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内的
内联框架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内联框架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网页开发中,内联框架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将其他网页或多媒体内容嵌入到当前网页中。
内联框架可以添加交互性和多样性,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浏览体验。
本文将对内联框架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首先是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内联框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是内联框架名词解释部分,该部分包括内联框架定义、作用和使用场景三个方面的解释。
第三部分是概述及解释说明,将深入探讨内联框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用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是示例分析,在具体实例中展示内联框架的应用,并进行效果分析和最佳实践探讨。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全文内容并对内联框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内联框架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其在网页开发中的正确应用。
通过深入解析内联框架的定义、作用、使用场景以及常见用法和注意事项,读者将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运用内联框架技术,提升网页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内联框架与响应式设计的结合,并展望内联框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2. 内联框架名词解释:2.1 内联框架定义:内联框架(Inline Frame)是一种HTML元素,用于在当前网页中嵌入另一个网页或文档。
它可以将其他网页的内容引入到当前页面中,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展示。
在HTML中,内联框架的标签为```<iframe>```。
2.2 内联框架的作用:内联框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可以将来自不同源的内容集成到同一个页面中。
它使得网页开发人员能够在一个页面中同时展示多个来源的信息,并实现各种功能,如嵌入第三方应用程序、显示多媒体文件或引入其他网站的内容等。
2.3 内联框架的使用场景:- 嵌入其他网页内容:通过使用内联框架,我们可以在当前页面中嵌入其他网页的内容,例如嵌入地图、视频播放器或社交媒体插件等。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H
(4.21)
(10.53)
E
(4.84)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B
8.00m
2021/4/10
(8.21)
I
(2.00) q=2.4kN/m
(10.77)
F
(5.00)
C
6.00m
19
4.40m
3.80m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力和地震作用。将在每个楼层上 的总风力和总地震作用分配给各个框架,将结构分析简化为平面 框架分析。 • 受力和变形特点 • 假定条件 • 计算方法 • 需注意的问题
3
2
2i12z1
4i12z1 1/2
1
0 3 i13 z1
4i15z1
i14 z1 -1
4
i14 z1
1/2
5
2i15z1
11
2021/4/10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12
2021/4/10
例题
G
(4.21)
D
(7.11)
q=2.8kN/m
(7.63) q=3.8kN/m
H
(4.21)
(9.53)
E
基本假定
①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②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这一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优点: 1、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计算简便实用。 2、计算精度比反弯点法高。 缺点: 1、忽略柱的轴向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大,误差增大。 2、非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不好。
点角位移 ,0 各节点只有侧移,同层各节点 水平位移相等; • 底层柱反弯点在距底端2/3h处,上层各柱反 弯点在柱高1/2处。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4.1 概述框架结构是目前多、高层建筑中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结构力学中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超静定刚架(框架)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比较常用的手算方法有全框架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均为精确算法。
但在实用中大多已被更精确、更省人力的计算机分析方法(矩阵位移法)所代替。
不过,其中有些手算近似计算方法由于其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还很多,特别是在初步设计时的估算,手算的近似方法仍为设计人员所常用。
多、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为使计算简化,必须作出一些假定,以下将讨论一些结构计算中的基本假定:(1)弹性工作状态假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工作按弹性工作状态考虑,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
但对于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
(2)平面结构假定:任何结构都是一个空间结构,实际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方向是随意的、不定的。
为简化计算,对规则的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框筒结构,可将结构沿两个正交主轴方向划分为若干平面抗侧力结构—若干榀框架、若干片墙,以承受该框架、墙平面方向的水平力(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墙不承受垂直于其平面方向的水平力。
(3)刚性楼面假定:各平面|考试大|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相互联系并协同工作。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而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不考虑。
为保证楼面在平面内刚度,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但当楼面有大开孔、楼面上有较长的外伸段、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面以及楼面的整体性较差时,宜对采用刚性楼面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或在计算中考虑楼面的平面内刚度。
在上述假定下,内力分析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按各片抗侧力结构的相对刚度大小,分配水平荷载至各片抗侧力结构;另一个是计算每片抗侧力结构在所分到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
李秉德教学七要素框架图
李秉德教学七要素框架图李秉德(LeeBolman)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七要素框架图”。
李秉德认为,教学和学习是在框架中进行的。
框架内包含七个要素,它们分别是环境、学生、教师、任务、组织、学习以及技术。
环境:李秉德指出,环境是教学和学习的基础,它包括物理环境、情感环境、文化环境和认知环境,这些环境都会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社区等环境和气氛质量也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核心人物,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脑海里。
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背景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目标。
教师:教师是在教学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他们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在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要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并有效地管理课堂。
任务:任务是指学生在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实验、文献研究等,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任务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背景设置相应的任务,激励学生学习。
组织:组织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方式。
组织是有效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学习:学习是指学生认识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改变行为的过程,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学习能力,学习者需要自主学习,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技术:技术是指教师使用新技术来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技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它们能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李秉德的《七要素框架图》提供了一种完整的视角来探索和推进教学研究。
该框架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并且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教学七要素,包括环境、学生、教师、任务、组织、学习和技术,有效地运用该框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李秉德教学框架图是一种宏观模型,它将教学和学习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对框架的全面理解,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框架frame的名词解释
框架frame的名词解释框架(Frame)的名词解释在计算机科学中,框架(Frame)是一种软件结构,旨在支持和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框架提供了一组预定义的工具、函数库和准则,帮助开发人员更有效地构建和组织复杂的应用程序。
框架通常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模块和组件组成,这些模块和组件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和指导开发人员的行为,旨在遵循某种特定的设计原则或模式。
框架提供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开发风格,使得多个开发者可以在同一个框架下协同工作,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和维护的复杂性。
框架的核心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模块化的开发环境,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框架封装了大量的通用功能,如输入验证、数据持久化、用户认证等,开发者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功能,而无需重新实现。
通过框架的模块化设计,开发者可以按需引入所需的功能模块,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提升了开发的效率。
框架还能够提供一种一致的架构和设计,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维护代码。
框架往往基于某种特定的编程语言或开发平台,利用该语言或平台的特性和优势来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
框架通常会定义一套规范和最佳实践,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一致性。
一个好的框架不仅仅是一组库和工具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设计原则和思想。
例如,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常见的框架设计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组件。
这种分层架构使得应用程序的各个组件可以相互独立地开发和扩展,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除了常见的桌面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框架,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框架,如游戏引擎框架、机器学习框架等。
这些框架往往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或问题领域,提供了更加专业化和高级的功能和工具。
总之,框架是一种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模块化的开发环境的软件结构。
框架通过封装通用功能、提供一致的架构和设计、引入最佳实践等方式,帮助开发者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提升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一、前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软件开发需要不断地保证研发速度和质量,因此,框架设计的精度和效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框架结构设计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需要完整、规范、统一、清晰地描述构建软件的分层设计、组成结构、模块划分、模块调用、数据传递等。
二、框架结构设计定义和意义框架结构设计是对软件系统整体结构进行分层设计与组织,以确定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调用关系,并将这些模块组织到一个整体框架中,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框架结构设计包含的内容见下:1.系统分层设计系统分层设计是建立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的,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分层,使得每层的功能结束相对独立、尽可能少依赖其它层,便于进行单层调试、修改、扩展。
同时,分层设计允许一层的改变而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2.模块划分和模块调用在分层的基础上,每个层次内部又有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模块,要将它们按照功能、业务等划分成若干个子模块以加强封装性;同时,这些模块之间需要有相应的调度关系,也就是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的设定,保证了调用的正确性,提高了系统的可读性,易于维护。
3.数据传递在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传递方面,需要进行良好的约定,这样可以明确数据的规范和标准,比如XML、JSON、SOAP 等格式,避免出现格式混乱和数据意义歧义的问题协议等格式,从而提高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易用性,降低了维护和升级的成本。
三、框架结构设计主要目的1.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和工作量设计好框架可以提高代码复用率,降低应用研发和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
对于企业及其业务来说,一次性投入建立高效的框架是值得的,可以让企业承担更多的业务和人员规模的扩大,节约项目的预算和时间。
2.提高软件系统的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框架的优雅和灵活再加上组件化、渐进式提供的功能,可以提高软件应用的可维护性、模块化水平和可扩展性等,维护成本下降,同时也能够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持续的优化和调整。
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和内部结构
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和内部结构建筑物是由各种不同材料和构件组成的,它们协同工作以提供稳定和安全的结构。
建筑物的基本结构通常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和内部结构三个部分。
框架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它承受和传递楼层和屋顶的重量,将重力荷载分散到地基。
框架结构通常由柱、梁、梁柱节点和框架连接件组成。
柱子是承受沿垂直方向荷载的纵向元件,通常由钢、钢筋混凝土或木材制成。
梁是承载横向荷载的横向元件,连接在柱子上方以分散荷载。
梁柱节点是连接柱子和梁的关键部位,它们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具备强大的刚性和稳定性。
框架连接件用于连接梁和柱,例如螺栓、焊接和铆钉等。
框架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力学力学和结构有效性,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壳体结构是建筑物的外部外壳,它起到保护内部空间和隔离外部环境的作用。
壳体结构通常由墙壁、屋顶和楼板组成。
墙壁是建筑物的立面,可以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是用于承受力和支撑楼层、屋顶和其他结构荷载的墙壁,通常由混凝土或砖石建造。
非承重墙主要用于隔断内部空间、提供隐私和视觉效果,通常由砖、石膏板或木材建造。
屋顶是建筑物的上部覆盖物,用于保护内部空间免受降水、阳光和其他自然元素的影响。
楼板是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水平结构,承受楼层荷载并提供水平支撑。
内部结构是建筑物内部的支撑和分隔结构,用于提供内部空间的布局和组织。
内部结构通常由墙壁、柱子、梁和楼梯等组成。
墙壁在内部空间中起到隔断和分隔的作用,使其具有不同用途和功能。
柱子和梁用于支撑和分散内部荷载,以确保内部空间的稳定性。
楼梯是连接不同楼层的垂直通道,它们的设计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性。
总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和内部结构。
框架结构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壳体结构提供保护和隔离,内部结构提供布局和组织。
这些结构相互协同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对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决策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计算杆件固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6。
图 3-6 杆端及节点弯矩正方向
1)横梁固端弯矩:
(1)顶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二~四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本例中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中框架纵梁偏向内侧)
顶层外纵梁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1)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
杆件的转动刚度与杆件远端的约束形式有关,如图3-1:
(a)杆件在节点A处的转动刚度
(b)某节点各杆件弯矩分配系数
图 3-1 A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图中 )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
(3)相交于一点杆件间的弯矩分配
(3)求某柱柱顶左侧及柱底右侧受拉最大弯矩——该柱右侧跨的上、下邻层横梁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其它层按同跨隔层布置(图3-4c);
当活荷载作用相对较小时,常先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然后对计算内力进行调整的近似简化法,调整系数:跨中弯矩1.1~1.2,支座弯矩1.0。
(a)(b) (c)
图 3-4 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Mik/l
V1/A=gl/2+u-∑Mik/l
M=gl/2*l/4+u*1.05-MAB-V1/A*l/2
4
21.9
4.08
2.25
6
12.24
41.06
-30.54
2.55
50.75
-60.24
3
16.61
4.08
2.25
6
12.24
31.14
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1) 梁端支座截面 M 、 max M max 和 Vmax 。 2) 梁跨中截面 M 、 max M max 。
(2)框架柱 柱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框架柱的控制截面一般在柱
的两端,柱的两端为弯矩最大值,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中无变化或 变化很小。
由于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要选择绝对值 最大的弯矩,柱最不利内力可归纳成以下四种:
① Mmax 及相应的 N 、V 。 ② N max 及相应的 M 、V 。 ③ Nmin 及相应的 M 、V 。 ④ M 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比较大(不是绝 对最小或最大)。绝对最大或最小的内力不一定就是最不利 的,对大偏心受压构件,若 M 不是最大,而N较小,则 e0 M / N 最大,截面配筋可能最多;对小偏心受压构件, e0 越小截面配筋越多。
对于现浇框架,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采用 0.8~0.9;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钢筋焊接 及接缝不密实等原因,后浇节点连接刚度较差, 受力后可能产生节点变形,造梁端弯矩降低, 调幅系数取0.7~0.8。
支座弯矩降低会引起跨中弯矩增加,但荷 载组合求出的跨中最大正弯矩和支座最大负弯 矩不是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出现的,支座弯矩调 幅后,若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超过跨中最不利 正弯矩,跨中配筋不必增大。
以上组合中前三组用来计算柱正截面受压 承载力,以确定纵向受力钢筋数量;第四组用以 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确定箍筋数量。
进行内力分析时是以柱轴线处考虑的,实际 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位
框架结构
板。为了避免框架节点纵横钢筋相互干扰,框架梁底部
通常较连系梁底部低50mm以A 上。
33
(2)、框架梁的构造要求
1).梁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除按计算确定外,还必须考虑温度
、收缩应力所需要的钢筋数量,以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和控制 裂缝宽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和最大配筋率需满 足要求。
A
27
第1 MGH=58.18kN·m MHG=28.09kN·m MHI=44.94 kN·m MIH=MIF+MIL=16.1+27.2=43.3kN·m
(5)根据以上结果,画出M图。
(单位: kN·m)
A
28
A
29
4 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要求
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根据分层法和反弯法计算内力, 然后进行组合、调幅、叠加,然后进行配筋计算。
第1层:∑P=10+19+22=51kN VGJ=17kN VHK=20.4kN VIL=13.6kN
A
25
(3) 计算柱端弯矩
第3
MAD=MDA=6.66kN·m MBE=MEB=8.9kN·m MCF=MFC=4.44kN·m
第2
MDG=MGD=24.18kN·m MEH=MHE=32.23kN·m MFI=MIF=16.1kN·m
A
21
§3 框架内力分析-水平荷载作用
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可用结构力学 方法计算,常用的近似算法反弯点法、D值法等。
23.04.2020
A
2222
三、例题
用反弯点法求图所示框架的弯矩图。
1)计算简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
内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内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内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内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内框架结构的原理,分析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设计简单的内框架结构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内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及相关参数。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内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内框架结构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在探索内框架结构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内框架结构,认识到结构与力的关系,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表达和尊重他人。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内框架结构基本概念:介绍内框架结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结构的形式与分类》2. 内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讲解影响内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结构的稳定性分析》3. 几何图形在内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设计内框架结构。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几何图形的应用》4. 内框架结构模型的制作:动手制作简单的内框架结构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结构模型的制作与测试》5. 小组合作与问题解决: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内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框架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框架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层管理机构:通常由董事会或董事会委员会组成,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政策,监督企业的运营和决策。
2. 行政管理机构:包括总经理办公室和各个部门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确保企业的日常运营顺利进行。
3. 职能部门: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需求,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市场部、销售部、生产部等,负责各自领域的工作和业务。
4. 项目组织机构:对于需要进行具体项目的企业,通常会设立项目组织机构,负责项目的策划、执行和管理,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团队等。
5. 决策机构:包括企业内的决策层和决策会议,负责制定企业的重大决策,如投资决策、战略决策等。
6. 基层组织机构: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通常会设立基层组织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等,负责管理和运营企业在不同地区的业务。
以上是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的一般框架,具体的设置方式和数量会因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而有所不同。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内框架承重体系,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这个内框架承重体系啊,它很特别。
首先呢,内框架承重体系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空间布局相对比较灵活。
你想啊,就像那种老式的带店铺的住宅,前面是店铺用来做生意,后面是住人的地方,它可能中间一部分是框架结构承重,周边的墙并没有全去承担重量。
这就好比搭积木,中间搭了一个比较结实的框架,其他部分可以按照不同需求调整。
在这个框架里面,想把房间扩大一点或者拆个小隔断来改变布局,相对来说不会受到墙的太多限制。
但是呢,它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
比如说抗震性能不太好。
为啥这么说呢?我就这么理解,像外框架的话整体很规整有秩序,力的传递比较好分析。
但是内框架,承重分布比较复杂。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队伍排队,如果大家都在外面整齐排队,一有什么情况队伍不容易乱。
但要是前前后后乱七八糟站,里面还穿插着一些不一样站法的,遇到情况就容易乱套。
内框架承重体系在地震这种需要整体协同受力的时候就有点吃力。
还有就是造价方面,内框架承重体系还挺独特的。
因为它不像完全的框架结构大量使用框架梁、柱等标准构件,又不像砌体结构靠墙体就行。
它结合了两者的一些东西。
这就好比你做饭,不是单纯的做米饭或者炒菜,是要把两种烹饪方式结合一下,成本计算起来就麻烦一些,也不好估计。
建筑材料部分要用质量比较好的来构建框架部分保证承重,其他部分又和一般砌体结构不同,这就导致整体造价估算起来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
我之前还一直困惑它和其他承重体系在耐久性方面有啥差别呢。
后来我观察啊,它由于内部框架和外部结构结合的方式,就存在一些节点部分可能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连接的地方要是密封没做好或者结构设计不合理,耐久性就会比单一结构形式差些。
就好比一件衣服,要是缝合的部分线头没处理好或者两块布料连接设计得不好,这个地方就容易先坏,整体的使用寿命就被影响了。
我觉得内框架承重体系既有空间布局灵活这样的优点,又在抗震、造价、耐久性方面存在需要权衡的地方,确实很复杂很有趣。
工作汇报的框架和内容
工作汇报的框架和内容随着工作的展开,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是每个员工的职责之一。
一份完整、清晰的工作汇报可以帮助上级领导了解工作的情况、调整工作方向,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份工作汇报的框架和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引言在工作汇报的开头,应该致以问候和感谢,向上级领导表示敬意,并简述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与重点。
同时,可以提及与上级领导交流沟通的情况以及所获得的指导和支持。
二、工作概述在工作汇报的第二部分,需要总结所负责的项目或工作的整体情况和进展。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使上级领导了解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
2.工作目标:明确阐述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并与之前制定的计划进行对比。
3.工作进展:详细描述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进展,包括项目进度、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4.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介绍团队成员的表现和贡献,提及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情况。
三、重点工作阐述在工作汇报的第三部分,需要更详细地讲述一些重点工作或关键任务的情况。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关键问题分析:对于出现的困难、挑战或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工作进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2.成果与贡献:详细描述所取得的成果和贡献,包括完成的工作任务、解决的问题、提高的效率等。
3.风险和挑战:提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以便上级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并提供支持。
四、未来计划在工作汇报的第四部分,需要概述未来的工作计划和展望。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目标设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并与所负责的项目或任务相对应。
2.工作计划安排:列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以及需要协调和解决的事项。
3.资源需求:如果需要,提出所需资源和支持的申请,并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简要说明。
五、总结与反思在工作汇报的最后一部分,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40尺框架箱内尺寸
40尺框架箱内尺寸一、家用书柜尺寸标准——高度书柜的高度尺寸即书柜的顶部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以成年人伸手可拿到最上层隔板上的书籍为设计原则,这样不仅方便拿取书籍,还能避免书籍掉下来带来的安全隐患。
那么具体多高才合适呢?根据市场上书柜的高度尺寸,大部分都在220厘米,当然大家可以适当的降低或者升高,没有限制。
通常情况下,在空间大小及风格的限制,大家喜欢定制书柜,那么书柜的高度可以是使用者的身高加上一个手臂的长度即可。
如果想充分利用空间的高度,也可以置顶设计,但是这样的话,想拿取最上层的书籍就需要用到梯子了。
二、家用书柜尺寸标准——宽度家用书柜尺寸标准中宽度尺寸一般是根据书柜们的数量来定,若书柜门多才宽度会相应增加,书门少,则宽度减少。
如两扇门的书柜宽度大约在50厘米—65厘米之间,三扇门或者四扇门书柜宽度则会扩大到1/2到1倍不等。
而有的书柜是利用转角来设计,那么宽度也会适当调整,大型书柜尺寸有达到100厘米—200厘米之间,甚至更宽。
目前书柜大多属于定制类家具,大家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来制定宽度尺寸。
三、家用书柜尺寸标准——深度家用书柜尺寸标准中深度尺寸以刚好能存放书籍为宜,通常在28厘米—35厘米之间,可以满足大家的存储书籍需求。
切记书柜深度尺寸不宜太深,虽然可以存放很多书籍,但是不利于取书,也不易于整体书籍的预览。
当然书柜深度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导致书籍掉落坍塌,所以书柜深度尺寸最好以30厘米左右为好。
而格位的宽度根据门的数量来定,一般宽度尺寸在80厘米—120厘米,不宜太宽,否则书柜会造成不稳定性,对使用也不便利。
另外,隔板的厚度,不要太厚,最好在18毫米—25毫米之间。
对于书柜尺寸标准的介绍,你看明白了吗?书柜是用来存放书籍的地方,所以尺寸最好根据自己家的书房大小来决定,这样才是最合适的。
frameset调用frame内的js方法
frameset调用frame内的js方法Frameset调用Frame内的JS方法介绍在Web开发中,使用frameset标签可以将网页分为多个框架,每个框架可以加载不同的网页。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框架中调用另一个框架内的JavaScript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方法来实现这一需求。
使用方法方法一:使用top对象•在需要调用方法的框架中,使用``访问最顶层的窗口对象。
•使用['frameName']访问指定名称的框架,这里的frameName 是框架的name属性。
•使用[frameIndex]访问指定序号的框架,框架的序号从0开始。
•调用框架中的函数:['frameName'].methodName()方法二:使用parent对象•在需要调用方法的框架中,使用``访问父级窗口对象。
•使用['frameName']访问指定名称的框架,这里的frameName 是框架的name属性。
•使用[frameIndex]访问指定序号的框架,框架的序号从0开始。
•调用框架中的函数:['frameName'].methodName()方法三:使用contentWindow对象•在需要调用方法的框架中,使用frameElement获取当前框架的元素。
•使用``访问当前框架的窗口对象。
•调用框架中的函数:()方法四:使用postMessage方法•在需要调用方法的框架中,使用(message, targetOrigin)将消息发送给父级窗口。
•在父级窗口中,监听message事件,通过判断和来验证消息来源。
•调用框架中的函数:在父级窗口中使用['frameName'].methodName()注意事项•跨域访问的限制:当框架的源自不同的域时,浏览器会阻止跨域访问,因此确保框架位于同一域下,避免出现访问限制的问题。
•确保框架已加载完成:在调用框架内的方法之前,确保被调用的框架已经加载完成,避免出现undefined的错误。
coso框架的主要内容
coso框架的主要内容
COSO框架是指控制与内部审计框架(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开发的一种管理框架,旨在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COSO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指组织内部的控制文化和价值体系,包括组织的管理风险意识、道德价值观、人员背景和能力等。
2.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指组织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以确保风险可控。
3. 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指组织内部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以确保风险得到适当的管理和控制。
4. 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指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等,以支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5. 监督(Monitoring):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包括内部审计、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等,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COSO框架,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
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框架什么是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是组织用来确保达成目标、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及合规运营的关键工具。
它是一套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方法,用于管理组织内部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
内部控制框架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有效地保护组织免受各种风险的侵害。
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框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合理的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的体系,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经营结果。
以下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重要方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框架帮助企业管理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
通过建立一套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机制,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资产保护内部控制框架可以帮助企业保护其资产,防止资产受到损失、盗窃或滥用。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的价值和利益。
信息可靠性内部控制框架确保企业的信息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流程和要求,企业能够确保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给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合规要求内部控制框架能够帮助企业满足法规和合规要求。
通过建立合规性的流程和控制措施,企业能够保证其业务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减少法律风险和潜在的罚款或法律纠纷。
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COSO框架是内部控制领域的国际标准,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咨询委员会委托开发。
COSO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内部控制模型,分为五个组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监督。
COBIT框架COBIT框架是一个业务和技术管理的框架,由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开发。
COBIT框架通过建立一套目标导向的控制模型,帮助企业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有效管控和合规要求的满足。
ISO 27001标准ISO 27001标准是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NA框架内的GDP和EDP核算疑难问题辨析杨灿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本方法原理,就一个案例探讨了GDP、EDP、资产存量和国民财富等指标核算中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据以考察了SNA和SEEA等统计框架的相互关系。
ABSTRACTThe paper managed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SNA and SEEA, discussed in one case several difficult problems which existed in indicator accounting of GDP, EDP, stocks of assets and national wealth etc, and gave corresponding solving schemes. On the basis of the paper, it observed the mutu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atistical frameworks of SNA and SEEA etc .关键词:GDP;EDP;国民核算;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由来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核心指标GDP所存在的种种不足,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
而有关可持续发展统计、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以及相应的EDP、广义国民财富核算的话题也曾经风靡一时。
近年来,杨缅昆教授锲而不舍地围绕有关EDP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从其已发表的系列论文看,意在明辨现行GDP核算和EDP核算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依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重新构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以及EDP核算的基础和框架,用心良苦。
所幸的是,这些有益探索获得了众多经济和核算界同仁的关注,并引起了不同观点的争鸣和交锋。
作为经济统计和核算理论工作者,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其中一个有关“农夫”的核算案例看似简单,却饶有兴味,而且构成了争辩的焦点。
让我们就由此入手吧。
最初的例子是这样的:假设某农夫拥有一片树林,其资源价值估算为200单位。
他将全部树林砍掉用于建造若干幢木房,同时支付了50单位的人工费(杨缅昆[3])。
这里假定了:农夫的生产活动只限于砍伐树林和建造房屋,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中间消耗和资本损耗,而且将该农夫的生产活动就作为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这里事实上给定了一个封闭的“农夫王国”)。
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计算农夫(农夫王国)的总产出、中间消耗和GDP,以及他在核算期末所拥有的资产(资源)存量呢?第一种观点认为:(1)在考虑自然资源价值的情况下,由于农夫的自然资产已不复存在,期末存量为零;(2)他的人造资产存量却应为250单位,其中200单位为环境系统转来的资源价值,50单位为追加到资源之上的劳动价值。
而且,持有该种观点的论者还指出,现行的EDP核算方法与SNA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表现为:一方面只计算了50(=250-200)单位的产出(全部作为农夫王国的资本形成);另一方面,却又将森林资源耗减价值作为环境成本从资本形成净额中扣除,由此导致农夫的期末资产存量为负数(50-200=-150)①,这是一个“与客观现实大相径庭”的矛盾(杨缅昆[3])。
第二种观点则针锋相对,认为依据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有关GDP和EDP的指标界定,对所述“农夫王国”的正确核算方法应该是:(1)总产出为250(=200+50)单位,中间消耗为0①从指标计算的思路看,此处给出的负数结果与其说是期末资产存量,不如说是EDP(是否真实的EDP暂且存而不论)。
两者作为不同的核算范畴和统计度量,并无相等的必然性。
单位,故其GDP 为250单位;从最终使用角度看,则全部构成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2)该农夫王国的资源耗减为200单位,环境退化(降级)价值为0,再假定其固定资本损耗也为0,则其EDP 就应该是50(=250-0-200-0)单位;(3)假定该农夫王国的资源和资产除了树林和木屋之外一无所有,则其核算期末的人造(生产)资产、自然(非生产)资产和国民财富(净资产)就分别为250、0和250(=200+250-200)单位(刘树、许秋起[4])。
然而还有第三种见解,认为农夫王国的经济核算既不能像第一种观点那样、也不能像第二种观点那样记录,而应按如下的方式计算:(1)假定农夫王国的生产包括伐木和建房两个环节,伐木和建房的人工费分别为a 和50-a ,由于树林的价值200单位已被记录于农夫的期初资产负债表上(作为生产资产或非生产资产),故在砍伐后要作为中间消耗处理,这样,两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和农夫王国的GDP 就应分别为(200)200250(200)50(50)50a aa a a a =+−==−+=−=+−=伐木业增加值建房业增加值农夫王国的GDP而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为50(=250-200)单位①;(2)由于200单位森林资源耗减已在GDP 核算中扣除,故计算EDP 时只须考虑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状况)估价不全面的部分(额外的资源耗减价值和尚未考虑的环境退化价值),若在本例中假设该部分价值为x 单位,则EDP 就应为50x −单位。
(3)无论200单位的树林原来是作为生产资产还是非生产资产记录,期末的资产存量(国民财富)均为250单位,而且都是作为生产资产(房屋)存在的(宋旭光[7])。
有趣的是,尽管该论者并不同意上述的第二种观点,但他们却都同样认为,现行的SNA 与EDP 核算框架是兼容的,不会导致期末资产存量为负数的矛盾。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例,上述三篇论文的四位作者却是各执己见,言之凿凿,雄辩滔滔。
学术界对于GDP 和EDP 指标核算问题的意见分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无意妄下针砭,但相信真理毕竟是愈辩愈明的,谨以一己拙见参与讨论,就教于各位同仁和专家。
二、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方法关于农夫王国的核算分歧,实质上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我们试分而论之。
(一)资源价值是否进入产品?现在既然要计算农夫王国的总产出,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被砍伐的森林资源的价值是否进入产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总产出就是50单位(观点一);如果是肯定的,则总产出就应为250单位了(观点二、三)。
但是,判定资源价值是否进入产品的依据又何在呢?显然应该进一步明确,案例中的森林资源究竟是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还是人工培育的生产资产(产品资产、人造资产)。
若是生产资产,依据SNA 的核算规则,当然就必须将其计入生产过程的投入(中间投入)和产出(总产出);但若是作为非生产资产的原始森林,是否还应该这样做呢?倘若简单地利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这一问题:自然资源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作用或过滤,没有凝结过去的人类物化劳动,其本身毫无经济价值可言,自然就不能计入生产过程的投入和产出了。
但是,即便持有这种想法的论者也需要寻找一条退路。
因为,“木屋”毕竟不是“茅屋”(即便是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吟咏过的茅屋也罢),前者的市场价值一般是会超过后者的(作为珍贵历史遗产者除外)。
这个价值差额(即资源价值)如何解释呢?硬性地将其作为“发生于市场价格体系之外的价值范畴”,并认定它“并不体现在产品价格内”(杨缅昆[3]),其实是缺乏说服力的。
农夫王国如果只有一名农夫(如同荒岛上的鲁滨逊),那么一切资源和产品本来就无市场价格可言(就此而言,上述案例的设计是有缺陷的);而如果有了许许多多的农夫,且他(她)们各自产权明晰、彼此间存在市场交易关系(这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情形),则所有的稀缺资源和劳动产品都会具有外在的或潜在的市场价格。
这是每一个面对生① 本例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应为250单位,而此处的50单位则是资本形成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和存货变动差额)。
因为,若将200单位森林资源视为生产(产品)资产,则一般应归入“存货”,而不是“固定资产”;故森林资源的砍伐是“存货减少”,不宜作为“固定资产处置”。
值得指出的是,依据SNA 的核算规则,由“培育产品(经过人工培育生产出来的动物和植物产品)”所形成的资产分为两类:只有那些能够在一年以上的时间内反复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的培育产品才属于固定资产,称作“培育资产”(如役畜、种畜、奶牛、产毛绵羊,以及果树、葡萄园、橡胶树和棕榈树等);其他为宰杀而饲养的牲畜和为砍伐而栽种的树木(本例类此)等则须归入存货,作为“培育产品的在制品”处理。
活的经济和核算理论工作者(包括SNA 的设计者们)都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两间同样质地、结构和面积的木屋(仅仅是用材来源不同!),难道用培育森林的木材所建造的那一间,其市场价格(这正是SNA 推荐的估价标准)就一定会高于用天然森林的木材所建造的另一间吗?为什么不是相等或相反呢?众所周知,自从SNA 进入成熟阶段以后(这以《1993年SNA 》的颁布为标志),其设计者们越来越倾向于标榜有关核算框架在理论上的“中立性”,也即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思想流派或观点,尽可能接近现实,并能广泛地为各种理论研究以及政府管理、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依据。
这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尽管这并不妨碍人们用特定的理论观点去解读SNA 的核算框架和方法规则,评判其合理性,贬褒其利弊得失,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至少不能曲解SNA 的主旨和原意。
否则,一切讨论就将失去比较公允的立论基础。
(二)资源价值应否计算中间消耗?进一步考虑,如果资源价值进入了产品,是否就必须作为中间消耗来处理呢?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依据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以SNA 为代表)的框架结构和方法规则,这里必须因应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1.假定该笔森林资源属于人工培育的生产资产。
在此,已有的“产品”被用作当前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这就是所谓“中间产品”或“中间投入”的实质所在),故相应的资源价值应作为砍伐树木或建造房屋的中间消耗处理。
无论将这些活动视为单一的生产过程还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生产环节,其增加值都是50单位(同第三种观点给出的结果);但总产出则会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50单位和450+a 单位)。
在这里,总产出的数额会随着生产环节的细分而膨胀(包含重复计算因素),故只是一个生产周转总量;GDP 才是社会生产最终成果的适当度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案例及其处理方法中还暗含了种种假定(其中有些甚至苛严得有悖于常理),包括:(1)默认农夫王国曾经存在过造林、育林的林业生产活动(否则,例中的森林资源就不是生产资产,而是非生产资产);(2)将农夫恰好拥有200单位森林资源的那个时刻作为核算期的期初(否则,期初的森林资源存量就不是200单位);(3)让农夫在核算期刚开始时即将森林悉数砍伐,且在整个核算期内不得从事造林、育林等林业生产活动(否则,就还须进一步考虑核算期中林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