破釜沉舟,焚船教育陶行知认为,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拼搏精神,就需要采取一些激励的手段。
有一次,他在教育战线上与教育局长展开辩论,教育局长威胁说要取消陶行知的研究生课程。
面对这一威胁,陶行知毅然决然地选择破釜沉舟,焚船教育,他将自己写的教材全部焚毁。
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人,但也让更多的人对陶行知的胆识和拼搏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陶行知非常注重课堂之外的教育。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他告诉学生们,如果你想得到好的成绩,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个道理,他选了几个学生去种菜,学生们认真地去种植,最终他们收获了丰富的果实。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深深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
3. 边学边教,实践为主陶行知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有一次,陶行知带着学生们去实地考察。
他们参观了工厂、农村和农田,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农田劳作和农民的辛苦。
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增强了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爱心教育,感恩他人陶行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有一次,他在校园内建了一座小屋,作为学童农场的管理处。
学生们每天都要负责打扫小屋和周围的环境,并且负责种植果树和蔬菜。
陶行知告诉学生们,他们所种植的果树和蔬菜都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劳动是一种对社会的回报和感恩之心。
通过这样的爱心教育,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还学到了感恩之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5. 崇尚自然,培养创新思维陶行知非常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最好的教育者。
陶行知“诗教”思想与实践
陶行知“诗教”思想与实践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倡导的平民教育思想及他的教育著作,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涵盖面广,内容博大精深,对当前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含义深刻的哲理,用儿童化的语言启迪儿童的心灵。
尤其是他的诗歌,简简单单、明明了了,非常自然、贴切,让人乐于接受。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陶先生的诗教思想,可以追溯到1943年。
当时,陶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
陶先生说:“我要把育才办成一所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
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我并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
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出去,使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陶先生诗教的力量,从下面的一首小诗中,可见一斑。
陶先生看到两个学生为一件小事闹翻了,互相对骂。
在第二天的晨会上,陶先生即以小诗《骂人》赠予这两位同学:“你骂我,我骂你。
骂来骂去,只是借别人的嘴巴骂自己。
”形象地揭露了骂人的坏处。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竟改了他的诗:“你打我,我打你。
打来打去,只是借别人的拳头打自己。
”这就是陶先生诗教的力量!古代的诗教,虽也朗朗上口,但均以经为材,学生学起来难懂,教师教起来难教。
陶先生的诗,均是陶行知和他的学生自创,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学生喜闻乐见,不用老师作过多的讲解,他们自然能懂。
如为教育学生爱护绿化,陶先生写了一首《保护栽的树》的小诗,他这样写到:“割草留树,房子有得住。
砍树如草,板凳无处找。
”平直的语言,就连低年级的同学都能一眼看懂。
再如陶先生作的《豆腐浆》一诗:“乳白豆腐浆,胜过人参汤。
喝到肚子里,爽快而健康。
”同样的直白,让人一看就懂。
诸如此类的小诗,陶先生不知写了多少,用近乎“白话”的语言,把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陋习表露无疑。
再如《随地吐痰》,十分生动传神,诗曰:“生痨病,真难过,痨病虫儿小又多,一根针杪上,能站五百个。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集选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你想知道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有哪些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吧!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一救援共产党员刘季平是晓庄师范地下党支部书记,晓庄被封闭后他是最早被捕的同志之一,后来他组织难友一起越狱逃跑到上海。
1932年6月,刘季平第二次被捕,正在上海的陶行知先生知道后心急如焚,为了筹钱请律师,他找了好多朋友,甚至当掉了自己的一些衣物,终于在四个小时内筹集到500元大洋,立即去律师事务所,请了一位知名的律师赶在当天下午出庭辩护。
由于律师的据理力辩,法庭未判刘季平死刑,改为终身监禁,并转送东烟台监狱。
陶先生又立即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徐明清送到泰山面交冯将军,因为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原是冯玉祥部下。
陶先生在信中写道:‚焕章吾兄:晓庄学生刘季平被捕,近已解往济南。
敢仗鼎力救援。
倘蒙援手,感同身受。
弟知行拜上。
‛冯玉祥见信后,立即找了韩复渠,尽力营救。
韩复渠虽不敢贸然放人,但又不敢得罪冯玉祥,对狱中的刘季平也就没有多为难,拖了几年后便让刘季平出狱。
徐明清也是晓庄师范地下党支部负责人之一,曾任晓庄共青团支部书记。
1932年春天,她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没有适当职业掩护,生活相当困难。
她求助于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毫不犹豫,通过朋友介绍她到‚上海一?二八难民工厂‛任教育科长。
当时,上海各界募捐给难民的物资很多,但却被厂方克扣私吞。
徐明清发动难民职工与厂方进行斗争,发展了革命力量。
厂方恼羞成怒,借故把徐明清辞退了。
她离厂时,难职工列队送别,表示对厂方的抗议。
陶行知先生知道此事后,赞扬徐明清干得好,是正义的行动,并交给徐明清一个新的工作,叫她在上海北新泾筹办一个新的工学团——晨更工学团,还对她说:‚你们与山海工学团比赛,看谁办得好。
‛徐明清因此又有了一个公开的合法的身份,有利于进行党的工作。
不久,敌人开始监视晨更工学团,而且要准备下手了。
陶行知的十个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十个教育故事1 稿费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
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
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
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
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 不要做井底之蛙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
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
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
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
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
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
”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
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陶行知教育故事(通用13篇)
陶行知教育故事(通用13篇)陶行知教育故事篇1连环教学法20xx年代,为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挽救国家,陶行知以极大的热情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组织、提倡、推动了这个平民教育运动。
当时推广贫民教育,最初的困难就是没有教材。
陶行知自编了《平民千字课》。
平民千字课编成后,陶行知拿它到北京、南京的平民学校中试用,结果很满意。
陶行知还把《平民千字课》拿到家里试用。
当时家里办了一个‚笑山读书处‛。
他家共7口人:母亲、妻子、妹妹和桃红、小桃、三桃3个儿子,母亲已57岁,妻子和妹妹初通文字,桃红8岁上学,小桃和三桃分别为5岁、4岁,没到入学年龄。
桃红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课文。
桃红每天都要把这本书拿来读一会儿。
有一天,在一边玩的弟弟小桃也被哥哥读的书吸引过来。
他坐在哥哥身边,跟哥哥读书。
哥哥读一课,弟弟也跟着读一课,哥哥读完了一册,弟弟也读完了一册。
母亲操劳了大半生,没有机会读书,行知也送给母亲一本《平民千字课》母亲笑着对儿子说:‚我又不识字,你送我书做什么?行知说:‚教母亲读书啊!‛母亲说:‚我都57岁了,还能读书?‛老太太经过儿子的劝导,很快也捧起了《平民千字课》。
行知又动员妹妹文美教母亲识字,桃红和小桃也不示弱,他们也成了祖母的小先生。
有一天随美国科学家推士来华进行教育考察的推士夫人到陶行知家做客,见到小桃教祖母读《平民千字课》的情景,非常惊奇,她立即抓拍了一张祖孙同读书的照片。
陶母读了16天《平民千字课》的时候,陶行知正在张家口推广平民教育。
他便用16课中所学过的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母亲居然能完全看懂。
陶行知听说后高兴得不得了,他即兴赋诗《慈母读书图》。
更使他高兴的是:从哥哥教弟弟、女儿教母亲、孙子教祖母读书这件事上,发现了自己寻找了很久的开展平民教育的有效方法——连环教学法。
陶行知的连还教学法,使陶行知如获至宝。
他的朋友成了他推广的对象。
他这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宣传、推广平民教育。
陶行知教育故事
陶行知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以其深厚的教育智慧和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理念而著名。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中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启迪,更是对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的探索。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
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但因为家庭贫困,他只能在田间劳作之余自学。
尽管如此,陶行知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自学的能手。
长大后,陶行知投身于教育事业,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农村儿童来说。
陶行知在一所偏远村庄开办了一所小学,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他不仅免费为孩子们上课,还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财力去照顾那些家境困难的学生。
陶行知深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他不强求学生都变成书呆子,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重。
有一次,陶行知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小明,爱跑步,体育成绩非常好,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陶行知经过和小明的交流后,发现小明对理科非常不感兴趣,尤其是数学。
于是,陶行知利用自己的智慧,用跑步和数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小明对数学的兴趣。
他告诉小明,只要他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指定的距离,就可以获得一些数学奖励,例如答题时间的缩短等。
通过陶行知的激励,小明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每天都会积极参加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功课。
最终,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也因为在数学竞赛中的优异成绩而备受瞩目。
陶行知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有一次,他发现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抄袭作业,他没有过分责备他们,而是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与他们沟通。
陶行知告诉他们,抄袭作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产生负面影响,他希望他们能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行知的话深深触动了那几个学生,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会改正。
陶行知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错误而疏远他们,反而更加关心和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师风正直的教育家故事
师风正直的教育家故事《师风正直的陶行知》在教育史上,有一位师风特别正直的教育家,他叫陶行知。
陶行知有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
那场面,那可是相当热闹。
当时的天气有点热,陶行知先生穿着一件普通的长衫,就站在了台上。
他一上来,也没有那种很严肃的开场白,直接就开始讲。
他说话的声音很洪亮,就像平时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他讲着讲着,突然看到台下有个学生有点走神。
嘿,你猜怎么着,陶行知先生可没有生气,也没有直接批评那个学生,而是笑着说:“我看到有位同学的思绪可能飞到外面去看风景啦,要不我们一起等等他,等他回来我们再继续。
”这一句话,让全场都笑了起来,那个走神的学生也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然后陶行知先生接着讲,他讲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应该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
他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带领着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他还打趣地说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大家都能轻松理解那些深刻的道理。
在他演讲的过程中,没有人觉得无聊,也没有人想偷偷溜走。
他就是有那种魔力,能把大家都吸引住。
等他讲完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可不是应付的,是大家真心觉得他讲得好。
陶行知先生微笑着向大家鞠躬致谢,然后慢慢走下台去。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师风正直的教育家,他用他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温暖。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进的道路。
而他的这个小故事,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让我们更加了解他的教育理念和为人风格。
真希望现在也能多一些像陶行知先生这样的教育家啊,那我们的教育肯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一新安旅行团‛的故事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一群群大学生正向着大礼堂走去。
他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今天将要举行的报告会:‚听说是一些小孩子来演讲。
‛‚是的,叫‘新安旅行团’,听说是苏北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岁。
‛‚小孩子来跟我们讲课,能讲什么呢?不是开开玩笑吧!‛‚去听听吧,听了再下结论嘛!‛大学生们向礼堂走去,带着好奇、怀疑。
会场里渐渐坐满了人。
讲台上出现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学生装。
有人认出来了:‚是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开始讲话:‚诸位都是大学生,也许会说,叫他们听小孩子讲课,真是笑话。
这七个小孩子从淮安一路演讲到上海。
‘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靠演讲旅行,作抗日宣传。
这个儿童旅行团的价值,是新时代之无价宝,如果一定要定个价值,或者姑且定为万万万万金元吧。
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都为新安小朋友所得。
而‘新安’不敢占为私有,愿公诸天下后世。
讲得如何,请大家一试。
‛不同凡响的开场白,激起了会场上的一片掌声。
小玉站在讲台前,他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圆圆的小脸因紧张而涨得通红,两手十个手指下意识地搓来搓去。
陶先生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就走下台去了。
小玉定了定神,开始讲起来:‚我的老家在凤阳,凤阳是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
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死了六个,只剩下我和姐姐。
爹爹被抓去当壮丁,活活折磨死了。
妈妈活不下去,流着眼泪把姐姐卖给了人贩子……‛孩子的脸颊上滚动着泪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愤地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这样苦?我们曾经问爷爷奶奶,我们曾经问爸爸妈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命苦啊!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命苦,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外有列强,内有国贼,生产落后,经济衰败,这一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声震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一些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附和:‚说得好!‛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一人才、大才和天才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周恩来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
"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
"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些非议而动摇了他"为今天培育抗日的人才,为明天培育建国的人才"的决心。
他一心为国育才,因此他理直气壮地对这些"非议者"给予了答复,他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
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
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人'字上加一横就成‘大'字)。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从前有个很厉害的人叫陶行知。
他特别喜欢教小朋友们知识。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打架了。
别的老师都要批评他,可陶行知先生没有。
他把小朋友叫到身边,轻轻地问:“为什么打架呀?”小朋友说:“他欺负我。
”陶行知先生说:“那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不打架也能解决的办法。
”还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学习不太好,很灰心。
陶行知先生就鼓励他:“别着急,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棒啦。
”慢慢地,这个小朋友有了信心,学习也越来越好。
陶行知先生总是这样,用温和的办法教小朋友们。
《了不起的陶行知老师》陶行知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老师。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窗户。
他害怕得直哭,以为会被狠狠批评。
陶行知先生来了,摸摸他的头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就行。
”然后带着小朋友一起把窗户修好。
又有一次,大家在做游戏。
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其他小朋友都在笑。
陶行知先生说:“别笑,我们要关心他。
”大家赶紧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教大家要善良,要互相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陶行知先生可厉害啦。
有个小朋友总是不爱说话。
陶行知先生就每天找他聊天,给他讲故事。
慢慢地,小朋友变得开朗起来。
还有个小朋友总是写不好字。
陶行知先生就握住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
小朋友终于能写出漂亮的字了。
有一回,大家一起打扫教室。
陶行知先生也一起干,还夸大家能干。
小朋友们都可喜欢陶行知先生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善用诗教的楷模。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先生曾经写了一首《中国人》的诗赠给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这首诗适合朗读,学生读起来自会产生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与自豪感,可谓以诗陶冶心灵、鼓舞斗志的成功范例。
陶先生还曾经把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抄给一位学生,希望他奋发上进,惜时努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接到这首诗的学生非常感动,常常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诗歌是教育的羽翼,心灵的甘泉,寓教于诗,以诗育人陶先生很有机智。
如对因一件小事闹翻而骂人的学生,陶先生即兴而成一首《骂人》朗诵给学生:“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有一位受诗教熏陶的学生立刻回老师:“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之手打自己。
”
心心相通,心灵相应,这可谓教育史上精彩的一幕。
以诗激励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
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的运用。
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再如,对青春期萌动的中学生,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教给学生理智对待生活:“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
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运用诗的心灵陶冶作用,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之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陶冶形式,更是心理控制的一种美妙方式。
以诗激励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
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的运用。
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
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再如,对青春期萌动的中学生,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教给学生理智对待生活:“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运用诗的心灵陶冶作用,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之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陶冶形式,更是心理控制的一种美妙方式。
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炼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
例如,我在苏州外国际外语学校的时候,有位龙老师,他给学生送进步卡的激励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我记得1999年元旦那天,龙老师班里举行了迎新年的班会,当同学们欢迎龙老师表演节目的时候,他既没唱歌,也没讲故事,而是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贺
年卡。
龙老师说:“出个谜语大家猜,我在贺卡上写的话,看是写谁的,猜对了,贺卡就送给他。
”龙老师隐去贺卡上的姓名,一张一张地读了起来。
每个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鲜花”。
同学们从老师的贺卡中认识自己也认识大家。
在听到精彩处时,大家会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比如对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龙老师这样在贺卡上写道:“送你的格言‘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教师的期望:你曾说:‘女孩子小学拔尖初中平,到了高中就不行。
’因此提不起精神。
我祝愿你振作精神,请你看看历史上一些不平凡的女子吧,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的建议:找个男生对手赛一赛,注意开始不要找太强者,赛过几个人之后,你在全班谈谈体会好吗?真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女生:小学拔尖初中平,高中努力更成功。
”老师的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女生跑上讲台,接过贺卡,还当即向一位男生发出了挑战。
一张小小的贺
卡,为什么能使同学们激动不已呢?为什么能在一些同学身上产生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所无法起到的心理控制作用呢?其原因就是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采用了循循善诱,积极引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