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张飞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2.本诗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 何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 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手法把迤逦不 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 又有变换之姿。借此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3.颔联对仗很工整,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 何? “一去”对“独留,“紫台”对“青冢”, “连”对“向”, “朔漠”对“黄昏”。 效果:使内涵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 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 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 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 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 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 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 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 (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 君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
昭君和亲的故事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 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 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 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 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 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 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 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 其家资,皆巨万
生 离 汉 宫
不 幸 、 孤 苦
一去
独留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对 比
死 葬 异 域
孤 寂 、 冷 落


对 比
朔漠
黄昏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背景:本诗原是一组诗,共五首,为<咏怀古迹五首>。

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一组诗里有全首咏怀的,有单咏古迹的,也有借古咏怀的。

本篇是第三首属第三类,当时作者因寓居在王昭君的故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咏叹的题材,杜甫此诗独以深刻感人而*动千古。

诗人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

首联发端突兀,气势极盛,点出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颔联述昭君遭遇,不发议论而感慨无穷,从正面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格。

后四句指斥君王昏月贵,致使昭君遗恨千古,从又一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名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省",即省约、省略的意思。

[省识",约略地看着。

[春风面",形容青春美貌。

此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视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道。

[环珮"句是说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什么用呢,此句除讽刺汉元帝之外,也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园之心永远不变。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

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文章解释详细

咏怀古迹》(其三)文章解释详细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 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 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②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
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 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 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 (其三)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2021/4/6
鱼儿忘游沉下去
落 雁 ”
王 昭 君
昭君出塞雪花飘 雪中红梅是红袍 为国平安联姻去
5
琵琶声中雁坠掉
——
▪“
——
▪“
闭 月 ” 貂 婵
貂蝉本是一歌姬 能歌善舞容俏丽 献帝大臣王允喜
2021/4/6
捧之月儿不敢比
羞 花 ”
杨 玉 环
玉环本是农家女 一日皇缘进宫去 青春虚度含泪叹
6
花收月卷为她屈
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
从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代称。
2021/4/6
7
2021/4/6
8
昭君选秀入长安
•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
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
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
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
昭君青冢
•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
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
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
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
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
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
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
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
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解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解读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句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 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 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 故国之心多么强烈!像这样一个美女,竟沦落到如此 下场,怎不让人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 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呼应,交叉衔接。正因为元帝 “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 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 向黄昏”的凄凉。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对画师无耻
行为的怨恨 (用典)
诗歌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写 她的怨恨,作者写的什么?目的何在?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 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 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这样写目的是引出歌咏的对象——王昭君。
昭君出塞图 油画
昭 君 出 塞 图
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 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 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 展抱负。肃宗朝他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左拾遗。 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 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离开夔州东 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 君村时所作。写此诗时,杜甫远离故乡,“飘泊西南 天地间”。
王 昭 君 雕 塑
昭君墓,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 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 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 青冢”之称。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
昭君的情感 有倾国倾城之容貌, 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 不得不远嫁他国。 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 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什么〔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情感?〔比照体悟感情〕 这种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讨 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 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 这种看法吗?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8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昭君
远嫁
远离
诗人
才华横溢,不被重用
无辜遭贬 ,远离长安
独留青冢,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滞留夔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借古迹 抒己怀
1.抒怀才不遇之的怨愤之情 2.抒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 yù :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 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诗中有一个词语集中表达了王昭君 的情感,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请找出 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张飞【教学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借古抒怀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2、《咏怀古迹》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揭示学习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三、自主学习(一)展示自学提纲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4、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5、“环佩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6、王昭君“怨”什么?7、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二)检测自学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 感知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 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个 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 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 女充斥后宫,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 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 糊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最终版

《咏怀古迹(其三)》最终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过程与方法:设疑提问,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

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1. 题解看到《咏怀古迹》这个题目。

“咏怀”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史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

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咏史诗是对哪个历史人物进行叙述而寄托诗人个人怀抱的呢?(王昭君)3、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四大美人都是谁?(西施、杨玉环、貂禅、昭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源自于她们。

沉鱼: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

(2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文学分享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

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doc》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dufu/18240.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1)

咏怀古迹(其三)(1)
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古迹:庾信故居、宋玉故居、
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西入 长安,应试落第,羁留十年, 只做了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 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谏 官)。由于忠言直谏,上疏救 宰相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贬 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生命最后 十年,大多是“飘泊西南天地 间”。
● 当初汉元帝仅从画像略识昭君的青春容颜, 死后她的魂灵在月夜归来也只是徒然。
●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乐声中,还分明诉说 着她满腔的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的诗眼是 。 你从哪里能体会到?
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弄清史实:理解诗中史实和历史人物; 二、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经历和相关背景; 三、以意逆志:了解写作目的领悟情感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 千山万壑随着急流奔赴荆门,这里至今还有 明妃生长的山村。
● 独自一人离开汉宫远嫁到塞北沙漠,身后只 留下孤坟青草对着大漠的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着重表现远嫁异域的王昭君怀念故土的怨恨 忧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却被人嫉恨, 远嫁异邦的无限慨叹,抒写自己虽有报国济世之志却屡 遭排挤、不得重用的遭遇。诗人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寄托了自己的家国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借古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诗歌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2、《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三、自主学习
(一)展示自学提纲
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4、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6、王昭君“怨”什么?
7、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二)检测自学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2、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

3、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4、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汉元帝造成了昭君的悲剧。

5、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7、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自学小结:
寓爱憎怨恨于形象之中。

这首诗借王昭君的故事,从形象入笔,全写王昭君,没有一句议论,但诗人的爱憎全在其中。

王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诗人才能受屈、流落飘零的愤懑之情。

四、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五、拓展延伸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
六、布置作业
预习《登高》,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