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究竟是否适宜儿童阅读?
四大名著对孩子的好处
四大名著对孩子的好处
1. 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四大名著包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孩子可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提高文化素养: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哲学和道德教育内容,可以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四大名著的语言运用、形象描写、情节构思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孩子通过模仿和学习这些精彩的表达方式,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正直的品格:四大名著中,小说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塑造相当深刻,有很多正直、忠诚、仁爱、勇敢的人物形象,这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直的品格,形成健康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四大名著
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四大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地陪伴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历史。
但是,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是否都适合孩子阅读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四大名著中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情况。
首先,从叙事结构角度来看,《红楼梦》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书,情节错综复杂,时间跨度较长,脉络不是特别清晰,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困惑和疲惫。
同时,《红楼梦》中局部所涉及的性、暴力题材也不太适合孩子去阅读。
比如,暴力事件中螃蟹钳子夹住屎的描写、贾琏的强暴贾瑞妻子娘娘的事情、宝玉与黛玉的女同性恋描写等,都不太适宜年幼的孩子阅读。
其次,从人物塑造角度来看,《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复杂性较高,有的性格偏斜、有的嗜杀成性,很容易给孩子制造不良影响。
比如,曹操残忍无情、孙权猫腻多多、张飞脾气不好、赵云无耻好色等,这些人物形象都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相反,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
但作为孩子读物,过多暴力、武器以及流血暴戾的场面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和严重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再次,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西游记》对佛教思想的阐述比较突出,但少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的探究,孩子可能不太容易领会佛教思想的精髓,文学价值有一定局限性。
同时,《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奇特性较强,如孙悟空六耳猕猴、免费金钩等,可能会制造思维和审美混淆,对孩子阅读有一定伤害。
最后,从历史教育角度来看,四大名著都是一部分我国的文化宝库,凡此种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文化变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但是,四大名著中时常会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不当行为(比如《红楼梦》中宝玉与丫头智能、诗词送秀才和贾母的不妥之处),这些现象如果不通过深入分析和解构,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可能会认为这些不良行为是正常的、值得模仿的。
综合来看,虽然四大名著历有千年,但它们的受众是有年龄限制的。
国家出版署曾出版《少儿版西游记》、《少儿版红楼梦》、《少儿版三国演义》,避免了四大名著中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
儿童阅读的发展: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导读: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有关儿童阅读的事业,做比不做要好,早做要比晚做好,多做要比少做好。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作为流传数百年的文学经典有其存在的价值,自不待言。
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四大名著”到底适合不适合孩子阅读,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当孩子开始识字读书时,家长要给他们买哪些书来读?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当家长准备给孩子买书时,可供选择的令人满意的现当代白话文学作品是如此之少!《“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试图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现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创作活动。
判断哪些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不在于书籍本身是经典还是非经典,而是在于:第一,能否帮助孩子更快更容易地认识汉字;第二,能否引起并持续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第三,能否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之所以主张“四大名著”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就是源于上述三个判断标准:第一,半文半白的表达方式不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容易地识字,反而加大了孩子识字的难度;第二,大量的古体诗词曲赋不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使孩子因为读不懂文本而产生畏难心理;第三,源于古代中国市井文化的某些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反而容易使孩子在心性未定时受到不良影响。
如果以上述三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知识界、文化界和出版界为孩子所推荐、提供的优秀现代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这方面所开展的有意识的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工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或者放弃了成年人应该对孩子阅读所承担的教育责任。
儿童阅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它关乎世道人心,也关乎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和整体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
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只通过课文、教材和考试去接受教育。
那样的话,他们也许可以学会知识,但一定不能获得智慧。
同题异构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教师作文与点评
同题异构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教师作文与点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一《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
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相比之下,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胜四大名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给孩子造一个怎样的世界?李家良有学者认为四大名著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不适合孩子阅读。
而反驳的人认为四大名著的负面内容微不足道,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现实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实,无论是学者还是反驳学者的人,他们出发点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担心给孩子造成伤害。
在我看来,孩子受不受书本或现实世界的影响,全看成年人给孩子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解析】陈述材料之时,并作出判断:材料中的人出发点是一致的。
笔者另辟蹊径:孩子眼中的世界全看成年人的制造。
学者为什么认为孩子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这一类书籍呢?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名著里或多或少有一些暴力、虚幻与阴谋诡计的内容。
如果仅因为有这么一些瑕疵就弃之如敝屣,那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只呈现纯粹美好的一面。
按照这个学者这个标准,对孩子而言,这个世界基本上没有一本可读的名著。
【解析】以设问形式阐述否定学者观点的理由,并由学者的观点推出一个荒谬的结果。
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类书籍里面“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正义感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就孩子而言,这种正义感与担当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说得近点,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说得远点,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正义感与担当精神的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脊梁的硬度。
【解析】针对名著中“正义感、担当精神”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之大,进一步说理,否定学者的评价。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作者:熊丙奇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秦春华在文章中表示,四大名著或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
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这其实反映出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读物的焦虑,一些家长或许正在考虑是不是给孩子买四大名著,让孩子阅读。
而秦春华老师给出自己指导孩子的个体体验。
有的媒体开始讨论,孩子读“四大名著”好不好,该多读经典名著,还是读现代文,这某种程度是一个伪命题。
我国孩子阅读的真实现状是,大多数并不读“四大名著”,而“四大名著”适合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真问题是,我国没有图书分级制度,导致家长在选择图书时,充满困惑,从“名著”角度觉得适合,而从内容角度却又觉得不适合,如何按图书内容对图书分级,以便家长对孩子阅读进行指导,这是我国给孩子营造健康阅读环境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我国学生的阅读实践看,很多孩子除了课本上学了几篇从“四大名著”选的文章之外,根本就没有再读“四大名著”,也没有任何专家说过“四大名著”全部适合孩子阅读,孩子一定要阅读。
一项针对大学生阅读的调查显示,人文类书籍并不是大学生的热门选择,选择看《红楼梦》、《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名著以及《美的历程》等人文书籍的同学仅占总量的10%左右。
这是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而大学的阅读经验应该覆盖了中小学,换言之,在幼儿园、小学阶段,阅读四大名著的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孩子读传统经典好还是现代优秀著作好,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很多孩子压根就不读“四大名著”原著。
而且,我国中小学教材也只是从“四大名著”中各选择了几篇,现代文的比重远高于传统经典。
孩子阅读什么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认为多读经典名著就好,或者多读经典名著就不好,在孩子幼年阶段,阅读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则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大名著》作文
•
•
其实,质疑四大名著的可读性折射了人们对自己孩子 的过度保护。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但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很 难融入复杂的社会中,他们需要成长,只有成为参天大树 之后才可以抵挡社会的风风雨雨。而四大名著与社会现实 联系紧密,它显然可以助儿童成长,何来不适合之说呢? 相反,如果只是过度保护,那只会适得其反。(联) • 所以,对于儿童阅读我认为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回避 负面影响。比如教会孩子们正确取舍,拂去名著之尘,发 扬它的光芒。这样可以让儿童领略经典文学的美妙,对他 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可多得的益处。况且,四大名著是 我们的传统经典,怎么能让它在我们这辈手上消失殆尽呢? • 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学精华,对儿童绝对有 益,我们要将它的光芒发扬光大,而不是摒弃。(结)
• 孩子都是天使,而天使需要自己飞。(让 儿童阅读名著,阅读更多的书籍,)借书 籍中的风雨教给孩子(历练和)修复生命 的能力,让孩子最终能够拥有一份无坚不 摧的冲淡与平和。(结)
• 传承经典需要正确取舍
•
有学者认为,四大名著含有负面【影响】(内 容),不适合儿童阅读。可在我看来,这些负面 印象只是像在美玉上的小小瑕疵罢了。因此,四 大名著适合儿童阅读,只是我们应该教会儿童学 会取舍,拂其尘埃,扬起光芒!(引) • 可是,学者那样的认为也不无道理。毕竟四大 名著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中确实存在些许不利的 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也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因 此他们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也情有可原。 (析)
• •
然而,四大名著真的不适合孩子阅读吗? 阴影因光明而生,而我们仍爱光明。四大名著 之所以会有一些负面的成分,是因为它们源自生 活,直击现实。(为什么)而也恰恰是由于四大 名著如此艺术地去展现了生活,方才成就了它们 位于巅峰的文学意义与审美价值。(会怎样)梁 山好汉打打杀杀是出于对内心正义的维护,三国 的阴谋阳谋尔虞我诈是为了平定天下的壮志。 (是什么)如果(因为有负面内容就认为四大名 著不适合儿童阅读,无异于)因为阴影的存在就 舍弃光明,那岂非得不偿失?(会怎样)析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引热议
D U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引热议2016年9月26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秦春华在文章中表示,四大名著或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
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应该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更多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
对此,有网友认为,应培养小孩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引导、自作主张;也有网友表示,小时候被逼着看看不懂的名著确实很痛苦,什么年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儿童是否该读经典当“喜好自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可不是带有思想毒害的禁书,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所有经典书籍,其实都没有所谓的适合与否。
真正的判断标准,不是年龄上的限制,而是阅读者是否喜欢与接受。
小孩子看名著更多是看热闹而不是寻内涵,看情节而不求甚解。
看三国主要看打仗的热闹,看西游记也主要看英雄的勇敢。
也没有人因为看了四大名著,就变得厚黑奸佞,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更多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对看书的限制。
孩子的接受与思考能力、创新与甄别能力,其实远比大人想象中的更为强大。
只是因为基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人为地设定了一堆条条框框,把孩子严严实实地限制在里面。
家长、老师与专家,往往以成人的标准去限制孩子的成长,使他们失去了自我选择的空间与诗意成长的机会。
结果就是在长期的路径依赖之下,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跟独立性、自主性都完全消失,有了听话的孩子却少了独立张扬的自我。
但什么才是适合的标准?有益、有效、有趣和喜欢的东西,就是孩子最喜欢的。
与其告诉或者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不如教会他们如何读书,并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权利,让他们有自我决定的权利与空间,素质教育才有可靠的基础。
争议来源于文学影响的焦虑民间向来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文学影响的焦虑,自古有之。
四大名著孩子该不该读?
四大名著孩子该不该读?展开全文四大名著孩子该不该读?——鱼子(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昨天,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教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宜孩子阅读,理由是:《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三国演义》中充斥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
《西游记》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远非孩子所能理解。
《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
秦教授的关于四大名著适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观点对不对先不予讨论,我们先来看其对四大名著的评论。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明心见性。
秦教授认为《水浒传》打家劫舍,宣传造反,可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官逼民反,反抗强权腐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秦教授认为《三国演义》尔虞我诈,殊不知,三国是一篇鸿篇巨著,包罗万象,其宣传的忠义贤良多不胜数,不知为什么秦教授只看见“阴谋诡计”?而《西游记》并非宣传佛法和人生,而是一部融合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其想象丰富,人物性格饱满,秦教授将其归纳为迷信佛法殊为怪异,《红楼梦》更不必说,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小说,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鲁迅曾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们秦教授只看见了“色”以及“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最后,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
”为何定为四大名著?这是百余年来所有文化阶层和普通老百姓的共同认知,不是少数人的片面评价,四大名著文笔优美,是历来小说的最高成就。
这四部小说用浅显的文言,优美的文字,或明快流畅,言简意赅;或瑰丽奇幻,想象丰富;或波澜壮阔,奇峰突出;或缠绵悱恻,摇曳多姿;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四大名著都包含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这也是所有人的共识。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龙源期刊网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作者: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6年第12期中国青年报刊文说,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
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
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
“老读三国是为贼”,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
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西游记》按理说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
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最后来看《红楼梦》。
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
其思想之深刻,文字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
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部书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
首先,其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观念未必能理解,理解了还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鼓励他们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提醒他们现实有多么残酷。
其次,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
实际上,脱胎于《金瓶梅》的《石头记》在最初传抄之际的确是被列为“淫书”而遭禁的。
在孩子的性教育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开明不等于放任,引导更要注意方法和途径。
今天,青少年对性的无知、不负责任以及与之伴生的校园强奸案泛滥,是世界性的重大难题。
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
中小学生要不要读四大名著——让孩子们在最适宜的年龄拥抱最合适的经典
《 红楼梦》不仅有悲情乃至关于性描写的段落 ,
更有深 刻 的思 想 、 精美 的 文字 。
第二 , 让儿童尽早走进本 民族的经典著作 , 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 国核心知识运动
的发起人赫希教授 ,就把 曾经影响美国人精神
制的书 目中 , 小学 中年级段推荐了图画书《 武松 打虎》 和《 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 小学高年级推荐 了《 西游记》 , 初中阶段推荐了《 水浒传》 《 三国演 义》 , 高中阶段推荐 了《 红楼梦》 。
我们之所 以这样做 , 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 第一, 经典之所 以是经典 , 是因为它们承载
程 度老 师 : 你 好 。来信 收到 。
浪淘沙积淀流传下来的经典 ,一般都是具备真 善美的品质 。四大名著虽然有一些不符合现代 社会价值的封建糟粕 ,也有一些不适合儿童的
血腥 场 面 , 但 总 的来 说 是 健 康 的 , 深刻的 , 符 合 真善 美 的基本 价值 观 要 求 的。正如 有 人 曾经 指
对 中华 民族 的优秀作 品和戏剧 的教育 , 还有 很 阅典 缈碘 哦读 隆
理念 , 我们认为 , 只有共 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 同的语言、 共同的生活密码 。 师生之间、 父子之 间、 母子之 间, 整个 学校与家庭 的语言有 了书 中的人物 、 书中的故事、 书中的理念 , 那样的生 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 ; 师生之 间与亲 子 间才不是生活在 同一个屋 檐下的 陌生人 。
我也注意到 ,去年 9 月北京大学考试研究 院院长秦春华在《 中国青年报》 发表 的文章 , 以 及随后引起的关于“ 四大名著” 是否适合孩子阅
读 的大讨 论 。
论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看
论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看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关于孩子是否适合阅读这些名著,人们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看,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方面,四大名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这些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例如,《红楼梦》通过描述贵族之间的封建礼教、家族纷争等情节,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善恶,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四大名著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智慧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四大名著的文学风格和语言使用与现代儿童文学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过于复杂和晦涩,难以理解。
例如,名著中使用的古文、古汉语等对于现代孩子来说可能会产生障碍,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此外,四大名著中的情节繁多、人物众多,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过于复杂,难以跟随故事的发展。
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困惑,对名著的兴趣降低,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阅读水平来确定是否适合让他们阅读四大名著。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经过改编的版本,或者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解读。
这样可以在保留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降低语言和文学风格的难度,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随着孩子长大,可以逐渐引导他们阅读原著,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另外,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和讨论,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解读四大名著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发现名著中的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你会让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吗?
·热点聚焦ReDianJuJiao你会让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吗 ?日前,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该文从四大名著存在暴力色情、阴谋权术、佛法仙魔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内容的角度出发,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孩子是否适合阅读四大名著成为热门话题。
那么,我们的孩子究竟能阅读四大名著吗?本期推出两篇文章,期待激发读者更多思考。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不能一概而论文 / 杨红星近日,有学者撰文指出,四大名著或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西游记》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红楼梦》描述了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最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诚然,四大名著的确存在一些不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精神的封建糟粕,但这些作品中值得现代人传承弘扬的精神及艺术技巧显然更多。
我们可以理性批判四大名著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因为作品本身的时代局限而因噎废食,一刀切地得出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结论。
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四大名著当然也不例外。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精华多一些还是糟粕多一些。
在我看来,四大名著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容抹杀,精华成分要远多于糟粕。
即便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这些作品也并非完全不适合他们阅读。
《水浒传》里不仅有打家劫舍,落草为寇,更有肝胆相照,忠义相守;《三国演义》里不仅有权术心机,尔虞我诈,更有大江东去,光风霁月;《西游记》不只是有“修持”“菩提”“元神”“禅心”,不只是蕴含着浓重的佛教色彩,更有团结协作、不惧艰险、共克时艰的乐观主义精神;《红楼梦》不仅有悲情乃至关于性描写的段落,更有深刻的思想、精美的文字,正如这位学者所说,“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
论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看
“四大名著和某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有感而发今天看搜狐网页新闻,赫然看到:北大学者“四大名著和某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这个标题——这结论未免适于轻率和武断吧。
论点从旅途中给孩子讲故事引出的。
给孩子讲故事,如果了解一些《三字经》的父母应该不会发愁吧,就是给孩子讲故事嘛“孔融让梨”、“窦燕山教五子”、“悬梁刺股”、“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诸如此类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不胜枚举。
《三国演义》中孔融、曹冲、周瑜等有很多小孩子的故事可以讲,也可讲关公刮骨疗毒的勇武(可以让孩子不害怕打针吃药)(莞尔)。
不知为何该家长偏偏要讲蒋干盗书这个故事,中国与它国相比,好像最不缺乏的就是历史故事了。
另外计谋好像不是骗人吧(莞尔)。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要因孩子而异、因年龄段而异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这也要因孩子而异、因年龄段而异吧。
也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两部著作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适合孩子了解,至于《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少类似故事如曹冲称象、也有关于少年孔融机智的故事、也可以说说年纪轻轻的周瑜即可作为吴国水军都督的事情,讲故事嘛。
水浒里面虽然少些,但也有可选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李逵下山、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等,机智勇敢、惩恶扬善内容也很积极。
《西游记》里面就更多了,有孙敬修爷爷给我们讲过,我就不赘述了。
“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自然也有道理,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引导。
要是非要学书里面的反面,似乎拦也拦不住了。
不知道能不能这样说,仁者仁,恶者恶呢?当然孩子需要引导,所以我们需要老师这个职业。
至于《红楼梦》小孩子的确有不适合的地方,至少孩子应该有一些文字功底和是非辨别能力再看比较好。
如果有高人将四大名著的故事提炼成白话文,将主要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梗概,我看未尝不可,当然需要高人出现。
此位北大院长,拿四大名著里面深刻的内容与对接孩子,这似乎就不妥了。
孩子不适合读四大名著?(20161020062038)
孩子不适合读“四大名著”?——一位高中生这样反驳北大学者......小新说9月26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引发大家热烈讨论。
秦春华在文章中表示,四大名著或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
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这篇文章是郑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高三学生对于秦春华老师有关观点的质疑与批驳。
读了北京大学考试院院长秦春华老师《四大名著或不适合孩子》一文中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另一个是我十三岁时,妈妈翻看着《红楼梦》问爸爸:“这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让咱儿子看好吗?”一方面,孩子读一些书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家长老师斟酌损益忧心忡忡,生怕孩子读到不合适的内容。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已经长大的孩子,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我以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
秦春华老师的观点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先说内容。
不能否认三国中有阴谋诡计,水浒中有血腥暴力,红楼中有男女情爱,西游中有佛教禅宗,但这些内容分别是每一部书的主旨与核心吗?显然不是。
而秦老师在探讨名著内容时已带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将一些并不显著的不足放大。
诚然,家长们永远希望带给孩子最健康向上的作品,给予孩子最纯净无害的环境,此乃人之常情,秦老师显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这一立场上做出的思考。
而问题是,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的残酷性不会因为家长的隔离而有任何改变,而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这一切,难道应该让孩子始终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话中吗?不应该让孩子从书中对真实的社会有所认识吗?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书籍。
四大名著之我见
四大名著之我见
时间:2018-02-06 13:16:47 | 作者:优秀同学
四大名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可谓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经典。
但是之前网上有学者发表声明,说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因为四大名著所涉及的背景很多是虚无缥缈的,甚至有的充满了“阴谋诡计”、“色空幻灭”,在他们看来,四大名著给孩子阅读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的确如那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作为名著,的确有不少地方并不适合孩子的阅读,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总会是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作为经典被传承下来,就是因为它们凝聚了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因此,我们应该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更为积极的理解。
因噎废食的故事可不能够在四大名著的身上发生,瑕是不会掩盖玉的光芒。
阅读四大名著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引导孩子去关注经典中那些正面积极的内容。
孙悟空的勇敢果毅、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宋江的仗义情怀、林黛玉的才气俱佳,这或许才应该是我们要从名著中学习的东西。
小学生适合看四大名著吗?
小学生适合看四大名著吗?做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环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一直是家长们鼓励孩子阅读的假期读本。
不过,对于小学生是否适合阅读四大名著,却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些父母担心小学生是否能读懂,有些父母担心读懂了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父母甚至完全不提倡在小学阶段阅读四大名著。
为此,我特地要写这篇文章,表达一下我对小学生是否适合阅读四大名著的几个观点。
看?还是不看?莎士比亚有句to be or not to be,在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看还是不看的争议。
我个人的看法是要看的,四大名著在中文世界当中的文学价值无可比拟,如果你要让孩子了解汉语的美,如果你要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都是绝佳的选择。
很多家长都对水浒传与红楼梦颇有微词,担心孩子学梁山好汉到处打架,学宝玉黛玉开始早恋,其实这大可不必,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早已超过书籍。
因此,除了红楼梦外,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或者白话本,都可以让小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将为孩子以后阅读真正的原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连环画?白话本?还是原著?对于小学生来说,我并不太鼓励直接阅读原著,因为这个阶段还无法有效的阅读任何一个完整的篇章。
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建议从连环画开始阅读。
如果孩子进入了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阅读白话版本的四大名著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豪华版、收藏版的四大名著连环画,其实是给大人发烧友准备的,给孩子看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为。
当然,如果你打算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或者亲朋好友的小孩,是可以选择豪华版的。
如何配合孩子看四大名著?什么?还要我们做爹妈的配合?不错,不要简单的认为买了套书,就丢给孩子完事了。
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些内容。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都喜欢看妖魔鬼怪、打打杀杀的部分,因此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都非常受用,他们经常会问的问题如:“张飞和关羽到底谁厉害呢?”“为什么孙悟空要听唐僧的?”“孙悟空为什么不一个跟头飞到西天去,为什么还要走啊?”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代表他开始独立思考,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所不能给他的。
家长问我,四大名著读不读?
家长问我,四大名著读不读?
就我们班9月上小学三年级来说,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有点困难。
那么注音版、青少年版、小学版可以读吗?
大家也不要紧张,因为七年级的必读书目就有四大名著。
到时候老师肯定会有版本的要求的。
但是,还是值得强调的是: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读比较不错的版本,在这里就不给大家推荐了。
毕竟,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一本书不是只读一次就丢掉,好书值得多读,那么我们在一定能力范围内读恰当的书也是ok的。
比如,有的家长就会说我给孩子挑选的比较好的青少版,之后小学高年级了再读更完整的版本,这样其实也是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究竟是否适宜儿童阅读?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文中论点论据充分,理由无外乎是野蛮暴力、玩弄权术、情欲色迷、佛法仙魔、内容深奥等等,似乎有一些过分夸大了其危害程度。
那么,究竟儿童是否适宜阅读“四大名著”成为了一段时期的焦点话题。
有的父母看过而有的父母没看过,购买也有的是跟随大流,并且随着国学风的热度,这一问题一直显现。
四大名著,耳熟能详,几乎前些年人人都在提及,好像人们认为没有读过四大名著就好比没有读过书一样。
妖魔化了四大名著,后果只能变成人人都十分盲目的阅读与购买,没有明确自己的目的,觉得只要读过了就好。
成人中还好,由于现代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变得越来越盲目了,而四大名著是否适宜是表象,深层次的是大众的跟风化。
当然,要是这么去谈论的话没有什么答案。
而秦春华院长则提出诸多论据来支撑其论点,无外乎就是告诫人们要理性阅读书籍。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所看到的角度也不同,一篇文章的出现,大部分人都会以自我的视角去看待,难免,一场舆论风波就此展开,百家百言,各行其说。
很多人认为此言论过重了,无外乎有一定的道理。
记得早些年看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间就有批判诗歌的言论,柏拉图当时十分排斥诗歌,觉得其贬低了英雄、亵渎了神灵、不严谨、不理性,在他构建的理想国当中,首要的就是把诗歌去掉。
但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却并未遵守,从目前来看也尚无太大影响,所以,有时候过度的紧张担忧了。
但是这种事情不好说,每个人都各持一词。
其实,四大名著的说法流传时间并不是很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新文化运动那段期间,胡适、陈独秀等人扛起革命大旗,而且该书对封建大家族的批判主题客观上契合了当时革命和反封建的政治诉求,并且其本身也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是,当时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当时除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少数精品之外,几乎找不出其他堪称经典的白话文作品。
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接受阅读的很少,像《诗经》、《楚辞》、《史记》、《易经》等都不适合孩子阅读。
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每一时代都有适于社会发展与受众需要的传播形态,它们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着。
四大名著的不同传播形态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它们无不针对公众的心理接受不断强化自身的功能,尽管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具有差异性,但是受众的审美接受也具有相当程度的趋同性。
对于现代社会,儿童文学的摄取不在仅仅吸收传统文学,而在于现代化文学。
赫尔岑说: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整整一所大学。
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像在科学中,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是像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也是儿童学习成为人的通灵宝玉。
那么,四大名著究竟是否适合儿童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儿童所应当接受的文学。
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应当是意义确定的和完结的,而应当是意义含蓄的,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阐释欲望。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当然也讲究文学的蕴含。
许多
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适合少年阅读的儿童小说,其内蕴存在于特定的小说话语体系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
例如,曹文轩的《古堡》,表层描写两个少年对一座传说中的古堡的寻觅,深层告诉儿童在一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要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不畏艰险、不惮前驱的探索精神。
我们知道,儿童在阅读作品时,不是对作品作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能有所感受和领悟。
因此儿童文学阅读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和理性色彩,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所以,对于四大名著中的那些暴力、色情等情节,儿童有自己的认知。
当然,以儿童本位的视角去考虑也是可以的,不能过多的以成人主观来判断一些事情。
往往我们在认为表象出来的具体结果是由想象中的因素所造成,那么,往往结果就是真的成为了这一因素为原因。
文学作品并非对于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队总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
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
面对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个性独特的儿童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面对汤素兰的童话,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童话形象;面对着儿童诗歌,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
所以,在儿童的阅读期待中,要抓住儿童想象丰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
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由表及里感受到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
这三个层次决定了儿童掌握的程度。
好的文学作品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体验,《东方少年》杂志创刊问世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便出现了一朵奇葩。
她以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源源不断地给喜爱文学的小读者们带来惊喜。
成长吧,少年系列也是集结了曹文轩、沈石溪、孙幼军、杨红樱、伍美珍、秦文君等著名儿童文学家撰稿。
识别语言符号,掌握信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提高儿童审美鉴赏能力;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发展儿童联想扩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