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学目标:.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二、新授.出示教科书第1页的例题3。
计算机演示教科书第1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2.练习:科教科书第1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学习单、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平均分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学习单上的题目,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平均分”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分配,而是要确保每个对象获得的数量相等。
2. 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平均分的分配方法。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方法3.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进行一次家庭平均分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组活动的设计意图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平均分的分配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1. 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1.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六、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七、总结。
作业设计
1.数学练习册;
2.与家长进行“平均分”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两种:等分(其一)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教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四、尝试练习。
(1)分一分: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应是多少盒?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情境图、20根小棒
教学基本环节
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2)》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校级公开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设计
图意,明确要解决“分成几份”
,
1.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
分成()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组。
2.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3.提升练习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 4 )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 6 )组。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4 )只小熊。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5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3 )个木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的方法。
难点:如何求出平均分,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堆糖果,要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2. 讲解概念:通过引入的情境,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如:有15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 教学拓展:讲解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如:家庭成员共同分摊家务活。
六、板书设计板书平均分(2)板书内容:平均分概念: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求平均分方法:总数÷ 人数 = 平均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平均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如:分水果、分零食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具体的卡片作为教具,让学生将这些数字平均分成两份。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初步接触到平均分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如何将物品进行正确的平均分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平分给他的两个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个?”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平均分。
2. 新课讲授:(1)定义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平均分”,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举例说明:教师给出更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例如,将10根香蕉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根香蕉?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些实物(如水果模型、糖果等)进行平均分配,然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并讨论为什么这样做是公平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5.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以及思考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需要使用“平均分”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
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分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措施】通过具体的情景图片来帮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有趣的故事和动画效果还有老师的动手操作分一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因为这节课的特殊性,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摘了4个红红的大桃子,回到家后,给弟弟分了1个桃子,给哥哥分了3个桃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二)》教学设计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小圆片、小棒、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定标
(一)复习导入(课件)
1、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2、把8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正确?
(二)确立目标
学生回答问题
1、掌握方法
2、解决问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息和问题
2、出示自学提示:
(1)想一想“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2)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动手试一试。
(3)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四)小组交流
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提升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所以能分成4份。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预设:
1、摆一摆,用小圆片代替果冻摆一摆。
2、画一画,
○○︱○○︱○○︱○○
3、圈一圈
每两个一份圈在一起
4、连一连,把两个果冻连在一起算一份。
5、利用乘法的意义:4个2相加等于8,4×2=8,所以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学设计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平均分(二)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圈一圈等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方法的同时,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的认识(2)
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0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二)分苹果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学目标:.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二、新授课.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2)”,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那么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怎么计算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分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分的计算步骤,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平均分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平均分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四、课堂小结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么谁知道平均分是怎么计算的?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又是怎么应用的?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平均分的计算题。
2. 提高题: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
3. 思考题: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_0323文档
202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
案_032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_032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配套K12】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平均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做一做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总结。
【K12学习】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探究例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观察问题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自己取名。
出示课题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学生交流、汇报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论分配方案。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
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
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练习三第2题。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认识二教案
师总结:像这样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的分”。
3、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12块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发言,集体订正)
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小红花、钢笔、练习单、PPT课件
教学程序: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含知识形成过程和师生课堂教学活动)
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素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二)提升练习
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6个杯子,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思考:每小题的杯子都是()个。为什么结果分到的盒数不同?
师总结:因为每份数量不同,所以分得的份数也就不同。总数相同,每份数量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每份数量越少,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内容:P10页,例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案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学目标: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
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二、新授课
.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
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