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一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合集下载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专题导语南宋一百五十年间,始终与内忧外患关联。

悲愤、抵御外侮、恢复失地是这一朝代的最强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词也不例外,李清照的词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特有的印记,而辛弃疾、陆游的词则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们以高亢的歌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宣泄壮志难酬的郁愤,词风悲壮直率。

此外,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派词人讲究词法,重视词的艺术技巧,追求“雅正”、“凄美”的风调。

与北宋相比,南宋词人词作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词的风格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突破北宋的框架而达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境界。

学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1.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词学大家俞平伯说:“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

”学习本专题,除了要反复诵读外,一定要抓住“深”字来学习。

要理解词人通过意象寄寓情感的深沉,使用艺术技巧的精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人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二、诗词故事李清照的气节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芜.妩.媚落霞孤鹜.好高骛.远B.李煜.熨.衣钟灵毓.秀郁.郁葱葱C.罗襦.蠕.动孺.子可教儒.雅端庄D.罗衾.矜.持青青子衿.寿终正寝.答案 C解析A项“芜”读wú,“妩”读wǔ,“鹜”、“骛”均读wù;B项“熨”读yùn,其余均读yù;D项“衾”读qīn,“矜”读jīn,“衿”读jīn,“寝”读qǐn;C项均读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妆..梳洗迟弄妆:修饰仪容B.还乡须.断肠须:等待C.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D.罗衾不耐..五更寒不耐:忍受不了答案 B解析“须”应为“必,定”。

3.下面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双双金鹧鸪”有暗示的含义,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B.“未老莫还乡”,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

D.“别时容易见时难”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牵掣而难以相见的怨愤。

答案 D解析是指告别故国而难以相见的怨恨。

4.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得和蓝天一样,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我独立在小桥之上,任凭风吹拂双袖,直到月上树梢,行人归尽。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译文:细雨霏霏中从梦中醒来觉得边塞荒凉偏远,小楼上已吹完玉箫,显得寂静而又冷寒。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也将尽,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一 专题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一 专题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pín)C. 江畔.(pàn) 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

B项“霰”应读xiàn。

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一+专题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一+专题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整合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

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人名片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南宋词人、音乐家。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都有影响。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诗词故事姜夔妙制得佳人(一)姜夔三十多岁时在长沙结识了诗人萧德藻。

萧比他大二十多岁,是当时著名的诗人,非常赏识姜夔的才气,把他看作自己作诗四十年来难得的诗友,而不以老师自居。

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

萧对姜《姑苏怀古》诗“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两句赞不绝口。

萧爱才,不久,就做媒把侄女嫁给了姜夔,成为诗坛一段佳话。

后人写诗云:“应是冰清逢玉润,只因佳句不因媒。

”三、文题背景《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也是格律词风的代表作,写的是作者在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经过扬州时的所见所感。

此时词人21岁。

南宋时期,金人曾两次侵宋,扬州两度遭掠。

这首词是在扬州第二次被掠十五年后写的。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扬州劫后的萧条,抒发了“黍离之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一 第一板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一 第一板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含答案

“极其工”“极其变”是清代词学家朱彝尊对南宋词的评价。

“极其工”是指南宋词人对词的内在规律能继续深入探讨,在词体、音律、声韵等方面达到了更高水平。

“极其变”则指宋词内容、风格的多样化。

南宋150年间,内忧外患不断。

关系国家兴亡的政治社会影响反映于词中特别显著,其前期多表现为激于爱国热情的壮怀高唱;其末期则变为忧国伤时的哀感低吟。

南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李清照,其他重要作家还有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李纲等。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重要作家还有陆游、陈亮、刘过等。

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小令仅有六句,却有许多层次,句句折,笔笔换,一步一境,含蓄无穷,叹为奇绝。

学习时,可针对人物与场景的契合,体会对白中的深意,平淡中的曲折与真切。

也可就词中饶有戏剧性的情景,将词改写为一则短剧,以体会词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词多用“瘦”字,多绘“瘦”形,多构“瘦”境。

其实,“愁”“瘦”“病”“酒”等意象,是李清照词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的重要参照。

学习这首词,可从炼字入手,抓住“瘦”字这一词眼,理解景物描写中的弦外之音,从而把握全词的主旨。

3.《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是岳飞英雄生命、英雄情怀的音乐化、艺术化。

它以超群的“激烈”“壮怀”,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激昂雄健的旋律,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学习时,可把鉴赏重点放在诵读上,在诵读中体会岳飞的爱国激情,把握全词的主旨。

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作,作者借梅花的品格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 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十 综合技能培养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十 综合技能培养 Word版含解析

诗歌比较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要领[对应学生用书P84]比较鉴赏有多种形式,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有直接给出两首诗的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

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扩大了诗歌鉴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根据高考考题归纳出了诗歌比较鉴赏的主要命题角度,并总结了一些解题要领。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试题解析]这道题属于开放性比较题目。

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

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解题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宋]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一 鬲溪梅令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一 鬲溪梅令 Word版含解析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一、词人名片姜夔平生好学、好客、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其诗始学江西诗派,后自求独造,有敲金戛玉之奇声,但为词名所掩。

其词或抒写羁旅别离,或纪游咏物,或感叹身世,或忧国伤时,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又挹取辛弃疾词风,变软媚为清婉,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前人多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瘦石孤花,清笙幽磬”等予以形容,对南宋后期婉约词乃至清初浙西词派影响极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词“精深华妙,尤善自度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二、诗词故事姜夔妙制得佳人(二)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冒雪到苏州石湖别墅访问范成大。

范成大曾在四川做官,仕途一帆风顺,在诗坛上声名显赫,晚年因病退居石湖。

范请姜作新曲填词,姜夔便作了《暗香》、《疏影》两首词。

范对咏梅这两首词玩味一再,极其宠爱,让两个歌伎学习演唱,唱出来音节和谐,动听动听。

等到姜夔告辞离去时,范将年轻秀丽、多才多艺的婢女小红赏给他。

姜夔带着小红踏雪返回吴兴,路上小红唱起《暗香》、《疏影》,姜则吹洞箫伴奏,真是一幅才子佳人绝妙图景。

三、文题背景此词为怀念合肥女子之作。

小序中说:“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词人留居梁溪(无锡),将诣淮南(合肥),没有去成,因而梦思而作此词,以梅花寓托相思。

词中境界,是词人精诚所至,用想像营造出来的一如梦幻的意境。

“鬲溪梅”有梅花傍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之意。

一、诵读,整体感知1.依据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诵读该词,特殊留意读出声韵之美。

此词声韵如敲金戛玉。

全词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真文等韵,诵之如闻笙簧。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75302087】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是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这也就适应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

在柳永之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词调用“慢”字的,“慢”字往往可以省去。

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张玉田作《长亭怨》;王元泽有《倦寻芳》,潘元质作《倦寻芳慢》,其实都是同一词调(词牌)。

古诗中的“用典”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两首词中的用典手法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种手法作较详细的讲解。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

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用典分明用、暗用、借用、反用。

1.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本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曹操《短歌行(其一)》是一首著名乐府,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显示招致人才、礼贤下士之诚心。

白居易写过《放言五首》,诗中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句子。

《淮南子》载:“钟山之玉用炉炭烧三天而色泽不变。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十二++综合技能培养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十二++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对应学生用书P10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的拟制是制约考生得分的一个“瓶颈”。

要突破这一“瓶颈”,首先得明白“瓶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因“病”施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诗写“雨后”池塘景象,从“动”与“静”设题,正合此诗妙处。

命题非常标准,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题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考生所犯的毛病主要有:一、未说行话[病例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檐楹来表现,而颈联、尾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之丽的图画。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没有点出“动静结合”的术语。

[并发症]常识错误(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

[得分]4分。

[病例2]水面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正是微风拂动吹起的朵朵涟漪,明镜一般可照射出檐楹的影子,由下及上,由上到下地写到东风垂杨舞,风过池面,荷心声音起伏,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池塘与大自然风声结合的画面,拟人、比喻使画面美丽动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专题检测(十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专题检测(十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十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báo)玉枕(zhěn)似的(shì) 怒发冲冠(ɡuān)B.驿外(yì) 荠麦(qí)弥望(mí) 戍角悲吟(shù)C.怆然(chuànɡ) 度曲(dù)玉钿(tián) 黍离之悲(shǔ)D.寒蛩(qiónɡ) 悄然(qiāo)弦断(xián) 豆蔻词工(kòu)答案A解析B项“荠”读jì;C项“钿”读diàn;D项“悄”读qiǎo。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昨夜雨疏风骤疏:稀疏,形容雨小B.莫道不销魂销魂:形容离别的愁苦C.人似黄花瘦似:像……一样D.因自度此曲度:创制答案A解析疏:疏放,疏狂。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译文: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瑞龙脑在兽形的铜炉里燃烧消耗。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译文: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荫,梅花已无迹可寻。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译文:杜牧英俊潇洒,估计他现在重游扬州,一定会感到吃惊。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经过扬州繁华的十里街道,满眼望去,全是青青的荠麦。

答案C解析“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4.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

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惟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答案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走进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对应学生用书P93]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以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

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他类诗歌。

下面就几种常见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逐一解说。

一、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2.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答题步骤:(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这首词全篇咏幽兰,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找出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可见需从整首词入手。

本首词的标题是“兰”,单独一个植物名字,这类诗歌一般要么运用象征手法,要么运用托物言志手法。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Word版含答案推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Word版含答案推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对应学生用书P93]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以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

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他类诗歌。

下面就几种常见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逐一解说。

一、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2.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答题步骤:(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这首词全篇咏幽兰,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找出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可见需从整首词入手。

本首词的标题是“兰”,单独一个植物名字,这类诗歌一般要么运用象征手法,要么运用托物言志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báo)玉枕.(zhěn)似.的(shì) 怒发冲冠.(ɡuān)B.驿.外(yì) 荠.麦(qí)弥.望(mí) 戍.角悲吟(shù)C.怆.然(chuànɡ) 度.曲(dù)玉钿.(tián) 黍.离之悲(shǔ)D.寒蛩.(qiónɡ) 悄.然(qiāo)弦.断(xián) 豆蔻.词工(kòu)答案 A解析B项“荠”读jì;C项“钿”读diàn;D项“悄”读qiǎo。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昨夜雨疏.风骤疏:稀疏,形容雨小B.莫道不销魂..销魂:形容离别的愁苦C.人似.黄花瘦似:像……一样D.因自度.此曲度:创制答案 A解析疏:疏放,疏狂。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译文: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瑞龙脑在兽形的铜炉里燃烧消耗。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译文: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荫,梅花已无迹可寻。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译文:杜牧英俊潇洒,估计他现在重游扬州,一定会感到吃惊。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经过扬州繁华的十里街道,满眼望去,全是青青的荠麦。

答案 C解析“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4.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

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惟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答案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5.文学常识填空。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2)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生平作诗近万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作品主调。

(3)《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姜夔,他号白石道人。

6.名句默写。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阅读鉴赏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②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的最初几年。

②人胜: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的佩饰。

(1)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渲染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乡愁。

(2)请简要回答词人“春意看花难”的原因。

答案季节虽是早春但仍春寒料峭;因羁旅乡愁而彻底难眠,赏花的心绪顿消。

8.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注],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在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这两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答案写出了词人居所清新幽美的自然环境。

(或:写出了渔父悠闲自得地垂钓的情景。

)(2)请结合全词回答“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两句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反衬(对比)、用典。

①反衬:以独自披着羊裘钓于富春江上的严光与甘做渔父的“我”形成对比,表达词人不求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愿望。

②用典:用严光的典故,使感情抒发得更含蓄,意蕴更丰富。

三、体验高考9.(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10.(2010·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多少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陶冶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

在吟咏牛郎织女的宋词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

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也妒忌了。

起笔通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的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

下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嫦娥、风姨(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志》),都妒忌着织女呢。

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而竟为之妒。

由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

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更反衬出牛郎与织女的悲剧性爱情。

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

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如不见!见了,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结笔两句再进一层刻画。

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

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愁归去。

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

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实在不同。

牛郎织女之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归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

所以说范成大此词是对秦观词的进一步升华。

第(1)题是对同题材不同词人情感的比较,答题时要从词人的写作意图、诗词主旨角度考虑,并扣紧词句分析;第(2)题是对表现方法的考查,题干明确,只考查对比、衬托手法,难度不大,但要在举例的同时进行适当分析。

11.(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词的上片,首二句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放”字写出了作者轻松随意的心态。

次二句,“蓑”与“新绿”相连,让人联想起蓑衣与绿草。

“新绿”与前句的“白”“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画面,“映”起了连接画面的作用。

下片写出了江行生活的特点,“有沽酒处便为家”表明作者只需以酒为伴,“任江南江北”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自适。

(1)中要注意体味关键字的作用,从色彩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

(2)要紧扣词的主旨和关键词“便”“足”“乘风”“任”等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2010·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注]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

“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子繁密的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